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镜下治疗鼻内翻性乳头状瘤89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5
1
作者 姜晓丹 董震 +2 位作者 李光宇 高鸽 朱冬冬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86-189,共4页
目的探讨内镜下治疗鼻内翻性乳头状瘤(nasal inverted papilloma,NIP)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5月至2008年5月接受鼻内镜手术的89例NIP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鼻内镜与CT和(或)MRI检查,明确病变范围,按Han(2001)的NIP临床... 目的探讨内镜下治疗鼻内翻性乳头状瘤(nasal inverted papilloma,NIP)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5月至2008年5月接受鼻内镜手术的89例NIP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鼻内镜与CT和(或)MRI检查,明确病变范围,按Han(2001)的NIP临床分级标准,进行临床分级,并进行随访。结果对89例NIP患者随访1~5年,其中鼻内镜手术72例,复发率为12.5%(9/72);鼻内镜联合改良柯.陆术式17例,复发率为11.8%(2/17)。不同手术方式患者的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Х^2=0.007,P〉0.05)。89例NIP患者中Ⅰ级55例,复发率为9.1%(5/55);Ⅱ级29例,复发率为17.2%(5/29);Ⅲ级5例,复发率为20%(1/5),不同临床分级患者的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9例NIP患者中首次手术67例,复发率为7.5%(5/67),二次手术22例,复发率为27.3%(6/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Х^2=4.311,P〈0.05)。89例NIP患者中术后病理证实肿瘤切缘阴性70例,复发率8.6%(6/70),切缘阳性19例,复发率26.3%(5/19),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Х^2=2.860,P=0.09)。结论鼻内镜下行NIP切除术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手术创伤小,可基本完整保留鼻腔、鼻窦正常的解剖结构,但仍有一定的复发率。手术切缘黏膜组织病理学检查可在一定程度上判断肿瘤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肿瘤 乳头状瘤 内翻 内窥镜检查 肿瘤复发 局部
原文传递
额眶筛入路切除前中颅底颅鼻眶沟通瘤 被引量:10
2
作者 时光刚 何明强 +1 位作者 李秀国 王海波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521-523,共3页
目的探讨切除前中颅底、额、筛窦、眶沟通性肿瘤的最佳手术方式,以满足临床需要。方法对13例前中颅底颅鼻眶沟通瘤患者采用额眶筛入路、T型切口,将外鼻下翻,切除部分筛窦、纸板、额骨眶部及额窦后壁,充分暴露肿瘤组织,在手术显微镜下分... 目的探讨切除前中颅底、额、筛窦、眶沟通性肿瘤的最佳手术方式,以满足临床需要。方法对13例前中颅底颅鼻眶沟通瘤患者采用额眶筛入路、T型切口,将外鼻下翻,切除部分筛窦、纸板、额骨眶部及额窦后壁,充分暴露肿瘤组织,在手术显微镜下分块或完全切除肿瘤,分离、保护相应解剖部位,如视神经、内动脉、蝶鞍和脑膜等重要解剖结构。将外鼻回复,用钛板钛钉与额骨固定,恢复良好颌面外形。结果13例颅鼻眶沟通瘤手术均获得成功,随访24个月,11例肿瘤无复发,均无脑脊液鼻漏、脑膜脑膨出等并发症。面部外形良好。结论经额眶筛进入、侧下翻鼻骨入路是耳鼻咽喉科切除前中颅底颅鼻眶沟通瘤的一种良好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鼻眶沟通瘤 前中颅底 入路 沟通性肿瘤 脑脊液鼻漏 脑膜脑膨出 耳鼻咽喉科 手术方式 T型切口 肿瘤组织 完全切除 显微镜下 解剖部位 解剖结构 钛板钛钉 视神经 骨固定 无复发 并发症 筛窦 外鼻 外形
原文传递
鼻内翻性乳头状瘤手术术式的选择与疗效 被引量:7
3
作者 古庆家 何丕 +1 位作者 邹胜琴 何刚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CAS 2010年第6期429-433,共5页
目的探讨鼻内镜术与传统术式相结合治疗鼻内翻性乳头状瘤的疗效,并对不同术式进行探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2年1月~2009年1月有完整随访资料并接受鼻内镜手术治疗的54例鼻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采用单... 目的探讨鼻内镜术与传统术式相结合治疗鼻内翻性乳头状瘤的疗效,并对不同术式进行探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2年1月~2009年1月有完整随访资料并接受鼻内镜手术治疗的54例鼻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采用单纯鼻内镜手术44例,采用鼻内镜联合改良柯-陆术式9例,采用鼻内镜联合鼻侧切开1例,并对所有患者术后进行随访。结果随访6个月至6年,3例术后复发,其余51例在随访期内均未见复发。结论鼻内镜下手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可用于Ⅰ、Ⅲ级鼻内翻性乳头状瘤外科治疗,Ⅱ级病变可选择联合改良柯-陆术式,肿瘤已侵犯至鼻外的Ⅳ级病变需联合鼻侧切开径路去除病灶。彻底切除肿瘤、术后定期随访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肿瘤 乳头状瘤 内翻性 内镜手术 外科学
下载PDF
鼻内镜手术切除鼻及鼻窦恶性肿瘤 被引量:5
4
作者 尼力帕尔.阿力木 阿依恒.曲库尔汗 亚力坤.亚生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40-241,共2页
鼻内镜手术与传统鼻窦手术相比,损伤小、出血少且能最大限度的保留和恢复鼻腔的生理功能,术后复发率低,在耳鼻咽喉科临床上得以广泛应用。因为在应用鼻内镜技术治疗鼻及鼻窦肿瘤方面,尤其在恶性肿瘤上缺乏统一认识,尚未广泛开展这... 鼻内镜手术与传统鼻窦手术相比,损伤小、出血少且能最大限度的保留和恢复鼻腔的生理功能,术后复发率低,在耳鼻咽喉科临床上得以广泛应用。因为在应用鼻内镜技术治疗鼻及鼻窦肿瘤方面,尤其在恶性肿瘤上缺乏统一认识,尚未广泛开展这类手术.近年来我们应用鼻内镜手术治疗鼻及鼻窦恶性肿瘤5例,并进行随访,取得比较满意效果,现分析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窥镜检查 鼻肿瘤 肿瘤复发 局部
下载PDF
影响鼻黏膜恶性黑色素瘤预后的多因素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于焕新 刘钢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916-919,共4页
目的 总结鼻黏膜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方法,探讨影响其预后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天津市环湖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1999年10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29例鼻黏膜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8例,女11例,中位发病年龄61.5... 目的 总结鼻黏膜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方法,探讨影响其预后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天津市环湖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1999年10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29例鼻黏膜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8例,女11例,中位发病年龄61.5岁.根据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肿瘤分期系统(AJCC)对患者进行分期,8例为T1,10例为T2,6例为T3,5例为T4.29例患者中22例次接受手术治疗,28例次接受放射治疗,17例次接受化疗.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性别、年龄、发病部位、临床分期、治疗方法、组织病理学特征等因素对预后的影响.结果 本组患者总的3年生存率为48.3%,5年生存率为27.6%.其中发病部位、T分期、是否行手术治疗和肿瘤是否有黑色素沉着4个因素影响患者的5年生存率(P值分别为0.008、0.012、0.021、0.027).而性别、年龄、化疗等其他因素对5年生存率无影响.结论 AJCC肿瘤分期系统可以有效地预测患者的预后.发病部位在鼻中隔的患者的预后要好于其他患者.以手术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是首选的治疗方法.组织学特征例如肿瘤黑色素沉着影响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肿瘤 黑色素瘤 鼻黏膜 综合治疗 预后
原文传递
鼻内窥镜在鼻内翻性乳头状瘤治疗中的价值 被引量:4
6
作者 张晓静 赵玉林 苏红霞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1年第2期207-208,211,共3页
目的:探讨鼻内窥镜在鼻内翻性乳头状瘤手术中的价值。方法:参考Krouse分期法对43例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进行分期,根据分期行单纯鼻内镜手术、鼻内镜联合柯-陆进路手术、鼻侧切开术。术后规范随访6~42个月,比较复发率。结果:... 目的:探讨鼻内窥镜在鼻内翻性乳头状瘤手术中的价值。方法:参考Krouse分期法对43例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进行分期,根据分期行单纯鼻内镜手术、鼻内镜联合柯-陆进路手术、鼻侧切开术。术后规范随访6~42个月,比较复发率。结果:临床分期相同的患者3种术式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总复发率9.3%(4/43)。结论:鼻内窥镜下手术是治疗Ⅰ~Ⅱ级鼻内翻性乳头状瘤一种较好的方法;对Ⅲ级病例,联合柯-陆进路可取得较好疗效。鼻内镜术可为Ⅳ级NIP提供辅助作用,鼻内窥镜手术治疗复发病例仍有较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翻性乳头状瘤 鼻肿瘤 鼻内窥镜 手术治疗
下载PDF
鼻黏膜恶性黑色素瘤综合治疗的预后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于焕新 卢醒 刘钢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6期1308-1310,共3页
目的:探讨影响原发性鼻黏膜恶性黑色素瘤预后的因素并分析最佳治疗策略。方法:原发性鼻黏膜恶性黑色素瘤患者33例,其中接受手术治疗者26例,放疗19例,手术辅助生物治疗21例。采用Kaplan-Meier法、Log-rank单因素法分析不同治疗方式对患... 目的:探讨影响原发性鼻黏膜恶性黑色素瘤预后的因素并分析最佳治疗策略。方法:原发性鼻黏膜恶性黑色素瘤患者33例,其中接受手术治疗者26例,放疗19例,手术辅助生物治疗21例。采用Kaplan-Meier法、Log-rank单因素法分析不同治疗方式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33例患者3年累积生存率为48.3%,5年累积生存率为30.3%。是否行手术治疗是影响患者5年生存率的重要因素(P<0.05),是否行放疗或生物治疗对5年生存率无影响(均P>0.05)。结论:鼻黏膜恶性黑色素瘤首要的一线治疗方法为手术治疗,鼻内镜手术治疗效果良好;辅助放疗可提高肿瘤的局部控制率;免疫治疗是目前治疗鼻黏膜恶性黑色素瘤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色素瘤 鼻肿瘤 内镜检查 综合疗法
原文传递
鼻腔髓外浆细胞瘤1例 被引量:3
8
作者 霍美旭 刘钊 刘谦虚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5期1194-1195,共2页
1病例报告 患者,男,59岁,因以"左侧鼻塞、流涕、嗅觉下降1年余"为主诉于2017年9月7日入我院。患者1年多前曾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侧鼻塞,流黄脓涕,偶有血丝,且伴左侧鼻腔嗅觉逐渐减退。
关键词 髓外浆细胞瘤 鼻肿瘤 外科手术 放射治疗
原文传递
鼻内镜下鼻内翻性乳头状瘤切除效果及复发因素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邓启华 《齐鲁医学杂志》 2016年第1期15-17,共3页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不同手术方法行鼻内翻性乳头状瘤(NIP)切除术疗效及复发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鼻内镜下行NIP切除术病人102例的临床资料,其中行单纯鼻内镜术63例,鼻内镜+改良柯-陆术39例。比较两种手术方法的临床疗效;随访3年,分析...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不同手术方法行鼻内翻性乳头状瘤(NIP)切除术疗效及复发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鼻内镜下行NIP切除术病人102例的临床资料,其中行单纯鼻内镜术63例,鼻内镜+改良柯-陆术39例。比较两种手术方法的临床疗效;随访3年,分析手术方法、疾病分级、手术次数对NIP复发的影响。结果两种手术方法 NIP成功切除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手术方法、疾病分级和手术次数是影响NIP切除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χ~2=3.978、11.592,Z=59.557,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手术次数是影响NIP切除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OR=5.134,P〈0.05)。结论单纯鼻内镜术和鼻内镜+改良柯-陆术均为NIP有效治疗方法,手术次数是影响NIP切除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窥镜检查 乳头状瘤 内翻 鼻肿瘤 肿瘤复发 局部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原发鼻腔-鼻窦的T/NK淋巴瘤16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向银洲 余林 +2 位作者 魏莲枝 贵平 彭平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79-380,共2页
目的:探讨原发于鼻腔-鼻窦的T/NK淋巴瘤的临床特点。方法:对1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鼻腔和鼻窦的T/NK淋巴瘤症状不典型,包括鼻塞、鼻出血、局部肿胀及发热等,临床误诊率高;高分期及高侵袭性淋巴瘤预后差。结论:鼻腔鼻... 目的:探讨原发于鼻腔-鼻窦的T/NK淋巴瘤的临床特点。方法:对1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鼻腔和鼻窦的T/NK淋巴瘤症状不典型,包括鼻塞、鼻出血、局部肿胀及发热等,临床误诊率高;高分期及高侵袭性淋巴瘤预后差。结论:鼻腔鼻窦的T/NK淋巴瘤临床症状不典型,应提高对该病的认识,防止误诊;预后有赖于病理分型和临床分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鼻肿瘤 鼻窦肿瘤
下载PDF
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2
11
作者 庄爱民 《实用全科医学》 2006年第6期669-670,共2页
目的 总结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收集自1993年1月~2004年6月间行外科治疗的20例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例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中3例有癌变,癌变率为15%。均行外科治疗。... 目的 总结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收集自1993年1月~2004年6月间行外科治疗的20例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例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中3例有癌变,癌变率为15%。均行外科治疗。随访1~11年局部复发5例,其中3例死亡(均为乳头状瘤合并有癌变者)。局部复发率为25%(5/20)。结论 术中连同上颌骨内壁切除及筛窦整块切除是治疗该病的最佳方法,内窥镜鼻窦切除术适用于局部性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头状瘤 鼻肿瘤 外科 手术
下载PDF
Fhit在鼻腔鼻窦恶性肿瘤中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伟 张延平 +1 位作者 刘明 黄德亮 《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5期707-710,共4页
目的:研究Fhit基因在鼻腔鼻窦恶性肿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探讨其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8例原发性鼻腔鼻窦恶性肿瘤组织、29例癌旁正常组织及21例良性病变组织中Fhit基因的表达;采用碘化丙啶(PI)及苏木精伊红染色检测... 目的:研究Fhit基因在鼻腔鼻窦恶性肿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探讨其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8例原发性鼻腔鼻窦恶性肿瘤组织、29例癌旁正常组织及21例良性病变组织中Fhit基因的表达;采用碘化丙啶(PI)及苏木精伊红染色检测肿瘤细胞自发性凋亡情况。结果:48例中,26例(54.17%)Fhit表达减少或缺失,22例(45.83%)表达正常。Fhit表达的平均A值与凋亡指数(AI)成正相关(r=0.379,P<0.01)。Fhit表达正常者预后显著好于表达减少或缺失者(P<0.05)。结论:Fhit基因失活与鼻腔鼻窦恶性肿瘤的发生、预后相关,可能是该肿瘤的抑癌基因,其抑癌作用可能通过促进细胞凋亡实现,Fhit基因表达减弱有可能成为鼻腔鼻窦恶性肿瘤新的预后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肿瘤 鼻窦肿瘤 细胞凋亡 FHIT基因 预后
原文传递
复发性鼻腔及鼻窦恶性肿瘤的挽救性治疗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延平 林琳 +1 位作者 龚莲芳 黄德亮 《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333-336,共4页
目的 探讨鼻腔及鼻窦恶性肿瘤复发后的临床表现、与复发有关的因素、再手术的意义及缺损组织的修复。方法 排除原发性鼻腔鼻窦恶性肿瘤 ,仅收集治疗后复发并且有再手术意义的病例。应用乘积极限法估计生存率 ,Stata 7 0统计软件进行... 目的 探讨鼻腔及鼻窦恶性肿瘤复发后的临床表现、与复发有关的因素、再手术的意义及缺损组织的修复。方法 排除原发性鼻腔鼻窦恶性肿瘤 ,仅收集治疗后复发并且有再手术意义的病例。应用乘积极限法估计生存率 ,Stata 7 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运算。结果  1993~ 2 0 0 2年共有 2 5例患者符合要求。男 19例 ,女 6例 ,年龄 13~ 6 6岁 ,平均 4 6 1岁。所有患者均有至少 1次手术或放射治疗史。末次治疗至复发的时间 2周~ 4 6个月 ,中位时间 18个月 ,80 %的患者肿瘤复发出现于末次治疗后 2年内。术后随访 1~ 6 5个月。再手术中无死亡病例。 5例健在无肿瘤复发 ;局部复发2例 ,颈部淋巴结转移 1例 ,经过γ刀或手术治疗后 2例健在、1例带瘤生存 ;死于局部复发 13例 ,死于肺转移 1例 ,死于无关疾病 1例 ,失访 2例。 1年生存率 6 2 5 % ,2年生存率 4 3 7% ,3年生存率2 9 1% ,中位生存时间 18个月。术后发生脑脊液漏 3例次 ,中枢性尿崩症 1例次 ,皮瓣部分坏死 1例次。手术修补脑脊液漏 1例。结论 鼻腔及鼻窦恶性肿瘤局部复发多发生于末次治疗后 2年之内 ,主要症状是头痛及局部隆起。肿瘤的类型和分化程度与复发密切相关。合理、及时的综合治疗有助于减少复发。运用有效修复手段的再手术可改善晚期患者的生活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 鼻腔肿瘤 鼻窦恶性肿瘤 再手术 挽救性手术治疗
下载PDF
鼻颅沟通瘤的手术入路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晓彬 潘新良 王天铎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63-365,共3页
目的 探讨鼻颅沟通瘤的手术治疗方法,以选择最佳的手术入路。方法 上颌、鼻转位合并额或颞下入路11例,其中鳞状细胞癌8例,乳头状癌2例及脑膜瘤1例;颅面联合入路5例, 4例为鳞状细胞癌, 1例为恶性嗅神经上皮瘤;鼻锥额骨转位切除1例为鼻... 目的 探讨鼻颅沟通瘤的手术治疗方法,以选择最佳的手术入路。方法 上颌、鼻转位合并额或颞下入路11例,其中鳞状细胞癌8例,乳头状癌2例及脑膜瘤1例;颅面联合入路5例, 4例为鳞状细胞癌, 1例为恶性嗅神经上皮瘤;鼻锥额骨转位切除1例为鼻颅沟通脑膜瘤。结果17例患者中, 2例脑膜瘤患者中的1例脑膜瘤累及海绵窦的部分肿瘤未能切除,另1例完整切除术后7年无复发迹象;15例恶性肿瘤患者,经上颌鼻锥转位合并额或颞下入路10例,术后1年余死亡1例,存活3年以上7, 5年以上5例;颅面联合入路5例,术后6个月余死亡1例,术后存活3年以上4例, 5年以上2例。全部病例术后伤口均一期愈合。结论 上颌鼻锥转位合并额或颞下入路是切除鼻颅沟通瘤的最佳入,鼻锥额窦前骨壁转位适于切除额窦发育良好颅内侵犯较局限的鼻颅沟通瘤,颅面联合入路适于面骨被累的鼻颅沟通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颅沟通瘤 手术入路 肿瘤转移 手术治疗
原文传递
Rintala皮瓣修复外鼻中线区皮肤缺损 被引量:1
15
作者 冯凌 杨一帆 +5 位作者 王茹 钟琦 马泓智 马随斌 陈杰 房居高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CSCD 2019年第7期370-372,共3页
目的总结应用Rintala皮瓣修复外鼻中线区皮肤缺损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2018年7月以Rintala皮瓣修复鼻尖、鼻背基底细胞癌切除术后缺损的1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8例,女性7例,年龄50~79岁。病变位于鼻背部12例,鼻尖部3... 目的总结应用Rintala皮瓣修复外鼻中线区皮肤缺损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2018年7月以Rintala皮瓣修复鼻尖、鼻背基底细胞癌切除术后缺损的1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8例,女性7例,年龄50~79岁。病变位于鼻背部12例,鼻尖部3例。观察肿瘤学和美容学结果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全部15例病例均获得阴性切缘,皮肤缺损大小15 mm×15 mm^30mm×30 mm。无皮瓣坏死或感染等并发症。所有患者对美容学效果表示满意,随访6~139个月未见肿瘤复发。结论Rintala皮瓣制作简单、可靠性高、美容效果好,是修复外鼻中线区皮肤缺损的良好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肿瘤 基底细胞 修复外科手术 重建 Rintala皮瓣
下载PDF
鼻内镜下手术治疗鼻中隔良性肿瘤26例 被引量:1
16
作者 林兴 袁宇 +1 位作者 熊琴 叶斌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4期794-795,共2页
2001-08-2011-12期间在我科就诊的26例鼻中隔良性肿瘤患者在鼻内镜下手术取得较好的疗效,报道如下。1资料和方法26例中,男11例,女15例;年龄18~67岁,中位年龄42岁;其中血管瘤17例,内翻性乳头状瘤4例,多形性腺瘤2例,
关键词 鼻内镜 鼻肿瘤 等离子
原文传递
鼻腔鼻窦恶性肿瘤细胞凋亡的临床意义
17
作者 张延平 李丽娜 +3 位作者 张伟 孙玉蕊 张艳 黄德亮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CAS 2007年第6期428-431,共4页
目的探讨肿瘤细胞自发性凋亡与鼻腔鼻窦恶性肿瘤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的关系,为临床判断预后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1991~2000年收治的48例原发性鼻腔鼻窦恶性肿瘤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根治性手术,44例术后均行放疗,其中2... 目的探讨肿瘤细胞自发性凋亡与鼻腔鼻窦恶性肿瘤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的关系,为临床判断预后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1991~2000年收治的48例原发性鼻腔鼻窦恶性肿瘤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根治性手术,44例术后均行放疗,其中2例加行化疗。所有患者均随访3年以上,25例健在无肿瘤复发(52.1%);3例肿瘤复发或远处转移带瘤生存(6.3%);2例死于其他疾病(4.2%);14例死于原发病(29.2%),4例失访(8.3%),按死于原发病局部复发计算。TUNEL结合PI及HE染色检测肿瘤细胞自发性凋亡情况。Log-rank进行生存率的比较,Cox回归进行影响患者预后的多因素分析,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48例肿瘤标本中44例(91.67%)发现凋亡细胞,早期肿瘤(T1、T2)凋亡指数高于晚期(T3、T4),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AI中位数2为界将48例鼻腔鼻窦肿瘤分为高AI(AI≥2)和低AI组(AI〈2),高AI组(AI≥2)总生存率、无瘤生存率和局部控制率均高于低AI组(P〈0.05)。结论细胞凋亡可能参与了鼻腔鼻窦恶性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临床检测肿瘤治疗前的凋亡指数有可能成为临床上用来筛选具有高复发和死亡风险性的鼻腔鼻窦恶性肿瘤患者的生物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肿瘤 鼻窦肿瘤 细胞凋亡 预后
下载PDF
鼻内镜下手术切除鼻腔鼻窦肿瘤临床研究
18
作者 刘荷珍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第26期26-27,共2页
目的探讨经鼻内镜手术切除鼻腔鼻窦肿瘤可行性和手术效果。方法 22例鼻腔鼻窦肿瘤患者全部在鼻内镜下行手术切除,根据肿瘤的不同部位确定鼻内镜下手术切除范围,术后门诊内镜定期复查和随访,分析临床疗效,并与传统的21例鼻部手术患者进... 目的探讨经鼻内镜手术切除鼻腔鼻窦肿瘤可行性和手术效果。方法 22例鼻腔鼻窦肿瘤患者全部在鼻内镜下行手术切除,根据肿瘤的不同部位确定鼻内镜下手术切除范围,术后门诊内镜定期复查和随访,分析临床疗效,并与传统的21例鼻部手术患者进行比较。结果鼻内镜手术组并发症发生率0,低于传统鼻部手术组4.76%(P<0.05);鼻内镜手术组手术复发率4.55%,低于传统鼻部手术组23.8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鼻内镜切除鼻腔鼻窦肿瘤视野清晰,面部无瘢痕、损伤小,具有较高的临床疗效,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特征,术后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内镜 手术切除 鼻肿瘤 临床研究
下载PDF
鼻内镜下综合治疗鼻内翻性乳头状瘤疗效分析
19
作者 符晓 王大海 +3 位作者 戴捷 龚兴宏 陈志勇 李果丽 《华夏医学》 CAS 2011年第3期340-342,共3页
目的:探讨鼻内翻性乳头状瘤的综合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对照组25例采用鼻内镜下切除鼻内翻性乳头状瘤,观察组25例采用鼻内镜下切除鼻内翻性乳头状瘤,同时联合切缘微波凝固,术后平阳霉素明胶海绵贴覆术腔。结果:术后随... 目的:探讨鼻内翻性乳头状瘤的综合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对照组25例采用鼻内镜下切除鼻内翻性乳头状瘤,观察组25例采用鼻内镜下切除鼻内翻性乳头状瘤,同时联合切缘微波凝固,术后平阳霉素明胶海绵贴覆术腔。结果:术后随访20~36个月,观察组复发率8%(2/25),对照组复发率36%(9/25),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0,P<0.05)。结论:鼻内镜下综合治疗鼻内翻性乳头状瘤创伤小,可有效破坏肿瘤组织,可能起到减少肿瘤复发的作用,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肿瘤 内翻性乳头状瘤 鼻内镜术 微波
下载PDF
鼻腔非霍奇金淋巴瘤的CT诊断 被引量:2
20
作者 陈午才 夏淦林 +2 位作者 施冬辉 沈贤 李拥军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562-564,共3页
目的 探讨鼻腔非霍奇金淋巴瘤 (NHL)的CT表现特点及其临床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 18例NHL的CT表现。结果  18例NHL中 ,14例外周T细胞性淋巴瘤 ,4例NK/T细胞性淋巴瘤 ,CT表现 :(1) 16例病灶起源于鼻前庭或鼻前... 目的 探讨鼻腔非霍奇金淋巴瘤 (NHL)的CT表现特点及其临床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 18例NHL的CT表现。结果  18例NHL中 ,14例外周T细胞性淋巴瘤 ,4例NK/T细胞性淋巴瘤 ,CT表现 :(1) 16例病灶起源于鼻前庭或鼻前部。 (2 ) 3例呈结节状局限于鼻前庭 ;10例弥漫性浸润生长 ,其中包括 3例多中心型 ;5例混合性病灶。(3)病变密度均匀 ,仅 1例增强后弥漫性浸润病灶内出现小片状低密度区。 (4 ) 9例骨质无异常改变 ,6例骨质破坏不明显 ,以虫蚀样、虚线样骨质吸收为主 ;3例出现明显骨质缺损。 (5 ) 13例放化疗综合治疗后 ,10例病灶完全消失 ,2例明显缩小 ,1例变化不明显 ,鼻窦炎症加重。结论 鼻腔NHL具有一定的CT影像特征 ,CT扫描能准确显示病变的侵犯范围和程度 ,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腔非霍奇金淋巴瘤 鼻肿瘤 CT 诊断 临床应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