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兴大国与非洲关系的理论意义 被引量:4
1
作者 张春 《阿拉伯世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06-120,共15页
新兴大国与非洲关系的快速发展,不仅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更有着深远的理论意义。它不仅能提供来自新兴大国和非洲的非西方国际关系理论洞察,还可提供有潜力改变既有线性思维模式的非线性国际关系理论洞察,更可提供源于南南合作和应对非... 新兴大国与非洲关系的快速发展,不仅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更有着深远的理论意义。它不仅能提供来自新兴大国和非洲的非西方国际关系理论洞察,还可提供有潜力改变既有线性思维模式的非线性国际关系理论洞察,更可提供源于南南合作和应对非洲复杂情况挑战的非传统国际关系理论洞察,进而为丰富、完善和发展既有国际关系理论作出贡献。不仅如此,上述理论启示还对促进中非关系可持续发展以及中国特色的国际关系理论建构有着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兴大国 非洲 非西方理论 非线性理论 非传统理论
下载PDF
全球国际关系学视野中的“中国学派”构建 被引量:6
2
作者 程多闻 《国际观察》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30,共30页
国际学界对国际关系学科并不"国际"这一问题的反思由来已久,并形成了两大方向:一是对国际关系学科中美国霸权地位的批判;二是通过探索西方之外的国际关系理论来破解传统理论的"西方中心主义"倾向。阿查亚和布赞提出... 国际学界对国际关系学科并不"国际"这一问题的反思由来已久,并形成了两大方向:一是对国际关系学科中美国霸权地位的批判;二是通过探索西方之外的国际关系理论来破解传统理论的"西方中心主义"倾向。阿查亚和布赞提出的"非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和"全球国际关系学"的倡议与这两方面的理论反思具有一定的关联性和延续性,但其强调的理论研究重点也经历了从吸纳非西方的元素到超越西方和非西方的区分、实现"统一的全球对话"这一转变。中国学者对于构建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的追求在过去30多年间经历了从探索有中国特色的国际关系理论到建设国际关系理论的"中国学派"两个不同阶段。从有关全球国际关系学的方法论讨论来看,"超越两分与推动对话"有助于"中国学派"的构建并实现"二元互补",而"深入地方和走向全球"则可以使其突破"中国中心主义"和"中国例外论"的束缚,从而获得更广范围的普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关系理论 非西方国际关系理论 全球国际关系学 “中国学派”方法论
原文传递
尼加拉体系:理解东南亚国际关系的新视角 被引量:7
3
作者 张帆 杨潇 《世界经济与政治》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89-116,158,159,共30页
在东南亚,“尼加拉(神圣的城)”一词指代国家、首都、城市、村镇及更基本的政治单元,也用于描述古代东南亚具有本土文化特色的政治形态及权力运作方式。通过发掘东南亚的地方知识,作者尝试从文化路径构建了一个新的理论框架:首先,从思... 在东南亚,“尼加拉(神圣的城)”一词指代国家、首都、城市、村镇及更基本的政治单元,也用于描述古代东南亚具有本土文化特色的政治形态及权力运作方式。通过发掘东南亚的地方知识,作者尝试从文化路径构建了一个新的理论框架:首先,从思想来源、内涵与构成以及运作机制三方面对东南亚本土文化概念尼加拉进行解析。尼加拉的思想来源为东南亚的神王文化。作为政治单元,尼加拉的权力中心一般为被视为拥有神性的国王。其运作机制为在神性会自然衰降的条件下,尼加拉的中心通过仪式和模仿等方式来维持或提升神性。其次,对学术界现有的几种理解前殖民时期东南亚各种社会现象的解释模型进行对比。最后,从尼加拉这个本土概念中抽象出中心点与象征性权力,分别将其视为分析古代东南亚体系的因变量与自变量。体系中各个层次的中心点对象征性权力的追求会导致战争或和平,而其结果最终将导致中心点在体系中地位的变化(上升、维持现状和下降)。多中心的尼加拉体系是一种新的非西方国际关系理论视角,它对古代东南亚国际关系动态和变化的解释比西方主流国际关系理论及曼陀罗体系更有力。这一视角不仅可以对古代东南亚国际体系进行解释,也能为当代东南亚研究提供新的分析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西方国际关系理论 东南亚 尼加拉体系 中心点地位 象征性权力
原文传递
“关系转向”视域下的符号影响力与东盟中心地位的构建 被引量:2
4
作者 冯钧泽 谭树林 《南海学刊》 2022年第6期63-73,共11页
近年来,国际关系理论出现了“关系转向”,国内外学者向西方主流理论仅从资源维度理解权力发起挑战,将权力的内涵扩展至关系维度。不同于西方的因果性关系,中国学者从中国本土文化出发,以阴阳关系为元关系,从情感性关系角度理解权力,提... 近年来,国际关系理论出现了“关系转向”,国内外学者向西方主流理论仅从资源维度理解权力发起挑战,将权力的内涵扩展至关系维度。不同于西方的因果性关系,中国学者从中国本土文化出发,以阴阳关系为元关系,从情感性关系角度理解权力,提出了关系性权力。作为关系性权力的符号影响力可以为东盟中心地位的构建与存续提供学理解释。符号影响力的定义是:资源弱势方通过关系网络中的符号(如机制、规范、话语等)对作用国进行的软性且有限的约束,促使作用国重新评估利益得失,逐步接受并认可这种影响,做出改变行为形成符号认同的一种关系性权力,而符号认同又为符号影响力提供了新的动力。中国应继续支持东盟发挥符号影响力,推动其外溢至双边乃至全球层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符号影响力 关系性权力 非西方国际关系理论 东盟中心地位 国际符号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