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9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木棉纤维接枝聚苯乙烯吸油材料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22
1
作者 王锦涛 郑易安 王爱勤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8-33,共6页
以过氧化苯甲酰为引发剂,制备了木棉纤维接枝聚苯乙烯吸油材料。考察了引发剂浓度、单体浓度、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等因素对吸油材料吸油性能的影响。红外光谱表明苯乙烯接枝到了木棉纤维分子骨架上。在引发剂浓度为1.77 mmol/L、单体浓... 以过氧化苯甲酰为引发剂,制备了木棉纤维接枝聚苯乙烯吸油材料。考察了引发剂浓度、单体浓度、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等因素对吸油材料吸油性能的影响。红外光谱表明苯乙烯接枝到了木棉纤维分子骨架上。在引发剂浓度为1.77 mmol/L、单体浓度为0.16 mol/L、反应温度80°C和反应2 h的条件下,吸油材料有最大的吸油倍率,对氯仿和甲苯的吸油倍率分别达到了65.4 g/g和43.2 g/g。该吸油材料有快速吸油能力,在15 min可达吸附平衡,同时具有较好的重复利用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棉纤维 苯乙烯 吸油材料 吸油性能 重复使用性
下载PDF
蒲绒纤维的吸油性能 被引量:17
2
作者 王泉泉 徐广标 王府梅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6-29,93,共5页
利用蒲绒纤维作为吸油材料吸附机油和植物油.结果表明:由蒲绒纤维制得的吸油材料吸油效果良好,1g纤维分别能吸收24.7g纯机油和27.8g纯植物油;在油:纯净水混比1:4条件下,1g纤维分别能吸收17~22g机油和18~24g植物油.香蒲绒纤维经2.5kPa... 利用蒲绒纤维作为吸油材料吸附机油和植物油.结果表明:由蒲绒纤维制得的吸油材料吸油效果良好,1g纤维分别能吸收24.7g纯机油和27.8g纯植物油;在油:纯净水混比1:4条件下,1g纤维分别能吸收17~22g机油和18~24g植物油.香蒲绒纤维经2.5kPa压强机械挤压重复5次,1g蒲绒纤维分别吸收11g机油和9g植物油.蒲绒纤维独特的结构和表面蜡质是决定其吸油能力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蒲绒纤维 吸油性能 吸油机理
下载PDF
新型天然橡胶吸油树脂的研制及其性能研究 被引量:13
3
作者 周美华 陆晶晶 王巍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90-95,共6页
以天然橡胶生胶为单体 ,二乙烯苯为交联剂 ,过氧化苯甲酰为引发剂 ,在甲苯溶液中交联聚合得到新型天然橡胶吸油树脂 ,并对其分子结构进行红外光谱表征。此外探讨了聚合反应条件对树脂吸油率和吸油速率的影响以及树脂的缓释性能。天然橡... 以天然橡胶生胶为单体 ,二乙烯苯为交联剂 ,过氧化苯甲酰为引发剂 ,在甲苯溶液中交联聚合得到新型天然橡胶吸油树脂 ,并对其分子结构进行红外光谱表征。此外探讨了聚合反应条件对树脂吸油率和吸油速率的影响以及树脂的缓释性能。天然橡胶吸油树脂对甲苯的最大吸收率为 2 5 .0 ,对煤油的最大吸收率为 2 6.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橡胶 吸油树脂 吸收率 吸油速率 缓释性
下载PDF
复合酶法优化木薯微孔淀粉的工艺及吸附性研究 被引量:11
4
作者 唐忠锋 张瑛 +1 位作者 罗友亮 潘华 《粮食与饲料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7-18,共2页
为优化木薯微孔淀粉的制备工艺,提高吸附性能,采用复合酶法对木薯淀粉进行处理。借助L9(34)正交实验,研究复合酶的用量、pH值、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微孔淀粉吸附性的影响。实验得出:与木薯淀粉对亚甲基兰溶液、食用油的吸附性能相比,... 为优化木薯微孔淀粉的制备工艺,提高吸附性能,采用复合酶法对木薯淀粉进行处理。借助L9(34)正交实验,研究复合酶的用量、pH值、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微孔淀粉吸附性的影响。实验得出:与木薯淀粉对亚甲基兰溶液、食用油的吸附性能相比,微孔淀粉的吸附性能明显提高。最佳工艺条件是:酶用量2.0%,pH值5.5,温度50℃,反应时间36 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薯微孔淀粉 复合酶 吸油率 吸附量
下载PDF
秸秆的改性及吸油能力 被引量:11
5
作者 李亚婧 孙晓锋 +2 位作者 王广征 景占鑫 叶青 《化工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847-1851,共5页
处理海上溢油需要大量廉价的吸油材料。通过改性小麦秸秆,可以制得具有较高吸油性能的秸秆。考察了温度、时间、试剂、催化剂对秸秆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以乙酸酐(AA)作反应物,二甲基甲酰胺(DMF)为反应溶剂,4-二甲氨基吡啶(DMAP)作催化... 处理海上溢油需要大量廉价的吸油材料。通过改性小麦秸秆,可以制得具有较高吸油性能的秸秆。考察了温度、时间、试剂、催化剂对秸秆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以乙酸酐(AA)作反应物,二甲基甲酰胺(DMF)为反应溶剂,4-二甲氨基吡啶(DMAP)作催化剂,反应时间2 h,反应温度100℃,秸秆的吸油率达到13.9 g/g,比改性前提高了54.4%,并利用红外光谱对改性前后的秸秆化学结构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为这一工艺技术的工业化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 酸酐 改性 吸油率
下载PDF
新型复合材料辊用无纺布的研制 被引量:10
6
作者 詹志远 姚新改 +1 位作者 杨建忠 解小玲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35-137,共3页
采用纤维和粘合剂两种原料,通过气流成网法和喷洒粘合法,研制出一种具有良好吸油性能的新型复合材料辊用无纺布。经过多次试验选出适于研制该无纺布的纤维和粘合剂,确定合理的工艺流程;对不同粘合剂含量该无纺布的拉伸强力和硬度进行分... 采用纤维和粘合剂两种原料,通过气流成网法和喷洒粘合法,研制出一种具有良好吸油性能的新型复合材料辊用无纺布。经过多次试验选出适于研制该无纺布的纤维和粘合剂,确定合理的工艺流程;对不同粘合剂含量该无纺布的拉伸强力和硬度进行分析,确定最佳的粘合剂含量,并测试了无纺布的孔隙率与吸油性。实验表明:通过该工艺,当粘合剂的含量达到47%时,无纺布达到最大拉伸强力19.310kgf,此时硬度为73.6A;无纺布的孔隙率与吸油率分别达到42.7%和45.2%;该无纺布能够满足生产新型复合材料辊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复合材料辊 无纺布 粘合剂 吸油性
下载PDF
可降解聚乳酸熔喷吸油材料的研发及性能测试 被引量:7
7
作者 黄婷婷 仇何 +2 位作者 张瑜 张伟 彭鹏 《上海纺织科技》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24-27,共4页
以生物可降解聚乳酸切片为原料进行熔喷加工,可制得微米级吸油材料,该材料孔隙率大,吸油速率快。对比于几种常规吸油材料,可降解聚乳酸熔喷吸油材料对0#柴油的吸附能力仅次于聚氨酯泡沫(海绵),但其保油性能优于聚氨酯泡沫(海绵)。其对... 以生物可降解聚乳酸切片为原料进行熔喷加工,可制得微米级吸油材料,该材料孔隙率大,吸油速率快。对比于几种常规吸油材料,可降解聚乳酸熔喷吸油材料对0#柴油的吸附能力仅次于聚氨酯泡沫(海绵),但其保油性能优于聚氨酯泡沫(海绵)。其对常见生活用油及废机油的吸油倍率在自身质量的40倍以上。该材料吸油性能稳定,受温度影响较小,且重复使用后性能仍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降解 聚乳酸 熔喷加工 吸油性能
原文传递
发泡聚丙烯泡沫的吸油特性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沈兵兵 俞志敏 +3 位作者 吴文涛 卫新来 吴克 王小丹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43-547,共5页
发泡聚丙烯泡沫是一种性能卓越的复合材料,具有许多优越的特性,可用于吸附水体中的油类物质。文章测试了发泡聚丙烯泡沫的油水选择性、吸附动力学、对不同油品的吸附性能,并对发泡聚丙烯泡沫的重复利用性、耐温性以及对水面浮油的去除... 发泡聚丙烯泡沫是一种性能卓越的复合材料,具有许多优越的特性,可用于吸附水体中的油类物质。文章测试了发泡聚丙烯泡沫的油水选择性、吸附动力学、对不同油品的吸附性能,并对发泡聚丙烯泡沫的重复利用性、耐温性以及对水面浮油的去除效果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发泡聚丙烯泡沫具有很好的亲油疏水性,其对柴油的吸附符合伪二级吸附动力学方程,其饱和吸附倍率为9.5g/g,饱和吸附时间为22min;发泡聚丙烯泡沫具有很好的重复利用性;吸油速率随着温度升高而加快,但温度对其饱和吸油倍率影响较小;发泡聚丙烯泡沫对水面浮油去除效果良好,在处理含油污水方面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泡聚丙烯泡沫 吸附性能 影响因素 含油污水
下载PDF
聚(苯乙烯-α-十二烯)高吸油树脂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应宗荣 罗洁 +2 位作者 王志高 欧阳钊 蔡熠 《江苏化工》 2007年第6期16-19,共4页
以苯乙烯和α-十二烯为单体,二乙烯基苯为交联剂,过氧化二苯甲酰为引发剂,采用悬浮聚合法合成聚(苯乙烯-α-十二烯)高吸油树脂,并探讨了其烷基化处理效果。重点研究了α-十二烯用量、交联剂用量以及烷基化处理对高吸油树脂吸油率和凝胶... 以苯乙烯和α-十二烯为单体,二乙烯基苯为交联剂,过氧化二苯甲酰为引发剂,采用悬浮聚合法合成聚(苯乙烯-α-十二烯)高吸油树脂,并探讨了其烷基化处理效果。重点研究了α-十二烯用量、交联剂用量以及烷基化处理对高吸油树脂吸油率和凝胶量的影响。研究发现,随着α-十二烯用量增加,高吸油树脂吸油率增加,而凝胶量下降;随着交联剂用量的增加,高吸油树脂吸油率下降,而凝胶量增加;经烷基化处理后,高吸油树脂的吸油率和凝胶量都有所增加,其对甲苯的最大吸油率可达16.8g.g-1,最大凝胶量可达90.2%;此外,高吸油树脂对不同油品的吸油率有所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吸油树脂 苯乙烯 α-十二烯 烷基化反应 吸油率 凝胶量
下载PDF
N-溴代丁二亚酰胺催化制备乙酰化木棉纤维及吸油性能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王锦涛 王爱勤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2期39-42,47,共5页
以N-溴代丁二亚酰胺(NBS)为催化剂,制备了乙酰化木棉纤维吸油材料。利用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和X射线光电能谱仪(XPS)对乙酰化前后木棉纤维表面的化学组成和形貌结构进行了表征。考察了NBS浓度、乙酸酐用量、反应温度和反应时... 以N-溴代丁二亚酰胺(NBS)为催化剂,制备了乙酰化木棉纤维吸油材料。利用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和X射线光电能谱仪(XPS)对乙酰化前后木棉纤维表面的化学组成和形貌结构进行了表征。考察了NBS浓度、乙酸酐用量、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等因素对材料吸油性能的影响。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在NBS浓度11.3mmol/L、乙酸酐用量37.5%、反应温度70℃和反应时间1h的条件下,吸油材料有最大的吸油率,对氯仿、甲苯和环己烷的吸油倍率分别可达到82.2g/g、53.2g/g和43.8g/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棉纤维 乙酸酐 正交试验 吸油材料 吸油倍率
下载PDF
NaOH改性蔗渣纤维及其沥青胶浆性能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刘卫东 张洪刚 +1 位作者 熊剑平 李祖仲 《公路》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94-301,共8页
为探究NaOH溶液改性条件对蔗渣纤维关键技术指标及其沥青胶浆性能的影响,选取吸油性和耐热性为关键指标,分析NaOH溶液的浸泡时间、浸泡温度和质量分数等改性条件对关键指标的影响,采用锥入度、动态剪切流变(DSR)和弯曲梁流变(BBR)等试... 为探究NaOH溶液改性条件对蔗渣纤维关键技术指标及其沥青胶浆性能的影响,选取吸油性和耐热性为关键指标,分析NaOH溶液的浸泡时间、浸泡温度和质量分数等改性条件对关键指标的影响,采用锥入度、动态剪切流变(DSR)和弯曲梁流变(BBR)等试验评价NaOH改性蔗渣纤维、木质纤维、未改性蔗渣纤维等不同纤维类型的沥青胶浆的路用性能。结果表明:浸泡时间、温度以及质量分数改性条件对纤维的关键指标影响较大,选用合理的表面改性条件即浸泡时间60 min,温度60℃,质量分数1.5%,可显著改善其吸油性和耐热性;NaOH溶液改性蔗渣纤维可提高其沥青胶浆的高温稳定性,但对低温抗裂性能改善效果不显著,蔗渣纤维和木质纤维沥青胶浆流变性相当,采用蔗渣纤维替代木质纤维具有一定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MA 蔗渣纤维 化学改性 吸油性 耐热性 胶浆性能
原文传递
高硬度吸油树脂的合成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晓环 李再峰 +2 位作者 胡晓云 李翠苹 罗明艳 《合成树脂及塑料》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6-9,13,共5页
以甲基丙烯酸十八酯(SMA)、甲基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甲酯为单体,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为交联剂,聚乙烯醇为分散剂,过氧化苯甲酰为引发剂,采用悬浮聚合法制备了丙烯酸系高硬度吸油树脂。研究了不同搅拌速率、水油比(水相和单体... 以甲基丙烯酸十八酯(SMA)、甲基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甲酯为单体,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为交联剂,聚乙烯醇为分散剂,过氧化苯甲酰为引发剂,采用悬浮聚合法制备了丙烯酸系高硬度吸油树脂。研究了不同搅拌速率、水油比(水相和单体相的质量比)、交联剂、单体配比对树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软单体SMA用量占单体总质量的26.6%,水油比为5∶1,MBA用量占单体总质量的0.6%,反应温度为80℃时,其三维分子网既有坚硬骨架又易于松弛伸展,树脂的吸油倍率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吸油树脂 丙烯酸酯 悬浮聚合 吸油倍率
下载PDF
环糊精基高吸油树脂的制备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倩 杨项项 +4 位作者 朱靖 徐龙宇 何娟 魏宏亮 楚晖娟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5期15129-15132,15137,共5页
将单取代烯烃引入到β-环糊精(β-CD)外腔,使之成为空腔内外均具亲油性、且含有可聚合双键的活性大单体(β-CD-A);选取软单体丙烯酸十六酯(HDA)、硬单体苯乙烯与β-CD-A配伍,经悬浮共聚制备出了含环糊精基三元共聚高吸油树脂—PCDHS。... 将单取代烯烃引入到β-环糊精(β-CD)外腔,使之成为空腔内外均具亲油性、且含有可聚合双键的活性大单体(β-CD-A);选取软单体丙烯酸十六酯(HDA)、硬单体苯乙烯与β-CD-A配伍,经悬浮共聚制备出了含环糊精基三元共聚高吸油树脂—PCDHS。论文探讨了β-CD-A用量、软硬单体配比、交联剂用量等对树脂吸油性能的影响,并确定了最佳工艺。结果表明,PCDHS高吸油树脂对汽油、甲苯、氯仿和四氯化碳的吸油倍数分别达到25.6,37.2,45.3和54.6 g/g,保油率高达9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元共聚高吸油树脂 βG环糊精 吸油性能 保油率
下载PDF
酯化改性葵花秸秆吸油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小菊 武芸 +3 位作者 李惠成 胡浩斌 李治军 王玉峰 《当代化工》 CAS 2023年第4期794-800,共7页
油类在开采、运输、精制过程中容易进入海洋及其他水体造成一系列的生态破坏及经济损失,葵花秸秆是低成本、环境友好的农业废弃物,以废弃葵花秸秆为原料,分别用丙酮-环己烷、10%氨水、甲苯-乙醇3种方法预处理后对葵花秸秆酯化改性,制取... 油类在开采、运输、精制过程中容易进入海洋及其他水体造成一系列的生态破坏及经济损失,葵花秸秆是低成本、环境友好的农业废弃物,以废弃葵花秸秆为原料,分别用丙酮-环己烷、10%氨水、甲苯-乙醇3种方法预处理后对葵花秸秆酯化改性,制取天然有机吸油材料。对改性前后制备材料的吸油性、保油性、重复利用率等进行测定,利用扫描电镜(SEM)、红外光谱分析仪(FTIR)对改性前后的材料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甲苯-乙醇预处理酯化改性后的葵花秸秆材料表面均匀,表现出良好的吸油性能,与原始葵花秸秆材料相比,保油率、重复利用率均显著提高,在处理有机水体污染时表现出良好的选择吸附性。因此,低成本改性葵花秸秆作为天然吸附剂,在治理有机水污染方面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葵花秸秆 预处理 酯化改性 吸油性能
下载PDF
棉短绒非织造布吸油性能测试与评价 被引量:3
15
作者 魏玉君 夏朝阳 +1 位作者 徐丽丽 徐广标 《上海纺织科技》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52-54,共3页
棉短绒属于天然纤维,纤维长度短,在纺织上的应用有限,但是其具有廉价、可降解的优势,因而在油液污染处理方面受到重视。以棉短绒为主体原料,利用针刺工艺制备棉短绒非织造布,以吸油倍率、保油率、芯吸高度3个指标评价棉短绒非织造布絮... 棉短绒属于天然纤维,纤维长度短,在纺织上的应用有限,但是其具有廉价、可降解的优势,因而在油液污染处理方面受到重视。以棉短绒为主体原料,利用针刺工艺制备棉短绒非织造布,以吸油倍率、保油率、芯吸高度3个指标评价棉短绒非织造布絮片对不同油液的吸油性能。结果发现,棉短绒非织造布吸油倍率在9.37~19.25 g/g,保油率在83.62%~98.84%,芯吸时间60 min时,基本达到稳定,表现出油液快速上升、缓慢爬升和芯吸高度稳定这3个阶段,非织造布经纬向及油液性能差异导致芯吸高度略有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短绒 丙纶 非织造布 吸油性能
原文传递
甘蔗渣纤维素吸油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潘奕雯 刘琦 +3 位作者 杨舒涵 李海峰 刘长发 郑丽娜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64-168,173,共6页
在1-丁基-3-甲基氯咪唑([Bmim]Cl)离子液体均相反应介质体系下,以易改性甘蔗渣为原材料,经1%的Na OH预处理后,选用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为交联剂、过硫酸铵(APS)为引发剂、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为单体,采用均相接枝共聚制备天然... 在1-丁基-3-甲基氯咪唑([Bmim]Cl)离子液体均相反应介质体系下,以易改性甘蔗渣为原材料,经1%的Na OH预处理后,选用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为交联剂、过硫酸铵(APS)为引发剂、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为单体,采用均相接枝共聚制备天然纤维素基吸油材料。探究接枝反应中单体、引发剂、交联剂用量以及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对接枝效果的影响。采用SEM、FT-IR和XRD对甘蔗渣纤维素接枝前后的形态、结构以及结晶度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接枝共聚物表面变粗糙且结晶度降低已成功接枝。最优条件下所制备甘蔗渣纤维素接枝率可达471.25%,水面浮油回收率为22.56 g/g,吸水率为2.55 g/g。通过均相共聚法实现对甘蔗渣的化学改性,所制备的吸油材料可应用于海洋石油污染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渣 纤维素 离子液体 均相接枝共聚 吸油性能
下载PDF
同时吸附油和六价铬离子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秀奇 张国 邢贺钦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2303-2307,共5页
以亲油疏水型三元乙丙橡胶(EPDM)作为基体,焙烧Fe2O3和阴离子交换树脂201Х7作为填料,利用熔融共混的方法,制备一种可以同时吸附油和六价铬离子的用于污水处理的复合材料,这种材料能够悬浮于油水界面处.当焙烧Fe2O3和阴离子交换树脂的... 以亲油疏水型三元乙丙橡胶(EPDM)作为基体,焙烧Fe2O3和阴离子交换树脂201Х7作为填料,利用熔融共混的方法,制备一种可以同时吸附油和六价铬离子的用于污水处理的复合材料,这种材料能够悬浮于油水界面处.当焙烧Fe2O3和阴离子交换树脂的用量比例不同时,材料吸附性能变化很大.实验结果表明,在保证复合材料密度介于油水密度之间的前提下,随着焙烧Fe2O3含量的增加,材料的吸油性能不断增大;随着阴离子交换树脂含量的增加,材料对六价铬的吸附性能不断增加.在油水共存体系中,复合材料对两种污染物的吸附率同时达到最佳时,两种填料的比例可以确定,因油品的不同而不同.在油水共存体系中,复合材料对油和六价铬的总吸附能力要远大于复合材料分别在单一吸附介质中的吸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油性 六价铬离子吸附 悬浮油水界面 污水处理
下载PDF
吸油毡在不同温度下吸油性能测试及其应用探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美琴 唐泽彬 +3 位作者 竺柏康 张乐 姜鑫涛 蓝竹俊 《广东化工》 CAS 2015年第9期55-56,46,共3页
在实验室通过运用红外线分光油分析仪(ET1200),测定了分别经PP2、混纺、纯羊毛三种材质的吸油毡在0℃、10℃、20℃、30℃、40℃下处理过的油水混合液中的油含量,探究了相同吸油毡在不同温度下的吸油性能特征以及相同温度下不同吸油毡的... 在实验室通过运用红外线分光油分析仪(ET1200),测定了分别经PP2、混纺、纯羊毛三种材质的吸油毡在0℃、10℃、20℃、30℃、40℃下处理过的油水混合液中的油含量,探究了相同吸油毡在不同温度下的吸油性能特征以及相同温度下不同吸油毡的吸油性能,找到了三种材质的吸油毡中吸油性能最优的吸油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油毡 温度 吸油性能 应用
下载PDF
速吸型吸油树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崔曼 刘明光 刘立洁 《材料开发与应用》 CAS 2018年第3期62-67,共6页
以甲基丙烯酸十二酯( LMA)、苯乙烯( St)和丙烯酸丁酯( BA)为共聚单体,制备速吸型吸油树脂。研究了单体配比等因素对树脂吸油率和吸油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成功制备了三元吸油树脂;2、当St的用量为40%( w),m( BA)∶m( LMA)=1∶2时,... 以甲基丙烯酸十二酯( LMA)、苯乙烯( St)和丙烯酸丁酯( BA)为共聚单体,制备速吸型吸油树脂。研究了单体配比等因素对树脂吸油率和吸油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成功制备了三元吸油树脂;2、当St的用量为40%( w),m( BA)∶m( LMA)=1∶2时,制备的三元吸油树脂对3#喷气燃料和甲苯的最大饱和吸油率分别为8.25 g/g、12.77 g/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油树脂 吸油率 吸油速率
原文传递
聚丙烯酸酯吸油树脂的合成 被引量:1
20
作者 南粉益 杨鸿鹰 +2 位作者 胡静 闫海龙 沈哲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11年第11期1957-1959,1967,共4页
以丙烯酸长链酯、丙烯酸丁酯及甲基丙烯酸甲酯为原料,合成了聚丙烯酸酯吸油树脂。考察了单体配比、交联剂和引发剂用量、搅拌速度对树脂吸收煤油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合成条件为:引发剂过硫酸铵用量为单体质量的2.85%,交联剂用量... 以丙烯酸长链酯、丙烯酸丁酯及甲基丙烯酸甲酯为原料,合成了聚丙烯酸酯吸油树脂。考察了单体配比、交联剂和引发剂用量、搅拌速度对树脂吸收煤油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合成条件为:引发剂过硫酸铵用量为单体质量的2.85%,交联剂用量为单体质量的1.1%,搅拌速度为190 r/min,单体配比丙烯酸十二酯:丙烯酸十六酯: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的质量比为5:2:1:1,在该条件下合成的吸油树脂具有较好的吸油和保油性能,对煤油的吸收倍率是自重的4倍多,保油率达9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油树脂 丙烯酸酯 吸油率 保油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