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畸形母爱: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孔雀东南飞》与《儿子与情人》之比较 被引量:13
1
作者 赵渭绒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57-160,共4页
《孔雀东南飞》与《儿子与情人》虽然是产生于不同民族、不同国度、不同年代、体裁也完全迥异的经典作品,却向人们揭示了一个共同的经典主题:畸形母爱酿成的灾难性后果。
关键词 《孔雀东南飞》 《儿子与情人》 恋母情结 恋子情结 悲剧
下载PDF
儿童依恋理论述评 被引量:9
2
作者 谷传华 王美萍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1期65-68,共4页
关于儿童依恋产生发展的理论派别主要有精神分析学派、习性学。社会生物学的"亲情投资理论"等。它们从儿童依恋的本质、依恋产生的根源及其影响因素、依恋发展的机制与基本进程等方面作了较完整、系统、科学的论证。但都带有... 关于儿童依恋产生发展的理论派别主要有精神分析学派、习性学。社会生物学的"亲情投资理论"等。它们从儿童依恋的本质、依恋产生的根源及其影响因素、依恋发展的机制与基本进程等方面作了较完整、系统、科学的论证。但都带有强烈的生物决定论的倾向,过分注重依恋形成和发展的生物基础和进化根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依恋理论 精神分析理论 习性学理论 亲情投资理论
下载PDF
霍尔顿心理困境的拉康式解读 被引量:3
3
作者 王玲 杨绮玲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8年第2期154-157,共4页
运用拉康关于主体心理结构三个级别的理论对《麦田里的守望者》中主人公霍尔顿的心理困境进行剖析,认为霍尔顿的心理发展在短短两天三夜里经历了不同时期。"镜像阶段"霍尔顿形成虚幻但完美的"自我"———做童真的... 运用拉康关于主体心理结构三个级别的理论对《麦田里的守望者》中主人公霍尔顿的心理困境进行剖析,认为霍尔顿的心理发展在短短两天三夜里经历了不同时期。"镜像阶段"霍尔顿形成虚幻但完美的"自我"———做童真的救世主。在象征级中,霍尔顿感到"父亲之名"对镜像的强大威胁,被象征性的阉割了。最终,霍尔顿徘徊在想象级和象征级间无所适从,不时表现出想回归真实级的冲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镜像阶段 俄狄浦斯阶段 真实级
下载PDF
替代与悖逆——《养子》中的邪恶美学 被引量:3
4
作者 丁君君 《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15-122,共8页
论文以德国作家克莱斯特的短篇小说《养子》为研究文本,探讨了小说对启蒙文化教育理念提出的质疑。《养子》以一个市民家庭的俄狄浦斯式悲剧隐喻了文化对自然本性的驯化过程。从被驱逐的儿子到自戕的父亲,小说呈现了身处理性文化中的人... 论文以德国作家克莱斯特的短篇小说《养子》为研究文本,探讨了小说对启蒙文化教育理念提出的质疑。《养子》以一个市民家庭的俄狄浦斯式悲剧隐喻了文化对自然本性的驯化过程。从被驱逐的儿子到自戕的父亲,小说呈现了身处理性文化中的人的异化倾向。"养子"可以被理解为一种被扭曲的第一本性,健康善良的"父亲"(理想的人)试图将养子教化成一个有修养的文化人,然而这种教化却缺乏真正的说服力,在杀子的过程中,父亲也抹杀了自己代表的文化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因里希·冯·克莱斯特 《养子》 家庭 俄狄浦斯情结 道德
原文传递
印度尼西亚的“俄狄浦斯”故事——《覆舟山故事》的叙事结构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史阳 《国外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11-119,共9页
《覆舟山故事》又称《桑古里昂的故事》,是一则典型的俄狄浦斯式故事,它不仅是印度尼西亚家喻户晓的著名民间故事,还是国际民俗学界关注的经典民间故事之一。本文采取结构主义神话学的方法,分别从神话素的二元对立、故事场景的宏观转换... 《覆舟山故事》又称《桑古里昂的故事》,是一则典型的俄狄浦斯式故事,它不仅是印度尼西亚家喻户晓的著名民间故事,还是国际民俗学界关注的经典民间故事之一。本文采取结构主义神话学的方法,分别从神话素的二元对立、故事场景的宏观转换、二元对立结构的转换三个层次,对该故事进行形态学的叙事分析,探索故事深层中所蕴含的人与动物的关系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方民间文学 俄狄浦斯 叙事形态学 神话学
原文传递
多重视角下的《封神演义》 被引量:2
6
作者 苏勇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3期10-13,共4页
《封神演义》似乎一直都没有引起学界足够的重视,中国古代文学史往往将其置于"神魔小说"的框架下,对其进行道德批评和社会历史批评。这样的批评模式尽管有着一定的合理性,但并不能够完全解释文本中的诸多谜题,因而对其进行多... 《封神演义》似乎一直都没有引起学界足够的重视,中国古代文学史往往将其置于"神魔小说"的框架下,对其进行道德批评和社会历史批评。这样的批评模式尽管有着一定的合理性,但并不能够完全解释文本中的诸多谜题,因而对其进行多视角的解读和阐释就变得很有必要。通过对文本进行精神分析学、修辞批评、女性主义等批评模式的分析,似乎纣王的行为可被归结为恋母情结的具体体现,申公豹的行为更多地是出于对师父之爱的争夺,而妲己作为一个替罪羊的角色不过是文本叙事者的一个别有用心的修辞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神演义 视角 恋母情结 修辞分析 替罪羊
下载PDF
试析《儿子和情人》中主要人物的关系 被引量:2
7
作者 王晓燕 《长春大学学报》 2001年第4期78-79,82,共3页
《儿子和情人》中的人物关系是错综复杂的 ,每对人物的关系都不是孤立存在的 ,而是互为因果、环环相扣的。劳伦斯正是以这种情节处理的手法及精彩的心理描写使这部作品在艺术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关键词 《儿子和情人》 人物关系 恋母情结 劳伦斯 英国现代主义小说 情节处理
下载PDF
“诙谐模仿”:纳博科夫对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的批判
8
作者 熊哲宏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63-168,共6页
本文在"纳博科夫的圈套"概念基础上,全面论述了纳博科夫"诙谐模仿"的创作方法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之间的关系。纳博科夫正是通过对弗洛伊德文本的诙谐模仿,特别是在"伊底帕斯情结"、"性象征"... 本文在"纳博科夫的圈套"概念基础上,全面论述了纳博科夫"诙谐模仿"的创作方法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之间的关系。纳博科夫正是通过对弗洛伊德文本的诙谐模仿,特别是在"伊底帕斯情结"、"性象征"、"力比多"和"自由联想"("原始场景")方面的杰出运用,从而圆满地实现了对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的文学批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诙谐模仿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 伊底帕斯情结 性象征 力比多 自由联想
下载PDF
多丽斯·莱辛《爱的习惯》中的戏剧性、叙事、俄狄浦斯轨迹和戏仿
9
作者 蒋花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4-40,共7页
英国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多丽斯·莱辛的中篇小说《爱的习惯》表现了主要人物乔治的戏剧性爱情观和爱的习惯。戏剧性指能让人主动脱离、疏远正义者遭受的痛苦,或者对此痛苦冷眼旁观并自我反思,从而保持自我批判距离的各种效力。以戏... 英国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多丽斯·莱辛的中篇小说《爱的习惯》表现了主要人物乔治的戏剧性爱情观和爱的习惯。戏剧性指能让人主动脱离、疏远正义者遭受的痛苦,或者对此痛苦冷眼旁观并自我反思,从而保持自我批判距离的各种效力。以戏剧性为主线,本文讨论小说如何运用人物的职业、叙事视角差异、俄狄浦斯轨迹和戏仿揭示主人公戏剧性的爱情观和爱的习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剧性 职业 叙事视角差异 俄狄浦斯轨迹 戏仿
下载PDF
俄狄浦斯式人格的湮灭——浅析纳吉布·马哈福兹小说《蜃景》的情节
10
作者 潘潇寒 《北大中东研究》 2018年第1期85-102,176,177,共20页
《蜃景》是埃及作家纳吉布·马哈福兹于1948 年发表的一部长篇小说。该小说具有突出的心理分析特征,在作家整体创作历程中别具一格,被一些学者归入单独的一个“断层心理小说阶段”。在小说中,作家初步尝试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探索,为... 《蜃景》是埃及作家纳吉布·马哈福兹于1948 年发表的一部长篇小说。该小说具有突出的心理分析特征,在作家整体创作历程中别具一格,被一些学者归入单独的一个“断层心理小说阶段”。在小说中,作家初步尝试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探索,为以后的创作锤炼了写作技巧。小说主人公凯米勒俄狄浦斯式人格的形成与发展,是情节推进的主轴。本文以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为指导,试图探讨作家如何运用精神分析学知识来安排故事情节并展开主人公的性心理和无意识世界的描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蜃景》 情节 俄狄浦斯式人格 纳吉布·马哈福兹
下载PDF
浅议古希腊悲剧中人与命运的抗争——从《俄狄浦斯王》看索福克勒斯的神赋人权观 被引量:1
11
作者 颜冰 《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7年第4期44-47,共4页
古希腊著名戏剧家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被看作是"命运悲剧"的代表之作,堪称为一部完美的悲剧。本文通过对这部悲剧中以人与命运抗争为主题的分析,试图解读古希腊悲剧中对人和命运的描写的积极意义及其局限性。
关键词 悲剧 索福克勒斯 俄狄浦斯王 命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