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柴油机排气后处理技术 被引量:21
1
作者 朱天乐 王建昕 +1 位作者 傅立新 郝吉明 《车用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1-5,共5页
伴随着柴油机排放标准的日益严格 ,柴油机排气后处理愈来愈受到重视。介绍了柴油机排气PM和NOx 控制技术的进展情况及存在问题 。
关键词 柴油机 排气后处理 PM N0X 排放控制 氮氧化物 汽车发动机 环境污染
下载PDF
控制大气污染用的蜂窝陶瓷材料 被引量:24
2
作者 蔡俊修 陈笃慧 万惠霖 《硅酸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458-469,共12页
本文介绍了用作大气污染控制和化工反应中蜂窝陶瓷材料的各种具体要求和所取得的显著进展。多孔蜂窝陶瓷的几何表面大、压力降小、扩散距离短、反应器体积小,是优良的催化剂载体,已广泛用于汽车废气排放处理、烟道气去除NO_x的催... 本文介绍了用作大气污染控制和化工反应中蜂窝陶瓷材料的各种具体要求和所取得的显著进展。多孔蜂窝陶瓷的几何表面大、压力降小、扩散距离短、反应器体积小,是优良的催化剂载体,已广泛用于汽车废气排放处理、烟道气去除NO_x的催化还原过程和燃气轮机等的催化助热燃烧,以及其他化学反应工程,在这些领域发挥了独特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蜂窝陶瓷 载体 汽车 废气排放控制
下载PDF
NO_x分解还原催化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3
作者 罗罕淑 何江华 《土壤与环境》 CSCD 2000年第1期68-70,共3页
介绍和评价了NO_x分解还原的3类催化剂:贵金属催化剂、氧化物催化剂、金属离子置换的分子筛。在NO_x的碳氢化合物选择性催化还原反应(HC-SCR反应)中,同样有3类催化剂,即金属氧化物、贵金属和分子筛。由于Cu-ZS... 介绍和评价了NO_x分解还原的3类催化剂:贵金属催化剂、氧化物催化剂、金属离子置换的分子筛。在NO_x的碳氢化合物选择性催化还原反应(HC-SCR反应)中,同样有3类催化剂,即金属氧化物、贵金属和分子筛。由于Cu-ZSM-5是目前最有希望投入实际使用的一种,故本文重点介绍了它对NO_x的HC-SCR反应的催化机理,以及温度、O_2含量、Cu^(2+)的置换度、不同种类HC及HC含量等各种因素对Cu-ZSM-5的影响,并对其工作台试验进行了评价,指出了其存在的问题及当前的研究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氧化物 汽车尾气 催化剂 CU-ZSM-5 尾气净化
下载PDF
柴油机排气控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4
作者 朱天乐 郝吉明 +1 位作者 傅立新 王建昕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2003年第4期38-41,共4页
伴随着柴油机排放标准的日益严格,柴油机排气控制愈来愈受到重视。对降低柴油机微粒和NOx排放的发动机改造、燃料改进和排气后处理技术进行了综述,并指出了今后的努力方向。
关键词 柴油机 微粒 氮氧化物 替代燃料 排放控制
下载PDF
车用涡轮增压柴油机加速工况瞬态特性仿真 被引量:9
5
作者 黄粉莲 纪威 +1 位作者 周炜 张禄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63-69,共7页
为研究车用涡轮增压柴油机加速工况的瞬态响应及氮氧化物(NO)排放特性,基于充.排法建立柴油机及其附件系统工作过程模型,初次考虑瞬发NO机理对瞬态工况下NO排放的影响,根据曲轴转矩平衡方程推导发动机瞬时角加速度与车辆状态参数... 为研究车用涡轮增压柴油机加速工况的瞬态响应及氮氧化物(NO)排放特性,基于充.排法建立柴油机及其附件系统工作过程模型,初次考虑瞬发NO机理对瞬态工况下NO排放的影响,根据曲轴转矩平衡方程推导发动机瞬时角加速度与车辆状态参数的关系,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下集成柴油机系统加速瞬态过程仿真模型。仿真和验证结果表明:柴油机稳态及加速瞬态工况仿真结果均与实际情况相符,模型设计合理准确;稳态工况下瞬发NO机理对总NO排放的贡献为5.26%~11.36%;瞬态工况下,涡轮迟滞时间约为0.14S,柴油机加速开始阶段油气混合不匀导致燃烧品质下降,热NO及瞬发NO生成均明显增加。研究结果可为发动机瞬态性能及NO排放的预测与分析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车辆 一氧化氮 排放控制 加速工况 瞬态特性
下载PDF
改善农学管理措施减少太湖稻麦轮作NH_3和NO排放 被引量:6
6
作者 赵淼 田玉华 +3 位作者 张敏 姚元林 尹斌 朱兆良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836-841,共6页
在太湖稻麦轮作体系下,采用密闭室-间歇通气法和静态箱-化学发光法对空白(不施氮肥)、当地常规(农民习惯管理方式)和保产增效(与当地常规相比,改善作物种植、水分和养分管理方式)3个田间小区下的氨(NH_3)挥发和一氧化氮(NO)排放通量进... 在太湖稻麦轮作体系下,采用密闭室-间歇通气法和静态箱-化学发光法对空白(不施氮肥)、当地常规(农民习惯管理方式)和保产增效(与当地常规相比,改善作物种植、水分和养分管理方式)3个田间小区下的氨(NH_3)挥发和一氧化氮(NO)排放通量进行原位观测,并对作物产量和氮利用率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与当地常规处理相比,保产增效处理在施氮量减少25%的情况下,总作物产量没有降低,且农学利用率提高了39%;NH_3挥发量在稻季和麦季分别减少了26%和44%;NO排放量在稻季较低(N,(0.75±0.03)kg/hm^2),与空白和当地常规处理均没有显著差异(P<0.05),但在麦季则显著降低了49%。因此,保产增效措施不仅能保障高产和提高氮利用率,还能减少NH_3和NO排放,值得在太湖地区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挥发 一氧化氮排放 稻麦轮作 农学管理
下载PDF
柴油机排放控制新技术 被引量:3
7
作者 张素宁 杨润生 +1 位作者 邵天章 刘洪文 《移动电源与车辆》 2004年第2期37-40,共4页
分析了柴油机排放控制面临的主要问题,介绍了降低柴油机NOχ和微粒(PM)排放的新技术,它们的特点、作用机理以及有待改进的方面。
关键词 柴油机 排放控制 热效率 燃烧技术 氮氧化物吸附器
下载PDF
合成医用NO的等离子体温度的光谱测量与计算 被引量:3
8
作者 胡辉 杨旗 +3 位作者 包滨 梁海艳 何俊佳 李劲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19-323,共5页
为了有效控制电弧边界层电子温度,获得既能高效率产生NO、又能尽量不产生NO2的最合适电弧温度,利用光学多通道分析仪测量了不同气体体积流量下的脉冲电弧放电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根据激发原子的玻耳兹曼分布公式,计算了不同条件下的等离... 为了有效控制电弧边界层电子温度,获得既能高效率产生NO、又能尽量不产生NO2的最合适电弧温度,利用光学多通道分析仪测量了不同气体体积流量下的脉冲电弧放电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根据激发原子的玻耳兹曼分布公式,计算了不同条件下的等离子体电弧温度;在测量光谱的同时,同步测量了体积分数φ(NO)、φ(NO2)及其比值φ(NO2)/φ(NO),分析了等离子体温度对体积分数φ(NO)、φ(NO2)及其比值φ(NO2)/φ(NO)的影响。结果显示,可以采用光学多通道摄谱仪记录的各发光谱线的强度求解脉冲电弧放电的等离子体温度;脉冲电弧放电等离子体的温度随着气体体积流量的增加而呈非线性变化;体积分数φ(NO)、φ(NO2)及其比值φ(NO2)/φ(NO)与等离子体温度呈非线性关系,可能与不同气体体积流量下等离子体密度和电子温度的空间分布不同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氧化氮 电弧放电 发射光谱 等离子体 温度 计算
下载PDF
紫色土丘陵区农田源头沟渠一氧化氮排放的季节差异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4
9
作者 田琳琳 任光前 朱波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952-1961,共10页
农田源头沟渠是农田养分迁移的重要水文通道和非常活跃的氮转化场所.本研究以紫色土丘陵区农田源头沟渠为对象,在2014年12月~2015年11月,采用静态箱-化学发光法对其一氧化氮(NO)排放开展原位观测.结果表明,有自然植被覆盖的农田源头沟... 农田源头沟渠是农田养分迁移的重要水文通道和非常活跃的氮转化场所.本研究以紫色土丘陵区农田源头沟渠为对象,在2014年12月~2015年11月,采用静态箱-化学发光法对其一氧化氮(NO)排放开展原位观测.结果表明,有自然植被覆盖的农田源头沟渠生态系统(V)中的NO年累积排放量为14.17 g·(hm^2·a)^(-1),而无自然植被覆盖的对照处理(NV,代表沟渠中的沉积物-水界面系统)则为-0.4 g·(hm^2·a)^(-1).总体而言,沟渠生态系统的年综合排放通量是11.27 g·(hm^2·a)^(-1),全年平均排放通量为0.13μg·(m^2·h)^(-1).农田源头沟渠仅在夏季是NO的排放源,且夏季NO累积排放量显著高于(P<0.05)春季、秋季或冬季.沟渠上覆水NO_3^--N浓度和温度是影响NO排放季节变化的主要控制因素.同时,沟渠生态系统中植物存在可显著提高所观测的NO排放通量,但对全年NO累积排放量无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沟渠生态系统 一氧化氮 间接排放 硝态氮 小流域氮循环 温度
原文传递
农作物种植区一氧化氮及二氧化氮排放通量特征研究
10
作者 马南 赵新华 +2 位作者 赵仕沛 霍垲 陈斯 《环境科学与管理》 CAS 2024年第10期66-70,共5页
研究针对农作物种植区的含氮元素气体排放问题,对一氧化氮及二氧化氮排放通量特征进行了研究。过程中选取实验区域代表研究所处地区,对地区农作物种植条件和特点进行了分析,通过划分实验样地和对照样地的方式对是否施肥时的农作物种植... 研究针对农作物种植区的含氮元素气体排放问题,对一氧化氮及二氧化氮排放通量特征进行了研究。过程中选取实验区域代表研究所处地区,对地区农作物种植条件和特点进行了分析,通过划分实验样地和对照样地的方式对是否施肥时的农作物种植区气体排放进行对比分析,并设计了相应的气体收集和分析方法。实验结果表明,在观察期间,实验样地的一氧化氮最大通量达到997.19μg·N·m^(-2)·h^(-1);对照样地中第一季农作物种植期间的一氧化氮累积排放量约为0.047 kg·N·ha^(-1);实验样地的二氧化氮最大通量为994.81μg·N·m^(-2)·h^(-1)。说明农作物种植区的含氮元素气体排放主要集中在农作物栽种时间段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作物 一氧化氮 二氧化氮 排放通量
下载PDF
湍流旋流氨气–甲烷预混火焰燃烧特性研究
11
作者 刘文锋 帅瑞洋 +5 位作者 王平 钱伟佳 王永倩 杨证淳 张泽雨 Antonio Ferrante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598-1604,共7页
为了研究NH_(3)-CH_(4)掺混燃气的燃烧特性,设计了一个可视化的旋流湍流燃烧装置,通过实验对当量比(Ф)、氨气掺混比(X_(NH_(3)))和入口空气流量对燃烧特性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当量比增加,燃烧室出口NO排放先增加后减小,在Ф=... 为了研究NH_(3)-CH_(4)掺混燃气的燃烧特性,设计了一个可视化的旋流湍流燃烧装置,通过实验对当量比(Ф)、氨气掺混比(X_(NH_(3)))和入口空气流量对燃烧特性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当量比增加,燃烧室出口NO排放先增加后减小,在Ф=0.9时达到峰值,对其反应速率和燃烧光谱进行分析,发现NO_(2)和HNO浓度协同影响了NO的反应速率,NO排放和OH基强度呈正相关,NH_(2α)基和H_(2)O蒸气产生的链式反应促进了NO的还原。随着X_(NH_(3))升高,火焰由蓝色逐渐转变为橙黄色,NO排放先增加后减少,在X_(NH_(3))=0.4附近出现峰值。另外,随着入口空气流量的增加,气流速度增大导致湍流强度增大,贫燃状态下NO排放增加,而在富燃状态下排放减少,文中对其中机理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气燃烧 旋流湍流火焰 一氧化氮排放 实验测量 燃烧特性
原文传递
茶园生态系统的一氧化氮年排放特征 被引量:3
12
作者 韦云东 姚志生 +2 位作者 罗献宝 张丽 郑循华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610-1617,共8页
采用静态暗箱-化学发光法,对亚热带典型茶园不同施肥处理(常规施尿素、施有机肥和不施肥对照)条件下的一氧化氮(NO)排放通量进行了原位周年观测。结果显示:施肥茶园的NO排放量主要集中在3—9月(春夏季)的茶树生长期,占全年排放量的58%~7... 采用静态暗箱-化学发光法,对亚热带典型茶园不同施肥处理(常规施尿素、施有机肥和不施肥对照)条件下的一氧化氮(NO)排放通量进行了原位周年观测。结果显示:施肥茶园的NO排放量主要集中在3—9月(春夏季)的茶树生长期,占全年排放量的58%~73%;土壤铵态氮含量是茶园在春夏季NO排放通量变化的主要环境控制因素;对照、尿素、有机肥处理的NO年排放量分别为2.85、19.42、17.04 kg N·hm-2,施肥显然大幅度增加了NO排放;与茶农常规施尿素处理相比,施有机肥处理显著降低了约12%的NO年排放量;在整个观测期内,常规施尿素和施有机肥处理的NO年直接排放系数分别为3.68%和3.15%。这些结果表明,我国亚热带茶园可能是一个不容忽视的NO强排放源,对此尚需多地点多年的长期研究进一步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园 施肥 一氧化氮(NO) 排放因子
下载PDF
环境胁迫对大麦幼苗一氧化氮释放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陈娟 肖强 +2 位作者 吴飞华 裴真明 郑海雷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971-1976,共6页
采用化学发光法定量研究了高温、干旱、盐和重金属(镉和铜)等几种环境胁迫对大麦幼苗内源一氧化氮(NO)释放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短期高温处理可诱导大麦幼苗内源NO释放上升,长期处理则降至对照水平;短期高浓度聚乙二醇6000(25%,30%)处理... 采用化学发光法定量研究了高温、干旱、盐和重金属(镉和铜)等几种环境胁迫对大麦幼苗内源一氧化氮(NO)释放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短期高温处理可诱导大麦幼苗内源NO释放上升,长期处理则降至对照水平;短期高浓度聚乙二醇6000(25%,30%)处理使植株NO释放量显著增加,但随干旱胁迫时间延长NO释放量有所下降;短期盐胁迫使植株NO释放量增加,长期处理则因盐度不同而有所差异,表现为中低盐度下(≤400mmol.L-1)植株NO释放与对照水平相当,而高盐度下(≥600mmol.L-1)植株NO释放则始终维持较高水平;短期重金属镉和铜处理植株后,植株NO释放与对照差异不大,长期镉处理后,植株NO释放显著升高,而长期铜处理只在低浓度下出现释放高峰。这些结果表明环境胁迫可诱导植物体内NO产生,其NO释放量与胁迫强度和作用时间有一定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发光法 环境因子 大麦 一氧化氮 释放
原文传递
青藏高原种植饲草农田一氧化氮周年排放特征 被引量:1
14
作者 林菲 刘春岩 +5 位作者 胡晓霞 付永锋 张伟 王睿 姚志生 郑循华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466-475,共10页
为了解农田土壤一氧化氮(NO)周年排放特征,对高原气候区青藏高原东缘种植饲草(燕麦)农田NO排放通量和主要环境因子进行了周年连续定量研究,施肥(F)和不施肥处理(UF)周年累积排放量分别为0.80±0.06 kg N·hm^(-2)?a-1和0.18... 为了解农田土壤一氧化氮(NO)周年排放特征,对高原气候区青藏高原东缘种植饲草(燕麦)农田NO排放通量和主要环境因子进行了周年连续定量研究,施肥(F)和不施肥处理(UF)周年累积排放量分别为0.80±0.06 kg N·hm^(-2)?a-1和0.18±0.04 kg N·hm^(-2)?a-1,翻耕施肥期和冻融期NO排放显著贡献了全年累积排放量(F和UF分别为85%和65%)。土壤温度、湿度、无机氮和水浸提有机碳含量显著影响NO排放通量的季节变化,采用土壤湿度、铵态氮、硝态氮和水浸提有机碳含量作为指前因子的指数方程拟合这些土壤变量对NO通量的影响,决定系数高达92%,能够很好地表征碳氮底物有效性、微生物活性和氧气有效性(土壤温度和湿度)对NO排放的协同效应,由此得到NO排放通量对表层(5 cm)土壤温度的敏感性指数(Q10)值为2.4(F)和2.5(UF),这意味着全球增温对NO排放的促进效应将远低于施肥量增加对NO排放的促进作用。该燕麦农田NO直接排放因子为0.93%±0.10%,有别于其他区域、全国和全球的平均状况,因此不宜采用缺省排放因子计算高原气候区粗放管理方式下农田NO排放清单。考虑到青藏高原地区降水量存在巨大的年际变幅,未来应加强典型农田NO排放的多年际连续观测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氧化氮 土壤冻融 温度敏感系数 直接排放因子 燕麦
下载PDF
一氧化氮冷却率的变化及其作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徐秀娟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240-244,共5页
利用最新的NO经验公式,计算了近两个太阳活动周期100-200km间NO的冷却率,研究了太阳和地磁活动对NO和O冷却率的影响.进一步证明了NO冷却是120km以上热层的主要冷却过程.
关键词 大气发射 一氧化氮 冷却率 大气热结构
下载PDF
中国旱作农田一氧化氮排放及减排:Meta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田政云 吴雄伟 +3 位作者 吴媛媛 魏佳楠 白鹤 顾江新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5131-5139,共9页
农田是大气污染物一氧化氮(NO)的主要排放源之一.与水稻田相比,旱作农田NO排放量和排放系数高,但其异质性及影响因素尚不明确.目前,我国农田NO排放和减排的研究以原位观测为主,缺乏系统的整合(Meta)分析.通过收集文献数据,定量分析玉米... 农田是大气污染物一氧化氮(NO)的主要排放源之一.与水稻田相比,旱作农田NO排放量和排放系数高,但其异质性及影响因素尚不明确.目前,我国农田NO排放和减排的研究以原位观测为主,缺乏系统的整合(Meta)分析.通过收集文献数据,定量分析玉米-冬小麦、水稻-冬小麦旱地阶段、蔬菜、茶园和果园等旱作体系NO排放量和排放系数的异质性及主要影响因素;定量评价减量施氮、有机肥替代化肥、配施新型增效氮肥和施用生物质炭等管理措施对NO排放量和排放系数的影响.收集相关文献共计49篇(发表于2006~2021年).结果表明,玉麦轮作、茶园和果园体系年排放量平均值分别为1.44、7.45和0.92 kg·hm^(-2),在这3个体系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稻麦轮作旱地阶段和蔬菜季节排放量平均值分别为2.13 kg·hm^(-2)和2.09 kg·hm^(-2).在玉麦轮作、稻麦轮作旱地阶段和茶园体系中,NO排放量均与施氮量呈正相关关系(P<0.01),但在蔬菜和果园体系中二者无显著相关性.玉麦轮作、稻麦轮作旱地阶段、蔬菜、茶园和果园体系排放系数平均值分别为0.31%、0.71%、0.96%、1.74%和0.13%,除玉麦轮作分别与稻麦轮作旱地阶段和蔬菜体系间的差异不显著外(P>0.05),在其余体系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由于各体系间排放系数差异大,在编制区域或全国农田NO排放清单时,有必要对各作物体系采用不同的排放系数.减量施氮仅在减氮比例高于25%时可显著降低NO排放量(36%),但对排放系数的影响不显著.由于减氮比例过高可能会造成作物减产,尚需进一步确定既不影响作物产量又降低NO排放的减氮比例.有机肥替代化肥在土壤有机碳含量低[ω(SOC)<15 g·kg^(-1)]或酸性(pH<7)条件下以及配施新型增效氮肥在玉麦轮作农田中可显著降低NO排放量(-46%~-38%)和排放系数(-62%~-45%),施用生物质炭的影响不显著.可为不同田间条件下分别采取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氧化氮(NO) 排放系数 旱作农田 减排措施 整合分析
原文传递
利用电晕放电实验研究NO分子γ电子带系发射光谱 被引量:1
17
作者 翟晓东 丁艳军 +1 位作者 彭志敏 罗锐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153-1156,共4页
基于NO分子的双重态能级结构特性,利用分子光谱理论分析和计算了NO分子γ带系(A2Σ+→X2Πr)的发射光谱,并通过电晕放电实验光谱进行验证。理论上计算了NO高低能级的双重电子态的能级分布,同时利用r质心近似法求取了能级间跃迁的电偶极... 基于NO分子的双重态能级结构特性,利用分子光谱理论分析和计算了NO分子γ带系(A2Σ+→X2Πr)的发射光谱,并通过电晕放电实验光谱进行验证。理论上计算了NO高低能级的双重电子态的能级分布,同时利用r质心近似法求取了能级间跃迁的电偶极矩函数,并得到了不同振动、转动能级间的爱因斯坦跃迁概率,然后计算出不同振动温度和转动温度条件下谱线的强度分布。最后进行NO和N2混合气体的电晕放电实验,通过将实验发射光谱同理论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确定了NO分子的振动温度和转动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分子 发射光谱 电晕放电 振转温度
下载PDF
氢系气体喷吹对烧结污染物释放的影响规律 被引量:8
18
作者 周浩宇 范晓慧 +1 位作者 李谦 甘敏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60-266,299,共8页
采用焦炉煤气和水蒸气作为氢系喷吹介质,研究了喷吹介质、喷吹方式、气体喷吹量等因素对烧结过程典型污染物释放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氢系气体喷吹使烧结料层温度分布明显改善,1200~1300℃的高温区间明显拓宽;喷吹0.6%(体积分数)的焦炉... 采用焦炉煤气和水蒸气作为氢系喷吹介质,研究了喷吹介质、喷吹方式、气体喷吹量等因素对烧结过程典型污染物释放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氢系气体喷吹使烧结料层温度分布明显改善,1200~1300℃的高温区间明显拓宽;喷吹0.6%(体积分数)的焦炉煤气后,烟气中的NO x峰值质量浓度最高降低了约100 mg/m 3,平均质量浓度降低21.1%,这主要是由于燃气喷吹拓宽了有利于复合铁酸钙生成的温度区间,而蒸汽喷吹对CO的减排有明显效果.蒸汽喷吹后水蒸气与烧结原料中的碳发生水煤气反应,烧结烟气中的CO从11690 mg/m 3最低降至9918 mg/m 3,降幅达29.4%;烧结料表面同时喷吹焦炉煤气和水蒸气可以实现NO x和CO的综合减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结工序 燃气喷吹 蒸汽喷吹 CO减排 NOX减排
下载PDF
硝酸装置氧化亚氮二级减排特点和结构设计 被引量:1
19
作者 柯宇 《化肥工业》 CAS 2016年第3期28-32,68,共6页
介绍了硝酸装置氧化亚氮减排技术中二级减排技术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介绍了国内几种主要氨氧化炉型的改造方案。分析了二级减排技术中气流走短路的机理,探讨了为避免气流走短路可采用的裙边方案、催化剂盆方案和格栅方案所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 硝酸 氧化亚氮 二级减排技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