期刊文献+
共找到527篇文章
< 1 2 2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整合面的结构与油气聚集 被引量:188
1
作者 何登发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42-149,201,共9页
以准噶尔盆地白垩系底部不整合面为例,剖析了不整合面的结构特征。若不整合面之上无风化黏土层而为砂岩,不整合面多为流体输导体;发育风化黏土层时不整合面多形成圈闭。不整合面、断层和输导体构成优势运移网络,在断陷盆地表现为“近源... 以准噶尔盆地白垩系底部不整合面为例,剖析了不整合面的结构特征。若不整合面之上无风化黏土层而为砂岩,不整合面多为流体输导体;发育风化黏土层时不整合面多形成圈闭。不整合面、断层和输导体构成优势运移网络,在断陷盆地表现为“近源”油气运聚,有陡坡带断层运移-不整合面分配和缓坡带不整合面运移-断层调整分配2种成藏模式;坳陷盆地多为“远源”油气运聚,不整合面与断裂构成的输导体系呈阶梯状逐渐升高,导致油气呈阶梯状运移聚集;前陆盆地冲断带主要为“源上”油气成藏,断层沟通上、下不整合面“系统”,油气呈“之”字形运移。不整合面的结构对油气运移和聚集有较强的控制作用,且随时间而逐渐演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整合面 结构 油气运移通道 圈闭机制 油气成藏模式 油气分布
下载PDF
异常高压与油气成藏机理 被引量:180
2
作者 查明 曲江秀 张卫海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9-23,共5页
与正常压力环境相比 ,在相同条件下 ,异常高压烃源层中有机质的成熟度和产气率明显偏低 ,而产油率较高。有证据表明 ,高压产生的微裂缝不仅是烃类垂向运移的重要通道 ,而且明显改善了储集层的储集性能。高压泥岩对断层和不同相态烃类的... 与正常压力环境相比 ,在相同条件下 ,异常高压烃源层中有机质的成熟度和产气率明显偏低 ,而产油率较高。有证据表明 ,高压产生的微裂缝不仅是烃类垂向运移的重要通道 ,而且明显改善了储集层的储集性能。高压泥岩对断层和不同相态烃类的封盖作用是天然气聚集和成藏的关键因素之一。分析异常高压系统中温度与压力的关系 ,结合实例阐述了异常高压对油气形成、运移、聚集、封盖、成藏和分布的作用与影响 ,并从理论上探讨了异常高压对成藏作用的机理和控制条件。图 3表 2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常高压泥岩 生烃特征 微裂缝 油气运移通道 封盖作用 油气藏形成 油气分布 油气成藏机理
下载PDF
陕北斜坡东部三叠系油气富集规律研究 被引量:87
3
作者 赵靖舟 武富礼 +3 位作者 闫世可 顾根深 郭德运 杨县超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24-27,34,共5页
陕北斜坡东部三叠系构造简单,为平缓的西倾单斜,断裂褶皱均不发育,因此该区三叠系油藏的形成和分布一直被认为主要受沉积相控制,油藏类型主要为岩性油藏。研究结果表明,陕北斜坡三叠系油藏的形成与富集实际上受沉积相带、鼻状隆起背景... 陕北斜坡东部三叠系构造简单,为平缓的西倾单斜,断裂褶皱均不发育,因此该区三叠系油藏的形成和分布一直被认为主要受沉积相控制,油藏类型主要为岩性油藏。研究结果表明,陕北斜坡三叠系油藏的形成与富集实际上受沉积相带、鼻状隆起背景、运移通道、水动力等多重因素控制。鼻状隆起背景的存在是中生界油气藏形成和富集的一个重要条件,大中型油田的形成均与一定规模的鼻状隆起背景有关。对延长组上部长1-长2-长3成藏组合以及侏罗系成藏组合而言,断裂及裂缝等垂向运移通道对其油气藏形成和分布具有重要控制作用,水动力则是三叠系油藏形成的一个重要圈闭因素。因此,陕北斜坡东部三叠系油藏的类型复杂多样,除岩性油藏外,构造-岩性、构造-水动力等复合油藏是该区三叠系油藏的主要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陕北斜坡 三叠系油藏 油气分布规律 油藏类型
下载PDF
盆山结构与油气分布——以四川盆地为例 被引量:101
4
作者 刘树根 邓宾 +1 位作者 李智武 孙玮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621-635,共15页
根据四川盆地与周缘造山带地貌学、深浅部结构构造及动力学机制等,其盆山结构可分为板缘(龙门山、米仓山和大巴山)突变型和板内(齐岳山、大娄山和大凉山)渐变型两类。板缘突变型盆山结构具有显著深部结构差异性,浅部构造具典型冲断带(山... 根据四川盆地与周缘造山带地貌学、深浅部结构构造及动力学机制等,其盆山结构可分为板缘(龙门山、米仓山和大巴山)突变型和板内(齐岳山、大娄山和大凉山)渐变型两类。板缘突变型盆山结构具有显著深部结构差异性,浅部构造具典型冲断带(山)和前陆盆地(盆)二元结构,其盆山耦合关系主要受控于深部结构的差异性和造山带的形成演化过程,现今山盆地貌反差大,地形坡度陡,盆山边界明晰。板内渐变型盆山结构,则深部结构特征相似,浅部构造具挤压-坳陷结构、不发育大规模冲断推覆,现今山盆地貌反差小、盆山边界不清,盆山为渐变过渡关系,其盆山耦合关系主要受控于邻区(盆外)的构造变形和盆内沉积盖层中多层次滑脱作用。不同盆山结构主要通过对现今四川盆地保存条件的影响而控制现今油气分布。四川盆地现今(残存)大中型油气藏和天然气探明储量的大部分主要分布于突变型盆山结构区,尤其是秦岭构造变形控制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山结构 盆山耦合 油气分布 四川盆地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扇体形成特征及油气分布规律 被引量:88
5
作者 雷振宇 卞德智 +2 位作者 杜社宽 蔚远江 马辉树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8-12,共5页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广泛发育二叠纪侏罗纪冲积扇、水下扇、扇三角洲等砾质粗碎屑沉积。研究结果表明,其成因和分布与同期的断裂活动有密切的关系,从二叠纪侏罗纪,构造活动逐渐减弱,扇体规模逐渐变小。在平面上,构造活动的位移导致了扇体...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广泛发育二叠纪侏罗纪冲积扇、水下扇、扇三角洲等砾质粗碎屑沉积。研究结果表明,其成因和分布与同期的断裂活动有密切的关系,从二叠纪侏罗纪,构造活动逐渐减弱,扇体规模逐渐变小。在平面上,构造活动的位移导致了扇体的迁移,反映出构造活动对扇体分布的控制。总体来看,百口泉夏子街地区构造活动性最强,延续时间最长,形成的扇体规模较大,叠置程度高且迁移明显;在车拐—克拉玛依地区,活动性较弱,形成的扇体规模小,叠置程度差且迁移小。油气聚集主要受到断裂构造和扇体的控制。由于断裂活动(迁移)规律的不同,导致不同时期、不同地区扇体的发育特征也不同,从而造成了不同构造带(部位)油气藏分布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西北缘 断裂活动 扇体迁移 油气分布
下载PDF
“源热共控论”:来自南海海域油气田“外油内气”环带有序分布的新认识 被引量:87
6
作者 张功成 朱伟林 +3 位作者 米立军 张厚和 梁建设 屈红军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987-1005,共19页
南海海域新生代经历印支—南海地台裂谷期、陆间裂谷期和区域沉降阶段,形成大陆架、大陆坡和洋壳区三大区域构造单元。围绕洋壳区,大陆坡和大陆架呈准环带状分布格局。沉积盆地主要分布在大陆架和大陆坡上,亦环绕中央洋壳区呈环带状分... 南海海域新生代经历印支—南海地台裂谷期、陆间裂谷期和区域沉降阶段,形成大陆架、大陆坡和洋壳区三大区域构造单元。围绕洋壳区,大陆坡和大陆架呈准环带状分布格局。沉积盆地主要分布在大陆架和大陆坡上,亦环绕中央洋壳区呈环带状分布。南海油气勘探活动于20世纪60年代末期开始,截至目前已发现数百个油气田,这些油气田主要分布在南部、北部和西部等大陆边缘。油气田分布主要呈大陆架或其近陆部分以油田为主、大陆坡(也包括邻近大陆架部分区域)以气田为主的"外油内气"特征。油环区凹陷烃源岩以中深湖相泥岩或深海相泥岩为主,沉积有机质以Ⅰ、Ⅱ1型干酪根为主,地壳相对较厚、热流值相对较低、烃源岩主要处在生油窗以内,烃类产物主要是原油。气环区生烃凹陷烃源岩以海陆过渡相泥岩和海相烃源岩为主,沉积有机质主要是Ⅱ2—Ⅲ型干酪根,地壳厚度相对较薄,热流值高,具"超热盆"特征,烃源岩以生气为主。油环区主力储层是砂岩,形成于湖相到浅海环境,存在多套储盖组合。气环区内带存在浅水沉积和深水沉积两套储盖组合,以深水扇和生物礁储层为主,盖层主要为海相泥岩。以300m水深为界,油环带主要位于浅水区,勘探程度较高;内带气环主要位于陆架下部及陆坡区,勘探程度较低。南海海域勘探领域正在由浅水区向深水区发展。南海油气资源丰富,有望成为我国新的大油气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油田分布 气田分布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多种能源矿产富集规律的比较 被引量:74
7
作者 魏永佩 王毅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85-392,共8页
鄂尔多斯盆地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煤炭和铀。在纵向上,石油、煤和铀矿主要分布在侏罗系,天然气主要分布在二叠和奥陶系,天然气位于石油和铀矿的下方,并紧邻石炭-二叠系煤系的上下层位。在平面上,石油位于盆地中南部,铀矿位于盆... 鄂尔多斯盆地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煤炭和铀。在纵向上,石油、煤和铀矿主要分布在侏罗系,天然气主要分布在二叠和奥陶系,天然气位于石油和铀矿的下方,并紧邻石炭-二叠系煤系的上下层位。在平面上,石油位于盆地中南部,铀矿位于盆地边部(北部和西缘),天然气和煤炭资源在全盆地均有分布,可采的煤炭位于盆地边部。在加里东晚期至海西期的古风化壳上形成的古岩溶和广泛分布的大型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沉积分别控制了下古生界和上古生界天然气的分布,构造转折期和古气候控制了聚煤期,氧化-还原环境控制了铀矿的聚集。盆地多能源成矿演化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具有商业价值的能源矿产聚集成藏的顺序依次为:煤→铀→气→油。伊陕斜坡是进行石油、天然气、煤炭和非常规天然气勘探的理想地区;天环坳陷、西缘逆冲带可开展油-气-煤-铀矿的联合勘探;伊盟隆起、渭北挠褶带和晋西挠褶带可进行煤炭、煤层气和铀矿的协同勘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 天然气 煤炭 分布 成藏 对比 协同勘探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全球深层油气藏及其分布规律 被引量:78
8
作者 白国平 曹斌风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9-25,共7页
深层油气勘探对老油气区(田)扩大储量、稳定产量具有重要意义。以全球深层油气藏的最新资料为基础,系统统计分析了全球深层油气分布特征。在全球(不包括美国本土48州)349个含油气盆地中,87个盆地内发现了深层油气藏。全球深层油气储量的... 深层油气勘探对老油气区(田)扩大储量、稳定产量具有重要意义。以全球深层油气藏的最新资料为基础,系统统计分析了全球深层油气分布特征。在全球(不包括美国本土48州)349个含油气盆地中,87个盆地内发现了深层油气藏。全球深层油气储量的63.3%分布于碎屑岩储集层,35.0%储于碳酸盐岩,其余的1.7%储于岩浆岩和变质岩。构造圈闭富集了全球深层油气储量的73.7%,是深层油气最重要的圈闭类型。被动陆缘盆地和前陆盆地是深层油气最富集的盆地类型,其深层油气储量分别占全球总量的47.7%和46.4%。层系上,深层油气主要富集于5套储集层系:古近系(占全球总量的22.3%)、上古生界(22.2%)、白垩系(18.3%)、新近系(12.8%)和侏罗系(12.8%),深层油气的层系分布特征与中、浅层油气类似。岩盐导致的盐下沉积物的负热异常效应抑制了盆地深层烃源岩的热演化或液态烃向气态烃转化,因此含盐盆地深层油气勘探特别值得关注。建议深层油气勘探应立足于中、浅层已有重大油气发现的地区,特别是发育有一定规模盐岩的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陆盆地 被动陆缘盆地 含盐盆地 油气分布 深层油气藏
下载PDF
储层砂体建筑结构分析 被引量:51
9
作者 张昌民 林克湘 +1 位作者 徐龙 施冬 《江汉石油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1-7,共7页
对南襄盆地和青海柴达木盆地两地3个砂体的建筑结构要素分析表明,砂体建筑结构要素的空间排列与分布影响了油砂体内部的储层物性特征和剩余油分布。利用建筑结构要素分析法解剖油砂体,是预测剩余油分布规律、老油田挖潜的一种新途径。
关键词 油气勘探 分布规律 砂岩油气田
下载PDF
马朗凹陷芦草沟组页岩油形成机理与富集条件 被引量:71
10
作者 梁世君 黄志龙 +3 位作者 柳波 燕列灿 李华明 马剑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88-594,共7页
三塘湖盆地马朗凹陷二叠系芦草沟组源内页岩油的发现对常规油藏勘探理论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在大量岩心观察、薄片鉴定的基础上,结合地质条件、分析化验、试油情况,深入研究了本区页岩油形成机制与富集条件。研究结果表明,芦草沟组页岩... 三塘湖盆地马朗凹陷二叠系芦草沟组源内页岩油的发现对常规油藏勘探理论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在大量岩心观察、薄片鉴定的基础上,结合地质条件、分析化验、试油情况,深入研究了本区页岩油形成机制与富集条件。研究结果表明,芦草沟组页岩油主要是烃源岩在低熟—成熟早期演化阶段生成的原地滞留原油,页岩油具有高密度、高黏度的物性特点和低饱芳比、高非沥比的族组成特征。页岩油在源岩中的赋存形式主要有两种,即干酪根表面的吸附态及基质孔隙、纹层与水平层面间、微裂缝中的游离态。页岩油大面积连续分布在源岩层中,没有明显的油水界面,油水分异差,产油水比例取决于烃源岩的演化程度,需人工改造才能获得产能,单井产量小但稳产时间长。页岩油富集的控制因素为:①具有生成、储集大量石油的条件;②较好的保存条件,导致大量排烃的断裂不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常规油气 页岩油 连续分布 油气富集条件 三塘湖盆地
下载PDF
碳酸盐岩油气田分布规律 被引量:58
11
作者 吕修祥 金之钧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8-12,共5页
勘探实践表明,碳酸盐岩油气田主要是沿断裂带、不整合面、生物礁发育带、裂缝带及有效烃源岩分布的。我国多旋 回海相盆地碳酸盐岩一般经历了多期成藏过程,勘探难度很大,但近年来在鄂尔多斯、塔里本以及四川等盆地不断获得新 的突破... 勘探实践表明,碳酸盐岩油气田主要是沿断裂带、不整合面、生物礁发育带、裂缝带及有效烃源岩分布的。我国多旋 回海相盆地碳酸盐岩一般经历了多期成藏过程,勘探难度很大,但近年来在鄂尔多斯、塔里本以及四川等盆地不断获得新 的突破,我国的碳酸盐岩在石油工业持续稳定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碳酸盐岩油气田的勘探必须遵循碳酸盐岩 油气田的分布规律、加强碳酸盐岩油气成藏的基础理论研究、开展碳酸盐岩油气勘探技术攻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 油气田 分布规律 海相
下载PDF
库车坳陷两期成藏及其对油气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66
12
作者 赵孟军 卢双舫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16-20,25,共6页
对库车坳陷的成藏期次和成藏过程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库车坳陷具有两期成藏的地质条件。晚白垩世—早第三纪末在山前已经形成挤压背景下的构造圈闭 ,该时期的圈闭主要聚集源自三叠系烃源岩的油气 ;中新世以来是库车前陆盆地发育的时... 对库车坳陷的成藏期次和成藏过程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库车坳陷具有两期成藏的地质条件。晚白垩世—早第三纪末在山前已经形成挤压背景下的构造圈闭 ,该时期的圈闭主要聚集源自三叠系烃源岩的油气 ;中新世以来是库车前陆盆地发育的时期 ,此时构造变形作用最强烈 ,形成的圈闭以聚集晚期生成的天然气为主。油气源对比结果和储层沥青、包裹体的研究为库车坳陷两期成藏提供了直接的地球化学证据 ,库车坳陷经历了早期油气的聚集、破坏和晚期天然气聚集、调整的过程。早期 (白垩纪末期—早第三纪 )成藏以侧向运移为主 ;晚期 (晚第三纪以来 ,主要是上新世—第四纪 )成藏则具有侧向、垂向运移并重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车坳陷 构造演化 生烃史 两期成藏 成藏过程 油气分布
下载PDF
非常规油气藏的形成及其分布特征 被引量:67
13
作者 宋岩 姜林 马行陟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05-614,共10页
非常规油气领域是目前油气勘探和开发的热点领域,也是石油工业的发展趋向,非常规油气的成藏研究对非常规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指导意义。非常规油气与常规油气成藏的最本质区别在于非常规油气是非浮力驱动聚集,这主要是由于致密储集层中微... 非常规油气领域是目前油气勘探和开发的热点领域,也是石油工业的发展趋向,非常规油气的成藏研究对非常规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指导意义。非常规油气与常规油气成藏的最本质区别在于非常规油气是非浮力驱动聚集,这主要是由于致密储集层中微纳米级孔隙发育导致毛细管阻力较大,同时缺乏提供强大浮力的有利条件。根据烃源岩演化与非常规油气成藏的关系,将非常规油气资源分为油页岩、页岩油、致密油、页岩气、致密气和煤层气6种类型。油页岩、页岩油、煤层气和页岩气的源储组合特征都是"源储一体",而致密油气源储组合有2种类型:一种是源储叠置的临源型致密油气,另一种是与常规油气藏类似的源储不相临、但距离不远的近源型致密油气。成藏动力学上的差异使非常规油气藏在地质上表现为大面积分布、局部富集、油气赋存具有明显的"滞留"或短距运移特征、没有明显的圈闭边界和无统一的油水界面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常规油气 浮力 异常压力 分布特征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和西南坳陷油气地质特征类比及勘探启示 被引量:66
14
作者 何登发 李德生 +1 位作者 何金有 吴晓智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01-218,共18页
塔里木盆地西南坳陷已有近60年的油气勘探历史,目前已发现了柯克亚、巴什托普、亚松迪、和田河、阿克莫木5个油气田和山1井、柯东1井2个油气藏。对于该一直被寄予厚望的地区,如何深入认识其油气地质条件,加快勘探进程,获得更多的油气发... 塔里木盆地西南坳陷已有近60年的油气勘探历史,目前已发现了柯克亚、巴什托普、亚松迪、和田河、阿克莫木5个油气田和山1井、柯东1井2个油气藏。对于该一直被寄予厚望的地区,如何深入认识其油气地质条件,加快勘探进程,获得更多的油气发现,始终是石油地质学家与油气勘探家努力追求的目标。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的天然气勘探近10年来取得重大突破。进行2个坳陷的石油地质类比研究是解剖与揭示西南坳陷油气地质条件的重要方法之一。本文立足于库车与西南坳陷已有的油气勘探资料和现有认识,从比较大地构造学与石油地质学的角度深入剖析二者的相似性与差异性。二者虽然在盆-山边界具有逆冲、走滑-逆冲性质,具有现今陆内前陆盆地结构,为不同性质的盆地转换、叠加形成,坳陷内部具有"分块、分带、分层"的特点,油气聚集受断裂带控制明显等方面具有相似性,但更多地体现出彼此的差异性。差异性主要表现在:大地构造背景,深部地质结构,基底性质,构造演化,地质结构,构造变形,烃源岩及其演化,储盖组合,含油气系统,油气成藏机理与成藏模式,油气分布规律等12个方面。其中,大地构造背景差异(库车坳陷与古亚洲洋相关,西南坳陷与特提斯体系相关)及地质结构特点的不同(库车坳陷主体为新生界与中生界叠加,西南坳陷主体为新生界与古生界叠加)是决定其油气成藏差异性的根本因素。石油地质类比表明,西南坳陷的油气勘探需要新的石油地质学理论与新的勘探思维。新的石油地质学理论要明确阐述"古老烃源岩生成的油气在后期强烈构造活动中保存的部位、状态、类型与可能机制";新的勘探思维迫切需要建立新的三维地质结构概念,整体、动态的勘探观与立体勘探思维,既重视山前带的复杂构造圈闭,也要重视斜坡带的隐蔽圈闭如奥陶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地构造背景 地质结构 油气分布 石油地质类比 库车坳陷 西南坳陷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南翼山混积岩储层岩石类型及其与油气分布的关系 被引量:62
15
作者 张宁生 任晓娟 +2 位作者 魏金星 康有新 张存厚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2-46,共5页
根据储层岩石的层理构造产状将柴达木盆地南翼山混积岩储层分为变形层理混积岩岩层、水平层理混积岩岩层和块状层理混积岩岩层3种类型。对各类岩层的成因、组成、岩石类型、孔隙结构特征及物性分布的研究结果表明,这3种类型的混积岩层对... 根据储层岩石的层理构造产状将柴达木盆地南翼山混积岩储层分为变形层理混积岩岩层、水平层理混积岩岩层和块状层理混积岩岩层3种类型。对各类岩层的成因、组成、岩石类型、孔隙结构特征及物性分布的研究结果表明,这3种类型的混积岩层对应3种沉积环境。岩层的岩石类型组合决定了储层岩石的微结构构造,而微结构构造决定了岩石的孔隙结构特征及微裂缝发育程度,进而决定了储层的物性。变形层理混积岩岩层的储层物性最好;水平层理混积岩岩层次之;块状层理混积岩岩层储层物性最差,这种储层必须配合以发育的构造裂缝才有实际意义。本区储层的含油气性与储层的岩性和构造裂缝的发育程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 南翼山 混积岩 岩石类型 孔隙结构 油气分布
下载PDF
苏北盆地油气田形成与分布——与渤海湾盆地比较研究 被引量:54
16
作者 钱基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2-21,共10页
苏北 -南黄海盆地与渤海湾盆地之间以鲁苏隆起相隔 ,对称分布于郯庐断裂两侧。由于两盆地所处的区域构造背景不同 ,致使其盆地演化、成烃演化、资源丰度、油气田规模差异很大。壳幔结构的同相性、晚始新世至渐新世 18Ma的沉积间断、有... 苏北 -南黄海盆地与渤海湾盆地之间以鲁苏隆起相隔 ,对称分布于郯庐断裂两侧。由于两盆地所处的区域构造背景不同 ,致使其盆地演化、成烃演化、资源丰度、油气田规模差异很大。壳幔结构的同相性、晚始新世至渐新世 18Ma的沉积间断、有机质演化程度低、断裂活动改造强烈等 ,是形成苏北盆地低丰度含油气特征的主因。苏北盆地与渤海湾盆地存在的成藏条件差异及其分布规律表明 ,苏北盆地缺乏形成巨型、大型油气田的条件 ,其勘探对象应该以中小型油气田为主 ,这已经被 2 5年的勘探实践所证实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北盆地 渤海湾盆地 烃源岩 油气藏 油气分布 资源评价
下载PDF
海拉尔盆地构造特征与含油气性探讨 被引量:38
17
作者 张吉光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14-20,共7页
海拉尔盆地的基底是西伯利亚板块和中朝板块敛合后形成的古生代褶皱带。中生代,在先存断裂活动基础上发育了一系列断陷。断陷发育经历了初始张裂、强烈拉张、拉张裂陷、缓慢沉降、回返萎缩五个演化阶段。可划分出三类断陷六类构造带。... 海拉尔盆地的基底是西伯利亚板块和中朝板块敛合后形成的古生代褶皱带。中生代,在先存断裂活动基础上发育了一系列断陷。断陷发育经历了初始张裂、强烈拉张、拉张裂陷、缓慢沉降、回返萎缩五个演化阶段。可划分出三类断陷六类构造带。断陷分割性强、差异升降明显、具有多物源、多烃源区、低地温梯度、后期岩浆活动相对较弱等特点。并指出盆地西部断陷油气形成条件优于东部,逆牵引构造帝、滑陷式背斜带等有利于油气聚集,并已获工业油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 天然气 海拉尔 盆地 构造
下载PDF
库车坳陷西段盐构造及其与油气的关系 被引量:52
18
作者 陈书平 汤良杰 +2 位作者 贾承造 皮学军 谢会文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30-34,39,共6页
根据断层相关褶皱理论和盐构造理论 ,结合地面地质调查和地震剖面的精细解释 ,厘定了库车坳陷西段下第三系库姆格列木群的膏盐岩层系的盐上、盐下和盐间构造样式、分布及形成机理。其中典型盐构造样式有盐核背斜、外来盐、盐枕、盐焊接... 根据断层相关褶皱理论和盐构造理论 ,结合地面地质调查和地震剖面的精细解释 ,厘定了库车坳陷西段下第三系库姆格列木群的膏盐岩层系的盐上、盐下和盐间构造样式、分布及形成机理。其中典型盐构造样式有盐核背斜、外来盐、盐枕、盐焊接和断层焊接、盐缩颈、盐成凹陷和“鱼尾”构造。盐构造的形成分两个阶段 ,即早期初始形成阶段 ( 65~ 1 64Ma)和晚期挤压构造定型阶段( 1 64Ma前后 )。变形早期盐上层的重力滑动和顺层挤压决定了克拉苏构造带盐上、盐下不同的构造组合 ,秋立塔克构造带受滑脱传力作用 ,构造样式与盐层厚度和断层交切方式等有关。结合石油地质资料 ,讨论了盐构造的油气分布规律 ,并预测了有利勘探区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车坳陷 盐构造 构造样式 形成机理 油气分布
下载PDF
中国陆上剩余油气资源潜力及其分布和勘探对策 被引量:45
19
作者 赵文智 窦立荣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5,共5页
我国陆上油气资源十分丰富 ,经过半个世纪的勘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总体上看 ,资源探明程度还不高 ,油、气探明率分别为 2 6.9%和 5 .4% ,未探明的资源量还很大。石油剩余资源的 42 .4%分布在东部的裂谷盆地 ,46%分布在西部的叠... 我国陆上油气资源十分丰富 ,经过半个世纪的勘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总体上看 ,资源探明程度还不高 ,油、气探明率分别为 2 6.9%和 5 .4% ,未探明的资源量还很大。石油剩余资源的 42 .4%分布在东部的裂谷盆地 ,46%分布在西部的叠合盆地 ;天然气剩余资源的 3 7%分布在中部的四川盆地和鄂尔多斯盆地 ,2 8.1%分布在西部的塔里木盆地。剩余油气资源虽丰富 ,但质量偏差 ,勘探难度大 ,勘探成本高。 2 1世纪前十年的油气勘探将面临诸多严峻挑战。为确保石油天然气工业的持续发展 ,不仅要开展基础理论研究 ,还必须建立、健全风险勘探机制和经济评价决策系统 ,进一步发展先进适用的勘探技术 ,开辟新的勘探领域 ,发现更多的商业储量 ,确保我国油气产量稳中有升。表 4参 9(窦立荣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陆上剩余油气资源 地域分布 油气勘探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北部构造与油气分布规律 被引量:51
20
作者 孙龙德 李曰俊 +3 位作者 宋文杰 田作基 王国林 邬光辉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z1期1-13,共13页
塔里木盆地北部的构造演化和构造格局直接受控于南天山碰撞造山带的形成与演化过程。在此构造演化过程中形成了中生代的库车前陆盆地和新生代的北塔里木前陆盆地。塔里木盆地北部的构造演化和构造格局又控制了该地区的油气分布规律 :秋... 塔里木盆地北部的构造演化和构造格局直接受控于南天山碰撞造山带的形成与演化过程。在此构造演化过程中形成了中生代的库车前陆盆地和新生代的北塔里木前陆盆地。塔里木盆地北部的构造演化和构造格局又控制了该地区的油气分布规律 :秋里塔格带以北的前陆褶皱冲断带 ,即库车坳陷的主体部分是天然气富集区 ;塔北隆起的南部至中央隆起的北部是黑油富集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库车前陆盆地 北塔里木前陆盆地 南天山造山带 油气分布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