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4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浆D二聚体水平在心血管疾病中应用价值的探讨 被引量:11
1
作者 李广华 龚彩平 +4 位作者 叶联珍 黄美群 郑洪 来金欣 刘志芳 《血栓与止血学》 2014年第1期29-32,共4页
目的定量检测血浆中D二聚体(D-dimer,D-D)的水平,研究其在急性/非急性心血管系统疾病中的差异,从而了解其在心血管系统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12年6月至2012年11月在我院就诊252例心血管患者的血浆D-D水平进行了检测,分析比较不同... 目的定量检测血浆中D二聚体(D-dimer,D-D)的水平,研究其在急性/非急性心血管系统疾病中的差异,从而了解其在心血管系统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12年6月至2012年11月在我院就诊252例心血管患者的血浆D-D水平进行了检测,分析比较不同疾病血浆D-D的差异性,同时为辨别急性/非急性心血管疾病寻找最佳的临界值。结果急性心血管疾病组D-D升高明显高于非急性心血管疾病组(χ2=31.942,P<0.001),且ROC曲线分析结果提示D-D在755μg/L具有较好的判别意义(AUC=0.709,P<0.001)。结论测定患者血浆中的D-D水平,可以作为心血管疾病患者,尤其是急性心血管病患者纤溶亢进的指标,同时有助于判断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二聚体 心血管疾病 急性 非急性
下载PDF
非急性期脑卒中患者营养状况评估及影响因素分析
2
作者 齐楚怡 谭薇 +2 位作者 谢小华 韩碧园 吕慧兰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4年第4期522-528,共7页
目的 探讨社区康复医院非急性期脑卒中患者的营养状况,分析其发生营养不良的影响因素,以及早治疗营养不良、改善患者的临床结局。方法 采取横断面调查的方法,选取某社区康复医院2022年3月—2023年4月收治的144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目的 探讨社区康复医院非急性期脑卒中患者的营养状况,分析其发生营养不良的影响因素,以及早治疗营养不良、改善患者的临床结局。方法 采取横断面调查的方法,选取某社区康复医院2022年3月—2023年4月收治的144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入院的48 h内对患者进行营养状况评估,并收集其一般资料及实验室检查数据,采用多因素回归分析其发生营养不良的影响因素。结果 144例患者中存在营养不良患者93例,营养不良发生率为64.58%。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性别、认知障碍、上臂围、上臂肌围、NRS2002评分为社区康复医院非急性期脑卒中患者发生营养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社区康复医院非急性期脑卒中患者营养不良、营养风险的发生率高,年龄、性别、认知障碍、上臂围、上臂肌围、NRS-2002评分是影响社区康复医院非急性期脑卒中患者发生营养不良的主要因素,应加强对康复患者的营养状况重视,对患者发生营养不良的影响因素及时尽早干预,以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急性期 脑卒中 营养不良 影响因素 社区医院 营养风险 康复 预后 生活质量
下载PDF
非急性症状性颈内动脉闭塞患者血管内再通治疗失败的影响因素分析
3
作者 韦英秀 崔伟 蒙喜斯 《中外医疗》 2024年第2期66-69,共4页
目的探讨非急性症状性颈内动脉闭塞(Internal Carotid Artery Occlusion,ICAO)患者血管内再通治疗失败的影响因素。方法方便选择2017年1月—2023年8月广西医科大学附属武鸣医院收治的54例非急性症状性ICAO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 目的探讨非急性症状性颈内动脉闭塞(Internal Carotid Artery Occlusion,ICAO)患者血管内再通治疗失败的影响因素。方法方便选择2017年1月—2023年8月广西医科大学附属武鸣医院收治的54例非急性症状性ICAO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血管内再通治疗,根据手术结果分为成功组(n=48)和未成功组(n=6),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患者血管内再通成功率、颈内动脉闭塞开通失败影响因素。结果非急性症状性颈内动脉闭塞患者血管内再通治疗成功率为88.89%,成功组高血压、冠心病、高脂血症比例低于未成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患者其余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冠心病、高脂血症为颈内动脉闭塞开通失败独立危险因素(OR=1.328、1.521、1.234,P均<0.05)。结论血管内再通治疗非急性症状性ICAO,血管内再通成功率高,但高血压、冠心病、高脂血症因素也会对患者预后状况产生不良影响。因此,仍需进行长期随访,进一步观察血管内再通治疗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急性 症状性 颈内动脉闭塞 血管内再通治疗 可行性 安全性
下载PDF
症状性非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血管内再通治疗效果的初步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郑进 张震中 +1 位作者 高宇海 石进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43-48,共6页
目的分析症状性非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血管内再通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6年1月至2020年1月于浙江省立同德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症状性非急性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性闭塞接受血管内介入治疗再通患者9例,收集患者的一般及临床... 目的分析症状性非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血管内再通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6年1月至2020年1月于浙江省立同德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症状性非急性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性闭塞接受血管内介入治疗再通患者9例,收集患者的一般及临床资料,包括血管内治疗方法、血管再通结果、围手术期并发症和术后6个月时的临床、头部CT血管成像(CTA)及CT灌注(CTP)随访数据,并进行初步分析。术后双重抗血小板聚集及强化他汀治疗3个月后,阿司匹林及常规剂量他汀类药物口服,术后6个月门诊随访。采用脑梗死溶栓试验(TICI)分级评估术后即刻血管再通情况(TICI≥2b级为血管成功再通),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评估患者基线及治疗1周后神经功能,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估术后6个月时患者的预后(mRS评分≤2分为预后良好)。结果9例患者闭塞血管均获得成功再通,术中发生并发症3例,包括1例症状性远端栓塞、1例闭塞动脉开通部位夹层、1例高灌注综合征表现。术后6个月随访,9例患者均无卒中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复发,7例获得良好预后;8例进行了头部CTA及CTP复查,示2例支架内轻度再狭窄,脑灌注均正常。结论症状性非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患者经评估后血管内再通治疗可能是相对安全有效的,但确切的疗效需要大规模的随机对照研究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中动脉 闭塞 非急性 血管内治疗 再通
下载PDF
前循环症状性颅内大动脉非急性期闭塞血管内再通治疗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谭华桥 王永亮 +6 位作者 马林 封灏 刘渊华 方淳 徐霁充 严烁 韩洪杰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50-56,共7页
目的探讨前循环症状性颅内大动脉非急性期闭塞,血管内再通治疗的可行性、安全性及疗效。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2015年10月至2017年12月对符合入选和排除标准的13例前循环症状性颅内大动脉非急性期闭塞患者行血管内再通治疗。术后记录最初... 目的探讨前循环症状性颅内大动脉非急性期闭塞,血管内再通治疗的可行性、安全性及疗效。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2015年10月至2017年12月对符合入选和排除标准的13例前循环症状性颅内大动脉非急性期闭塞患者行血管内再通治疗。术后记录最初的手术结果(包括血管内再通情况、围手术期并发症)以及血管造影和临床随访结果,评估出院时和术后90d神经功能改善情况。结果13例患者中,11例血管内再通。8例患者发生围手术期并发症,7例为末梢栓塞,其中症状性3例、无症状性4例,1例症状性末梢栓塞患者同时合并术中血管夹层;1例为支架取栓相关的脑出血。术后患者均未发生高灌注综合征。出院时,11例血管再通患者,10例症状好转、1例症状无明显改善;2例再通失败的患者,1例症状恶化、1例症状无明显变化。11例再通的患者,1例支架取栓后脑出血的失访;10例获得影像随访,1例术后12个月随访支架内80%狭窄、9例无血流动力学意义上的狭窄或闭塞。12例患者获得临床随访,1例再通患者支架内80%狭窄并再发TIA,9例无再发卒中或TIA发作,90d的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功能良好,中位mRS评分明显下降[术后1(0~2)分、术前2(1~4)分];2例再通失败的患者,90d的mRS评分功能恶化。结论对于前循环颅内大动脉非急性期闭塞患者,在严格筛选适应证的前提下,采取血管内再通治疗是可行、安全的,短期内可改善患者缺血症状,降低再发卒中率,但长期确切疗效还有待大样本长期随访研究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疾病 动脉闭塞性疾病 放射学 介入性 血管内再通 非急性期
原文传递
单孔胸腔镜下胸膜纤维板剥脱治疗非急性期脓胸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5
6
作者 董星星 吕作利 +3 位作者 周奕君 黄冰 罗波 魏育涛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20年第3期239-242,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单孔胸腔镜胸膜纤维板治疗非急性期脓胸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19年3月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55例应用单孔胸腔镜行胸膜纤维板剥脱手术治疗非急性期脓胸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患者手术时间、术中... 目的探讨应用单孔胸腔镜胸膜纤维板治疗非急性期脓胸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19年3月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55例应用单孔胸腔镜行胸膜纤维板剥脱手术治疗非急性期脓胸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术后随访2~24个月,记录患者是否有不适症状。结果患者平均手术时间(141.05±40.52)min,平均术中出血量(152.82±43.78)mL,术后胸腔引流管平均留置时间(9.04±3.25)d,术后平均住院时间(10.05±3.25)d。术后所有患者发热、胸闷等不适症状明显好转,复查胸片及胸部CT显示肺组织膨胀良好,胸腔内无积气积液,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效果满意,随访期间未诉特殊不适。结论单孔胸腔镜下胸膜纤维板剥脱治疗非急性期脓胸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切口美观等优点,安全可行,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膜剥脱 非急性期 脓胸 单孔胸腔镜 胸腔引流 胸膜粘连
下载PDF
症状性椎动脉颅内段非急性闭塞血管内开通治疗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周志龙 朱良付 +5 位作者 李天晓 吴立恒 李钊硕 管民 王丽娜 马振凯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391-397,共7页
目的探讨症状性椎动脉颅内段非急性闭塞(SNAIVAO)血管内开通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至2019年6月河南省人民医院脑血管病中心闭塞超过24 h的SNAIVAO并接受血管内开通治疗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分析围手术期并发... 目的探讨症状性椎动脉颅内段非急性闭塞(SNAIVAO)血管内开通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至2019年6月河南省人民医院脑血管病中心闭塞超过24 h的SNAIVAO并接受血管内开通治疗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分析围手术期并发症、术前术后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随访期间支架再狭窄及卒中复发事件。采用脑梗死溶栓(TICI)分级评估血管再通与否(TICI≥2b为血管成功再通)。结果共纳入符合纳排标准的24例SNAIVAO患者,其中23例成功开通(TICI均为3级),术后半年22例患者病情改善,2例稳定,mRS评分由术前的中位评分4(2,5)分恢复至出院时的中位评分3(2,4)分,术后半年的mRS中位评分为2(1,3)分。术前与出院前(Z=-3.153,P=0.002)、术后6个月(Z=-4.069,P<0.05)的mR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4例术中,3例并发夹层,1例神经症状加重。术后6个月DSA影像随访的17例患者中,再发狭窄6例,其中同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2例,再发卒中1例。结论SNAIVAO的闭塞段虽较长,但成功开通率高,安全性高,临床预后好,开通血管远期再狭窄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动脉颅内段 症状性 非急性 闭塞 血管内开通
下载PDF
机器学习对预测颈内动脉非急性闭塞患者血管内再通术成功的潜在价值
8
作者 王俊杰 尹晓亮 +7 位作者 刘二腾 陆军 祁鹏 胡深 杨希孟 陈鲲鹏 张东 王大明 《中华脑血管病杂志(电子版)》 2023年第5期464-470,共7页
目的使用机器学习算法预测模型探究影响颈内动脉非急性闭塞(NAOICA)血管内再通治疗成功的因素,并比较其与传统预测模型的预测效能。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21年12月因NAOICA在北京医院神经外科接受血管内再通术的患者的临床数据。采用包... 目的使用机器学习算法预测模型探究影响颈内动脉非急性闭塞(NAOICA)血管内再通治疗成功的因素,并比较其与传统预测模型的预测效能。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21年12月因NAOICA在北京医院神经外科接受血管内再通术的患者的临床数据。采用包括正则化的Logistic回归(RLR)、支持向量机(SVM)、决策树(DT)、随机森林(RF)和极限梯度提升(XGBoost)在内的机器学习算法构建预测血管内再通技术成功的模型,评估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的曲线下面积(AUC),并与基于变量筛选的传统Logistic回归模型比较其预测价值。结果共纳入NAOICA闭塞再通术患者69例(73例次),其中男性62例,年龄为(64.8±8.8)岁,技术成功率为67.1%。在预测血管内再通成功与否方面,表现最差的机器学习模型(DT)仍取得了与标准Logistic回归模型近似的效能(平均AUC分别为0.66和0.65),其他机器学习模型的表现均明显优于标准模型(平均AUC为0.74~0.84)。在大部分机器学习模型中,前交通动脉的代偿、亚急性闭塞、自发再通征象和闭塞段远端显影管腔部位是对模型贡献较大的重要预测变量。结论在NAOICA患者中,机器学习模型对血管内再通技术成功的预测效能要优于标准Logistic回归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闭塞 非急性期 预测 机器学习 血管内治疗
原文传递
非急性基底动脉闭塞血管内治疗研究进展
9
作者 孔倩倩 黄浩 骆翔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23年第5期279-282,共4页
基底动脉是后循环颅内动脉闭塞的最好发部位之一,基底动脉闭塞常伴有很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一部分的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患者经过药物治疗,进入非急性期阶段,此阶段最佳治疗手段尚不明确。随着非急性颅外大动脉闭塞开通治疗的实践以及近... 基底动脉是后循环颅内动脉闭塞的最好发部位之一,基底动脉闭塞常伴有很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一部分的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患者经过药物治疗,进入非急性期阶段,此阶段最佳治疗手段尚不明确。随着非急性颅外大动脉闭塞开通治疗的实践以及近年来介入技术及器械的发展,非急性基底动脉闭塞的血管内治疗成为焦点。现将其研究现状综述如下,以期促进对非急性基底动脉闭塞血管内治疗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急性 基底动脉闭塞 血管内治疗 综述
下载PDF
脑血管非急性闭塞再通治疗:规范中求创新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锐 朱武生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353-357,共5页
脑血管非急性闭塞再通治疗的临床开展逐渐增多,目前尚存争议。作者通过明确脑血管非急性闭塞的概念及评估方法,识别适合介入再通的病变,分析闭塞再通成功的机率,评估闭塞再通的手术风险,重视患者远期预后,讨论脑血管非急性再通的规范化... 脑血管非急性闭塞再通治疗的临床开展逐渐增多,目前尚存争议。作者通过明确脑血管非急性闭塞的概念及评估方法,识别适合介入再通的病变,分析闭塞再通成功的机率,评估闭塞再通的手术风险,重视患者远期预后,讨论脑血管非急性再通的规范化,并提出可能的创新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血管病 闭塞 非急性 血管内介入 再通 评估
下载PDF
双路途指导下血管内再通治疗颅内动脉非急性闭塞的单中心临床研究
11
作者 韩建佳 高原 高峰 《中国卒中杂志》 2022年第3期258-264,共7页
目的 通过回顾性单中心数据,探讨双路途指导下血管内再通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非急性闭塞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对2015年1月-2021年5月因症状性颅内动脉非急性闭塞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介入中心住院治疗,双路途指导下完... 目的 通过回顾性单中心数据,探讨双路途指导下血管内再通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非急性闭塞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对2015年1月-2021年5月因症状性颅内动脉非急性闭塞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介入中心住院治疗,双路途指导下完成血管内再通治疗的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双路途采用的不同技术路径分为4型:Ⅰ型,椎动脉颅内段闭塞,对侧非优势椎动脉有前向血流,远端基底动脉显影,导引导管和造影导管分别置于双侧椎动脉;Ⅱ型,颈动脉颅内段闭塞,对侧颈内动脉通过前交通动脉代偿闭塞远端血管显影,导引导管和造影导管分别置于双侧颈内动脉;Ⅲ型,基底动脉或椎动脉颅内段闭塞,一侧颈内动脉通过后交通动脉代偿椎基底动脉闭塞远端血管显影,导引导管和造影导管分别置于椎动脉和后交通动脉侧颈内动脉;Ⅳ型,颈内动脉颅内段闭塞,椎基底动脉通过后交通动脉代偿闭塞侧颈内动脉远端血管显影,导引导管和造影导管分别置于颈内动脉和椎动脉。主要观察指标包括再通成功率、术后30 d内并发症(主要包括缺血性卒中、出血性卒中、高灌注综合征、血管夹层等)发生率、30 d内卒中(包括出血性及缺血性卒中)发生率、手术相关死亡率、临床随访功能良好(mRS 0~1分)率和影像随访再狭窄/再闭塞发生率。结果 30例患者再通成功率为93.3%(28/30);术后30 d内并发症发生率为6.7%(2/30),其中1例为无症状性夹层,另1例为血管再通后高灌注出血;30 d内死亡发生率为3.3%(1/30)。中位临床随访时间34.00(20.48~105.54)个月,1例(3.6%,1/28)发生急性卒中后死亡,临床随访期间功能良好率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5.0%(21/28) vs.10.0%(3/30);χ^(2)=25.205,P<0.001];中位影像随访时间为17.92(8.00~92.13)个月,再狭窄率为21.1%(4/19)。结论 双路途指导下血管内再通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 闭塞 非急性期 血管内再通 双路途技术
下载PDF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对老年非急性胆囊炎患者围术期指标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28
12
作者 周杰 蒋秀娟 +1 位作者 罗红 杨芳兰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19年第4期658-661,674,共5页
目的探究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对老年非急性胆囊炎患者围术期指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52例老年非急性胆囊炎患者资料,将行开腹胆囊切除术患者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分别作为开腹组和腹腔镜组,... 目的探究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对老年非急性胆囊炎患者围术期指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52例老年非急性胆囊炎患者资料,将行开腹胆囊切除术患者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分别作为开腹组和腹腔镜组,分别为25例和27例。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相关指标,手术前后实验室指标以及应激免疫功能,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腹腔镜组患者围术期指标均优于开腹组(P<0. 05);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实验室指标和应激免疫功能指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手术后腹腔镜组患者实验室指标水平显著低于开腹组(P<0.05),术后腹腔镜组患者应激免疫功能指变化水平低于开腹组,且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腹腔镜组和开腹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70%和16.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老年非急性胆囊炎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患者身体和应激免疫功能影响较小,可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效果突出,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老年非急性胆囊炎 围术期指标 预后
下载PDF
中医体质类型与非急性发作期支气管哮喘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3
13
作者 方春仙 杨珺超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2年第5期519-521,共3页
[目的]研究中医体质类型与非急性发作期支气管哮喘的相关性。[方法]运用北京中医药大学王琦教授的"中医体质分类判定标准",对108例支气管哮喘非急性发作期患者进行中医体质学分析。[结果]⑴体质频数由高到低的顺序依次是:气虚... [目的]研究中医体质类型与非急性发作期支气管哮喘的相关性。[方法]运用北京中医药大学王琦教授的"中医体质分类判定标准",对108例支气管哮喘非急性发作期患者进行中医体质学分析。[结果]⑴体质频数由高到低的顺序依次是:气虚质(41.67%)、特禀质(33.33%)、阳虚质(28.70%)、阴虚质(14.81%)、痰湿质(13.89%)、血瘀质(12.04%)、湿热质(8.31%)、气郁质(7.41%)、平和质(7.41%);⑵与普通人群相比较,体质构成比有明显差异(P<0.001),气虚质、阳虚质、特禀质与非急性发作期支气管哮喘患者有相关性。[结论]气虚质、特禀质、阳虚质与非急性发作期支气管哮喘患者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哮喘 非急性发作期 中医体质
下载PDF
肺损伤预测评分结合不同潮气量机械通气治疗在非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急性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9
14
作者 吕立文 陈万 +3 位作者 唐宇涛 朱良峰 曾希 石磊 《广西医学》 CAS 2017年第6期791-794,共4页
目的探讨肺损伤预测评分(LIPS)结合不同潮气量机械通气治疗在非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急性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需进行有创机械通气治疗的急性呼吸衰竭患者100例,均未达到ARDS的标准,根据患者的LIPS和治疗所需潮气量... 目的探讨肺损伤预测评分(LIPS)结合不同潮气量机械通气治疗在非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急性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需进行有创机械通气治疗的急性呼吸衰竭患者100例,均未达到ARDS的标准,根据患者的LIPS和治疗所需潮气量,将患者分为A组(小潮气量高危组)、B组(小潮气量低危组)、C组(常规潮气量高危组)、D组(常规潮气量低危组),比较机械通气治疗后4组患者的PaO_2、PaCO_2、氧合指数、呼吸力学指标、炎症指标、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ARDS发生率、住院28 d内死亡率。结果机械通气治疗48 h后,B组PaO_2、氧合指数高于A组、C组、D组(P<0.05);B组肺顺应性、气道峰压优于A组、C组、D组(P<0.05);B组IL-6、C反应蛋白水平均低于C组、D组(P<0.05);B组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均少于A组、C组、D组(P<0.05);B组ARDS发生率低于C组及D组(P<0.05)。结论采用LIPS筛选ARDS高危患者,并结合小潮气量机械通气治疗,可改善非ARDS的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指标,同时可降低ARDS发生率,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呼吸衰竭 非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肺损伤预测评分 潮气量 机械通气
下载PDF
413例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中医辨证分型与流行病学调研 被引量:19
15
作者 瞿秋兰 朱琼 胡燕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4年第8期1963-1965,共3页
目的:研究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非急性发作期患儿的中医辨证分型分布规律。方法:通过2010年6月1日—2012年5月30日收集413例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的病例资料进行系统回顾分析,了解本领域该病流行现状。通过较大样本的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研... 目的:研究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非急性发作期患儿的中医辨证分型分布规律。方法:通过2010年6月1日—2012年5月30日收集413例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的病例资料进行系统回顾分析,了解本领域该病流行现状。通过较大样本的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研究,采集症状、体征、舌脉象等基本体征情况,分析总结中医辨证分型分布范围。结果:通过对413例反复气道感染患儿的临床病例进行研究,中医辨证分型所属范围依次包括气阴两虚型140例(33.9%),脾肺两脏气虚型107例(25.9%),积滞蕴热型82例(19.9%),脾虚肝旺型51例(12.3%),脾肾两虚型16例(3.9%),肺气虚10例(2.4%)。结论:本院3年间小儿非急性期反复气道感染主要以气阴两虚型、脾肺两脏气虚型和积滞蕴热型等中医辨证分型最为常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 非急性期 中医辨证分型 流行病学
下载PDF
591例支气管哮喘儿童中医体质类型调查研究 被引量:19
16
作者 刘映玲 郑艳萍 +3 位作者 黄慧芳 侯梦晓 廖颖钊 郑敏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6年第1期80-82,96,共4页
目的了解哮喘儿童中医体质分布规律,为儿童哮喘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对591例非急性发作期儿童支气管哮喘病例进行中医体质学分析。结果非急性发作期的支气管哮喘儿童的单一中医体质类型分布前五位分别是特禀质(25.2%... 目的了解哮喘儿童中医体质分布规律,为儿童哮喘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对591例非急性发作期儿童支气管哮喘病例进行中医体质学分析。结果非急性发作期的支气管哮喘儿童的单一中医体质类型分布前五位分别是特禀质(25.2%)、气虚质(24.2%)、阳虚质(21.0%)、痰湿质(13.7%)和湿热质(5.8%),共占总数的89.8%,不同性别与年龄段对此分布特点无显著影响;但随着患儿年龄增长,平和质、阴虚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所占比例似有所增加的趋势,而气虚质、阳虚质、痰湿质、特禀质则有呈减少趋势。591例受调查儿童中单一体质类型仅占31.0%,包含2种体质类型的复合体质类型占总数38.7%,包含3种体质类型的占18.8%,包含4种体质类型的占10.3%。结论非急性发作期的支气管哮喘儿童的单一中医体质类型以特禀质、气虚质、阳虚质、痰湿质和湿热质最为常见,多数患儿是以复合体质类型呈现;部分体质类型可能随年龄逐渐增加而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哮喘 非急性发作期 儿童 中医体质
下载PDF
秋水仙碱、苯溴马隆胶囊联合治疗痛风性关节炎非急性发作期 被引量:19
17
作者 刘军慧 钟飞 +1 位作者 韩少玲 邹蕾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2期71-75,共5页
目的探析秋水仙碱、苯溴马隆胶囊联合治疗痛风性关节炎非急性发作期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15年12月至2017年2月核工业四一六医院收治的60例痛风性关节炎非急性发作期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苯溴马隆胶囊,联合组... 目的探析秋水仙碱、苯溴马隆胶囊联合治疗痛风性关节炎非急性发作期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15年12月至2017年2月核工业四一六医院收治的60例痛风性关节炎非急性发作期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苯溴马隆胶囊,联合组给予秋水仙碱+苯溴马隆胶囊,对比2组患者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血尿酸、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丙氨酸转氨酶(ALT)、肾小球滤过率(GFR)]、疼痛症状及生活质量的变化情况,统计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发作次数及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实验室相关指标、临床症状及生活质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疗程结束后,2组患者ALT、GFR水平未见明显波动,但血尿酸、ESR、CRP、疼痛症状及生活质量均得到改善,联合组改善程度较对照组优;同时,治疗期间联合组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发作次数亦较对照组少,上述指标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30.00%,与对照组的26.67%行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80,P=0.857).结论秋水仙碱、苯溴马隆胶囊联合治疗痛风性关节炎非急性发作期安全性与单用苯溴马隆胶囊无异,且疗效优于单一使用苯溴马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秋水仙碱 苯溴马隆胶囊 痛风性关节炎非急性发作期
下载PDF
补肺益肾膏治疗支气管哮喘非急性发作期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7
18
作者 徐则林 李晓屏 +3 位作者 王顺民 李定文 陈璋秀 蔡虎志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1期70-73,共4页
目的观察补肺益肾膏方对支气管哮喘非急性发作期的临床疗效,为该膏方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将8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服用补肺益肾膏方治疗,对照组不采用膏方干预疗法,两组在观察期间均可在必要时使... 目的观察补肺益肾膏方对支气管哮喘非急性发作期的临床疗效,为该膏方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将8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服用补肺益肾膏方治疗,对照组不采用膏方干预疗法,两组在观察期间均可在必要时使用舒利迭(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治疗以缓解症状,随访1年。结果治疗组治疗后在中医证候积分、1年内哮喘发作次数和单次住院天数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圣乔治(SGRQ)呼吸问卷评分的疾病影响项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肺益肾膏方能有效缓解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症状,减少发作次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是防治哮喘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哮喘 非急性发作期 补肺益肾膏 临床疗效 党参 黄芪 白术
下载PDF
小潮气量通气对非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预后影响的Meta分析 被引量:17
19
作者 李卿 刘松桥 +5 位作者 陈辉 张曦文 潘纯 刘玲 杨毅 邱海波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784-790,共7页
目的 评价小潮气量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对非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收集2000年1月至2015年12月非ARDS患者使用不同潮气量的中英文临床随机对照研究,按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采用Review Manager 5.0软件对数据进... 目的 评价小潮气量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对非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收集2000年1月至2015年12月非ARDS患者使用不同潮气量的中英文临床随机对照研究,按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采用Review Manager 5.0软件对数据进行系统评价.结果 共纳入19篇临床对照研究,1 679例非ARDS机械通气患者,其中小潮气量组838例,常规潮气量组841例.小潮气量组病死率为5.87% (41/698),常规潮气量组病死率为6.52%(45/690),RR =0.90,95%CI0.62~1.31,P=0.58.与常规潮气量组比,小潮气量组不能降低病死率,但对肺部并发症,小潮气量组与常规潮气量组ARDS发生率分别为1.41% (8/569)和5.27%(29/550)(RR =0.32,95% CI0.16~0.63,P=0.001),肺炎发生率分别为7.72% (21/472)和9.67% (44/455)(RR =0.48,95% CI0.29~0.78,P=0.003),肺不张发生率分别为14.77% (79/535)和18.64% (99/531)(RR=0.78,95%CI0.391~1.356,P=0.48),提示小潮气量通气可降低非ARDS患者ARDS、肺炎发生率,但不降低肺不张发生率.结论 对非ARDS患者,小潮气量肺保护性通气策略较常规通气可降低非ARDS患者ARDS、肺炎发生率,但不能降低病死率、肺不张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保护性通气策略 小潮气量 非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META分析 死亡率
原文传递
中国颅内外大动脉非急性闭塞血管内介入治疗专家共识 被引量:16
20
作者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血管介入协作组 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医师分会神经介入专业委员会 +4 位作者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介入神经病学专业委员会 刘新峰 韩云飞 朱武生 刘锐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932-941,共10页
颅内外大动脉闭塞与脑缺血性事件的发生密切相关。对于急性大血管闭塞所致的缺血性卒中,血管内介入治疗已被证实是时间窗内的有效治疗方案。但是,对于颅内外大动脉非急性闭塞的介入治疗,目前国内尚缺乏统一的认识。为此,中华医学会神经... 颅内外大动脉闭塞与脑缺血性事件的发生密切相关。对于急性大血管闭塞所致的缺血性卒中,血管内介入治疗已被证实是时间窗内的有效治疗方案。但是,对于颅内外大动脉非急性闭塞的介入治疗,目前国内尚缺乏统一的认识。为此,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血管介入协作组、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医师分会神经介入专业委员会、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介入神经病学专业委员会组织国内部分脑血管病专家就上述问题展开讨论,并达成共识,以期为临床医师在颅内外大动脉非急性闭塞的介入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外大血管 非急性闭塞 血管内介入 再通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