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桑褐斑病、桑里白粉病在云南省不同地域桑园的发生危害及防控要点 被引量:17
1
作者 柴建萍 余凌翔 +7 位作者 谢道燕 高东芬 郭石生 饶正荣 杨曙光 洪正杰 张云波 陈松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32-537,共6页
桑褐斑病、桑里白粉病是云南蚕区的桑树主要病害。于2007、2008年调查以上2种病害在海拔由低到高的蒙自、保山、楚雄、陆良、祥云、鹤庆6县(市)坝区桑园的发生情况是:桑褐斑病的发生危害随调查地域的海拔升高呈逐渐加重的趋势,春末夏初... 桑褐斑病、桑里白粉病是云南蚕区的桑树主要病害。于2007、2008年调查以上2种病害在海拔由低到高的蒙自、保山、楚雄、陆良、祥云、鹤庆6县(市)坝区桑园的发生情况是:桑褐斑病的发生危害随调查地域的海拔升高呈逐渐加重的趋势,春末夏初、夏末初秋是桑褐斑病危害高峰期,重病区陆良、鹤庆点桑园9月份的病情指数最高可达71.18、68.80,其中病害对湖桑32号的危害重于农桑14号;桑里白粉病在各调查点桑园均呈零星分布危害,病情指数相对较低,夏末初秋是桑里白粉病危害主要时期。根据2种病害在各试验点的发生情况,建议正常年份陆良、保山、鹤庆坝区桑园重点防治桑褐斑病,兼治桑里白粉病,楚雄、祥云坝区桑园以防治桑褐斑病为主,2种病害在蒙自坝区桑园的发生危害较轻,不作为重点防治病害;当桑园田间调查病情指数为20时,应及时进行化学防治,并重视冬季、开春时节对病害的防治,以减少病原基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蚕区 桑褐斑病 桑里白粉病 发生时期 病情指数 防治
下载PDF
陕西关中地区秋季黏虫发生新动态和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周靖华 于志浩 +4 位作者 武建宽 刘艾英 惠军涛 郑余良 仵均祥 《中国植保导刊》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36-40,48,共6页
黏虫是我国农业生产中一种历史性、灾害性害虫。陕西关中地区1 200多年前就有记载。在简要回顾黏虫在陕西关中地区成灾历史和近年来发生情况的基础上,阐述了陕西关中地区秋季黏虫发生的新特点,即发生期提前,主要受害寄主变化,世代数可... 黏虫是我国农业生产中一种历史性、灾害性害虫。陕西关中地区1 200多年前就有记载。在简要回顾黏虫在陕西关中地区成灾历史和近年来发生情况的基础上,阐述了陕西关中地区秋季黏虫发生的新特点,即发生期提前,主要受害寄主变化,世代数可能增加,成灾频率加大,成灾区域碎片化,同一区域不同田块发生程度差异很大。分析了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气候变化是引起黏虫发生期提前,世代数可能增加的重要因素;小麦生育期提前是黏虫发生期前移的物质基础;作物种植多样化、小区域气流变化是成灾区域碎片化的主要原因;玉米长势和田间杂草多少与黏虫发生危害程度具有显著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虫 世代数 发生期 成灾区域
原文传递
利用复合型诱剂监测赣南地区松墨天牛种群动态 被引量:3
3
作者 刘春兰 许斌 +1 位作者 温小遂 施明清 《中国植保导刊》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35-37,53,共4页
为探索松墨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 Hope)测报技术,在江西赣县区应用聚集性信息素和植物源引诱剂的复合型诱剂于2015—2016年监测松墨天牛成虫消长动态。结果表明,江西南部地区松墨天牛成虫发生期为214~222 d,长达7个多月。成虫于4... 为探索松墨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 Hope)测报技术,在江西赣县区应用聚集性信息素和植物源引诱剂的复合型诱剂于2015—2016年监测松墨天牛成虫消长动态。结果表明,江西南部地区松墨天牛成虫发生期为214~222 d,长达7个多月。成虫于4月上旬始见,5月中旬进入盛期,诱捕高峰期在6月中、下旬,7月下旬至8月上旬为盛末期,发生盛期为63d^84 d。盛期结束后,林间成虫种群处于低密度状态,一直到11月上、中旬结束。全年5月至7月诱捕量合计占全年总数的74.59%~86.34%,这一时期是防治的关键阶段。研究表明,利用该复合型诱剂可以准确地监测林间松墨天牛成虫的种群动态,为防治工作提供可靠的测报数据,省工省时,是值得推广的新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墨天牛 复合型诱剂 监测 发生期
原文传递
黑光灯对蔬菜地中黑盲蝽和绿盲蝽种群动态的监测 被引量:2
4
作者 侯蕾蕾 石萍丽 +2 位作者 彭传华 陈利珍 雷朝亮 《湖北农业科学》 2015年第7期1600-1602,共3页
盲蝽是棉花的主要害虫,对蔬菜也有较大的危害。本研究利用黑光灯对蔬菜地刺吸式害虫进行调查,共发现刺吸式害虫6个科17种,其中以中黑盲蝽(Apolygus suturalis Jakovlev)和绿盲蝽(Apolygus lucorum Meyer-Dür)为主要害虫。同时... 盲蝽是棉花的主要害虫,对蔬菜也有较大的危害。本研究利用黑光灯对蔬菜地刺吸式害虫进行调查,共发现刺吸式害虫6个科17种,其中以中黑盲蝽(Apolygus suturalis Jakovlev)和绿盲蝽(Apolygus lucorum Meyer-Dür)为主要害虫。同时研究了蔬菜地中黑盲蝽和绿盲蝽的数量和种群动态变化。结果表明,中黑盲蝽和绿盲蝽在孝感市云梦县1年发生4-5代,中黑盲蝽发生高峰期为6-8月,绿盲蝽发生高峰期为9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盲蝽 蔬菜 黑光灯 种群动态
下载PDF
甘蓝型油菜种子胎萌发生的影响因子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刘璇 杨倩 +3 位作者 张海清 贺记外 闫韫韬 鞠灏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8-12,共5页
以黄籽油菜‘410’‘456’‘552’和黑籽油菜‘492’为试验材料,采用花期标记、定期采样、形态和生理分析等方法,研究了种子胎萌发生时期、环境对胎萌的影响以及胎萌与种子的形态和相关生理指标的关系。结果表明:4个甘蓝型油菜品种种子... 以黄籽油菜‘410’‘456’‘552’和黑籽油菜‘492’为试验材料,采用花期标记、定期采样、形态和生理分析等方法,研究了种子胎萌发生时期、环境对胎萌的影响以及胎萌与种子的形态和相关生理指标的关系。结果表明:4个甘蓝型油菜品种种子胎萌发生在种胚充实阶段(花后27~36 d左右),初始胎萌率为2.44%~3.90%,胎萌发生时期越早的品种的胎萌率越高;种子千粒质量与胎萌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r为0.84~0.97),含水量与胎萌率呈极显著负相关(r为–0.93~–0.98);种胚充实初期高温高湿的外部环境、较薄的种皮及相对较高的脂肪酶活性、可溶性糖含量、呼吸强度均易导致种子胎萌的发生,而种子电导率、总糖含量与胎萌率的相关性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胎萌发生期 胎萌率 环境 种子形态 生理
下载PDF
2017年吉林省亚洲飞蝗发生情况和成因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张振铎 梅书杲 +4 位作者 王学端 袁福香 薛争 国秀芳 张连义 《中国植保导刊》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40-43,共4页
2017年6月28日,吉林省农安县元宝洼泡发生高密度亚洲飞蝗。为了掌握当地飞蝗的发生情况及明确其暴发成因,对亚洲飞蝗的发生情况及发生地的土质、植被、水文、地貌等情况进行了实地调查,并分析比较了发生年份和未发生年份的气象资料。本... 2017年6月28日,吉林省农安县元宝洼泡发生高密度亚洲飞蝗。为了掌握当地飞蝗的发生情况及明确其暴发成因,对亚洲飞蝗的发生情况及发生地的土质、植被、水文、地貌等情况进行了实地调查,并分析比较了发生年份和未发生年份的气象资料。本次亚洲飞蝗发生区域总面积约2 333.33 hm2,高密度发生区773.33 hm2,7月2日,4龄蝗蝻占70%左右,3龄蝗蝻占15%,5龄蝗蝻占10%,其他龄期占5%左右。距离蝗蝻大量羽化还有10 d左右,平均虫口密度为50~60头/m2,高密度区虫口密度100~200头/m2,最大密度达1 000头/m2以上。本次发生亚洲飞蝗的主要成因,一是元宝洼泡内亚洲飞蝗的喜食植物——芦苇等植被长势茂盛,为亚洲飞蝗发生提供了充足的食物和活动场所;二是泡区碱性土壤利于亚洲飞蝗的发生;三是具备了适宜蝗卵孵化的气象条件,即蝗卵孵化前期的降雨少于未发生年份、温度略高于未发生年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飞蝗 发生情况 植被 卵孵前期
原文传递
气候演变与自然灾害
7
作者 张士三 陈谋智 +1 位作者 陈玉霞 陈承惠 《台湾海峡》 CAS CSCD 1998年第4期408-416,共9页
气候变化是引发自然灾害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漫长的地史过程中,气候周期性的变化使自然灾害的多发期呈现出一定的周期性。本文研究了不同时间尺度的气候冷热变化周期与自然灾害多发期的关系,发现气候由热变冷时期与自然灾害多发期具有... 气候变化是引发自然灾害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漫长的地史过程中,气候周期性的变化使自然灾害的多发期呈现出一定的周期性。本文研究了不同时间尺度的气候冷热变化周期与自然灾害多发期的关系,发现气候由热变冷时期与自然灾害多发期具有很好的对应关系。从气候周期的定位结果来看,现在和21世纪是处在20、4和0.4ka气候周期中的冷时段,由此推断本世纪末和21世纪可能是自然灾害的多发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周期 自然灾害 多发期 气候变化
下载PDF
毛竹尖胸沫蝉预测预报初步研究
8
作者 施友文 《福建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95-96,100,共3页
提出了毛竹尖胸沫蝉林间虫情调查的最适取样数的确定方法,采用期距法进行该虫发生期中、短期预报;提出查5龄若虫的虫口密度预测来年低龄若虫的虫口基数,为该虫的预测预报提出了科学的方法。
关键词 预测预报 毛竹 虫情调查 短期预报 虫口基数 低龄若虫 虫口密度 发生期 林间 距法
下载PDF
经皮肾镜取石术中皮肾通道丢失的处理及原因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傅崇德 李涛 +3 位作者 陈广瑜 魏乔红 汤尧 焦林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CAS 2016年第12期943-946,共4页
目的 探讨经皮肾镜取石术中皮肾通道丢失的处理措施,并进行原因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9月至2015年12月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mPCNL)456例,术中因各种原因致皮肾通道丢失13例(2.85%),其中通道建立过程中丢失5例(38.4%),通道... 目的 探讨经皮肾镜取石术中皮肾通道丢失的处理措施,并进行原因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9月至2015年12月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mPCNL)456例,术中因各种原因致皮肾通道丢失13例(2.85%),其中通道建立过程中丢失5例(38.4%),通道建立后丢失8例(61.6%),术中采用组织层次辨别法或美蓝示踪法找回皮肾通道,通道找回失败者重新穿刺建立通道或二期手术处理。结果 13例皮肾通道丢失病例,导丝移位致丢失3例(23.1%),剥皮鞘拖出致丢失7例(53.8%),扩张过深致丢失3例(23.1%)。其中学习曲线早期(〈100例)、中期(100~300例)、后期(〉300例)者分别为8例(61.5%)、4例(30.8%)、1例(7.8%)。采用两种方法成功找回通道9例(69.2%),通道找回失败者4例重新穿刺成功3例(23.1%),因持续出血终止手术者1例(7.7%)。一期找回通道9例及重新穿刺3例均成功实施手术,术中出血量约50~300(121.0±64.6)mL,通道重新建立时间5~60(24.7±16.0)min,总手术时间85~225(116.0±34.2)min,肾造瘘管留置时间4~30(7.9±9.5)d,术后住院时间5~12(6.4±2.5)d,结石残留3例,一次性清石率75%,其中1例于术后1周二期手术取石,2例术后1月辅助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术后3月复查均无结石残留,总清石率100%。1例终止手术者,术后保守治疗,3月后再次mPCNL成功。结论皮肾通道丢失多发于学习曲线早期,多由术中操作不当导致,通道丢失后,采用组织层次辨别法或美蓝示踪法重新找回通道是可行的,如不成功可重新穿刺或二期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肾镜取石术 皮肾通道丢失 肾结石 输尿管上段结石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