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mpound mutations (R237X and L375P) in the fumarylacetoacetate hydrolase gene causing tyrosinemia type I in a Chinese patient 被引量:4
1
作者 CAO Yan-yan ZHANG Yan-ling +4 位作者 DU Juan QU Yu-jin ZHONG Xue-mei BAI Jin-li SONG Fang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12年第12期2132-2136,共5页
Background Mutations in fumarylacetoacetate hydrolase (FAH) gene can lead to tyrosinemia type 1 (HT1), a relatively rare autosomal recessive disorder. To date, no molecular genetic defects of HT1 in China have bee... Background Mutations in fumarylacetoacetate hydrolase (FAH) gene can lead to tyrosinemia type 1 (HT1), a relatively rare autosomal recessive disorder. To date, no molecular genetic defects of HT1 in China have been described. We investigated a Chinese family with a HT1 child to identify mutations in FAH. Methods DNA sequencing was used for mutations screening in FAH gene.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 was performed to determine the FAH gene expression level. To confirm the presence of degradation by the nonsense-mediated mRNA decay pathway (NMD), the fragments containing R237X mutations were analyzed by primer introduced restriction analysis-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IRA-PCR) and cDNA sequencing. Finally, the effects of the mutations reported in this study were predicted by online softwares. Results A boy aged 3 years and 8 months was diagnosed clinically with HT1 based on his manifestations and biochemical abnormalities. Screening of FAH gene revealed two heterozygous mutations R237X and L375P transmitted from his mother and father respectively. In this pedigree, the amount of FAH mRNA relative to a healthy control was 0.44 for the patient, 0.77 for his mother and 1.07 for his father. Moreover, both PIRA-PCR and cDNA sequencing showed significant reduction of the FAH mRNA with R237X nonsense mutation. The missense mutation of L375P was not reported previously and prediction software showed that this mutation decreased the stability of protein structure and affected protein function. Conclusions This is the first case of HT1 analyzed by molecular genetics in China. The R237X mutation in FAH down- regulates the FAH gene expression, and the L375P mutation perhaps interrupts the secondary structure of FAH prote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umarylacetoacetate hydrolase gene mutation nonsense-mediated mRNA deeay pathway tyrosinemia type 1
原文传递
Kit基因无义突变导致W^(-3Bao)小鼠显性白斑形成 被引量:5
2
作者 薛整风 陈兵 +4 位作者 尹媛 茅慧华 殷俊 杨玲 吴宝金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934-938,共5页
In this study the kit gene was amplified from total brain RNA of W-3Bao heterozygote and normal C57BL/6 mice by RT-PCR followed by sequencing.To validate the mutation found in mRNA,the corresponding genome sequence wa... In this study the kit gene was amplified from total brain RNA of W-3Bao heterozygote and normal C57BL/6 mice by RT-PCR followed by sequencing.To validate the mutation found in mRNA,the corresponding genome sequence was amplified and sequenc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as a T-to-A transversion at the 441st nucleotide in W-3Bao ORF.The mutation introduces a pre-termination codon of amino acid and causes the phenotype of dominant white spo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癌基因 小鼠 突变 酪氨酸激酶受体 Kit 白斑 显性 生长因子受体
下载PDF
Hallpeau-Siemens型隐性营养不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一例的基因突变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姜薇 孙莹 +3 位作者 陈喜雪 李颂 卜定方 朱学骏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597-599,共3页
目的鉴定一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营养不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家系的基因突变。方法应用PCR、DNA直接测序明确突变位点,根据突变位点设计特异性引物,用PCR检测突变位点从而进一步确定该家系的致病原因。结果发现该患者COL7A1基因的一条等位... 目的鉴定一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营养不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家系的基因突变。方法应用PCR、DNA直接测序明确突变位点,根据突变位点设计特异性引物,用PCR检测突变位点从而进一步确定该家系的致病原因。结果发现该患者COL7A1基因的一条等位基因第2号外显子上存在S48P的错义突变,而另一条等位基因第27号外显子上存在3625del11缺失突变,造成编码区阅读框架的移位,最终导致蛋白终止密码(PTC)的产生。隐性营养不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患者这种两个突变的组合在国际上为首次报道。结论 COL7A1基因的缺失突变和错义突变引起该患者临床症状的特异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松解 大疱性 营养不良性 密码子 无义 突变 误义 隐性营养不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 突变研究 基因突变
原文传递
遗传性长QT综合征HERG基因及SCN5A基因新突变 被引量:4
4
作者 艾旭光 李凌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19-623,共5页
目的:研究长QT综合征患者基因突变、致病机制及其与临床表型之间的关系。方法:分析长QT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表现、心电图特点,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长QT综合征的常见突变基因KCNQ1,HERG,SCN5A的全部外显子及外显子与内含子连接部位,... 目的:研究长QT综合征患者基因突变、致病机制及其与临床表型之间的关系。方法:分析长QT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表现、心电图特点,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长QT综合征的常见突变基因KCNQ1,HERG,SCN5A的全部外显子及外显子与内含子连接部位,DNA直接测序检测基因突变位点。应用实时定量PCR方法测定一个家系的成员基因表达量,以探讨其可能的致病机制。结果:在5个长QT综合征家系中,发现2个HERG基因突变位点及1个SCN5A基因突变位点,分别为HERG基因C1848A、G1120T和SCN5A基因G638T。其中HERG基因C1848A突变引起616位酪氨酸转变为终止密码子(Y616X),G1120T突变引起374位缬氨酸转变为苯丙氨酸(V374F);SCN5A基因G638T突变引起213位甘氨酸转变为缬氨酸(G213V)。HERG基因Y616X突变患者家族成员外周血mRNA表达量分析,发现其HERG基因mRNA表达量明显低于无突变者。结论:发现3个长QT综合征相关的基因新突变位点,两个突变位于HERG基因,另一个位于SCN5A基因。其中HERG基因无义突变Y616X引起mRNA表达量减少,可能受无义突变介导的RNA降解(Nonsense Mediated Decay,NMD)机制有关,从而引起较轻微的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QT综合征 HERG SCN5A 突变 无义突变 NMD
下载PDF
中国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高度近视患者SCO2基因新突变
5
作者 李印 张丹丹 +1 位作者 吴青松 李拓 《国际眼科杂志》 2024年第1期5-9,共5页
目的:探讨SCO2(OMIM 604272)基因在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高度近视患者中的致病性变异。方法:共招募384例高度近视患者,其中至少一眼球镜度数≤-6.00 D,且眼轴长度≥26.00 mm。应用苯酚-氯仿法从5 mL外周静脉血中提取DNA。通过Sanger测... 目的:探讨SCO2(OMIM 604272)基因在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高度近视患者中的致病性变异。方法:共招募384例高度近视患者,其中至少一眼球镜度数≤-6.00 D,且眼轴长度≥26.00 mm。应用苯酚-氯仿法从5 mL外周静脉血中提取DNA。通过Sanger测序以鉴定SCO2第2外显子的致病性变异。运用计算机预测软件对检测到的变异进行评估。来自同一地区的288名健康人群作为正常对照。结果:共检测出7个突变位点,分别为4个同义突变(c.201C>T/p.=,c.576C>T/p=,c.633A>C/p.=,c.780T>C/p.=.),2个错义突变(c.187A>G/p.Ile63Val,c.59G>C/p.Arg20Pro)和1个无义突变(c.544C>T/p.Gln182*)。通过PolyPhen2、SIFT和Provean软件预测,两个错义突变没有致病性。新的无义突变(c.544C>T/p.Gln182*)在1000G中未被发现,在288个正常对照中也未被发现。Variant Taster预测该无义突变位点是保守的。结论:新发现的无义突变可能是我们研究的高度近视患者的致病原因。SCO2与高度近视相关,而这批高度近视人群中SCO2基因突变的发生率低至1/384;该无义突变可能是中国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高度近视的一种罕见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度近视 SCO2 Sanger测序 突变 无义突变
下载PDF
WNK1新突变致遗传性感觉和自主神经病变Ⅱ型的遗传学分析
6
作者 付玉霞 玉仁尼沙·台外库力 +3 位作者 梅玫 袁萍 唐增奇 盛娟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24年第7期1416-1421,共6页
目的 对一个遗传性感觉和自主神经病变Ⅱ型家系遗传学病因分析。方法 应用全外显子组测序技术对孕妇外周血DNA进行检测,对变异位点进行Sanger验证和生物信息预测,同时通过羊水穿刺对胎儿羊水DNA进行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MA)及全外显子组... 目的 对一个遗传性感觉和自主神经病变Ⅱ型家系遗传学病因分析。方法 应用全外显子组测序技术对孕妇外周血DNA进行检测,对变异位点进行Sanger验证和生物信息预测,同时通过羊水穿刺对胎儿羊水DNA进行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MA)及全外显子组测序。结果 孕妇表现为以手指甲脱落开始的双手及双足末端的进行性溃疡性萎缩,痛觉减退,部分脚趾的融合消失。测序示孕妇的WNK1存在c.2965C>T(p.Gln989*)纯合变异,其父母为该变异杂合携带者,突变可导致蛋白C端被截短1646个氨基酸。根据ACMG指南判断为致病性。产前诊断结果示胎儿为WNK1突变携带者。结论 本病例首次在维吾尔族患者上诊断遗传性感觉和自主神经病变Ⅱ型,是由WNK1一个新的纯合无义突变所致,丰富了WNK1变异及其表型数据库,而且是首例进行了产前诊断的病例,在中国人群的第3例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性感觉和自主神经病变 HSAN-Ⅱ 无义突变 全外显子组测序 WNK1
原文传递
导致先天性白内障的CRYGD基因的一个新突变 被引量:4
7
作者 高明 黄色新 +4 位作者 李杰 邹洋 徐佩文 康冉冉 高媛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15-518,共4页
目的对一个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白内障(autosomaldominantcongenitalcataract,ADCC)家系进行基因突变筛查。方法应用Sanger测序分析18个ADCC致病基因的突变热点,通过序列比对分析找出突变,并在100例健康对照中进行筛查,以排多态性... 目的对一个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白内障(autosomaldominantcongenitalcataract,ADCC)家系进行基因突变筛查。方法应用Sanger测序分析18个ADCC致病基因的突变热点,通过序列比对分析找出突变,并在100例健康对照中进行筛查,以排多态性位点的可能。结果该家系中的3例患者均携带CRYGD基因C.471G〉A(p.Trpl57Term)杂合突变,可导致编码的7晶状体蛋白在第157位氨基酸处提前终止翻译。在2名表型正常的家系成员和100名表型正常的健康对照中均未发现同样的突变。经Mutationt@siting软件预测,该突变为有害突变。结论CRYGD基因C.471G〉A(p.Trpl57Term)杂合突变可能为该家系的致病原因。该突变尚未见报道,因此是一种新发现的先天性白内障致病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白内障 CRYGD基因 DNA测序 无义突变
原文传递
中国一先天性无虹膜家系的遗传分析及PAX6基因突变位点的检测 被引量:4
8
作者 张陆希 杨鸽 +3 位作者 贾竞 万文萃 杨鑫 金学民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721-725,共5页
背景先天性无虹膜是双眼发病的遗传性疾病,目前的研究表明先天性无虹膜患者配对盒转录因子6(PAX6)基因突变位点具有多样性。目的通过目标序列捕获测序结合一代测序验证技术对1个中国先天性无虹膜家系进行基因突变位点的筛查和遗传分... 背景先天性无虹膜是双眼发病的遗传性疾病,目前的研究表明先天性无虹膜患者配对盒转录因子6(PAX6)基因突变位点具有多样性。目的通过目标序列捕获测序结合一代测序验证技术对1个中国先天性无虹膜家系进行基因突变位点的筛查和遗传分析。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本研究组于2016年3月纳入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的1个中国汉族先天性无虹膜家系,并对该家系成员进行致病突变基因检测。该家系全体成员均接受神经系统、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等全身体格检查以及眼科相关检查。采集现存家系所有成员前臂静脉血10ml以提取基因组DNA,以先证者基因组DNA为模板行前房角发育异常致病基因的目标基因定点捕获测序分析,经与各基因库比对筛选出候选致病基因位点,采用PCR法对该家系成员行致病基因位点DNA片段扩增,采用Sanger测序技术在该家系除先证者以外的2例患病者和表型正常成员中进行候选致病基因验证。结果该家系共3代9名成员,I1去世,现存8位成员,包括患病者3例(112及其子代Ⅲ1、Ⅲ2)和表型正常者5人,符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模式。所有家系成员未发现神经系统异常,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结果均呈阴性。3例患病者视力均明显下降且不能矫正,眼压平均值为21mmHg(1mmHg=0.133kPa),患者均存在虹膜完全缺如、角膜基质层混浊、眼球水平震颤、黄斑中心凹发育不良症状。此外,Ⅱ2患者存在左眼上睑下垂、右眼先天性白内障表现,Ⅲ2同时存在双眼先天性白内障、双侧晶状体不全脱位。先证者目标序列捕获测序分析及数据库比对显示,所有患病者PAX6基因第6号外显子上碱基替换e.183C〉A,经Sanger测序验证后证实突变基因与表型共分离。结论PAX6基因c.183C〉A突变是该先天性无虹膜家系的致病突变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虹膜/遗传性 人类第11号染色体/基因 配对盒转录因子6/基因 家系谱 中国人 目标序列捕获测序 无义突变
下载PDF
1例Wiskott-Aldrich综合征临床特征和致病基因突变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刘维亮 李芳 +2 位作者 何志旭 蒋红雨 艾戎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846-848,861,共4页
目的:分析1例Wiskott-Aldrich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分子遗传特征。方法:分析患者的临床特征,收集患者及其父母外周血,提取基因组DNA,针对WASP基因所有编码外显子及外显子和内含子交界处进行PCR扩增测序。结果:我们报道的患者具有典型... 目的:分析1例Wiskott-Aldrich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分子遗传特征。方法:分析患者的临床特征,收集患者及其父母外周血,提取基因组DNA,针对WASP基因所有编码外显子及外显子和内含子交界处进行PCR扩增测序。结果:我们报道的患者具有典型的WAS表型,临床得分为5分;患儿Coomb's试验,自身抗体中ANA及类风湿因子均阳性,伴有自身免疫性疾病。患儿为WASP基因第7外显子中第665位核苷酸C突变为T(c.665C>T),导致211位密码子发生无义突变,该位置提前出现终止密码(p.R211X);其母亲为此突变基因携带者。结论:这例男性中国Wiskott-Aldrich综合征患儿由于WASP基因突变致病,此基因型患儿(p.R211X)拥有典型的WAS表型且伴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临床型为国内首次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ISKOTT-ALDRICH综合征 WASP基因 无义突变 自身免疫性疾病
下载PDF
女性Wiskott-Aldrich综合征一例及其研究进展
10
作者 陆世丰 方拥军 《现代医学》 2024年第1期143-148,共6页
Wiskott-Aldrich综合征(WAS)是一种以血小板减少、湿疹和免疫缺陷为特征的X-连锁隐形遗传病,主要由编码WAS蛋白(WASp)的基因突变所致。发病多见于男性,国内外罕有女性患者报道。本文作者报道南京市儿童医院确诊的1例女性WAS。病初患儿... Wiskott-Aldrich综合征(WAS)是一种以血小板减少、湿疹和免疫缺陷为特征的X-连锁隐形遗传病,主要由编码WAS蛋白(WASp)的基因突变所致。发病多见于男性,国内外罕有女性患者报道。本文作者报道南京市儿童医院确诊的1例女性WAS。病初患儿因“面色苍白2个月,发现皮肤出血点2 d”入院,病程6年余,伴湿疹、反复感染、自身免疫性贫血、血小板减少。基因分析发现患儿WAS基因1号外显子上携带来源于母亲的杂合无义突变,但因表达正常WAS基因的X染色体发生失活偏移,导致女性患病。本文作者回顾该例患者的临床特征,结合遗传分析并检索国内外相关文献,总结女性WAS的发病模式,旨在呼吁临床医师高度重视女性WAS,及时甄别疑似患者行遗传咨询,提高早期诊断、减少误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ISKOTT-ALDRICH综合征 X染色体失活偏移 无义突变 病例报告
原文传递
以眶外囊性皮脂腺癌为首发表现的Muir-Torre综合征1家系基因突变分析
11
作者 邹圳剑 洪书锋 +5 位作者 张钊鸿 林上清 曾丽月 姜晓勇 陈冰琳 任军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3期3154-3157,共4页
本研究报道1例MLH1基因突变致Muir-Torre综合征(MTS)患者家系,并分析该家系的临床和致病基因特点。纳入2021年11月在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确诊的1例51岁眶外囊性皮脂腺癌合并结肠腺癌患者,收集该家系成员的临床资料并绘制家系图,符合中... 本研究报道1例MLH1基因突变致Muir-Torre综合征(MTS)患者家系,并分析该家系的临床和致病基因特点。纳入2021年11月在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确诊的1例51岁眶外囊性皮脂腺癌合并结肠腺癌患者,收集该家系成员的临床资料并绘制家系图,符合中国人Lynch综合征诊断标准,为典型的MTS家系。通过全外显子组测序法、多重探针连接扩增技术等方法检测到先证者MLH1基因位于3号外显子的NM_000249.4:c.298C>T(p.R100^(*))突变,为致病突变。明确致病突变后,针对MLH1基因对家系中4名直系成员进行Sanger测序验证,发现3名家系成员检测到该突变并将其纳入MTS风险管控。对先证者随访至2023年12月25日,未见皮肤及胃肠道肿瘤复发及新发。本研究报道了一个典型的MTS家系,发现了MLH1基因可能致病的无义突变,为该突变的致病性提供了新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囊性皮脂腺癌 Muir-Torre综合征 MLH1基因 无义突变
原文传递
遗传性多发性骨软骨瘤的基因诊断及产前诊断 被引量:4
12
作者 赵文秋 宋书娟 +1 位作者 魏庆 乔杰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41-244,共4页
目的 研究家族遗传性骨软骨瘤病(hereditary multiple exostoses,HME)的致病基因及产前诊断。方法应用连锁分析方法对一个HME家系EXT1、EXT2和EXT3基因进行分析。致病基因定位后,用PCR-测序法进行了突变分析。结果在该家系中EXT2基... 目的 研究家族遗传性骨软骨瘤病(hereditary multiple exostoses,HME)的致病基因及产前诊断。方法应用连锁分析方法对一个HME家系EXT1、EXT2和EXT3基因进行分析。致病基因定位后,用PCR-测序法进行了突变分析。结果在该家系中EXT2基因第6外显子发生1个新的无义突变(c.1006C〉T),该突变导致第336位编码谷氨酰胺的密码子CAA变为终止密码子TAA(G1n336X)。根据上述结果配合遗传咨询进行了产前诊断,结果显示胎儿正常。结论在家族遗传性骨软骨瘤家系中发现一新的EXT2基因突变,并应用于产前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性多发性骨软骨瘤 EXT2基因 无义突变
原文传递
Application of topical gentamicin-a new era in the treatment of genodermatosis 被引量:4
13
作者 Shan Wang Zhou Yang +7 位作者 Ying Liu Mu-Tong Zhao Juan Zhao Huan Zhang Zong-Yang Liu Xiao-Ling Wang Lin Ma Yong-Hong Yang 《World Journal of Pediatrics》 SCIE CAS CSCD 2021年第6期568-575,共8页
Background The clinical use of gentamicin always lies in its antimicrobial activity in the past as an aminoglycoside antibiotic.However,in the past decade,there were considerable interests in therapeutic approaches in... Background The clinical use of gentamicin always lies in its antimicrobial activity in the past as an aminoglycoside antibiotic.However,in the past decade,there were considerable interests in therapeutic approaches in treating hereditary diseases.Some of the genodermatosis is caused by nonsense mutations that create premature termination codons and lead to the production of truncated or non-functional proteins.Gentamicin could induce readthrough of nonsense mutations and enable the synthesis of full-length proteins.We focus on previous publications on topical application of gentamicin and review its utility in genetic skin diseases.Data sources We search the MEDLINE through PubMed,EMBASE databases,and the Clinical Trials Registry Platform from January 1960 to July 2020 using the key search terms"gentamicin,topical gentamicin,genodermatosis,genetic skin diseases".Results The application of gentamicin in genodermatosis yielded promising results,both in vivo and in vitro,including Nagashima-type palmoplantar keratosis,epidermolysis bullosa,Hailey-Hailey disease,hereditary hypotrichosis simplex of the scalp,etc.Conclusions Topical gentamicin is a potential treatment option for genodermatosis caused by nonsense mut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pidermolysis bullosa GENTAMICIN Nagashima-type palmoplantar keratosis nonsense mutation READTHROUGH
原文传递
CASK新发无义突变导致罕见男性新生儿巨脑回1例
14
作者 刘艳兵 喻云 +2 位作者 喻聪 李琳 陈丽萍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24年第10期2156-2158,共3页
目的探讨钙/钙调蛋白依赖性丝氨酸蛋白激酶(CASK)基因变异导致的巨脑回畸形的临床特征及遗传学特点。方法回顾1例经Sanger测序确诊的智力障碍伴小头畸形、脑桥发育不良(MICPCH)患儿的临床资料,查阅和学习相关文献,总结同一基因型患者的... 目的探讨钙/钙调蛋白依赖性丝氨酸蛋白激酶(CASK)基因变异导致的巨脑回畸形的临床特征及遗传学特点。方法回顾1例经Sanger测序确诊的智力障碍伴小头畸形、脑桥发育不良(MICPCH)患儿的临床资料,查阅和学习相关文献,总结同一基因型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家系3人外显子组测序发现患儿有新发的CASK基因半合子无义突变c.1837C>T/p.R613^(*),为既往报道的致病性变异,因此诊断为MICPCH(OMIM#300749)。结论本例报道提示CASK c.1837C>T在中国人群中可能是1个热点变异,其导致较严重的MICPCH。该变异在公共单核苷酸多态性(SNP)数据库中均无记录,在本地20万人(含10万+患者)外显子组数据库中共检出3例,且均为患者,其中2例为男性。以往报道的MICPCH多见于女性,因此男性新发突变导致的MICPCH应格外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钙调蛋白依赖性丝氨酸蛋白激酶(CASK) 无义突变 脑畸形 智力发育障碍 新生儿
原文传递
1例USP7基因自发突变致Hao-Fountain综合征的病例特点分析并文献复习
15
作者 潘小姣 肖楠 孙中厚 《中外医药研究》 2024年第29期72-74,共3页
回顾分析德州市妇女儿童医院1例因泛素特异性蛋白酶7(USP7)基因自发突变所致Hao-Fountain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资料,该女性患儿因语言及智力发育落后1年就诊,查体表情淡漠,眼神交流少,眼距宽,小下颌,眼球略凹陷,眼窝略深。基因检测USP7基因... 回顾分析德州市妇女儿童医院1例因泛素特异性蛋白酶7(USP7)基因自发突变所致Hao-Fountain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资料,该女性患儿因语言及智力发育落后1年就诊,查体表情淡漠,眼神交流少,眼距宽,小下颌,眼球略凹陷,眼窝略深。基因检测USP7基因有1个杂合突变,确诊为Hao-Fountain综合征。USP7基因突变属于杂合突变,导致USP7蛋白缺失,不能完成正常的细胞周期,考虑该基因的突变与神经发育障碍有关。患儿后期随访尤为重要,应定期随访患儿生长发育水平,早期发现异常,及早进行科学干预,尽可能提高患儿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SP7基因 泛素特异性蛋白酶7 Hao-Fountain综合征 无义突变
下载PDF
庆大霉素软膏治疗无义突变引起的营养不良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4
16
作者 李越 梁键莹 +3 位作者 程茹虹 张佳 姚志荣 李明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50-654,共5页
目的观察评价庆大霉素软膏外用治疗无义突变所致常染色体隐性营养不良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RDEB)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2018年3月-2019年2月,笔者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研究方法,安慰剂选用与庆大霉素软膏相同的赋形剂成分,招... 目的观察评价庆大霉素软膏外用治疗无义突变所致常染色体隐性营养不良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RDEB)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2018年3月-2019年2月,笔者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研究方法,安慰剂选用与庆大霉素软膏相同的赋形剂成分,招募基因检测确诊为无义突变导致的RDEB患者,通过安全性评估后,每例患者每日涂抹1次庆大霉素乳膏于患处(共30 d),分别进行疗效和安全性观察。治疗期间使用皮肤生活质量问卷(DLPI)和伯明翰大疱性表皮松解症严重程度评分(BEBS)对患者进行评估。结果共纳入4名患者,经基因检测均携带有杂合无义突变,年龄2~26岁。DLPI评分治疗前为(24.50±1.73)分,治疗后为(17.75±1.25)分。BEBS治疗前为(28.75±9.98)分,治疗后为(22.00±6.36)分。临床可见用药侧效果明显优于安慰剂侧,治疗期间与治疗后均无相关不良反应发生。免疫荧光显示患者Ⅶ型胶原纤维有部分表达。结论使用庆大霉素软膏治疗由无义突变引起的RDEB,可以提高患者皮损的愈合速度,减少起疱频率,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减轻日常护理的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不良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 通读治疗 庆大霉素 无义突变
下载PDF
ITGA2B基因复合杂合突变所致遗传性血小板无力症家系分析及致病机制研究
17
作者 卢晓梅 付栋彦 +7 位作者 张耀方 赵丽东 王蕾 杨嘉 刘杰 郑嘉伟 杨林花 王刚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70-377,共8页
目的对一个ITGA2B基因复合杂合突变导致的遗传性血小板无力症家系进行表型及基因型研究,并探索其分子致病机制。方法使用二磷酸腺苷、胶原、肾上腺素、花生四烯酸及瑞斯托霉素等诱聚剂进行血小板聚集试验,检测先证者及家系成员的血小板... 目的对一个ITGA2B基因复合杂合突变导致的遗传性血小板无力症家系进行表型及基因型研究,并探索其分子致病机制。方法使用二磷酸腺苷、胶原、肾上腺素、花生四烯酸及瑞斯托霉素等诱聚剂进行血小板聚集试验,检测先证者及家系成员的血小板聚集率。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血小板表面CD41(αⅡb)、CD61(β3)、CD42b(GPⅠb)的表达。采用基因测序技术进行基因鉴定。利用RT-PCR检测ITGA2B基因mRNA剪接情况,qRT-PCR检测ITGA2B基因mRNA相对水平。生物信息学分析评估突变位点的致病性及对蛋白结构和功能的影响。通过Western blot检测分析血小板总αⅡb、β3的表达。结果除瑞斯托霉素外其他4种诱聚剂均无法使先证者血小板聚集。流式细胞术检测先证者血小板表面αⅡb的表达仅为0.25%,β3弱表达为9.76%,而GPⅠb表达相对正常,其余家系成员膜糖蛋白表达基本正常。基因测序结果显示先证者存在ITGA2B基因c.480C>G与c.2929C>T复合杂合突变,其中c.480C>G突变遗传自其母亲,c.2929C>T遗传自其父亲。RT-PCR及测序结果表明c.480C>G突变导致先证者及其母亲发生c.476G-574A(p.S160-S192)共99个碱基缺失的mRNA剪接。qRT-PCR检测发现c.2929C>T突变导致先证者及其父亲ITGA2B基因mRNA水平减低。生物信息学分析提示c.480C>G突变形成了与hnRNP A1蛋白结合序列,产生了5'SS剪接位点。αⅡb亚基的蛋白三维结构模型显示,p.S160-S192缺失的β-propeller结构域第2 blade缺失两条β链和一个α螺旋;c.2929C>T无义突变使得翻译提前终止产生p.R977-E1039缺失的截短型蛋白,包括胞质域(CD)、跨膜域(TM)以及胞外Calf-2结构域一条β链的缺失。Western blot检测先证者血小板总αⅡb表达缺失、β3的相对表达量为正常人的11.36%。结论ITGA2B基因第4外显子c.480C>G与第28外显子c.2929C>T的复合杂合突变是本家系遗传性血小板无力症的致病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性血小板无力症 ITGA2B基因 整合素αⅡbβ3 mRNA剪接 无义突变
原文传递
Suppressor tRNA in gene therapy
18
作者 Jingjing Ruan Xiaoxiao Yu +7 位作者 Huixia Xu Wenrui Cui Kaiye Zhang Chenyang Liu Wenlong Sun Xiaodan Huang Lei An Yue Zhang 《Science China(Life Sciences)》 SCIE CAS CSCD 2024年第10期2120-2131,共12页
Suppressor tRNAs are engineered or naturally occurring transfer RNA molecules that have shown promise in gene therapy for diseases caused by nonsense mutations,which result in premature termination codons(PTCs)in codi... Suppressor tRNAs are engineered or naturally occurring transfer RNA molecules that have shown promise in gene therapy for diseases caused by nonsense mutations,which result in premature termination codons(PTCs)in coding sequence,leading to truncated,often nonfunctional proteins.Suppressor t RNAs can recognize and pair with these PTCs,allowing the ribosome to continue translation and produce a full-length protein.This review introduces the mechanism and development of suppressor t RNAs,compares suppressor tRNAs with other readthrough therapies,discusses their potential for clinical therapy,limitations,and obstacles.We also summarize the applications of suppressor tRNAs in both in vitro and in vivo,offering new insights into the research and treatment of nonsense mutation diseas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ppressor tRNA PTC nonsense mutation READTHROUGH gene therapy
原文传递
鳃耳综合征家系EYA1基因一个新的无义突变 被引量:4
19
作者 刘梦婷 孟琦 +3 位作者 叶祎菁 段昌宇 林士尧 张天虹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922-926,共5页
目的为一临床诊断为鳃耳综合征的中国家系寻找致病基因及位点。方法首先,在征得家系成员的知情同意后,对所有家系成员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听力学检查和颞骨CT检查;其次,采集所有家系成员静脉血,并运用二代测序对先证者进行全外显子和剪... 目的为一临床诊断为鳃耳综合征的中国家系寻找致病基因及位点。方法首先,在征得家系成员的知情同意后,对所有家系成员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听力学检查和颞骨CT检查;其次,采集所有家系成员静脉血,并运用二代测序对先证者进行全外显子和剪切位点测序,关联相关数据库,并对可疑位点进行Sanger验证。结果该家系3代7人,2人已故,4人符合鳃耳综合征的临床诊断。系谱分析显示,该家系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基因检测显示在所有发病成员的EYA1基因上均发现一个未见报道的杂合突变位点,c.769C>T (p.Gln257*),家系内该变异与耳聋表型共分离,且此突变为无义突变,使257号谷氨酰胺突变成终止密码子,对蛋白质影响较大。根据ACMG指南,该突变为此家系的致病突变,家系中表型正常成员及100名正常人中均未发现这个突变位点。结论本研究为一个临床诊断为鳃耳综合征的家系找到了致病基因和位点,拓展了EYA1基因的突变谱,我们认为将临床症状和基因诊断相结合是综合征性耳聋诊断的要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鳃耳综合征 EYA1基因 无义突变
下载PDF
Pax3基因无义突变导致Wbct小鼠显性白斑形成 被引量:4
20
作者 徐向明 王琳 +4 位作者 翟国勤 龚文 华峥 陈兵 薛整风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857-861,共5页
本研究将Wbct杂合子小鼠与背景品系小鼠C57BL/6(B6)配种,记录后代白斑小鼠与正常小鼠数目,采用卡方检验确定遗传模式。在突变基因初步定位基础上增加样品数及微卫星标记数目对突变基因进行精确定位,确定候选基因。采用PCR扩增后直接测... 本研究将Wbct杂合子小鼠与背景品系小鼠C57BL/6(B6)配种,记录后代白斑小鼠与正常小鼠数目,采用卡方检验确定遗传模式。在突变基因初步定位基础上增加样品数及微卫星标记数目对突变基因进行精确定位,确定候选基因。采用PCR扩增后直接测序方法对候选基因Pax3进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Wbct突变呈单基因显性遗传,但在不同遗传背景中白斑表型存在差异;Wbct突变纯合子致死;Pax3基因编码区第88位密码子由UGC变为终止密码子UGA,导致蛋白编码提前终止,是引起白斑突变表型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BCT PAX3 基因 无义突变 白斑 小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