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8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和病人自控镇痛用于分娩镇痛的可行性 被引量:133
1
作者 曲元 吴新民 +3 位作者 徐成娣 关婷婷 刘莉平 马琼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216-219,共4页
目的 评价腰麻 硬膜外联合麻醉 (CSEA)和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 (PCEA)应用于分娩镇痛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产程进入活跃期的单胎初产妇 6 0例 ,蛛网膜下腔注射丁哌卡因 2 5mg +芬太尼 2 5 μg后 30min ,PCEA输注 0 0 75 %丁哌卡因与... 目的 评价腰麻 硬膜外联合麻醉 (CSEA)和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 (PCEA)应用于分娩镇痛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产程进入活跃期的单胎初产妇 6 0例 ,蛛网膜下腔注射丁哌卡因 2 5mg +芬太尼 2 5 μg后 30min ,PCEA输注 0 0 75 %丁哌卡因与 2 μg ml芬太尼的混合液 ,随机双盲分为三组 :A组为单次剂量 3ml,锁定时间 15min ;B组为单次剂量 3ml,锁定时间 15min ,输注速率 6ml h ;C组为输注速率 12ml h。另以 2 0例非镇痛产妇为对照组。于宫口开全时用改良荧光法测定各组的母体血浆儿茶酚胺 (CA) (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 )的浓度。结果 三组分娩镇痛组间VAS无显著差异 (P>0 0 5 ) ,与对照组相比 ,均显著降低 (P <0 0 1)。A组与B组丁哌卡因用量比C组分别减少 6 5 % (P<0 0 1)和 2 5 % (P <0 0 5 )。A组芬太尼用量少于C组 ,但A组PCA次数多于B组 (P <0 0 5 )。B组、C组的母体血浆肾上腺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1) ,产程、分娩方式的百分率、宫缩及运动神经阻滞程度组间无显著差异。结论 CSEA +PCEA是一安全有效的分娩镇痛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娩 镇痛 腰麻 硬膜外麻醉 自控镇痛
原文传递
规模化分娩镇痛的可行性 被引量:97
2
作者 曲元 吴新民 +4 位作者 赵国立 王薇 张峥 刘源 陈小云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68-271,共4页
目的 评价规模化开展分娩镇痛的可行性。方法 自愿接受分娩镇痛及无产科及麻醉禁忌证的足月孕初产妇819例,全部采用腰麻-硬膜外联合镇痛(CESA)和病人自控镇痛(PCEA)的分娩镇痛法。进入活跃期时,蛛网膜下腔注射0.2%罗哌卡因3mg后30min,P... 目的 评价规模化开展分娩镇痛的可行性。方法 自愿接受分娩镇痛及无产科及麻醉禁忌证的足月孕初产妇819例,全部采用腰麻-硬膜外联合镇痛(CESA)和病人自控镇痛(PCEA)的分娩镇痛法。进入活跃期时,蛛网膜下腔注射0.2%罗哌卡因3mg后30min,PCEA输注0.1%罗哌卡因与2μg/mg芬太尼的混合液,按PCA 6ml/15min,或持续背景速度9ml/h,按需追加3ml/h,于宫口开全停泵。结果 CSEA后VAS从镇痛前的(84.2±13.3)分迅速降至(5.4±6.4)分,且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P<0.01)。PCEA总量0-117ml(25±17)ml;罗哌卡因(11.9±4.7)ml/h;芬太尼(23.8±9.4)μg/h;整个产程VAS评分0-40分,镇痛总有效率为96.1%。99.1%镇痛后Bromage标准0级,可下地行走。分娩镇痛率为32.7%,其中剖宫产率26.7%,低于同期的45.4%总剖宫产率;器械助产率为11.6%略高于同期9.3%的总器械助产率。低血压发生率为4.7%、恶心0.6%、皮肤瘙痒0.5%,产后头痛0.4%和尿潴留0.6%。结论CSEA+PCEA和罗哌卡因的使用,可有效降低剖宫产率,增加自然分娩率,并产生极少不良反应和最小的运动神经阻滞,对母婴安全有益。但观念的更新及分娩镇痛服务体系的建立更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娩 腰麻-硬膜外联合镇痛 病人自控镇痛 罗哌卡因
原文传递
罗哌卡因用于分娩镇痛对产程和分娩方式的影响 被引量:95
3
作者 吴超英 任利容 王泽华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369-371,共3页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用于分娩镇痛对产妇产程和分娩方式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选择行0.1%罗哌卡因+芬太尼(1μg/ml)硬膜外阻滞的190例健康、单胎、足月临产初产妇为镇痛组。另选择同期222例条件相似、未行任何镇痛措施的自然...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用于分娩镇痛对产妇产程和分娩方式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选择行0.1%罗哌卡因+芬太尼(1μg/ml)硬膜外阻滞的190例健康、单胎、足月临产初产妇为镇痛组。另选择同期222例条件相似、未行任何镇痛措施的自然临产产妇为对照组。记录两组产妇产程时间、分娩方式、新生儿1分钟和5分钟Apgar评分。结果(1)产程时间比较:镇痛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和总产程时间分别为(426±161)min、(54±27)min、(489±166)min;对照组分别为(364±167)min、(37±22)min、(409±170)min,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分娩方式比较:镇痛组阴道器械助产率为20.0%(38/19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3%(14/222),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镇痛组剖宫产率及阴道顺产率分别为20.0%(38/190)、60.5%(115/190),对照组分别为28.4%(63/222)、65.8%(146/222),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Apgar评分比较:镇痛组新生儿1分钟及5分钟Apgar评分<7分者分别为7.9%(15/190)、2.6%(5/190),对照组分别为4.5%(10/222)、0.5%(1/222),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罗哌卡因用于分娩镇痛对产妇产程有延长作用及增加阴道器械助产率,但对新生儿出生结局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娩方式 分娩镇痛 Apgar评分 器械助产率 产妇产程 1%罗哌卡因 回顾性分析 硬膜外阻滞 总产程时间 阴道顺产率 统计学 新生儿 足月临产 临产产妇 第一产程 第二产程 方式比较 剖宫产率 评分比较 出生结局 对照组 芬太尼
原文传递
低浓度罗哌卡因和布比卡因分娩镇痛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5
4
作者 武庆平 姚尚龙 +1 位作者 张小铭 陈鹏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1期652-654,共3页
目的 对比低浓度罗哌卡因和布比卡因自控硬膜外分娩镇痛 (PCEA)的效果。方法 5 2例单胎初产妇随机分为 0 1%罗哌卡因 -芬太尼组和 0 0 75 %布比卡因 -芬太尼组。采取双盲法进行视觉模拟镇痛评分 (VAS)和下肢运动神经阻滞评分 (MBS)... 目的 对比低浓度罗哌卡因和布比卡因自控硬膜外分娩镇痛 (PCEA)的效果。方法 5 2例单胎初产妇随机分为 0 1%罗哌卡因 -芬太尼组和 0 0 75 %布比卡因 -芬太尼组。采取双盲法进行视觉模拟镇痛评分 (VAS)和下肢运动神经阻滞评分 (MBS)。记录产程时间、生产方式、胎儿心率(FHR)及新生儿SpO2 。结果 两组产妇分娩镇痛效果良好且无显著性差别 (P >0 0 5 )。罗哌卡因组和布比卡因组中无运动神经阻滞者分别为 96 2 %和 30 8% ,两组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布比卡因组器械助产率达到 30 8%。结论 低浓度罗哌卡因分娩镇痛效果优于布比卡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哌卡因 布比卡因 PCEA 无痛分娩 分娩镇痛
原文传递
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用于可行走硬膜外分娩镇痛的可行性 被引量:63
5
作者 陈治军 田玉科 +3 位作者 张咸伟 张传汉 李新华 汤红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2期727-729,共3页
目的 探讨 0.075 %罗哌卡因或布比卡因与芬太尼2μg/ml的混合液用于可行走硬膜外分娩镇痛的可行性。方法60例初产妇随机分为三组:A组(n=20)0.075%罗哌卡因+芬太尼 2μg/ml;B组(n=20)0.07... 目的 探讨 0.075 %罗哌卡因或布比卡因与芬太尼2μg/ml的混合液用于可行走硬膜外分娩镇痛的可行性。方法60例初产妇随机分为三组:A组(n=20)0.075%罗哌卡因+芬太尼 2μg/ml;B组(n=20)0.075%布比卡因+芬太尼2μg/ml;C组(n=20)为对照组。采用双盲法进行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和行走功能的评定。记录各组产妇的生命体征、胎心率(FHR)、产程时间、分娩方式、催产素用量以及新生儿 Apgar评分和脐静脉血气分析,并测定用药前和宫口开全时母体血清皮质醇浓度。结果A、B两组产妇均获得良好镇痛效果,镇痛后A组所有产妇均能下床行走和自主排尿,而 B组仅 70%产妇能下床行走和自主排尿,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A、B两组第一产程末血清皮质醇浓度明显低于 C组(P<0.05)。产程时间、分娩方式和新生儿 Apgar评分各组间均无差异(P>0.05)。结论0.075%罗哌卡因和芬太尼2μg/ml的混合液可有效安全地用于可行走硬膜外分娩镇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酰胺类 芬太尼 硬膜外镇痛 无痛分娩
原文传递
蛛网膜下腔阻滞加硬膜外阻滞与单纯硬膜外阻滞对产程进展影响的分析 被引量:64
6
作者 张渺 杨慧霞 +2 位作者 李海燕 史彗星 曲元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365-368,共4页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阻滞(腰麻)加硬膜外阻滞与单纯硬膜外阻滞对产妇产程进展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722例阴道分娩健康初产妇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行分娩镇痛及分娩镇痛方法的不同分为3组:(1)腰麻加硬膜外阻滞(联合麻醉组),共259例;(2)...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阻滞(腰麻)加硬膜外阻滞与单纯硬膜外阻滞对产妇产程进展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722例阴道分娩健康初产妇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行分娩镇痛及分娩镇痛方法的不同分为3组:(1)腰麻加硬膜外阻滞(联合麻醉组),共259例;(2)单纯硬膜外阻滞(硬膜外组),共215例;(3)未采用任何镇痛方法的对照组,共248例。比较3组产妇产程时间及Friedman产程图进展变化特点。结果(1)第一产程活跃期、第二产程及第三产程时间比较:联合麻醉组分别为(272±127)min、(57±36)min及(9±6)min;硬膜外组分别为(305±133)min、(59±39)min及(8±6)min;对照组分别为(188±110)min、(45±32)min及(9±6)min。联合麻醉组及硬膜外组的第一产程活跃期及第二产程时间均长于对照组(P<0.01);3组间第三产程时间相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产程图特点比较:联合麻醉组及硬膜外组产妇第一产程活跃期宫缩曲线位于产程图Friedman曲线右侧,对照组则位于其左侧;联合麻醉组和硬膜外组产程图宫口曲线较Friedman曲线倾斜角度小,即第一产程活跃期进展缓慢;对照组第一产程活跃期进展较快。联合麻醉组产妇平均每小时宫口开大1.5cm,硬膜外组产妇为1.4cm,对照组产妇为1.8cm。联合麻醉组及硬膜外组产妇平均每小时宫口开大程度较对照组缩小,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腰麻加硬膜外阻滞联合麻醉及单纯硬膜外阻滞镇痛后,产妇第一产程活跃期进展减慢,总产程时间延长;镇痛后的产程处理不应单纯按照Friedman产程图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阻滞 产程进展 单纯 Friedman 第一产程活跃期 第三产程时间 联合麻醉 硬膜外阻滞镇痛 第二产程时间 镇痛方法 对照组 健康初产妇 回顾性分析 产程图 临床资料 阴道分娩 分娩镇痛 变化特点 宫缩曲线 倾斜角度
原文传递
程控硬膜外间歇脉冲注入技术用于产妇分娩镇痛的效果及其对新生儿的影响 被引量:62
7
作者 王朝辉 徐世琴 +2 位作者 冯善武 钱锐锋 沈晓凤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134-1137,共4页
目的评价程控硬膜外间歇脉冲注入技术(PIEB)用于产妇分娩镇痛的效果及其对新生儿的影响。 方法拟行分娩镇痛的单胎、头位初产妇200例,年龄21~36岁,妊娠37~40周,宫口扩张1~3 cm,ASA分级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 目的评价程控硬膜外间歇脉冲注入技术(PIEB)用于产妇分娩镇痛的效果及其对新生儿的影响。 方法拟行分娩镇痛的单胎、头位初产妇200例,年龄21~36岁,妊娠37~40周,宫口扩张1~3 cm,ASA分级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100):PIEB组参数设置:首次剂量注入1 h后,开始PIEB模式,每次自动程序性控制,1个脉冲/h,10 ml/脉冲,自控量5 ml,锁定时间30 min。连续硬膜外输注组(CEI组)参数设置:首次剂量注入后立即开始CEI模式,持续给予背景剂量10 ml/h,自控量5 ml,锁定时间30 min。镇痛泵中均使用0.08%罗哌卡因+0.4 μg/ml舒芬太尼。分别观察从分娩镇痛即刻至产后1 h每小时产妇宫缩痛(VAS评分),采用Bromage评分(MBS评分)评价运动阻滞程度,记录最高感觉阻滞平面、用药总量、PCA次数,产程、分娩方式、产后出血量,不良反应(胸闷、低血压、瘙痒、恶心、呕吐、尿潴留)的发生情况,新生儿Apgar评分及产妇对分娩镇痛效果满意度评分。 结果与CEI组比较,PIEB组T2~5时VAS评分降低,用药总量降低,PCA次数减少,产妇对镇痛效果满意度评分升高(P〈0.05);PIEB组胸段感觉阻滞平面较CEI组升高,腰骶段感觉阻滞平面较CEI组降低(P〈0.05);2组产程、分娩方式、产后出血量、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PIEB用于产妇分娩镇痛效果确切,产妇满意度高,不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且对新生儿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镇痛 硬膜外 镇痛 产科 镇痛 病人控制
原文传递
瑞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与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硬膜外自控镇痛用于分娩镇痛的比较 被引量:61
8
作者 李兵 王燕琼 +3 位作者 苏纲 杜伟忠 田佳 黄燕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781-783,共3页
目的比较瑞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PCIA)与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在分娩镇痛中的效果及对胎儿的影响。方法选择单胎足月初产妇8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PCEA组硬膜外腔注射0.1%罗哌卡因+0.5μg/ml舒芬太尼的混合药液10ml负... 目的比较瑞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PCIA)与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在分娩镇痛中的效果及对胎儿的影响。方法选择单胎足月初产妇8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PCEA组硬膜外腔注射0.1%罗哌卡因+0.5μg/ml舒芬太尼的混合药液10ml负荷量,然后连接硬膜外镇痛泵;PCIA组先静脉注射25μg负荷剂量的瑞芬太尼,然后连接静脉电子镇痛泵。测定患者VAS疼痛评分和Bromage评分,记录产程、分娩方式、新生儿Apgar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镇痛后1~3h,PCEA组VAS评分明显低于PCIA组(P<0.05)。结论瑞芬太尼PCIA镇痛效果不及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PCEA,但操作简单、起效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芬太尼 患者自控硬膜外镇痛 患者自控静脉镇痛 分娩镇痛
下载PDF
蛛网膜下腔阻滞加硬膜外阻滞对母儿预后及分娩方式的影响 被引量:45
9
作者 刘玉洁 曲元 +1 位作者 张小松 刘军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372-375,共4页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阻滞(腰麻)加硬膜外阻滞及连续硬膜外阻滞在分娩镇痛过程中对产妇分娩方式及母儿合并症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将2001年8月至2004年10月施行分娩镇痛的2593例产妇,分为腰麻加硬膜外阻滞(联合麻醉组)1482例,硬膜...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阻滞(腰麻)加硬膜外阻滞及连续硬膜外阻滞在分娩镇痛过程中对产妇分娩方式及母儿合并症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将2001年8月至2004年10月施行分娩镇痛的2593例产妇,分为腰麻加硬膜外阻滞(联合麻醉组)1482例,硬膜外阻滞组1111例;未施行分娩镇痛的4078例产妇为对照组。比较3组产妇在分娩方式、母儿合并症方面的差异。结果(1)分娩方式比较:①剖宫产:联合麻醉组为423例(28.5%),硬膜外阻滞组为351例(31.6%),对照组为1847例(45.3%),3组间相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产钳助产:联合麻醉组为231例(15.6%),硬膜外阻滞组为207例(18.9%),对照组为357例(8.8%),联合麻醉组及硬膜外阻滞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阴道顺产:联合麻醉组为828例(55.9%),硬膜外阻滞组为553例(49.8%),对照组为1874例(46.0%),3组间相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母儿合并症比较:①胎儿窘迫、活跃期停滞、活跃期延长、第二产程延长发生率比较:联合麻醉组分别为33.7%(499/1482)、17.3%(256/1482)、1.8%(27/1482)、6.1%(91/1482),硬膜外阻滞组分别为29.8%(331/1111)、18.1%(201/1111)、1.7%(19/1111)、5.4%(60/1111),对照组分别为28.5%(1163/4078)、8.3%(337/4078)、0.8%(34/4078)、3.0%(124/4078),联合麻醉组及硬膜外阻滞组的母儿合并症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产后出血及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比较:联合麻醉组分别为4.3%(63/1482)、1.0%(15/1482),硬膜外阻滞组分别为4.1%(45/1111)、0.8%(9/1111),对照组分别为3.9%(159/4078)、1.4%(56/4078),联合麻醉组及硬膜外阻滞组产后出血及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程中对产妇实施腰麻加硬膜外阻滞镇痛,可降低剖宫产率,但增加产钳助产率。分娩镇痛与发生活跃期停滞、活跃期延长、第二产程延长有关,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阻滞 分娩方式 母儿预后 母儿合并症 新生儿窒息 联合麻醉 连续硬膜外阻滞 硬膜外阻滞镇痛 活跃期停滞 活跃期延长 分娩镇痛 产后出血 降低剖宫产率 第二产程延长 对照组 2004年 2001年 统计学 产钳助产率 发生率
原文传递
硬膜外间歇脉冲注入技术用于产妇自控硬膜外分娩镇痛的效果 被引量:41
10
作者 苏仙 曲元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306-1308,共3页
目的探讨硬膜外间歇脉冲注入技术(IEB)用于产妇自控硬膜外分娩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要求硬膜外分娩镇痛的产妇85例,单胎、头位、足月妊娠(37~42孕周),ASA分级Ⅰ或Ⅱ级,BMI〈35 kg/m2,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IEB组(n=42)... 目的探讨硬膜外间歇脉冲注入技术(IEB)用于产妇自控硬膜外分娩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要求硬膜外分娩镇痛的产妇85例,单胎、头位、足月妊娠(37~42孕周),ASA分级Ⅰ或Ⅱ级,BMI〈35 kg/m2,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IEB组(n=42)和连续硬膜外输注组(CEI组,n=43)。2组镇痛药均使用0.08%罗哌卡因+0.4 μg/ml舒芬太尼。IEB组参数设置:脉冲频率1次/h,剂量6 ml,注药速率400 ml/h,PCA剂量6 ml,锁定时间30 min。CEI组参数设置:背景输注速率6 ml/h,PCA剂量6 ml,锁定时间30 min。维持数字评定量表评分≤5分,若效果不满意,单次追加镇痛泵药液5~10 ml。记录镇痛药单位时间用量、首次PCA时间及下肢麻木、运动阻滞、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的发生情况。记录产妇对分娩镇痛的满意度评分、产程以及分娩方式。结果与CEI组比较,IEB组首次PCA时间延长,产妇满意度评分升高,下肢麻木发生率降低(P〈0.05),镇痛药单位时间用量、运动阻滞、恶心呕吐和皮肤瘙痒发生率、分娩方式构成比和产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EB可安全有效地用于产妇自控硬膜外分娩镇痛,效果优于连续硬膜外输注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镇痛 硬膜外 镇痛 产科 镇痛 病人控制
原文传递
硬膜外分娩镇痛给药方式对初孕产妇产后尿潴留发生的影响:程控间歇脉冲注射与连续输注的比较 被引量:40
11
作者 李莉 吕艳 +2 位作者 王娟 高珊珊 崔洪艳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715-718,共4页
目的:通过比较程控间歇脉冲注射与连续输注,评价硬膜外分娩镇痛给药方式对初孕产妇产后尿潴留发生的影响。方法:足月单胎、头位初孕产妇200例,年龄22~35岁,BMI 22.4~42.6 kg/m^(2),ASA分级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100):连... 目的:通过比较程控间歇脉冲注射与连续输注,评价硬膜外分娩镇痛给药方式对初孕产妇产后尿潴留发生的影响。方法:足月单胎、头位初孕产妇200例,年龄22~35岁,BMI 22.4~42.6 kg/m^(2),ASA分级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100):连续硬膜外输注组(CEI组)和程控硬膜外间歇脉冲注射组(PIEB组)。于第一产程宫口开至1 cm时实施产妇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负荷量0.1%罗哌卡因+0.5μg/ml舒芬太尼的混合液10 ml,PCEA剂量5 ml,锁定时间30 min,镇痛泵药液配方为0.08%罗哌卡因+0.5μg/ml舒芬太尼混合液100 ml。CEI组给予负荷量后即刻给予背景量,输注速率8 ml/h;PIEB组负荷量后60 min,开始脉冲注入给药,80 s注入8 ml,1次/h。胎儿娩出后即刻停止给药。记录产程持续时间、镇痛泵药液用量和产后尿潴留发生的情况。结果:与CEI组比较,PIEB组第二产程持续时间缩短,镇痛泵药液用量减少,产后尿潴留发生率降低(P<0.05)。结论:与连续硬膜外输注比较,程控硬膜外间歇脉冲注射分娩镇痛用于初孕产妇产后尿潴留发生率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镇痛 硬膜外 镇痛 产科 镇痛 病人控制 尿潴留
原文传递
经皮神经电刺激联合硬膜外分娩镇痛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9
12
作者 肖欢 汪建胜 +1 位作者 孔建强 李瑜琴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745-747,共3页
目的观察经皮神经电刺激(TENS)联合硬膜外镇痛用于分娩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单胎足月产程进入活跃期的初产妇60例,随机分为三组,每组20例。对照组不实施分娩镇痛;硬膜外组行硬膜外分娩镇痛;联合组行TENS联合硬膜外镇痛,TENS选择合... 目的观察经皮神经电刺激(TENS)联合硬膜外镇痛用于分娩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单胎足月产程进入活跃期的初产妇60例,随机分为三组,每组20例。对照组不实施分娩镇痛;硬膜外组行硬膜外分娩镇痛;联合组行TENS联合硬膜外镇痛,TENS选择合谷、三阴交两穴。记录产妇镇痛前即刻、镇痛后1、2h和宫口开全时的VAS疼痛评分、血清β-内啡肽浓度,以及产程、活跃期每小时局麻药用量等。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镇痛后硬膜外组和联合组VAS评分明显降低(P<0.01),而硬膜外组和联合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联合组活跃期与硬膜外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每小时局麻药用量较硬膜外组明显减少(P<0.05)。硬膜外组第二产程较联合组和对照组明显延长(P<0.01)。镇痛后1h和2h联合组β-内啡肽浓度明显升高(P<0.05),且明显高于硬膜外组和对照组(P<0.05)。结论 TENS联合硬膜外分娩镇痛能减少硬膜外局麻药用量,缩短第二产程,提高分娩镇痛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娩镇痛 硬膜外镇痛 经皮神经电刺激 穴位
下载PDF
潜伏期和活跃期硬膜外分娩镇痛对母婴影响的比较 被引量:35
13
作者 岳红丽 谭红 +2 位作者 李彦平 韩如泉 李树人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78-281,共4页
目的比较硬膜外分娩镇痛始于潜伏期与活跃期对母婴的影响。方法自愿接受分娩镇痛的足月、单胎、头位初产妇80例,根据开始分娩镇痛的时机分为潜伏期(宫口扩张0.5~3.0cm)组(L组,n=40)和活跃期(宫口扩张〉3.0cm)组(A组,n=40... 目的比较硬膜外分娩镇痛始于潜伏期与活跃期对母婴的影响。方法自愿接受分娩镇痛的足月、单胎、头位初产妇80例,根据开始分娩镇痛的时机分为潜伏期(宫口扩张0.5~3.0cm)组(L组,n=40)和活跃期(宫口扩张〉3.0cm)组(A组,n=40)。同时随机选取不接受分娩镇痛的足月、单胎、头位初产妇40例为对照组(c组)。A组和L组均以L2,3间隙进行硬膜外穿刺,以0.1%罗哌卡因+芬太尼(2μg/m1)5ml为试验剂量,随后注入上述药物10ml,硬膜外导管连接镇痛泵,药物同上,采用PCA模式,PCA量6ml,间隔时间30min。于镇痛前即刻(c组于宫口扩张3cm时)、镇痛开始后5、10、15、30min、宫口扩张7~8cm及10cm时行VAS评分,采用改良Bromage评分法测定下肢肌力。镇痛前取静脉血样,胎儿娩出即刻取母体静脉血样及脐带血样,采用放免法测定血浆皮质醇浓度,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脐带血浆罗哌卡因浓度。记录镇痛时间、产程时间、分娩方式、催产素使用情况、药物用量、胎儿娩出后1、5min时Apgar评分、产妇满意度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c组比较,L组和A组镇痛开始后各时点VAS评分降低,胎儿娩出即刻母体血浆皮质醇浓度降低,第一产程时间缩短,催产素使用率升高,剖宫产率降低(P〈0.05),其余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L组比较,A组镇痛时间缩短(P〈0.05),其余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脐带血浆皮质醇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膜外分娩镇痛始于潜伏期与活跃期均能降低剖宫产机率,在其程度上无差异,且不延长产程,对新生儿同样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镇痛 产科 镇痛 硬膜外 分娩过程 孕妇 胎儿
原文传递
58例腰硬联合阻滞分娩镇痛试产失败中转剖宫产病例的麻醉处理 被引量:34
14
作者 胡进前 罗爱林 +1 位作者 万里 韩东吉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23-126,共4页
目的总结腰硬联合阻滞分娩镇痛试产失败中转剖宫产麻醉实施的经验,为分娩镇痛中转剖宫产麻醉的有效安全实施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纳入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行腰硬联合阻滞分娩镇痛试产失败中转... 目的总结腰硬联合阻滞分娩镇痛试产失败中转剖宫产麻醉实施的经验,为分娩镇痛中转剖宫产麻醉的有效安全实施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纳入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行腰硬联合阻滞分娩镇痛试产失败中转剖宫产的58例单胎妊娠产妇。所有产妇均行腰硬联合阻滞镇痛,决定中转剖宫产后,先于硬膜外给予0.125%罗哌卡因10ml,入手术室后给予1%利多卡因5ml作为试验量,观察5min后给予1%罗哌卡因10ml,罗哌卡因使用后超过10min未起效者为硬膜外麻醉失败,改用全身麻醉补救。回顾病例资料,描述性分析58例产妇的剖宫产麻醉实施方法、结果及母婴结局。结果58例产妇中,5.2%(3/58)直接实施全身麻醉;其余94.8%(55/58)实施硬膜外麻醉,其中3.6%(2/55)硬膜外麻醉失败后改全身麻醉,另外96.4%(53/55)硬膜外麻醉成功。硬膜外麻醉不良反应:15.1%(8/53)发生平均动脉压下降超过20%,5.7%(3/53)发生恶心呕吐。新生儿1minApgar评分0~3分者占1.7%(1/58)、4~7分者占17.2%(10/58)、8~10分者占81.0%(47/58)。5minApgar评分4~7分者占3.4%(2/58),均转新生儿科治疗;8~10分者占96.6%(56/58)。结论硬膜外分娩镇痛可基本安全有效地转换为剖宫产麻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试分娩 镇痛.产科 镇痛 硬膜外 治疗失败 麻醉 产科 剖宫产术
原文传递
腰麻联合自控硬膜外阻滞分娩镇痛对产程及分娩方式的影响 被引量:34
15
作者 李友安 冶省娟 +3 位作者 李学敏 陈智慧 孙毅 白淑娟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6年第6期669-672,共4页
目的:观察腰麻联合自控硬膜外阻滞(CSEA+PCEA)分娩镇痛对产程和分娩方式的影响。方法:选择无阴道分娩和椎管内阻滞禁忌证,单头足月初产妇240例,按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分对照组(D组)和镇痛组(Z组),每组120例。D组按常规产科护理... 目的:观察腰麻联合自控硬膜外阻滞(CSEA+PCEA)分娩镇痛对产程和分娩方式的影响。方法:选择无阴道分娩和椎管内阻滞禁忌证,单头足月初产妇240例,按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分对照组(D组)和镇痛组(Z组),每组120例。D组按常规产科护理及自然分娩的处理方式,未行分娩镇痛,Z组在D组的基础上,在产妇宫口开大2cm时行CSEA穿刺,成功后置入25G腰麻穿刺针向蛛网膜下腔缓慢注入罗哌卡因3mg,拔出穿刺针并向头端置入硬膜外导管。30min时接装有0.1%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0.5mg/L的全自动电子输注泵产妇开始PCEA,持续背景剂量6~8ml/h,PCA剂量为5ml,锁定时间30min。观察记录镇痛前即刻、镇痛后各时点、第二和第三产程宫缩时的视觉模拟评分(VAS)。记录各产程时间、分娩方式、缩宫素使用剂量、新生儿出生1min和5min的Apgar评分、出血总量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Z组产妇镇痛后各时点、第二及第三产程宫缩时VAS评分明显低于D组(P〈0.05),第一产程明显缩短且剖宫产率下降(P〈0.05),Z组缩宫素用量高于D组(P〈0.05),两组其余各项指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腰麻联合自控硬膜外阻滞分娩镇痛起效迅速、镇痛效果确切、对母婴无不良影响,并能缩短第一产程又能将低剖宫产率,是一种安全可行的分娩镇痛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娩 产科 镇痛 产科 镇痛 硬膜外 麻醉药 联用
下载PDF
潜伏期硬膜外分娩镇痛对产程和分娩方式的影响 被引量:31
16
作者 耿志宇 吴新民 +1 位作者 李萍 符莹莹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3-36,共4页
目的比较初产妇潜伏期和活跃期分娩镇痛的产程和分娩方式。方法自愿接受分娩镇痛无产科及硬膜外阻滞禁忌证的单胎孕初产妇360例,按宫口扩张度分为两组。潜伏期组(L组):当宫口〈3cm时进行硬膜外穿刺,注入0.1%罗哌卡因和0.5μg/m... 目的比较初产妇潜伏期和活跃期分娩镇痛的产程和分娩方式。方法自愿接受分娩镇痛无产科及硬膜外阻滞禁忌证的单胎孕初产妇360例,按宫口扩张度分为两组。潜伏期组(L组):当宫口〈3cm时进行硬膜外穿刺,注入0.1%罗哌卡因和0.5μg/ml舒芬太尼混合液10~15m1。活跃期组(A组):当宫口≥3cm时进行硬膜外穿刺,注入0.15%罗哌卡因和0.5μg/ml舒芬太尼混合液10~15ml。两组PCA泵均采用0.1%罗哌卡因和0.5μg/ml舒芬太尼的混合液,按PCA6ml/15—20min方式,由产妇自行给药,于分娩结束后停泵。结果两镇痛组均可获得满意的镇痛效果,L组的剖宫产率高于A组(P〈0.05),器械助产率低于A组(P〈0.05)。两组剖宫产的主要指征均是产程中活跃期停滞和胎儿窘迫。两组器械助产的主要指征均是胎儿窘迫,有30%的胎儿窘迫具有脐带绕颈因素。两组的第一产程和第二产程均无差异。两组新生儿出生结局良好。结论镇痛提前至潜伏期后不影响产程进展.但是剖宫产率增加,器械助产率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镇痛 产科 镇痛 硬膜外 罗哌卡因 舒芬太尼
原文传递
静脉和硬膜外自控镇痛法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1
17
作者 乔丽雅 吕秋兰 张书会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285-286,共2页
目的 观察患者静脉自控镇痛 (PCIA)和硬膜外自控镇痛 (PCEA)法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 选取剖宫产术后患者 2 40例 ,随机分成PCIA组、PCEA组和对照组 ,每组 80例。PCIA组和PCEA组患者应用含吗啡 2 0mg、氟哌定醇 5mg的自控镇... 目的 观察患者静脉自控镇痛 (PCIA)和硬膜外自控镇痛 (PCEA)法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 选取剖宫产术后患者 2 40例 ,随机分成PCIA组、PCEA组和对照组 ,每组 80例。PCIA组和PCEA组患者应用含吗啡 2 0mg、氟哌定醇 5mg的自控镇痛 (PCA)泵 ,根据术后疼痛程度患者自控给药。对照组患者则不用任何药物。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 ,分别观察 3组患者术后的镇痛效果、肠蠕动恢复时间、拔尿管后排尿情况、产后出血、子宫复旧及泌乳情况和是否有恶心呕吐、皮肤搔痒及呼吸抑制情况。结果  (1)PCIA组与PCEA组患者术后无明显疼痛感 ,镇痛效果良好 ,两组比较 ,差异均无显著性 (P >0 0 5 ) ;而对照组患者则有明显的术后疼痛感。 (2 )PCEA组患者的术后肠蠕动恢复时间为 (17 5 1± 10 33)h ,明显快于PCIA组患者的 (2 8 70± 16 36 )h ,两组比较 ,差异有极显著性 (P<0 0 1)。 (3)PCIA组 10例患者发生拔尿管后排尿困难 ,PCEA组为 2 7例 ,两组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P<0 0 5 ) ;对照组仅有 3例 ,明显少于PCIA组和PCEA组。 (4 ) 3组患者恶心呕吐、皮肤搔痒、呼吸抑制发生情况比较 ,差异均无显著性 (P >0 0 5 )。 3组患者产后出血、子宫复旧及泌乳情况比较 ,差异均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PCIA及PCEA均有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自控镇痛 硬膜外自控镇痛 剖宫产 手术后镇痛
原文传递
椎管内分娩镇痛对产程的影响 被引量:27
18
作者 钱雪雅 刘慧姝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89-92,共4页
椎管内分娩镇痛作为一种有效的镇痛方式,虽然已被医护人员和产妇所接受,但分娩镇痛在减轻分娩疼痛的同时,有关其对分娩过程和分娩结局是否存在不良影响的争议始终存在。随着分娩镇痛技术的日趋成熟,大量临床研究提出局部麻醉药物使用方... 椎管内分娩镇痛作为一种有效的镇痛方式,虽然已被医护人员和产妇所接受,但分娩镇痛在减轻分娩疼痛的同时,有关其对分娩过程和分娩结局是否存在不良影响的争议始终存在。随着分娩镇痛技术的日趋成熟,大量临床研究提出局部麻醉药物使用方案、剂量及镇痛方式均可对产程进展及分娩结局产生影响,探索更优化的麻醉药物方案和镇痛方式将受到临床和科研工作的持续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镇痛 产科 镇痛 硬膜外 麻醉药 局部 分娩发动 预后
原文传递
产妇分娩时舒芬太尼或芬太尼混合罗哌卡因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的效应 被引量:26
19
作者 耿志宇 吴新民 +3 位作者 陆辉 张红芹 李昆鹏 刘石磊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677-680,共4页
目的比较产妇分娩时舒芬太尼或芬太尼混合罗哌卡因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的效应。方法无产科及硬膜外阻滞禁忌证的阴道分娩单胎初产妇120例,随机分为2组(n:60):舒芬太尼混合罗哌卡因PCEA组(S组)和芬太尼混合罗哌卡因PCEA组(F组)。... 目的比较产妇分娩时舒芬太尼或芬太尼混合罗哌卡因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的效应。方法无产科及硬膜外阻滞禁忌证的阴道分娩单胎初产妇120例,随机分为2组(n:60):舒芬太尼混合罗哌卡因PCEA组(S组)和芬太尼混合罗哌卡因PCEA组(F组)。当产妇宫口开至3cm时,L_(2,3)间隙硬膜外穿刺置管,S组硬膜外注射0.15%罗哌卡因和0.5μg/ml舒芬太尼混合液试验剂量5 ml,随后追加上述混合液10 ml,30min后以0.1%哌卡因和0.5μg/ml舒芬太尼的混合液行PCEA;F组混合液中以2μg/ml芬太尼替代0.5μg/ml舒芬太尼,其他用药情况均与S组同。两组PCA剂量为6 ml,锁定时间为15 min。记录产妇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下肢运动神经阻滞程度、生命体征、产程、分娩方式、不良反应及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两组镇痛期间VAS评分均降低,S组镇痛20~60 min VAS评分均低于F组。两组镇痛起效时间、达最高镇痛平面的时间、最高绝对平面、PCA实际按压次数、有效按压次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S组皮肤瘙痒的发生率高于F组,舒芬太尼、芬太尼用量分别为16±8、(70±28)μg,比率为1:4.4。两组产程和分娩方式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产妇分娩时等效剂量的舒芬太尼或芬太尼混合罗哌卡因PCEA均可提供良好的镇痛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酰胺类 舒芬太尼 芬太尼 镇痛 产科 镇痛 病人控制 镇痛 硬膜外
原文传递
硬膜外舒芬太尼分娩镇痛的效应 随机、多中心研究 被引量:24
20
作者 耿志宇 吴新民 +5 位作者 贾乃光 徐铭军 孟冬祥 王雷 董经伟 董刚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028-1031,共4页
目的采用随机、多中心方法探讨硬膜外舒芬太尼分娩镇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分娩单胎孕初产妇240例,自愿接受分娩镇痛,无产科及硬膜外阻滞禁忌证,年龄<35岁,孕周>37周,体重<100 kg,随机分为2组(n=120):舒芬太尼混合罗哌卡因... 目的采用随机、多中心方法探讨硬膜外舒芬太尼分娩镇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分娩单胎孕初产妇240例,自愿接受分娩镇痛,无产科及硬膜外阻滞禁忌证,年龄<35岁,孕周>37周,体重<100 kg,随机分为2组(n=120):舒芬太尼混合罗哌卡因组(S组)和芬太尼混合罗哌卡因组(F组)。当产妇宫口开至3 cm时,L2,3间隙硬膜外穿刺置管,S组硬膜外注射0.15%罗哌卡因和O.5μg·ml-1舒芬太尼混合液试验剂量5 ml,观察5 min确认导管在硬膜外腔后追加上述混合液5-10 ml,30 min后以0.1%罗哌卡因和0.5μg·ml-1舒芬太尼混合液行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F组混合液以2μg·ml-1芬太尼替代0.5μg·ml-1舒芬太尼,其他用药情况均与S组同。两组PCA剂量均为6 ml,锁定时间均为15 min。于镇痛前、镇痛10、30、60 min行视觉模拟评分(VAS)和运动神经阻滞分级(采用改良Bromage分级法测定),记录镇痛起效时间、首次PCA时间、镇痛药物用量、低血压、镇痛不良反应、镇痛满意度、生命体征、产程、分娩方式及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与镇痛前比较,镇痛期间两组VAS评分降低(P<0.05),镇痛效果满意;镇痛10、30和60min两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降低(P<0.05),心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F组比较,S组首次PCA时间延迟约14min,PCA用量和有效次数减少(P<0.05),S组皮肤瘙痒发生率增高(P<0.05)。PCA用量:舒芬太尼6μg,芬太尼36μg,用量比1:6。两组产后镇痛满意度优良率(分别为95%和93.5%)、镇痛起效时间、VAS评分、镇痛后催产素使用率、产后失血量、产程、剖宫产率、器械助产率及新生儿产后1、5 min Apgar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芬太尼混合罗哌卡因硬膜外分娩镇痛安全有效,舒芬太尼镇痛持续时间长于芬太尼,效价为芬太尼的6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芬太尼 酰胺类 镇痛 产科 镇痛 病人控制 镇痛 硬膜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