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0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表面肌电的处理方法及在体育科研中的应用前景 被引量:51
1
作者 罗炯 金季春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56-59,共4页
表面肌电信号的检测是一种无创电检测方法,它的检验分析对临床诊断及康复医学、运动医学等具有重要意义。肌电图学在体育科学研究上应用较晚,主要用于对肌肉力量和肌肉疲劳的诊断上,并逐步从基础理论研究转向为运动技术服务的实践研究... 表面肌电信号的检测是一种无创电检测方法,它的检验分析对临床诊断及康复医学、运动医学等具有重要意义。肌电图学在体育科学研究上应用较晚,主要用于对肌肉力量和肌肉疲劳的诊断上,并逐步从基础理论研究转向为运动技术服务的实践研究。对表面肌电的信号分析方法及其在体育中应用前景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 体育科研 处理方法 前景 表面肌电信号 体育科学研究 检测方法 康复医学 临床诊断 重要意义 运动医学 肌肉疲劳 肌肉力量 实践研究 技术服务 研究转向 基础理论 分析方法
下载PDF
表面肌电信号的分析与应用 被引量:34
2
作者 何庆华 吴宝明 彭承琳 《国外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分册)》 2000年第5期299-303,共5页
表面肌电信号的检测是一种无创电检测方法 ,它的检测分析对临床诊断及康复医学、运动医学等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介绍了表面肌电的信号分析方法 (时域分析法、频域分析法、时频分析法及人工神经网络等方法 ) 。
关键词 表面肌电信号 无创检测 肌电图
下载PDF
表面肌电的处理方法及在体育科研中应用前景 被引量:28
3
作者 罗炯 金季春 《福建体育科技》 2005年第2期31-34,共4页
表面肌电信号的检测是一种无创电检测方法,它的检测分析对临床诊断及康复医学、运动医学等具有重要意义。肌电图学在体育科学研究上应用较晚,主要用于对肌肉力量和肌肉疲劳的诊断上,并逐步从基础理论研究转向为运动技术服务的实践研究... 表面肌电信号的检测是一种无创电检测方法,它的检测分析对临床诊断及康复医学、运动医学等具有重要意义。肌电图学在体育科学研究上应用较晚,主要用于对肌肉力量和肌肉疲劳的诊断上,并逐步从基础理论研究转向为运动技术服务的实践研究。本文试图对表面肌电的信号分析方法及其在体育中应用前景作个回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肌电 信号分析 无创电检 应用前景
下载PDF
基于多通道并行采集的光声成像系统 被引量:16
4
作者 许栋 向良忠 +1 位作者 纪轩荣 邢达(指导) 《中国激光》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26-131,共6页
设计了一套基于多通道并行采集的快速光声成像系统,包括超声探测器、多通道并行采集系统、短脉冲激光器、计算机组成的硬件平台,并开发了配套的上位机软件来控制系统的采集和实时成像。多通道并行采集系统包括前端模拟放大、抗混叠滤波... 设计了一套基于多通道并行采集的快速光声成像系统,包括超声探测器、多通道并行采集系统、短脉冲激光器、计算机组成的硬件平台,并开发了配套的上位机软件来控制系统的采集和实时成像。多通道并行采集系统包括前端模拟放大、抗混叠滤波、模数(A/D)转换、数据存储器、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控制和通用串行总线(USB)传输等部分,它实现了64路信号的全并行采集和数字化处理。模拟样品实验结果表明,采用多个位置的旋转扫描成像能够极大地提高图像的信噪比。因此,采用高重复频率的激光器作为激发源及多个探测器的全并行采集,有望发展成为一种实时的生物组织无损成像系统,为临床医学的无损伤检测提供了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光学 光声成像系统 多通道并行采集 现场可编程门阵列 无损检测
原文传递
基于核磁共振成像的水果轻微损伤识别 被引量:15
5
作者 周水琴 商德胜 +1 位作者 应义斌 廖宜涛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07-110,共4页
以鸭梨为对象,采用核磁共振成像设备扫描获得轻微损伤鸭梨冠状面图像,使用Matlab软件完成图像预处理,采用自动阈值分割目标区域,并提取鸭梨层切面边界,最后采用角点检测方法检测鸭梨是否有轻微损伤。实验结果表明,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对水... 以鸭梨为对象,采用核磁共振成像设备扫描获得轻微损伤鸭梨冠状面图像,使用Matlab软件完成图像预处理,采用自动阈值分割目标区域,并提取鸭梨层切面边界,最后采用角点检测方法检测鸭梨是否有轻微损伤。实验结果表明,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对水果轻微损伤的检测精度达92.1%,对正常和畸形水果的检测精度达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梨 核磁共振成像 无损检测 角点检测
下载PDF
我国首次研制出近红外组织血氧参数无损监测仪应用于临床 被引量:10
6
作者 丁海曙 腾轶超 +4 位作者 李岳 黄岚 赵军 过传良 王广志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05年第3期30-30,i001-i003,共4页
用近红外光谱(NIRS)方法实现人体组织中血氧饱和度、血红蛋白浓度的无创、连续监测是一项新兴技术。当心血管搏动微弱甚至使用体外循环时,脉搏血氧计已无读数,但组织血氧参数无损监测仪仍能提供信息。它特别适合于监测脑、肌肉、皮瓣等... 用近红外光谱(NIRS)方法实现人体组织中血氧饱和度、血红蛋白浓度的无创、连续监测是一项新兴技术。当心血管搏动微弱甚至使用体外循环时,脉搏血氧计已无读数,但组织血氧参数无损监测仪仍能提供信息。它特别适合于监测脑、肌肉、皮瓣等局部组织的血运状况。本文介绍仪器的技术指标、检测原理及临床应用。已开展的临床应用包括:新生儿脑损伤、脑发育的评定;体外循环手术过程中脑氧监测及脑的保护;组织移植后血运的监测以及骨骼肌代谢功能评定等4个方面。该仪器已由清华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研制成功,并于2005年1月通过鉴定,现已进入产品化、推广和应用阶段。用近红外光谱(NIRS)方法实现人体组织中血氧饱和度、血红蛋白浓度的无创、连续监测是一项新兴技术。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支持下,清华大学医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系启动了这项技术的基础研究工作,于2002年研制成功了实验样机,并于2005年1月通过鉴定,现已进入产品化、推广和应用阶段。目前中国市场上,国外同类产品售价为3万多美元,价格很高。本样机已在5个医疗领域进行了600多例检测,目前有5台样机在5家医院长期使用,并成为临床研究所必备产品。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将国外同类产品与本样机进行了对比测试,院方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光谱 无损检测 组织血氧参数 保护脑
下载PDF
肌氧含量的光电无损检测及其在运动训练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7
作者 苏畅 王培勇 +4 位作者 马俊英 丁海曙 王广志 陆淳 白净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81-84,共4页
介绍了动脉血氧和肌氧饱和度的概念。从光与组织之间相互作用的内在机理出发,给出了无损光电监测组织中氧含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推导了计算公式。对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肌肉氧代谢能力进行了实时连续无损检测和评估,随着运动状态的... 介绍了动脉血氧和肌氧饱和度的概念。从光与组织之间相互作用的内在机理出发,给出了无损光电监测组织中氧含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推导了计算公式。对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肌肉氧代谢能力进行了实时连续无损检测和评估,随着运动状态的改变,明显看到了肌氧含量的变化。测试结果表明,运动员在运动训练过程中及训练后恢复期的氧消耗和恢复与运动强度明显相关。这对于进一步评定训练效果,掌握训练强度,判断疲劳以及运动员选材的深入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损检测 运动训练 光电检测 肌肉组织 含氧量
原文传递
血清SP-A、SP-D在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疾病进展过程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3
8
作者 尹虹雷 尹世琦 +3 位作者 刘涛 林庆艳 崔晓媛 唐正梁 《中国现代医生》 2015年第36期13-16,共4页
目的 研究血清SP-A、SP-D浓度在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idiopathic pneumonia fibrosis,IPF)患者疾病发展过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将受试者分为4组,A组为肺泡炎症组(ground-glass opacity,GGO),B组为网格类型组(parenchymal collapse-... 目的 研究血清SP-A、SP-D浓度在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idiopathic pneumonia fibrosis,IPF)患者疾病发展过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将受试者分为4组,A组为肺泡炎症组(ground-glass opacity,GGO),B组为网格类型组(parenchymal collapse-opacity,PCO),C组为蜂窝肺组(honeycomb lung),D组为正常对照组,每组各18例受试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4组受试者血清SP-A、SP-D表达水平。进一步将A组中18例受试者按其HRCT显像分为阶段1(累及2个肺区),阶段2(累及2-4个肺区),阶段3(累及4个肺区以上)。结果 4组受试者血清SP-A、SP-D的表达水平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当患者HRCT显示为GGO时,其病变占肺面积的大小不同,血清中SP-A的表达水平与病变范围密切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SP-A、SP-D伴随IPF病程进展而变化,联合监测是判断疾病严重程度的有价值的无创性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 SP-A SP-D 无创检测 病情评估
下载PDF
超声心动图在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评估中的价值研究 被引量:12
9
作者 刁杰 石秀英 《中国数字医学》 2017年第7期5-7,47,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在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2015年至2017年延安大学附属医院住院接受冠脉造影患者68例,对于出现单纯左前降支(LAD)狭窄的患者进行PCI治疗,采用PHILIPS IE33型彩色超声,检测左心室整体收缩功...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在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2015年至2017年延安大学附属医院住院接受冠脉造影患者68例,对于出现单纯左前降支(LAD)狭窄的患者进行PCI治疗,采用PHILIPS IE33型彩色超声,检测左心室整体收缩功能参数,EDV(左室舒张末期容积);EF(左室射血分数);PFR(峰值充盈率);FS(左室短轴缩短率);Ea/Aa(舒张早期与舒张晚期二尖瓣环运动速度之比),分析术后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同时分析手术后是否发生再狭窄,且再狭窄与超声心动图各项指标的关系。结果:利用超声心动图相关参数分析显示,在手术3个月后,左室舒张末期容积、左室射血分数、峰值充盈率、左室短轴缩短率、舒张早期与舒张晚期二尖瓣环运动速度之比较手术前存在显著变化,表明手术可以成功缓解冠心病的发展(P<0.05);发生支架再狭窄时,左室平均舒张末期容积比、平均收缩末期容积比、不同节段数比与未发生狭窄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通过超声心动图参数分析,可预判手术的成功率和是否发生了支架再狭窄,对患者病情的无创检测提供了新的检测方向和临床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图 冠心病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无创检测
下载PDF
拉曼光谱技术在肿瘤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0
作者 闫天秀 谷怀民 沈高山 《激光生物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1期133-137,共5页
癌症是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严重疾病之一,早期诊断与及时治疗是提高癌症患者生存率的最有效途径。激光拉曼光谱技术作为一种非侵入性的检测技术,可以无损伤地提供丰富的分子结构特征和物质成分信息,从分子水平上反映癌变组织与正常组... 癌症是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严重疾病之一,早期诊断与及时治疗是提高癌症患者生存率的最有效途径。激光拉曼光谱技术作为一种非侵入性的检测技术,可以无损伤地提供丰富的分子结构特征和物质成分信息,从分子水平上反映癌变组织与正常组织之间的结构差异,从而可用于癌症的早期诊断。综述了激光拉曼光谱技术在皮肤癌、鼻咽癌、肺癌、胃癌、结肠癌、乳腺癌及前列腺癌诊断中的研究进展,并对拉曼光谱技术在癌症诊断中的发展方向和应用前景作了进一步的展望,为癌症的早期检测和诊断技术的应用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曼光谱 癌症诊断 无损检测
下载PDF
乳腺微钙化超声检测方法综述 被引量:11
11
作者 吴水才 欧阳亚丽 +1 位作者 崔博翔 周著黄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17-226,共10页
乳腺微钙化是早期乳腺癌的重要影像学特征之一,是实现乳腺癌早期诊断的关键.超声成像具有无辐射、实时性好、费用低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乳腺疾病的检测,但受空间分辨率和散斑噪声等因素影响,传统B超很难检出乳腺微钙化.在总结乳腺微钙... 乳腺微钙化是早期乳腺癌的重要影像学特征之一,是实现乳腺癌早期诊断的关键.超声成像具有无辐射、实时性好、费用低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乳腺疾病的检测,但受空间分辨率和散斑噪声等因素影响,传统B超很难检出乳腺微钙化.在总结乳腺微钙化特性和传统超声成像局限性的基础上,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乳腺微钙化超声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高频超声检测、B超图像后处理、超声弹性成像、时间反转多信号分类法、高频空间信息、二阶超声场成像、光声成像等,介绍了各检测方法的相关原理,同时对各种方法的特点和局限性进行了详细论述与分析.最后,对乳腺微钙化超声检测方法进行总结,并对近期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本文综述的检测方法均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传统B超成像检测微钙化的性能,但相对于乳腺X线摄影仍存在差距.乳腺微钙化超声检测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包括检测技术的融合、检测方法的比较与评价、病变类型的诊断分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乳腺癌 微钙化 无创检测 超声组织定征 超声弹性成像
下载PDF
利用机器学习方法对神经肌肉罕见病DMD进行分类预测 被引量:9
12
作者 章鸣嬛 陈瑛 +1 位作者 沈瑛 马军山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54-159,共6页
为早期诊断和检测神经肌肉罕见病——杜兴氏肌营养不良(DMD),设计了一组分类预测试验.首先,利用小波变换对DMD患者组和健康对照组的磁共振图像(MRI)进行小波分解;其次,从所得的分解图像中提取出若干纹理特征参数并进行降维处理;最后,再... 为早期诊断和检测神经肌肉罕见病——杜兴氏肌营养不良(DMD),设计了一组分类预测试验.首先,利用小波变换对DMD患者组和健康对照组的磁共振图像(MRI)进行小波分解;其次,从所得的分解图像中提取出若干纹理特征参数并进行降维处理;最后,再基于这些纹理特征参数,利用支持向量机算法(SVM)对试验图像进行分类预测.试验结果显示,若选择适当的小波分解尺度、分类器核函数和相关参数组合,则MRI图像的分类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可达96.9%,97.3%和97.1%.该处理方法有望为临床提供客观有效的辅助诊断手段,可作为DMD罕见病无创检测的尝试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兴氏肌营养不良 无创检测 磁共振图像 纹理特征 小波变换 支持向量机
下载PDF
利用电化学生物传感器进行无创血糖检测技术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刘剑 刘红敏 +3 位作者 杨庆德 姜利英 田青 蔡新霞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2535-2539,共5页
研制了一种新型的基于反离子电渗透原理无创检测血糖的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利用此生物传感器在自行搭建的实验装置上进行了裸鼠离体皮肤的葡萄糖透皮抽取和检测实验,研究了化学促渗剂和电流切换技术对无创血糖检测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使... 研制了一种新型的基于反离子电渗透原理无创检测血糖的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利用此生物传感器在自行搭建的实验装置上进行了裸鼠离体皮肤的葡萄糖透皮抽取和检测实验,研究了化学促渗剂和电流切换技术对无创血糖检测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使用化学促渗剂后葡萄糖的渗透量是不使用促渗剂情况下的2.29倍,采用电流切换技术,能减缓长时间通电对皮肤的刺激,在皮下葡萄糖浓度0~18mmol/L范围内,生物传感器的响应电流与皮下葡萄糖浓度具有较好的相关性(R=0.9886,n=7).此外,还进行了与生物传感器配合使用的腕式仪表的研制,为实现糖尿病人血糖闭环控制奠定技术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 血糖 无创检测 反离子电渗透 金电极
下载PDF
基于近红外光谱法的无创血糖检测原理与研究现状 被引量:8
14
作者 杨星 季忠 +1 位作者 杨力 彭承琳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04-207,共4页
研究血糖的无创检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近红外无创血糖检测技术作为最具潜力的检测方法之一,已成为当今一大研究热点。本文介绍了基于近红外光谱法的无创血糖检测的基本原理与研究方法,通过比较近年来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发展现状,针对近... 研究血糖的无创检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近红外无创血糖检测技术作为最具潜力的检测方法之一,已成为当今一大研究热点。本文介绍了基于近红外光谱法的无创血糖检测的基本原理与研究方法,通过比较近年来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发展现状,针对近红外光谱法无创血糖检测中在测量方式选取、测量部位选择、测量波长选择以及定标建模等方面存在的关键性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总结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创血糖 近红外光谱 测量 建模
原文传递
无创血管内皮功能检测技术研究进展与应用 被引量:7
15
作者 李桂香 黄德群 +4 位作者 唐元梁 陈军 刘凯 伊翔 吴新社 《中国医疗设备》 2019年第12期156-159,181,共5页
血管内皮功能的改变与心血管疾病关系密切,内皮结构和功能的损伤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重要原因,也是血管病变最早的标志。评价内皮功能的无创检测方法主要包括基于血流介导的血管扩张技术、外周动脉张力、光学体积描记法和无创生化... 血管内皮功能的改变与心血管疾病关系密切,内皮结构和功能的损伤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重要原因,也是血管病变最早的标志。评价内皮功能的无创检测方法主要包括基于血流介导的血管扩张技术、外周动脉张力、光学体积描记法和无创生化检测等4大方法。通过利用便携式家用或穿戴式内皮血管功能诊断设备检测内皮功能病变,及时进行血管功能病变的干预和治疗可以预防心血管疾病。另外,内皮功能定期检查可用以评估病人治疗方案的有效性,帮助临床医生和心血管病患者更好的管理心血管健康。本文通过分析无创血管内皮功能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应用,以期促进无创血管内皮功能检测技术的发展以及引起国民对血管内皮功能检查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功能 无创检测 血管弹性 动脉粥样硬化 心脑血管疾病
下载PDF
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荧光光谱测量系统的设计 被引量:7
16
作者 许良元 朱灵 +4 位作者 张龙 余锋 刘勇 张弓 吴路生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2298-2301,共4页
提出了一种利用荧光光谱技术测量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的方法,阐述了该荧光光谱测量系统的测量原理,设计并搭建了该荧光光谱测量系统。利用该系统对365,370,375,380,385nm波段进行了激发光谱扫描测试,得出375nm为最佳激发波长;采用375nm... 提出了一种利用荧光光谱技术测量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的方法,阐述了该荧光光谱测量系统的测量原理,设计并搭建了该荧光光谱测量系统。利用该系统对365,370,375,380,385nm波段进行了激发光谱扫描测试,得出375nm为最佳激发波长;采用375nm的单色光作为激发光源,分别对正常人和糖尿病患者的皮肤进行了荧光光谱检测,发现两者在450nm附近的荧光存在明显的差异。实验结果证明该荧光光谱测量系统快速、无创、简单,可应用于对糖尿病、人体衰老、氧化应激等病情进行早期预测和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 荧光光谱 无损测量
下载PDF
柔性电化学传感器及其在无创医学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7
作者 梁华润 马浩轩 +7 位作者 段新荣 于洁 王灏珉 李硕 朱梦嘉 陈爱兵 郑晖 张莹莹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402-1419,共18页
电化学传感器因其响应速度快、灵敏度高、选择性好和易于定量化而被广泛用于检测物质浓度.随着柔性电子技术的迅速发展,电化学传感器已发展为柔性可穿戴形态,被用于生物液/气流体的原位分析,从而以便携、无创的方式实现对生理指标和健... 电化学传感器因其响应速度快、灵敏度高、选择性好和易于定量化而被广泛用于检测物质浓度.随着柔性电子技术的迅速发展,电化学传感器已发展为柔性可穿戴形态,被用于生物液/气流体的原位分析,从而以便携、无创的方式实现对生理指标和健康状态的连续监测,在智慧健康与医疗领域展现出巨大潜力.有鉴于此,本综述聚焦于面向无创医学检测的柔性电化学传感器的设计与应用,首先介绍了柔性电化学传感器的基本构成,然后讨论了各种类型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接着系统性综述了柔性电化学传感器在汗液、间质液、泪液、唾液和呼吸等典型生物流体中重要化学物质检测方面的最新进展.最后,总结并讨论了柔性电化学传感器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展望了其在无创健康监测和精准医疗方面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传感 柔性可穿戴器件 生物流体 无创检测 健康管理
原文传递
无线智能胶囊膀胱镜动态检测猪膀胱黏膜状态的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何卫阳 许荧杰 +5 位作者 童行 李杰 赵邦术 李心远 苟欣 肖明朝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52-55,共4页
目的探索无线胶囊膀胱镜动态观测猪膀胱黏膜状态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只健康实验香猪, 全麻。胶囊膀胱镜在经皮肾镜改良鞘辅助下经尿道置入猪膀胱, 胶囊膀胱镜末端连接1条长为2 cm的丝线。体外姿态控制器调节胶囊膀胱镜的位置及镜头角... 目的探索无线胶囊膀胱镜动态观测猪膀胱黏膜状态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只健康实验香猪, 全麻。胶囊膀胱镜在经皮肾镜改良鞘辅助下经尿道置入猪膀胱, 胶囊膀胱镜末端连接1条长为2 cm的丝线。体外姿态控制器调节胶囊膀胱镜的位置及镜头角度以拍摄目标解剖区域。在初始30 min内, 胶囊膀胱镜的拍摄速度为2.5帧/s, 30 min后自动转为1.5帧/s。胶囊膀胱镜连续拍摄4 h后自动关机, 拍摄过程中照片实时传输至图像接收仪。目标解剖区域拍摄完成后, 实验猪被唤醒并送入猪舍, 自由饮食和活动。将图像接收仪连接计算机, 通过Vue软件下载图片并进行分析处理。12 h后, 再次置入扩张鞘, 在输尿管镜观察下, 使用异物钳牵拉丝线将胶囊膀胱镜取出。结果无线胶囊膀胱镜在置入、取出设备的辅助下顺利经尿道进出膀胱, 并成功拍摄了2万余张像素为60 K的各角度膀胱黏膜图像。在胶囊膀胱镜置入、图像获取、膀胱内留置(12h)及取出过程中, 未见出血、尿路损伤等并发症。结论本研究中的无线胶囊膀胱镜可动态、智能、精准观测到猪膀胱黏膜状态, 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镜 胶囊内镜 无创 动态检测 动物实验
原文传递
皮肤微血管调节功能无创检测技术进展 被引量:4
19
作者 唐元梁 李桂香 +2 位作者 姚立平 谭仲威 雷鹏 《中国医疗设备》 2022年第6期153-157,共5页
微血管调节功能障碍常发生于心血管疾病的早期阶段,并且与多种慢性病的发生有密切联系。及时检测微血管调节功能障碍并进行干预和治疗,有助于维护心血管健康、降低多种慢性病的发病率。皮肤是非常适合进行微血管功能检测的器官,目前反... 微血管调节功能障碍常发生于心血管疾病的早期阶段,并且与多种慢性病的发生有密切联系。及时检测微血管调节功能障碍并进行干预和治疗,有助于维护心血管健康、降低多种慢性病的发病率。皮肤是非常适合进行微血管功能检测的器官,目前反应性充血测试已在临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综述了常用的反应性充血诱导方式和皮肤血流量监测技术,分析了各反应性测试方案背后的生理机制及皮肤血流量监测技术的特点,对临床专用的几款皮肤微血管功能测试仪器的研发与应用情况进行了介绍,以期通过相关技术进展的梳理,提高相关从业者和普通大众对皮肤微血管功能病变检测的重视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应性充血 内皮调节 皮肤微血管调节功能 无创检测
下载PDF
皮肤胆固醇无创光谱检测模拟和在体实验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候华毅 方朝晖 +6 位作者 张元志 董美丽 朱灵 王贻坤 叶兴顺 桑瑶烁 刘勇 《中国激光》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224-230,共7页
皮肤胆固醇是评估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风险的新型生物标志物。为实现皮肤胆固醇的无创、快速检测,设计了一套基于漫反射光谱技术的检测系统。采用毛地黄皂苷一辣根过氧化物酶共聚物溶液模拟梯度浓度皮肤胆固醇。通过检测该共聚物溶液和... 皮肤胆固醇是评估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风险的新型生物标志物。为实现皮肤胆固醇的无创、快速检测,设计了一套基于漫反射光谱技术的检测系统。采用毛地黄皂苷一辣根过氧化物酶共聚物溶液模拟梯度浓度皮肤胆固醇。通过检测该共聚物溶液和受试者在体皮肤胆固醇,验证了系统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在440~550 nm特征波段内,由相对漫反射率引人的参数S值与共聚物溶液浓度呈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0.992,P〈0.01);控制年龄、性别等因素后,受试者在体皮肤胆固醇无创检测结果与血液中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837(P〈0.01)和0.778(P〈0.01)。漫反射光谱技术为皮肤胆固醇的检测提供了一种无创、便捷的方法。在体皮肤胆固醇的无创检测有助于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早期发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用光学 皮肤胆固醇 漫反射光谱 无创检测 动脉粥样硬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