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深层—超深层古老烃源岩滞留烃及其裂解气资源评价 被引量:24
1
作者 李剑 王义凤 +3 位作者 马卫 王东良 马成华 李志生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9-15,共7页
我国高-过成熟海相天然气主要成因类型为原油裂解气,滞留烃是原油裂解气的重要来源,对其进行定量研究意义重大。为此,结合正演(实验模拟)和反演(地质剖面解剖)两种方法,求取了我国重点盆地不同类型、不同丰度、不同演化阶段的滞留烃量,... 我国高-过成熟海相天然气主要成因类型为原油裂解气,滞留烃是原油裂解气的重要来源,对其进行定量研究意义重大。为此,结合正演(实验模拟)和反演(地质剖面解剖)两种方法,求取了我国重点盆地不同类型、不同丰度、不同演化阶段的滞留烃量,建立了5种类型烃源岩(腐泥型、偏腐泥混合型、偏腐殖混合型、腐殖型、煤型)的滞留烃演化模型。结果表明:腐泥型、偏腐泥混合型优质烃源岩在低成熟阶段的排烃效率低于20%,在主生油阶段的排烃效率介于20%~50%,在高成熟阶段的排烃效率介于50%~80%,而相应阶段偏腐殖混合型和腐殖型烃源岩的排烃效率则要低约10%。基于该演化模型,初步计算了四川盆地海相烃源岩中高成熟阶段-现今滞留烃资源分布和裂解排气量:该盆地下寒武统筇竹寺组滞留烃在高演化阶段裂解排出的气态烃总量达230.4×10^(12)m^3,震旦系陡山沱组烃源岩滞留烃裂解气的排出量为12.3×10^(12)m^3,均显示出很好的天然气成藏潜力;进而指出,四川盆地筇竹寺组烃源岩滞留烃裂解气的有利区主要包括高石梯-磨溪、资阳、威远地区,有利分布面积达4.3×10~4 k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烃源岩 高—过成熟 滞留烃 裂解气 定量评价 正演法 反演法 勘探区
下载PDF
基于传统吸附烃概念的烃类检测新技术 被引量:10
2
作者 程同锦 《物探与化探》 CAS CSCD 2008年第5期456-460,共5页
烃类是地表油气地球化学勘查地下油气藏的直接指标。目前我国油气化探中常用的酸解烃法检测出的烃类,不应定义为"吸附烃",它是介质吸收的产物,属结合态烃类,应定义为"吸收烃"。地表酸解烃异常十分稳定,重现性好,能... 烃类是地表油气地球化学勘查地下油气藏的直接指标。目前我国油气化探中常用的酸解烃法检测出的烃类,不应定义为"吸附烃",它是介质吸收的产物,属结合态烃类,应定义为"吸收烃"。地表酸解烃异常十分稳定,重现性好,能够很好地证明地质历史上曾经有过的烃类运移过程,但在反映目前深部油气信息方面具有多解性。针对酸解烃法的弱点,依据烃类垂向运移理论和物质吸附作用原理,自行设计开发、研制了一套吸附烃脱气装置,建立了土壤吸附烃提取新技术和检测方法。该方法有利于在近地表获取油气系统的动态信息,强化烃类测量法对其信息源的探测,可以提高地表油气化探预测油气分布的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收烃 吸附烃 脱附技术 地表油气化探
下载PDF
热释烃技术在油气化探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3
作者 冯晓双 李贵友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91-94,共4页
地表介质中存在的烃类除了包裹于碳酸盐矿物中(酸解烃法测量)外,还吸留于粘土等硅酸盐矿物中。本文介绍的热释烃技术,通过在中低温度下热脱的方法解吸硅酸盐矿物中吸留的烃类。方法快速经济,在陕北黄土塬地区,河南酸性土壤地区等... 地表介质中存在的烃类除了包裹于碳酸盐矿物中(酸解烃法测量)外,还吸留于粘土等硅酸盐矿物中。本文介绍的热释烃技术,通过在中低温度下热脱的方法解吸硅酸盐矿物中吸留的烃类。方法快速经济,在陕北黄土塬地区,河南酸性土壤地区等特殊地质景观地区应用,取得令人满意的化探效果,是油气勘探中值得推广的一种新的技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勘探 地球化学勘探 热释烃
下载PDF
油气生成、运移模拟实验探讨 被引量:10
4
作者 陈强路 刘毅 朱美茜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352-356,306,共6页
本文选用低成熟烃源岩,采取人工热解生成油气及适当控制石油运移的方法,模拟了4 个地史热演化阶段(低熟、成熟、高熟、过熟)中油气的生成演化过程。试验中把热解生成烃适当分成排出烃和滞留烃,分别对应于地质体中油气经初次运移... 本文选用低成熟烃源岩,采取人工热解生成油气及适当控制石油运移的方法,模拟了4 个地史热演化阶段(低熟、成熟、高熟、过熟)中油气的生成演化过程。试验中把热解生成烃适当分成排出烃和滞留烃,分别对应于地质体中油气经初次运移进入储层的量和滞留于母岩并同母岩一同继续演化的量。从未熟到过成熟阶段将油气的生成分成4 个连续演化阶段,运移分成3 个集中阶段,即用多阶段生成、集中运移模拟地质体中油气边生边运的地质过程,得到了不同演化阶段不同运移效率下储层中可能的油气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模拟 排出烃 油气分布 油气生成 油气运移
下载PDF
影响烃源岩中分散液态烃滞留数量因素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李永新 王红军 王兆云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88-591,595,共5页
采用加水热模拟方法,对低丰度海相泥灰岩进行了不同压力条件下的生排烃模拟。结果表明,10MPa压力条件下,烃源岩在310℃左右达到生、排烃高峰,排出油产率和总产油率最大值分别为182.5,193.4mg/g;20MPa压力条件下,烃源岩生、排烃高峰对应... 采用加水热模拟方法,对低丰度海相泥灰岩进行了不同压力条件下的生排烃模拟。结果表明,10MPa压力条件下,烃源岩在310℃左右达到生、排烃高峰,排出油产率和总产油率最大值分别为182.5,193.4mg/g;20MPa压力条件下,烃源岩生、排烃高峰对应的温度为330℃,排出油产率和总产油率峰值分别为92.1,111.4mg/g。对比显示,压力增加抑制了有机质的生烃作用,导致烃源岩的有效排烃期增长,主排烃期延迟,使得更多的液态烃滞留于烃源岩中,为高演化阶段天然气的生成提供了重要母质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丰度泥灰岩 滞留烃 迟滞作用 压力变化 加水热模拟
下载PDF
Biodegradation of occluded hydrocarbons and kerogen macromolecules of the Permian Lucaogou shales,Junggar Basin,NW China
6
作者 Yan'e Chen Longlong Li +2 位作者 Zhirong Zhang Paul F.Greenwood Yumin Liu 《Energy Geoscience》 2023年第1期179-184,共6页
Three kerogen samples(JJZG-1,JJZG-2 and JJZG-3)isolated from the Permian Lucaogou shales of varying biodegradation levels(BLs≈0,3 and 7,respectively)were subjected to sequential stepwise pyrolysis combined with on-li... Three kerogen samples(JJZG-1,JJZG-2 and JJZG-3)isolated from the Permian Lucaogou shales of varying biodegradation levels(BLs≈0,3 and 7,respectively)were subjected to sequential stepwise pyrolysis combined with on-line detection of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Occluded fractions(bitumenⅡ)released at low-temperature steps(≥410℃)show consistent biodegradative signatures with that reported for solvent-extracted fractions(bitumenⅠ)of the original shales,e.g.,broad range of abundant n-alkanes,isoprenoids and regular hopanes for the non-biodegraded JJZG-1;trace n-alkanes and abundant hopanes for the moderately biodegraded JJZG-2;and no n-alkanes but still prominent hopanes including the microbially produced 25-nohopanes for the severely biodegraded JJZG-3.This consistency between bitumenⅡand bitumenⅠfractions indicates the biodegradability of the kerogenoccluded bitumenⅡwith limited protection from host kerogen.A minor level of protection was suggested by the trace distribution of n-alkanes in the bitumenⅡof JJZG-2,whereas the bitumenⅠhad no nalkanes.The kerogen itself was more resistant to biodegradation as reflected by the persistence of high abundances of both n-alkanes and hopanes in the high temperature(≥460℃)products of all three kerogen samples.However,the relative abundances of these product groups did show some evidence of biodegradation alteration,e.g.,ratios of n-C_(15)alkene/C_(27)hop-17(21)-ene at 510℃pyrolysis decreased by order of magnitude from the non-biodegraded(JJZG-1=27.4)to highly biodegraded(0.3 for JJZG-3)samples.The reduced biodegradation impact on the kerogen fraction(Cf.bitumen fractions)was also evident by the absence of 25-norhopanes in the high-temperature analysis of the JJZG-3 keroge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ODEGRADATION Stepwise pyrolysis occluded hydrocarbon BitumenⅡ KEROGEN Source rock Permian Lucaogou shale Junggar Basin
下载PDF
塔河油田原油沥青质包裹烃地球化学特征及油源判识 被引量:2
7
作者 陶国亮 刘鹏 +3 位作者 黎茂稳 曹婷婷 John VOLKMAN Lloyd SNOWDON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51-157,共7页
为解决塔里木盆地塔河油田的油源争议问题,选择该油田主体区TK772井原油,对原油和沥青质温和氧化产物包裹烃的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沥青质包裹烃具有正构烷烃偶碳优势、姥植比低、C_(29)藿烷/C_(30)藿烷低、C_(35)藿烷... 为解决塔里木盆地塔河油田的油源争议问题,选择该油田主体区TK772井原油,对原油和沥青质温和氧化产物包裹烃的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沥青质包裹烃具有正构烷烃偶碳优势、姥植比低、C_(29)藿烷/C_(30)藿烷低、C_(35)藿烷/C_(34)藿烷低、成熟度低、Ts/(Ts+Tm)高和伽马蜡烷指数高等特点,说明其母源形成于局限台地、高盐度、强还原、水体分层的蒸发岩环境,代表了塔河油田最早期充注原油的特征。而TK772井原油的饱和烃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则与沥青质包裹烃明显不同,反映其母源形成于水体开阔、盐度较低的碳酸盐岩沉积环境,代表了塔河油田主体区多数原油的特征。根据这些新的地球化学证据,结合前人关于塔北地区烃源岩分布与沉积相关系的研究结果,认为塔河油田存在3期成藏,第一期是寒武系台内凹陷蒸发岩烃源岩的贡献,第二期是上奥陶统碳酸盐岩烃源岩的贡献,第三期是塔河外围晚期高熟轻质油充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河油田 碳酸盐岩 烃源岩 沥青质 包裹烃 温和氧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