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6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出口企业更优秀吗——基于生产率视角的考察
被引量:
23
1
作者
刘振兴
金祥荣
《国际贸易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10-120,共11页
出口企业和非出口企业在生产率上的异质性构成微观研究企业出口行为和出口利益的"新新贸易理论"的事实基础和逻辑起点。本文利用我国制造业企业数据对出口企业和非出口企业在生产率上的异质性进行了考察,结论表明,出口企业在...
出口企业和非出口企业在生产率上的异质性构成微观研究企业出口行为和出口利益的"新新贸易理论"的事实基础和逻辑起点。本文利用我国制造业企业数据对出口企业和非出口企业在生产率上的异质性进行了考察,结论表明,出口企业在生产率上高于非出口企业并不是一个普适性的事实。这给我们的启示是,以中国企业为样本的相关理论和经验研究要充分重视中国事实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口企业
非出口企业
生产率优势
所有制
原文传递
美国产业补贴对中国非出口企业生产率的影响
被引量:
2
2
作者
靳玉英
王琦凯
王开
《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5-23,共19页
通过梳理2009—2020年美国所采取的产业补贴措施,本文发现,美国补贴的产业与中国向其出口的产品存在高契合度,这表明美国产业补贴对中国出口产品构成普遍的负向冲击。通过实证研究,本文探讨了美国产业补贴对中国非出口企业生产率的影响...
通过梳理2009—2020年美国所采取的产业补贴措施,本文发现,美国补贴的产业与中国向其出口的产品存在高契合度,这表明美国产业补贴对中国出口产品构成普遍的负向冲击。通过实证研究,本文探讨了美国产业补贴对中国非出口企业生产率的影响,并对其背后的作用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得到的主要结论是:首先,美国产业补贴导致中国非出口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和全要素生产率均下降。其次,美国产业补贴引发中国出口企业出口转内销行为从而恶化国内市场竞争环境,这是美国产业补贴致使中国非出口企业生产率下降的主要机制。最后,异质性分析表明,美国产业补贴对中国非国有企业、距离技术前沿较远的企业以及处于低技术行业的企业负面冲击较大,并且美国产业补贴不利于中国非出口企业的资本深化。本文有关外循环条件变化对内循环为主企业即中国非出口企业的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为中国“以国内循环为主,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格局的构建提供了一定的微观基础和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补贴
出口
内销
非出口企业
生产率
原文传递
企业生产率与出口模式选择——零出口、间接出口与直接出口
被引量:
6
3
作者
马林梅
张群群
《国际经贸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33-47,共15页
基于新新贸易理论,文章分析和检验了企业生产率对我国企业零出口、间接出口与直接出口三种出口模式选择的决定作用。研究发现,在出口企业样本中有35.1%的企业完全依靠中间商出口;随着生产率提高,制造业企业更倾向于减少零出口为主的模式...
基于新新贸易理论,文章分析和检验了企业生产率对我国企业零出口、间接出口与直接出口三种出口模式选择的决定作用。研究发现,在出口企业样本中有35.1%的企业完全依靠中间商出口;随着生产率提高,制造业企业更倾向于减少零出口为主的模式,增加间接出口为主乃至直接出口为主的模式。进一步分阶段研究后发现,在内销和出口阶段,企业随着企业生产率的提高更倾向于降低内销而增加出口;在出口阶段,企业随着企业生产率的提高更倾向于降低间接出口而更多地选择直接出口模式。结果表明,中间商在我国企业出口活动具有重要作用,制造业企业生产率水平与零出口、间接出口和直接出口呈现同向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生产率
内销
间接出口
直接出口
生产率悖论
原文传递
出口对中国就业的影响分析-欧美日对比分析
被引量:
5
4
作者
段玉婉
蒋雪梅
+2 位作者
祝坤福
陈锡康
杨翠红
《数学的实践与认识》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6期50-58,共9页
欧盟、美国和日本作为中国的三大贸易伙伴,它们与中国间的贸易对中国的就业有着重要的影响,利用区分加工贸易的非竞争型投入占用产出模型,对比分析了2007年中国分别向所有地区、欧盟、美国、日本和世界其他地区出口1000美元货物对中国...
欧盟、美国和日本作为中国的三大贸易伙伴,它们与中国间的贸易对中国的就业有着重要的影响,利用区分加工贸易的非竞争型投入占用产出模型,对比分析了2007年中国分别向所有地区、欧盟、美国、日本和世界其他地区出口1000美元货物对中国就业的拉动作用;并结合SDA方法分析了中国出口对就业拉动效率在时间上的变迁和地区间的差别.分析发现2002年到2007年,出口对就业的拉动效率不断下降,其中就业系数的下降是主要原因.中国对美国的出口对就业的拉动效率最低,而对日本的出口对就业的拉动效率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口结构
就业
投入产出模型
加工贸易
非加工贸易
原文传递
再议我国出口退税政策性质和定位
被引量:
3
5
作者
余慧倩
张桂梅
《改革与战略》
2012年第2期76-78,152,共4页
出口退税是国际惯例和国际税收协调的基础。取消出口退税抑或"零税率"中性退税都不是我国当前阶段的恰当选择。从西方国家早期出口退税学说和实践中可以发现,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并非从一开始就执行零税率出口退税政策,非...
出口退税是国际惯例和国际税收协调的基础。取消出口退税抑或"零税率"中性退税都不是我国当前阶段的恰当选择。从西方国家早期出口退税学说和实践中可以发现,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并非从一开始就执行零税率出口退税政策,非中性退税政策更有利于维护一国贸易利益。我国应坚持遵行非中性出口退税原则,科学调整退税率和退税商品种类以推动外贸发展方式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口退税
零税率
非中性退税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民营出口对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影响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
2
6
作者
刘建民
高锐
《系统工程》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23-126,共4页
着眼于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行业分布差异,利用2001~2008年的省级面板数据,通过对被解释变量的逐项替换,实证研究了民营出口对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影响,结果显示民营出口对于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具有显著的正效应,民营出口增加会显著地促进...
着眼于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行业分布差异,利用2001~2008年的省级面板数据,通过对被解释变量的逐项替换,实证研究了民营出口对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影响,结果显示民营出口对于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具有显著的正效应,民营出口增加会显著地促进农业剩余劳动力向批零贸易及餐饮行业转移,而其对劳动力向计算机、金融等行业的转移效应则十分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剩余劳动力
行业间转移
民营出口
原文传递
题名
出口企业更优秀吗——基于生产率视角的考察
被引量:
23
1
作者
刘振兴
金祥荣
机构
浙江大学经济学院
出处
《国际贸易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10-120,共11页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新政治经济学理论及其在中国的应用研究>(项目批准号:07JJD63001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文摘
出口企业和非出口企业在生产率上的异质性构成微观研究企业出口行为和出口利益的"新新贸易理论"的事实基础和逻辑起点。本文利用我国制造业企业数据对出口企业和非出口企业在生产率上的异质性进行了考察,结论表明,出口企业在生产率上高于非出口企业并不是一个普适性的事实。这给我们的启示是,以中国企业为样本的相关理论和经验研究要充分重视中国事实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关键词
出口企业
非出口企业
生产率优势
所有制
Keywords
export
non
-
exporters
Productivity Advantage
Ownership
分类号
F752.62 [经济管理—国际贸易]
原文传递
题名
美国产业补贴对中国非出口企业生产率的影响
被引量:
2
2
作者
靳玉英
王琦凯
王开
机构
上海财经大学商学院
上海财经大学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协同创新中心
出处
《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5-23,共19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我国金融周期与实体经济周期相互作用研究”(18AZD010)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新发展格局视阈下中国宏观调控跨周期设计与调节的理论与实验研究”(21&ZD082)。
文摘
通过梳理2009—2020年美国所采取的产业补贴措施,本文发现,美国补贴的产业与中国向其出口的产品存在高契合度,这表明美国产业补贴对中国出口产品构成普遍的负向冲击。通过实证研究,本文探讨了美国产业补贴对中国非出口企业生产率的影响,并对其背后的作用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得到的主要结论是:首先,美国产业补贴导致中国非出口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和全要素生产率均下降。其次,美国产业补贴引发中国出口企业出口转内销行为从而恶化国内市场竞争环境,这是美国产业补贴致使中国非出口企业生产率下降的主要机制。最后,异质性分析表明,美国产业补贴对中国非国有企业、距离技术前沿较远的企业以及处于低技术行业的企业负面冲击较大,并且美国产业补贴不利于中国非出口企业的资本深化。本文有关外循环条件变化对内循环为主企业即中国非出口企业的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为中国“以国内循环为主,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格局的构建提供了一定的微观基础和证据。
关键词
产业补贴
出口
内销
非出口企业
生产率
Keywords
industrial subsidies
export
domestic sales
non
-
exporters
productivity
分类号
F812.45 [经济管理—财政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企业生产率与出口模式选择——零出口、间接出口与直接出口
被引量:
6
3
作者
马林梅
张群群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
出处
《国际经贸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33-47,共15页
文摘
基于新新贸易理论,文章分析和检验了企业生产率对我国企业零出口、间接出口与直接出口三种出口模式选择的决定作用。研究发现,在出口企业样本中有35.1%的企业完全依靠中间商出口;随着生产率提高,制造业企业更倾向于减少零出口为主的模式,增加间接出口为主乃至直接出口为主的模式。进一步分阶段研究后发现,在内销和出口阶段,企业随着企业生产率的提高更倾向于降低内销而增加出口;在出口阶段,企业随着企业生产率的提高更倾向于降低间接出口而更多地选择直接出口模式。结果表明,中间商在我国企业出口活动具有重要作用,制造业企业生产率水平与零出口、间接出口和直接出口呈现同向变化。
关键词
企业生产率
内销
间接出口
直接出口
生产率悖论
Keywords
firm productivity
non
-
export
indirect
export
direct
export
productivity paradox
分类号
F061.1 [经济管理—政治经济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出口对中国就业的影响分析-欧美日对比分析
被引量:
5
4
作者
段玉婉
蒋雪梅
祝坤福
陈锡康
杨翠红
机构
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
出处
《数学的实践与认识》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6期50-58,共9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国际合作重大项目(70810107020)
面上项目(70871108)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71003093,71103176)
文摘
欧盟、美国和日本作为中国的三大贸易伙伴,它们与中国间的贸易对中国的就业有着重要的影响,利用区分加工贸易的非竞争型投入占用产出模型,对比分析了2007年中国分别向所有地区、欧盟、美国、日本和世界其他地区出口1000美元货物对中国就业的拉动作用;并结合SDA方法分析了中国出口对就业拉动效率在时间上的变迁和地区间的差别.分析发现2002年到2007年,出口对就业的拉动效率不断下降,其中就业系数的下降是主要原因.中国对美国的出口对就业的拉动效率最低,而对日本的出口对就业的拉动效率最高.
关键词
出口结构
就业
投入产出模型
加工贸易
非加工贸易
Keywords
export
structure
employment
input-output model
processing
export
s
non
-processing
export
s
分类号
F249.2 [经济管理—劳动经济]
F752.62 [经济管理—国民经济]
F224
原文传递
题名
再议我国出口退税政策性质和定位
被引量:
3
5
作者
余慧倩
张桂梅
机构
山东工商学院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出处
《改革与战略》
2012年第2期76-78,152,共4页
基金
教育部课题"全球价值链分工下中美贸易利益分析--中国的视角"(项目编号:11YJC790268)
山东省社科课题"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发展趋势及对策研究"(项目编号:09CJGZ57)阶段性研究成果
文摘
出口退税是国际惯例和国际税收协调的基础。取消出口退税抑或"零税率"中性退税都不是我国当前阶段的恰当选择。从西方国家早期出口退税学说和实践中可以发现,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并非从一开始就执行零税率出口退税政策,非中性退税政策更有利于维护一国贸易利益。我国应坚持遵行非中性出口退税原则,科学调整退税率和退税商品种类以推动外贸发展方式转型。
关键词
出口退税
零税率
非中性退税
Keywords
export
tax refund
zero-rate
non
-neutral
export
tax refund
分类号
F752 [经济管理—国际贸易]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民营出口对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影响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
2
6
作者
刘建民
高锐
机构
湖南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
湖南财政经济学院
出处
《系统工程》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23-126,共4页
基金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教技函【2007】70号)
湖南省科技计划项目(2008ZK3030)
文摘
着眼于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行业分布差异,利用2001~2008年的省级面板数据,通过对被解释变量的逐项替换,实证研究了民营出口对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影响,结果显示民营出口对于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具有显著的正效应,民营出口增加会显著地促进农业剩余劳动力向批零贸易及餐饮行业转移,而其对劳动力向计算机、金融等行业的转移效应则十分有限。
关键词
农业剩余劳动力
行业间转移
民营出口
Keywords
Agricultural Surplus Labor Forces
Inter-industry Transfer
non
-state
export
分类号
F241 [经济管理—劳动经济]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出口企业更优秀吗——基于生产率视角的考察
刘振兴
金祥荣
《国际贸易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11
23
原文传递
2
美国产业补贴对中国非出口企业生产率的影响
靳玉英
王琦凯
王开
《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2
2
原文传递
3
企业生产率与出口模式选择——零出口、间接出口与直接出口
马林梅
张群群
《国际经贸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6
6
原文传递
4
出口对中国就业的影响分析-欧美日对比分析
段玉婉
蒋雪梅
祝坤福
陈锡康
杨翠红
《数学的实践与认识》
CSCD
北大核心
2012
5
原文传递
5
再议我国出口退税政策性质和定位
余慧倩
张桂梅
《改革与战略》
2012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民营出口对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影响的实证研究
刘建民
高锐
《系统工程》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1
2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