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耳针作用的形态学基础—来自HRP神经示踪法的证据 被引量:33
1
作者 梅志刚 朱兵 +1 位作者 何伟 高昕妍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2675-2677,共3页
目的观察支配耳甲区迷走神经在延髓水平中枢的投射情况,探讨耳针作用机理。方法健康成年SD大鼠10只,外耳道口方向分离耳甲皮肤与皮下组织,微量注射器缝内注射40μl浓度为30%的HRP神经示踪剂,神经示踪技术观察标记细胞在延脑水平核团分... 目的观察支配耳甲区迷走神经在延髓水平中枢的投射情况,探讨耳针作用机理。方法健康成年SD大鼠10只,外耳道口方向分离耳甲皮肤与皮下组织,微量注射器缝内注射40μl浓度为30%的HRP神经示踪剂,神经示踪技术观察标记细胞在延脑水平核团分布情况。结果除了在三叉神经脊束核外,在孤束核和迷走神经运动背核以及其他核团也发现了标记神经元或神经纤维。结论耳甲区迷走神经分支与迷走初级中枢有神经联系,耳甲穴位针刺效应很可能是通过耳-迷走反射途径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针 孤束核 迷走神经运动背核 辣根过氧化物酶
下载PDF
孤束核在针刺“内关”调节胃运动中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30
2
作者 王述菊 孙国杰 +3 位作者 吴绪平 胡和平 杜艳军 孔立红 《针灸临床杂志》 2010年第1期47-50,共4页
目的:探讨迷走神经中枢孤束核在针刺"内关"对胃运动异常大鼠胃内压影响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神经电生理学方法,用微电极细胞外记录大鼠孤束核单个神经元的活动,在正常生理状态下及经血管注射抑制胃运动的药物阿托品或促进... 目的:探讨迷走神经中枢孤束核在针刺"内关"对胃运动异常大鼠胃内压影响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神经电生理学方法,用微电极细胞外记录大鼠孤束核单个神经元的活动,在正常生理状态下及经血管注射抑制胃运动的药物阿托品或促进胃运动的药物胃复安后,观察针刺"内关"对孤束核神经元放电及胃内压的影响。结果:针刺各组大鼠"内关"30 s,NTS神经元单细胞活动均比针刺前有明显增加,且这种神经元放电的激活均具有统计学的极显著性差异(P<0.01)。无论是在正常大鼠、阿托品后胃运动低下大鼠,还是胃复安后胃运动亢进大鼠,针刺"内关"均能引起大鼠胃内压的显著升高,与针刺前相比,这种胃内压水平的增加具有统计学的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针刺"内关"对不同胃运动状态的模型大鼠NTS神经元活动均有明显的激活作用,针刺"内关"对胃功能的调节作用以促进胃运动为主。针刺"内关"对胃运动的这种调节作用可能是通过激活延髓内与内脏传入信息相关的中枢核团神经元而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束核 内关 针刺 胃运动 作用机制
下载PDF
孤束核在针刺“足三里”调节胃运动中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19
3
作者 王述菊 孙国杰 +3 位作者 杜艳军 胡和平 吴绪平 孔立红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9期28-30,共3页
目的探讨迷走神经中枢孤束核在针刺"足三里"对胃运动障碍大鼠胃内压影响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神经电生理学方法,用微电极细胞外记录大鼠孤束核单个神经元的活动,在正常生理状态下及经血管注射抑制胃运动的药物阿托品或促进胃运... 目的探讨迷走神经中枢孤束核在针刺"足三里"对胃运动障碍大鼠胃内压影响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神经电生理学方法,用微电极细胞外记录大鼠孤束核单个神经元的活动,在正常生理状态下及经血管注射抑制胃运动的药物阿托品或促进胃运动的药物胃复安后,观察针刺"足三里"对孤束核神经元放电及胃内压的影响。结果在正常生理状态下,针刺"足三里"有效激活了孤束核神经元放电,并明显促进胃运动。静脉注射阿托品后,孤束核神经元背景放电减少,但针刺对放电的影响与药物前相比变化不大,静脉注射阿托品后针刺"足三里"仍有效激活了孤束核神经元放电,且静脉注射阿托品后针刺"足三里"能明显促进胃运动。在静脉注射胃复安后,孤束核神经元背景放电增加,但针刺对放电的影响与药物前相比,变化也不大,静脉注射胃复安后针刺"足三里"仍有效激活了孤束核神经元放电,而且静脉注射胃复安后针刺"足三里"更明显促进胃运动。结论针刺"足三里"对胃功能的调节作用以促进胃运动为主,其调节作用与孤束核神经元的激活密切相关,且针刺"足三里"引起孤束核相关神经元放电增加幅度不受周围胆碱能受体阻滞剂阿托品及多巴胺受体拮抗剂胃复安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束核 足三里 针刺 胃运动 大鼠
下载PDF
辣根过氧化物酶示踪大鼠孤束核、臂旁核至中央杏仁核纤维投射的解剖观察 被引量:4
4
作者 肖明 丁炯 左国平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2000年第5期371-373,376,共4页
目的 研究孤束核 (NST)、臂旁核 (PBN)至中央杏仁核 (CNA)纤维投射 ,为阐明三者对内脏心血管活动的调节机制提供形态学资料。方法 用辣根过氧化物酶 (HRP)逆行追踪标记技术 ,研究NST、PBN向CNA投射的起始神经元形态与分布。结果 在... 目的 研究孤束核 (NST)、臂旁核 (PBN)至中央杏仁核 (CNA)纤维投射 ,为阐明三者对内脏心血管活动的调节机制提供形态学资料。方法 用辣根过氧化物酶 (HRP)逆行追踪标记技术 ,研究NST、PBN向CNA投射的起始神经元形态与分布。结果 在外侧臂旁核 (PBL)内见到大量中等大小圆形多极和梭形HRP标记细胞 ,在内侧臂旁核 (PBM)及Kolliker Fuse核仅见稀疏散在标记细胞。NST内见到中等量小而深染的椭圆形标记细胞 ,多集中于NST的尾侧 2 / 3处。结论 孤束核可直接或间接经臂旁核中继向杏仁核投射 ,为内脏心血管活动的重要传入途径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束核 臂旁核 中央杏仁核 辣根过氧化物酶
下载PDF
大鼠侧脑室内注射组胺对颈动脉窦压力感受性反射的影响及其中枢机制 被引量:12
5
作者 王国卿 周希平 黄伟秋 《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490-496,共7页
在 5 0只麻醉的大鼠孤离双侧颈动脉窦区 ,将不同窦内压 (ISP)与其对应的平均动脉压 (MAP)值进行Logistic五参数曲线拟合。根据所得ISP MAP关系曲线及其特征参数 ,观察侧脑室注射 (i c v )组胺 (HA)对颈动脉窦压力感受性反射 (CSR)的影... 在 5 0只麻醉的大鼠孤离双侧颈动脉窦区 ,将不同窦内压 (ISP)与其对应的平均动脉压 (MAP)值进行Logistic五参数曲线拟合。根据所得ISP MAP关系曲线及其特征参数 ,观察侧脑室注射 (i c v )组胺 (HA)对颈动脉窦压力感受性反射 (CSR)的影响 ,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如下 :( 1)i c v HA ( 10 0ng)导致ISP MAP关系曲线显著上移 ,ISP和增益 (Gain)关系曲线中部明显下移 ,反射参数中阈压 (TP)、饱和压 (SP)和最大增益时的窦内压 (ISPGmax)值增大 ,MAP反射变动范围 (MAPrange)及反射最大增益 (Gmax)减小。 ( 2 )预先i c v H1受体拮抗剂氯苯吡胺 (CHL ,5 μg)或H2 受体拮抗剂西咪替丁 (CIM ,15 μg) ,可明显减弱HA的上述效应 ,CIM的这种减弱作用不如CHL的显著。 ( 3 )预先同时i c v CHL和CIM (分别为 5和 15 μg) ,能完全取消HA的效应。 ( 4)预先向孤束核 (NTS)内注射CHL ( 0 5 μg)或CIM ( 1 5 μg) ,对HA效应的影响与i c v CHL或CIM后的相类似 ,但NTS内注射CHL或CIM后i c v HA所致的TP变化表现明显下降。以上结果提示 ,侧脑室给HA使CSR产生快速重调定 ,反射敏感性下降 ,功能受抑 ;其机制是通过中枢HA受体介导 ,H1受体的作用比H2 受体更为明显 ;下丘脑 NTS的HA能通路可能是HA调节CSR的下行通路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侧脑室 注射 组胺 颈动脉窦压力感受性反射 中枢机制
下载PDF
激动中枢组胺能受体对应激大鼠颈动脉窦压力感受性反射重调定的影响 被引量:12
6
作者 王国卿 周希平 黄伟秋 《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29-35,共7页
应激 1周的大鼠 ,麻醉后孤离双侧颈动脉窦区 ,将不同窦内压 (ISP)与其对应的平均动脉压 (MAP)值进行Logistic5个参数曲线拟合。根据所得ISP-MAP关系曲线及其特征参数 ,分别观察侧脑室 (i c v )注射和孤束核(NTS)内注射组胺受体拮抗剂对... 应激 1周的大鼠 ,麻醉后孤离双侧颈动脉窦区 ,将不同窦内压 (ISP)与其对应的平均动脉压 (MAP)值进行Logistic5个参数曲线拟合。根据所得ISP-MAP关系曲线及其特征参数 ,分别观察侧脑室 (i c v )注射和孤束核(NTS)内注射组胺受体拮抗剂对颈动脉窦压力感受性反射 (CSR)的影响 ,并与相应的非应激CSR水平进行比较。结果如下 :(1)应激导致ISP-MAP关系曲线显著全面上移 ,窦内压和增益 (ISP-Gain)关系曲线中部明显下移 ,反射参数中阈压 (TP)、饱和压 (SP)、调定点 (setpoint)和最大增益时的窦内压 (ISPGmax)值增大 ,MAP反射变动范围 (MAPrange)及反射最大增益 (Gmax)减小 ;(2 )I c v H1或H2 受体拮抗剂氯苯吡胺 (CHL) 5 μg或西咪替丁 (CIM ) 15 μg ,在 2 0min内均可明显减弱应激对CSR的上述改变 ,CIM的这种减弱作用不如CHL的显著 ;(3 )NTS内注射CHL(0 5 μg)或CIM (1 5 μg) ,对应激所致CSR变化的影响与i c v CHL或CIM后的相类似 ;(4)分别i c v 和NTS内注射CHL或CIM后 ,均不能使应激的CSR水平完全恢复到相应的非应激对照水平。以上结果提示 ,应激引起CSR重调定 ,反射敏感性下降 ;其部分机制可能是激活中枢组胺能系统 ,通过中枢组胺能受体 (H1和H2 受体 )尤其是H1受体介导而发挥作用 ;下丘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窦压力感受性反向 应激 氯苯吡胺 西咪替丁 侧脑室注射 弧束核 平均动脉压
下载PDF
大鼠胃迷走感觉纤维的中枢投射——光镜电镜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程世斌 罗天锡 卢光启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1993年第4期252-255,共4页
将CB-HRP注入大鼠胃壁,光镜下见标记终扣主要分布在两侧孤束核(Sol)的内侧部.连合核和胶状核以及最后区。电镜下见Sol和最后区内的标记终扣主要与树突形成对称或非对称型突触。证实了迷走神经背核(DNV)也接受胃迷走感觉纤维的投射,胃迷... 将CB-HRP注入大鼠胃壁,光镜下见标记终扣主要分布在两侧孤束核(Sol)的内侧部.连合核和胶状核以及最后区。电镜下见Sol和最后区内的标记终扣主要与树突形成对称或非对称型突触。证实了迷走神经背核(DNV)也接受胃迷走感觉纤维的投射,胃迷走传入纤维与DNV中的胃运动神经元胞体和树突可直接形成突触联系。同时还证实了DNV中胃运动神经元树突可伸入Sol内并与其内的胃迷走感觉纤维形成突触联系,因而认为胃迷走-迷走单突触反射弧可能存在两条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觉纤维 电镜 光镜 大鼠 中枢 树突 胃运动 突触联系 最后区 迷走神经背核
下载PDF
大鼠咽肌前运动神经元内的生长抑素样神经元分布──PRV和SOM免疫荧光双标记法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包新民 舒斯云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1996年第3期183-186,共4页
调控咽肌运动的前运动神经元位于孤束核及其周围的网状结构中。但支配咽肌的前运动神经元的化学性质还不清楚。本文用假狂犬病毒(PRV)和免疫荧光双标记的方法研究了大鼠咽肌前运动神经元中生长抑素(SOM)样神经元的分布。发现... 调控咽肌运动的前运动神经元位于孤束核及其周围的网状结构中。但支配咽肌的前运动神经元的化学性质还不清楚。本文用假狂犬病毒(PRV)和免疫荧光双标记的方法研究了大鼠咽肌前运动神经元中生长抑素(SOM)样神经元的分布。发现咽肌中注射PRV后,PRV和SOM双标记神经元位于疑核的半致密部和孤束核的中介亚核、中间亚核及吻内侧亚核。疑核和孤束核中这些支配咽肌的SOM阳性神经元的机能意义尚不清楚,可能和调节咽肌的多种功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疑核 孤束核 生长抑素 假狂犬病毒 咽肌 神经元
下载PDF
针刺对胃运动异常大鼠调节作用的神经机制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王述菊 孙国杰 +3 位作者 杜艳军 胡和平 吴绪平 孔立红 《中国中医急症》 2008年第3期352-353,356,共3页
目的探讨迷走神经中枢孤束核在针刺足三里、内关、中脘、气海调节胃运动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神经电生理学方法,用微电极细胞外记录大鼠孤束核单个神经元的活动,在正常生理状态下及经血管注射抑制胃运动的药物阿托品或促进胃运动的药... 目的探讨迷走神经中枢孤束核在针刺足三里、内关、中脘、气海调节胃运动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神经电生理学方法,用微电极细胞外记录大鼠孤束核单个神经元的活动,在正常生理状态下及经血管注射抑制胃运动的药物阿托品或促进胃运动的药物胃复安后观察针刺上述穴位对孤束核神经元放电的影响。结果在正常生理状态下,针刺上述穴位均可有效激活孤束核神经元放电。静脉注射阿托品后,孤束核神经元背景放电减少;静脉注射胃复安后,孤束核神经元背景放电增加;但针刺对放电的影响与药物前相比,变化均不大,阿托品后或者胃复安后针刺上述穴位仍可有效激活孤束核神经元放电。结论针刺足三里、内关、中脘、气海对胃运动的调节作用与孤束核神经元的激活密切相关。孤束核是以上穴位与胃联系途径中的一个重要初级中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剌 胃运动 神经电生理 孤束核 神经元 足三里 内关 中脘气海
下载PDF
大鼠三叉神经节神经元向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和孤束核的分支投射 被引量:6
10
作者 张文斌 熊抗辉 +2 位作者 王百忍 李惠民 李继硕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242-245,I005,共4页
为研究三叉神经节神经元向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VC)和孤束核(NTS)的分支投射,用荧光素逆行追踪双标记方法,Fastblue(FB)和Nuclearyelow(NY)分别注射入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和孤束核后,荧... 为研究三叉神经节神经元向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VC)和孤束核(NTS)的分支投射,用荧光素逆行追踪双标记方法,Fastblue(FB)和Nuclearyelow(NY)分别注射入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和孤束核后,荧光显微镜(360nm激发波长)下可见三叉神经节内的多种逆行标记神经元。FB显示明亮的蓝色标记胞浆,而NY标记则为黄绿色的圆形胞核。虽大多数神经元为单标记,但部分也呈黄色胞核,蓝色胞浆的双标记细胞。双标记细胞多为直径30μm以下的中、小型,鲜见大型细胞。分支投射神经元可能扩散传递口、舌伤害性痛觉信息并在VC和NTS内与其他来源的内脏、躯体感觉传入信息相互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节 VSP NTS 分支投射 大鼠
下载PDF
“肾脑相济”与“肾开窍于耳”相关性探讨 被引量:7
11
作者 李莫愁 任路 +1 位作者 李春日 荆秦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4期125-129,共5页
自先秦时期开始,肾与脑的关系就受到众多医家的关注。“肾脑相济”即肾与脑升降互济,神识相通。研究发现,中医学中“肾”的功能与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轴)联系密切,海马为HPA轴的高级调控中枢,海马-HPA轴失衡是“肾脑失济”发生的... 自先秦时期开始,肾与脑的关系就受到众多医家的关注。“肾脑相济”即肾与脑升降互济,神识相通。研究发现,中医学中“肾”的功能与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轴)联系密切,海马为HPA轴的高级调控中枢,海马-HPA轴失衡是“肾脑失济”发生的根本和关键。“肾开窍于耳”是中医藏象学说的重要内容,耳结构与功能的正常有赖于肾的充养,耳的感知功能是脑功能活动的具体表现,故耳廓的形态饱满及耳窍通利是“肾脑相济”的体现。刺激耳穴可以达到调理脏腑、补肾助脑的作用。现代研究证实,耳穴疗法的作用机制与迷走神经反射相关,刺激经迷走神经耳支通过大脑孤束核调节海马-HPA轴功能。基于中西医理论对肾本质的研究和耳-迷走神经反射机制,从肾主导耳的结构和功能角度出发,结合现代医学耳穴在“肾脑失济”疾病中的应用,文章提出耳穴刺激经迷走-孤束核调控海马-HPA轴功能,改善肾阳虚,从而治疗“肾脑失济”疾病。创新性探究“肾开窍于耳”的内涵,为中医藏象思想的临床应用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开窍于耳 迷走神经 孤束核 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
下载PDF
一氧化氮合酶和一些神经递质(神经肽)在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孤束核的分布 被引量:5
12
作者 沈丽 于恩华 +1 位作者 杨磊 许鹿希 《神经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33-36,共4页
用NADPH-diaphorase组织化学和免疫细胞化学方法,观察和比较了一氧化氮合酶、酪氨酸羟化酶、5-羟色胺、P物质和亮氨酸脑啡肽在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和正常对照大鼠孤束核的分布。结果显示,孤束核内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细... 用NADPH-diaphorase组织化学和免疫细胞化学方法,观察和比较了一氧化氮合酶、酪氨酸羟化酶、5-羟色胺、P物质和亮氨酸脑啡肽在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和正常对照大鼠孤束核的分布。结果显示,孤束核内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细胞在高血压组少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孤束核P物质和亮氨酸脑啡肽免疫阳性物在高血压组多于对照组;酪氨酸羟化酶免疫阳性物高血压组少于对照组;5-羟色胺免疫阳性物在两组的分布无明显差异。提示一氧化氮在孤束核是一种降压性局部神经调质,与其在心血管系统的降压作用一致。中枢P物质含量的异常增加可能是高血压发病的原因之一。孤束核脑啡肽含量的异常增加与高血压的形成有关,痛觉和高血压之间可能存在一些共同的发生机制。酪氨酸羟化酶在高血压组降低提示孤束核内酪氨酸羟化酶对维持正常血压发挥重要作用.孤束核内5-羟色胺与血压调节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孤束核 一氧化氮合酶 神经递质
下载PDF
硫化氢的中枢心血管调节机制 被引量:6
13
作者 赵胜兵 谭兴 王伟忠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93-200,共8页
硫化氢(H2S)是继一氧化氮(NO)和一氧化碳(CO)之后的第3种内源性气体信号分子。研究显示H2S对神经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和心血管系统具有调节效应,在正常生理功能和病理生理过程的调控中发挥重要生物学作用。近年来,H2S的中枢心血管... 硫化氢(H2S)是继一氧化氮(NO)和一氧化碳(CO)之后的第3种内源性气体信号分子。研究显示H2S对神经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和心血管系统具有调节效应,在正常生理功能和病理生理过程的调控中发挥重要生物学作用。近年来,H2S的中枢心血管调节作用逐渐引起重视,并表现出复杂的调节效果。本文主要介绍H2S对血压调节中枢相关核团的作用特点,并分析H2S在中枢心血管功能调控中的意义及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化氢 心血管系统 孤束核 延髓头端腹外侧区 室旁核
下载PDF
胃肠道伤害性刺激诱导大鼠孤束核、视上核、室旁核内FOS蛋白的表达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光昭 韩东日 +1 位作者 初春平 崔尚允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317-320,共4页
用抗FOS免疫组化技术,观察胃肠道伤害性刺激诱导大鼠孤束核、视上核、室旁核内c-fos的表达,并结合抗TH免疫双重染色技术,探讨孤束核内儿茶酚胺能神经元与FOS蛋白的关系.结果表明:FOS阳性细胞主要分布于孤束核的连合亚核、内侧亚核以及... 用抗FOS免疫组化技术,观察胃肠道伤害性刺激诱导大鼠孤束核、视上核、室旁核内c-fos的表达,并结合抗TH免疫双重染色技术,探讨孤束核内儿茶酚胺能神经元与FOS蛋白的关系.结果表明:FOS阳性细胞主要分布于孤束核的连合亚核、内侧亚核以及背侧周边区,说明孤束核是内脏伤害性信息初级传入冲动的直接反应区.在下丘脑内主要分布于视上核和室旁核,提示视上核和室旁核在内脏伤害性刺激的传递中起中继作用.在双标切片中,FOS/TH双标细胞集中分布于孤束核的内侧亚核和背侧周边区,说明孤束核内儿茶酚胺能神经元也参与内脏伤害性刺激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 孤束核 下丘脑 大鼠 刺激 视上核 室旁核
下载PDF
针灸治疗胃黏膜损伤中枢调控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向娟 陈果 +5 位作者 李飞 向丽婷 陈瑛 于隽 杨舟 彭亮 《上海针灸杂志》 2016年第12期1484-1487,共4页
从中枢调控方面阐述了针灸对胃黏膜损伤修复的可能机制,提出了孤束核是损伤修复的初级调控中枢,起到信息汇集、整合作用。另外,提出神经调节是损伤修复的主要调节机制,此外,内分泌、免疫、体液调节也参与调控,胃黏膜的修复是中枢神经、... 从中枢调控方面阐述了针灸对胃黏膜损伤修复的可能机制,提出了孤束核是损伤修复的初级调控中枢,起到信息汇集、整合作用。另外,提出神经调节是损伤修复的主要调节机制,此外,内分泌、免疫、体液调节也参与调控,胃黏膜的修复是中枢神经、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及神经-体液综合调控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疗法 胃黏膜损伤 孤束核 中枢调控机制
下载PDF
针刺对胃运动低下大鼠孤束核神经元放电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王述菊 孙国杰 +3 位作者 吴绪平 杜艳军 胡和平 孔立红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7年第9期1820-1822,共3页
目的:探讨迷走神经中枢孤束核在针刺"足三里"、"内关"、"中脘"、"气海"调节胃运动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神经电生理学方法,用微电极细胞外记录大鼠孤束核单个神经元的活动,在正常生理状态下... 目的:探讨迷走神经中枢孤束核在针刺"足三里"、"内关"、"中脘"、"气海"调节胃运动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神经电生理学方法,用微电极细胞外记录大鼠孤束核单个神经元的活动,在正常生理状态下及经血管注射抑制胃运动的药物阿托品后,观察针刺"足三里"、"内关"、"中脘"、"气海"对孤束核神经元放电的影响。结果:在正常生理状态下,针刺"足三里"、"内关"、"中脘"、"气海"均有效激活了孤束核神经元放电。静脉注射阿托品后,孤束核神经元背景放电减少,但针刺对放电的影响与药物前相比,变化不大,阿托品后针刺"足三里"、"内关"、"中脘"、"气海"仍明显激活了孤束核神经元放电。结论:针刺"足三里"、"内关"、"中脘"、"气海"对胃运动的调节作用可能是通过激活延髓内与内脏传入信息相关的中枢核团神经元而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元放电 孤束核 胃运动 针刺
下载PDF
大鼠咽肌前运动神经元的跨突触定位 被引量:3
17
作者 包新民 舒斯云 AltschulerSM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17-20,共4页
支配咽肌的运动神经元位于疑核,控制凝核的前运动神经元位于孤束核.孤束核中的前运动神经元在控制吞咽运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支配咽肌的前运动神经元位于孤束核的什么部位还不清楚.文内用假狂犬病毒研究了大鼠咽肌前运动神经元在孤束... 支配咽肌的运动神经元位于疑核,控制凝核的前运动神经元位于孤束核.孤束核中的前运动神经元在控制吞咽运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支配咽肌的前运动神经元位于孤束核的什么部位还不清楚.文内用假狂犬病毒研究了大鼠咽肌前运动神经元在孤束核中的定位.咽肌中注射假狂犬病毒后48小时,标记神经元仅位于疑核的半致密部,动物存活56到62小时,假狂犬病毒标记的神经元均位于孤束核的中介亚核、中间亚核及吻内侧亚核.因此,咽肌的运动受中枢环路控制,即咽的迷走神经传入止于孤束核的前运动神经元,然后再支配疑核中的咽肌运动神经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咽肌前 运动神经元 跨突触 定位
下载PDF
孤束核和最后区内NT-LI成分分布与联系 被引量:1
18
作者 陶元祥 戴晓章 《南京医学院学报》 CSCD 1993年第2期122-124,共3页
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研究神经减压肽样免疫反应(NT-LI)细胞和终末在大鼠孤束核和最后区内分布。结果:孤束核内有许多NF-LI胞体和纤维终末,主要分布于该核最后区平面,多见于背侧亚核、内侧亚核和连合核。腹侧亚核内亦有大量NT-LI纤维终末... 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研究神经减压肽样免疫反应(NT-LI)细胞和终末在大鼠孤束核和最后区内分布。结果:孤束核内有许多NF-LI胞体和纤维终末,主要分布于该核最后区平面,多见于背侧亚核、内侧亚核和连合核。腹侧亚核内亦有大量NT-LI纤维终末分布。最后区内含有中等量NT-LI细胞和终末。孤束核和最后区间有往返的NT-LI纤维联系,两侧孤束核间也有NT-LI纤维相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束核 神经减压肽 免疫细胞化学
下载PDF
L-精氨酸对肾性高血压心肌肥厚大鼠孤束核内NOS及左室、主动脉中钙调素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尹时华 化长林 魏劲波 《咸宁医学院学报》 1999年第2期69-72,共4页
目的:观察L-Arg对肾血管性高血压所致心肌肥厚大鼠孤束核NOS及主动脉、左室肌CaM含量的影响。方法:运用组织化学染色显示孤束核NOS阳性神经元,并测定光密度作半定量分析,用生化方法测定主动脉和左室肌CaM活性。结... 目的:观察L-Arg对肾血管性高血压所致心肌肥厚大鼠孤束核NOS及主动脉、左室肌CaM含量的影响。方法:运用组织化学染色显示孤束核NOS阳性神经元,并测定光密度作半定量分析,用生化方法测定主动脉和左室肌CaM活性。结果:8周后L-Arg治疗组孤束核NOS含量增加,主动脉及左室肌CaM活性较2K1C组和L-NAME治疗组低。结论:L-Arg治疗能逆转心肌肥厚,促进孤束核NOS阳性神经元生成,并对主动脉及左室肌CaM产生积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肥厚 孤束核 钙调素 肾性高血压 NOS
下载PDF
Distribution of somatostatin-like immunoreactivity in the premotor neurons of the rat pharyngeal muscle
20
作者 鲍新民 舒斯云 《Journal of Medical Colleges of PLA(China)》 CAS 1997年第3期217-222,共6页
The premotor neurons of the pharyngeal muscle are located in the nucleus of the solitary tract (NTS)and the adjacent reticular formation, but the chemical characteristic of these premotor neurons is unknown. Using pse... The premotor neurons of the pharyngeal muscle are located in the nucleus of the solitary tract (NTS)and the adjacent reticular formation, but the chemical characteristic of these premotor neurons is unknown. Using pseudorabies virus (PRV) and somatostatin (SOM) immunofluorescence double labeling method, the PRV and SOM double labeling neurons were found in the interstitial, intermediate, and rostral medial subnucleus of the NTS and semicompact part of nucleus ambiguus (NA). The function of these SOM-like neurons in the premotor neurons of pharyngeal muscle is nuclear. It may concern with the modulation of the varied activities of the pharyngeal musc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arynx nucleus ambiguus nucleus of solitary tract SOMATOSTATIN PSEUDORABIES virus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