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肥胖和非肥胖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征 被引量:7
1
作者 许朝霞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15年第10期1907-1908,1912,共3页
【目的】分析不同型别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选择2012年9月至2014年9月本院接受治疗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110例,按照体质量指数(BMI)≥25kg/m^2将患者分为肥胖组和非肥胖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性激素水平... 【目的】分析不同型别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选择2012年9月至2014年9月本院接受治疗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110例,按照体质量指数(BMI)≥25kg/m^2将患者分为肥胖组和非肥胖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性激素水平和并发症情况。【结果】非肥胖组多毛症、痤疮较肥胖组发生率高,闭经、月经稀发、高雄激素血症的发生率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雌二醇(E2)、泌乳素(PRL)、血清促卵泡激素(FSH)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肥胖组患者的睾酮(T)水平明显低于肥胖组,黄体生成素(LH)、LH/FSH水平高于肥胖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肥胖组患者高胰岛素血症、胰岛素抵抗、糖尿病发生率均高于非肥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糖耐量受损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肥胖型和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征具有较大差异,应根据患者的自身情况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囊卵巢综合征/并发症 肥胖症/并发症 性腺甾类激素
下载PDF
PTP1B、瘦素和脂联素在继发性闭经合并肥胖症患者外周血清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5
2
作者 宋丹 石琨 +1 位作者 张晶鑫 温菁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14年第4期676-679,共4页
【目的】探讨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B(PTPIB)和瘦素、脂联素在继发性闭经患者外周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及意义。【方法】选取60例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诊断为继发性闭经的患者为观察组,其中30例闭经合并肥胖症,30倒闭经无肥胖症;... 【目的】探讨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B(PTPIB)和瘦素、脂联素在继发性闭经患者外周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及意义。【方法】选取60例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诊断为继发性闭经的患者为观察组,其中30例闭经合并肥胖症,30倒闭经无肥胖症;另选取60例体检月经正常者为对照组,其中30例合并肥胖症,30例无肥胖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两组患者血清中PTP1B、瘦素和脂联素的水平。【结果】闭经合并肥胖症组患者PTP1B浓度(86.24±17.58)ng/L与瘦素浓度(16.14±2.67)ng/L明显高于对照组中合并肥胖症组的患者(54.66±13.27)ng/L,(10.10±1.93)ng/L(均P〈0.05);而脂联素浓度(4.71±2.64)mg/L明显低于对照组中合并肥胖症组的患者(10.26±3.13)mg/L(P〈0.05)。闭经合并肥胖症组中PTP1B浓度与闭经无肥胖症组间差异并不明显(73.97±10.25)ng/L(P〉0.05);而瘦素浓度明显升高(6.53±3.25)ng/L,脂联素浓度明显降低(11.76±3.58)mg/L(均P〈0.05),与肥胖症有关。闭经合并肥胖症组患者中PTP1B与体质量指数(BMI)、瘦素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与脂联素的表达水平呈负相关。【结论】继发性闭经合并肥胖症患者与血清中PTP1B、瘦素和脂联素的表达水平在促进疾病的发生发展中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闭经/并发症 肥胖症/并发症 瘦素/血液 脂联素/血液
下载PDF
利拉鲁肽治疗肥胖型2型糖尿病20例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
3
作者 王薇 王露 +3 位作者 邢宇 索琳娜 张微 郭丹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15年第9期1728-1729,1732,共3页
【目的】探讨利拉鲁肽治疗血糖控制不佳的肥胖型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40例血糖控制不佳的肥胖型T2DM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利拉鲁肽治疗,对照组采用甘精胰岛素治疗,均治疗12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 【目的】探讨利拉鲁肽治疗血糖控制不佳的肥胖型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40例血糖控制不佳的肥胖型T2DM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利拉鲁肽治疗,对照组采用甘精胰岛素治疗,均治疗12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体质量指数(BMI)、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低密度脂蛋白(LDL)、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TC)等指标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后体质量、BMI、FPG、2hPG、HbA1C及LDL、TG、TC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对照组FPG、2hPG、HbA1C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照组患者体质量、BMI及LDL、TG、TC较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FPG、2hPG、HbA1C下降明显(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体质量、BMI及LDL、TG、TC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拉鲁肽可有效控制肥胖型T2DM患者血糖、调节血脂,并减轻体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高血糖素样肽1/类似物和衍生物 胰高血糖素样肽1/治疗应用 肥胖症/并发症 糖尿病 2型/并发症 糖尿病 2型/药物疗法
下载PDF
胰岛素抵抗与肥胖相关性肾病发病情况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冯绍明 裴荣光 郝玉杰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14年第11期2104-2107,共4页
目的 探究胰岛素抵抗与肥胖相关性肾病(O RG )发病情况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0年3月至2014年3月来本院进行常规肾功能检测的肥胖患者88例,依据检测结果将肾功能正常患者32例作为A组,肾病患者56例作为B组;并于8周后依据治疗效果将... 目的 探究胰岛素抵抗与肥胖相关性肾病(O RG )发病情况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0年3月至2014年3月来本院进行常规肾功能检测的肥胖患者88例,依据检测结果将肾功能正常患者32例作为A组,肾病患者56例作为B组;并于8周后依据治疗效果将B组分为B1组32例(肾功能明显好转组)及B2组24例(肾功能未见好转组)。分别于患者体检时及8周治疗后复诊时检测各组患者的血脂相关指标、肾功能指标、血糖代谢指标及血压。结果 B组患者的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24 h尿蛋白定量(24h‐UP)、血尿素氮(BUN)、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h‐PBG)、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及平均动脉压(MAP)均高于A组,B组患者的肌酐清除率(CCR)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B1组患者的 TC、TG、24h‐UP、BUN、FBG、HOMA‐IR及MAP均低于B2组,B1组患者的CCR明显高于B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通过 Pearson相关分析,患者的HOMA‐IR及MAP水平与24h‐UP及BUN呈明显正相关( P <0.05),与CCR呈明显负相关( r =-0.159,-0.368,P <0.05)。结论 HOMA‐IR及MAP的升高是导致ORG发病的重要原因,可为疾病的治疗指明新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抗药性 肥胖症/并发症 肾疾病/病因学 胆固醇 血糖
下载PDF
NOD1在肥胖糖尿病患者脂肪细胞中的表达及对胰岛素抵抗的作用
5
作者 宋雨凌 周一军 +2 位作者 李妍 周慧 李瑷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14年第6期1121-1124,共4页
【目的】探讨肥胖糖尿病(DM)患者脂肪细胞免疫受体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蛋白1(nucleotide-binding oligomerization domain-containing protein,NOD1)的表达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取10例肥胖 DM患者(DM组)及10例非DM肥... 【目的】探讨肥胖糖尿病(DM)患者脂肪细胞免疫受体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蛋白1(nucleotide-binding oligomerization domain-containing protein,NOD1)的表达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取10例肥胖 DM患者(DM组)及10例非DM肥胖患者(NDM组)腹部皮下脂肪细胞,采用Real-time PCR方法检测两组脂肪细胞受体 NOD1的表达,加入 NOD1受体激动剂 iE-DAP,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两组细胞炎性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6、IL-8及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水平,2-脱氧-3 H-D-葡萄糖摄入法观察基础状态和 iE-DAP刺激状态的葡萄糖摄取率。【结果】DM组脂肪细胞 NOD1 mRNA的表达显著高于 NDM组(P<0.05);iE-DAP刺激下DM组 IL-6、IL-8及 MCP-1的分泌水平均显著高于 NDM组(P <0.05),DM组胰岛素刺激状态下脂肪细胞葡萄糖摄取率显著低于 NDM组(P<0.05)。【结论】NOD1介导的炎症反应可能参与肥胖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胖症 并发症 糖尿病 并发症 脂细胞 Nod1信号接头蛋白质 胰岛素抗药性
下载PDF
单纯空腹血糖受损与单纯糖耐量受损肥胖者内皮功能及代谢异常的比较 被引量:2
6
作者 吕以培 黄文萍 +7 位作者 张素华 车红英 杨丕坚 黄中莹 李舒敏 黄虹 罗文意 卢伟波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15年第9期1325-1330,共6页
目的 比较单纯空腹血糖受损(I-IFG)和单纯糖耐量受损(I-IGT)肥胖者的内皮功能及代谢异常的异同.方法 选择I-IFG(C组)60例(非肥胖即C1组28例,肥胖即C2组32例)和I-IGT(D组)83例(非肥胖即D1组41例,肥胖即D2组42例)作比较,以糖... 目的 比较单纯空腹血糖受损(I-IFG)和单纯糖耐量受损(I-IGT)肥胖者的内皮功能及代谢异常的异同.方法 选择I-IFG(C组)60例(非肥胖即C1组28例,肥胖即C2组32例)和I-IGT(D组)83例(非肥胖即D1组41例,肥胖即D2组42例)作比较,以糖耐量正常者(N组)142例(非肥胖即N1组75例,肥胖即N2组67例)作对照,做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及胰岛素释放试验检测血糖、免疫活性胰岛素,同时检测空腹血脂、游离脂肪酸、脂联素、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内皮素(SET),留取晨尿测定内皮素(UET)、尿微量白蛋白(MUA).测量腰围、血压、身高和体质量.彩超测定肱动脉休息时、加压及服用硝酸甘油后的内径变化.计算平均动脉压(MAP)、血糖曲线下面积(glu AUC)、胰岛素曲线下面积(INSAUC)、第二相胰岛素曲线下面积(INSAUC two)、20 min胰岛素净增值与血糖净增值的比值(△I20/△G20)、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等.结果 校正性别、年龄后,D组和D1组的hs-CRP、SET和UET分别与C组和C1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P<0.01),D2组与C2组hs-CR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与C组比较空腹血糖(FPG)、糖耐量2h血糖(2 h PG)、glu AUC、HOMA-β、胰岛素释放试验2h胰岛素(INS120)和△I20/△G2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D1组与C1组比较FPG、glu AUC、2 h PG、HOMA-IR、HOMA-β、INS120、INSAUC、INSAUC two、△I20/△G2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P<0.01);D2组与C2组比较MAP、FPG、HOMA-β、2hPG、INS12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IGT非肥胖者出现了大血管内皮功能损害且微血管内皮功能损害更严重,而肥胖者大血管内皮功能损害更严重;I-IFG肥胖者血压明显增高;I-IGT糖代谢紊乱较重、胰岛功能损害轻但非肥胖者早期相缺陷较重;I-IGT和I-IFG肥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糖耐受不良/并发症/病理学/代谢 肥胖症/并发症/病理学/代谢 内皮缩血管肽类/代谢
原文传递
乙酰半胱氨酸对肥胖哮喘小鼠气道炎症和重建的作用 被引量:1
7
作者 韩伟 李双保 +2 位作者 唐华平 陈凯 苏毅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11年第7期895-899,共5页
目的探讨乙酰半胱氨酸对哮喘气道炎症和重建的影响。方法60只雌性C57/6J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哮喘组(A组),肥胖哮喘组(B组),治疗组(C组),对照组(D组),每组15只。经腹腔注射与雾化吸入卵蛋白(OVA)制作慢性哮喘模型,高... 目的探讨乙酰半胱氨酸对哮喘气道炎症和重建的影响。方法60只雌性C57/6J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哮喘组(A组),肥胖哮喘组(B组),治疗组(C组),对照组(D组),每组15只。经腹腔注射与雾化吸入卵蛋白(OVA)制作慢性哮喘模型,高脂饮食制造肥胖模型。计数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细胞总数及分类,ELISA法测定肺组织匀浆中IL-6和8-异前列腺素F2α(8-iso-PGF2α)水平,肺组织切片观察各组小鼠病理变化,并测定气管壁面积(WAt)、气管平滑肌面积(WAm)、管腔基底膜周长(Pbm)。结果,A组、B组小鼠BALF中白细胞总数及嗜酸性粒细胞比例、肺组织IL-6水以及病理切片中气管壁厚度(WAt/Pbm)、气管平滑肌厚度(WAm/Pbm)均较D组明显增加,且B组IL-6和WAt/Pbm较A组进一步增加(P〈0.05)。C组小鼠BALF中白细胞总数、IL-6和WAt/Pbm均较B组明显下降(P〈0.05)。四组小鼠肺组织匀浆8-iso—PGF2α水平按D组、C组、A组、B组依次升高,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1.8,P〈0.01)。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8-iso—PGF2α水平与肺组织IL-6水平和WAt/Pbm和呈正相关(r=0.817、0.737,P〈0.01)。结论乙酰半胱氨酸能够通过抑制氧化应激反应,抑制哮喘小鼠的气道炎症和气道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酰半胱氨酸/药理学 肥胖症/并发症/药物疗法/病理学/代谢 哮喘/并发症/药 物疗法/病理学/代谢 白细胞介素6/代谢 异前列腺素/代谢 氧化性应激
原文传递
From bariatric to metabolic surgery:Looking for a"diseasemodifier"surgery for type 2 diabetes 被引量:3
8
作者 Renzo Cordera Gian Franco Adami 《World Journal of Diabetes》 SCIE CAS 2016年第2期27-33,共7页
In this review the recent evolution of the comprehension of clinical and metabolic consequences of bariatric surgery is depicted. At the beginning bariatric surgery aim was a significant and durable weight loss. Later... In this review the recent evolution of the comprehension of clinical and metabolic consequences of bariatric surgery is depicted. At the beginning bariatric surgery aim was a significant and durable weight loss. Later on, it became evident that bariatric surgery was associated with metabolic changes, activated by unknown pathways, partially or totally independent of weight loss. Paradigm of this "metabolic" surgery is its effects on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 In morbid obese subjects it was observed a dramatic metabolic response leading to decrease blood glucose, till diabetes remission, before the achievement of clinically significant weight loss, opening the avenue to search for putative antidiabetic "intestinal" factors. Both proximal duodenal(still unknown) and distal(GLP1) signals have been suggested as hormonal effectors of surgery on blood glucose decrease. Despite these findings T2 DM remission was never considered a primary indication for bariatric surgery but only a secondary one. Recently T2 DM remission in obese subjects with body mass index(BMI) greater than 35 has become a primary aim for surgery. This change supports the idea that "metabolic surgery" definition could more appropriate than bariatric, allowing to explore the possibility that metabolic surgery could represent a "disease modifier" for T2 DM. Therefore, several patients have undergone surgery with a primary aim of a definitive cure of T2 DM and today this surgery can be proposed as an alternative therapy. How much surgery can be considered truly metabolic is still unknown. To be truly "metabolic" it should be demonstrated that surgery could cause T2 DM remission not only in subjects with BMI > 35 but also with BMI < 35 or even < 30. Available evidence on this topic is discussed in this mini-revie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besity Severe obesity obesity relatedmetabolic co-MORBIDITIES TYPE 2 DIABETES TYPE 2diabetes REMISSION TYPE 2 DIABETES control Bariatric/metabolic surgery
下载PDF
肥胖症患者腹腔镜胃减容术中二氧化碳气腹对呼吸循环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楼小侃 严美娟 +1 位作者 王跃东 谢志杰 《浙江医学》 CAS 2010年第6期829-832,共4页
目的 评价全麻腹腔镜袖套式胃减容术治疗病态性肥胖时二氧化碳气腹对患者呼吸和循环功能的影响.方法 2006年12月至2009年6月对18例肥胖患者行择期腹腔镜袖套式胃减容术,平均体重(102.3±27.1)kg,平均体重指数(BMI)37.2±6.1... 目的 评价全麻腹腔镜袖套式胃减容术治疗病态性肥胖时二氧化碳气腹对患者呼吸和循环功能的影响.方法 2006年12月至2009年6月对18例肥胖患者行择期腹腔镜袖套式胃减容术,平均体重(102.3±27.1)kg,平均体重指数(BMI)37.2±6.1,ASA Ⅰ~Ⅱ级.均选择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术中控制呼吸,调整呼吸频率(RR)和潮气量,控制呼气末CO2分压(PETCO2)在35~40mmHg,外科医生根据手术视野暴露情况调整气腹压力于10~15cmH2O.观察18例患者麻醉前、气腹前、气腹后5min、30min、1h、2h和放气后5min时的BP、HR,记录上述除麻醉前外的各时点的Ppeak、PETCO2,并于相应时间点抽取桡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测定PaO2、PaCO2、pH、SBE,通过血气分析和监测结果计算出VCO2、A-aDO2、Pa-PETCO2.结果 SBP与麻醉前相比在气腹前降低,在气腹后30min、气腹后1h时升高(P〈0.05);Ppeak在气腹后5min、30min、1h、2h与气腹前相比均有明显增高(P〈0.01);PETCO2和PaCO2在根据监测适时调整呼吸参数的情况下各时点相比均无明显差异;PaO2与气腹前相比,气腹后各时点均有所降低(P〈0.05);A-aDO2在气腹后5min、30min、1h时增大(P〈0.05);VCO2在气腹后各时间点均有明显升高,且逐渐增大(P〈0.05);Pa-PETCO2在气腹后30min与气腹前相比有增大(P〈0.05).结论 腹腔镜袖套式胃减容术的肥胖患者,气腹使Ppeak明显升高,O2在肺部的交换减少,VCO2增大,但在合理调整呼吸参数的情况下,能维持血流动力学、PETCO2、PaCO2在正常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胖症 腹腔镜 袖套式胃减容术 二氧化碳气腹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