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分子诊断技术引领医学临床实验发展
被引量:
16
1
作者
李金明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21-323,共3页
临床实验室因为分子诊断的出现,时间上可大致划分为“分子诊断之前”和“分子诊断之后”两个阶段。后基因组时代的功能基因组研究,揭示了编码药物代谢酶基因型影响特定药物的治疗。基于细胞信号传导通路研究的肿瘤靶向治疗,疗效与通...
临床实验室因为分子诊断的出现,时间上可大致划分为“分子诊断之前”和“分子诊断之后”两个阶段。后基因组时代的功能基因组研究,揭示了编码药物代谢酶基因型影响特定药物的治疗。基于细胞信号传导通路研究的肿瘤靶向治疗,疗效与通路中相应靶点所涉及的基因突变相关。特定的基因型和基因突变的检测使得特定疾病的治疗进入到个体化治疗的时代,从而临床实验室从疾病治疗的后台走向前台。分子诊断最常采用的是基因扩增技术,符合要求的实验室分区、包括分析前中后全过程的严格的质量保证措施的实施是保证分子诊断结果能否很好的用于疾病诊疗的关键,未来的分子诊断实验室人员团队将包括检验医师、病理医师、药师、生物信息学专家、遗传咨询师和临床医学专家等。r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Dj4,37:32J-3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诊断技术
个体化医学
核酸扩增技术
质量控制
原文传递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早期诊断结核性脑膜炎的研究
被引量:
14
2
作者
孙雯雯
肖和平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16年第12期1102-1108,共7页
目的评价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技术快速检测脑脊液标本中结核分枝杆菌对于结核性脑膜炎(TBM)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收集上海市肺科医院于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200例疑诊为TBM的患者在行抗结核药物治疗前的脑脊液标本,分别采...
目的评价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技术快速检测脑脊液标本中结核分枝杆菌对于结核性脑膜炎(TBM)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收集上海市肺科医院于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200例疑诊为TBM的患者在行抗结核药物治疗前的脑脊液标本,分别采用结核分枝杆菌涂片法(简称“涂片法”)、BACTECⅢMGIT液体960培养法(简称“MGIT960培养法”)、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FQPCR)法和LAMP技术检测脑脊液标本中结核分枝杆菌。使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算LAMP技术诊断TBM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4种检测方法阳性检出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LAMP技术与其他3种检测方法检测的一致性评价采用Kappa检验。结果200例患者中临床确诊为结核性脑膜炎者172例(86.00%),4种检测方法(涂片法、MGIT960培养法、LAMP法,RTFQPCR)对诊断结核性脑膜炎的敏感度分别为2.91%(5/172)、12.79%(22/172)、43.02%(74/172)、34.30%(59/172)。LAMP法与涂片法、MGIT960培养法比较,敏感度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5.11,P=0.000;X2=43.88,P=0.002);与RTFQPCR法比较,敏感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08,P=0.130)。LAMP技术对诊断结核性脑膜炎的特异度分别为92.86%(26/28),其他3种检测方法均为100.00%(28/28)。LAMP技术与RTFQPCR、MGIT960培养法、涂片法检测结核性脑膜炎一致性总体符合率与Kappa系数分别为88.50%(177/200)、0.87;71.00%(142/200)、0.73;63.50%(127/200)、0.59。结论LAMP技术在诊断结核性脑膜炎患者中具有较高的敏感度、特异度,与MGIT960培养法及RTFQPCR法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对于结核性脑膜炎的早期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脑膜
诊断
实验室技术和方法
核酸扩增技术
对比研究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个体化医疗中分子诊断适宜技术
被引量:
7
3
作者
李艳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24-326,共3页
随着基因组学、生物信息学、T程学、计算机学等多学科的交叉和融合,分子诊断技术得到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分子诊断技术应用于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这为检验医学的发展提供巨大的机遇和挑战。不同的分子诊断技术有其相...
随着基因组学、生物信息学、T程学、计算机学等多学科的交叉和融合,分子诊断技术得到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分子诊断技术应用于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这为检验医学的发展提供巨大的机遇和挑战。不同的分子诊断技术有其相应的临床使用范围,如何选择适宜的分子诊断技术用于个体化医疗是当前检验科面临的关键问题。r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4,37:324-32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体化医学
分子诊断技术
核酸扩增技术
序列分析
DNA
核酸杂交
原文传递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重大感染性疾病诊治中的应用
被引量:
4
4
作者
陈瑜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34-336,共3页
重大感染性疾病严重影响人类健康,有效预防、控制和治疗的关键在于病原的快速发现和确认。PCR技术、基因测序和生物芯片等分子生物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湿著提高了对重大感染性疾病的防控能力和诊治水平。准确、快速、高通量、...
重大感染性疾病严重影响人类健康,有效预防、控制和治疗的关键在于病原的快速发现和确认。PCR技术、基因测序和生物芯片等分子生物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湿著提高了对重大感染性疾病的防控能力和诊治水平。准确、快速、高通量、便携且智能化的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是今后的发展方向。r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4,37:334.33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病
分子诊断技术
核酸扩增技术
微流体分析技术
原文传递
酶联免疫斑点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抗原表位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
被引量:
4
5
作者
张海萍
闫惠平
+7 位作者
张永宏
冯霞
赵艳
廖慧玉
刘燕敏
陈煜
檀玉芬
刘妍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690-694,共5页
目的通过观察乙型肝炎病毒(HBV)特异性细胞毒性T细胞(CTL)抗原表位肽刺激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产生γ干扰素(IFN-γ)的能力,分析不同类型HBV感染人群特异性CTL免疫应答差异。方法合成4条人类白细胞抗原(HLA)-A2限制性HBV...
目的通过观察乙型肝炎病毒(HBV)特异性细胞毒性T细胞(CTL)抗原表位肽刺激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产生γ干扰素(IFN-γ)的能力,分析不同类型HBV感染人群特异性CTL免疫应答差异。方法合成4条人类白细胞抗原(HLA)-A2限制性HBV特异性CTL抗原表位肽[分别为多聚酶P的575-583序列FLLSLGIHL(Tp),HBsAg28-39序列IPQSLDSWWTSL(Te1),HBsAg183—191序列FLLTRILTI(Te2)和HBcAg18-27序列FLPSDFFPSV(Tc)]。流式细胞术鉴定HLA基因表型。用合成的CTL表位肽分别刺激慢性乙型肝炎组(CHB)、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组(CSH),既往HBV感染者(N1)组和健康献血员(N2)的PBMC,采用酶联免疫斑点法(ELISPOT)检测分泌IFN-γ的CTL细胞的频率。结果(1)HLA—A2基因分布频率:44例CHB组为45.5%(20/44),18例CSH组为55.6%(10/18),10例N1组为60%(6/10),10例N2组全部选择以往研究已确定的HLA—A2阳性者。(2)ELISPOT检测结果:①4条HBV特异性抗原多肽反应阳性率在CHB组、CSH组、N1组和N2组分别为50%(10/20)、10%(1/10)、83.3%(5/6)和10%(1/10)。N1组反应阳性率高于CSH组(χ^2=9.000,P=0.008)和N2组(χ^2=9.000,P=0.008)。②各组对Tp、Te1、Te2和Tc四条肽的平均反应强度用斑点形成细胞(SFC)/10^6PBMC表示,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N1组对Tp、Te1、Te2和Tc肽的平均反应强度大于CSH组和N2组(分别为77SFC/10^6PBMCvs10SFC/10^6PBMCvs15SFC/10^6PBMC,59SFC/10^6PBMCvs0SFC/10^6PBMCvs0SFC/10^6PBMC,100SFC/10^6PBMCvs0SFC/10^6PBMCvs22SFC/10^6PBMC和57SFC/10^6PBMCvs20SFC/10^6PBMCvs30SFC/10^6PBMC,均P〈0.01)。结论各种类型HBV感染者不论病毒清除与否,都可对HBV特异性多肽产生T细胞免疫反应,这种免疫反应以既往感染者最强,慢性乙型肝炎组较弱,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组缺乏,提示HBV特异性CTL应答可能是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原
表面
肝炎
乙型
慢性
T淋巴细胞
细胞毒性
核酸扩增技术
原文传递
题名
分子诊断技术引领医学临床实验发展
被引量:
16
1
作者
李金明
机构
卫生部北京医院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
出处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21-323,共3页
文摘
临床实验室因为分子诊断的出现,时间上可大致划分为“分子诊断之前”和“分子诊断之后”两个阶段。后基因组时代的功能基因组研究,揭示了编码药物代谢酶基因型影响特定药物的治疗。基于细胞信号传导通路研究的肿瘤靶向治疗,疗效与通路中相应靶点所涉及的基因突变相关。特定的基因型和基因突变的检测使得特定疾病的治疗进入到个体化治疗的时代,从而临床实验室从疾病治疗的后台走向前台。分子诊断最常采用的是基因扩增技术,符合要求的实验室分区、包括分析前中后全过程的严格的质量保证措施的实施是保证分子诊断结果能否很好的用于疾病诊疗的关键,未来的分子诊断实验室人员团队将包括检验医师、病理医师、药师、生物信息学专家、遗传咨询师和临床医学专家等。r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Dj4,37:32J-323)
关键词
分子诊断技术
个体化医学
核酸扩增技术
质量控制
Keywords
Molecular
diagnostic
techniques
Individualized
medicine
nucleic
acidamplification
techniques
Quality
control
分类号
R450 [医药卫生—治疗学]
原文传递
题名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早期诊断结核性脑膜炎的研究
被引量:
14
2
作者
孙雯雯
肖和平
机构
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结核病临床研究中心上海市结核病肺重点实验室
出处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16年第12期1102-1108,共7页
基金
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科研课题(20134Y153)
文摘
目的评价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技术快速检测脑脊液标本中结核分枝杆菌对于结核性脑膜炎(TBM)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收集上海市肺科医院于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200例疑诊为TBM的患者在行抗结核药物治疗前的脑脊液标本,分别采用结核分枝杆菌涂片法(简称“涂片法”)、BACTECⅢMGIT液体960培养法(简称“MGIT960培养法”)、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FQPCR)法和LAMP技术检测脑脊液标本中结核分枝杆菌。使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算LAMP技术诊断TBM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4种检测方法阳性检出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LAMP技术与其他3种检测方法检测的一致性评价采用Kappa检验。结果200例患者中临床确诊为结核性脑膜炎者172例(86.00%),4种检测方法(涂片法、MGIT960培养法、LAMP法,RTFQPCR)对诊断结核性脑膜炎的敏感度分别为2.91%(5/172)、12.79%(22/172)、43.02%(74/172)、34.30%(59/172)。LAMP法与涂片法、MGIT960培养法比较,敏感度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5.11,P=0.000;X2=43.88,P=0.002);与RTFQPCR法比较,敏感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08,P=0.130)。LAMP技术对诊断结核性脑膜炎的特异度分别为92.86%(26/28),其他3种检测方法均为100.00%(28/28)。LAMP技术与RTFQPCR、MGIT960培养法、涂片法检测结核性脑膜炎一致性总体符合率与Kappa系数分别为88.50%(177/200)、0.87;71.00%(142/200)、0.73;63.50%(127/200)、0.59。结论LAMP技术在诊断结核性脑膜炎患者中具有较高的敏感度、特异度,与MGIT960培养法及RTFQPCR法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对于结核性脑膜炎的早期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关键词
结核
脑膜
诊断
实验室技术和方法
核酸扩增技术
对比研究
Keywords
Tuberculosis,
meningeal
Diagnosis
Laboratory
techniques
and
procedures
nucleic
acidamplification
techniques
Comparative
study
分类号
R382.31 [医药卫生—医学寄生虫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个体化医疗中分子诊断适宜技术
被引量:
7
3
作者
李艳
机构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医学检验中心
出处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24-326,共3页
文摘
随着基因组学、生物信息学、T程学、计算机学等多学科的交叉和融合,分子诊断技术得到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分子诊断技术应用于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这为检验医学的发展提供巨大的机遇和挑战。不同的分子诊断技术有其相应的临床使用范围,如何选择适宜的分子诊断技术用于个体化医疗是当前检验科面临的关键问题。r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4,37:324-326)
关键词
个体化医学
分子诊断技术
核酸扩增技术
序列分析
DNA
核酸杂交
Keywords
Individualized
medicine
Molecular
diagnostic
techniques
nucleic
acidamplification
techniques
Sequence
analysis,
DNA
nucleic
acid
hybridization
分类号
R450 [医药卫生—治疗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重大感染性疾病诊治中的应用
被引量:
4
4
作者
陈瑜
机构
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检验科
出处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34-336,共3页
文摘
重大感染性疾病严重影响人类健康,有效预防、控制和治疗的关键在于病原的快速发现和确认。PCR技术、基因测序和生物芯片等分子生物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湿著提高了对重大感染性疾病的防控能力和诊治水平。准确、快速、高通量、便携且智能化的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是今后的发展方向。r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4,37:334.336)
关键词
传染病
分子诊断技术
核酸扩增技术
微流体分析技术
Keywords
Communicable
diseases
Molecular
diagnostic
techniques
nucleic
acidamplification
techniques
Microfluidic
analytical
techniques
分类号
R515 [医药卫生—内科学]
原文传递
题名
酶联免疫斑点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抗原表位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
被引量:
4
5
作者
张海萍
闫惠平
张永宏
冯霞
赵艳
廖慧玉
刘燕敏
陈煜
檀玉芬
刘妍
机构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感染与免疫研究中心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肝病科
出处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690-694,共5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571723)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7092046)
文摘
目的通过观察乙型肝炎病毒(HBV)特异性细胞毒性T细胞(CTL)抗原表位肽刺激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产生γ干扰素(IFN-γ)的能力,分析不同类型HBV感染人群特异性CTL免疫应答差异。方法合成4条人类白细胞抗原(HLA)-A2限制性HBV特异性CTL抗原表位肽[分别为多聚酶P的575-583序列FLLSLGIHL(Tp),HBsAg28-39序列IPQSLDSWWTSL(Te1),HBsAg183—191序列FLLTRILTI(Te2)和HBcAg18-27序列FLPSDFFPSV(Tc)]。流式细胞术鉴定HLA基因表型。用合成的CTL表位肽分别刺激慢性乙型肝炎组(CHB)、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组(CSH),既往HBV感染者(N1)组和健康献血员(N2)的PBMC,采用酶联免疫斑点法(ELISPOT)检测分泌IFN-γ的CTL细胞的频率。结果(1)HLA—A2基因分布频率:44例CHB组为45.5%(20/44),18例CSH组为55.6%(10/18),10例N1组为60%(6/10),10例N2组全部选择以往研究已确定的HLA—A2阳性者。(2)ELISPOT检测结果:①4条HBV特异性抗原多肽反应阳性率在CHB组、CSH组、N1组和N2组分别为50%(10/20)、10%(1/10)、83.3%(5/6)和10%(1/10)。N1组反应阳性率高于CSH组(χ^2=9.000,P=0.008)和N2组(χ^2=9.000,P=0.008)。②各组对Tp、Te1、Te2和Tc四条肽的平均反应强度用斑点形成细胞(SFC)/10^6PBMC表示,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N1组对Tp、Te1、Te2和Tc肽的平均反应强度大于CSH组和N2组(分别为77SFC/10^6PBMCvs10SFC/10^6PBMCvs15SFC/10^6PBMC,59SFC/10^6PBMCvs0SFC/10^6PBMCvs0SFC/10^6PBMC,100SFC/10^6PBMCvs0SFC/10^6PBMCvs22SFC/10^6PBMC和57SFC/10^6PBMCvs20SFC/10^6PBMCvs30SFC/10^6PBMC,均P〈0.01)。结论各种类型HBV感染者不论病毒清除与否,都可对HBV特异性多肽产生T细胞免疫反应,这种免疫反应以既往感染者最强,慢性乙型肝炎组较弱,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组缺乏,提示HBV特异性CTL应答可能是自
关键词
抗原
表面
肝炎
乙型
慢性
T淋巴细胞
细胞毒性
核酸扩增技术
Keywords
Antigens,
surface
Hepatitis
B,
chronic
T-lymphocytes,
cytotoxic
nucleic
acidamplification
techniques
分类号
R446 [医药卫生—诊断学]
R51 [医药卫生—临床医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分子诊断技术引领医学临床实验发展
李金明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
16
原文传递
2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早期诊断结核性脑膜炎的研究
孙雯雯
肖和平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16
1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个体化医疗中分子诊断适宜技术
李艳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
7
原文传递
4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重大感染性疾病诊治中的应用
陈瑜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
4
原文传递
5
酶联免疫斑点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抗原表位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
张海萍
闫惠平
张永宏
冯霞
赵艳
廖慧玉
刘燕敏
陈煜
檀玉芬
刘妍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
4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