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4篇文章
< 1 2 2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椎动脉颅外段血流动力学参数对颅内段闭塞性病变的准确性研究 被引量:16
1
作者 李秋萍 华扬 +3 位作者 贾凌云 杨洁 高明杰 夏明钰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639-644,共6页
目的通过超声检测椎动脉颅外段血流动力学参数,评估椎动脉颅内段闭塞性病变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宣武医院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因后循环缺血性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而住院,行常规头颈部血管超声检... 目的通过超声检测椎动脉颅外段血流动力学参数,评估椎动脉颅内段闭塞性病变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宣武医院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因后循环缺血性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而住院,行常规头颈部血管超声检查,经CT血管成像(CTA)和(或) DSA检查确诊为单侧椎动脉颅内段狭窄或闭塞患者共275例,记录椎动脉颅外段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期末流速(EDV)、阻力指数(RI),以DSA检查结果为参照计算PSV、EDV、RI值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比较上述各血流动力学参数在不同取值下评估椎动脉颅内段闭塞性病变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性。结果 (1)经ROC曲线比较,发现评估椎动脉颅内段发出小脑后下动脉(PICA)之前闭塞,EDV、RI值具有较大的AUC(分别为0. 985和0. 977);评估发出PICA之后闭塞,EDV和PSV具有较大的AUC (分别为0. 959和0. 922); PSV、EDV、RI评估椎动脉颅内段重度狭窄的AUC相对较低(分别为0. 875、0. 894、0. 826)。(2)当EDV≤0 cm/s或RI≥1. 00时,诊断椎动脉颅内段发出PICA之前闭塞的准确性均为97. 8%,特异度和敏感度均分别为98. 7%、91. 9%。当EDV≤10 cm/s时,诊断椎动脉发出PICA之后闭塞的准确性为89. 1%,敏感度91. 2%,特异度87. 9%; PSV≤39 cm/s、RI≥0. 76时,诊断准确性分别为86. 2%、84. 7%。椎动脉颅外段血流动力学参数EDV、PSV、RI评估颅内段重度狭窄的准确性均未达到85. 0%。结论椎动脉颅外段血流动力学参数能够准确诊断椎动脉颅内段闭塞,并且能够区分闭塞部位,但是对重度狭窄的诊断准确性相对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动脉狭窄 闭塞性病变 超声诊断 颅外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下肢血管闭塞性病变中的应用 被引量:15
2
作者 吴刚 王书智 +3 位作者 顾建平 冯敏 殷信道 卢铃铨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892-895,共4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下肢血管闭塞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2例临床疑有下肢血管闭塞性病变患者行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及血管三维重建,并结合临床资料分析CT血管造影技术及应用价值。结果MSCT动脉造影诊断下肢动脉病变10例,...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下肢血管闭塞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2例临床疑有下肢血管闭塞性病变患者行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及血管三维重建,并结合临床资料分析CT血管造影技术及应用价值。结果MSCT动脉造影诊断下肢动脉病变10例,8例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1例为血栓闭塞性脉管炎,1例为下肢动脉急性栓塞。其中4例行DSA检查,结果与MSCTA相符。MSCT静脉造影诊断下肢静脉病变12例。4例为髂静脉压迫综合征,6例为下肢深静脉血栓,2例MSCTV未见异常。其中6例行DSA检查,4例结果与MSCTV相符。结论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诊断下肢血管闭塞性病变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管造影术 下肢 闭塞性病变
下载PDF
椎动脉颅外段血流参数变化与颅内段狭窄病变程度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0
3
作者 李秋萍 华扬 +3 位作者 杨洁 高明杰 王力力 雷娜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940-944,共5页
目的通过椎动脉颅外段血流频谱与血流动力学参数的检查结果,分析颅内段椎动脉狭窄程度、部位对颅外段椎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连续纳入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神经外科诊断为后循环缺血性卒中... 目的通过椎动脉颅外段血流频谱与血流动力学参数的检查结果,分析颅内段椎动脉狭窄程度、部位对颅外段椎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连续纳入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神经外科诊断为后循环缺血性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住院患者,经头颈部CT血管成像(CTA)或数字减影血管成像(DSA)检查,明确为单侧椎动脉颅内段狭窄性病变的患者共计275例,常规头颈部血管超声检查记录椎动脉颅外段(V2段)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期末流速(EDV)及血管阻力指数(RI值)。根据CTA或DSA界定的椎动脉颅内段病变将患者分为轻度狭窄组(53例)、中度狭窄组(62例)、重度狭窄组(58例)和闭塞组(102例),根据狭窄或闭塞部位与小脑后下动脉(PICA)的关系,再将重度狭窄组和闭塞组分别分为PICA分支前(分别为30例、37例)和PICA分支后(分别为28例、65例)2个亚组。比较四组及各两个亚组间椎动脉颅外段不同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差异。结果随着椎动脉颅内段狭窄程度的加重,V2段PSV和EDV均呈减低趋势,RI呈升高趋势。重度狭窄组和闭塞组PSV和EDV均明显低于轻度狭窄组和中度狭窄组(P=0.000),且闭塞组PSV和EDV明显低于重度狭窄组[(31±10)cm/s对(46±12)cm/s,(5±4)cm/s对(15±7)cm/s;均P=0.000],RI明显高于其他三组(分别为0.85±0.12、0.70±0.10、0.66±0.07、0.64±0.06,P=0.000);重度狭窄组RI值与轻、中度狭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44,0.223)。重度狭窄组无论狭窄部位位于PICA分支前或分支后,颅外段椎动脉的内径、PSV、EDV、R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130,0.322,0.865,0.227);闭塞组亚组间V2段内径及PSV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318,0.079),但EDV、RI存在显著差异,颅内段椎动脉于PICA分支前闭塞者颅外段V2的RI明显升高,EDV明显降低(均P=0.000)。结论颅内段椎动脉病变部位及程度直接影响颅外段椎动脉的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椎动脉狭窄 闭塞性疾病 血流动力学 颅外段 颅内段
原文传递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与DSA对照诊断下肢静脉阻塞性病变 被引量:5
4
作者 吴刚 顾建平 +2 位作者 王书智 殷信道 卢铃铨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8年第1期29-32,共4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ulti-slice CT angiography,MSCTA)在下肢静脉阻塞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2例临床疑有下肢静脉阻塞性病变患者行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及血管三维重建,并进行DSA检查,结合临床资料分析CTA技术及其在下肢...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ulti-slice CT angiography,MSCTA)在下肢静脉阻塞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2例临床疑有下肢静脉阻塞性病变患者行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及血管三维重建,并进行DSA检查,结合临床资料分析CTA技术及其在下肢静脉阻塞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结果32例疑诊下肢静脉阻塞性病变患者,MSCTA诊断髂静脉受压综合征19例,其中左侧髂总静脉受压16例,右侧髂总静脉或其分支受压3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9例,其中左下肢2例,右下肢5例,双下肢2例。左侧腹股沟区囊肿压迫左侧髂外静脉1例。单纯左下肢浅静脉曲张1例。以上30例CT诊断结果均与DSA结果相符合。MSCTA诊断右侧股腘静脉扩张1例,未见异常1例,该2例DSA均提示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结论MSCTA对下肢静脉阻塞性病变的诊断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管造影术 静脉 下肢 阻塞性病变
下载PDF
影像学血管成像在下肢血管闭塞性疾病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5
5
作者 贺克武 高斌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9年第1期116-118,共3页
下肢血管闭塞性病变严重的威胁了老年人口生命健康,是导致其生活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医学影像学血管成像技术在下肢血管闭塞性病变的诊断与随访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了下肢血管成像的各种影像学方法,比较了各种成像方法的优缺点... 下肢血管闭塞性病变严重的威胁了老年人口生命健康,是导致其生活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医学影像学血管成像技术在下肢血管闭塞性病变的诊断与随访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了下肢血管成像的各种影像学方法,比较了各种成像方法的优缺点,并对新近研究的医学影像学下肢血管成像技术作了介绍及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 血管造影术 闭塞性疾病 影像学诊断
下载PDF
下肢动脉阻塞性病变多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成像初探 被引量:2
6
作者 薛海林 顾建平 +3 位作者 吴前芝 宋进华 吴刚 姜玲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1年第14期2671-2673,共3页
目的:探讨低剂量CT扫描在下肢动脉脉阻塞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127段经DSA确诊的不同部位下肢动脉阻塞性病变行低剂量CT扫描,并采用MPR,VR,MIP等重建方法获得各下肢动脉CTA图像,将CTA图像与DSA图像的诊断结果利用统计学软件... 目的:探讨低剂量CT扫描在下肢动脉脉阻塞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127段经DSA确诊的不同部位下肢动脉阻塞性病变行低剂量CT扫描,并采用MPR,VR,MIP等重建方法获得各下肢动脉CTA图像,将CTA图像与DSA图像的诊断结果利用统计学软件SAS8.1行加权Kappa一致性检验,检验水准为:Kaapa.系数大于0.75。结果:所得CTA图像与DSA图像诊断结果的一致性检验的kappa系数为0.8058,两种诊断结果的一致性为优。结论:采用低剂量扫描条件获得高质量的CTA图像在下肢动脉阻塞性病变的诊断上有肯定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剂量CT 血管造影术 下肢 动脉 阻塞性病变
原文传递
50岁以上糖尿病人群周围动脉闭塞性疾病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19
7
作者 管珩 刘志民 +12 位作者 李光伟 郭晓蕙 许樟榕 邹大进 邢惠莉 刘伟 盛正妍 田浩明 朱大龙 于德民 庄维特 陈璐璐 翁建平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3-27,共5页
目的调查了解我国周围动脉闭塞性疾病(PAD)现患率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在我国7个大中城市15家三级甲等医院整群抽样入选50岁以上伴有一个以上危险因素的糖尿病患者以踝肱比(ABI)<0.9及脉波传导速度(PWV)>1400 cm/s 诊断 PAD,进... 目的调查了解我国周围动脉闭塞性疾病(PAD)现患率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在我国7个大中城市15家三级甲等医院整群抽样入选50岁以上伴有一个以上危险因素的糖尿病患者以踝肱比(ABI)<0.9及脉波传导速度(PWV)>1400 cm/s 诊断 PAD,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其危险因素。结果调查的1397人中 PAD 的现患率为19.47%,其中男性占18.3%(122/664),女性占20.4%(150/733)。70岁以上 PAD 患病率上升到31.9%。PAD 与年龄、吸烟、收缩压、糖尿病病程及糖化血红蛋白均呈显著正相关。结论我国50岁以上糖尿病人群近五分之一患有 PAD。年龄、糖尿病病程、血糖水平和收缩期血压是 PAD 的危险因素。ABI、PWV 不仅是诊断 PAD 的手段,也可作为脑血管病(CVD)的预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闭塞性疾病 危险因素 糖尿病 流行病学因索
原文传递
膝下动脉腔内成形术治疗严重下肢缺血 被引量:62
8
作者 谷涌泉 张建 +11 位作者 俞恒锡 李建新 齐立行 李学锋 郭连瑞 崔世军 罗涛 陈兵 齐一侠 吴英锋 佟铸 汪忠镐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23-125,共3页
目的观察膝下动脉腔内成形术治疗严重下肢缺血的疗效。方法对2004年10月至2006年5月采用腔内成形术治疗的41例患者共48条患肢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26条患肢有静息痛(54.2%);9条患肢发生足部溃疡(18.7%),13条患肢合并有足趾... 目的观察膝下动脉腔内成形术治疗严重下肢缺血的疗效。方法对2004年10月至2006年5月采用腔内成形术治疗的41例患者共48条患肢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26条患肢有静息痛(54.2%);9条患肢发生足部溃疡(18.7%),13条患肢合并有足趾或足部组织坏疽(27.1%)。19条患肢踝肱指数(ankle/brachial index,ABI)为0,22条患肢在0.1—0.5之间,7条患肢在0.51—0.6之间。结果技术成功率为93.8%。术后33条患肢疼痛缓解(73.3%),其中27条患肢无疼痛(64.3%)。10条患肢症状减轻(22.2%),其中3条复发。足部溃疡的9条患肢中,1条患肢足部小溃疡愈合。13条足趾或足部组织坏疽的患肢,2条行膝下截肢,2条行半足截除。24条患肢术后ABI增加0.5以上,12条增加0.31—0.5,7条增加0、1—0.3。42条患肢被随访,随访率为93.3%;时间平均为8、5个月(1—18个月)。本组共截肢5条患肢,总救肢率为88.1%。结论膝下小动脉腔内成形术在无法接受动脉旁路移植的严重下肢缺血的患者可以作为首选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闭塞性疾病 血管外科手术 腔内血管成形术 下肢缺血
原文传递
药物涂层球囊与普通球囊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支架置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疗效对比 被引量:39
9
作者 宋涛 孙勇 +3 位作者 聂中林 唐文波 徐超 余朝文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350-354,共5页
目的:对比分析药物涂层球囊(DCB)与普通球囊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支架术后再狭窄(ISR)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本院血管外科收治的下肢ASO支架术后ISR患者43例,根据治疗方式分为2组:行DCB血管成形术1... 目的:对比分析药物涂层球囊(DCB)与普通球囊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支架术后再狭窄(ISR)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本院血管外科收治的下肢ASO支架术后ISR患者43例,根据治疗方式分为2组:行DCB血管成形术18例为DCB组,行普通球囊血管成形术(SAB)25例为SAB组,术后随访6~12个月。比较2组患者的并发症及主要不良事件(MAE)发生情况、靶病变血管通畅率、临床驱动靶病变再次血运重建(CD-TLR)率以及Rutherford分级,测定踝肱指数(ABI)、血浆P选择素、内皮素-1(ET-1)和一氧化氮(NO)。结果:DCB组与SAB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12个月,DCB组的Rutherford分级≥2级率均低于SAB组(P<0.05)。术后6、24 h和2周,DCB组的血浆ET-1低于SAB组,高于SAB组(P<0.05),但P选择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6和12个月,2组的ABI值均升高,且术后6、12个月时DCB组高于SAB组(P<0.05)。术后6、12个月,DCB组的管腔丢失明显低于SAB组(P<0.05)。术后6、12个月,DCB组的靶血管通畅率为100.00%、88.89%,高于SAB组的72.00%、52.00%(P<0.05);DCB组的CD-TLR率为11.11%,低于SAB组的48.00%(P<0.05)。结论:DCB治疗下肢ASO支架术后IRS疗效优于SA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闭塞性疾病 支架 药物涂层球囊
原文传递
NIHSS评分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大血管闭塞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37
10
作者 范文平 刘文华 +12 位作者 聂时南 马敏敏 韩云飞 代齐良 熊云云 肖露露 孙文 李华 李敏 殷勤 樊小兵 朱武生 刘新峰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842-847,共6页
目的 探讨基线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对大血管闭塞的预测价值.方法 利用“南京卒中注册系统”,回顾性分析发病24 h内入院且需行急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 目的 探讨基线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对大血管闭塞的预测价值.方法 利用“南京卒中注册系统”,回顾性分析发病24 h内入院且需行急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检查或介入治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在患者就诊即刻进行NIHSS评分,根据DSA结果分为大血管闭塞组与非大血管闭塞组.大血管闭塞定义为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MI/M2段、椎动脉V4段或基底动脉存在血管闭塞,非大血管闭塞定义为未见血管闭塞或血管闭塞存在于大脑中动脉M3/M4段、大脑前动脉或大脑后动脉.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和曲线下面积(c统计量)评估NIHSS评分对大血管闭塞的预测能力,计算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采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判别大血管闭塞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共纳入100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其中前循环卒中63例,后循环卒中37例.NIHSS评分预测全部患者大血管闭塞的ROC曲线下面积(c统计量)为0.734[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0.621 ~0.848],预测前循环与后循环大血管闭塞分别为0.817(95% CI0.699 ~0.936)和0.683(95% CI 0.505 ~0.861).NIHSS评分判断全部患者大血管闭塞的最佳截断值为13分(灵敏度为0.776,特异度为0.697,阳性预测值为0.839,阴性预测值为0.605).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意识水平提问”[优势比(odds ratio,OR)4.673,95% CI 1.853 ~ 11.786;P=0.001]和“凝视”(OR 3.514,95% CI 1.271 ~9.716; P=0.015)是大血管闭塞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基线NIHSS评分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大血管闭塞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尤其对于前循环大血管闭塞的预测价值较高.在NIHSS评分项目中,“意识水平提问”和“凝视”是判别大血管闭塞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脑缺血 动脉闭塞性疾病 神经系统检查 试验预期值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267例主髂动脉闭塞的手术治疗经验 被引量:35
11
作者 吴庆华 陈忠 +3 位作者 唐小斌 罗小云 张煜亚 杨培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1期832-834,共3页
目的 探讨肾动脉开口水平以下腹主动脉闭塞及髂动脉闭塞的手术方式选择及治疗经验。 方法 回顾性分析 2 6 7例主、髂动脉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  2 6 7例患者全部行手术治疗。行腹主动脉 髂 (股 )动脉人工血管转流术 145例 ,... 目的 探讨肾动脉开口水平以下腹主动脉闭塞及髂动脉闭塞的手术方式选择及治疗经验。 方法 回顾性分析 2 6 7例主、髂动脉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  2 6 7例患者全部行手术治疗。行腹主动脉 髂 (股 )动脉人工血管转流术 145例 ,髂动脉 股动脉人工血管转流术 40例 ,股动脉 股动脉人工血管转流术 45例 ,腋动脉 股动脉人工血管转流术 37例。总有效率为 96 5 % ,围手术期病死率为 3 5 %。2 6 7例中 178例得到随访 ,平均随访时间 5年 9个月 ,人工血管通畅率为 82 0 %。结论 符合正常血液动力学手术的主要术式是腹主动脉 (双 )髂、股动脉人工血管转流术 ,对于年老、体弱者 ,特别是全身一般状况较差 ,伴有冠心病、高血压、脑动脉硬化、脑梗塞等慢性疾病的患者 ,应采用腋动脉 (双 )髂股动脉人工血管转流术或股动脉 股动脉人工血管转流术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闭塞性疾病 腹主动脉 髂动脉 人工血管
原文传递
CT血管成像诊断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Meta分析 被引量:33
12
作者 畅智慧 刘兆玉 +2 位作者 郑加贺 卢再鸣 郭启勇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841-846,共6页
目的探讨用Meta分析方法评价CTA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诊断价值。方法检索Pubmed、EBSCO、Springer、Ovid和中国期刊网(CNKI)以及Cochrane图书馆数据库,文献检索起止时间均从建库至2009年10月,同时检索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纳入探... 目的探讨用Meta分析方法评价CTA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诊断价值。方法检索Pubmed、EBSCO、Springer、Ovid和中国期刊网(CNKI)以及Cochrane图书馆数据库,文献检索起止时间均从建库至2009年10月,同时检索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纳入探讨以DSA为诊断金标准的关于CTA诊断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文献,并逐个进行质量评价和资料提取。采用Meta Disc1.4软件检验研究间的异质性、对诊断准确度指标进行Meta分析,绘制森林图,并进行综合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SROC)分析。结果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共24篇,各研究之间存在异质性,按照随机效应模型计算汇总敏感度、特异度与诊断优势比及其95%可信区间分别为95%(95%可信区间:94%~95%)、96%(95%可信区间:95%~96%)、471.13(95%可信区间:242.92-913.71)。SROC下面积为为0.9888,Q指数为0.9555。亚组分析显示:CT层数所致诊断准确度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CTA是一项切实可行的影像检查方式,拥有较高的敏感度及特异度。然而对于下肢严重缺血的患者,尚需慎重对待CTA检查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闭塞性疾病 血管造影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META分析
原文传递
球囊血管成形术治疗膝下动脉的闭塞性病变 被引量:28
13
作者 庄百溪 石波 +3 位作者 张童 于春利 杨淼 马鲁波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736-1738,共3页
目的观察球囊血管成形术治疗膝下动脉闭塞性病变的近期疗效,初步总结其技术要点与治疗经验。方法选择2005年8月-2006年4月期间收治的51例以膝下动脉病变为主的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所有患者的膝下段病变动脉均采用球囊血管成形术治疗... 目的观察球囊血管成形术治疗膝下动脉闭塞性病变的近期疗效,初步总结其技术要点与治疗经验。方法选择2005年8月-2006年4月期间收治的51例以膝下动脉病变为主的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所有患者的膝下段病变动脉均采用球囊血管成形术治疗。结果该组51例患者中,技术成功44例,成功率86.3%;临床成功47例,成功率92.2%。术后平均随访4个月(2~8个月),临床成功的患者中除1例术后2个月复发行二次手术外,其余患者症状均无加重或复发。结论球囊血管成形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性疾病的膝下段动脉病变具有较高的可行性,近期疗效确切,其长期疗效还需进一步随访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闭塞性疾病 血管成形术 气囊 放射学 介入性
下载PDF
血管腔内介入联合负压闭式引流术治疗糖尿病足合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被引量:32
14
作者 姜国忠 李蕾 +3 位作者 刘巍立 赵健飞 魏福庆 鹿凯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93-296,共4页
目的探讨血管腔内介入联合负压闭式引流术治疗糖尿病足合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糖尿病足合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64例,传统治疗组(A组)32例,血管腔内介入联合负压闭式引流术治疗组(B组)32例,对结果采用χ^... 目的探讨血管腔内介入联合负压闭式引流术治疗糖尿病足合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糖尿病足合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64例,传统治疗组(A组)32例,血管腔内介入联合负压闭式引流术治疗组(B组)32例,对结果采用χ^2检验、t检验检测2组的踝肱指数以及与溃疡愈合相关的指标,并观察肉芽组织生长情况。结果A组踝肱指数治疗后(0.53±0.17)比治疗前(0.42±0.19)升高,B组踝肱指数治疗后(0.85±0.27)比治疗前(0.36±0.15)也升高,B组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A组比较,B组肉芽组织生长良好,溃疡愈合天数明显缩短[A组:(68±22)d;B组:(36±15)d],愈合率显著提高(A组:31.25%;B组:81.25%),截肢率降低(A组:56.25%;B组:18.75%),1年后跛行距离延长[A组:(333±125)m;B组:(611±213)m],溃疡复发率降低(A组:40%;B组:0)。结论血管腔内介入联合负压闭式引流治疗能显著提高糖尿病足合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足 血管成形术 引流术 动脉闭塞性疾病
原文传递
复合手术技术治疗复杂颈动脉狭窄和闭塞性疾病 被引量:29
15
作者 王亚冰 焦力群 +5 位作者 谌燕飞 马妍 华扬 王天龙 蔡兵 凌锋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4年第2期93-98,共6页
目的分析复合手术技术在复杂颈动脉狭窄或闭塞性疾病中的应用,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12例因颈动脉闭塞和颈动脉串联性病变施行复合手术患者之临床资料,初步分析手术安全性和有效性。结果 8例颈动脉闭塞患者,7例实现血管再通;4例... 目的分析复合手术技术在复杂颈动脉狭窄或闭塞性疾病中的应用,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12例因颈动脉闭塞和颈动脉串联性病变施行复合手术患者之临床资料,初步分析手术安全性和有效性。结果 8例颈动脉闭塞患者,7例实现血管再通;4例颈动脉串联性病变患者,均实现血管再通。术后无一例发生脑卒中或死亡。结论采用复合手术技术治疗颈动脉闭塞和串联性病变疗效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推荐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 动脉闭塞性疾病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支架 手术后并发症 脑血管造影术
下载PDF
支架机械取栓治疗急性基底动脉闭塞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6
16
作者 邢鹏飞 杨鹏飞 +7 位作者 李子付 沈红健 张永巍 黄清海 洪波 许奕 邓本强 刘建民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35-241,共7页
目的观察急性基底动脉闭塞行支架机械取栓治疗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回顾性纳入2013年9月至2016年12月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30例急性基底动脉闭塞的患者。其中采用Solumbra技术取栓17例,采用单纯支架取栓13例。评价... 目的观察急性基底动脉闭塞行支架机械取栓治疗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回顾性纳入2013年9月至2016年12月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30例急性基底动脉闭塞的患者。其中采用Solumbra技术取栓17例,采用单纯支架取栓13例。评价基底动脉闭塞行支架机械取栓治疗的技术可行性、血管再通率、90 d时的预后良好率及手术并发症等。分析术后24 h的神经功能变化、不同技术手段对血管再通率的影响及卒中分型与预后的关系。结果30例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患者中,50%(15例)的患者为心源性栓塞型。支架机械取栓术后有87%(26/30)的闭塞血管成功再通[改良脑梗死溶栓(mTICI)分级为2b/3级];术后90 d的预后良好率[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3分]为67%(20/30)。支架取栓术后24 h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的中位数较术前明显降低(分别为3分、25分,P=0.003)。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Solumbra技术组一次取栓血管再通达到mTICI 2b/3级的比率明显高于单纯支架取栓组(分别为69%、30%,P=0.033);心源性栓塞型患者的预后良好率明显高于大动脉粥样硬化型患者(分别为87%、45%,P=0.038)。常见的手术并发症或不良事件包括异位栓塞、出血转化、无效再灌注、再闭塞等。术后90 d随访的病死率为10%(3/30)。结论急性基底动脉闭塞行支架机械取栓治疗安全可行;选择适宜的支架取拴技术有利于提高血管再通率。心源性栓塞型可能是预测基底动脉闭塞机械取栓术后预后良好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闭塞性疾病 基底动脉 支架 取栓 治疗结果
原文传递
术中髂动脉支架结合股动脉旁路术治疗多节段动脉硬化闭塞症 被引量:24
17
作者 刘昌伟 管珩 +2 位作者 李拥军 郑曰宏 刘卫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29-31,共3页
目的 探讨术中髂动脉腔内成形及支架植入结合股 动脉旁路术治疗多节段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初步临床经验。 方法 采用术中同时行髂动脉腔内成形和支架植入结合股 动脉旁路术治疗多节段动脉硬化闭塞症 10例 (12条肢体 )。 结果 术... 目的 探讨术中髂动脉腔内成形及支架植入结合股 动脉旁路术治疗多节段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初步临床经验。 方法 采用术中同时行髂动脉腔内成形和支架植入结合股 动脉旁路术治疗多节段动脉硬化闭塞症 10例 (12条肢体 )。 结果 术中 11条髂动脉行腔内成形和支架植入均获成功 ,9条肢体行股 动脉人工血管旁路术 ,3条肢体行股 股 动脉人工血管旁路系列转流术 ;1条肢体股 动脉旁路术失败。本组患者无重要脏器并发症和手术死亡。平均随访时间 6个月(1~ 12个月 ) ,髂动脉腔内支架通畅率 10 0 % ;3条股 股动脉耻骨上人工血管转流均通畅 ;而股 动脉人工血管通畅率 83 3 % ;截肢率 8 3%。 结论 术中髂动脉腔内支架结合股 动脉旁路术是治疗多节段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安全、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髂动脉支架 股GUO动脉旁路术 血管外科手术 多节段动脉硬化闭塞症
原文传递
两种CT血管造影侧支循环评分对大脑中动脉闭塞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评价价值研究 被引量:24
18
作者 张英 汪桦 +1 位作者 陆丰 章龙珍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4期2937-2942,共6页
目的探讨两种CT血管造影(CTA)侧支循环评分(Maas、Tan评分)评价大脑中动脉闭塞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6年11月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影像科诊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大脑中动脉闭塞性脑卒中患者66例为研究对象。随访患... 目的探讨两种CT血管造影(CTA)侧支循环评分(Maas、Tan评分)评价大脑中动脉闭塞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6年11月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影像科诊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大脑中动脉闭塞性脑卒中患者66例为研究对象。随访患者3个月,失访4例,死亡2例,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对患者预后进行评分,根据NIHSS评分将患者分为预后较好组(NIHSS评分<16分,32例)和预后较差组(NIHSS评分≥16分,28例)。在发病12 h内,评估CTA侧支循环评分和计算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梗死体积。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Spearman秩相关分析评估DWI梗死体积和两种CTA侧支循环评分的相关性;分析DWI梗死体积及两种CTA侧支循环评分预测大脑中动脉闭塞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价值。结果预后较差组患者的DWI梗死体积大于预后较好组,两种CTA侧支循环评分低于预后较好组(P<0.05);DWI梗死体积、CTA侧支循环评分是大脑中动脉闭塞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DWI脑梗死体积与Maas、Tan评分均呈负相关(rs=-0.886、-0.713,P<0.001)。DWI梗死体积预测预后的AUC=0.892,临界值为30.2 cm2,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5.0%和100.0%;Maas评分预测预估的AUC=0.852,临界值为3分,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4.3%和75.0%;Tan评分预测预后的AUC=0.815,临界值为2分,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1.4%和78.1%。结论在大脑中动脉闭塞性脑卒中患者中,Maas、Tan评分均具有评估患者预后的价值,且Tan评分较Maas评分的灵敏度和特异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梗死 大脑中动脉 动脉闭塞性疾病 侧支循环评分 预后
下载PDF
支架机械取栓术治疗不同亚型急性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卒中 被引量:24
19
作者 邓一鸣 高峰 +6 位作者 孙瑄 宋立刚 刘恋 霍晓川 莫大鹏 马宁 缪中荣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26-230,共5页
支架机械取栓术治疗不同亚型急性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卒中 邓一鸣 高峰 宋立刚 刘恋 霍晓川 莫大鹏 马宁 缪中荣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2018,34(3) : 226-230. DOI: 10.3760/cma.j.issn.1001-2346.2018.03.003 摘要目的对比分析采用可... 支架机械取栓术治疗不同亚型急性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卒中 邓一鸣 高峰 宋立刚 刘恋 霍晓川 莫大鹏 马宁 缪中荣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2018,34(3) : 226-230. DOI: 10.3760/cma.j.issn.1001-2346.2018.03.003 摘要目的对比分析采用可回收支架机械取栓(SRT)术治疗不同亚型急性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卒中(AIS-LVO)患者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前瞻性纳入2016年3月至2017年9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病学中心实施血管内SRT术的LVO-AIS患者,共167例。根据急性缺血性卒中试验(TOAST)分型分为心源性栓塞(CE)组42例、大动脉粥样硬化性(LAA)闭塞组125例。比较两组的血管开通率、穿刺到血管开通时间、症状性颅内出血率、病死率及90 d预后良好率(改良Rankin量表评分0~2分)的差异。结果167例患者中,130例血管成功开通,开通率为77.8%。其中CE组30例(71.4%),LAA闭塞组100例(80.0%);CE组穿刺到开通中位时间为82(45~132)min,LAA闭塞组为53(40~90)min;CE组中位取栓次数为3.0(2.0~5.0)次,LAA闭塞组为2.0(2.0~4.0)次;术中发生症状性颅内出血6例(3.6%),其中CE组2例(4.8%),LAA闭塞组4例(3.2%);死亡11例(6.6%),其中CE组4例(9.5%),LAA闭塞组7例(5.6%)。术后90 d预后良好者69例(41.3%),其中CE组15例(35.7%),LAA组54例(43.2%)。两组比较,除穿刺到开通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外(P=0.023 ),取栓次数、开通率、术中症状性颅内出血率、病死率及90 d预后良好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血管内SRT术治疗CE、LAA亚型AIS-LVO同样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动脉闭塞性疾病 急性 心源性栓塞 大动脉粥样硬化性 可回收支 架机械取栓术
原文传递
肾下腹主动脉重建术治疗腹主动脉瘤和主髂动脉闭塞症的风险比较 被引量:23
20
作者 陈斌 王玉琦 +4 位作者 符伟国 徐欣 郭大乔 蒋俊豪 杨珏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654-656,共3页
目的探讨肾下腹主动脉重建在腹主动脉瘤 (abdominalaorticaneurysm ,AAA)和主髂动脉闭塞症 (aortoiliacocclusivedisease ,AIOD)中的手术风险 ,分析造成差异的可能原因。方法回顾性总结 340例 (2 2 2例腹主动脉瘤和 118例主髂动脉闭塞... 目的探讨肾下腹主动脉重建在腹主动脉瘤 (abdominalaorticaneurysm ,AAA)和主髂动脉闭塞症 (aortoiliacocclusivedisease ,AIOD)中的手术风险 ,分析造成差异的可能原因。方法回顾性总结 340例 (2 2 2例腹主动脉瘤和 118例主髂动脉闭塞症 )肾下腹主动脉重建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总死亡率为 7 6 % ,其中主髂动脉闭塞症手术死亡率为 11 9% ,明显高于腹主动脉瘤的5 4 % (χ2 =4 5 5 1,P <0 0 5 )。手术总并发症发生率为 2 2 4 % ,其中主髂动脉闭塞症为 2 8 8% ,明显高于腹主动脉瘤的 18 9% (χ2 =4 346 ,P <0 0 5 )。多脏器功能衰竭为两组中主要的死亡原因 ,呼吸系统感染为最主要的术后并发症。危险因素中 ,男女性别比、吸烟状况、糖尿病 3个因素在AOID组明显高于AAA组 (P均 <0 0 1) ,高血压、心电图ST段改变、肺功能不全等AIOD组也高于AAA组 ,但差异无显著意义。年龄构成、肾功能不全和手术时间等两组无统计学差异 ,输血量AAA组明显高于AIOD组。结论主髂动脉闭塞症手术风险高于腹主动脉瘤 ,吸烟、糖尿病、重要脏器功能状况是造成手术风险差异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下腹主动脉重建术 治疗 腹主动脉瘤 主髂动脉闭塞症 风险比较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