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37篇文章
< 1 2 4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施氮量对杂交稻两优培九产量、品质及吸氮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51
1
作者 张洪程 王秀芹 +2 位作者 戴其根 霍中洋 许轲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800-806,共7页
在大田条件下 ,以汕优 6 3为对照 ,研究不同施氮量对杂交稻两优培九的影响。结果表明 ,随施氮量的增加 ,两优培九的吸氮量、干物质累积量、百公斤籽粒需氮量均增加 ;产量以及氮肥利用率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 ,至中肥处理达最大值 ,而... 在大田条件下 ,以汕优 6 3为对照 ,研究不同施氮量对杂交稻两优培九的影响。结果表明 ,随施氮量的增加 ,两优培九的吸氮量、干物质累积量、百公斤籽粒需氮量均增加 ;产量以及氮肥利用率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 ,至中肥处理达最大值 ,而高肥处理则显著降低 ;相同施氮水平 ,两优培九的产量、吸氮量、干物质累积量以及肥料利用率均高于汕优 6 3;在 90 0 0~ 10 5 0 0kg·ha-1的产量水平下 ,百公斤籽粒需氮量为 2 .0~ 2 .2kg ,氮肥利用率在 40 %左右 ;适当增施氮肥有利于营养品质、加工品质、蒸煮食味品质的提高 ,而高肥不利于外观品质的提高。在品种间产量和品质均存在显著差异 ,4个氮肥处理水平下 ,两优培九的产量均高于汕优 6 3、品质优于汕优 6 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氮量 杂交稻 两优培九 产量 品质 吸氮特性 影响因素
下载PDF
施氮方式对不同专用小麦氮素吸收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被引量:116
2
作者 霍中洋 葛鑫 +3 位作者 张洪程 戴其根 许轲 龚振恺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49-454,共6页
以两类不同专用小麦为材料 ,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基追比和追氮时期对其氮素吸收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 :强筋小麦济南 17在生育中后期吸氮强度、氮素的转运效率和转运氮的贡献率 ,以及相同处理的蛋白质产量、氮肥利用率和氮素吸... 以两类不同专用小麦为材料 ,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基追比和追氮时期对其氮素吸收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 :强筋小麦济南 17在生育中后期吸氮强度、氮素的转运效率和转运氮的贡献率 ,以及相同处理的蛋白质产量、氮肥利用率和氮素吸收效率均高于中筋小麦陕农 2 2 9。在本试验中 ,济南 17以施氮量为 2 6 2 5~ 32 8 1kg hm2 、追肥分拔节和始花两次施用 (2 5 %∶2 5 % )的氮肥运筹方式可以获得较高的蛋白质产量、成熟期总氮积累量和氮肥利用率 ;而陕农 2 2 9以施氮量为 196 9~ 2 6 2 5kg hm2 、拔节期追氮比例为 4 0 %~ 6 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肥 专用小麦 氮素吸收 肥料利用率 施肥方式
下载PDF
施氮量对超高产夏玉米产量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126
3
作者 吕鹏 张吉旺 +5 位作者 刘伟 杨今胜 苏凯 刘鹏 董树亭 李登海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852-860,共9页
选用登海661(DH661)和郑单958(ZD958)为试验材料,研究了超高产条件下施氮量对夏玉米产量、氮素利用及其转运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子粒产量、植株氮素总积累量和氮肥利用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施氮量为N240~360... 选用登海661(DH661)和郑单958(ZD958)为试验材料,研究了超高产条件下施氮量对夏玉米产量、氮素利用及其转运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子粒产量、植株氮素总积累量和氮肥利用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施氮量为N240~360 kg/hm2时,DH661和ZD958产量分别达12172~15080和12011~15360 kg/hm2;而氮素利用率和氮肥农学利用率,DH661分别为10.6%~23.1%和11.5%~13.6%,ZD958分别为24.1%~28.6%和9.5%~11.4%;植株氮素总积累量和氮肥利用率均达到最大。施N 240~360 kg/hm2,提高了营养器官中氮素转运量和花后氮素同化量,可以有效调控开花前氮素转运及花后直接同化,促进子粒氮素积累,提高产量。在本试验条件下,施N 240~360 kg/hm2可提高氮肥利用率,实现玉米高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玉米 施氮量 产量 氮素利用
下载PDF
不同施氮量对水稻氮素吸收与分配的影响 被引量:106
4
作者 晏娟 尹斌 +2 位作者 张绍林 沈其荣 朱兆良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835-839,共5页
运用^15N示踪法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对两个品种水稻(4007和武运粳15)干物质积累量与其对^15N吸收及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施氮量超过N 150 kg/hm^2时,两个品种水稻子粒产量均不再显著增加。4007在4个施氮量下(N 100,150,200和250 kg/h... 运用^15N示踪法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对两个品种水稻(4007和武运粳15)干物质积累量与其对^15N吸收及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施氮量超过N 150 kg/hm^2时,两个品种水稻子粒产量均不再显著增加。4007在4个施氮量下(N 100,150,200和250 kg/hm^2)分别比无氮区增产22.3%,36.9%,43.2%和38.1%;武运粳15分别增产10.6%,18.8%,27.1%和21.5%。同一施氮量下,4007子粒中15N累积量显著高于武运粳15,但茎叶和根中没有差异。增加施氮量降低了^15N在水稻子粒中的分配比例,但提高了茎叶中^15N的分配比例。^15N在根中的分配比例不受施氮量和品种的影响。研究结果还表明,同一施氮量下,4007对肥料氮的总体利用率要比武运粳15高3-6个百分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15N示踪技术 施氮量 吸收分配
下载PDF
氮素水平对初花后棉株生物量、氮素累积特征及氮素利用率动态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100
5
作者 薛晓萍 王建国 +3 位作者 郭文琦 陈兵林 尤军 周治国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3631-3640,共10页
在大田栽培条件下,分别在长江流域下游棉区(江苏南京)和黄河流域黄淮棉区(河南安阳)设置棉花氮素水平试验,定量研究氮素水平对花后棉株生物量、氮素累积特征及氮素累积利用率动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棉株总生物量和氮素累积量随花后棉... 在大田栽培条件下,分别在长江流域下游棉区(江苏南京)和黄河流域黄淮棉区(河南安阳)设置棉花氮素水平试验,定量研究氮素水平对花后棉株生物量、氮素累积特征及氮素累积利用率动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棉株总生物量和氮素累积量随花后棉株生育进程的动态变化符合S型曲线,安阳、南京试点分别以360kg.hm-2、240kg.hm-2氮素水平的总生物量、氮素累积最多,其动态累积模型的特征参数值最为协调,皮棉产量最高。因此,可以通过改变施肥量来调节初花后棉株生长特征值,从而获得高产。棉株氮素累积利用率随初花后棉花生育进程的推进,呈现为不规则的S型曲线变化趋势,计算两试点的氮素累积利用率、瞬时利用率,安阳试点以360 kg.hm-2的施氮水平为最优,南京以240 kg.hm-2最高;施肥过多不仅利用率低,而且易造成营养器官比例加大,棉株虽可获得较大的干物质和氮素累积,但不能适时向生殖器官转移,皮棉产量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素水平 棉花 生物量 氮素累积 氮素利用率
下载PDF
施氮量对晋南旱地冬小麦光合特性、产量及氮素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99
6
作者 李廷亮 谢英荷 +3 位作者 洪坚平 冯倩 孙丞鸿 王志伟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704-711,共8页
在自然降水条件下,通过2年大田试验研究了施氮量对晋南旱地冬小麦光合特性、产量、氮素利用效率以及0~200cm土层NO3-N残留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270kghm-2施氮量范围内,随施氮量的增加,旗叶的净光合速率和叶绿素含量增加,气孔导度增大... 在自然降水条件下,通过2年大田试验研究了施氮量对晋南旱地冬小麦光合特性、产量、氮素利用效率以及0~200cm土层NO3-N残留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270kghm-2施氮量范围内,随施氮量的增加,旗叶的净光合速率和叶绿素含量增加,气孔导度增大,胞间二氧化碳浓度降低,旗叶蒸腾速率显著提高;但施氮量超过180kghm-2时,除蒸腾速率外其他光合指标均无显著变化。N180处理的氮素当季回收率及氮素农学效率均最高,且显著高于N90处理。生物产量以N270处理最高,且与其他处理差异显著;但施氮量超过180kghm-2时,氮素营养对籽粒产量不再有显著贡献。从产量构成因素来看,提高穗数和穗粒数是增加当地旱作小麦籽粒产量的关键。施氮量90~270kghm-2会造成土壤NO3-N的残留,残留量占施氮量的35%左右,其中20~40cm和40~60cm土层出现NO3-N积累峰值,NO3-N残留会导致氮素淋失风险增加及产量对氮肥反应不明显。综合考虑光合特性、产量、氮素利用率和NO3-N残留量,当地旱作冬小麦施氮量以180kghm-2左右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施氮量 旱地 光合特性 产量 氮素利用
下载PDF
施氮量和底追比例对小麦氮素吸收利用及子粒产量和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87
7
作者 马兴华 于振文 +2 位作者 梁晓芳 颜红 史桂萍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50-155,共6页
在大田栽培条件下,运用15N示踪技术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和底追肥比例对小麦氮素利用和子粒产量及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氮肥提高了小麦植株的氮素积累量、子粒产量、蛋白质含量和蛋白质产量。相同施氮量条件下增加追肥氮的比例,... 在大田栽培条件下,运用15N示踪技术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和底追肥比例对小麦氮素利用和子粒产量及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氮肥提高了小麦植株的氮素积累量、子粒产量、蛋白质含量和蛋白质产量。相同施氮量条件下增加追肥氮的比例,提高了氮肥农学利用率和吸收利用率,增加了植株地上部器官(子粒+营养器官)中追肥氮、土壤氮的积累量,提高了营养器官中氮素的转运量和开花后氮素的同化量,增加了子粒蛋白质含量。相同的氮素底追肥比例条件下,将240 kg/hm2施氮量降至168 kg/hm2的处理,氮肥农学利用率、氮肥吸收利用率、氮肥偏生产力提高,子粒中土壤氮的积累量增加,植株地上部器官中土壤氮的积累量亦增加,开花后氮素同化量提高,子粒蛋白质含量增加。各施氮处理间子粒产量无显著差异。在本试验条件下,施氮量为168 kg/hm2且全部于拔节期追施是兼顾产量、品质和效益的优化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施氮量 底追肥比例 氮素利用 子粒产量 子粒蛋白质含量
下载PDF
施氮量对冬小麦灌浆期光合产物积累、转运及分配的影响 被引量:88
8
作者 马冬云 郭天财 +4 位作者 王晨阳 朱云集 宋晓 王永华 岳艳军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027-1033,共7页
采用花前14C-同位素标记旗叶的方法,研究了盆栽条件下不同施氮量对两种穗型冬小麦品种光合产物转运及14C同化物积累、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冬小麦成熟期14C-同化物主要分配在茎鞘中,其分配率为44.31%-60.96%;其次在籽粒中,分配率为31.8... 采用花前14C-同位素标记旗叶的方法,研究了盆栽条件下不同施氮量对两种穗型冬小麦品种光合产物转运及14C同化物积累、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冬小麦成熟期14C-同化物主要分配在茎鞘中,其分配率为44.31%-60.96%;其次在籽粒中,分配率为31.81%-40.67%;其中大穗型品种兰考矮早八茎鞘、叶片中的分配率高于多穗型品种豫麦49-198,表明成熟时大穗型品种有更多的同化物滞留在茎鞘和叶片中。施氮量对14C-同化物分配率有影响,在施氮量36gm-2处理的茎鞘中分配率下降,而籽粒中的分配率增加,表明增施氮肥促进花前同化物向籽粒中分配。随着籽粒灌浆进程,光合产物在营养器官中的分配率逐渐下降,在籽粒中的分配率逐渐增加,表明营养器官的同化物逐渐向籽粒转运。小麦籽粒的同化物有34.94%来自花前贮藏物质的转运,65.06%来自开花后同化量,但不同品种、不同氮素水平处理之间有较大差异。施氮量36gm^-2处理的花前转运量、转运率、花前贮藏物质对籽粒贡献率均下降,但花后同化量、对籽粒贡献率以及单穗粒重均增加;其中兰考矮早八和豫麦49-198的花后贡献率分别为77.84%和56.29%,表明兰考矮早八花后同化量对籽粒的贡献大于豫麦49-198。两品种籽粒产量均表现为施氮量36gm-2处理高于18gm^-2处理,并且大穗型品种的增产幅度大于多穗型品种,表明增施氮肥对不同冬小麦品种的增产效应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施氮量 光合物质 积累 转运 分配
下载PDF
秸秆全量还田与氮肥用量对水稻产量、氮肥利用率及氮素损失的影响 被引量:89
9
作者 张刚 王德建 +2 位作者 俞元春 王灿 庄锦贵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877-885,共9页
【目的】在我国水稻生产中探讨秸秆全量还田与氮肥配施的理论与技术,阐明秸秆还田对水稻产量、氮素利用率及氮素损失的影响,对于提高水稻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减少氮污染具有重要意义。【方法】2009 2011年,以水稻南粳46为材料,在江苏... 【目的】在我国水稻生产中探讨秸秆全量还田与氮肥配施的理论与技术,阐明秸秆还田对水稻产量、氮素利用率及氮素损失的影响,对于提高水稻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减少氮污染具有重要意义。【方法】2009 2011年,以水稻南粳46为材料,在江苏常熟农业生态实验站进行原状土柱模拟试验。试验采用裂区设计,主区为秸秆全量还田(S)和无秸秆还田(S0);副区为氮肥用量(N),设置N 120、180、240和300 kg/hm^24个氮水平,以不施氮肥(N0)为对照。分析了水稻基肥期、分蘖期、穗肥期的氨挥发量和土壤80 cm处渗漏水全氮含量,土壤0—15 cm全氮含量,水稻产量,以及水稻籽粒和秸秆氮含量,计算水稻生育期氮肥的氨挥发损失率、淋溶损失率、土壤残留率以及水稻的氮肥利用效率。【结果】水稻产量随氮肥适宜用量增加而增加,与单施氮肥相比,秸秆还田下水稻平均增产6.3%,其中N 240 kg/hm^2处理产量最高;水稻的氮肥利用率随施氮量的增加呈下降趋势,秸秆还田能够提高水稻的氮肥利用率,氮肥农学效率和氮肥表观利用率较单施氮肥分别提高1.4 3.4 kg/kg和1.8%4.2%;水稻田氨挥发损失量、氮肥淋溶损失量和土壤残留氮量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在N 240 kg/hm^2水平下,秸秆还田氨挥发损失量增加18.2%、土壤残留氮量增加10.1 kg/hm^2,减少氮素淋溶损失量30.9%,氮肥总损失率降低6.0%。【结论】在秸秆全量还田下,配施适量的氮肥,可以提高水稻对氮肥的利用率,增加产量,同时减少氮肥损失。本试验中,以麦秸全量还田配施N 240 kg/hm^2为最优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还田 氮肥用量 氮肥利用率 氮素损失率 水稻产量
下载PDF
施氮量对棉花功能叶片生理特性、氮素利用效率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80
10
作者 李鹏程 董合林 +5 位作者 刘爱忠 刘敬然 李如义 孙淼 李亚兵 毛树春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81-91,共11页
【目的】黄河流域棉区是我国三大棉区之一,氮肥管理在棉花生产中至关重要,氮肥供应不足或过量会影响棉花的皮棉产量和纤维品质,过量施氮可能导致棉花营养生长过旺,产量下降,也会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及棉田环境污染,氮肥供应不足会导致棉花... 【目的】黄河流域棉区是我国三大棉区之一,氮肥管理在棉花生产中至关重要,氮肥供应不足或过量会影响棉花的皮棉产量和纤维品质,过量施氮可能导致棉花营养生长过旺,产量下降,也会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及棉田环境污染,氮肥供应不足会导致棉花生物量较小,皮棉产量降低,纤维品质下降。本文通过3年不同氮肥用量的田间小区定位试验,研究施氮量对棉花功能叶生理特性、氮素利用效率及籽棉产量的影响,旨在探讨黄河流域棉区华北平原亚区中等肥力棉田适宜施氮量,揭示棉花氮素高效利用的相关机理。【方法】田间试验于2011 2013年在河南安阳县中棉所试验农场进行,供试田块为多年连作棉田,土壤为壤质潮土,2011年播种前0—20 cm土层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氮(N)、速效磷(P)、速效钾(K)含量分别为11.24 g/kg、0.82 g/kg、77.43 mg/kg、16.69 mg/kg、129.82 mg/kg。以转Bt+Cp TI中熟棉花品种中棉所79为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设计,重复4次,设置0、90、180、270、360、450 kg/hm26个施氮水平,氮肥底施和初花期追施各半,磷(P2O5)、钾(K2O)全部底施,施用量均为120kg/hm2。试验小区长10 m,宽4.8米,每小区6行棉花,种植密度57500 plant/hm2。2011年4月17日播种,2012年4月25日播种,2013年5月3日播种。2013年研究了施氮量对初花期棉花功能叶光合速率、不同生育期棉花群体叶面积指数(LAI)、不同生育期棉花功能叶叶绿素含量、丙二醛(MDA)含量、谷氨酰胺合成酶(GS)活性的影响,2012、2013年研究了施氮量对棉花氮素内在利用率、氮肥农学利用率、氮素生理利用率、氮肥回收率及籽棉产量的影响。【结果】随施氮量的增加,不同生育期棉花群体LAI、功能叶叶绿素含量、GS活性、初花期棉花功能叶净光合速率呈增加的趋势,而功能叶MDA含量呈下降趋势。施氮量270、360 kg/hm2处理棉花在盛铃期群体LAI较适宜,吐絮期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氮量 棉花 功能叶片生理特性 氮素利用效率 产量
下载PDF
施氮水平和移栽期对烤烟还原糖及烟碱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74
11
作者 陈永明 陈建军 邱妙文 《中国烟草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4-36,40,共4页
在南雄烟区采用二次饱和D-最优设计方法研究了施氮水平和移栽期对烤烟还原糖及烟碱含量的影响,建立了施氮水平和移栽期对烤烟还原糖及烟碱含量影响的模型,并进行了单因素效应分析和双因素互作效应分析。结果表明,在试验条件下,随着施氮... 在南雄烟区采用二次饱和D-最优设计方法研究了施氮水平和移栽期对烤烟还原糖及烟碱含量的影响,建立了施氮水平和移栽期对烤烟还原糖及烟碱含量影响的模型,并进行了单因素效应分析和双因素互作效应分析。结果表明,在试验条件下,随着施氮水平的提高,烟叶还原糖含量表现为下降的趋势,烟碱含量表现为上升的趋势;随着移栽期的推迟,烟叶还原糖含量表现为上升的趋势,烟碱含量表现为下降的趋势。因此,在南雄烟区,适当降低施氮水平和推迟移栽期可以提高烤烟还原糖含量和降低烟碱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烤烟 施氮水平 移栽期 还原糖 烟碱
下载PDF
施氮量和直播密度互作对水稻产量形成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69
12
作者 吴培 陈天晔 +7 位作者 袁嘉琦 黄恒 邢志鹏 胡雅杰 朱明 李德剑 刘国林 张洪程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69-281,共13页
【目的】旨在阐明施氮量和直播密度互作对水稻产量形成特征的影响。【方法】以优质食味粳稻南粳9108为试验材料,设置4个施氮量处理,即N_1(0kg/hm^2)、N_2(150kg/hm^2)、N_3(225kg/hm^2)、N_4(300kg/hm^2),5个直播密度处理,即D_1(90×... 【目的】旨在阐明施氮量和直播密度互作对水稻产量形成特征的影响。【方法】以优质食味粳稻南粳9108为试验材料,设置4个施氮量处理,即N_1(0kg/hm^2)、N_2(150kg/hm^2)、N_3(225kg/hm^2)、N_4(300kg/hm^2),5个直播密度处理,即D_1(90×10~4/hm^2)、D_2(180×10~4/hm^2)、D_3(270×10~4/hm^2)、D_4(360×10~4/hm^2)、D_5(450×10~4/hm^2)。【结果】随施氮量增加,机直播稻产量增加。在N_1、N_2和N_3施氮量下,机直播稻产量随直播密度增加先增后降,分别在D_4、D_3和D_2密度下获得最高产量,其最高产量分别为6.74、7.78和8.93 t/hm^2;在N_4施氮量下,水稻产量随直播密度增加而降低,在D_1密度下获得最高产量,为9.55 t/hm^2。不同施氮量下采用适宜直播密度可以提高水稻产量,其中N_4施氮量配套D_1直播密度机直播稻产量最高,其有效穗数适宜,穗型较大,生育中后期LAI较大、光合势高,生育后期群体生长率、净同化率和干物质积累量等指标均较优。【结论】机直播稻在300 kg/hm^2的高氮水平下易取得高产,配套适宜直播密度可进一步提高水稻产量,但从稻田绿色生产和节本增效角度考虑,机直播稻适当降低施氮量至225 kg/hm^2,配套180×10~4/hm^2直播密度仍可获得9 t/hm^2左右的产量,也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机械直播 施氮量 直播密度 产量 光合物质生产
下载PDF
播期、播量和施氮量对小麦干物质积累、转运和分配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65
13
作者 马尚宇 王艳艳 +5 位作者 刘雅男 姚科郡 黄正来 张文静 樊永惠 马元山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75-385,共11页
为明确播期、播量和施氮量对小麦产量形成的影响, 于 2016-2017 年和 2017-2018 年两个小麦生长 季, 采用 3 因素裂区试验设计, 以播期为主区[10 月 12 日播种(适播, ST)和 11 月 12 日播种(晚播, LT)], 播量为 裂区[2.25×106 株&#... 为明确播期、播量和施氮量对小麦产量形成的影响, 于 2016-2017 年和 2017-2018 年两个小麦生长 季, 采用 3 因素裂区试验设计, 以播期为主区[10 月 12 日播种(适播, ST)和 11 月 12 日播种(晚播, LT)], 播量为 裂区[2.25×106 株·hm 2(M1)、3.00×106 株·hm 2(M2)和 3.75×106 株·hm 2(M3)], 每个播量设置 3 个施氮量[纯 N 150 kg·hm 2(N1)、225 kg·hm 2(N2)和 300 kg·hm 2(N3)], 研究播期、播量和施氮量对小麦干物质积累、转运和 分配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播期、播量和施氮量 3 因素互作显著影响了小麦产量及其构成要素、氮素利 用效率、干物质积累量、花前干物质转运、花后干物质积累以及成熟期干物质在各器官中的分配。其中, ST 处理显著提高了开花期群体干物质量、成熟期干物质量、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及其对籽粒的贡献率;小麦穗数、 穗粒数、千粒重和产量显著高于 LT 处理。在 ST 和 LT 处理条件下, M2 和 M3 处理有效穗数、开花期干物质 量和成熟期干物质量显著高于 M1, M2 处理穗粒数、花后干物质量及其对籽粒的贡献率、单茎中籽粒重量及 其在单茎中所占比例较高, 显著高于 M1 和 M3。N3 处理的有效穗数、开花期群体干物质量、成熟期干物质 量和花后干物质量及其对籽粒的贡献率显著高于 N1 和 N2。在 ST 处理条件下 M1、M2 处理和 LT 处理条件下 所有播量处理均以 N3 的穗粒数、千粒重和单茎籽粒干重及其在单茎中所占比例较高。本试验条件下, 增施氮 肥和适当增大播量有利于小麦产量的提高。小麦‘安农大 1216’在 10 月 12 日播种, 播种密度 3.00×106 株·hm 2、 施氮量为 300 kg·hm 2 时可以获得较好的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播期 播量 施氮量 干物质积累与转运 产量 氮素利用效率
下载PDF
施氮量和底施追施比例对土壤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时空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61
14
作者 马兴华 于振文 +2 位作者 梁晓芳 颜红 史桂萍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630-634,共5页
研究了高产栽培条件下,不同施氮量和底施追施比例对土壤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时空变化的影响,同时计算了不同生育阶段土壤氮素的表观盈亏量.结果表明,与氮肥分期施用处理比较,氮肥全部用于拔节期追施处理降低了拔节期之前的土壤硝态氮含量... 研究了高产栽培条件下,不同施氮量和底施追施比例对土壤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时空变化的影响,同时计算了不同生育阶段土壤氮素的表观盈亏量.结果表明,与氮肥分期施用处理比较,氮肥全部用于拔节期追施处理降低了拔节期之前的土壤硝态氮含量,减少了拔节期之前土壤氮素的表观盈余量,降低了氮素向深层的淋洗;而挑旗期土壤硝态氮含量与氮肥分期施用处理无显著差异,但提高了土壤铵态氮含量;增加了成熟期0~60 cm土壤各土层土壤硝态氮含量和0~20 cm土壤铵态氮含量.氮肥全部用于拔节期追施的两处理间比较,在240 kg.hm-2的基础上降低施氮量至168 kg.hm-2,降低了挑旗期土壤硝态氮和铵态氮的含量,减少了挑旗期到成熟期土壤氮素的亏缺量,也使成熟期土壤硝态氮的含量降低.不同处理间籽粒产量和蛋白质产量无显著差异,施氮量为168 kg.hm-2且全部用于拔节期追施的处理籽粒蛋白质含量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氮量 底施追施比例 土壤硝态氮 土壤铵态氮 籽粒产量 籽粒蛋白质含量
下载PDF
高产麦田氮素利用、氮平衡及适宜施氮量 被引量:60
15
作者 郭天财 宋晓 +3 位作者 冯伟 马冬云 谢迎新 王永华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886-892,共7页
选用大穗型小麦品种兰考矮早八,研究了施氮水平对小麦籽粒产量、蛋白质含量、氮素利用及氮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增施氮肥有利于提高籽粒产量,且以180kghm^-2(N3)、360kghm^-2(N4)处理的产量最高,且在N4条件下,继续增施氮肥仍... 选用大穗型小麦品种兰考矮早八,研究了施氮水平对小麦籽粒产量、蛋白质含量、氮素利用及氮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增施氮肥有利于提高籽粒产量,且以180kghm^-2(N3)、360kghm^-2(N4)处理的产量最高,且在N4条件下,继续增施氮肥仍能显著提高籽粒蛋白质含量。随施氮量的增加,植株地上部氮积累量提高。氮平衡分析结果表明,未被当季作物利用的氮主要以氮表观损失和残留无机氮的形式损失,且随施氮水平的增加,氮表观损失量和土壤残留量均随之增多。通过环境经济学的Coase原理和边际收益分析,综合考虑蛋白质含量、籽粒产量、经济和生态效益,确定202-239kghm^-2为兰考矮早八兼顾多目标适宜的氮肥用量,其相应的产量水平为8628-8680kghm^-2,蛋白质含量为14.6%-14.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产量 氮平衡 施氮量
下载PDF
夏玉米光合特性对氮素用量的反应 被引量:56
16
作者 段巍巍 赵红梅 +2 位作者 郭程瑾 肖凯 李雁鸣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949-954,共6页
随氮素用量增加,植株下位叶、穗位叶和上位叶的光合速率(Pn)、叶绿素含量(Chl)、可溶性蛋白含量(Pro)、Hill反应活性、Ca2+-ATPase活性、Mg2+-ATPase活性和PEPCase活性均不断增大。植株不同叶位Pn和Pro随生长进程均不断下降;不同叶位Ch... 随氮素用量增加,植株下位叶、穗位叶和上位叶的光合速率(Pn)、叶绿素含量(Chl)、可溶性蛋白含量(Pro)、Hill反应活性、Ca2+-ATPase活性、Mg2+-ATPase活性和PEPCase活性均不断增大。植株不同叶位Pn和Pro随生长进程均不断下降;不同叶位Chl的变化动态表现为下位叶在各测定时期之间差异较小、穗位叶和上位叶为单峰曲线。Hill反应活力、Ca2+-ATPase活性和Mg2+-ATPase活性的变化规律不同,随生长进程表现不断下降、单峰曲线和双峰曲线等不同形式。各叶位PEPCase活性均表现单峰曲线型变化。随氮素用量增加,叶源量、生物产量和籽粒产量不断增加。适量施氮具有全面改善玉米光合效率和内在生理、生化过程的作用。Ca2+-ATPase活性是影响光反应活力的重要因素;在叶片生长前中期,Pn受到PEPCase的影响较小,主要受到光反应活力和暗反应效率的调控。可采用叶源量作为玉米单株生产力的参考诊断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玉米 氮素用量 光合速率 光合生理参数
下载PDF
施氮量和花后土壤含水量对小麦旗叶衰老及粒重的影响 被引量:59
17
作者 赵长星 马东辉 +1 位作者 王月福 林琪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2388-2393,共6页
在防雨池栽培条件下,研究了施氮量和花后土壤含水量对小麦旗叶衰老和粒重的影响.结果表明:各氮肥处理下,小麦旗叶SPAD值、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光合速率(Pn)均表现为:花后土壤含水量60%~... 在防雨池栽培条件下,研究了施氮量和花后土壤含水量对小麦旗叶衰老和粒重的影响.结果表明:各氮肥处理下,小麦旗叶SPAD值、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光合速率(Pn)均表现为:花后土壤含水量60%~70%处理>80%~90%处理>40%~50%处理,小麦旗叶丙二醛(MDA)含量表现为:花后土壤含水量40%~50%处理>80%~90%处理>60%~70%处理,表明花后土壤含水量过高或过低均可导致小麦旗叶早衰,影响籽粒灌浆,降低粒重.在花后相同土壤含水量条件下,旗叶SPAD值、可溶性蛋白质含量、SOD活性、CAT活性和Pn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升高,MDA含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表明增施氮肥可以延缓小麦旗叶衰老,但过量施用氮肥则不利于小麦粒重的提高,尤其是在花后土壤缺水的情况下,施用过多氮肥可导致小麦粒重下降.在小麦生产中可以将施用氮肥和控制花后土壤水分含量相结合,延缓小麦植株衰老,提高粒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施氮量 土壤含水量 衰老 粒重
下载PDF
施氮量对超高产冬小麦灌浆期旗叶光响应曲线的影响 被引量:54
18
作者 孙旭生 林琪 +3 位作者 赵长星 翟延举 吴钢 Cheruth Abdul Jaleel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428-1437,共10页
为冬小麦超高产栽培的氮肥管理提供技术支撑,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施氮量对超高产冬小麦灌浆期旗叶光响应曲线的影响。采用开放式气路测定了小麦旗叶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二氧化碳浓度、蒸腾速率等相关指标,并运用"米式方程&... 为冬小麦超高产栽培的氮肥管理提供技术支撑,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施氮量对超高产冬小麦灌浆期旗叶光响应曲线的影响。采用开放式气路测定了小麦旗叶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二氧化碳浓度、蒸腾速率等相关指标,并运用"米式方程"对旗叶净光合速率进行了模拟,计算了光响应曲线的特征参数。结果表明,在0~300kg/hm2施氮范围内,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各处理的旗叶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均随之增加,而胞间二氧化碳浓度却随之降低,但是在375kg/hm2施氮水平下旗叶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的增加和胞间二氧化碳浓度的降低反而低于300kg/hm2施氮水平,表明合理的氮素水平对超高产小麦灌浆期旗叶的光响应曲线有明显的调节作用。在合理的施氮范围内,增施氮肥小麦旗叶在整个灌浆期内的最大净光合速率随之增加。在本试验条件下,超高产麦田的适宜施氮量为300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产 小麦 光响应曲线 施氮量 灌浆期
下载PDF
施氮量对冬小麦氮素利用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57
19
作者 李瑞奇 李雁鸣 +3 位作者 何建兴 李国春 郝秀钗 王芳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70-275,共6页
为给限量灌溉条件下冬小麦高产栽培中合理施氮提供依据,2008-2009年度分别在藁城市和清苑县以冀5265和科农199为材料,研究了限量灌溉条件下(小麦全生育期灌3水,每次灌水量75mm)施氮量(0、120、180、240和300kg·hm-2,分别用N0、N120... 为给限量灌溉条件下冬小麦高产栽培中合理施氮提供依据,2008-2009年度分别在藁城市和清苑县以冀5265和科农199为材料,研究了限量灌溉条件下(小麦全生育期灌3水,每次灌水量75mm)施氮量(0、120、180、240和300kg·hm-2,分别用N0、N120、N180、N240和N300表示)对冬小麦氮素吸收利用及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施氮肥有利于增加小麦植株和籽粒的含氮量和氮素积累总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藁城点籽粒氮素积累量呈持续增加趋势,清苑点在N240处理下籽粒中氮素积累量达到最高后开始下降。两地试验中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藁城的氮素生产效率、回收效率及农艺效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以N180的氮素生产效率最高,回收效率和农艺效率则以N240最高;穗数和穗粒数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大,千粒重随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且各处理间差异显著;籽粒产量随施氮量增加呈递增趋势,但N240与N300之间差异不显著。清苑县的试验中,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籽粒生产效率、回收效率和农艺效率都随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且在部分处理之间差异显著;穗数、穗粒数和籽粒产量均以N240的最高,千粒重则以N0的最高,再增加施氮量反而使产量及其构成因素有所降低。根据本研究结果,在河北平原限量灌溉条件下,小麦生产中施氮240kg·hm-2可以获得较理想的籽粒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施氮量 氮素利用效率 籽粒产量
下载PDF
不同灌水次数和施氮量对冬小麦群体动态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55
20
作者 赵雪飞 王丽金 +1 位作者 李瑞奇 李雁鸣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004-1009,共6页
为了明确灌水次数和施氮量对高产冬小麦群体动态和产量的影响,分别于2006—2007、2007—2008年度在保定市和藁城市用当地冬小麦推广品种河农822和石新616研究了不同灌水次数(在保证底墒基础上全生育期灌0、1、2和3水,分别用W0、W1、W... 为了明确灌水次数和施氮量对高产冬小麦群体动态和产量的影响,分别于2006—2007、2007—2008年度在保定市和藁城市用当地冬小麦推广品种河农822和石新616研究了不同灌水次数(在保证底墒基础上全生育期灌0、1、2和3水,分别用W0、W1、W2和W3表示)和施氮量(0、112.5和225kg/ha,分别用N0、N1和N2表示)对小麦群体动态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2006—2007年度灌水次数和施氮量对小麦总茎(穗)数的影响较显著。W1、W2和W3的成穗数显著高于W0,W1、W2、W3之间差异不显著。3个施氮水平间各生育时期的总茎数均差异显著,且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大。大部分生育时期不同灌水次数的LAI差异不显著,而不同施氮量的LAI差异显著,N2的LAI显著高于N1和N0。灌水次数对穗数和千粒重影响显著,施氮量对穗数和穗粒数影响显著,以致灌水次数和施氮量对小麦产量的主效应均达到显著标准。4种灌水水平的产量以W3最高,W0最低;3个施氯量中N1产量最高,NO最低。灌水次数和施氮量对小麦产量和各产量构成因素的交互作用显著,W0和W1条件下产量随施氮量增加而提高,而W2和W3条件下N1产量最高,且与N0差异显著。2007—2008年度试验中,灌水次数和施氮量对各生育时期的总茎数、LAI和产量的影响均不显著。根据本研究结果可知,在河北平原地区常年降水(小麦全生育期100mm左右)和中等肥力条件下全生育期灌溉3次,施氮量为N112.5~225kg/ha以及丰水降雨年份和较高肥力条件下全生育期灌溉1或2次,相应地施氮225或112.5kg/ha,可以分别取得较理想的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灌水次数 施氮量 群体总茎数 叶面积指数(LAI) 产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