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VEGF和TGF-β_1促进非血管化骨移植同期种植骨结合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2
1
作者 林成 刘宝林 +5 位作者 刘彦普 王磊 庾英姿 梁琪彬 王巧云 潘晓玲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2-16,共5页
目的:探讨外源性VEGF和TGF-β1对非血管化骨移植同期种植的影响。方法:选用实验犬24只(术前1个月拔除双侧下颌前磨牙),随机分为A、B 2组。选取左侧下颌骨造成2.5 cm全层骨缺损,植入同样大小的全层自体髂骨,钛板固定(髂骨块离体时间控制... 目的:探讨外源性VEGF和TGF-β1对非血管化骨移植同期种植的影响。方法:选用实验犬24只(术前1个月拔除双侧下颌前磨牙),随机分为A、B 2组。选取左侧下颌骨造成2.5 cm全层骨缺损,植入同样大小的全层自体髂骨,钛板固定(髂骨块离体时间控制在20 min以内)。A组(12只)移植髂骨块内植入1枚钛种植体。B组(12只)将钛种植体与rhVEGF165和rhTGF-β1复合后再同法植入移植髂骨内。在所有实验犬的右侧下颌无牙区植入1枚种植体作为对照。术后1、2、4个月取材,行X线、组织学、显微CT观察和种植体骨结合力测试。结果:术后1、2个月B组种植体骨接触率较A组显著增高;对种植体周围骨小梁的显微CT分析表明,B组的成骨的作用较A组明显增强。术后4个月,A、B 2组BIC达到60%以上,种植体骨界面结合力接近220 N,已形成较好的骨结合。结论:VEGF和TGF-β1对NVBG同期种植体骨结合早期(术后1~2个月)有明显的促进作用。NVBG同期种植体在术后4个月可以进行上部义齿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EGF TGF-β1 非血管化骨移植 钛种植体 种植体骨结合
下载PDF
非血管化髂骨移植重建下颌骨缺损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0
2
作者 谢富强 孙健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11-413,共3页
目的对非血管化髂骨移植重建下颌骨缺损的病例进行临床回顾性分析,探讨其治疗效果及手术注意事项。方法选择因肿瘤和外伤致下颌骨缺损后行自体非血管化髂骨同期移植重建术修复的3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手术方法、术后效果及并发症的... 目的对非血管化髂骨移植重建下颌骨缺损的病例进行临床回顾性分析,探讨其治疗效果及手术注意事项。方法选择因肿瘤和外伤致下颌骨缺损后行自体非血管化髂骨同期移植重建术修复的3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手术方法、术后效果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采用游离非血管化髂骨同期移植重建下颌骨缺损的34例患者中,小钛板双排内固定31例,重建板内固定3例。34例患者中,成功病例27例(79.41%),良好病例3例(8.82%),失败病例4例(11.76%)。失败原因均为感染而取出植入骨。结论自体非血管化髂骨移植重建术是下颌骨缺损重建的重要方法之一,内固定的方式有小钛板和重建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骨缺损 非血管化 下颌骨重建 髂骨移植 内固定
下载PDF
35例自体髂骨同期修复重建下颌骨缺损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王翔 朱飞 尚政军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2013年第6期351-353,共3页
目的:对同期行自体游离髂骨修复重建下颌骨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非血管化/血管化两种髂骨移植形式修复下颌骨部分或节段性缺损术后的成活率。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10年12月,在武汉大学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行同期自... 目的:对同期行自体游离髂骨修复重建下颌骨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非血管化/血管化两种髂骨移植形式修复下颌骨部分或节段性缺损术后的成活率。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10年12月,在武汉大学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行同期自体游离髂骨移植修复重建下颌骨缺损的患者35例。回顾临床资料,对血管化或非血管化髂骨移植的病变类型、下颌骨缺损的部位和大小、修复重建方法以及髂骨的成活率进行比较。结果:纳入研究对象35例,男19例,女16例。年龄16~65岁,平龄39岁。非肿瘤性疾病4例,占11.6%;良性肿瘤22例,占62.7%;恶性肿瘤9例,占25.7%。血管化和非血管化髂骨的平均长度分别为(5.9±1.2)cm和(5.5±1.4)cm,(P=0.407);平均高度分别为(2.7±0.4)cm和(2.3±0.6)cm,(P<0.05)。血管化髂骨和非血管化髂骨的总成活率分别为100%和76.2%,(P<0.05)。非血管化髂骨修复重建下颌骨部分缺损和节段性缺损的成活率分为别91.7%和55.6%,(P=0.055)。非血管化髂骨长度>5.5 cm和≤5.5 cm的下颌骨缺损的成活率分别为63.6%和91.7%,(P=0.311)。结论:血管化髂骨移植适用于长度在8cm以内的下颌骨体部分或节段性缺损的修复重建;非血管化髂骨适用于修复重建长度<5.5 cm的下颌骨部分缺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骨缺损 血管化 非血管化 髂骨移植
原文传递
非血管化游离骨移植中细胞活力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韩泽民 于开涛 +1 位作者 刘宝林 孙沫逸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81-683,共3页
目的 :探讨非血管化游离骨块中细胞存活能力及数量与离体时间的关系。方法 :取狗非血管化游离髂骨块 ,在离体 2 5~ 15 0min的不同时间点 ,消化骨块获得细胞 ,进行活细胞计数。对消化获得细胞体外培养2 4h后 ,再进行活细胞计数 ,分析细... 目的 :探讨非血管化游离骨块中细胞存活能力及数量与离体时间的关系。方法 :取狗非血管化游离髂骨块 ,在离体 2 5~ 15 0min的不同时间点 ,消化骨块获得细胞 ,进行活细胞计数。对消化获得细胞体外培养2 4h后 ,再进行活细胞计数 ,分析细胞存活与离体时间的关系。结果 :在离体 2 5~ 15 0min时间内 ,骨块细胞的存活率从 91.96%降至 9.5 2 %。统计学检验 ,2 5min组与 70min以前组之间没有统计上的差别 ,P >0 .0 5 ;2 5min组与 70min及其以后组之间有明显差别 ,P <0 .0 1。培养 2 4h后 ,以上各时间点的细胞存活率则从88.73 %到 3 .88% ,组间差别与刚离体时相同 ,但 70min后的各组活细胞率明显下降。结论 :非血管化狗游离髂骨块的离体时间对其中的细胞存活有明显影响 ,离体 70min可能是其关键点 ;在非血管化游离骨移植中 ,尽量缩短骨块的离体时间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血管化游离骨块 离体时间 活细胞
下载PDF
非血管化髂骨与血管化髂骨移植同期种植重建下颌骨节段缺损对比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马玉涛 《安徽医药》 CAS 2014年第1期103-106,共4页
目的探讨非血管化髂骨与血管化髂骨移植同期种植重建下颌骨节段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30例下颌骨节段缺损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分为血管化髂骨移植同期修复组(血管化组)15例以及非血管化髂骨移植同期修复组(非血管化组)15例... 目的探讨非血管化髂骨与血管化髂骨移植同期种植重建下颌骨节段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30例下颌骨节段缺损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分为血管化髂骨移植同期修复组(血管化组)15例以及非血管化髂骨移植同期修复组(非血管化组)15例,对比分析两组临床治疗效果、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并于术后1、2、4个月应用显微CT观察患者骨质骨形态结构的变化。结果非血管化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少于血管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管化组Ⅰ期愈合率为53.33%、Ⅱ期愈合率为40.00%,非血管化组Ⅰ期愈合率为46.67%、Ⅱ期愈合率为40.00%,两组愈合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血管化组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高于血管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血管化组术后植骨吸收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管化组术后1个月、2个月TV/BV、Tb.Th、Tb.Sp、Tb.N等指标优于非血管化组(P<0.05),而术后4个月,非血管化TV/BV、Tb.Th、Tb.Sp、Tb.N等指标与血管化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血管化髂骨移植同期修复下颌骨缺损对患者的创伤少、修复效果理想、操作简单易行,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但患者术后容易发生感染及移植骨吸收,需掌握好手术适应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血管化 血管化 髂骨种植 下颌骨节段缺损
下载PDF
绿色荧光小鼠非血管化游离股骨移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林成 刘宝林 +5 位作者 曹丽萍 刘晓辉 谢光远 韩泽民 杨耀武 陈小文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8,共4页
目的:检验非血管化游离植骨块的活力,观察新骨来源和生成情况,进一步探讨非血管化游离骨移植的愈合机制。方法:取15只转染绿色荧光蛋白的C57BL/6小鼠,截取一侧5mm股骨(完整保留骨膜及部分肌肉附着),植入同近交系非荧光小鼠的5mm股骨缺损... 目的:检验非血管化游离植骨块的活力,观察新骨来源和生成情况,进一步探讨非血管化游离骨移植的愈合机制。方法:取15只转染绿色荧光蛋白的C57BL/6小鼠,截取一侧5mm股骨(完整保留骨膜及部分肌肉附着),植入同近交系非荧光小鼠的5mm股骨缺损区,术后3d、1、2、3、4周连续组织学和荧光显微镜观察。结果:术后3d:移植组织及其周边表现为炎症反应:出血、炎细胞浸润、移植骨少量吸收。1周时骨吸收达到高峰,破骨细胞大量增生,未分化间充质细胞聚集,新骨开始形成。1例新生骨在术后2周开始大量增生,1例3周时逐渐矿化成熟,1例4周时新骨与余留移植骨已不易区分。部分移植肌肉和新生骨组织术后有绿色荧光表达。结论:完整保留骨膜和部分肌肉附着的非血管化游离植骨块在短期内可以部分保留自身活力。新生骨大部分源于移植骨本身,移植骨膜在新骨形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荧光蛋白 转基因小鼠 非血管化游离骨移植
下载PDF
离体时间对非血管化骨牙种植体骨结合影响的组织学观察 被引量:1
7
作者 于开涛 刘宝林 +2 位作者 韩泽民 高瞻 刘瑞峰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2005年第3期137-139,共3页
目的 :研究非血管化自体移植骨离体时间差异对非血管化骨 (Non VascularizedBoneGraft ,NVBG)牙种植体 (IMP)同期植入术中植骨块与种植体形成骨结合的影响。方法 :西安地区成年杂种狗 12只 ,随机分为 2组 ,分别拔除其一侧 4个前磨牙 ,6... 目的 :研究非血管化自体移植骨离体时间差异对非血管化骨 (Non VascularizedBoneGraft ,NVBG)牙种植体 (IMP)同期植入术中植骨块与种植体形成骨结合的影响。方法 :西安地区成年杂种狗 12只 ,随机分为 2组 ,分别拔除其一侧 4个前磨牙 ,6周后在下颌骨拔牙区制作长约 3cm中断性缺损 ,分别在NVBG离体后 40min以内和 80min以上行NVBG +IMP同期植入术修复下颌骨缺损 ,术后 4周、12周、2 4周分别处死每组 2只动物 ,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 :2 4周时 ,所有NVBG与种植体之间均形成了良好的骨结合 ;但 4周、12周时 ,NVBG离体时间在40min以内组新骨形成比离体时间在 80min以上组多 ,NVBG与种植体形成骨结合情况优于离体时间在 80min以上组。结论 :无论NVBG离体时间小于 40min还是大于 80min ,非血管化骨移植同期种植体植入最终均能形成良好的骨性结合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血管化移植骨 牙种植体 骨结合 离体时间
原文传递
非血管化骨移植即刻修复下颌骨缺损的临床效果
8
作者 葛铭举 《河北医学》 CAS 2012年第10期1392-1394,共3页
目的:探讨非血管化骨移植即刻修复下颌骨缺损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本实验选取在2011年3月至2011年10月份到我院进行治疗的下颌骨缺损患者98例为研究对象,对下颌骨缺损按HCL分类法进行分类,采用非血管化骨移植法对不同类型的下颌骨缺损... 目的:探讨非血管化骨移植即刻修复下颌骨缺损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本实验选取在2011年3月至2011年10月份到我院进行治疗的下颌骨缺损患者98例为研究对象,对下颌骨缺损按HCL分类法进行分类,采用非血管化骨移植法对不同类型的下颌骨缺损即刻修复,分析并总结修复后移植骨成活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的情况。结果:移植骨成活率89.7%,其中L类下颌骨缺损成活率最高。术后总体并发症发生率31.6%,其中H类下颌骨缺损感染率最高,L类下颌骨缺损感染率最低。结论:采用非血管化骨移植即刻修复下颌骨缺损是重建和恢复其外形和功能的简单、有效、理想治疗方法,该方法最适合于L类缺损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骨缺损 非血管化骨移植 临床效果
下载PDF
非血管化游离骨移植同期种植骨活力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韩泽民 刘宝林 +1 位作者 于开涛 孙沫逸 《北京口腔医学》 CAS 2005年第2期73-75,共3页
目的观察非血管化骨移植同期种植的骨块在不同离体时间点植入体内后细胞活力及成骨情况。方法拔除狗前磨牙,口腔粘膜完全愈合后,截除长度3cm的无牙下颌骨段,取不带血管和软组织的髂骨全层,植入直径2mm带自攻螺纹的纯钛种植体2~3枚,分... 目的观察非血管化骨移植同期种植的骨块在不同离体时间点植入体内后细胞活力及成骨情况。方法拔除狗前磨牙,口腔粘膜完全愈合后,截除长度3cm的无牙下颌骨段,取不带血管和软组织的髂骨全层,植入直径2mm带自攻螺纹的纯钛种植体2~3枚,分别在离体60、120分钟内植入下颌缺损区。术后4、8周取出植骨块,观察游离移植的非血管化骨块内细胞活力和新骨形成情况。结果非血管化游离骨移植同期种植恢复了下颌骨节段性缺损的连续性。游离骨块在离体60分钟植入体内4~8周为活骨块,可见到大量成活的骨细胞,并有数量不等的新骨形成。离体120分钟的游离骨块植入体内后4~8周为死骨块,其中未见成活骨细胞,部分骨块中见到破骨细胞。结论在以狗为对象的实验中,非血管化游离髂骨块移植同期种植可以修复长度3cm的下颌骨节段性缺损,植入体内骨块能否成活与其离体时间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血管化游离骨 移植 种植体 细胞活力
下载PDF
骨膜对自身游离移植骨再血管化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袁蒙姜 王娅 +2 位作者 姚瑶 唐休发 华成舸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10年第3期257-261,共5页
目的探讨骨膜对游离移植骨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将36只健康成年新西兰大白兔双侧桡骨部分截断,一侧保留完整骨膜(试验侧),另一侧剥离骨膜(对照侧),分别植入兔的双侧咬肌区,术后3d以及1、2、3、4、6周处死动物取材,通过血管墨汁灌注、CD3... 目的探讨骨膜对游离移植骨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将36只健康成年新西兰大白兔双侧桡骨部分截断,一侧保留完整骨膜(试验侧),另一侧剥离骨膜(对照侧),分别植入兔的双侧咬肌区,术后3d以及1、2、3、4、6周处死动物取材,通过血管墨汁灌注、CD34免疫组化染色、四环素荧光标志等方法检测移植骨微血管密度和四环素荧光标志积分光密度值,观察移植骨的再血管化和新骨形成情况。结果术后3d至1周,试验侧和对照侧的再血管化程度及新骨形成速度无差异(P>0.05)。两组在术后2周开始出现再血管化和新骨形成;术后2~6周,试验侧的再血管化程度和新骨形成速度高于对照侧(P<0.05)。结论骨膜能使非血管化自身游离移植骨再血管化程度增加,血管生成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能使新骨形成加快,从而加速移植骨的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膜 非血管化自身游离骨移植 再血管化 微血管密度
下载PDF
动脉蒂植入自体游离移植骨再血管化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项钊 姚瑶 +3 位作者 王娅 华成舸 张富贵 唐休发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60-263,共4页
目的研究动脉蒂植入非血管化自体骨后移植骨血管再生的情况。方法将36只大白兔双侧桡骨部分截断,剥离骨膜,分别植入双侧咬肌区,其中一侧将远端结扎的颌外动脉蒂植入游离桡骨骨髓腔作为实验侧,另一侧单纯移植作为对照侧。术后3d、1周、2... 目的研究动脉蒂植入非血管化自体骨后移植骨血管再生的情况。方法将36只大白兔双侧桡骨部分截断,剥离骨膜,分别植入双侧咬肌区,其中一侧将远端结扎的颌外动脉蒂植入游离桡骨骨髓腔作为实验侧,另一侧单纯移植作为对照侧。术后3d、1周、2周、3周、4周、6周处死动物取材,通过组织学检查、血管墨汁灌注、CD34免疫组化染色检测移植骨微血管密度(MVD),观察移植骨的再血管化情况。结果实验侧术后3d,对照侧术后2周移植骨出现再血管化。术后3d、1周、2周、3周、4周,实验侧移植骨的再血管化程度高于对照侧;术后4周,实验侧再血管化程度达到高峰。结论动脉蒂植入非血管化自体骨的方法具有促进移植骨血管生成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血管化自体骨 动脉蒂植入 微血管密度
下载PDF
计算机辅助外科技术非血管化髂骨修复下颌骨缺损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周芳园 张新凤 彭静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2016年第5期305-307,共3页
目的:探讨计算机外科技术辅助非血管化髂骨修复下颌骨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应用计算机外科技术辅助下修复重建的下颌骨缺损患者20例(A组),应用传统手术修复重建的患者20例(B组)。对比A、B两组的手术时间、术后面型满意程度及术后... 目的:探讨计算机外科技术辅助非血管化髂骨修复下颌骨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应用计算机外科技术辅助下修复重建的下颌骨缺损患者20例(A组),应用传统手术修复重建的患者20例(B组)。对比A、B两组的手术时间、术后面型满意程度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A组手术时间(66.09±13.91)min,明显短于B组(104.70±18.72)min(P<0.05);A组患者对面型满意率为90%,B组80%(P>0.05);A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0.0%,明显少于B组50.0%。结论:应用计算机外科技术行非血管化髂骨修复下颌骨缺损,能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外科技术 非血管化髂骨移植 下颌骨缺损
原文传递
非血管化自体髂骨移植修复颌骨缺损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占玉 杨悦 《护士进修杂志》 2018年第15期1419-1421,共3页
目的探讨非血管化自体髂骨移植修复颌骨缺损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2016年12月在我科收治的非血管化自体髂骨移植修复颌骨缺损患者47例,从术前、术后护理及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中分析总结围手术期的护理管理要... 目的探讨非血管化自体髂骨移植修复颌骨缺损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2016年12月在我科收治的非血管化自体髂骨移植修复颌骨缺损患者47例,从术前、术后护理及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中分析总结围手术期的护理管理要点:重视口腔、髂骨区及伤口引流的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并根据髂骨区取骨量有针对性地进行下地活动指导。结果 47例患者中有4例出现术后并发症(其中3例发生在出院后),1例术后8个月移植骨全部吸收,再次手术;3例出现感染,经治疗后未出现骨吸收,手术成功率97.8%。结论非血管化自体髂骨移植修复颌骨缺损患者,围手术期有效的护理管理方案是保障手术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血管化 髂骨移植 颌骨缺损 围手术期护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