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施氮量对玉米/大豆套作系统土壤微生物数量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34
1
作者 付智丹 周丽 +4 位作者 陈平 杜青 庞婷 杨文钰 雍太文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463-1474,共12页
为揭示玉米/大豆套作体系下土壤氮素转换的调控机理和根际微生态效应,以种植模式为主因素[设玉米单作(MM)、大豆单作(SS)和玉米/大豆套作(IMS)3种处理],以玉米、大豆施氮总量(玉米、大豆施氮比例为3∶1)为副因素[设不施氮(NN,0 kg?hm^(-... 为揭示玉米/大豆套作体系下土壤氮素转换的调控机理和根际微生态效应,以种植模式为主因素[设玉米单作(MM)、大豆单作(SS)和玉米/大豆套作(IMS)3种处理],以玉米、大豆施氮总量(玉米、大豆施氮比例为3∶1)为副因素[设不施氮(NN,0 kg?hm^(-2))、减量施氮(RN,180 kg?hm^(-2))和常量施氮(CN,240 kg?hm^(-2))3个处理],研究了玉米/大豆套作系统下不同施氮量对作物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相应单作相比,套作下玉米根际土壤真菌、放线菌数量分别提高25.37%和8.79%;套作大豆根际土壤真菌、放线菌、固氮菌数量高于单作大豆;套作玉米根际土壤蛋白酶、脲酶活性和套作大豆根际土壤蛋白酶活性均显著升高。各施氮水平间,减量施氮下玉米、大豆根际土壤真菌数量较常量施氮和不施氮均有所提高;施氮提高了玉米、大豆根际土壤放线菌数量;大豆根际土壤固氮菌数量以减量施氮最高,比不施氮和常量施氮高17.78%和5.67%;玉米根际土壤蛋白酶活性、脲酶活性和大豆根际土壤脲酶活性均以减量施氮为最高。适宜的施氮量不仅能增加玉米/大豆套作土壤中真菌、放线菌、固氮菌的数量,还能提高土壤蛋白酶、脲酶活性,调节土壤氮素的转化,促进玉米/大豆对土壤中氮素的吸收,实现节能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大豆套作 施氮量 根际土壤 真菌 放线菌 固氮菌 土壤酶活性
下载PDF
高寒草甸嵩草、珠芽蓼根际优良植物根际促生菌的分离筛选及促生特性研究 被引量:20
2
作者 高亚敏 姚拓 +4 位作者 李海云 罗慧琴 张建贵 杨琰珊 刘婷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14-123,共10页
为从高寒草甸优势牧草(蒿草、珠芽蓼)根际筛选具有优良促生特性的植物根际促生菌(PGPR),探寻其根际分布规律,并为后期生产应用提供支撑。采用选择性培养基法筛选根表土(RS)、根表面(RP)和根内(HP)细菌,用点接种法在选择培养基(Pikovask... 为从高寒草甸优势牧草(蒿草、珠芽蓼)根际筛选具有优良促生特性的植物根际促生菌(PGPR),探寻其根际分布规律,并为后期生产应用提供支撑。采用选择性培养基法筛选根表土(RS)、根表面(RP)和根内(HP)细菌,用点接种法在选择培养基(Pikovaskaia′s培养基、蒙金娜、无氮培养基)中复筛具溶磷、固氮特性菌株;采用钼蓝比色法、气相色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测定菌株溶磷量、固氮酶活性和分泌植物激素[PHs:吲哚乙酸(IAA)、赤霉素(GA3)、反式玉米素(t-Z)]含量。结果表明:共筛出细菌68株,复筛出溶磷固氮PGPR 43株;其中,溶解无机磷菌17株(溶磷量:9.39~94.79μg·mL^-1),溶解有机磷菌22株(溶磷量:10.37~72.82μg·mL^-1),固氮菌30株[固氮酶活性:3.79~3193.07 nmol (C2H4)·h^-1·mL^-1];分泌IAA菌26株(IAA含量:0.24~69.98μg·mL^-1),分泌GA3菌32株(GA3含量:0.34~68.87μg·mL^-1)和36株分泌t-Z菌(t-Z含量:0.11~47.59μg·mL^-1)。植株根际促生菌PGPR均表现出根表面RP区细菌数显著高于根表土RS和根内HP区,珠芽蓼根际筛选出的PGPR多于嵩草根际;蒿草PGPR溶解有机磷能力强于珠芽蓼根际PGPR,但溶无机磷PGPR数目和能力相反。分泌植物激素PHs菌株在能力和数量上均表现出t-Z>GA3>IAA的趋势。因此,优良溶磷菌(ZNRS2、SNRP2、ZKHP3、ZKRP1),优良固氮菌株(SKRP2、SNHP1、ZNRS3)和优良产植物激素PHs菌(SKHP3、ZNHP2、ZKRS2、ZKRP1、ZKRP2)可用于后期微生物肥料制作和相关研究,其中ZKRS2的促生功能较多,可进行深入挖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草甸 溶磷菌 固氮菌 溶磷特性 固氮酶活性 吲哚乙酸 赤霉素 反式玉米素
下载PDF
甘蔗器官固氮酶活性及其对接种固氮菌的响应 被引量:19
3
作者 林丽 张新成 +1 位作者 李杨瑞 梁俊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2472-2477,共6页
以巴西固氮甘蔗品种‘B1’、‘B8’和广西主栽甘蔗品种‘ROC22’和‘ROC16’为材料,通过桶栽砂培方法,研究不同品种甘蔗及接种固氮菌R16SH后不同生育期和不同器官(根、茎、叶片、叶鞘)的固氮酶活性。结果显示,4个品种甘蔗及接菌后... 以巴西固氮甘蔗品种‘B1’、‘B8’和广西主栽甘蔗品种‘ROC22’和‘ROC16’为材料,通过桶栽砂培方法,研究不同品种甘蔗及接种固氮菌R16SH后不同生育期和不同器官(根、茎、叶片、叶鞘)的固氮酶活性。结果显示,4个品种甘蔗及接菌后各器官的固氮酶活性均在伸长初期或伸长盛期达到高峰,且以根和茎较高,叶、叶鞘次之;‘B1’、‘B8’根的接菌效果最佳,其固氮酶活性分别比对照增加13.22%和12.42%,而‘B1’和‘ROC16’茎的固氮酶活性分别比对照提高12.19%和12.02%,叶片提高了8%~9%,叶鞘的固氮酶活性变化最小;4个品种甘蔗固氮酶活性表现为‘B8’〉‘B1’〉‘ROC22’〉‘ROC16’,且品种‘B8’与‘ROC22’和‘ROC16’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相对于品种‘ROC22’和‘ROC16’,固氮菌R16SH对‘B1’与‘B8’的株高以及‘B1’的茎径有更好的生长诱导效应,且在伸长期表现最明显。研究表明,甘蔗的固氮酶活性在品种、器官及生育期间均存在明显差异,接种固氮菌能不同程度提高各品种器官的固氮酶活性,且各品种根、茎以及‘B1’和‘B8’的叶片固氮酶活性显著或极显著差异增加;巴西固氮甘蔗品种表现出比广西主栽甘蔗品种更强的固氮酶活性,且对接种固氮菌反应更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固氮菌 固氮酶活性
下载PDF
马尾松幼树根系固氮细菌的发现及其初步研究 被引量:13
4
作者 谢莉华 周建 周政贤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52-160,共9页
对六类不同岩性发育的土壤中马尾松幼树根系的固氮细菌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发现,在马尾松幼树的根系上能普遍分离到固氮细菌,但在不同岩性的土壤中分离的效果有差异;主、侧根及树势等的不同都影响分离效果。采用根段法和富集法共分... 对六类不同岩性发育的土壤中马尾松幼树根系的固氮细菌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发现,在马尾松幼树的根系上能普遍分离到固氮细菌,但在不同岩性的土壤中分离的效果有差异;主、侧根及树势等的不同都影响分离效果。采用根段法和富集法共分离到142个菌株。其中一株经鉴定为争论产碱菌(Alcaligenesparadoxus)。并对其中26个菌株进行了回接实验,有9个菌株回接成功。固氮效能的测定结果表明其中A`10、A`13、G1、g2w四株菌的固氮效能为每消耗1g葡萄糖分别固定氮2.10—3.50mg、4.20—5.13mg、3.66—6.83mg和1.93—2.60m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 固氮细菌 固氮效能
下载PDF
内蒙古草原羊草根际联合固氮菌的分离鉴定及其生理生化特性研究 被引量:14
5
作者 关秀清 杜千有 于井朝 《草地学报》 CAS CSCD 1997年第2期101-107,共7页
作者从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优质牧草-羊草(Leymuschinensis)根际分离筛选出两株根际联合固氮菌。根据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特性,菌株A-1属催娩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oxytoca),菌株B-18属肺炎克雷伯氏菌肺炎亚种(Klebsiellapneumon... 作者从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优质牧草-羊草(Leymuschinensis)根际分离筛选出两株根际联合固氮菌。根据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特性,菌株A-1属催娩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oxytoca),菌株B-18属肺炎克雷伯氏菌肺炎亚种(Klebsiellapneumoniaesubsp.pneumoniae)。对其进行生理生化特性、培养特性、固氮酶活性、氧浓度对固氮酶活性影响等方面的研究。结果表明,菌株均在微好氧条件下固氮活性最高,在Hill无氮培养基上30℃恒温培养,其固氮酶活性分别在18和16小时左右达到最高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际 固氨菌 固氮酶活性 内蒙古草原 氮循环
下载PDF
海洋固氮微生物与环境因子关系综述 被引量:9
6
作者 黄小芳 董俊德 +2 位作者 张燕英 凌娟 陈蕾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028-1033,共6页
海洋微生物的固氮作用是海洋氮素循环中一个关键的环节,对海洋生态系统的氮素供给和初级生产力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从海洋生物固氮的研究历史着手,详述了海洋固氮微生物的多样性及固氮活性研究方法,同时从环境因子的角度,总结了... 海洋微生物的固氮作用是海洋氮素循环中一个关键的环节,对海洋生态系统的氮素供给和初级生产力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从海洋生物固氮的研究历史着手,详述了海洋固氮微生物的多样性及固氮活性研究方法,同时从环境因子的角度,总结了CO2浓度、季节变化、营养盐浓度、污染物及生物物种等环境因子对固氮微生物固氮活性的影响,并对海洋固氮微生物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 固氮微生物 多样性 固氮活性 环境因子
原文传递
关中地区小麦根际联合共生固氮菌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田颖 李宏高 +1 位作者 牛育华 王艳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年第1期31-34,共4页
采用加富、分离、纯化等技术对从陕西关中宝鸡、咸阳、西安、渭南等地采集到的小麦须根样品进行处理,从中分离出具有固氮能力的菌株 12 株,在改良 Dǒbereiner无氮液体培养基中培养72h,采用乙炔还原法测定其固氮酶活力,从中筛选出具有... 采用加富、分离、纯化等技术对从陕西关中宝鸡、咸阳、西安、渭南等地采集到的小麦须根样品进行处理,从中分离出具有固氮能力的菌株 12 株,在改良 Dǒbereiner无氮液体培养基中培养72h,采用乙炔还原法测定其固氮酶活力,从中筛选出具有较高的固氮酶活性的菌株 5株,并对其进行初步研究和鉴定。结果表明:陕西关中地区小麦根际存在着联合共生固氮菌,经鉴定这5株菌株属于拜叶林克氏菌属(Beijerinckia.s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际 小麦 联合共生固氮菌 固氮酶活性
下载PDF
辣椒内生固氮菌的分离鉴定与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9
8
作者 罗娜 肖海兰 +2 位作者 鲁颂 赵慧萍 罗琼 《作物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2-56,共5页
通过分离湖南省不同地区辣椒的内生固氮菌,探索其多样性,为内生固氮菌资源应用于现实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利用改良无氮培养基对辣椒的根、茎、叶中内生固氮菌进行分离和纯化,并进行菌落计数比较其菌群密度,再对分离出的菌株进行16S r DN... 通过分离湖南省不同地区辣椒的内生固氮菌,探索其多样性,为内生固氮菌资源应用于现实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利用改良无氮培养基对辣椒的根、茎、叶中内生固氮菌进行分离和纯化,并进行菌落计数比较其菌群密度,再对分离出的菌株进行16S r DNA序列扩增,分析其多样性,最后通过乙炔还原法结合气相色谱法测其固氮酶活性。结果筛选到内生固氮细菌30株,经16S r DNA序列测定和分析,结果显示土壤杆菌属(Agrobacterium sp.)、根瘤菌属(Rhizobium sp.)、泛菌属(Pantoea sp.)、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sp.)相对频率较高,是辣椒内生固氮菌的优势种。经乙炔还原法测定固氮酶活性表明,该30株菌株均具有较弱固氮酶活性,范围为4~183nmol/(m L·h),且不同地区同种菌的固氮酶活性存在一定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 内生固氮菌 分离鉴定 多样性 固氮酶活性
原文传递
钼对甘蔗体内固氮菌的固氮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5
9
作者 韦莉萍 李杨瑞 杨丽涛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18-122,共5页
以巴西固氮甘蔗品种B1和B8为材料,在温室桶栽砂培条件下,对甘蔗施以含不同钼水平的营养液,以了解钼对甘蔗体内固氮菌的固氮酶活性的效应。结果表明,在含氮条件下,较低浓度的钼处理能提高甘蔗根内固氮菌的固氮酶活性,高浓度钼处理则能提... 以巴西固氮甘蔗品种B1和B8为材料,在温室桶栽砂培条件下,对甘蔗施以含不同钼水平的营养液,以了解钼对甘蔗体内固氮菌的固氮酶活性的效应。结果表明,在含氮条件下,较低浓度的钼处理能提高甘蔗根内固氮菌的固氮酶活性,高浓度钼处理则能提高B1茎、叶片和B8茎中固氮菌的固氮酶活性;在无氮条件下,钼处理提高了B1叶片和茎中固氮菌的固氮酶活性,而B1根及B8根、茎、叶中固氮菌的固氮酶活性有所降低。此外,甘蔗根、茎、叶中固氮菌的固氮酶活性之间关系较为密切,根中固氮菌的固氮酶活性与叶片和茎中的都呈负相关。上述结果说明:巴西甘蔗在本地也具有一定的固氮能力;在不缺氮条件下,钼处理较利于调节甘蔗体内固氮菌的固氮酶活性,促进其固氮;而在缺氮条件下,钼处理不利于调节甘蔗体内固氮菌的固氮酶活性,抑制其固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固氮菌 固氮酶活性
下载PDF
固氮菌剂对黄芪生长、土壤养分及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7
10
作者 杨振宇 王宝慧 +3 位作者 宋诗娟 石志勇 牛景萍 梁建萍 《山西农业科学》 2022年第6期861-868,共8页
为研制黄芪种植专用的生物有机肥,试验将前期筛选的5株黄芪高效固氮菌(J1、J2、G4、t16、t21)制成混合固氮菌剂(简称菌Ⅴ),于黄芪播种前拌种,常规播种后连续2 a测定黄芪各项生长指标、主要药效成分含量、土壤氮磷钾含量以及土壤酶活性,... 为研制黄芪种植专用的生物有机肥,试验将前期筛选的5株黄芪高效固氮菌(J1、J2、G4、t16、t21)制成混合固氮菌剂(简称菌Ⅴ),于黄芪播种前拌种,常规播种后连续2 a测定黄芪各项生长指标、主要药效成分含量、土壤氮磷钾含量以及土壤酶活性,为黄芪专用生物有机肥开发提供物质基础。结果表明,菌Ⅴ拌种处理后有效促进了黄芪的生长及药效成分的积累;与对照(蒸馏水拌种)相比,1年生和2年生黄芪的根长分别提高了10.44%、14.81%,根径分别提高了25.63%、15.94%,根干质量分别提高了82.61%、27.23%,株高分别提高了12.37%、14.76%;黄酮含量分别提高了32.32%、99.20%,皂苷含量分别提高了23.71%、54.70%,多糖含量分别提高了78.29%、18.75%。同时,黄芪经菌Ⅴ拌种处理后,其种植地土壤氮磷钾含量和主要酶的活性也有明显改善,与对照相比,1年生和2年生黄芪根际土壤全氮含量分别提高了33.96%、27.78%,全磷含量分别提高了38.46%、63.41%,碱解氮含量分别提高了71.68%、68.66%,速效磷含量分别提高了13.08%、5.30%,速效钾含量分别提高了7.84%、8.21%;土壤脲酶活性分别提高了71.58%、46.44%,碱性磷酸酶活性分别提高了15.79%、15.65%。综上表明,利用菌Ⅴ拌种后,不仅可促进黄芪的生长和药效成分含量的积累,而且能够改善土壤养分和土壤酶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 固氮菌剂 生长指标 药效成分 土壤养分 土壤酶活性
下载PDF
固氮微生物修复石油污染土壤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1
作者 杜显元 张晗昱 +7 位作者 李丹丹 李兴春 樊金娟 陈宏坤 王清威 艾绍磊 魏炜 王磊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968-1978,共11页
微生物修复技术因低成本和环境友好的优势已成为当前石油污染土壤修复技术领域的研究热点.然而,石油污染土壤中氮元素限制将会直接影响微生物的修复效果.固氮微生物可以将大气中的氮气(N2)转化成生物可利用性氮素,有利于提升环境氮素水... 微生物修复技术因低成本和环境友好的优势已成为当前石油污染土壤修复技术领域的研究热点.然而,石油污染土壤中氮元素限制将会直接影响微生物的修复效果.固氮微生物可以将大气中的氮气(N2)转化成生物可利用性氮素,有利于提升环境氮素水平,对生物修复石油污染场地具有重要作用.本文汇总了石油污染土壤固氮微生物主要类群、固氮微生物修复石油污染土壤的现状以及影响固氮微生物活性的主要因素,以期为石油污染土壤的高效生物修复提供参考.文献资料表明,不同地理区域的固氮微生物种类存在差异,而同一地理区域固氮微生物的群落组成上也存在差异;通过改变碳源可以从混合菌群中分离出兼具固氮作用和石油污染物降解功能的固氮菌株,利用这些土著固氮菌提高了石油污染物的降解率,且复配的菌群在提升石油烃降解效率的同时也往往具有协同作用;温度、氧气和酸碱度是影响固氮微生物功能活性的关键因素.在未来,需要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加强固氮微生物资源深度挖掘,为石油污染场地的生态修复提供更多的菌株资源;深入开展固氮微生物及固氮微生物与植物之间的互作机制研究,系统性分析多因素交互作用对固氮微生物的影响,是实现石油污染土壤微生物高效修复的重要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污染 固氮菌 微生物修复 微生物活性
下载PDF
5种固氮菌对不同盐碱土玉米生长与抗逆酶活性的影响研究
12
作者 姬燕 张文明 +2 位作者 刘继智 韩旭妍 李梅 《中国农学通报》 2024年第18期14-21,共8页
本研究旨在探究不同固氮菌对盐碱土壤中玉米生长及其抗逆酶活性的作用。选取同温层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蜡样芽孢杆菌、嗜气杆菌和液化沙雷氏菌5种固氮菌作为研究对象,以未接种固氮菌的液体培养基为对照组,通过盆栽试验,分析了这些... 本研究旨在探究不同固氮菌对盐碱土壤中玉米生长及其抗逆酶活性的作用。选取同温层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蜡样芽孢杆菌、嗜气杆菌和液化沙雷氏菌5种固氮菌作为研究对象,以未接种固氮菌的液体培养基为对照组,通过盆栽试验,分析了这些固氮菌对玉米植株生长、根系发育和抗逆酶活性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所有测试的固氮菌均能增强玉米的生长和改善其根系形态,促进玉米在盐碱条件下的干物质积累。相较于对照,轻度盐碱土壤中各处理组地上部分干物质分别增加了22.22%、62.96%、44.44%、40.74%和37.04%。而在重度盐碱土壤中地上干物质则分别增加了29.41%、29.41%、41.18%、23.53%和11.76%。5种固氮菌均能有效提升轻度和重度盐碱土壤中玉米的中玉米的抗氧化物酶(CAT、SOD、POD)活性,并显著降低了丙二醛含量。通过隶属函数法综合分析,枯草芽孢杆菌在轻度盐碱土壤上对玉米生长和抗逆性的促进效果最好,而蜡样芽孢杆菌在重度盐碱土壤上表现出最好的促生和抗逆作用。研究表明,固氮菌的应用能够有效提高玉米在盐碱土壤中的适应性和生产力,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氮菌 盐碱土 玉米生长 抗氧化酶活性 根系形态 生长促进
下载PDF
磁场对Frankia sp.的生长和固氮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6
13
作者 周鸿宾 刘信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149-153,共5页
本文报告了磁场对 Frankia sp.在自生和共生条件下的影响。Frankia sp.纯培养时对磁场十分敏感,生长和固氮能力均表现为抑制作用。当 Frankia sp.Asll 与辽东桤木形成共生体时,磁场对植物生长和结瘤、固氮均表现出良好地促进作用。
关键词 磁场 弗兰克氏菌 固氮活性
下载PDF
固氮微生物对鳗草植株生长及其根际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6
14
作者 张雪梅 张秀梅 +2 位作者 张沛东 王琦 李文涛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2-32,共11页
采用室外盆栽实验的方法,初步探究了Bacilus firmus 3A,Thalassospirasp.4G,Bacillus hemicentroti S3-2Y和Bacillus jeotgali S3-4R4种固氮菌单株及其组合(按照1∶1∶1∶1比例混合,简写为Mix)共5个接菌处理组对鳗草植株的存活、生长、... 采用室外盆栽实验的方法,初步探究了Bacilus firmus 3A,Thalassospirasp.4G,Bacillus hemicentroti S3-2Y和Bacillus jeotgali S3-4R4种固氮菌单株及其组合(按照1∶1∶1∶1比例混合,简写为Mix)共5个接菌处理组对鳗草植株的存活、生长、生理及根际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研究显示:5个接菌处理组鳗草植株的存活、生长、生理及根际土壤酶活力等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或改善,其中菌株4G(Thalassospirasp.)对鳗草生长指标的影响最显著,植株存活率、单株新叶面积和新茎节长比对照组分别提高了57.50%、66.56%和66.95%;菌株3A(B.firmus)处理组鳗草叶片中总叶绿素、类胡萝卜和可溶性糖含量最高,分别为67.94μg·cm^(-2)、9.90μg·cm^(-2)和103.72μg·g^(-1),分别是对照组的1.58、1.85和1.92倍;各处理组根际土壤中脱氢酶和脲酶含量均有显著提高(P<0.05),但碱性磷酸酶对固氮微生物的响应不显著。总体促生效果表现为4G>3A>Mix>S3-2Y>S3-4R,其中菌株3A、4G在海草床生态系统恢复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具备进一步研制固氮微生物肥料的潜力。研究结果为深入探究高效固氮菌株功能与代谢调控及其在鳗草植株人工促繁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鳗草 固氮菌 促生效果 土壤酶活力 生长指标 生理指标
下载PDF
甘肃地区道地药材根际固氮微生物分离鉴定 被引量:6
15
作者 杜文静 刘锦霞 +4 位作者 李晶 李娜 丁品 武建荣 张建军 《土壤与作物》 2017年第1期67-72,共6页
为调研甘肃中药材种植区的固氮微生物资源,从党参、黄芪和当归3种药材种植地的根际土壤中分离具有固氮酶活性的微生物,单菌株纯化并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最后通过乙炔还原法检测各菌株的固氮酶活性。结果表明:这3种作物的根际土壤中固氮... 为调研甘肃中药材种植区的固氮微生物资源,从党参、黄芪和当归3种药材种植地的根际土壤中分离具有固氮酶活性的微生物,单菌株纯化并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最后通过乙炔还原法检测各菌株的固氮酶活性。结果表明:这3种作物的根际土壤中固氮微生物资源丰富,共分离得到28株具有固氮酶活性的菌株,经鉴定主要为根瘤菌属、芽孢菌属、单孢菌属、无色杆菌属和粘着箭菌属等,固氮酶活性为53.5 C_2H_2nmol·(h·ml)-1~295.3 C_2H_2nmol·(h·ml)^(-1),无色杆菌属的固氮酶活性较高。此研究为下一步筛选适合中药材生长的微生物固氮菌肥的菌种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固氮根际微生物 固氮酶活 乙炔还原法
下载PDF
沙漠生物土壤结皮演替对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土壤酶活力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胜男 高海燕 +1 位作者 闫德仁 黄海广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78-187,共10页
为了解沙漠生物土壤结皮(BSCs)演替过程中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土壤酶活力变化特征,以库布齐沙漠不同演替阶段BSCs(对照样地、藻结皮、藻藓混生结皮和藓结皮)为研究对象,通过高通量测序分析BSCs中细菌、固氮菌和真菌群落组成、多样性以及土... 为了解沙漠生物土壤结皮(BSCs)演替过程中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土壤酶活力变化特征,以库布齐沙漠不同演替阶段BSCs(对照样地、藻结皮、藻藓混生结皮和藓结皮)为研究对象,通过高通量测序分析BSCs中细菌、固氮菌和真菌群落组成、多样性以及土壤酶活力变化,探讨不同演替阶段BSCs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土壤酶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随BSCs演替等级提高,优势细菌由蓝细菌门(对照样地:36.1%;藻结皮:46.9%;藻藓混生结皮:30.7%)转变为变形菌门(藓结皮:36.2%);优势固氮菌由伪枝藻属(藻结皮:80.2%)转变为斯科曼氏球菌属(藓结皮:60.6%);真菌担子菌门丰度(藻结皮:1.0%;藻藓混生结皮:5.0%;藓结皮:13.5%)随BSCs正向演替逐渐提高。藓结皮中细菌、固氮菌和真菌特有OTU数量较对照样地、藻结皮和藻藓混生结皮分别提高1.8~8.3、1.9~33.0倍和1.8~33.0倍;沙漠BSCs正向演替阶段微生物多样性提高顺序为固氮菌>细菌>真菌;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增加显著提高了土壤参与碳、氮循环的纤维素酶、蔗糖酶和脲酶活力(P<0.05)。随着沙漠BSCs演替等级提高,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酶活力逐步得到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漠 生物土壤结皮 微生物群落 固氮菌 酶活力
原文传递
不同形态氮肥配施固氮菌对复垦土壤酶活性及氮素形态的影响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帅兵 孟会生 +4 位作者 武欣 张杰 郝鲜俊 洪坚平 焦金铖 《灌溉排水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45-49,77,共6页
【目的】探究不同形态氮肥配施固氮菌对复垦土壤酶活性及氮素形态的影响。【方法】选取采煤塌陷区复垦1 a的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盆栽试验分析各形态氮肥与固氮菌配施对土壤微生物量碳、微生物量氮、酶活性、全氮、溶解性总氮、铵态氮、... 【目的】探究不同形态氮肥配施固氮菌对复垦土壤酶活性及氮素形态的影响。【方法】选取采煤塌陷区复垦1 a的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盆栽试验分析各形态氮肥与固氮菌配施对土壤微生物量碳、微生物量氮、酶活性、全氮、溶解性总氮、铵态氮、硝态氮的影响。【结果】硝铵态氮肥配施固氮菌可有效提高复垦土壤微生物量碳、微生物量氮、溶解性总氮、铵态氮量,与硝铵态氮肥处理相比,土壤过氧化氢酶、蔗糖酶、蛋白酶、脲酶活性分别提高了4.96%、17.85%、12.53%、6.12%。土壤养分、酶活性、微生物量碳、微生物量氮之间的关系密切,蔗糖酶、蛋白酶、脲酶活性与土壤全氮、溶解性总氮、铵态氮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硝态氮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土壤微生物量碳、微生物量氮均与溶解性总氮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主成分分析表明,硝铵态氮肥与固氮菌配施处理下的复垦土壤质量最高。【结论】硝铵态氮肥配施固氮菌最有利于提高复垦土壤的微生物活性与养分水平,是一种合理的复垦土壤施肥管理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肥形态 固氮菌 溶解性总氮 复垦土壤 土壤酶活性
下载PDF
冬季低温及模拟升温对生物土壤结皮固氮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鹏 李新荣 +2 位作者 何明珠 李小军 高艳红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653-1658,共6页
以腾格里沙漠东南缘固沙植被区和相邻天然植被区发育的藻类和藓类结皮为研究对象,采用不同规格的OTCs研究了冬季低温及短期模拟升温对其固氮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规格的OTCs装置冬季全天气温升温幅度在1℃左右,不同深度土层升温幅... 以腾格里沙漠东南缘固沙植被区和相邻天然植被区发育的藻类和藓类结皮为研究对象,采用不同规格的OTCs研究了冬季低温及短期模拟升温对其固氮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规格的OTCs装置冬季全天气温升温幅度在1℃左右,不同深度土层升温幅度更加明显,约为3.2℃;冬季试验期,湿润条件下藻类和藓类结皮均具有固氮活性,平均固氮活性分别为1.2×104和0.4×104nmolC2H4·m-2·h-1,藻类结皮的固氮活性显著高于藓类结皮(P<0.01);试验期藻类和藓类结皮的固氮活性均与培养期气温显著正相关(P<0.001),与试验前3d降水量也呈显著正相关(P<0.001)。低温湿润冷冻环境下,结皮生物体胞内冰晶形成而导致的固氮酶体系受损可能是造成冬季结皮固氮活性降低的主要原因,冬季升温能促进结皮固氮活性的提高。本研究表明,在未来全球变暖和降水格局变化背景下,冬季升温能促进生物土壤结皮对区域生态系统的氮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 模拟升温 生物土壤结皮 固氮活性 固氮
原文传递
田间接种固氮类芽孢杆菌对小麦的增产效应 被引量:3
19
作者 石皓文 李永斌 +2 位作者 李朋飞 王志敏 陈三凤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2-55,共4页
为了解固氮类芽孢杆菌对小麦的增产效果,对实验室分离保存的4株固氮类芽孢杆菌菌株1-18、1-33、1-43及1-49,在固氮酶活性、吲哚乙酸(IAA)分泌量及接种小麦后的增产效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这4株固氮类芽孢杆菌接种小麦后,比不接种... 为了解固氮类芽孢杆菌对小麦的增产效果,对实验室分离保存的4株固氮类芽孢杆菌菌株1-18、1-33、1-43及1-49,在固氮酶活性、吲哚乙酸(IAA)分泌量及接种小麦后的增产效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这4株固氮类芽孢杆菌接种小麦后,比不接种固氮菌剂的对照增产5.1%~26.9%,其中菌株1-18的增产效率最高(增产26.9%),其次是菌株1-49(增产18.7%)。相应地,这2株菌株的固氮酶活性也比其他2株菌株高,菌株1-18固氮酶活性为1 043.6nmol/(mg·h),菌株1-49为969.5nmol/(mg·h),但分泌的IAA量低于其他2个菌株,菌株1-18分泌IAA量为24.95μg/mL,菌株1-49分泌IAA量为26.34μg/mL。结果说明用于本研究的固氮芽孢杆菌在固氮酶活性、IAA分泌量及对小麦的增产效果方面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氮类芽孢杆菌 小麦产量 固氮酶活性 吲哚乙酸
原文传递
纳米银对土壤固氮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固氮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3
20
作者 伍玲丽 杨玉蓉 +2 位作者 张丽 刘小红 司友斌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757-2763,共7页
为评估纳米银在土壤环境中的风险,采用土壤培养方式,比较了不同浓度10 nm的纳米银(10、25、50 mg·kg^-1)和50 nm的纳米银(25、50、100 mg·kg^-1)暴露对土壤固氮微生物数量、群落组成以及固氮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纳米银暴露... 为评估纳米银在土壤环境中的风险,采用土壤培养方式,比较了不同浓度10 nm的纳米银(10、25、50 mg·kg^-1)和50 nm的纳米银(25、50、100 mg·kg^-1)暴露对土壤固氮微生物数量、群落组成以及固氮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纳米银暴露下土壤固氮微生物的种类减少,且慢生根瘤菌属(Bradyrhizobium)、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流行杆菌属(Vulgatibacter)和厌氧黏细菌属(Anaeromyxobacter)的相对丰度降低,而固氮弧菌属(Azoarcus)的丰度上升,群落组成发生明显变化;10 nm的纳米银暴露7 d对固氮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最大,50 nm的纳米银暴露90 d固氮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最小;10 nm和50 nm的不同剂量纳米银暴露28 d,土壤自生固氮菌数量下降18.96%~47.28%和17.42%~27.78%;土壤固氮活性随着纳米银暴露时间的延长而降低,10 nm和50nm的不同剂量纳米银暴露90 d后,土壤固氮酶活性下降了14.55%~27.47%和17.87%~21.79%。研究表明,纳米银对土壤固氮微生物及固氮作用具有负面影响,且影响程度与其尺寸、剂量以及暴露时间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银 固氮微生物 群落结构 固氮活性 土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