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华北山地的古河道与古水系 被引量:18
1
作者 吴忱 马永红 张秀清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33-41,共9页
华北山地早第三纪地貌奠定了现代水系格局的基础。至晚第三纪晚期河流已发育到中-老年阶段。第三纪末期至第四纪早期,山地差异活动剧烈,断陷盆地形成,内、外流水系并存,遗留下垭口与顺直-曲流型宽谷。第四纪中期,河流袭夺,内陆... 华北山地早第三纪地貌奠定了现代水系格局的基础。至晚第三纪晚期河流已发育到中-老年阶段。第三纪末期至第四纪早期,山地差异活动剧烈,断陷盆地形成,内、外流水系并存,遗留下垭口与顺直-曲流型宽谷。第四纪中期,河流袭夺,内陆水系先后变成外流水系,并生成"U"形宽谷。第四纪晚期,河流下切,水系变迁,现代水系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山地 古河道 古水系
下载PDF
河北省蔚县甸子梁夷平面的科学价值与开发保护 被引量:1
2
作者 张丽云 蔡湛 李庆辰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6661-6664,共4页
河北省蔚县甸子梁夷平面具有重大的科学价值,且其旅游开发潜力巨大。对其开发和保护的相应理念与措施作了介绍。
关键词 甸子梁 山地夷平面 河北省山区 冀西北山地
下载PDF
Genetic Diversity and Population Structure of North China Mountain Walnut Revealed by ISSR 被引量:2
3
作者 Aiqing Ji Yina Wang +3 位作者 Guoliang Wu Wenjiang Wu Hongyan Yang Qihai Wang 《American Journal of Plant Sciences》 2014年第21期3194-3202,共9页
North China Mountain Walnut (NCMW) is one of the ancestors of extant cultivated species, and a valuable gene resource for resistance breeding of walnut in China. Inter-Simple Sequence Repeat (ISSR) primers were design... North China Mountain Walnut (NCMW) is one of the ancestors of extant cultivated species, and a valuable gene resource for resistance breeding of walnut in China. Inter-Simple Sequence Repeat (ISSR) primers were designed to evaluate the level and pattern of genetic diversity in eight populations of NCMW. Nine ISSR primers yielded 91 amplification products with different sizes, of which 84 (92.31%) were polymorphic. A high species-level genetic diversity was detected with Nei’s (H = 0.2592) and Shannon’s diversity (I = 0.4003). In contrast, the population-level genetic diversity was relatively lower (PPB = 43.27%, H = 0.1347, I = 0.1862). Coefficient of populations differentiation (GST) was 0.5066, indicating that inter-population and intra-population variation contributed 50.66% and 49.34% respectively to the total genetic variability. This relative level of variation was further supported by AMOVA analysis. Limited gene flow (Nm = 0.5133.), habitat fragmentation and geographical isolation might be responsible for the population structure of NCMW. UPGMA cluster analysis classified the eight populations into three groups which showed no significant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genetic similarity coefficient and geographic origin but showed remarkable association with morpho-physiological characters, particularly nut traits. 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provide species-level and population-level genetic profiles for further exploitation and conservation of genetic diversity of NCM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rth china mountains WALNUT (NCMW) Genetic Diversity Population Structure ISSR
下载PDF
华北山区坡地产流规律试验研究 被引量:22
4
作者 杨聪 于静洁 +4 位作者 刘昌明 宋献方 胡堃 李发东 唐常源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021-1028,共8页
人工模拟降雨是研究坡地产流规律的一种有效手段。在华北石质山区东台沟流域的5m×10m的坡面径流小区中,进行了13场不同雨强和历时的人工模拟降雨试验,并同步监测了降雨、地表径流、壤中流、风化带出流和土壤含水量。结果表明,各层... 人工模拟降雨是研究坡地产流规律的一种有效手段。在华北石质山区东台沟流域的5m×10m的坡面径流小区中,进行了13场不同雨强和历时的人工模拟降雨试验,并同步监测了降雨、地表径流、壤中流、风化带出流和土壤含水量。结果表明,各层出流过程均呈现起涨与回落迅速的特点;相比较而言,地表径流和壤中流的退水很快,而风化带出流的退水则相对缓慢。地表径流量是研究小区内总径流的主要组成部分,其占了总径流量的60%以上,在大雨强下甚至能超过90%。径流系数主要受雨强、降雨量、土壤前期含水量的影响,它们的多元线性回归关系式为琢=0.002P+0.182i+4.88Wa-0.821。地表径流、壤中流、风化带的出流滞时与降雨强度均符合幂函数关系。可将退水常数分为2层,计算得到地表径流退水常数为0.75,壤中流和基岩风化带出流的退水常数为0.94;研究区主要以超渗产流方式为主,可以用Horton模型来描述,在不同雨强下均监测到了约0.10mm/min的深层渗漏,该值可以认为是该区的稳定入渗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模拟降雨 华北山区 坡地 产流规律
下载PDF
早中生代的华北北部山脉:来自花岗岩的证据 被引量:12
5
作者 张旗 王焰 +3 位作者 金惟俊 王元龙 李承东 熊小林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391-1403,共13页
地质历史上何时何地曾经存在过高原或山脉是人们感兴趣的话题,根据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如Sr和Yb)与其形成压力的关系探讨了这种可能性。花岗岩按照Sr和Yb的含量可以分为5类:①埃达克岩(Sr>400×10-6,Yb<2×10-6)、②喜... 地质历史上何时何地曾经存在过高原或山脉是人们感兴趣的话题,根据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如Sr和Yb)与其形成压力的关系探讨了这种可能性。花岗岩按照Sr和Yb的含量可以分为5类:①埃达克岩(Sr>400×10-6,Yb<2×10-6)、②喜马拉雅型花岗岩(Sr<400×10-6,Yb<2×10-6)、③广西型花岗岩(Sr>400×10-6,Yb>2×10-6)、④浙闽型花岗岩(Sr<400×10-6,Yb>2×10-6)和⑤南岭型花岗岩(Sr<100×10-6,Yb>2×10-6)。其中除了广西型的含义不清楚以外,其他4类花岗岩的差别可能与其形成的深度有关。埃达克岩与残留相榴辉岩平衡,压力通常大于1.5GPa,相应的地壳厚度超过50km。喜马拉雅型花岗岩与高压麻粒岩平衡,石榴子石和斜长石是主要的残留相,压力通常在0.8~1.5GPa之间,相应的地壳厚度在40~50km之间。浙闽型花岗岩与角闪岩相(斜长石+角闪石)平衡,压力小于0.8GPa,相当于正常地壳的厚度(30~40km)。南岭型花岗岩形成于伸展环境,相当于正常或更薄的地壳厚度(30km或更小)。按照上述标志,根据现有的同位素定年和地球化学资料,在华北北部识别出一个东西向延伸的早中生代的山脉(三叠纪—早侏罗世),称为华北北部山脉。推测该山脉东西长约3000km,南北宽200~500km,高度3000~5000m。山脉大约在早、中三叠世时开始抬升,至晚三叠世达到顶峰,于早侏罗世后垮塌消失,指示西伯利亚板块和华北地块碰撞导致的一次强烈的挤压构造和快速的抬升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北部山脉 花岗岩 早中生代 埃达克岩 喜马拉雅型 浙闽型 南岭型
下载PDF
华北山地多成因壶穴初步研究——对华北山地“冰臼”等“冰川地貌”的讨论 被引量:9
6
作者 吴忱 徐全洪 +4 位作者 赵艳霞 刘芳圆 陈利江 崔俊辉 秦彦杰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19-328,共10页
华北山地"距今二、三百万年"的"冰臼"绝大部分位于第四纪河谷内,"距今1~2万年"的"冰川壶穴"位于全新世河谷内,与华北山地地貌演化相矛盾;所谓的"冰川地貌"组合不是真正的地貌组合,... 华北山地"距今二、三百万年"的"冰臼"绝大部分位于第四纪河谷内,"距今1~2万年"的"冰川壶穴"位于全新世河谷内,与华北山地地貌演化相矛盾;所谓的"冰川地貌"组合不是真正的地貌组合,而是不同时代、不同成因地貌的混合,因此,华北山地不存在冰臼。所谓的"冰臼"是不同时代、多种成因的壶穴——距今2.50Ma前后的河蚀壶穴,距今10~20ka的雪蚀壶穴,距今10ka以来的溶蚀穴、溶蚀—河蚀壶穴、风化—风蚀壶穴、现代壶穴和水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山地 “冰臼” 壶穴 河蚀穴
下载PDF
华北山区畜牧业持续发展的对策
7
作者 姚彦臣 《四川草原》 1998年第4期52-57,共6页
华北山区是我国养牛业、养羊业、养猪业十分发达的地区。随着改革的深入,华北山区畜牧业现已进入市场经济发展的轨道,畜产品商品化、市场化、社会化,并形成广泛的服务体系。今后,加强草业建设,增加饲草量,改良家畜品种,提高产品... 华北山区是我国养牛业、养羊业、养猪业十分发达的地区。随着改革的深入,华北山区畜牧业现已进入市场经济发展的轨道,畜产品商品化、市场化、社会化,并形成广泛的服务体系。今后,加强草业建设,增加饲草量,改良家畜品种,提高产品质量,畜牧业生产仍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山区 畜牧业 持续发展
下载PDF
华北山区草地资源及其生产力的研究
8
作者 姚彦臣 《四川草原》 1997年第4期1-6,共6页
华北山区位于温带——暖温带,东经107°~123°,北纬35°~43°。包括山东丘陵区,太行山区,冀北辽西山地区,阴山山地区四部分。该区属于农牧业交错区,农业、牧业(农区牧业和草地牧业)、林业十分发达... 华北山区位于温带——暖温带,东经107°~123°,北纬35°~43°。包括山东丘陵区,太行山区,冀北辽西山地区,阴山山地区四部分。该区属于农牧业交错区,农业、牧业(农区牧业和草地牧业)、林业十分发达,并且在迅速发展。华北山区是我国小麦、玉米和杂粮的主要产区。草地类型多样,饲草料丰富,又是养牛业、养羊业、养猪业相当发达的地区。经统计,华北山区总人口为5629万,总土地面积3545万ha,天然草地总面积为1588.91万ha,占土地总面积的44.82%,人均草地0.2823ha。各个区的草地类型不同,生产力差异显著(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山区 草地资源 生产力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