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85篇文章
< 1 2 8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谵妄护理干预方案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48
1
作者 张伟英 邱文娟 +2 位作者 顾君君 胡文琳 叶文琴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917-921,共5页
目的探讨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CABG)术后监护期间实施谵妄护理干预方案的临床效果。方法研制谵妄护理干预方案并应用于129例CABG术后患者,与249例常规护理患者,比较干预方案实施前后谵妄发生率。结果 CAB... 目的探讨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CABG)术后监护期间实施谵妄护理干预方案的临床效果。方法研制谵妄护理干预方案并应用于129例CABG术后患者,与249例常规护理患者,比较干预方案实施前后谵妄发生率。结果 CABG术后谵妄发生率由干预前的30.52%下降至干预后的13.95%,干预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谵妄护理干预方案能降低CABG术后谵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非体外循环 谵妄 手术后医护
原文传递
经胸微创非体外循环下封堵膜部室间隔缺损 被引量:46
2
作者 邢泉生 任悦义 +3 位作者 段书华 侯可峰 王平善 荣佑宝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2010年第5期365-369,共5页
目的探讨一种新的经胸微创非体外循环下封堵膜部室间隔缺损(VSD)的手术方法,总结临床应用经验,观察中期随访结果。方法自2007年3月至2009年6月,采用改良新型输送系统封堵技术连续对136例膜部VSD患者施行修补,年龄3个月-15岁,平均年龄... 目的探讨一种新的经胸微创非体外循环下封堵膜部室间隔缺损(VSD)的手术方法,总结临床应用经验,观察中期随访结果。方法自2007年3月至2009年6月,采用改良新型输送系统封堵技术连续对136例膜部VSD患者施行修补,年龄3个月-15岁,平均年龄1.8岁;体重4.0-26.0 kg,平均体重12.7 kg;VSD直径3-12mm,平均5.1 mm。患者经胸部微创小切口(胸骨下端3-4 cm纵行小切口或胸骨左缘第3肋间2-3 cm横切口)在非体外循环下手术,于右心室表面选择适当的穿刺点,在食管超声心动图(TEE)实时引导下,建立VSD输送轨道,将封堵器安放在VSD部位,封堵VSD。术后密切随访病情变化,按期复查经胸心脏超声心动图、心电图和胸部X线片检查。结果 136例患者中131例(96.3%)封堵成功,手术时间少于90 min,安置封堵器时间5-42 min(16.3±5.7 min)。89例(67.9%)采用对称封堵器,42例(32.1%)采用偏心封堵器。术后即刻用TEE监测,3例存在轻微残余分流,4例发生新的微量至轻度三尖瓣反流,但所有术前有三尖瓣反流患者未见反流加重,主动脉瓣未受影响,无左、右心室流出道梗阻和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发生。1例患者术后第4 d发生一过性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但经内科处理3 d内恢复正常心律。5例(3.7%)术中改为常规体外循环手术。介入封堵成功的131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30个月(18.3±6.6个月)。随访期间3例原有轻微VSD残余分流者分流全部消失;所有患者未出现新的三尖瓣和主动脉瓣反流,无血栓和溶血,无封堵器位置移动现象,未发现左、右心室流出道狭窄。手术切口隐蔽,基本不影响美观。结论在TEE引导下经胸微创封堵VSD技术不需要体外循环辅助,适用于大多数膜部限制性VSD患者,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远期结果尚需要随访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 非体外循环 膜部室间隔缺损 封堵 食管超声心动图
原文传递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辅助下的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被引量:34
3
作者 万峰 陈彧 +2 位作者 王京生 王新生 陈生龙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72-374,共3页
目的 :分析讨论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IABP)辅助下进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OPCAB)的可行性和临床疗效。  方法 :12例OPCAB使用IABP辅助 ,包括术前顽固心绞痛 2例 ,急性心肌梗死 (心梗 ) 2例 ,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低下 5例 ,... 目的 :分析讨论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IABP)辅助下进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OPCAB)的可行性和临床疗效。  方法 :12例OPCAB使用IABP辅助 ,包括术前顽固心绞痛 2例 ,急性心肌梗死 (心梗 ) 2例 ,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低下 5例 ,心梗恢复期心功能Ⅳ级 2例 ,心脏明显扩大 1例 ,所有患者术中不易搬动心脏。  结果 :12例OPCAB全部成功 ,远端吻合口数 3 7± 0 6个。术后IABP辅助时间平均 2 2 3± 9 5小时。 1例术后8天死于高钾心跳骤停。有 1例拔除IABP管后出现局部血肿。其他患者顺利恢复。  结论 :IABP辅助下进行OPCAB是可行而安全的。对于低LVEF、急性心梗和心脏明显扩大等术中不易搬动心脏的情况 ,IABP有助于扩大OPCAB的适应证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非体外循环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下载PDF
2型糖尿病合并左冠状动脉主干狭窄患者介入治疗的循证护理 被引量:31
4
作者 左雪飞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941-945,共5页
目的探讨左冠状动脉主干(LMCA)狭窄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接受介入治疗的循证护理措施及其对预后结局的改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3年5月在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T2DM合并LMCA狭窄患者28例为研究组,实施介入治疗... 目的探讨左冠状动脉主干(LMCA)狭窄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接受介入治疗的循证护理措施及其对预后结局的改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3年5月在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T2DM合并LMCA狭窄患者28例为研究组,实施介入治疗及循证护理。收集2011年6月—2012年5月在该科住院的T2DM合并LMCA狭窄患者28例为对照组,仅施以介入治疗及常规护理。比较两组介入治疗后穿刺点出血量、冠心病监护病房(CCU)入住时间、室性期前收缩(VPC)发生率及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脏指数(CI)、随机血糖(RBG)水平的差异;比较两组随访6个月时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血糖达标率、生活质量综合评分(QOL)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研究组的穿刺点出血量、CCU入住时间、VPC发生率及RBG水平均较对照组降低,而SBP、DBP、LVEF及CI较对照组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时,研究组患者MACE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降低,血糖达标率、QOL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循证护理措施对于接受介入手术的LMCA合并T2DM患者疗效显著,并可改善预后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评估 糖尿病 2型 冠状动脉狭窄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非体外循环 循证护理学
下载PDF
308例老年冠心病患者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28
5
作者 宋跃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72-74,共3页
目的深入探讨和分析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在老年冠心病患者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308例在我科实施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老年冠心病患者,按照手术方式分为体外循环组(CCABG)32例和非体外... 目的深入探讨和分析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在老年冠心病患者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308例在我科实施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老年冠心病患者,按照手术方式分为体外循环组(CCABG)32例和非体外循环组(OPCABG)276例。比较分析两组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效果。结果与体外循环组相比,非体外循环组30天内死亡率、血管搭桥数、二次开胸率、急性肾衰发生率、呼吸衰竭发生率、新发心房颤动率、输血量、脑梗死发生率以及肺部感染发生率均明显降低,且呼吸机使用时间、气管插管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等明显缩短,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能够有效提高老年患者术后效果,降低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可作为老年冠心病患者外科治疗的首选方法而进一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体外循环 冠状动脉搭桥术 老年人 冠心病
下载PDF
右美托咪啶对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心肌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27
6
作者 寇党培 王准 +1 位作者 边卫 韩建阁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50-552,共3页
目的评价右美托咪啶对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心肌损伤的影响。方法择期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46例,性别不限,ASA分级Ⅱ或Ⅲ级,年龄37~64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2组(n=23),两组麻醉诱导及麻醉... 目的评价右美托咪啶对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心肌损伤的影响。方法择期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46例,性别不限,ASA分级Ⅱ或Ⅲ级,年龄37~64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2组(n=23),两组麻醉诱导及麻醉维持方法相同。右美托咪啶组(D组)于麻醉诱导后持续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啶0.5Mg·kg^-1·h^-1至术毕,对照组(C组)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分别于手术开始、血管吻合完毕、血管吻合完毕后30min和术毕时记录平均肺动脉压、肺毛细血管楔压、中心静脉压和心输出量,计算每搏指数、左室每搏功指数、右室每搏功指数、周围血管阻力和肺血管阻力。分别于麻醉诱导前、术毕、术后4h和术后24h时采集静脉血样,采用ELISA法测定血浆心肌肌钙蛋白I浓度。结果与C组比较,D组术毕时每搏指数和左室每搏功指数升高,血管吻合完毕后30rain和术毕时周围血管阻力降低,术后24h时血浆cTnI浓度降低(P〈0.05);其余血液动力学指标组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中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啶0.5pg·kg^-1·h^-1可减轻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心肌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啶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非体外循环 心肌
原文传递
冠状动脉搭桥术围术期双心路径护理模式对患者健康行为的促进效应 被引量:27
7
作者 王萍 裴小芹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8年第4期398-402,共5页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搭桥术围术期双心路径护理模式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焦虑、健康促进行为以及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1 年1 月— 2016 年12 月江苏省盐城市第三人民医院心外科收治的冠状...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搭桥术围术期双心路径护理模式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焦虑、健康促进行为以及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1 年1 月— 2016 年12 月江苏省盐城市第三人民医院心外科收治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131 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住院日期将患者分为观察组(2014年1月—2016年12月)和对照组(2011年1月—2013年12月),观察组68 例,对照组63 例。观察组采用双心路径护理模式,对照组采用常规围术期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焦虑情况、健康促进行为评分以及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入院当日,两组患者焦虑发生率及SAS 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健康促进行为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前及术后7 d,观察组患者焦虑发生率以及SA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出院前,观察组健康促进行为评分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观察组发生 6 例心血管不良事件,对照组发生17 例,观察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双心路径护理模式引导护理人员根据预定护理计划给予围术期患者标准化整体护理与心理护理,使围术期护理工作更规范、更安全,更体现护理人性化,全面提高了护理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非体外循环 围手术期护理 健康行为 双心路径护理
原文传递
70岁及以上老年患者体外循环与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26
8
作者 张继倬 韩露 +1 位作者 陈兴华 陈杰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7期2033-2035,2039,共4页
目的比较70岁及以上老年患者体外循环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3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心脏外科收治的单纯接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70岁及以上老年冠心病患者106例,并按是否... 目的比较70岁及以上老年患者体外循环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3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心脏外科收治的单纯接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70岁及以上老年冠心病患者106例,并按是否行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分为体外循环组(45例)和非体外循环组(61例)。体外循环组麻醉成功后全身肝素化,经升主动脉和右心房插管建立体外循环;非体外循环组麻醉成功后全身半量肝素化,应用Medtronic心脏固定器。观察患者术中的静脉桥血管远端吻合口数、手术操作时间(从切皮到缝皮完毕)、术后重症监护病房(ICU)治疗时间、术后机械通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心房纤颤持续时间、住院费用;术后3个月复查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结果两组患者术中的静脉桥血管远端吻合口数、手术操作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体外循环组患者术后ICU治疗时间、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均短于体外循环组(P<0.05);非体外循环组患者术后心房纤颤持续时间>10min的发生率低于体外循环组(P<0.05);体外循环组患者的住院费用低于非体外循环组(P<0.05)。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的LVEF、LVED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患者的LVEF、LVEDD分布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相比于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对70岁及以上老年患者的疗效可能较好,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有益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非体外循环 体外循环 冠心病 老年人
下载PDF
充气式升温机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23
9
作者 谢庆 朱瑞娟 +2 位作者 陈思 冯慕贤 李敏仪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836-837,共2页
目的探讨充气式升温机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手术中的保温效果。方法选择106例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66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均采取变温水毯保温,试验组另加充气式升温机保温。于术中不同时段连续... 目的探讨充气式升温机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手术中的保温效果。方法选择106例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66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均采取变温水毯保温,试验组另加充气式升温机保温。于术中不同时段连续监测患者肛温。结果对照组体温波动大,试验组体温保持平稳。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两组间体温变化经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手术中应用充气式升温机加变温水毯的保温效果比单一水毯保温效果恒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非体外循环 体温 水毯 充气式升温机
原文传递
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2546例短期临床疗效和院内死亡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3
10
作者 华琨 盛娟娟 董然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6期1218-1221,共4页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短期临床疗效,分析院内死亡的术前危险因素和建立相关危险预测模型。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连续入选北京安贞医院心脏外科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接受OPCABG手术治疗的患者2 546例...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短期临床疗效,分析院内死亡的术前危险因素和建立相关危险预测模型。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连续入选北京安贞医院心脏外科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接受OPCABG手术治疗的患者2 546例,分析可能的死亡相关危险因素,分别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相关危险预测模型,采用Hosmer-Lemeshow检验判别logistic回归模型的拟合优度。结果共2 546例患者接受OPCABG手术,院内死亡17例(0.7%)。术后二次开胸49例(1.9%),房颤380例(14.9%),肾功能衰竭3例,低心排综合征7例,胸骨感染1例,呼吸衰竭6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年龄、女性、急诊手术、左主干病变、急性心肌梗死、低左室射血分数(LVEF)、合并二尖瓣中度反流是OPCABG患者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lt;0.05)。Hosmer-Lemeshow检验χ2=5.912,P=0.676,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为0.881。结论OPCABG手术短期安全有效,年龄、女性、急诊手术、左主干病变、急性心肌梗死、低LVEF、合并二尖瓣中度反流是冠心病患者OPCABG手术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由以上独立危险因素建立的危险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校准度和预测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非体外循环 死亡 危险因素 预测模型
原文传递
心脏不停跳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进展 被引量:20
11
作者 高长青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2003年第2期124-127,共4页
近年来 ,随着手术器械的发展 ,心脏不停跳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OPCAB)逐渐被广泛接受和应用。与常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CCABG)比较 ,OPCAB的主要优势为血液中多种炎性介质浓度明显降低 ,避免了体外循环 (CPB)带来的全身... 近年来 ,随着手术器械的发展 ,心脏不停跳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OPCAB)逐渐被广泛接受和应用。与常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CCABG)比较 ,OPCAB的主要优势为血液中多种炎性介质浓度明显降低 ,避免了体外循环 (CPB)带来的全身系统性炎性损害 ,减少了并发症 ,降低了手术死亡率。特别对那些不能采用 CPB或采用CPB有风险的高危患者优势更明显。 CCABG的手术适应证同样适用于 OPCAB,但 OPCAB具有相对的禁忌证。 OP-CAB多采用胸骨正中切口 ,左前外侧切口适用于左前降支单支病变。OPCAB术后早期结果类似 CCABG,但中远期结果有待进一步观察。OPCAB大多数旁路移植血管数低于 CCABG,有不能完全再血管化的可能 ,对 OPCAB是否会影响吻合的精确性和旁路血管的长期通畅率有不同意见。 OPCAB的优势明确 ,但仍不能完全替代 CCABG,手术的同时应作好 CPB准备 ,必要时改行 CCAB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不停跳 非体外循环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体外循环 心脏停跳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对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的影响 被引量:22
12
作者 王洋 李林 +5 位作者 宋丹丹 于冬梅 孙莹杰 刁玉刚 陈克研 张铁铮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21-425,共5页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中对患者影响。方法择期行OPCABG患者60例,年龄50-65岁,ASAII或Ⅲ级,BMI%27kg/m^2,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右美托咪定组(D组)和对照组(C组)。D组于麻醉诱导前,...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中对患者影响。方法择期行OPCABG患者60例,年龄50-65岁,ASAII或Ⅲ级,BMI%27kg/m^2,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右美托咪定组(D组)和对照组(C组)。D组于麻醉诱导前,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负荷剂量1μg/kg,10min输注完成,然后以0.5~0.7μg·kg^-1·h^-1的速率静脉输注至术毕;C组以同样的方式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分别于入室后(T0)、药物输注10min(T1)、气管插管后(T2)、锯胸骨时(T3)、吻合前降支时(T4)、吻合左旋支或对角支时(T5)、吻合右冠状动脉或后降支时(T6)、血管吻合完毕后15min(T7)、术毕(T8)、术后6h(Tg)、拔出气管导管后(T10)记录各项血流动力学指标。分别于T0、T3、T7、T8、T10时抽取桡动脉血1ml,测定血糖(Glu)浓度。于术前1d和术后7d采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和韦氏成人记忆及智力量表对患者进行术后认知功能测试。结果与T0时比较,C组T2~T4、T10时HR明显增快(P〈0.05);T2、T3、T10时MAP明显升高,而瓦时MAP明显降低(P〈0.05);两组T5、T6时CVP、T8~T10时CI明显升高(P〈0.05),而T6时左、右心每搏作功指数(LVSWI、RVSWI)明显降低(P〈0.05);T3、T7、T8和T10时Glu浓度明显升高(P〈0.05)。与C组比较,D组T1~T10时HR明显减慢(P〈0.05),T1~T3、R~T10时MAP,T1、T2、T4~T10时体循环阻力指数(SVRI),T1~T10时肺循环阻力指数(PVRI),T3、T7、T8时Glu浓度明显降低(P〈0.05)。C组POCD发生率为10例(33.3%),明显高于D组2例(6.7%)(P〈0.01)。结论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有利于稳定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围术期血流动力学,降低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非体外循环 认知功能障碍
下载PDF
右美托咪啶复合小剂量舒芬太尼对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麻醉诱导期间血液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21
13
作者 江岩 王世端 +4 位作者 刘爱杰 滕如阳 孙健 刘文义 初春芹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093-1095,共3页
目的评价右美托咪啶复合小剂量舒芬太尼对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麻醉诱导期间血液动力学的影响。方法拟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75例,性别不限,年龄46~72岁,体重59~86kg,ASA分级Ⅱ级或Ⅲ级,NYHA心功能分... 目的评价右美托咪啶复合小剂量舒芬太尼对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麻醉诱导期间血液动力学的影响。方法拟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75例,性别不限,年龄46~72岁,体重59~86kg,ASA分级Ⅱ级或Ⅲ级,NYHA心功能分级Ⅱ级或Ⅲ级,左室射血分数≥45%。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3组(n=25):右美托咪啶复合小剂量舒芬太尼组(DS组)、小剂量舒芬太尼组(S1组)和大剂量舒芬太尼组(S2组)。Ds组以60ml/h的速率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啶0.8μg/kg(溶于15ml生理盐水中)15min;S1组和S2组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麻醉诱导: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08mg/kg和哌库溴铵0.12mg/kg;在静脉注射总量1/3的咪达唑仑和总量1/8的哌库溴铵后,DS组、S1组和S2组分别静脉注射舒芬太尼0.5、0.5和0.8μg/kg(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0m1),再静脉注射余量的咪达唑仑;当BIS值≤75时,静脉注射余量哌库溴铵;当BIS值≤55时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维持PETCO:30~35mmHg。记录麻醉诱导期间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以及药物干预的情况。结果与S2组比较,S1组高血压和心动过速的发生率升高,S1组和DS组低血压发生率降低,DS组药物干预率降低(P〈0.05);与S1组比较,DS组高血压、低血压和心动过度的发生率降低,心动过缓发生率升高,药物干预率降低(P〈0.05)。结论右美托咪啶(0.8μg/kg)复合较小剂量舒芬太尼(O.5μg/kg)有利于稳定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麻醉诱导期间的血液动力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啶 舒芬太尼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非体外循环 血流动力学
原文传递
80岁及以上老年冠心病患者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手术的疗效 被引量:21
14
作者 孙耀光 佟宏峰 +4 位作者 欧阳小康 焦鹏 吴青峻 马超 田文鑫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168-1171,共4页
目的探讨不停跳或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手术(OP—CAB)在80岁及以上老年冠心病患者中的安全性和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8月至2014年12月我院实施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手术(CABG)80岁及以上的老年患者143例,两组患者的平均... 目的探讨不停跳或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手术(OP—CAB)在80岁及以上老年冠心病患者中的安全性和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8月至2014年12月我院实施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手术(CABG)80岁及以上的老年患者143例,两组患者的平均年龄为(82.6±2.7)岁。按照手术方式分为OP—CAB组58例,常规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手术(ON—CAB)组8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项临床数据。结果两组患者移植桥血管的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OP—CAB组患者的术后24h引流量、心肌梗死、新发心房颤动、神经系统并发症、肾功能衰竭和肺部感染的发生率,以及术后30d死亡率和术后输血量分别为(325.6±85.3)ml、1.72%(1例)、15.52%(9例)、5.17%(3例)、1.72%(1例)、3.45%(2例),1.72%(1例)和(1.90±0.78)U,与ON—cAB组患者的(645.8±65.5)ml、3.53%(3例)、29.41%(25例)、8.24%(7例)、3.53%(3例)、7.05%(6例),4.71%(4例)和(4.58±0.56)U比较,均明显减少;且OP—CAB组患者手术持续的时间、术后重症监护病房(ICU)和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184.5±45.4)min、(2.54±0.55)d、(8.45±0.56)d,较ON—CAB组患者(315.2±68.3)rain、(4.32±0.60)d、(13.29±0.64)d,也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OP-CAB能够有效地提高老年冠心病患者的手术效果,降低手术并发症和死亡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心肌血管重建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非体外循环
原文传递
体外循环与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围术期效果及远期预后比较研究 被引量:20
15
作者 胡佳心 阮新民 林宇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5期3117-3121,共5页
目的比较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NCAB)和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的围术期效果及远期预后。方法选取1998年11月—2009年12月在广东省中医院大学城医院心血管二科行单纯ONCAB的患者97例,为ONCAB组;另选取同期在本... 目的比较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NCAB)和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的围术期效果及远期预后。方法选取1998年11月—2009年12月在广东省中医院大学城医院心血管二科行单纯ONCAB的患者97例,为ONCAB组;另选取同期在本科行单纯OPCAB的患者150例,为OPCAB组。收集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围术期资料及随访资料。结果 OPCAB组患者年龄高于ONCAB组,左主干病变发生率低于ONC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PCAB组患者远端吻合口数少于ONCAB组,手术时间及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入住ICU时间、住院时间短于ONCAB组,术后多巴胺用量、红细胞用量、血浆用量及术后引流量少于ONC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住院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围术期存活的242例患者中,172例(71.1%)随访7年以上,平均随访时间为(11.6±2.5)年。OPCAB组随访7年以上患者胸闷/心绞痛症状发生率、新发ST-T改变/心律失常率、血管桥闭塞发生率高于ONC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二者因心脏事件死亡率、因心脏外事件死亡率及总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PCAB的围术期康复效果明显优于ONCAB;但OPCAB因操作较困难导致远期桥血管通畅率较差,再发胸闷/心绞痛率、新发心肌缺血性改变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体外循环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非体外循环 围手术期 预后
下载PDF
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患者术后早期心肌损伤及肾损伤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20
16
作者 李瑞枝 韩晓霞 +1 位作者 闵娜 胡强夫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17年第7期25-28,共4页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CABG)患者术后早期心肌损伤及肾损伤情况。方法选取冠心病患者63例,依据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n=31)及观察组(n=32),对照组患者行非体外循环下CABG,观察组患者行体外循环下CABG。分别于手术前后检测并比较...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CABG)患者术后早期心肌损伤及肾损伤情况。方法选取冠心病患者63例,依据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n=31)及观察组(n=32),对照组患者行非体外循环下CABG,观察组患者行体外循环下CABG。分别于手术前后检测并比较两组血清心肌损伤指标及肾损伤指标,另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并比较两组手术前后心功能指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ICU入住时间均显著延长,24小时引流量显著升高(P<0.05或P<0.01);与术前比较,术毕至术后24小时两组血清肌钙蛋白Ⅰ(cTnⅠ)、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及心脏指数(CI)均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而左心室收缩压(LVSP)、左室做功指数(LVSWI)及右室做功指数(RVSWI)均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P<0.05或P<0.01),且对照组cTnⅠ、CK-MB水平显著低于观察组,CI、LVSP、LVSWI及RVSWI均显著高于观察组(P<0.01)。与术前比较,术毕至术后24小时两组血清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N-乙酰-b-D葡萄糖苷酶(NAG)水平均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而Scr清除率则先降低后升高(P<0.05或P<0.01),且术后对照组BUN、Scr、NAG水平显著低于观察组,Scr清除率显著高于观察组(P<0.01)。结论体外循环下CABG较非体外循环下CABG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长,且患者术后早期心肌损伤及肾损伤更为严重,临床可优先考虑非体外循环下CABG治疗冠心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脉搭桥术 体外循环 非体外循环 心肌损伤 肾损伤
下载PDF
盐酸戊乙奎醚对非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患者肺部并发症发生的预防效果 被引量:20
17
作者 林多茂 卢家凯 +6 位作者 闫旭明 兰琼 李泽 王慧敏 赵丽云 王义军 卿恩明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93-295,共3页
目的评价术前静脉注射盐酸戊乙奎醚对非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患者肺部并发症(PPc)发生的预防效果。方法非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140例,性别不限,年龄35~80岁,体重55~80kg,ASA分级Ⅱ或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2组(n=7... 目的评价术前静脉注射盐酸戊乙奎醚对非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患者肺部并发症(PPc)发生的预防效果。方法非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140例,性别不限,年龄35~80岁,体重55~80kg,ASA分级Ⅱ或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2组(n=70):对照组(C组)和盐酸戊乙奎醚组(P组)。于气管插管后即刻P组缓慢静脉注射盐酸戊乙奎醚20μg/kg(5m1),C组以等容量生理盐水替代。记录术后72h内患者PPC的发生情况。结果C组和P组PPC发生率分别为33%和16%。与C组比较,P组PPC发生率降低(P〈0.05)。结论术前静脉注射盐酸戊乙奎醚20μg/kg可预防非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PPC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碱能拮抗剂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非体外循环 手术后并发症
原文传递
循证护理实践在减少冠脉搭桥手术患者尿管拔除相关并发症中的应用 被引量:19
18
作者 陈林 任香娣 郑静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8年第2期130-137,共8页
目的 探讨减少冠脉搭桥手术患者尿管拔除相关并发症的循证护理实践,并了解循证护理实践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法,选择2015年9月—2016年6月山东省某综合性三甲医院心外科行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手术的1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前... 目的 探讨减少冠脉搭桥手术患者尿管拔除相关并发症的循证护理实践,并了解循证护理实践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法,选择2015年9月—2016年6月山东省某综合性三甲医院心外科行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手术的1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前后对照研究分为对照组84例和观察组76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教科书所述的常规拔管方法,观察组采用循证护理实践方法拔除尿管.观察两组患者尿管拔除时的疼痛指数、拔管后首次排尿时间、拔管后并发症情况(有无血尿、排尿困难、尿潴留、尿失禁).结果 观察组患者拔管时的疼痛指数为(1.61±1.19),低于对照组的(4.52±1.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8.264,P〈0.05).观察组患者拔管后的首次排尿时间(3.39±1.49) h,短于对照组的(4.79±6.72)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20,P〈0.05).观察组拔管后排尿困难、拔管后尿潴留的发生率均为0,均低于对照组(7.14%、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0.029、0.014;P〈0.05).拔管后观察组血尿和尿失禁发生率分别为1.32%、0,对照组为3.57%、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循证护理有利于探索减少冠脉搭桥手术患者尿管拔除相关并发症的方法和策略,对提高临床护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尿管插入术 冠脉搭桥手术 尿管拔除 循证护理 并发症
原文传递
3703例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被引量:19
19
作者 于洋 顾承雄 +3 位作者 闫晓蕾 李琴 韦华 刘晓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27-231,共5页
目的 总结13年来开展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的临床经验.方法 1996年10月至2008年12月接受OPCAB手术病人3703例,对病人例数变化、年龄及比例、旁路血管移植支数、同期采用术式、预后、并发症发生情况、OPCAB移植血管应... 目的 总结13年来开展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的临床经验.方法 1996年10月至2008年12月接受OPCAB手术病人3703例,对病人例数变化、年龄及比例、旁路血管移植支数、同期采用术式、预后、并发症发生情况、OPCAB移植血管应用情况等指标进行总结.另外,将病人按年龄分成〈45岁、45~60岁、60~75岁及〉75岁4组,记录并分析各组乳内动脉应用情况、旁路血管的支数及构成.结果 病人平均每例移植旁路血管(3.3±0.8)支.OPCAB手术的病人数量与比例逐年上升,而左乳内动脉的使用和动静脉混合方式旁路移植占据绝对优势(P〈0.05).术后死亡26例(0.7%),病死率逐渐下降.结论 采用切实、可行的外科处理策略、完善的围术期管理结合多项适应病情变化改进与创新的OPCAB术式,使得OPCAB的适应证不断扩大、治愈率逐年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非体外循环 心脏室壁瘤 乳内动脉冠状静脉动脉化
原文传递
冠脉搭桥术后患者运动康复需求的质性研究 被引量:19
20
作者 倪叶彬 姜金霞 俞燕芬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8年第24期2871-2874,共4页
目的了解冠脉搭桥术后患者运动康复的需求,为运动康复的有效开展提供参考。方法2017年3—4月采用目的抽样选择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心脏外科收治的16例行冠脉搭桥手术患者,采用质性研究的现象学方法,对术后康复训练需求进行深度访谈。... 目的了解冠脉搭桥术后患者运动康复的需求,为运动康复的有效开展提供参考。方法2017年3—4月采用目的抽样选择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心脏外科收治的16例行冠脉搭桥手术患者,采用质性研究的现象学方法,对术后康复训练需求进行深度访谈。结果提炼出冠脉搭桥术后患者运动康复相关需求的4个主题,即对个性化康复指导的需求、希望出院后有持续的康复指导、期望得到家庭和社会的关怀与支持、希望建立医院与社区医疗机构联合的服务机制。结论冠脉搭桥术后参与康复训练的患者对康复相关知识缺乏,对家庭及社会依赖度高,出院后康复保健有较高的需求。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实际需求,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服务措施,从而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非体外循环 运动康复 需求 质性研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8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