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5种沉水植物的氮、磷吸收和水质净化能力比较 被引量:99
1
作者 金树权 周金波 +3 位作者 包薇红 陈君 李丹丹 李洋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56-161,共6页
选取轮叶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a)、苦草(Vallisneria natans)、金鱼藻(Ceratophyllum demersum)、穗状狐尾藻(Myriophyllum spicatum)、微齿眼子菜(Potamogeton maackianus)等5种乡土沉水植物为研究对象,在室内静水条件下对其氮、... 选取轮叶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a)、苦草(Vallisneria natans)、金鱼藻(Ceratophyllum demersum)、穗状狐尾藻(Myriophyllum spicatum)、微齿眼子菜(Potamogeton maackianus)等5种乡土沉水植物为研究对象,在室内静水条件下对其氮、磷吸收和水质净化能力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沉水植物试验前后的含水率差异较小,变化范围为89.8%~92.0%,但净增生物量差异较大且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变化范围(干重计)为1.52~12.92 g·m-2,其中净增生物量最高的轮叶黑藻是最低的微齿眼子菜的8.5倍.不同沉水植物试验前后植株氮、磷含量变化范围分别为26.54~34.44 g·kg^(-1)和2.54~4.01g·kg^(-1),其中金鱼藻的植株氮、磷含量相对偏高.不同沉水植物处理的水质TN、TP去除率范围分别为63.8%~83.1%和49.2%~70.8%,均显著高于CK处理的39.9%和36.9%,去除率大小顺序均为:轮叶黑藻>金鱼藻>苦草>穗状狐尾藻>微齿眼子菜>CK.不同沉水植物处理的水质TN、TP去除率与净增生物量存在较高相关性,相关性系数分别为0.994(P<0.01)和0.996(P<0.01).不同沉水植物氮、磷直接吸收贡献率范围分别为1.5%~13.3%和2.2%~13.2%,扣除水体自身自净能力后沉水植物的增效作用贡献率范围分别为22.5%~29.9%和10.1%~20.6%,表明水质净化氮、磷去除过程中沉水植物的增效作用要大于直接吸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水植物 氮、磷吸收 水质净化
原文传递
凤眼莲对不同程度富营养化水体氮磷的去除贡献研究 被引量:68
2
作者 张志勇 郑建初 +3 位作者 刘海琴 常志州 陈留根 严少华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52-157,共6页
采用人工模拟方法,研究了凤眼莲在不同程度富营养化水体中对N、P的吸收和去除作用。结果表明,凤眼莲在总氮(TN)、总磷(TP)初始浓度分别为2.06~20.08mg·L-1和0.14~1.43mg·L-1的4种富营养化水体中均可正常生长,近1年的试验中... 采用人工模拟方法,研究了凤眼莲在不同程度富营养化水体中对N、P的吸收和去除作用。结果表明,凤眼莲在总氮(TN)、总磷(TP)初始浓度分别为2.06~20.08mg·L-1和0.14~1.43mg·L-1的4种富营养化水体中均可正常生长,近1年的试验中,凤眼莲总生物量累计增加41.03~47.12kg·m-2,平均生物量增长率为0.096~0.262kg·m-2·d-1。凤眼莲地上部N和P平均含量分别为24.16~34.15mg·g-1和3.46~6.90mg·g-1;地下部N和P平均含量分别为11.76~18.45mg·g-1和6.02~8.50mg·g-1。凤眼莲在4种富营养化水体中的N和P吸收量累计分别为43.06~71.16g·m-2和8.68~16.63g·m-2,且随水体初始N、P浓度的升高而增加,并与自身生物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在N、P负荷较低的水体(Ⅰ和Ⅱ)中,凤眼莲吸收对N、P的去除贡献均超过100%,表明凤眼莲吸收利用了底泥中部分N和P;而在N、P负荷较高的水体(Ⅲ和Ⅳ)中,凤眼莲吸收对N、P的去除贡献也均超过42.32%和83.79%。因此,本试验条件下凤眼莲吸收在水体N、P去除中起主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凤眼莲 富营养化水体 氮、磷吸收 去除贡献
下载PDF
不同氮磷肥施用量对城市景观草坪生长与养分吸收的影响 被引量:53
3
作者 张吉立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3-66,共4页
为了给城市景观草坪科学施肥提供理论依据,试验在城市环境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氮、磷用量对景观草坪生长与养分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7、9、10月氮、磷用量为41.90 kg/hm^2处理的叶片长度最大,分别高于对照1.58、2.46、2.62 cm,差异显著;7... 为了给城市景观草坪科学施肥提供理论依据,试验在城市环境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氮、磷用量对景观草坪生长与养分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7、9、10月氮、磷用量为41.90 kg/hm^2处理的叶片长度最大,分别高于对照1.58、2.46、2.62 cm,差异显著;7-10月41.90 kg/hm^2处理干物质积累量最高,分别比对照提高2.79、1.78、2.32、1.89倍,差异显著,37.71 kg/hm^2处理与对照之间无显著差异。41.90 kg/hm^2处理的氮吸收量7-10月分别比对照提高3.93、2.50、3.59、2.66倍,差异显著,46.09 kg/hm^2处理显著高于对照;41.90 kg/hm^2处理的磷吸收量7-10月分别高于对照3.98、2.18、3.07、2.18倍,差异显著,8-10月37.71 kg/hm^2处理与对照之间无显著差异;41.90 kg/hm^2处理的钾吸收量7-10月分别高于对照4.24、2.16、3.22、2.55倍,差异显著。综合分析认为,城市景观草坪氮、磷施用量以41.90 kg/hm^2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磷肥 景观草坪 草坪生长 养分吸收
下载PDF
3种浮床植物生长特性及氮、磷吸收的优化配置研究 被引量:42
4
作者 蒋跃 童琰 +1 位作者 由文辉 吴建强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74-780,共7页
选取美人蕉、再力花和千屈菜3种当地常见植物作为研究对象,构建上海市淀山湖富营养化治理生态浮床工程,对3种植物的生长特性、氮磷吸收能力的优化配置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成活率为:美人蕉83.33%,再力花83.33%,千屈菜为76.67%.除千屈... 选取美人蕉、再力花和千屈菜3种当地常见植物作为研究对象,构建上海市淀山湖富营养化治理生态浮床工程,对3种植物的生长特性、氮磷吸收能力的优化配置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成活率为:美人蕉83.33%,再力花83.33%,千屈菜为76.67%.除千屈菜外,其他2种植物基本没有出现病虫害,收割时再力花和美人蕉两种植物的生物量较移栽时均有明显增加,分别为3.65kg/株和2.40kg/株;3种植物对水体TN、TP的吸收能力差异显著(P≤0.05),单位面积磷吸收量排序为美人蕉>再力花>千屈菜;单位面积氮吸收量大小排序为再力花>美人蕉>千屈菜.美人蕉与再力花栽种面积比为4:3时,混作浮床系统比单种美人蕉时磷吸收量低7.72g/m2,但是氮吸收量却高85.42g/m2,所以此种面积搭配的浮床系统能够在保证较高水平磷吸收量的条件下,具有比单种美人蕉的浮床系统更强的氮去除能力;美人蕉与再力花栽种面积比为3:4时,混作浮床系统较单种再力花时氮吸收量降低21.09g/m2,磷吸收量高出7.72g/m2,故此面积搭配的混作浮床系统能够在保证氮吸收量较高的同时,比单种再力花的浮床系统吸收更多的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磷吸收 生态浮床 美人蕉 再力花 千屈菜 生长特性 优化配置
下载PDF
微曝气生态浮床水芹吸收N P的特性及其对系统去除N P贡献的研究 被引量:29
5
作者 李海英 李文朝 +1 位作者 冯慕华 潘继征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908-1913,共6页
针对污染河水黑臭缺氧、NH4+-N含量高等问题,研发了一种"漂浮载体悬挂弹性生物膜填料+水生植物并辅以人工微曝气系统"的微曝气生态浮床系统,以漂浮植物水芹为例研究了系统中水芹对N、P的吸收特性和去除作用。结果表明,随着水... 针对污染河水黑臭缺氧、NH4+-N含量高等问题,研发了一种"漂浮载体悬挂弹性生物膜填料+水生植物并辅以人工微曝气系统"的微曝气生态浮床系统,以漂浮植物水芹为例研究了系统中水芹对N、P的吸收特性和去除作用。结果表明,随着水芹的生长其生物量干重显著增加,生长80d左右时总生物干重在2497.2~3144.4g·m-2之间,上、下部生物量比平均为13.4。不同部位水芹N、P的含量不同,总的趋势为含N量叶>根>茎,含P量茎>根>叶。不同生长时间水芹N、P含量及其吸收速率不同:随着水芹的生长,组织内N、P含量逐渐降低,N的吸收速率总趋势为60~80d>35~60d>1~35d,P的吸收速率总趋势为35~60d>1~35d>60~80d。而随着水芹的生长吸收N、P的总量却在逐渐增加,吸收N的总量从17.69g·m-2增加到61.66g·m-2,吸收P的总量从4.99g·m-2增加到13.55g·m-2,这主要取决于自身的生物量和N、P的含量。水芹对N、P的积累主要集中在上部,分别占N、P吸收总量的92.2%~93.4%、92.5%~93.1%。水芹生长35、60、80d时,吸收N量占系统TN去除量的比率分别为4.50%、6.06%和6.87%,水芹对P的吸收量分别占系统去除P总量的18.53%、26.82%、22.00%。水芹对N、P的吸收仅是微曝气生态浮床净化系统去除N、P的一个途径,但水芹根际微生物的作用不可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曝气生态浮床 水芹 N P吸收量 吸收特性 去除贡献
下载PDF
大薸对水体氮磷去除效果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6
6
作者 李猛 马旭洲 王武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137-1142,共6页
通过大薸在模拟富营养化水体中的培养试验,研究其在不同程度富营养化水体中对N、P的去除效果。结果显示:在总氮(TN)、总磷(TP)初始浓度分别为2.45~9.41mg/L和0.44~1.53mg/L的3种富营养化水体中,大薸均可正常生长。经过21d的生长,大薸... 通过大薸在模拟富营养化水体中的培养试验,研究其在不同程度富营养化水体中对N、P的去除效果。结果显示:在总氮(TN)、总磷(TP)初始浓度分别为2.45~9.41mg/L和0.44~1.53mg/L的3种富营养化水体中,大薸均可正常生长。经过21d的生长,大薸鲜重达164.33~193.4g,干重达8.57~10.53g,大薸鲜重的特定生长率为0.44%~1.19%/d,大薸干重的特定生长率为0.46%~1.4%/d,大薸的分株速率为1.33%~3.62%/d。3种富营养化水体中的N、P去除量分别为69.20~318.60mg和15.60~66.00mg,大薸的N、P吸收量分别为35.20~208.21mg和8.99~48.37mg,且随水体初始N、P浓度的升高而增加。大薸吸收对水体N去除的贡献率为53.26%~65.24%,对水体P去除的贡献率分别为59.58%~74.19%。由此可以看出,大薸对氮磷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在富营养化水体中种植大薸可起到改善水质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薸 富营养化水体 氮、磷吸收 去除贡献
原文传递
沉水-挺水植物镶嵌组合的水体氮磷去除效果研究 被引量:24
7
作者 刘足根 张萌 +2 位作者 李雄清 卢龙 徐军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1期171-181,共11页
水生植物组合净化法被认为比单一物种净化富营养化水体的效果更佳。以4种沉水-挺水植物先锋种的镶嵌组合方式开展了富营养化水体的氮磷净化动态模拟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水菖蒲-金鱼藻组合6d和18d分别能使V类水体的TN、NO_3^--N、TP、PO_... 水生植物组合净化法被认为比单一物种净化富营养化水体的效果更佳。以4种沉水-挺水植物先锋种的镶嵌组合方式开展了富营养化水体的氮磷净化动态模拟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水菖蒲-金鱼藻组合6d和18d分别能使V类水体的TN、NO_3^--N、TP、PO_4^(3-)-P的去除率达到44.15%、45.71%、40.80%、44.48%和86.27%、92.59%、90.99%、97.67%,水菖蒲-穗花狐尾藻组合分别为52.32%、57.89%、41.70%、45.75%和88.25%、95.06%、91.94%、98.63%,狭叶香蒲-金鱼藻组合分别为47.64%、49.68%、48.99%、52.87%和96.59%、97.69%、95.48%、98.78%,狭叶香蒲-穗花狐尾藻组合分别为52.96%、61.74%、55.02%、57.44%和97.46%、98.57%、96.52%、99.09%。4种氮磷污染物的吸收呈时间依赖的非线性响应特征,最终试验确定了乡土种穗花狐尾藻+狭叶香蒲的镶嵌组合为不同生活型水生植物组合净化氮磷效果最优模式。研究证实,不同生活型的水生植物物种的合理镶嵌组合所形成的水生植物群落,比单一生活型水生植物氮磷除去率更高,且净化效果更为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营养化 沉水植物 挺水植物 组合 氮磷 净化 时间依赖性吸收
原文传递
植物吸收对模拟污水净化系统去除氮、磷贡献的研究 被引量:21
8
作者 张志勇 王建国 +1 位作者 杨林章 冯明雷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12-419,共8页
采用炉渣、沸石和土壤为基质,黑麦草(Lolium mutliflorum)、水芹(Oenanthe javanica)和香根草(Vetiveria Zizanioides)为植被模拟了不同基质人工湿地和无基质的浮床植物净化系统,研究了3种植物在4种净化系统内对生活污水N、P的吸收和去... 采用炉渣、沸石和土壤为基质,黑麦草(Lolium mutliflorum)、水芹(Oenanthe javanica)和香根草(Vetiveria Zizanioides)为植被模拟了不同基质人工湿地和无基质的浮床植物净化系统,研究了3种植物在4种净化系统内对生活污水N、P的吸收和去除作用。结果表明:3种植物在各净化系统中均能正常生长,总生物量干重在121.8~557.4g/m^2之间,均以黑麦草最高。4种净化系统中,黑麦草、水芹和香根草的地上部N、P平均含量分别为26.33、3.33 mg/g,24.08、2.64 mg/g和12.39、1.41 mg/g:地下部N、P平均含量分别为8.92、1.52 mg/g,19.39、2.55 mg/g和10.85、1.33 mg/g。浮床系统因承受的N、P负荷较高且不存在基质,3种植物的地上部、地下部N、P平均含量几乎均高于各基质人工湿地。4种净化系统中,黑麦草对N、P的吸收能力均明显高于水芹和香根草,3种植物的N、P总吸收量分别为:(黑麦草)5.26~11.73、0.72~1.31g/m^2,(水芹)1.88~8.08、0.18~1.83g/m^2,(香根草)0.86~2.44、0.07~0.79g/m^2,各植物的N、P吸收量均以浮床系统最高。植物对N、P的吸收量主要取决于自身的生物量和N、P含量。黑麦草吸收的N、P量分别占4种净化系统N、P去除总量的39.3%~59.4%和88.9%~96.3%,其对N、P的吸收己成为各净化系统去除N、P的主要机制。水芹和香根草对N的吸收仅是各净化系统去N的一个途径,其贡献率分别为:10.2%~37.6%和4.8%~17.7%;水芹和香根草对P的吸收量占浮床系统去P总量的96.4%和83.2%,是系统除P的主要机制,但其对3种基质湿地的去P贡献则很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湿地 浮床系统 生活污水 磷吸收量 去除贡献
下载PDF
玉米根系对土壤氮、磷空间异质性分布的响应 被引量:18
9
作者 王昕 唐宏亮 申建波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058-1064,共7页
氮、磷资源富集区(patches)通常独立存在,揭示植物根系对异质性氮、磷分布的响应,对于通过根系调控充分挖掘根系高效获取氮、磷资源的生物学潜力,提高氮、磷资源利用效率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3种氮、磷供应方式... 氮、磷资源富集区(patches)通常独立存在,揭示植物根系对异质性氮、磷分布的响应,对于通过根系调控充分挖掘根系高效获取氮、磷资源的生物学潜力,提高氮、磷资源利用效率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3种氮、磷供应方式(氮磷均匀供应,氮磷混合局部供应,氮磷分开局部供应)对玉米根系生长和分布以及氮、磷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磷混合和分开局部供应均显著增加了玉米根系干重。与均匀供应处理相比,氮磷混合局部供应使玉米总根长、根干重、根质量比分别增加了28%,66%和31%,磷吸收量减少了35%,但对地上部干重和氮吸收量没有显著的影响。相比之下,氮磷分开局部供应使根和地上部干重均增加55%,氮、磷吸收量分别提高58%和81%,但对总根长和根冠干物质分配比例无显著影响;与局部供氮相比,局部供磷显著刺激了根系的生长,表明更多的干物质优先分配到局部供磷的区域。由此可见,与氮磷混合局部供应相比,在氮、磷资源分开供应条件下,玉米通过改变根系形态和分布来协调和整合对氮、磷资源的响应,从而强化根系对不同土壤氮、磷资源的摄取能力,这为优化氮、磷资源的管理和空间配置提供了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供应 氮磷分开 玉米 根形态 养分吸收
下载PDF
污泥生物有机肥对大豆产量和氮磷吸收的影响 被引量:17
10
作者 金宏鑫 裴占江 +1 位作者 李淑芹 许景钢 《作物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92-95,共4页
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5个施肥水平(CK为常规化肥;A为化肥+8kg/hm2污泥生物有机肥;B为化肥+11kg/hm2污泥生物有机肥;C为化肥+15kg/hm2污泥生物有机肥;D为化肥+20kg/hm2污泥生物有机肥),2种施肥方式(拌肥和拌种肥),研究了污泥生物有机... 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5个施肥水平(CK为常规化肥;A为化肥+8kg/hm2污泥生物有机肥;B为化肥+11kg/hm2污泥生物有机肥;C为化肥+15kg/hm2污泥生物有机肥;D为化肥+20kg/hm2污泥生物有机肥),2种施肥方式(拌肥和拌种肥),研究了污泥生物有机肥对大豆产量及其营养器官(叶片、主茎和根系)氮、磷养分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施入污泥生物有机肥后,大豆产量及其营养器官中的氮、磷含量均高于对照(C>B>A>D>CK)。且拌种肥处理均高于拌肥处理,其中拌种肥的C处理大豆产量最高,为1 898.5kg/hm2,增产8.18%。说明污泥生物有机肥可提高大豆产量,并对氮、磷吸收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泥生物有机肥 大豆 产量 氮素 磷素
原文传递
氮磷供应状态对水曲柳幼苗氮磷吸收与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5
11
作者 吴楚 范志强 王政权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96-200,共5页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s of the effective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possess great heterogeneity in forest soil, which results in unbalance supply of introgen and phosphorus for the rhizosphere of forest trees. In this ...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s of the effective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possess great heterogeneity in forest soil, which results in unbalance supply of introgen and phosphorus for the rhizosphere of forest trees. In this resent paper,unbalance supply of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was applied to Fraxinus mandshurica seedlings, and we studied the uptake of nitrogen and phosphorus,growth response,and the ability to integrate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resources of these seedlings.Our results showed that total amount of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in an individual seedling supplied with balanced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an individual seedling supplied with unbalanced nitrogen and phosphorus.Nitrogen concentration in leaves of nitrogen-deficient seedlings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leaves of nitrogen-enough seedlings.Nitrogen deficiency increased specific leaf area.Unbalance supply of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reduced biomass partitioning to leaves and increased biomass partitioning to roots.Total biomass of seedlings supplied with balanced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seedlings supplied with unbalanced nitrogen and phosphorus,suggesting that F. mandshurica seedlings don’t have ability to integrate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resourc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曲柳幼苗 氮磷平衡 吸收 生长 资源整合
下载PDF
多因子交互作用对菊花江蓠氮、磷吸收速率的影响 被引量:9
12
作者 徐永健 王永胜 韦玮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222-226,共5页
在单因子试验的基础上,从各因子的生长适宜区间内分别选取10个盐度梯度、10个光照梯度和10个温度梯度,以及10个NO3-N浓度梯度、10个NH4-N浓度梯度和10个PO4-P梯度,采用均匀设计方法,考察各因子及其交互作用对菊花江蓠N、P吸收速率的影响... 在单因子试验的基础上,从各因子的生长适宜区间内分别选取10个盐度梯度、10个光照梯度和10个温度梯度,以及10个NO3-N浓度梯度、10个NH4-N浓度梯度和10个PO4-P梯度,采用均匀设计方法,考察各因子及其交互作用对菊花江蓠N、P吸收速率的影响,通过回归分析得到:温度、光照与NO3-N、NH4-N间存在着很明显的交互作用关系,它们共同作用影响着海藻对NO3-N、NH4-N的吸收速率;对PO4-P的吸收速率,仅受到温度及PO4-P共同作用的影响;而对TIN及PO4-P的吸收却都受到N×P交互作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菊花江蓠 环境因子 N P 吸收速率
下载PDF
碳、氮、磷营养对7种海洋微藻种群增长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刘祚屹 綦世斌 +2 位作者 何宁 寇杰锋 孙凯峰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87-97,共11页
文章采用批次培养方式研究双胞旋沟藻(Cochlodinium geminatum)、米氏凯伦藻(Karenia mikimotoi)、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牟氏角毛藻(Chaetoceros muelleri)、球形棕囊藻(Phaeocystis globosa)、亚心形扁藻(Platymonas sub... 文章采用批次培养方式研究双胞旋沟藻(Cochlodinium geminatum)、米氏凯伦藻(Karenia mikimotoi)、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牟氏角毛藻(Chaetoceros muelleri)、球形棕囊藻(Phaeocystis globosa)、亚心形扁藻(Platymonas subcordiformis)和眼点拟微绿球藻(Nannochloropsis oculata)在不同碳(C)、氮(N)、磷(P)条件下的生长特性,以期为养殖尾水的原位处理筛选优良藻种(株)。结果表明,这7种微藻的比生长速率与C、N、P浓度总体呈正相关。相较对照组,C对旋沟藻、骨条藻和拟微绿球藻比生长速率的促进作用分别为35%、19%和19%,P对比生长速率的最大促进作用介于25.01%~446.60%,硝酸盐为16.54%~77.52%,铵盐为15.79%~88.82%,尿素为25.16%~71.43%。7种微藻的最大比生长速率与细胞体积总体呈负相关,棕囊藻的比生长速率最高,拟微绿球藻和扁藻最大比生长速率与其他藻华种相比无显著差别。微藻的氮磷吸收速率随细胞体积增加呈升高趋势,单位氮磷利用效率随细胞体积增加呈降低趋势。培养液中P吸收速率显著高于N,氮磷比均呈升高趋势。眼点拟微绿球藻和亚心形扁藻可用于养殖尾水氮磷的快速去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潮藻 饵料微藻 生源要素 氮磷吸收 比生长速率
下载PDF
氮水平和形态对水培桔梗生长及氮磷吸收的影响 被引量:8
14
作者 赵姣姣 杨其长 刘文科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220-225,共6页
以水培桔梗为试材,研究氮水平(N1、N2.5、N5、N7.5)和氮形态(N5、N4+A1、N2.5+A2.5、N1+A4)对桔梗生长及氮磷元素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氮水平下桔梗鲜质量N1、N2.5和N5根系高于地上部,干质量N1、N7.5地上部高于根系;地上部、根系干质... 以水培桔梗为试材,研究氮水平(N1、N2.5、N5、N7.5)和氮形态(N5、N4+A1、N2.5+A2.5、N1+A4)对桔梗生长及氮磷元素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氮水平下桔梗鲜质量N1、N2.5和N5根系高于地上部,干质量N1、N7.5地上部高于根系;地上部、根系干质量分别在N7.5、N5最大;叶绿素、地上部和根系鲜质量N7.5和N5高于N2.5和N1,根鲜质量N5稍高于N7.5;氮含量和吸收量地上部高于根系,磷含量N2.5、N5和N7.5根系高于地上部,磷吸收量N1、N7.5地上部高于根系,N2.5、N5相反;地上部氮吸收量N7.5最大,全株氮含量和根系氮吸收量N7.5和N5高于N1和N2.5;地上部氮磷吸收量、根系磷含量及吸收量N7.5最大,根中磷含量及吸收量随着氮浓度增加而减小。氮形态各处理中干、鲜质量地上部大于根系;各生物量指标N1+A4最低,根长随硝铵比降低而减少;地上部质量N4+A1高于N2.5+A2.5、N5+A0,根干、鲜质量N5+A0最大,N2.5+A2.5次之;氮吸收量除N1+A4外地上部高于根系,氮含量N5+A0、N4+A1地上部高于根系,其他2个处理相反;磷含量各处理根系高于地上部,磷吸收量除N1+A4外根系低于地上部;随硝铵比增加,地上部氮含量和根系磷吸收量减少,根系氮、磷含量分别在N1+A4、N2.5+A2.5最大;地上部氮磷吸收量N4+A1最大,N2.5+A2.5次之。可见,设施无土栽培可用于桔梗生产,适宜的氮水平和氮形态分别是5 mmol/L和5 mmol/L硝态氮没有铵态氮。营养液中硝态氮和铵态氮组成为1 mmol/L NO-3-N+4 mmol/L NH+4-N时桔梗易遭受氨毒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水平 氮形态 水培 氮磷吸收 桔梗
下载PDF
黄菖蒲和狭叶香蒲根系对氮磷的吸收动力学 被引量:8
15
作者 陈国元 李国新 唐凯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4638-4642,共5页
采用改进的常规耗竭法,研究了黄菖蒲(Iris pseudacorus L.)和狭叶香蒲(Typha angustifolia L.)根系对NH+4、NO-3和H2PO-4的吸收特征及差异。结果表明,这2种植物根系对NH+4、NO-3和H2PO-4的吸收动力学特征均可采用Michaelis-Menten方程... 采用改进的常规耗竭法,研究了黄菖蒲(Iris pseudacorus L.)和狭叶香蒲(Typha angustifolia L.)根系对NH+4、NO-3和H2PO-4的吸收特征及差异。结果表明,这2种植物根系对NH+4、NO-3和H2PO-4的吸收动力学特征均可采用Michaelis-Menten方程描述。2种植物根系对NH+4、NO-3和H2PO-4的亲和力(K m)和最大吸收速率(V max)有显著差异。吸收H2PO-4时,黄菖蒲根系具有较高的V max值和较低的K m值,说明黄菖蒲具有嗜磷特性,并能够适应广范围浓度的H2PO-4环境,适宜用于污染水体磷的去除;吸收NO-3时,狭叶香蒲根系具有较高的V max值和较低的K m值,表明狭叶香蒲可用于广范围浓度NO-3污染的水体修复;吸收NH+4时,黄菖蒲根系具有较低的V max值和K m值,而狭叶香蒲根系具有较高的V max值和K m值,说明黄菖蒲适宜用于NH+4污染较轻水体的修复,而在NH+4污染较重水体中宜选用狭叶香蒲作为先锋植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菖蒲 狭叶香蒲 氮磷 吸收动力学 污染水体
原文传递
不同水力负荷下凤眼莲对富营养化水体氮磷去除的表观贡献 被引量:7
16
作者 张志勇 郑建初 +2 位作者 刘海琴 陈留根 严少华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88-294,共7页
采用人工模拟方法,研究比较了不同水力负荷条件下凤眼莲(E ichhornia crassipes)对富营养化水体氮、磷的吸收能力和去除作用。结果表明,当水力负荷为0.14~1.00 m3/(m2·d),进水总氮、总磷平均浓度分别为4.85 mg/L和0.50 mg/L时... 采用人工模拟方法,研究比较了不同水力负荷条件下凤眼莲(E ichhornia crassipes)对富营养化水体氮、磷的吸收能力和去除作用。结果表明,当水力负荷为0.14~1.00 m3/(m2·d),进水总氮、总磷平均浓度分别为4.85 mg/L和0.50 mg/L时,凤眼莲的生物量累积增加31.56~42.89 kg/m2,平均生物量增长率为0.27~0.38kg/(m2·d);凤眼莲组织中氮含量遵循地上部〉地下部的规律,而磷含量则表现为地上部〈地下部;整株的氮、磷平均含量分别在18.87~28.17 mg/g和4.20~6.69 mg/g。凤眼莲对氮、磷的吸收总量随水力负荷的提高而增加,分别为29.65~57.82 g/m2和6.53~13.51 g/m2。在低水力负荷[0.14~0.33 m3/(m2·d)]下,凤眼莲吸收对水体氮、磷去除起主要作用,表观贡献率分别为42.33%~46.44%和68.10%~95.26%;当水力负荷提高至1.00m3/(m2·d)时,凤眼莲吸收对水体氮、磷去除的表观贡献率分别降至34.29%和50.03%,但仍起到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凤眼莲 富营养化水体 水力负荷 氮磷吸收 去除贡献
下载PDF
鸟粪石基载镁生物炭对干湿交替灌溉水稻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妍琦 吴奇 +3 位作者 宫福征 官玉 王宣茗 迟道才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1-103,共13页
鸟粪石(MgNH4PO_(4)·6H2O)普遍存在于镁改性生物炭对废水氮磷去除后的回收产物中,其可以作为缓释肥料使用。为探究鸟粪石基载镁生物炭(struvite-based magnesium modified biochar,MAP-BC)在农田中的应用效果以及对不同灌溉和施肥... 鸟粪石(MgNH4PO_(4)·6H2O)普遍存在于镁改性生物炭对废水氮磷去除后的回收产物中,其可以作为缓释肥料使用。为探究鸟粪石基载镁生物炭(struvite-based magnesium modified biochar,MAP-BC)在农田中的应用效果以及对不同灌溉和施肥模式的适用性,该研究依托大田试验,以东研18号(粳稻)为供试材料,设置常规淹灌(ICF)、干湿交替(IAWD)2种灌溉模式,以及常规施肥(conventional fertilization,N_(1)B_(0))、常规施肥+5 t/hm^(2)MAP-BC(conventional fertilization+5 t/hm^(2)MAP-BC,N_(1)B_(1))、常规施肥+10 t/hm^(2)MAP-BC(conventional fertilization+10 t/hm^(2)MAP-BC,N_(1)B_(2))、减施氮磷肥25%+5 t/hm^(2)MAP-BC(25%less nitrogen and phosphate fertilizer+5 t/hm^(2)MAP-BC,N_(3/4)B_(1))和减施氮磷肥25%+10 t/hm^(2)MAP-BC(25%less nitrogen and phosphate fertilizer+10 t/hm^(2)MAP-BC,N_(3/4)B_(2))5种施肥模式。结果表明:与ICF相比,IAWD显著提高了乳熟期叶片叶绿素含量,并显著降低了2021年无效分蘖数(P<0.05);MAP-BC不仅能够高效弥补减施氮磷肥对水稻叶绿素含量的不利影响,还具有一定的超补偿效果;MAPBC中高纯度的鸟粪石组分通过缓释氮磷素,保障了对植株氮磷养分的长期供应。与N_(1)B_(0)相比,N_(3/4)B_(2)不仅可以满足水稻生长后期对氮磷养分的需求,还使穗部吸氮量和吸磷量分别显著增加(P<0.05)4.77%~7.06%和4.26%~12.69%;与N_(1)B_(0)相比,施加10 t/hm^(2)MAP-BC使2a的最高分蘖数和最终分蘖数分别显著增加(P<0.05)6.75%~9.64%和13.16%~16.88%;2 a试验中,在IAWD模式下,与N_(1)B_(0)相比,N_(1)B_(1)和N_(1)B_(2)的产量分别显著提高(P<0.05)了7.66%~8.43%和11.49%~12.64%,并且10 t/hm^(2)的MAP-BC可以弥补减施25%氮磷肥对产量造成的不利影响;IAWD模式下N_(3/4)B_(1)和N_(3/4)B_(2)可以显著降低消减值、垩白粒率和垩白度,显著提高崩解值,从而显著改善(P<0.05)水稻外观品质与食味值;此外,N_(1)B_(1)和N_(1)B_(2)较N_(1)B_(0)处理显著提高(P<0.05)稻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溉 肥料 水稻 鸟粪石基载镁生物炭 叶绿素 氮磷吸收 产量 品质
下载PDF
不同丛枝菌根真菌对甜玉米幼苗生长及氮磷吸收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吴晓君 李正飞 +1 位作者 郭佩佩 张丽 《热带生物学报》 2023年第2期167-172,共6页
为了探究不同丛枝菌根真菌对甜玉米(Zea mays var.rugose Bonaf.)生长及氮磷吸收的影响,筛选出促进甜玉米生长和氮磷吸收的优良菌种,采用盆栽培养方法,以甜玉米(Zea mays var.rugose Bonaf.)为宿主植物,研究接种摩西斗管囊霉(Funnelifor... 为了探究不同丛枝菌根真菌对甜玉米(Zea mays var.rugose Bonaf.)生长及氮磷吸收的影响,筛选出促进甜玉米生长和氮磷吸收的优良菌种,采用盆栽培养方法,以甜玉米(Zea mays var.rugose Bonaf.)为宿主植物,研究接种摩西斗管囊霉(Funneliformis mosseae,Fm)、球状巨孢囊霉(Gigaspora margarita,Gm)、细凹无梗囊霉(Acaulospora scrobiculata,As)、扭形伞房球囊霉(Corymbiglomus tortuosum,Ct)、地表多样孢囊霉(Diversispora epigaea,De)和根内根孢囊霉(Rhizophagus intraradices,Ri)对甜玉米生长及氮磷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De处理的甜玉米株高、根长、地上部鲜质量、地上部生物量和磷积累量最高,并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其茎粗和地上部氮积累量也达到较高的水平;且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甜玉米接种De菌种综合表现最好。因此,在田间种植甜玉米时,推荐接种De菌种,从而更有利于甜玉米的生长和氮磷养分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丛枝菌根真菌 甜玉米 生物量 氮磷吸收
下载PDF
氮磷配施对玉米-大豆带状套作系统中土壤酶活性及速效养分的影响 被引量:6
19
作者 陈虹 文熙宸 +3 位作者 曾瑾汐 蒲甜 杨文钰 王小春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33-143,共11页
为了探究玉米-大豆带状套作体系下不同施肥处理对玉米养分积累、土壤酶活性及土壤速效养分的影响,应用田间小区试验设置不同供氮(0, 120, 180, 240 kg/hm^2,记为N0、N1、N2、N3)和供磷水平(0, 35, 70, 105 kg/hm^2,记为P0、P1、P2、P3)... 为了探究玉米-大豆带状套作体系下不同施肥处理对玉米养分积累、土壤酶活性及土壤速效养分的影响,应用田间小区试验设置不同供氮(0, 120, 180, 240 kg/hm^2,记为N0、N1、N2、N3)和供磷水平(0, 35, 70, 105 kg/hm^2,记为P0、P1、P2、P3),以单作玉米(施氮水平:N0、N2,施磷水平:P0、P2)为对照。结果表明,玉米-大豆带状套作模式较玉米单作施氮磷的增效作用更明显,分别提高了20.16%和20.60%。套作玉米中,各氮磷处理对土壤酶活性及速效养分有影响,相同磷素水平下,土壤脲酶活性和碱解氮含量随施氮量的增加先增后减,于施氮180 kg/hm^2时最高,土壤磷酸酶活性则受到抑制,有效磷含量较不施氮降低;相同氮素水平下,随施磷量的增加,土壤脲酶、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及土壤有效磷含量呈增加趋势,碱解氮含量先增后减。相关分析表明,氮磷互作下土壤脲酶活性与土壤碱解氮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r=0.636~0.812),与玉米氮磷积累呈正相关;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与土壤有效磷及植株吸磷量呈正相关,尤其与有效磷含量存在极显著关系(r=0.634~0.851)。综上,玉米-大豆带状套作模式下,由于种间效应和氮磷互作共同作用,活化了根际土壤脲酶、酸性磷酸酶,提高土壤碱性氮含量和土壤有效磷含量,利于玉米植株氮、磷素的累积。本试验研究范围内,套作模式下玉米氮磷配施以氮减至180 kg/hm^2、磷减至70 kg/hm^2时,效应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大豆套作 氮磷配施 玉米养分积累 土壤酶活性 土壤速效养分
下载PDF
不同氮肥水平下大麦氮磷分配策略及利用效率分析
20
作者 吴玥莹 苏云雯 +4 位作者 陈春艳 郭辉 车凤怡 胡小康 王弢 《中国农学通报》 2023年第27期9-16,共8页
为探究洱海流域不同氮肥水平下大麦氮磷吸收及利用策略,为洱海流域的作物养分高效利用及农业可持续绿色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本研究采用大田试验方法,设置5个氮肥梯度,选用‘云大麦2号’和‘S4’2个当地使用的大麦品种,分析了大麦花... 为探究洱海流域不同氮肥水平下大麦氮磷吸收及利用策略,为洱海流域的作物养分高效利用及农业可持续绿色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本研究采用大田试验方法,设置5个氮肥梯度,选用‘云大麦2号’和‘S4’2个当地使用的大麦品种,分析了大麦花期和成熟期的干物质积累、氮磷利用和变化情况,以及大麦的产量构成。结果显示:随着施氮量增加,大麦成熟期干物质积累和产量构成均得到改善,其中籽粒产量的增加主要得益于单位面积籽粒数的增加,千粒重变化不显著。不同氮肥施加对大麦花期和成熟期各器官中磷含量的影响较小,而茎、叶氮含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呈上升趋势。花期到成熟期,茎、叶中的氮、磷积累量出现显著下降,而穗中氮、磷的积累量则出现显著增加。施氮量的增加可以改善大麦的干物质积累和产量构成,尽管大麦花期到成熟期,茎、叶中氮磷减少量没有伴随氮施加水平发生显著改变,但穗中的氮磷积累量从花期到成熟期呈显著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麦 不同氮肥水平 产量构成 氮磷吸收 干物质积累 氮磷利用效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