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iO电致变色薄膜的电化学制备和性能 被引量:4
1
作者 孙武珠 苏革 +4 位作者 曹立新 柳伟 贾波 王景 董征 《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8期66-70,共5页
以N,N-二甲基甲酰胺为溶剂、NiCl2为主盐、LiClO4为支持电解质、FTO导电玻璃为基体,采用恒电位电沉积的方法制备了电致变色性能良好的NiO薄膜。实验过程中对溶剂脱水方法、电沉积电压等实验条件进行了研究,探索在此体系中电沉积的最佳条... 以N,N-二甲基甲酰胺为溶剂、NiCl2为主盐、LiClO4为支持电解质、FTO导电玻璃为基体,采用恒电位电沉积的方法制备了电致变色性能良好的NiO薄膜。实验过程中对溶剂脱水方法、电沉积电压等实验条件进行了研究,探索在此体系中电沉积的最佳条件,制备出电致变色性能和附着性良好的NiO薄膜;通过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高分辨透射电镜和能谱仪等仪器,对膜的成分、结构和厚度进行了分析;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对膜的透光性能进行了表征;通过循环伏安法和双电位阶跃法,对膜的电化学稳定性和响应时间进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致变色 电化学沉积 nio薄膜
下载PDF
氧化镍薄膜气体传感器性能提升 被引量:1
2
作者 李佳言 张金龙 +2 位作者 戴昌贤 林秋丰 傅龙明 《功能材料与器件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94-398,共5页
本文的目的在于优化甲醛气体传感器。微型甲醛气体传感器设计是以石英玻璃当作基材,白金(Pt)被当作微型加热器电阻来加热感测层,并以氧化镍(NiO)薄膜作为感测层。当环境内有甲醛气体存在时,NiO薄膜层上导电度会增加,因而导致感测层电阻... 本文的目的在于优化甲醛气体传感器。微型甲醛气体传感器设计是以石英玻璃当作基材,白金(Pt)被当作微型加热器电阻来加热感测层,并以氧化镍(NiO)薄膜作为感测层。当环境内有甲醛气体存在时,NiO薄膜层上导电度会增加,因而导致感测层电阻值降低。此微传感器,膜厚为0.34μm,在300℃反应时间只需6秒,灵敏度可达13.5 kΩ/ppb,最低侦测限度可以量测到40 ppb。而本研究中针对不同的甲醛气体浓度,分别添加金当其催化剂、玻璃基材上共溅镀氧化镍与氧化铝、并比较有无指叉电极、改变基材温度…等,以提升其氧化镍薄膜感测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醛 氧化镍薄膜 微传感器
原文传递
基于MOCVD法制备的NiO薄膜结构与光学特性 被引量:3
3
作者 赵洋 赵龙 +3 位作者 王辉 汤正新 王瑾 史志峰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9-11,108,共3页
用金属有机化学气相沉积法在Si衬底上制备了NiO薄膜。分别采用X光电子能谱、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以及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对样品的结构和光学特性进行测试。X光电子能谱测试结果表明:薄膜中Ni元素以二价态存在,Ni与O比值接近1∶1,表... 用金属有机化学气相沉积法在Si衬底上制备了NiO薄膜。分别采用X光电子能谱、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以及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对样品的结构和光学特性进行测试。X光电子能谱测试结果表明:薄膜中Ni元素以二价态存在,Ni与O比值接近1∶1,表明制备的样品为NiO薄膜;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分析显示NiO薄膜呈现多晶态;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试结果显示:NiO薄膜具有高透过率,400 nm附近最高透过率为96%,通过线性外推法作图得到NiO薄膜的禁带宽度在3.7 eV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o薄膜 金属有机化学气相沉积法 透射率
下载PDF
Li和Ti共掺NiO薄膜的溶胶-凝胶法制备及其介电性能 被引量:3
4
作者 董燕 张波萍 +1 位作者 张雅茹 李向阳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1226-1228,共3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在Pt/Ti/SiO2(1mm)/Si基板上制备了Li和Ti共掺NiO基新型无铅介电薄膜材料,研究了薄膜的形貌、结构、介电性能。结果表明。热分解温度(300~500℃)对薄膜结构影响不明显,经600-800℃退火后的薄膜由NiO与Li-Ni—... 采用溶胶-凝胶法在Pt/Ti/SiO2(1mm)/Si基板上制备了Li和Ti共掺NiO基新型无铅介电薄膜材料,研究了薄膜的形貌、结构、介电性能。结果表明。热分解温度(300~500℃)对薄膜结构影响不明显,经600-800℃退火后的薄膜由NiO与Li-Ni—O复合氧化饧组成;经300℃热分解处理、650℃退火后的薄膜,其表面均匀致密,膜厚约300nm,室温下100Hz时的介电常数为767,当频率高于3000Hz后,介电常数随频率的增加趋于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o薄膜 溶胶-凝胶法 介电常数 Li和Ti 掺杂
下载PDF
脉冲激光沉积制备NiO(111)外延薄膜及其结构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贝力 朱俊 +2 位作者 赵丹 郑润华 李言荣 《电子元件与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36-38,共3页
采用脉冲激光沉积法(PLD)在具有六方纤锌矿结构的蓝宝石衬底上制备了NiO外延薄膜,研究了沉积温度、氧分压对薄膜结构和形貌的影响。在650℃、20Pa氧分压的条件下制得了高结晶质量的单晶NiO薄膜。高能电子衍射分析发现,该NiO薄膜沿Al2O3... 采用脉冲激光沉积法(PLD)在具有六方纤锌矿结构的蓝宝石衬底上制备了NiO外延薄膜,研究了沉积温度、氧分压对薄膜结构和形貌的影响。在650℃、20Pa氧分压的条件下制得了高结晶质量的单晶NiO薄膜。高能电子衍射分析发现,该NiO薄膜沿Al2O3[11–20]方向入射的衍射图像为清晰的斑点,说明NiO薄膜的生长模式为岛状模式,薄膜与衬底的外延匹配关系为:(111)[11–2]NiO//(0001)[11–20]Al2O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o薄膜 激光脉冲沉积法 外延匹配 蓝宝石衬底
下载PDF
Mg掺杂对NiO基薄膜能带调控作用
6
作者 王新 谭封印 +1 位作者 丛凡超 鞠博涵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年第3期11-17,共7页
NiO是一种新型的宽禁带半导体材料,其带隙宽度为3.6~4.0 eV,在紫外探测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为了研究元素掺杂对NiO薄膜能带的调节作用,首先采用Material Studio软件构建了不同Mg掺杂量的Ni_(x)Mg_(1-x)O材料,然后采用Castep等相关模块... NiO是一种新型的宽禁带半导体材料,其带隙宽度为3.6~4.0 eV,在紫外探测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为了研究元素掺杂对NiO薄膜能带的调节作用,首先采用Material Studio软件构建了不同Mg掺杂量的Ni_(x)Mg_(1-x)O材料,然后采用Castep等相关模块对这些材料的能带、态密度、光学特性等进行了模拟和分析.另外,采用共溅射法通过固定MgO靶溅射功率、调整NiO靶溅射功率制备了不同Mg掺杂量的Ni_(x)Mg_(1-x)O薄膜,发现模拟结果和实验结果规律一致.随着Mg掺杂量的增加,Ni_(x)Mg_(1-x)O薄膜的带隙增加,说明Mg掺杂对NiO薄膜的能带调节作用明显,这为制备更短波长的NiO基薄膜材料和器件奠定了理论和技术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o薄膜 Mg掺杂 能带 磁控溅射 光学
下载PDF
直流溅射沉积纳米晶氧化镍薄膜及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1
7
作者 蔡羽 仝俊利 +2 位作者 张宏斌 赵胜利 祝要民 《金属热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64-66,共3页
采用直流溅射并结合热处理工艺制备氧化镍薄膜,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镜(SEM)、能谱仪(EDX)考察退火温度对薄膜结构、形貌和组成的影响,并通过恒流充放电技术初步考察薄膜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在400~500℃退火温度下制备了... 采用直流溅射并结合热处理工艺制备氧化镍薄膜,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镜(SEM)、能谱仪(EDX)考察退火温度对薄膜结构、形貌和组成的影响,并通过恒流充放电技术初步考察薄膜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在400~500℃退火温度下制备了表面光滑、结构致密的NiO薄膜;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薄膜的晶粒尺寸逐渐增大,晶形趋于完整;其中,500℃下退火2h获得的NiO薄膜具有良好的电化学循环稳定性,有望成为高性能的全固态薄膜锂电池阳极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镍薄膜 直流溅射 电化学性能
下载PDF
NiO薄膜性质的模拟和实验对比研究
8
作者 周国川 王新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7年第6期8-12,共5页
NiO作为一种新型的宽禁带半导体材料,在紫外光探测器、发光二极管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采用Material studio软件在建立NiO晶体结构模型的基础上,通过软件模拟得到了NiO薄膜的能带、结构和光学等特性。发现模拟得到的NiO能带是一种直接... NiO作为一种新型的宽禁带半导体材料,在紫外光探测器、发光二极管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采用Material studio软件在建立NiO晶体结构模型的基础上,通过软件模拟得到了NiO薄膜的能带、结构和光学等特性。发现模拟得到的NiO能带是一种直接带隙的半导体,其禁带宽度为3.1 e V,分别在37.2°、43.3°、62.9°、75.4°和79.5°出现了x射线衍射峰,NiO薄膜材料在可见光区吸收很少,而在紫外波段吸收特性较好。还采用磁控溅射方法,在石英衬底上制备了NiO薄膜,并对其结构、光学、形貌、原子比例等特性进行了研究。同理论模拟结果对比研究发现,模拟结果和实验结果基本一致,证明了模拟方法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o薄膜 模拟 磁控溅射
下载PDF
PLD法制备NiO薄膜及结构和形貌的研究
9
作者 汪礼柱 梁金 +1 位作者 何晓雄 梁齐 《真空》 CAS 2013年第2期22-26,共5页
利用脉冲激光沉积法(PLD)在Si衬底上制备NiO薄膜,利用X射线衍射(XRD)和原子力显微镜(AFM)对所制备薄膜的晶体结构和表面形貌进行表征分析,研究衬底温度和脉冲激光能量对NiO薄膜结构和形貌的影响,得到生长质量较高、择优取向的多晶NiO薄... 利用脉冲激光沉积法(PLD)在Si衬底上制备NiO薄膜,利用X射线衍射(XRD)和原子力显微镜(AFM)对所制备薄膜的晶体结构和表面形貌进行表征分析,研究衬底温度和脉冲激光能量对NiO薄膜结构和形貌的影响,得到生长质量较高、择优取向的多晶NiO薄膜的一种最佳制备条件。制备了p-NiO/n-Si异质结器件,I-V特性测试表明,器件具有良好的整流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o薄膜 脉冲激光沉积(PLD) 结构 形貌
下载PDF
PAA络合法制备NiO薄膜的结构和形貌研究
10
作者 蔡羽 朱金娥 +1 位作者 吴朝阳 赵胜利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6期121-123,共3页
采用高分子络合法在不锈钢片上沉积了NiO薄膜,利用热重-差热(TG-DSC)、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镜(SEM)等对前驱体的热分解行为、薄膜的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烧结过程中,凝胶前驱体在450℃完全分解并逐渐形成NiO纳米晶。在较... 采用高分子络合法在不锈钢片上沉积了NiO薄膜,利用热重-差热(TG-DSC)、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镜(SEM)等对前驱体的热分解行为、薄膜的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烧结过程中,凝胶前驱体在450℃完全分解并逐渐形成NiO纳米晶。在较高温度下进行干燥并降低烧结升温速率可显著减少NiO表面缺陷;在升温速率为0.5℃/min,200℃干燥2 h后经500℃烧结2 h获得了晶体结构完整、表面均匀、致密、光滑的NiO薄膜,有望作为阳极材料用于全固态薄膜锂离子电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nio薄膜 PAA络合法
下载PDF
一种双靶磁控溅射制备的Mg掺杂的NiO薄膜
11
作者 王新 丛凡超 罗明海 《微电子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5-148,共4页
采用磁控溅射“共溅射”方法,将Ar气作为溅射气体,高纯NiO和MgO双陶瓷靶作为溅射靶材。当控制NiO和MgO靶的溅射功率分别为190 W和580 W,溅射真空度为2 Pa,衬底温度为300℃时,得到了Mg掺杂的NiO(Ni_(0.61)Mg_(0.39)O)薄膜。该薄膜是一种... 采用磁控溅射“共溅射”方法,将Ar气作为溅射气体,高纯NiO和MgO双陶瓷靶作为溅射靶材。当控制NiO和MgO靶的溅射功率分别为190 W和580 W,溅射真空度为2 Pa,衬底温度为300℃时,得到了Mg掺杂的NiO(Ni_(0.61)Mg_(0.39)O)薄膜。该薄膜是一种具有(200)择优取向的晶态薄膜。薄膜表面比较平整,晶粒分布致密,晶粒尺寸约46.9 nm。(200)衍射峰位置相对未掺杂的NiO薄膜向小角度偏移约0.2°。合金薄膜在可见光波段具有较大的透过率,而在300 nm附近透过率陡然下降,其光学带隙向高能方向移动到了3.95 eV。该研究为采用磁控溅射制备高质量的Mg掺杂的NiO薄膜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控溅射 共溅射 Mg掺杂的nio薄膜 带隙
下载PDF
NiO薄膜厚度对CdTeO_3量子点敏化太阳电池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赵川 邹小平 何胜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年第3期55-58,共4页
针对NiO薄膜厚度对量子点敏化太阳电池性能的影响,设计了1组对比实验,并首次采用CdTeO_3量子点作为敏化剂敏化NiO光阴极制备p型量子点敏化太阳电池。通过分析发现当丝网印刷层数为2层,NiO薄膜厚度大约为2.5μm时,光阴极的吸收强度和电... 针对NiO薄膜厚度对量子点敏化太阳电池性能的影响,设计了1组对比实验,并首次采用CdTeO_3量子点作为敏化剂敏化NiO光阴极制备p型量子点敏化太阳电池。通过分析发现当丝网印刷层数为2层,NiO薄膜厚度大约为2.5μm时,光阴极的吸收强度和电池的短路电流密度都有较大的提升。最终电池获得了0.018%的光电转换效率,达到了国际文献报道的同等水平,拓宽了p型量子点敏化太阳电池的研究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TeO3 nio薄膜厚度 量子点 太阳电池
下载PDF
退火温度对Au/NiO纳米颗粒复合薄膜光吸收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赵翠华 张波萍 +1 位作者 陈灿 张美霞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A02期647-649,共3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Au/NiO纳米颗粒复合薄膜。用X射线衍射仪、原子力显微镜以及吸收光谱表征了薄膜的结构、表面形貌以及光学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在500℃或500℃以上温度退火后,Au/NiO薄膜中存在NiO和单质Au两相,颗粒的平均大小为23...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Au/NiO纳米颗粒复合薄膜。用X射线衍射仪、原子力显微镜以及吸收光谱表征了薄膜的结构、表面形貌以及光学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在500℃或500℃以上温度退火后,Au/NiO薄膜中存在NiO和单质Au两相,颗粒的平均大小为23~35nm。薄膜中Au颗粒基本呈球形,随着温度的升高,薄膜表面的粗糙度减小,Au颗粒长大,分布也较均匀。Au/NiO薄膜在波长550~610nm范围内具有明显的表面等离子共振吸收峰,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吸收峰先蓝移后红移,其光吸收强度逐渐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u/nio复合薄膜 溶胶-凝胶法 退火温度 光吸收
下载PDF
反应溅射制备NiO_x薄膜及其电致变色特性 被引量:1
14
作者 吴正华 丘思畴 +1 位作者 黄汉尧 何华辉 《光电子技术》 CAS 1997年第2期89-93,共5页
在适当氧压下二极管式反应溅射镍靶制备NiOx薄膜,该薄膜无需长时间活化而直接在液体电解质KOH-H2O与LiClO4-PC中均有稳定的电色性和牢固性,XPS分析表明,O1s具有两种结合能状态对应于Ni2+和Ni3+。
关键词 反应溅射 电致变色 二极管 薄膜 KOH 氧压 直接 色性 结合能 XPS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