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2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施肥方式对土壤氨挥发和氧化亚氮排放的影响 被引量:157
1
作者 李鑫 巨晓棠 +2 位作者 张丽娟 万云静 刘树庆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99-104,共6页
采用密闭室间歇通气法和静态箱法对不同施肥方式(撒施后翻耕、条施后覆土、撒施后灌水)下的土壤氨挥发和氧化亚氮排放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施肥方式显著影响了土壤中的氨挥发和氧化亚氮排放.撒施后灌水处理明显促进了氨挥发,其最大... 采用密闭室间歇通气法和静态箱法对不同施肥方式(撒施后翻耕、条施后覆土、撒施后灌水)下的土壤氨挥发和氧化亚氮排放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施肥方式显著影响了土壤中的氨挥发和氧化亚氮排放.撒施后灌水处理明显促进了氨挥发,其最大氨挥发速率明显高于其它处理,氨挥发累计达2.465kgN.hm-2.不同施肥方式下氧化亚氮排放通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且峰值出现时间也不同.施肥后第2天,撒施后灌水处理达到峰值,为193.66μg.m-2.h-1,而条施后覆土处理在施肥后第5天才出现峰值,为51.13μg.m-2.h-1,且其排放峰值在3种施肥方式中最低.撒施后灌水处理的氧化亚氮累积净排放量达121.55gN.hm-2,显著大于撒施后翻耕和条施后覆土处理.撒施后翻耕和条施后覆土处理能有效抑制氨挥发和氧化亚氮排放损失,是较为合理的施肥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肥方式 氨挥发 氧化亚氮排放
下载PDF
中国农田N_2O排放量的估算 被引量:65
2
作者 王智平 《农村生态环境》 CSCD 1997年第2期51-55,共5页
排放量估算是温室效应气体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论述了影响农田N2O排放量估算准确性的因素,讨论如何提高农田N2O排放量估算的准确性,并估算了中国农田N2O排放总量。
关键词 农田 氧化亚氧 排放量 估算 中国
下载PDF
应用修正的IPCC2006方法对中国农田N_2O排放量重新估算 被引量:65
3
作者 张强 巨晓棠 张福锁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7-13,共7页
氧化亚氮(N2O)是一种重要的温室气体,农田土壤是其排放的重要源。本研究通过本地参数修正的IPCC2006计算方法,结合统计资料计算中国农田土壤的N2O直接排放量。结果表明:从1980年到2007年中国农田N2O排放年均增长7.6%,2007年N2O-N排放量... 氧化亚氮(N2O)是一种重要的温室气体,农田土壤是其排放的重要源。本研究通过本地参数修正的IPCC2006计算方法,结合统计资料计算中国农田土壤的N2O直接排放量。结果表明:从1980年到2007年中国农田N2O排放年均增长7.6%,2007年N2O-N排放量达到288.4Gg。2007年化学氮肥投入、有机物质投入、作物秸秆投入、有机土排放对农田N2O直接排放的贡献份额分别为77.64%、15.57%、6.46%和0.33%。从分布格局看,2007年农田N2O直接排放总量较大省份主要集中在华北地区和四川盆地,单位耕地面积N2O排放量较高的地区主要集中在华北地区和东南沿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土壤 氧化亚氮 排放因子 IPCC2006计算方法 N2O排放分布格局
下载PDF
稻鸭、稻鱼共作生态系统CH_4和N_2O温室效应及经济效益评估 被引量:52
4
作者 袁伟玲 曹凑贵 +3 位作者 李成芳 展茗 蔡明历 汪金平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2052-2060,共9页
【目的】稻鸭、稻鱼共作生态系统是中国南方稻作区两种主要复合种养模式。研究稻鸭、稻鱼共作生态系统中CH4和N2O排放产生的温室效应并对其经济价值进行评价,旨在为进一步开发利用稻田综合利用模式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方法】采... 【目的】稻鸭、稻鱼共作生态系统是中国南方稻作区两种主要复合种养模式。研究稻鸭、稻鱼共作生态系统中CH4和N2O排放产生的温室效应并对其经济价值进行评价,旨在为进一步开发利用稻田综合利用模式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方法】采用静态箱技术,研究稻鸭、稻鱼共作生态系统CH4和N2O排放规律,并运用增温潜势对稻鸭、稻鱼共作生态系统CH4和N2O排放的温室效应及经济效益进行估算。【结果】在水稻生长期间,稻鸭、稻鱼共作系统中CH4排放峰值均出现在分蘖盛期和抽穗期,其平均排放通量均显著(P<0.05)低于常规淹水稻田;N2O的排放通量在稻田淹水期间保持较低值,而在稻田落干后迅速升高。养鸭显著(P<0.05)提高了稻田N2O的排放,养鱼降低了稻田N2O的排放。2006和2007年稻鸭、稻鱼处理CH4和N2O排放产生总温室效应分别为4728.3、4611.0kgCO2·hm-2和4545.0、4754.3kgCO2·hm-2,其温室效应成本分别为970.89、946.81 yuan/hm2和933.25和976.23 yuan/hm2,明显低于CK的5997.6和5391.5 yuan/hm2。除去CH4和N2O排放产生温室效应的环境成本,采用稻鸭、稻鱼生态种养技术的经济效益分别比常规稻田增加2210.64、4881.92yuan/hm2和3798.37、5310.64 yuan/hm2。【结论】稻鸭、稻鱼共作能有效的抑制稻田温室气体排放并显著降低其温室效应。因此,稻鸭、稻鱼共作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有效措施之一,具有较好的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4排放 N2O排放 稻鸭共作 稻鱼共作 温室效应 经济效益
下载PDF
水肥管理对稻田土壤甲烷和氧化亚氮排放的影响 被引量:44
5
作者 田光明 何云峰 李勇先 《土壤与环境》 CSCD 2002年第3期294-298,共5页
就稻田水肥管理对甲烷和氧化亚氮排放的影响研究进行了综述。文献分析表明,甲烷和氧化亚氮的排放条件存在明显的反位关系,即有利于甲烷排放的水分条件往往不利于氧化亚氮的排放。稻田温室气体的排放与水分管理的历史有明显的关系,不同... 就稻田水肥管理对甲烷和氧化亚氮排放的影响研究进行了综述。文献分析表明,甲烷和氧化亚氮的排放条件存在明显的反位关系,即有利于甲烷排放的水分条件往往不利于氧化亚氮的排放。稻田温室气体的排放与水分管理的历史有明显的关系,不同的肥料施用对甲烷和氧化亚氮排放影响的机制不同。因此,要真正有效地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必须首先弄清甲烷和氧化亚氮在不同条件下的排放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田土壤 水肥管理 甲烷 氧化亚氮 排放 温室气体
下载PDF
农田土壤N_2O排放研究进展 被引量:37
6
作者 黄树辉 吕军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516-522,共7页
农田土壤的N2O排放主要是在微生物的作用下通过硝化和反硝化作用产生的。土壤中多变的理化性质影响各种微生物的生长,因而硝化和反硝化过程中产生N2O的途径也不同,尤其以硝化过程的研究进展最快。影响N2O的生成和排放有:土壤含水量、温... 农田土壤的N2O排放主要是在微生物的作用下通过硝化和反硝化作用产生的。土壤中多变的理化性质影响各种微生物的生长,因而硝化和反硝化过程中产生N2O的途径也不同,尤其以硝化过程的研究进展最快。影响N2O的生成和排放有:土壤含水量、温度、O2以及土壤结构和质地等物理因素,pH和氮肥等其它因素。本文详细地阐述旱地和水田土壤中这些影响因子与N2O的作用机理的差异,及农田土壤中的N2O排放估计的方法。区分硝化和反硝化作用中生成N2O的贡献可用15N标记法和不同浓度的乙炔抑制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土壤 N2O排放 影响因素 硝化反硝化
原文传递
崇明东滩湿地CO_2、CH_4和N_2O排放的时空差异 被引量:43
7
作者 汪青 刘敏 +1 位作者 侯立军 程书波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935-946,共12页
通过静态暗箱—气相色谱法研究了长江口崇明东滩四类典型湿地(围垦湿地、高潮滩、中潮滩和低潮滩)CO2、CH4和N2O排放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生长季尺度下,CO2、CH4和N2O均以排放为主;在昼夜尺度下,CO2和CH4在夜间排放量大于白昼排... 通过静态暗箱—气相色谱法研究了长江口崇明东滩四类典型湿地(围垦湿地、高潮滩、中潮滩和低潮滩)CO2、CH4和N2O排放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生长季尺度下,CO2、CH4和N2O均以排放为主;在昼夜尺度下,CO2和CH4在夜间排放量大于白昼排放量,而N2O的排放高峰出现在下午;在潮水退去、潮滩暴露初期,CH4和N2O有大量排放,CO2正好相反。崇明东滩温室气体排放通量自岸向海有明显的梯度变化,总体趋势是越近岸通量值越大。观测与实验表明,温度、潮汐、土壤理化性质、植物和土地利用变化都对温室气体排放通量有明显的影响,其中滨海潮滩湿地特有环境因子潮汐以"淹没—暴露"光滩沉积物的方式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 甲烷 氧化亚氮 温室气体排放 河口滨岸湿地 长江口
原文传递
施肥对稻田甲烷与氧化亚氮排放的影响 被引量:43
8
作者 易琼 逄玉万 +5 位作者 杨少海 卢钰升 付弘婷 李苹 蒋瑞萍 唐拴虎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432-1437,共6页
大气温室气体浓度的升高引起太阳辐射加强,导致全球变暖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农田是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来源之一,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探讨不同氮肥类型与施氮水平对华南稻田甲烷(CH4)与氧化亚氮(N2O)排放的影响。试验共设置5个处理... 大气温室气体浓度的升高引起太阳辐射加强,导致全球变暖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农田是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来源之一,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探讨不同氮肥类型与施氮水平对华南稻田甲烷(CH4)与氧化亚氮(N2O)排放的影响。试验共设置5个处理,每处理3次重复,分别(以N计)为U6(90 kg·hm-2),U10(150 kg·hm-2),U12(180 kg·hm-2),SR10(150 kg·hm-2,缓释肥),CR10(150 kg·hm-2,控释肥)。各处理磷钾肥用量一致,分别为45 kg·hm-2(以P2O5计)和127.5 kg·hm-2(以K2O计)。研究结果表明:稻田CH4与N2O排放量随氮肥用量的增加呈增加趋势。晚稻CH4排放呈单峰型,其峰值出现在水稻移栽后16~23 d,N2O排放并未出现明显的排放峰。CH4累积排放主要发生在返青-分蘖初期和分蘖盛期-幼穗分化期两个时段,而N2O的累积排放主要集中在灌浆-成熟期(U6处理除外)。不同氮肥类型处理CH4季节排放总量与平均排放量表现为:处理SR10〉处理U10〉处理CR10,其中,控释肥处理甲烷排放总量较常规尿素处理减少了11.3%;而N2O季节排放总量与平均排放量表现为:处理CR10〉处理U10〉处理SR10。综上,初步认为氮肥的施用能够促进CH4与N2O的释放,缓释肥处理能有效减少稻田N2O的排放,而控释尿素处理能明显降低稻田CH4气体的排放,且稻田CH4与N2O的排放存在一定的互为消长关系,因此如何平衡稻田甲烷与氧化亚氮释放,使稻田增温潜势最小化是下一步研究的重点和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肥 甲烷 氧化亚氮 排放 稻田
下载PDF
不同施氮水平对菜地土壤N_2O排放的影响 被引量:42
9
作者 邱炜红 刘金山 +3 位作者 胡承孝 赵长盛 孙学成 谭启玲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2238-2243,共6页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不同施氮水平对蔬菜地土壤N2O排放的影响。试验设置5个氮水平[0(N0)、430(N1)、860(N2)、1290(N3)、1640(N4)kgN.hm-2],2a试验期间种植的蔬菜有辣椒、萝卜、菠菜和小白菜。结果表明,施氮显著影响N2O排放通...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不同施氮水平对蔬菜地土壤N2O排放的影响。试验设置5个氮水平[0(N0)、430(N1)、860(N2)、1290(N3)、1640(N4)kgN.hm-2],2a试验期间种植的蔬菜有辣椒、萝卜、菠菜和小白菜。结果表明,施氮显著影响N2O排放通量,各施氮水平土壤N2O排放通量范围分别为-8~39、0.4~157、12~626、8.5~982、16~1342μg.m-.2h-1;同时,氮肥施用显著提高了N2O排放总量,各施氮处理(N0、N1、N2、N3和N4)试验期间土壤N2O平均排放总量分别为0.48、1.35、4.49、7.83、10.57kgN.hm-2,土壤N2O排放系数范围是0.33%~1.13%,且施氮水平与土壤N2O排放总量间呈显著的指数函数关系;不同季节蔬菜地土壤N2O排放总量差异很大,其中最大的是辣椒,最小的是菠菜;此外,土壤N2O排放通量季节变化除受施氮水平影响外,还受土壤温度的影响,排放高峰出现在高温的夏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亚氮 蔬菜地 氮肥施用水平 排放系数
下载PDF
三江平原沼泽湿地N_2O浓度与排放特征初步研究 被引量:35
10
作者 刘景双 王金达 +4 位作者 李仲根 于君宝 张学林 王春梅 王艳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33-39,共7页
20 0 1年 8月到 9月在三江平原沼泽湿地进行N2 O的原位静态箱观测 .结果发现近地气层N2 O平均浓度为2 81 7× 1 0 - 9m3 /m3 ,低于大气背景浓度 ,说明沼泽湿地可能是人类目前了解较少但很重要的N2 O汇 .选取积水状况和地表植被不... 20 0 1年 8月到 9月在三江平原沼泽湿地进行N2 O的原位静态箱观测 .结果发现近地气层N2 O平均浓度为2 81 7× 1 0 - 9m3 /m3 ,低于大气背景浓度 ,说明沼泽湿地可能是人类目前了解较少但很重要的N2 O汇 .选取积水状况和地表植被不同的毛果苔草沼泽、小叶章湿草甸 (Ⅰ ,Ⅱ )以及作为对照的小麦休耕地进行观测 ,发现 4个地点的N2 O排放日变化形式不完全相同 ,除小麦田全天持续排放N2 O外 ,其余各点一天当中均出现排放与吸收交替出现的情况 .温度是影响排放模式的主要因素 .观测期内毛果苔草沼泽、小叶章湿草甸 (Ⅰ ,Ⅱ )和小麦休耕地N2 O的平均排放强度分别为 0 2 2 μg/(m2 ·h) ,1 75 μg/(m2 ·h) ,1 3 1 μg/(m2 ·h)和 4 86μg/(m2 ·h) .氧化还原电位是决定沼泽湿地N2 O排放特征的关键因子 ,地表积水情况和土壤水分状况则是影响N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江平源 沼泽湿地 N2O 近地面浓度 排放特征 影响因素 氧化二氮 温室气体
下载PDF
稻田温室气体排放与减排研究综述 被引量:39
11
作者 邵美红 孙加焱 阮关海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81-187,共7页
水稻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甲烷和氧化亚氮作为稻田两大温室气体,在全球温室效应中起着很大作用。文章综述了水分管理条件、施肥方式、品种选择差异、农作模式差异及土壤气候条件等因素对稻田甲烷和氧化亚氮排放的主要因素,并从... 水稻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甲烷和氧化亚氮作为稻田两大温室气体,在全球温室效应中起着很大作用。文章综述了水分管理条件、施肥方式、品种选择差异、农作模式差异及土壤气候条件等因素对稻田甲烷和氧化亚氮排放的主要因素,并从综合温室效应方面提出品种和栽培措施、合理施肥和用药、改进农作制度、发展农村沼气能等技术措施,为发展稻田低碳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田 温室效应 甲烷 氧化亚氮 减排措施
下载PDF
施氮水平对小麦-玉米轮作体系氨挥发与氧化亚氮排放的影响 被引量:32
12
作者 马银丽 吉艳芝 +3 位作者 李鑫 张琳 巨晓棠 张丽娟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25-230,共6页
试验采用密闭室间歇通气法研究华北平原冬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inneaus)-夏玉米(Zea mays Linneaus)轮作体系在不同施氮水平下农田氨挥发和N2O排放。结果表明:冬小麦季和夏玉米季的氨挥发速率与N2O排放通量呈现出季节性动态变... 试验采用密闭室间歇通气法研究华北平原冬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inneaus)-夏玉米(Zea mays Linneaus)轮作体系在不同施氮水平下农田氨挥发和N2O排放。结果表明:冬小麦季和夏玉米季的氨挥发速率与N2O排放通量呈现出季节性动态变化,且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均在施肥后第2~3天出现峰值。玉米季氨挥发量和N2O排放量均高于小麦季,分别占整个轮作周期气态损失的53.5%~68.9%和54.7%~82.3%。轮作体系中氨挥发净损失量(以N计)为4.28~31.31 kg.hm-2,占施氮量的3.17%~5.80%;N2O净排放损失量(以N计)为50.95~1051.03 g.hm-2,占施氮量的比例为0.04%~0.23%。因此,施氮量是影响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气态损失重要因素,且夏玉米季是控制控制气态损失的关键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氮水平 小麦-玉米轮作体系 氨挥发 氧化亚氮排放
下载PDF
夏季长江河口潮间带反硝化作用和N_2O的排放与吸收 被引量:25
13
作者 王东启 陈振楼 +5 位作者 王军 许世远 杨红霞 陈华 杨龙元 胡玲珍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71-279,共9页
采用培养箱乙炔抑制和现场静态箱法,于夏季(7月)在长江河口潮滩潮间带进行了采样,研究表明,长江河口潮滩水体自身N2O产生速率很低,在潮汐淹没期沉积物是上覆水体N2O的来源,其来自沉积物中反硝化、硝化等氮素循环的多个反应过程,沉积物中... 采用培养箱乙炔抑制和现场静态箱法,于夏季(7月)在长江河口潮滩潮间带进行了采样,研究表明,长江河口潮滩水体自身N2O产生速率很低,在潮汐淹没期沉积物是上覆水体N2O的来源,其来自沉积物中反硝化、硝化等氮素循环的多个反应过程,沉积物中N2O自然产生速率在0.10~8.50μmol/(m2·h)之间,反硝化速率在21.91~35.87μmol/(m2·h)之间。退潮出露期中潮滩是大气N2O的排放源犤交换速率在-11.03~13.17μmol/(m2·h)之间犦,5~10cm地温是影响N2O排放速率的显著性因素;低潮滩-大气界面N2O排放、吸收速率在-5.75~0.49μmol/(m2·h)之间。总体上看,中潮滩是大气N2O的排放源;而低潮滩对大气N2O有明显的吸收作用。潮滩植被(海三棱草和底栖藻类)的光合作用明显抑制了N2O的排放并可能导致吸收,而其呼吸作用则增加了N2O的排放,潮间带-大气界面N2O的排放和吸收与CO2的排放、吸收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间带 反硝化 N2O 排放与吸收 长江河口
下载PDF
2003—2009年中国污水处理部门温室气体排放研究 被引量:30
14
作者 周兴 郑有飞 +3 位作者 吴荣军 康娜 周渭 尹继福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31-136,共6页
基于《中国环境统计年报》等的统计数据,采用IPCC提供的方法估算了2003—2009年我国源自污水处理部门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并对污水处理部门人均温室气体排放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3—2009年污水处理部门温室气体排放呈增加趋势,源自生... 基于《中国环境统计年报》等的统计数据,采用IPCC提供的方法估算了2003—2009年我国源自污水处理部门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并对污水处理部门人均温室气体排放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3—2009年污水处理部门温室气体排放呈增加趋势,源自生活污水的N2O排放是主要排放源,生活污水CH4排放增速最快;工业行业中造纸业废水的CH4排放是主要排放源;人均温室气体排放量呈现递增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水处理 甲烷 氧化亚氮 排放
下载PDF
脲酶/硝化抑制剂减少农田土壤氮素损失的作用特征 被引量:29
15
作者 宋涛 尹俊慧 +4 位作者 胡兆平 王亮亮 张强 陈清 曹文超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85-597,共13页
氮肥过量施用加剧了农田土壤氮素损失,如增加NH3挥发、N2O排放及硝酸盐淋洗等,这将降低空气和水体质量并对全球气候产生负面影响。脲酶抑制剂和硝化抑制剂可延缓土壤氮素转化,降低土壤活性氮对环境的负面效应,因此在农业生产中被广泛应... 氮肥过量施用加剧了农田土壤氮素损失,如增加NH3挥发、N2O排放及硝酸盐淋洗等,这将降低空气和水体质量并对全球气候产生负面影响。脲酶抑制剂和硝化抑制剂可延缓土壤氮素转化,降低土壤活性氮对环境的负面效应,因此在农业生产中被广泛应用,如N-丁基硫代磷酰三胺(NBPT)、3,4-二甲基吡唑磷酸盐(DMPP)和双氰胺(DCD)。本文重点阐述了脲酶抑制剂NBPT和硝化抑制剂DMPP、DCD在农田土壤中的作用机制及其对环境和农学效应的影响,并揭示影响其施用有效性的主要因素。大多数研究结果表明,NBPT与尿素或有机肥配合施用后能够减少土壤NH3挥发、N2O排放和NO-3淋洗,并提高作物产量、品质及氮肥利用率;与NBPT类似,两种典型硝化抑制剂DCD和DMPP均能降低土壤N2O排放和NO-3淋洗并提高作物产量,但某些环境条件下也会增加土壤NH3挥发损失。不同农田生态系统中脲酶/硝化抑制剂的作用效果与抑制剂种类、降雨或灌溉量、土壤pH值和黏粒含量等因素有关。在未来的生产实践中,应根据抑制剂在不同土壤环境下的作用特征来更加科学合理地施用抑制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化抑制剂 脲酶抑制剂 农田土壤 氨挥发 氧化亚氮排放 硝酸盐淋洗 氮肥利用率
下载PDF
地面氧化亚氮排放静态箱测定技术 被引量:21
16
作者 李志安 邹碧 +2 位作者 曹裕松 刘剑 温达志 《土壤与环境》 CSCD 2002年第4期413-416,共4页
氧化亚氮是最重要的温室效应气体之一,国际科学界对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开展氧化亚氮研究最重要的方面是测定技术,目前主要有静态箱法和微气象法,而以静态箱技术的使用最为广泛。静态箱技术也有其优点和缺点。文章从基本原理、取样箱... 氧化亚氮是最重要的温室效应气体之一,国际科学界对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开展氧化亚氮研究最重要的方面是测定技术,目前主要有静态箱法和微气象法,而以静态箱技术的使用最为广泛。静态箱技术也有其优点和缺点。文章从基本原理、取样箱设计、取样时间策略、自动采样箱设计、气相色谱测定技术参数、计算方法及自动测定系统等方面,系统介绍静态箱技术。我国在氧化亚氮研究上还较少,已被测定的土地类型非常有限,文章将有助于促进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面 氧化亚氮排放 静态箱测定技术 土地类型 温室效应技术
下载PDF
生物质炭输入减少稻田痕量温室气体排放 被引量:27
17
作者 李松 李海丽 +1 位作者 方晓波 史惠祥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1期234-240,共7页
为揭示不同水平生物质炭输入对稻田土壤理化性质、水稻产量及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采用自制竹炭在4种不同施用水平下(0、10、20、40 t/hm2)输入稻田土壤,开展了水稻一个生长周期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生物质炭输入可显著提高土壤p H值和... 为揭示不同水平生物质炭输入对稻田土壤理化性质、水稻产量及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采用自制竹炭在4种不同施用水平下(0、10、20、40 t/hm2)输入稻田土壤,开展了水稻一个生长周期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生物质炭输入可显著提高土壤p H值和有机碳含量(P<0.05),且有机碳含量增幅与生物质炭施用水平呈正比(相关系数为0.78,P<0.01)。生物质炭施用可显著降低土壤容重(P<0.05),最大降幅为0.25 g/cm3,土壤容重随着生物质炭施用量的增加而降低。不同处理水稻产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CH4累积排放量与生物质炭施用量呈负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24,P<0.01),投加生物质炭可显著降低稻田CH4排放通量和累积排放量(P<0.05),但过量施用生物质炭(超过20 t/hm2)并不能显著降低CH4累积排放量(P>0.05)。相比对照处理(不输入生物质炭),生物质炭输入后一周内可显著性降低N2O排放通量(P<0.05),并在排水烤田时升高,最终稳定于9.80 mg/(m2·h)。生物质炭输入可显著性降低N2O累积排放量(P<0.05),但不同水平生物质炭输入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该试验条件下,生物质炭施用量为20 t/hm2时可实现稻田稳产和固碳减排目标,该研究可为太湖地区苕溪流域稻田增汇和温室气体减排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 甲烷 土壤 稻田土壤 生物质炭 竹炭 氧化亚氮 排放通量
下载PDF
京郊典型设施蔬菜地土壤 N2O 排放特征 被引量:27
18
作者 张婧 李虎 +1 位作者 王立刚 邱建军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4期4088-4098,共11页
利用静态暗箱-气相色谱法对北京郊区设施蔬菜地典型种植模式(番茄-白菜-生菜)下土壤N2O排放特征进行了周年(2012年2月22日—2013年2月23日)观测,探讨了不同处理下(即不施氮肥处理(CK)、农民习惯施肥处理(FP)、减氮优化施肥处理(OPT)和... 利用静态暗箱-气相色谱法对北京郊区设施蔬菜地典型种植模式(番茄-白菜-生菜)下土壤N2O排放特征进行了周年(2012年2月22日—2013年2月23日)观测,探讨了不同处理下(即不施氮肥处理(CK)、农民习惯施肥处理(FP)、减氮优化施肥处理(OPT)和减氮优化施肥+硝化抑制剂处理(OPT+DCD))N2O排放特征及土壤温度、土壤湿度、土壤无机氮含量对土壤N2O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每次施肥+灌溉之后设施蔬菜地会出现明显的N2O排放高峰,持续时间一般为3—5 d。不同处理N2O排放通量变化范围在-0.21—14.26 mg N2O m-2h-1,平均排放通量0.03—0.36 mg N2O m-2h-1。整个蔬菜生长季各处理N2O排放与土壤孔隙含水率(WFPS)均表现出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1);不施氮处理5 cm深度土壤温度与N2O排放通量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各处理N2O排放与土壤表层硝态氮含量具有较一致变化趋势。不同处理下N2O年度排放总量差异显著,依次顺序为FP((20.66±0.91)kg N/hm2)>OPT((12.79±1.33)kg N/hm2)>OPT+DCD((8.03±0.37)kg N/hm2)。与FP处理相比,OPT处理和OPT+DCD处理N2O年排放总量分别减少了38.09%和61.13%。各处理N2O排放系数介于0.36%—0.77%,低于IPCC 1.0%的推荐值。在目前的管理措施下,合理减少施氮量和添加硝化抑制剂是减少设施蔬菜地N2O排放量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施蔬菜地 N2O排放 季节变化 影响因素
下载PDF
菜地氮肥用量与N_2O排放的关系及硝化抑制剂效果 被引量:27
19
作者 熊舞 夏永秋 +1 位作者 周伟 颜晓元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743-751,共9页
通过连续种植四季蔬菜近一年的大田试验,探究高施氮水平和低氮肥利用率的蔬菜生产系统中,N2O排放量与氮肥施用量之间的定量关系及其机理,并研究硝化抑制剂减少菜地N2O排放的效果。结果表明,在氮肥施用水平为N 0~1 733 kg hm-2a-1间,无... 通过连续种植四季蔬菜近一年的大田试验,探究高施氮水平和低氮肥利用率的蔬菜生产系统中,N2O排放量与氮肥施用量之间的定量关系及其机理,并研究硝化抑制剂减少菜地N2O排放的效果。结果表明,在氮肥施用水平为N 0~1 733 kg hm-2a-1间,无论氮肥中是否添加硝化抑制剂,N2O总排放量与氮肥施用量均呈指数函数关系,即氮肥施用量高时,N2O排放率也高。在各氮肥水平处理下,硝化抑制剂均能降低N2O排放,抑制率为8.75%~25.28%,且这种减排效果随着施氮量增加而增加。在氮肥施用量为N 300或400 kg hm-2季-1时,施用硝化抑制剂减少N2O排放所带来的效益略高于其成本,因此,即使不考虑氮肥利用率的提高等因素,施用硝化抑制剂仍是一种有利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2O排放 硝化抑制剂 蔬菜地 氮肥用量
下载PDF
氮肥水平对稻田细菌群落及N_2O排放的影响 被引量:26
20
作者 宋亚娜 林艳 陈子强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266-1275,共10页
作为土壤氮素转化的驱动者,微生物群落结构关系着稻田氮素利用及温室气体N_2O排放等问题。本研究分别基于高通量测序和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了不同氮肥水平[CK(不施氮)、N(施N 180 kg·hm-2)、2/3N(施N 120 kg·hm-2)、1/3N(施N... 作为土壤氮素转化的驱动者,微生物群落结构关系着稻田氮素利用及温室气体N_2O排放等问题。本研究分别基于高通量测序和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了不同氮肥水平[CK(不施氮)、N(施N 180 kg·hm-2)、2/3N(施N 120 kg·hm-2)、1/3N(施N 60 kg·hm-2)]下稻田细菌群落及硝化反硝化关键微生物功能基因丰度的变化。结果显示:氮肥水平提高增加了稻田细菌物种丰富度Chao1指数和群落多样性Shannon指数,改变了细菌群落组成,其中与硝化作用相关的硝化螺菌门Nitrospirae和嗜酸的醋杆菌门Acidobacteria的相对丰度随氮肥水平提高而增加,但甲烷氧化菌Methylosinus的相对丰度随氮肥水平提高而降低。氮肥水平对稻田硝化作用关键微生物氨氧化细菌amo A基因丰度的影响较大,0~5 cm和10~20 cm深度土层中的amo A基因丰度均随氮肥用量增加而提高;反硝化作用关键微生物功能基因nir S、qno B和nos Z的丰度在不施肥处理(CK)中显著低于施肥处理(1/3N、2/3N和N)(P<0.05),但1/3N、2/3N和N处理的稻田nir S基因丰度没有明显差异;0~5 cm土层中qno B和nos Z基因丰度存在随氮肥水平提高而增加的趋势,10~20 cm土层中nos Z基因丰度在2/3N和N处理下显著高于1/3N处理(P<0.05)。N处理的稻田N_2O排放通量显著高于2/3N及1/3N处理(P<0.05),后者又显著高于CK处理(P<0.05)。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稻田N_2O排放通量与0~5 cm土层中硝化螺菌门Nitrospirae相对丰度及10~20 cm土层中amo A基因丰度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n=10)。综上所述,氮肥水平提高增加了稻田细菌群落多样性,促进了稻田N_2O排放,且本研究稻田中硝化作用微生物群落及丰度变化与稻田N_2O排放的关系更为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肥水平 稻田土壤 微生物群落 氨氧化细菌基因 反硝化细菌基因 N2O排放 高通量测序 荧光定量PCR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