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58篇文章
< 1 2 10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空基GPS探测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5
1
作者 曹云昌 方宗义 夏青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565-572,共8页
GPS大气探测(GPS气象学)目前已成为国际GPS应用的热点问题,可分为地基和空基应用两个方向。目前,地基的研究和应用技术已基本成熟,并从技术研究走向业务应用;在空基探测方面,国际上很多国家和地区都实施并发射了GPS应用气象小卫星,美国... GPS大气探测(GPS气象学)目前已成为国际GPS应用的热点问题,可分为地基和空基应用两个方向。目前,地基的研究和应用技术已基本成熟,并从技术研究走向业务应用;在空基探测方面,国际上很多国家和地区都实施并发射了GPS应用气象小卫星,美国国家极轨环境卫星(NPOES)和欧盟极轨气象卫星系列(METOP)也都将搭载星载的GPS接收机,用于对地的掩星探测。GPS气象学已成为卫星气象学的一部分,它所获得的稳定的覆盖全球的对流层和平流层温度、气压、水汽和空间电子浓度的廓线资料,对气象预报、气候变化和空间天气的研究业务应用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S气象学 地基 空基 掩星观测
下载PDF
GPS地面台网和掩星观测结合的时变三维电离层层析 被引量:27
2
作者 徐继生 邹玉华 马淑英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759-767,共9页
本文给出GPS地面台网和掩星观测结合的时变三维电离层层析的原理、算法和基于实测数据的反演结果.反演结果的比较表明,联合地基GPS与掩星观测数据进行重建,电子密度整体图像的重建质量特别是其垂直结构的重建质量得到了明显改善.在平静... 本文给出GPS地面台网和掩星观测结合的时变三维电离层层析的原理、算法和基于实测数据的反演结果.反演结果的比较表明,联合地基GPS与掩星观测数据进行重建,电子密度整体图像的重建质量特别是其垂直结构的重建质量得到了明显改善.在平静日和磁暴期间两种条件下利用实测数据的重建结果表明,GPS地面台网和掩星观测结合的电离层层析可以获得电离层电子密度在高度-纬度-经度-时间四维空间中的变化.重建结果清晰地显示了磁暴期间电离层负相暴效应,表明结合GPS地面台网和掩星观测的时变三维电离层层析可以有效地监测扰动条件下的大尺度电离层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离层 GPS 掩星 层析 磁暴
下载PDF
GPS掩星折射率剖面一维变分同化 被引量:18
3
作者 洪振杰 郭鹏 +1 位作者 刘敏 黄珹 《天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00-110,共11页
近年来,GPS/LEO(全球定位系统/低地球轨道)卫星无线电掩星技术给出了地球大气探测的新途径.从LEO卫星观测到的掩星数据可以反演的地球大气的气压、水汽、温度等剖面;它们对气象和大气科学研究,是具有潜在价值的数据资源.掩星数据资... 近年来,GPS/LEO(全球定位系统/低地球轨道)卫星无线电掩星技术给出了地球大气探测的新途径.从LEO卫星观测到的掩星数据可以反演的地球大气的气压、水汽、温度等剖面;它们对气象和大气科学研究,是具有潜在价值的数据资源.掩星数据资料的同化技术可以有效地改进这些气象参数的剖面,从而改进目前的数值天气预报模式.在当前采用的一维变分同化反演技术中,可以用掩星观测资料的大气折射率或弯曲角剖面进行同化,来反演大气水汽和温度剖面以及海平面压强.作为独立自主开发的GPD/LEO掩星技术系统的一部分,以欧洲中尺度天气预报分析(ECMWF)资料为背景场,CHAMP 掩星观测得到的折射率剖面为观测值,采用Levenberg—Marquardt方法实行GPS掩星资料一维变分同化.在讨论中,用掩星观测点附近相应的探空气球资料来检验CHAMP掩星资料变分同化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S 掩星 地球大气
下载PDF
无线电掩星和激光雷达观测结果比较 被引量:14
4
作者 曾桢 胡雄 +1 位作者 张训械 Makoto Abo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65-171,共7页
简要阐述了激光雷达和GPS掩星探测大气的基本原理,并利用1996年10月14日1625 UT时 B本 TMU钠和瑞利散射激光雷B(39.23°E、 35.37°N)资#,反演得到 30-55 km高度范围内大气密度... 简要阐述了激光雷达和GPS掩星探测大气的基本原理,并利用1996年10月14日1625 UT时 B本 TMU钠和瑞利散射激光雷B(39.23°E、 35.37°N)资#,反演得到 30-55 km高度范围内大气密度和温度的观测结果,与此同时通过激光雷达上空的 GPS掩星观测到的掩星切点处的观测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两种方法获得测出的密度廓线符合得很好;温度廓线的变化趋势也基本一致,但在某些高度上有较大的偏离.文中最后对比较结果作了简要分析,讨论了重力波对大气密度和温度廓线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S/MET 激光雷达 中层大气探测 电离层 无线电掩星观测
下载PDF
基于面元分组的电磁遮挡算法及其优化 被引量:16
5
作者 姬金祖 刘战合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53-456,共4页
用物理光学法计算复杂目标的雷达散射截面(RCS,Radar Cross Section)时,通过面元沿电磁波入射方向的重叠关系和景深来判断面元之间的遮挡.将面元投影在与电磁波入射方向垂直的平面上进行分组,使同组的面元距离相近.在计算中只需对同组... 用物理光学法计算复杂目标的雷达散射截面(RCS,Radar Cross Section)时,通过面元沿电磁波入射方向的重叠关系和景深来判断面元之间的遮挡.将面元投影在与电磁波入射方向垂直的平面上进行分组,使同组的面元距离相近.在计算中只需对同组的面元判断遮挡关系,避免了所有面元的两两遮挡判断,从而节省计算时间,并对分组进行了优化,使计算时间最少.算例表明,基于面元分组的遮挡判断方法可行,能够大大提高计算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光学法 遮挡 面元 分组 雷达散射截面
下载PDF
单颗LEO卫星轨道参数对GPS掩星事件分布和数量影响的模拟研究 被引量:12
6
作者 徐晓华 李征航 罗佳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609-612,共4页
针对利用LEO星载GPS接收机对GPS卫星进行掩星观测的任务,在建立LEO卫星轨道模拟系统的基础上,考虑卫星几何关系和天线视场的情况下,对掩星事件进行了模拟。分析了对于单颗LEO卫星,掩星事件的分布和数量随着LEO轨道参数包括轨道升交角距... 针对利用LEO星载GPS接收机对GPS卫星进行掩星观测的任务,在建立LEO卫星轨道模拟系统的基础上,考虑卫星几何关系和天线视场的情况下,对掩星事件进行了模拟。分析了对于单颗LEO卫星,掩星事件的分布和数量随着LEO轨道参数包括轨道升交角距、升交点赤经、轨道高度和倾角而变化的规律,并得出了相应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O卫星 掩星 轨道参数
下载PDF
全球GNSS掩星计划进展 被引量:12
7
作者 王也英 符养 +1 位作者 杜晓勇 薛震刚 《气象科技》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74-78,共5页
主要介绍了国际上GNSS掩星计划(包括GPS/MET、Orsted、Sunsat、SAC-C、CHAMP、GRACE、FedSat、COSMIC、METOP和ACE+计划)发展现状、科学任务及系统组成、取得的进展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通过总结指出,自GPS/MET计划实施后,掩星探测技术... 主要介绍了国际上GNSS掩星计划(包括GPS/MET、Orsted、Sunsat、SAC-C、CHAMP、GRACE、FedSat、COSMIC、METOP和ACE+计划)发展现状、科学任务及系统组成、取得的进展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通过总结指出,自GPS/MET计划实施后,掩星探测技术逐步完善并向业务化运用迈出了一大步;今后GNSS掩星探测将向多星探测和混合探测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NSS 掩星 发展趋势
下载PDF
GNSS掩星电离层观测的模拟试验 被引量:8
8
作者 杜晓勇 王景青 +1 位作者 薛震刚 张训械 《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2002年第1期71-74,共4页
利用真实的电离层 GNSS掩星轨道数据 ,采用全球 3 D射线追踪程序 ,从笛卡尔坐标系下的三维Haselgrove方程和 Budden方程出发 ,利用“打靶”的方法来确定从指定的 GNSS位置到指定的低轨卫星位置正确的射线路径 ,进而模拟出电离层对 GNSS... 利用真实的电离层 GNSS掩星轨道数据 ,采用全球 3 D射线追踪程序 ,从笛卡尔坐标系下的三维Haselgrove方程和 Budden方程出发 ,利用“打靶”的方法来确定从指定的 GNSS位置到指定的低轨卫星位置正确的射线路径 ,进而模拟出电离层对 GNSS信号的时间延迟。然后 ,通过反演得到了电子密度剖面。分别模拟了太阳活动对 GNSS掩星信号电离层时延的影响 ,以及 GNSS掩星信号电离层时延的年变化和日变化情况 ,结果发现太阳活动对电离层 GNSS信号时延有较大影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NSS 掩星 电离层 观测 模拟试验 空间遥感大气
下载PDF
全球定位系统(GPS)技术的最新进展 第六讲 GPS气象学 被引量:8
9
作者 李征航 徐晓华 《测绘信息与工程》 2003年第2期29-33,共5页
介绍了地基GPS气象学及空基GPS气象学的概念、基本原理、方法以及它们在数值天气预报和气候变化研究中的应用。
关键词 全球定位系统 天顶静力学延迟 天顶湿延迟 可降水 地基GPS气象学 空基GPS气象学 GPS技术
下载PDF
COSMIC掩星观测数据反演电离层电子密度廓线 被引量:9
10
作者 赵莹 张小红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44-648,共5页
利用COSMIC掩星观测数据,将Abel积分方法和"洋葱分层"反演方法反演得到的电子密度廓线与传统电离层观测方法的观测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通过两种反演方法计算得到的电子密度廓线与垂测仪的结果在整体趋势和结构上符合得... 利用COSMIC掩星观测数据,将Abel积分方法和"洋葱分层"反演方法反演得到的电子密度廓线与传统电离层观测方法的观测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通过两种反演方法计算得到的电子密度廓线与垂测仪的结果在整体趋势和结构上符合得较好,反演计算得到的foF2与垂测仪的观测结果有较高的一致性,但hmax仍存在较大的误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SMIC 电离层 掩星 反演
原文传递
利用IGRA2探空数据和COSMIC掩星资料对FY-3C掩星中性大气产品进行质量分析 被引量:9
11
作者 徐晓华 朱洲宗 罗佳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84-393,共10页
根据IGRA2无线电探空数据和气象、电离层和气候卫星联合观测系统(Constellation Observing System for Meteorology Ionosphere and Climate,COSMIC)掩星资料,对2015—2017年包含折射率、温度和比湿廓线在内的FY-3C掩星中性大气产品进... 根据IGRA2无线电探空数据和气象、电离层和气候卫星联合观测系统(Constellation Observing System for Meteorology Ionosphere and Climate,COSMIC)掩星资料,对2015—2017年包含折射率、温度和比湿廓线在内的FY-3C掩星中性大气产品进行质量分析。结果表明:FY-3C掩星折射率廓线25 km以下整体无系统偏差,相对偏差标准差≤5%;温度廓线存在系统负偏差,标准差≥1.5 K;比湿廓线越趋地表质量越低,5 km下标准差≤1.2 g/kg。总体而言,FY-3C掩星数据质量较好,在2015—2017年间逐年提高,但在近地面和25km以上有待进一步提高。对2017年产品的进一步分析表明:就季节而言,折射率廓线和温度廓线质量均在冬季最差,比湿廓线质量在夏季最差;就纬度带而言,折射率廓线在低纬度带质量最差,温度廓线质量的分纬度带比较结果在不同高度范围存在差异,比湿廓线在低纬度带质量明显低于中高纬度带;此外,FY-3C掩星大气产品数据质量随昼夜和海陆变化也存在一定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Y-3C 掩星 中性大气产品 质量分析
原文传递
北斗掩星事件数量与分布的模拟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王先毅 孙越强 +5 位作者 白伟华 杜起飞 王冬伟 吴迪 余庆龙 韩英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2522-2530,共9页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作为我国自主开发的卫星导航系统,在掩星探测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文章针对利用LEO星载掩星接收机进行北斗掩星探测的任务,在建立LEO卫星轨道模拟系统和北斗全星座模拟系统的基础上,通过仿真计算研究了不同LEO轨道...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作为我国自主开发的卫星导航系统,在掩星探测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文章针对利用LEO星载掩星接收机进行北斗掩星探测的任务,在建立LEO卫星轨道模拟系统和北斗全星座模拟系统的基础上,通过仿真计算研究了不同LEO轨道参数条件下北斗掩星事件的特点.分析了对于单颗LEO卫星,北斗掩星事件的数量和分布随LEO轨道参数包括轨道近地点角距、升交点赤经、轨道高度和倾角而变化的规律.针对北斗导航系统由GEO、IGSO和MEO三种轨道卫星组成的特点,对不同类型北斗卫星的掩星事件进行了研究,并分别总结了三种轨道北斗卫星掩星事件的特点.研究结果对利用北斗导航系统进行掩星探测有参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斗导航系统 低轨卫星 掩星 轨道参数 模拟
下载PDF
Retrieval of Water Vapor Profiles with Radio Occultation Measurements Using an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鑫 吕达仁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SCIE CAS CSCD 2005年第5期759-764,共6页
A new method applying an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ANN) to retrieve water vapor profiles in the troposphere is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a fully-connected, three-layer network based on the backpropagation algorithm... A new method applying an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ANN) to retrieve water vapor profiles in the troposphere is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a fully-connected, three-layer network based on the backpropagation algorithm is constructed. Month, latitude, altitude and bending angle are chosen as the input vectors and water vapor pressure as the output vector. There are 130 groups of occultation measurements from June to November 2002 in the dataset. Seventy pairs of bending angles and water vapor pressure profiles are used to train the ANN, and the sixty remaining pairs of profiles are applied to the validation of the retrieval. By comparing the retrieved profiles with the corresponding ones from the Information System and Data Center of the Challenging Mini-Satellite Payload for Geoscientific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CHAMP-ISDC), it can be concluded that the ANN is relatively convenient and accurate. Its results can be provided as the first guess for the iterative methods or the non-linear optimal estimation inverse metho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dio occultation water vapor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BACK-PROPAGATION
下载PDF
GNSS无线电掩星电离层反演技术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7
14
作者 刘经南 赵莹 张小红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31-635,共5页
回顾了GNSS无线电掩星电离层反演的不同方法和应用实例,并针对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探讨和总结。
关键词 GNSS 电离层 掩星 反演方法
原文传递
Comparison of COSMIC Radio Occultation Refractivity Profiles with Radiosonde Measurements 被引量:4
15
作者 徐晓华 罗佳 施闯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SCIE CAS CSCD 2009年第6期1137-1145,共9页
In recent years, radio occultation (RO) technology making use of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GPS) signals has been exploited to obtain profiles of atmospheric parameters in the neutral atmosphere. In this paper, th... In recent years, radio occultation (RO) technology making use of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GPS) signals has been exploited to obtain profiles of atmospheric parameters in the neutral atmosphere. In this paper, the RO refractivity profiles obtained from the Constellation Observing System for Meteorology, Ionosphere and Climate (COSMIC) mission are statistically compared with the observations of 38 radiosonde stations provided by the Australian Bureau of Meteorology during the period from 15 July 2006 through 15 July 2007. Different collocation criteria are compared at first, and COSMIC RO soundings that occur within 3 hours and 300 km of radiosonde measurements are used for the final statistical comparison. The overall results show that the agreements between the COSMIC refractivity profiles and the radiosonde soundings from the 38 stations are very good at 0-30 km altitude, with mean absolute relative refractivity deviations of less than 0.5%. Latitudinal comparisons indicate that there are negative refractivity deviations in the lower troposphere over the low latitude and middle latitude regions and large standard deviations exist in the lower troposphere of low latitude regions, which can reach up to ~6%. The comparisons of COSMIC RO refractivity profiles and radiosonde observations for 3 polar stations in four different seasons indicate that the accuracy of GPS RO profiles is better in the Austral summer and autumn than in the Austral spring and winter during the year from September 2006 to August 200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S radio occultation radiosonde soundings refractivity profiles statistical comparison
下载PDF
GPS掩星数据反演中的地球扁率影响改正 被引量:6
16
作者 徐晓华 李征航 罗佳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02-505,共4页
采用CHAMP实测轨道数据和MSISE90经验干大气模型,分别将地球作为圆球和椭球,前向模拟了附加相位延迟,然后对模拟数据进行反演。通过不同方案下反演温度廓线与大气模型温度廓线的比较,发现实测掩星数据的反演中,忽略地球扁率影响会给温... 采用CHAMP实测轨道数据和MSISE90经验干大气模型,分别将地球作为圆球和椭球,前向模拟了附加相位延迟,然后对模拟数据进行反演。通过不同方案下反演温度廓线与大气模型温度廓线的比较,发现实测掩星数据的反演中,忽略地球扁率影响会给温度反演结果带来较大的误差;而采用相应方法对地球扁率影响进行改正后,温度廓线的误差明显减弱,从而证明了改正方法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掩星 反演 地球扁率
下载PDF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empirical and deep learning models for ionospheric sporadic E layer prediction
17
作者 BingKun Yu PengHao Tian +6 位作者 XiangHui Xue Christopher JScott HaiLun Ye JianFei Wu Wen Yi TingDi Chen XianKang Dou 《Earth and Planetary Physics》 EI CAS 2025年第1期10-19,共10页
Sporadic E(Es)layers in the ionosphere are characterized by intense plasma irregularities in the E region at altitudes of 90-130 km.Because they can significantly influence radio communications and navigation systems,... Sporadic E(Es)layers in the ionosphere are characterized by intense plasma irregularities in the E region at altitudes of 90-130 km.Because they can significantly influence radio communications and navigation systems,accurate forecasting of Es layers is crucial for ensuring the precision and dependability of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s.In this study,we present Es predictions made by an empirical model and by a deep learning model,and analyze their differences comprehensively by comparing the model predictions to satellite RO measurements and ground-based ionosonde observations.The deep learning model exhibited significantly better performance,as indicated by its high coefficient of correlation(r=0.87)with RO observations and predictions,than did the empirical model(r=0.53).This study highlights the importance of integrating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echnology into ionosphere modelling generally,and into predicting Es layer occurrences and characteristics,in particula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onospheric sporadic E layer radio occultation ionosondes numerical model deep learning model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Variability of the Martian ionosphere from the MAVEN Radio Occultation Science Experiment 被引量:3
18
作者 MeiJuan Yao Jun Cui +2 位作者 XiaoShu Wu YingYing Huang WenRui Wang 《Earth and Planetary Physics》 CSCD 2019年第4期283-289,共7页
The Martian ionosphere is produced by a number of controlling processes, including solar extreme ultraviolet radiation (EUV) and X-ray ionization, impact ionization by precipitating electrons, and day-to-night transpo... The Martian ionosphere is produced by a number of controlling processes, including solar extreme ultraviolet radiation (EUV) and X-ray ionization, impact ionization by precipitating electrons, and day-to-night transport.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the structural variability of the Martian ionosphere with the aid of the radio occultation (RO) experiments made on board the recent Mars Atmosphere and Volatile Evolution (MAVEN) spacecraft. On the dayside, the RO electron density profiles are described by the superposition of two Chapman models, representing the contributions from both the primary layer and the low-altitude secondary layer. The inferred subsolar peak electron densities and altitudes are 1.24×10^5 cm^-3 and 127 km for the former, and 4.28×10^4 cm^-3 and 97 km for the latter, respectively, in general agreement with previous results appropriate for the low solar activity conditions. Our results strengthen the role of solar EUV and X-ray ionization as the driving source of plasma on the dayside of Mars. Beyond the terminator, a systematic decline in ionospheric total electron content is revealed by the MAVEN RO measurements made from the terminator crossing up to a solar zenith angle of 120°. Such a trend is indicative of day-to-night plasma transport as an important source for the nightside Martian ionosphe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RS PLANETARY IONOSPHERES radio occultation
下载PDF
非圆轨道GPS/LEO掩星反演地球大气参数的算法及讨论 被引量:5
19
作者 郭鹏 蔡风景 +2 位作者 洪振杰 严豪健 刘敏 《天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04-212,共9页
在非圆轨道GPS和LEO卫星条件下,给出一种较为直接的GPS/LEO掩星反演地球大气参数技术中弯曲角序列的迭代算法,并在理论上对该迭代法的收敛性进行了严格的数学证明。利用GPS掩星反演模拟程序,定量估算了卫星圆轨道假设对GPS/LEO掩星反演... 在非圆轨道GPS和LEO卫星条件下,给出一种较为直接的GPS/LEO掩星反演地球大气参数技术中弯曲角序列的迭代算法,并在理论上对该迭代法的收敛性进行了严格的数学证明。利用GPS掩星反演模拟程序,定量估算了卫星圆轨道假设对GPS/LEO掩星反演地球大气参数的影响,并验证了在非圆轨道条件下各种迭代法的一致性。指出了文献中给出的级数展开迭代算法的不足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造卫星 地球大气参数 GPS掩星 轨道假设
下载PDF
利用BP神经网络探测2012年印尼8.6级地震前的电离层异常扰动 被引量:5
20
作者 任成冕 熊晶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B08期28-31,共4页
基于美国大学大气联盟发布的电离层F2层最大电子密度数据NmF2,以年积日DOY、当地时LT、经度LON、纬度LAT和F10.7太阳活动指数FLUX为输入,利用MATLAB神经网络工具箱构建区域电离层模型并进行模拟,通过模型值与观测值的比较发现,2012年4... 基于美国大学大气联盟发布的电离层F2层最大电子密度数据NmF2,以年积日DOY、当地时LT、经度LON、纬度LAT和F10.7太阳活动指数FLUX为输入,利用MATLAB神经网络工具箱构建区域电离层模型并进行模拟,通过模型值与观测值的比较发现,2012年4月11日印尼8.6级地震前震中附近上空NmF2在震前第16天(3月26日)明显减小约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神经网络 掩星 地震前兆 印尼8.6级地震 电离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