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深圳市2017年新发现HIV/AIDS病例首次CD4^+T淋巴细胞检测结果 被引量:16
1
作者 张燕 廖清华 +3 位作者 石向东 赵锦 杨峥嵘 陈琳 《中国艾滋病性病》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99-500,508,共3页
目的了解深圳市2017年新报告的2 411例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例(简称HIV/AIDS病例)首次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检测情况,为开展抗病毒治疗及制定艾滋病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对2017年新报告的HI... 目的了解深圳市2017年新报告的2 411例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例(简称HIV/AIDS病例)首次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检测情况,为开展抗病毒治疗及制定艾滋病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对2017年新报告的HIV抗体阳性者进行CD4细胞计数,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 411例新发现HIV/AIDS病例中, 2 353例(97.59%)做了CD4细胞检测,CD4细胞计数均值为(280.84±157.59)个/μL;其中CD4细胞计数<200个/μL的占33.83%,200~349个/μL的占36.00%,350~499个/μL的占20.27%,≥500个/μL的占9.9%;不同性别CD4细胞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年龄、不同传播途径的CD4细胞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深圳市新发现的HIV/AIDS病例首次CD4细胞水平普遍较低,大部分病例发现时已经进入了艾滋病中晚期,应该采取措施进一步扩大检测,早发现早治疗,降低病人机会性感染和病死率,减少艾滋病的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新发现病例 CD4^+T淋巴细胞
原文传递
麻风病基本消灭阶段新发现病例分析 被引量:12
2
作者 杨溪 林威 +1 位作者 林亚真 许敏行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06年第2期253-254,共2页
目的 探讨麻风病基本消灭后的流行病学特征,以指导麻风病防治。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对广东省湛江市基本消灭麻风病后的1997-2004年新发现病例进行分析。结果 全市新发现病例186例,年均发现率为0.274/10万,以门诊等被动发现... 目的 探讨麻风病基本消灭后的流行病学特征,以指导麻风病防治。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对广东省湛江市基本消灭麻风病后的1997-2004年新发现病例进行分析。结果 全市新发现病例186例,年均发现率为0.274/10万,以门诊等被动发现为主。少年儿童发病占新发现病人数的6.99%,未见明显下降。发病年龄显著增高,传染源不明者增多以及多菌型病人所占比例逐年升高是主要的流行特点。病期缩短,Ⅱ级畸残率下降。结论 麻风病高流行区已达到基本消灭麻风病后,应根据其流行病学特征采取相应的防治对策,以确保达标后的防治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风 新发病例 流行病学 分析
下载PDF
浙江省1989~1998年麻风新发现病例分析 被引量:8
3
作者 姚建军 周爱林 +2 位作者 沈云良 骆驰 许亚平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66-169,共4页
目的 : 探讨低流行条件下的麻风病流行病学特征及防治对策。方法 : 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对浙江省近 1 0年新发现病例进行分析。结果 : 全省年平均发现率为 0 .0 6 3/ 1 0万。发病年龄增高 ;传染源不明者增多以及多菌型病人的比例逐... 目的 : 探讨低流行条件下的麻风病流行病学特征及防治对策。方法 : 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对浙江省近 1 0年新发现病例进行分析。结果 : 全省年平均发现率为 0 .0 6 3/ 1 0万。发病年龄增高 ;传染源不明者增多以及多菌型病人的比例逐年升高是主要的流行特点。发现方式以被动发现为主 ,病期缩短 ,II级畸残率下降。结论 : 主要防治对策是积极开展健康教育 ,提高人民群众的自我保护意识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风 新发现病例 流行病学 浙江
下载PDF
1997~2002年湖北省新发麻风病例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刘作圣 孙建波 潘华喜 《湖北预防医学杂志》 2003年第5期8-9,共2页
目的 分析现阶段麻风病的发现方式及其发病特点 ,为今后制定麻风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方法 根据 1 997~ 2 0 0 2年各县 (市 )上报的麻风疫情登记资料 ,对其发现方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皮肤科门诊和报病发现的患者比... 目的 分析现阶段麻风病的发现方式及其发病特点 ,为今后制定麻风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方法 根据 1 997~ 2 0 0 2年各县 (市 )上报的麻风疫情登记资料 ,对其发现方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皮肤科门诊和报病发现的患者比例明显上升 ,而线索调查和普查发现的患者比例明显下降 ,皮肤科就诊占发病总数的 4 3.0 1 % ,而线索调查占 4 .84 % ,普查仅占 0 .5 4 %。30~ 34岁年龄组新发病人最多 ,占 1 5 .5 9% ;6 0岁以上的新发患者 ,占总发病率 8.6 0 %。结论 湖北省麻风病人发病情况较稳定 ,但防治工作并不能松懈 ,建议将皮肤科门诊扩展到乡 (镇 ) ,在制定麻风防治方案时 ,应重点考虑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风 新发病例 分析
下载PDF
凉山州2005-2016年新发现HIV感染者的流行特征及趋势分析 被引量:34
5
作者 刘伦皓 刘莉 +4 位作者 余刚 胡莹 梁莉 裴晓迪 袁风顺 《中国艾滋病性病》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45-347,356,共4页
目的通过分析2005-2016年艾滋病病毒(HIV)抗体检测及感染者的发现情况,了解凉山州艾滋病的流行特点及趋势。方法从"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中,下载2005-2016年凉山州各年年底历史卡片库和HIV抗体检测份数表,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 目的通过分析2005-2016年艾滋病病毒(HIV)抗体检测及感染者的发现情况,了解凉山州艾滋病的流行特点及趋势。方法从"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中,下载2005-2016年凉山州各年年底历史卡片库和HIV抗体检测份数表,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凉山州2005-2016年新发现的HIV感染者的流行特征及趋势进行分析。结果在新发现HIV感染者中,注射吸毒途径传播构成比从2011年的64.42%下降到2016年36.44%,异性传播构成比则从27.19%上升到57.16%;2016年新发现的非商业异性性传播HIV感染者占异性传播构成比为77.45%,商业性行为占19.42%;男女性别比从2005年的9.51∶1降低到2016年的1.46∶1;2005-2016年新发现的病例中,每年均以昭觉县、布拖县、越西县、美姑县病例最多,占50%以上。结论目前凉山州艾滋病传播途径由注射吸毒向非商业异性性传播方式转变,使得艾滋病疫情在一般人群中扩散;凉山州已进入艾滋病广泛流行阶段,特别是在昭觉县、布拖县、越西县等彝族聚居的地区。除吸毒人群的高危行为的干预外,针对一般人群的HIV抗体筛查以及健康教育宣传、干预服务也是凉山州艾滋病防控工作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凉山彝族自治州 新发现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 流行特征 趋势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