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柴达木盆地昆北断阶带构造特征及油气前景初步评价 被引量:24
1
作者 陈国民 夏敏全 +3 位作者 万云 张培平 袁建新 巩庆林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89-96,共8页
昆北断阶带是新生代以来形成的南倾北冲的斜坡带,其构造格局具有南北分带、东西分段、上下分层的特征,受此影响,昆北断阶带局部构造部位的油气聚集成藏差异性较大。油气勘探通常以区域范围内的构造单元为开展工作的基本对象,同一构造单... 昆北断阶带是新生代以来形成的南倾北冲的斜坡带,其构造格局具有南北分带、东西分段、上下分层的特征,受此影响,昆北断阶带局部构造部位的油气聚集成藏差异性较大。油气勘探通常以区域范围内的构造单元为开展工作的基本对象,同一构造单元通常具有相对统一的基底特征、构造特征、地层沉积特征及相近的油气聚集成藏控制因素,进行构造单元划分有利于明确勘探方向、开展勘探部署。利用地震、钻井以及测井等方面的资料,在揭示了昆北地区各构造部位断裂的平面及剖面特征的基础上,主要依据基底构造的起伏形态、断裂展布与组合特征等,将昆北断阶带分为6个二级构造单元,即:西部斜坡带、中部褶皱带、南部褶皱带、东部褶皱带、东柴山褶皱带、北部斜坡带。根据各单元所处区域地质背景及内部断裂的组合关系,对其油气前景进行了初步评价,认为西部斜坡带为近期油气勘探的有利部位,北部斜坡带为有利勘探接替地带。这些研究结果为昆北地区油气地质研究、进一步油气勘探部署及优选有利勘探新领域等提供了借鉴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 昆北断阶带 断裂 构造单元 远景评价
原文传递
柴达木盆地昆北断阶带底砾岩储层特征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崔俊 郑永仙 +2 位作者 陈登钱 沈晓双 黄耀 《中国石油勘探》 CAS 2013年第3期26-33,共8页
在区域地质背景分析的基础上,研究认为昆北断阶带底砾岩为风化残积层,岩石学分析认为昆北断阶带基岩为二长花岗岩,基岩之上为半风化壳,厚度约0.5m,岩石破裂缝发育,半风化壳以上为昆北断阶带底砾岩,厚度30~60m,是昆北断阶带的主要含油层... 在区域地质背景分析的基础上,研究认为昆北断阶带底砾岩为风化残积层,岩石学分析认为昆北断阶带基岩为二长花岗岩,基岩之上为半风化壳,厚度约0.5m,岩石破裂缝发育,半风化壳以上为昆北断阶带底砾岩,厚度30~60m,是昆北断阶带的主要含油层系,常规孔渗分析,孔隙度平均值为12.37%,渗透率平均值为69.87mD,属低孔中渗储层。储层孔隙类型以颗粒破裂缝、颗粒溶孔、粒间溶孔等次生孔隙为主。由于研究区储层岩石成岩作用弱,粒度粗,岩石较疏松,常规孔渗分析数据不能真实反映储层岩石物性,经对比发现常规孔隙度比煤油法孔隙度大25%,常规渗透率比核磁渗透率大80%,因此针对研究区底砾岩储层采用合理的测试方法求取储层物性数据,更好地指导研究区勘探开发显得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达木 昆北断阶带 底砾岩 储层特征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昆北断阶带圈闭特征 被引量:28
3
作者 陈国民 万云 +2 位作者 张培平 夏敏全 张道伟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9-43,共5页
昆北断阶带位于柴达木盆地西部南缘昆仑山前,勘探程度较低,油气成藏较为复杂。通过圈闭类型、圈闭控制因素和断裂展布研究,深入探索研究区主要勘探目标及油气聚集规律。应用构造解释与综合地质研究成果,指出昆北断阶带现阶段勘探的主要... 昆北断阶带位于柴达木盆地西部南缘昆仑山前,勘探程度较低,油气成藏较为复杂。通过圈闭类型、圈闭控制因素和断裂展布研究,深入探索研究区主要勘探目标及油气聚集规律。应用构造解释与综合地质研究成果,指出昆北断阶带现阶段勘探的主要圈闭类型为构造型圈闭,以断鼻、断背斜、断块为主,其平面分布主要受断裂发育与构造变形程度等因素控制,与断裂体系有明显的依存关系且大多为断裂分割而完整性较差,沿断裂走向具有成排、成带分布的特点;圈闭主要形成于中新世与上新世,主要定型于上新世;各构造部位圈闭含油气性差异大。研究结果对昆北断阶带下一步勘探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 昆北断阶带 地震资料解释 圈闭类型 圈闭特征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西部昆北断阶带基底花岗岩锆石U-Pb年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1
4
作者 刘桂珍 张玉修 +2 位作者 薛建勤 吴光大 陈琰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615-1627,共13页
柴达木盆地西部基底分布有大量的有花岗岩类岩石。通过对柴达木盆地西部昆北断阶带钻遇的基底花岗岩样品开展详细的岩石学、锆石激光探针等离子体质谱u.Pb同位素年代学及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锆石u—Pb同位素年龄为467—450Ma,显示... 柴达木盆地西部基底分布有大量的有花岗岩类岩石。通过对柴达木盆地西部昆北断阶带钻遇的基底花岗岩样品开展详细的岩石学、锆石激光探针等离子体质谱u.Pb同位素年代学及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锆石u—Pb同位素年龄为467—450Ma,显示基底花岗岩的结晶年龄为中-晚奥陶世,属于加里东期岩浆侵入旋回。详细的岩石地球化学分析表明,昆北断阶带基底花岗岩属过铝高钾钙碱性系列,其稀土元素配分模式为具有Eu负异常的轻稀土元素富集型,昆北断阶带中南部基底花岗岩属上地壳物质熔融,同碰撞环境下形成的花岗岩。综合区域上的研究成果,昆北断阶带及其以西地区存在中奥陶世-早志留世的加里东期构造.岩浆事件,这对探讨柴达木盆地西部基底花岗岩成因类型及岩浆演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 锆石LA-ICPMS定年 加里东期 基底 昆北断阶带 柴达木盆地
下载PDF
柴西南切克里克6号区域古近系储层微观孔隙结构及其控制因素 被引量:4
5
作者 王海琦 曹正林 +3 位作者 张小军 白涛 孙德才 马锦龙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8,共8页
根据孔渗物性、压汞参数、覆压下孔渗测试参数以及大量的岩石薄片、铸体薄片等资料,对切6区古近系含油砂岩储层的微观孔隙特征以及控制孔隙演化的主要因素进行了研究.表明切6区古近系储层孔隙虽然公认以残余原生孔隙为主,但后期经溶蚀... 根据孔渗物性、压汞参数、覆压下孔渗测试参数以及大量的岩石薄片、铸体薄片等资料,对切6区古近系含油砂岩储层的微观孔隙特征以及控制孔隙演化的主要因素进行了研究.表明切6区古近系储层孔隙虽然公认以残余原生孔隙为主,但后期经溶蚀作用形成的多种次生溶蚀孔隙对储层实际的渗透性起到更为积极的作用,这主要是由孔隙喉道特征决定的.成岩过程中较强程度的压实作用对原始孔隙度影响最大而胶结作用的影响次之,溶蚀作用大大提高了本区储层的储集与渗透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北断阶带 砂岩储层 微观孔隙结构 控制因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