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氮肥运筹模式对小麦茎秆抗倒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46
1
作者 魏凤珍 李金才 +2 位作者 王成雨 屈会娟 沈学善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080-1085,共6页
以高产强筋小麦品种烟农19为试验材料,通过不同施氮水平(202.5、270.0和337.5kghm-2)和不同基追比例的施肥试验,对小麦茎秆结构和细胞壁化学成分及茎秆抗倒指数(CLRI,茎秆机械强度/茎秆重心高度)等生理生化指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氮... 以高产强筋小麦品种烟农19为试验材料,通过不同施氮水平(202.5、270.0和337.5kghm-2)和不同基追比例的施肥试验,对小麦茎秆结构和细胞壁化学成分及茎秆抗倒指数(CLRI,茎秆机械强度/茎秆重心高度)等生理生化指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氮肥运筹模式显著影响小麦茎秆抗倒能力。基部节间长度和含氮量均随施氮水平和基肥比例的增加而增加,基部节间粗度、秆壁厚度、节间充实度、机械强度则表现相反。而细胞壁纤维素、木质素含量和CLRI则随施氮水平的增加呈现出先增后降的趋势,但随基肥比例的增加而下降。CLRI与基部节间粗度、壁厚、充实度及机械强度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与基部节间长度和氮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CLRI可作为小麦抗茎倒伏能力的综合评价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氮肥运筹模式 抗倒性能 茎秆抗倒指数
下载PDF
麦秆还田氮肥运筹对水稻产量及土壤氮素供应的影响 被引量:40
2
作者 李勇 曹红娣 +5 位作者 储亚云 邓九胜 朱荣松 朱彩云 蒋新华 白洁瑞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69-573,共5页
通过田间对比试验,研究了小麦秸秆全量还田后不同N肥运筹模式对水稻生长及土壤N素供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秸秆全量还田使水稻增产5.3%,且N肥运筹模式由传统模式A(基蘖肥:穗肥=5:5,基肥:分蘖肥=6:4)优化为B(基蘖肥:穗肥=6.5:3.5,基肥... 通过田间对比试验,研究了小麦秸秆全量还田后不同N肥运筹模式对水稻生长及土壤N素供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秸秆全量还田使水稻增产5.3%,且N肥运筹模式由传统模式A(基蘖肥:穗肥=5:5,基肥:分蘖肥=6:4)优化为B(基蘖肥:穗肥=6.5:3.5,基肥:分蘖肥=8:2)时,增产幅度更大,达9.3%。秸秆全量还田主要通过提高水稻结实率和成穗率,增加有效穗数,实现水稻增产。秸秆还田影响了水稻生长进程,表现为抑制水稻前期(孕穗期)生长和N素累积,而促进后期生物量增加和N素累积。同一时期,N肥模式B水稻生物量、N素累积量均高于模式A。秸秆全量还田后,土壤矿质N发生变化,水稻生育前期较不还田处理(CK)低,而后期较CK高,且N肥运筹模式B较A高。秸秆还田提高了N肥利用率,RNA、RNB分别比CK增加4.1和8.6个百分点,且土壤N素表观盈余量表现为:RNB<RNA<CK。因而,小麦秸秆全量还田,并采用N肥运筹模式B,是实现水稻高产,维持土壤N素平衡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秸秆全量还田 氮肥运筹 土壤矿质氮 土壤氮素表观盈亏
下载PDF
小麦秸秆全量还田对土壤速效氮及水稻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34
3
作者 李勇 曹红娣 +3 位作者 邓九胜 朱荣松 白洁瑞 周航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6-51,共6页
通过田间对比试验,研究了小麦秸秆全量还田后不同氮肥运筹模式下水稻产量及土壤氮素供应特征变化的差异。结果表明,总施氮量一致时,与秸秆不还田处理相比,小麦秸秆全量还田降低了后茬水稻生育前期(孕穗期之前)土壤速效氮(硝态氮和铵... 通过田间对比试验,研究了小麦秸秆全量还田后不同氮肥运筹模式下水稻产量及土壤氮素供应特征变化的差异。结果表明,总施氮量一致时,与秸秆不还田处理相比,小麦秸秆全量还田降低了后茬水稻生育前期(孕穗期之前)土壤速效氮(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而提高了生育后期(孕穗期之后)土壤速效氮含量,且同一生育期,秸秆还田氮肥优化运筹方案B[m(基蘖肥)∶m(穗肥)=6.5∶3.5,m(基肥)∶m(分蘖肥)=8∶2]较氮肥传统运筹方案A[m(基蘖肥)∶m(穗肥)=5∶5,m(基肥):m(分蘖肥)=6∶4]土壤速效氮含量高。秸秆全量还田促进水稻生育后期氮素吸收与生物量增加,而抑制前期增长,且同一生育期秸秆还田配套氮肥运筹方案B水稻氮素与生物量累积高于方案A。等量施氮条件下,小麦秸秆全量还田显著提高水稻产量,且氮肥运筹方案B增产幅度更大。施氮量为270 kg.hm^-2时,秸秆还田配套氮肥运筹方案B和方案A分别较秸秆不还田处理水稻产量高9.3%和5.3%。秸秆全量还田主要通过增加水稻有效穗数实现增产,有效穗数分别较秸秆不还田处理高6.1%-14.5%。因此,小麦秸秆全量还田配套氮肥运筹方案B是实现水稻高产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秸秆还田 水稻产量 氮肥运筹 土壤速效氮
下载PDF
施N模式与稻草还田对土壤供N量和水稻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9
4
作者 佘冬立 王凯荣 +1 位作者 谢小立 尹春梅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6-20,44,共6页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2a定位试验后不同施N模式和稻草还田对双季稻作系统土壤供N能力和水稻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N肥显著增加土壤NH4^+-N和可矿化N含量,显著提高稻田系统生产力,且随着稻草配合施用,施N效果更加明显。移走稻草...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2a定位试验后不同施N模式和稻草还田对双季稻作系统土壤供N能力和水稻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N肥显著增加土壤NH4^+-N和可矿化N含量,显著提高稻田系统生产力,且随着稻草配合施用,施N效果更加明显。移走稻草情况下N肥增产率为30.3%~31.3%;稻草还田情况下,N2(全年施N量240kg·hm^-2)处理N肥增产率为36.7%,1kg纯N增产谷粒12.1kg.均显著低于N1、N3(全年施N量180kg·hm^-2)处理,后者增产率为40.4%~41.1%,1kg纯N增产谷粒17.7~18.0kg,且N1、N3处理(施N量相同,但各时期施N比例不同)间差异不显著。配施N肥后稻草还田可以提高土壤供N能力,连续处理2a,土壤可矿化N比移走稻草处理提高32.1%~50.0%。稻草还田时适当配施N肥增产效果明显,N1、N3处理下稻草还田增产率分别达8.7%和8.4%,而N2处理下稻草还田的表观增产效果降低,稻草还田增产率仅为5.1%。年稻草还田量为7500kg·hm^-2的红壤稻田系统,年适宜配施N量为180kg·hm^-2各时期施N优化比例为基肥30%,分蘖肥30%,穗肥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氮模式 稻草还田 土壤供N量 水稻产量
下载PDF
施氮模式对春玉米养分累积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4
5
作者 隽英华 汪仁 +4 位作者 孙文涛 邢月华 隋世江 鲁东 毛佰传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43-148,共6页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施氮模式对春玉米养分累积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明显提高了春玉米干物质和NPK的累积量及累积速度,这种影响均在拔节期以后更明显。随着生育期推进,春玉米干物质及NPK的累积量均增加,但增加幅度不同。干物质及N...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施氮模式对春玉米养分累积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明显提高了春玉米干物质和NPK的累积量及累积速度,这种影响均在拔节期以后更明显。随着生育期推进,春玉米干物质及NPK的累积量均增加,但增加幅度不同。干物质及NP累积量的增加幅度在大喇叭口期以前较小,大喇叭口期以后较大;K累积量的增加幅度则正好相反,大喇叭口期以前较大,大喇叭口期以后较小。表明生育前期是春玉米吸K的关键时期,生育中后期则是吸收NP和干物质累积的关键时期。不同施氮模式对春玉米干物质累积无明显影响,而对NPK的累积影响较复杂。相比其他施氮模式,N240二次追肥和N240一次深施施肥模式在春玉米NPK累积量、产投比、N肥农学效率和N肥利用率等方面均显示出一定的优势。结合玉米的生理需肥特性和肥料性质,初步认为磷钾肥作基肥,氮肥作基肥+拔节肥+大喇叭口肥和氮肥作基肥一次深施的施肥技术为东北地区春玉米生产的高效施肥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玉米 养分累积 施氮模式
下载PDF
辽西石灰性褐土不同施氮模式下的土壤养分动态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隽英华 汪仁 +2 位作者 孙文涛 刘艳 于涛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0-15,共6页
从高效施肥的角度出发,研究了不同施氮模式下的辽西石灰性褐土土壤养分时空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施氮明显提高0~20 cm土层碱解氮含量。随着土层加深,碱解氮和有效磷含量降低,速效钾含量变化较小。随着生育期推进,0~20 c... 从高效施肥的角度出发,研究了不同施氮模式下的辽西石灰性褐土土壤养分时空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施氮明显提高0~20 cm土层碱解氮含量。随着土层加深,碱解氮和有效磷含量降低,速效钾含量变化较小。随着生育期推进,0~20 cm土层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总体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高峰出现在拔节期或大喇叭口期;20~40 cm土层碱解氮和有效磷含量保持稳定,速效钾含量呈降低-升高-降低趋势,高峰出现在大喇叭口-灌浆期内;40~60 cm土层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呈降低-升高-降低趋势,高峰分别出现在大喇叭口期和灌浆期。随着土层加深,土壤pH值升高。施氮降低了0~20 cm土层的pH值,而对20~40cm和40~60 cm土层的pH值无影响。随着生育期推进,0~20 cm土层的pH值呈现升高-降低-升高的趋势,20~40 cm和40~60 cm土层的pH值保持稳定。土壤养分动态变化特征因施氮模式而异。与其它施氮模式相比,二次追肥和一次深施的施氮模式能够在拔节期和大喇叭口期提供玉米较充足的有效养分,满足植株的生理需求。综合考虑土壤养分动态特性、产量性状、产投比、氮肥农学效率等因素,初步筛选出二次追肥和一次深施为辽西春玉米生产中的高效施氮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分释放 施氮模式 平衡施肥
下载PDF
滨海盐碱稻区水稻氮肥适宜用量及运筹模式研究
7
作者 李波 曲航 +4 位作者 宫亮 金丹丹 于广星 郑文静 孙文涛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0-137,共8页
通过在辽河三角洲滨海盐碱稻区设置田间小区试验,探明了不同氮肥用量(0~420 kg/hm^(2))和运筹模式(基肥∶蘖肥∶穗肥分别为6∶3∶1与4∶3∶3,以下简称6∶3∶1模式与4∶3∶3模式)对水稻生长发育以及产量品质的影响。通过对水稻分蘖动态... 通过在辽河三角洲滨海盐碱稻区设置田间小区试验,探明了不同氮肥用量(0~420 kg/hm^(2))和运筹模式(基肥∶蘖肥∶穗肥分别为6∶3∶1与4∶3∶3,以下简称6∶3∶1模式与4∶3∶3模式)对水稻生长发育以及产量品质的影响。通过对水稻分蘖动态调查研究表明,两种氮肥运筹模式下水稻平均茎蘖数均与施氮量呈显著正相关(r^(2)≥0.90),同时,6∶3∶1模式下氮肥用量对水稻平均茎蘖数的影响程度高于4∶3∶3模式。通过分析不同施氮量与产量的相关关系,发现了两者符合线性加平台肥料效应模型,拟合得到6∶3∶1模式与4∶3∶3模式下的最佳施氮量(EONR)分别为216 kg/hm^(2)(210~235 kg/hm^(2))与316 kg/hm^(2)(300~332 kg/hm^(2)),6∶3∶1模式的EONR比4∶3∶3模式高46.3%。通过考查两种氮肥运筹模式下的氮素利用率指标,发现4∶3∶3模式下各处理氮素利用率(37.2%~40.8%)显著高于6∶3∶1模式(29.9%~34.2%)。通过分析稻米营养与食味品质,在兼顾产量的前提下,再次明确了6∶3∶1模式与4∶3∶3模式下适宜氮肥用量分别为300~332与210~235 kg/hm^(2)。综合考虑水稻产量、氮素利用率以及稻米品质3个指标,推荐辽河三角洲滨海盐碱稻区的适宜氮肥施用量为210~235 kg/hm^(2),最宜采用的氮肥运筹模式为4∶3∶3。研究结果可以为辽河三角洲盐碱稻区合理施肥与氮肥高效利用提供切实的技术指导,为该地区水稻产业绿色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滨海盐碱稻区 产量与品质 适宜施氮量 氮肥运筹模式
下载PDF
不同氮肥运筹模式对水稻生长发育及物质生产的影响 被引量:5
8
作者 贾东 卢晶晶 +3 位作者 孙雅君 宋双 杜晗 韩雷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9期66-71,共6页
为明确不同氮肥运筹下水稻产量形成的调控机制,提高水稻生产的氮素利用效率、保持水稻的可持续发展,针对盐丰47和盐粳188水稻品种,采用不同氮肥水平(0kg/hm2,165kg/hm2,210kg/hm2,255kg/hm2)和不同施肥比例(基蘖肥∶穗粒肥分别为8∶2、7... 为明确不同氮肥运筹下水稻产量形成的调控机制,提高水稻生产的氮素利用效率、保持水稻的可持续发展,针对盐丰47和盐粳188水稻品种,采用不同氮肥水平(0kg/hm2,165kg/hm2,210kg/hm2,255kg/hm2)和不同施肥比例(基蘖肥∶穗粒肥分别为8∶2、7∶3和6∶4)进行裂区设计试验,对水稻生长动态、氮素利用及产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盐丰47和盐粳188在施纯氮210kg/hm2、基蘖肥与穗粒肥比为6∶4及7∶3时处理效果较好,具有适宜的有效穗数,总吸氮量和氮素回收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氮肥运筹 物质积累 产量
下载PDF
施氮模式对春玉米养分吸收动态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隽英华 汪仁 +3 位作者 孙文涛 邢月华 宫亮 蔡广兴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21-124,共4页
通过春玉米田间试验和室内分析,研究施氮模式对春玉米养分吸收动态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提高了玉米植株氮、磷、钾含量,改善了玉米产量性状。随着生育期推进,玉米植株各器官氮、钾含量逐渐降低,磷含量变化无规律性。与其... 通过春玉米田间试验和室内分析,研究施氮模式对春玉米养分吸收动态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提高了玉米植株氮、磷、钾含量,改善了玉米产量性状。随着生育期推进,玉米植株各器官氮、钾含量逐渐降低,磷含量变化无规律性。与其他施氮模式相比,二次追肥和一次深施处理显示出较大的优势,其中,产投比分别为7.78和6.93,氮肥农学效率分别为29.05 kg/kg和24.38 kg/kg,氮肥利用率分别为40.13%和39.92%。结合玉米的生理需肥特性和肥料性质,磷、钾肥作基肥,氮肥作基肥+拔节肥追肥+大喇叭口肥追肥和氮肥一次深施为适宜的施肥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玉米 施氮模式 养分吸收
原文传递
氮肥运筹对水稻养分累积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6
10
作者 隽英华 宫亮 +1 位作者 孙文涛 于涛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14年第24期71-75,共5页
为了实现作物产量和氮肥效率的协调提高,以辽星1号为研究对象,通过田间试验分析了不同生长发育阶段氮肥运筹模式对水稻干物质量及NPK养分累积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明显提高了水稻干物质及NPK的累积量及累积速率,且这种影响越到生育后... 为了实现作物产量和氮肥效率的协调提高,以辽星1号为研究对象,通过田间试验分析了不同生长发育阶段氮肥运筹模式对水稻干物质量及NPK养分累积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明显提高了水稻干物质及NPK的累积量及累积速率,且这种影响越到生育后期越大。随着生育期推进,水稻干物质及NPK的累积量均增加。干物质及N累积量的增加幅度在拔节期-乳熟期期间较大,而PK累积量的增加幅度在乳熟期以前较大。表明生育中前期是水稻吸PK的关键时期,生育中后期是吸收N和干物质累积的关键时期。综合考虑籽粒产量、氮肥效率和养分累积特性,N 210 kg/hm2后移施用(40%基肥+40%分蘖肥+20%穗肥)为试验条件下的最佳氮肥运筹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养分累积 施氮模式
下载PDF
氮肥运筹模式对不同穗型冬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调控效应的研究 被引量:10
11
作者 魏凤珍 李金才 +2 位作者 屈会娟 沈学善 张一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1-15,共5页
以重穗型品种矮早8和中间型品种周麦18两个中筋小麦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在180~300 kg/hm^2范围内3个梯度氮肥用量和三种基追比例对小麦产量和品质形成的调控效应。试验结果表明:氮肥运筹模式对不同穗型小麦品种籽粒产量有明显的调... 以重穗型品种矮早8和中间型品种周麦18两个中筋小麦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在180~300 kg/hm^2范围内3个梯度氮肥用量和三种基追比例对小麦产量和品质形成的调控效应。试验结果表明:氮肥运筹模式对不同穗型小麦品种籽粒产量有明显的调控作用。重穗型品种矮早8以中氮水平下基肥∶拔节肥∶孕穗肥为3∶5∶2的M1处理单产最高,为8319.0 kg/hm^2;中间型品种周麦18以中氮水平下基肥与拔节肥并重的M2处理籽粒单量最高,为9027.0 kg/hm^2。氮肥对中间型品种周麦18产量的调控主要是通过对单位面积穗数的调控来实现的,对重穗型品种矮早8则主要是通过对穗粒数和千粒重的调控来实现的。重穗型品种矮早8籽粒蛋白质含量随氮肥用量和追肥比例的增加而升高,高氮水平下基肥∶拔节肥∶孕穗肥为3∶5∶2的处理H1籽粒蛋白质含量最高;中间型品种周麦18籽粒蛋白质含量则以中氮水平下基肥与拔节肥并重的M2最高;供试品种的淀粉直/支比均随氮肥用量的增加和追肥比例的增加而提高。在180~300 kg/hm^2纯氮范围内,根据品种不同穗型特点,采用中氮水平,适当加大追肥比例,重穗型品种矮早8以中氮水平下基肥∶拔节肥∶孕穗肥适为3∶5∶2适宜,中间型品种周麦18以中氮水平基肥∶拔节肥为5∶5是实现高产优质同步提高比较合理的氮肥运筹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氮肥运筹模式 产量 品质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