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新发房颤的预测因素 被引量:16
1
作者 张鹏 张瑞妮 +1 位作者 李飞 高峰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2期136-139,共4页
目的研究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术)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新发房颤的预测因素。方法收集2015-02~2016-10间心内科住院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AMI)患者共620例,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行急诊PCI术,观察随访1年,收集患者年... 目的研究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术)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新发房颤的预测因素。方法收集2015-02~2016-10间心内科住院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AMI)患者共620例,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行急诊PCI术,观察随访1年,收集患者年龄、性别、既往史、血脂异常、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用药情况、犯罪血管、门球时间、超声心动图特征等资料。入组患者按照有无新发房颤(AF)分为AF组和非AF组,比较两组的临床基线资料、冠脉造影结果和超声心动图特征,利用直方图比较不同左房容积指数(LAVI)水平房颤发生率,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急诊PCI术STAMI患者新发房颤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AF组和非AF组临床基线资料和冠脉造影结果方面相比较,平均年龄明显增高(P<0.05),女性、高血压病、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β-受体阻滞剂和抗心律失常药物使用比例明显增高(P<0.05),超声心动图特征方面二尖瓣E峰、LAVI、E/Em>15和LVEF<40%比例明显增高(P<0.05),LVEF明显降低(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心源性休克、LAVI、年龄为行急诊PCI术STAMI患者新发房颤的独立危险因素。不同LAVI水平患者相比较,随着LAVI增高,房颤发生率逐渐增高。结论心源性休克、LAVI、高龄是行急诊PCI术STAMI患者新发AF的独立预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 新发房颤 PCI术 心源性休克 左房容积指数
下载PDF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新发心房颤动预后因素分析 被引量:14
2
作者 韦亚林 陈福芳 +6 位作者 陈文胜 关新强 张燕春 毛勇 周亚雄 罗伟 吴向阳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865-869,共5页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OPCAB)术后新发心房颤动(房颤)的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234例OPCAB临床资料,术后出现新发房颤36例(房颤组),未出现房颤198例...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OPCAB)术后新发心房颤动(房颤)的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234例OPCAB临床资料,术后出现新发房颤36例(房颤组),未出现房颤198例(非房颤组),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新发房颤的预后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后新发房颤可能的预后因素有年龄、高血压、频发房性期前收缩(房早)或房性心动过速(房速)、合并心脏其他畸形、收缩压,术前肌酐、尿酸、射血分数(EF)、左房前后径和肺动脉压力,术后血钾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合并高血压(OR=6.109,P=0.019),频发房早或房速(OR=9.915,P=0.017),肌酐增高(男性>106μmol/L,女性>97μmol/L)(OR=18.798,P=0.019),左房前后径增大(男性>38.7 mm,女性>36.8 mm)(OR=17.894,P=0.000)和EF减低(EF<55%)(OR=11.505,P=0.004)是OPCAB术后新发房颤的预后因素。结论术前合并高血压、频发房早或房速、肌酐增高、左房增大和EF减低是OPCAB术后新发房颤的预后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新发房颤 预后因素
下载PDF
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新发心房纤颤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3
3
作者 孙静 宋静华 +1 位作者 陈彤云 姜楠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4期1590-1593,共4页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患者在术后住院期间新发心房纤颤的发病特点并对相关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回顾2010年1月—2011年6月910例在我院心外科非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患者,监测术后患者的心电示波...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患者在术后住院期间新发心房纤颤的发病特点并对相关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回顾2010年1月—2011年6月910例在我院心外科非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患者,监测术后患者的心电示波、心电图,分析患者性别、年龄、病史、术前用药、术前B型钠尿肽水平、肌酐水平、冠状动脉病变情况、超声心动图显示的左房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射血分数、术中静脉桥及动脉桥的支数、术后机械通气时间、术后4 h肌钙蛋白Ⅰ水平,观察上述因素与患者术后住院期间新发心房纤颤的关系。结果在910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中,术后住院期间新发心房纤颤154例,发生率16.9%。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P=0.016)、术前最后一次B型脑钠肽水平(P=0.002)、静脉桥数(P=0.015)和桥血管数/病变血管数(P<0.001)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的新发心房纤颤相关,P<0.05的相关危险因素进入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087)、术前最后一次B型脑钠肽水平(OR=1.002)、桥血管数/病变血管数(OR=0.042)与术后新发心房纤颤独立相关。以B型脑钠肽水平作ROC曲线,曲线下面积0.670,说明术前最后一次B型脑钠肽水平对于术后新发心房纤颤具有中度的预测价值。结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新发心房纤颤原因较多,高龄、术前最后一次B型脑钠肽水平高和患者的再血管化程度不完全是术后新发心房纤颤的独立危险因素,而B型脑钠肽水平对术后新发心房纤颤具有中度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体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新发心房纤颤 危险因素
下载PDF
N端脑钠肽前体预测首次急性心肌梗死后新发心房颤动的价值研究 被引量:11
4
作者 罗晓颖 许燕 +2 位作者 张建盛 吴立群 戚文航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20年第3期303-307,共5页
目的:探讨首次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入院时的血浆N端脑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水平与其新发心房颤动(房颤)间的关系。方法:测定236例首次急性心肌梗死(心梗)入院患者入院时以及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目的:探讨首次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入院时的血浆N端脑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水平与其新发心房颤动(房颤)间的关系。方法:测定236例首次急性心肌梗死(心梗)入院患者入院时以及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1 d、3 d、7 d的血浆NT-proBNP水平,并持续监测患者入院7 d内有无房颤发作,根据结果将患者分为房颤组(n=51)和无房颤组(n=185)。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心脏超声和冠状动脉造影资料,应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分析NT-proBNP预测急性心梗患者新发房颤的临界值,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评价NT-proBNP水平对急性心梗后新发房颤的预测价值。结果:急性心梗后的新发房颤率为21.6%。单因素分析发现,房颤组患者的年龄、左心房内径、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以及合并高血压、前壁心梗、左前降支和三支血管病变的构成比均显著高于无房颤组;房颤组患者的左心室射血分数显著低于无房颤组;房颤组患者的NT-proBNP水平无论在入院时,还是术后1 d、3 d和7 d均显著高于无房颤组(P<0.05)。ROC曲线显示,入院时NT-proBNP水平预测急性心梗患者新发房颤的曲线下面积为0.74(95%CI为0.60~0.90,P<0.01),最佳临界值为1403.6 ng/L。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NT-proBNP>1403.6 ng/L(OR=1.8,95%CI为1.3~2.4)、年龄>69岁(OR=1.6,95%CI为1.3~3.1)和左心房内径>43.8 mm(OR=1.3,95%CI为1.1~1.9)是首次心梗患者新发房颤的独立预测因素(P<0.05)。结论:血浆NT-proBNP水平检测在早期预测急性心梗后新发房颤中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端脑钠肽前体 急性心肌梗死 新发心房颤动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后新发心房颤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5
作者 刘鹏飞 王楠楠 +2 位作者 张博阳 刘如晨 李田昌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16年第5期537-540,共4页
新发心房颤动常发生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住院病程中,有大量临床研究表明急性心肌梗死后新发心房颤动与患者的近期和远期不良预后关系密切,因此急性心肌梗死后新发心房颤动的诊断、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案引起了越来越多临床医生的关注。
关键词 心房颤动 新发心房颤动 急性心肌梗死
下载PDF
High Killips Class as a Predictor of New-onset Atrial Fibrillation Following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被引量:9
6
作者 En-Yuan Zhang Li Cui Zhen-Yu Li Tong Liu Guang-Ping Li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15年第14期1964-1968,共5页
Background: Recent observational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patients with higher Killips score (〉Ⅰ) have higher risk of new-onset atrial fibrillation (NOAF) following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 while oth... Background: Recent observational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patients with higher Killips score (〉Ⅰ) have higher risk of new-onset atrial fibrillation (NOAF) following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 while others drew a neutral conclusion. The ultimate predictive value of high Killips class on NOAF remained obscure. Methods: PubMed, Web of Science, 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 and the Cochrane Controlled Trials Register Databases were searched until February 2015. Of the 3732 initially identified studies, 5 observational studies with 10,053 patients were analyzed. Results: The meta-analysis of these studies showed that higher Killips score on admission was associated with higher incidence of NOAF following AMI (odds ratio 2.29, 95% confidence intcrwd 1.96 2.67, P 〈 0.00001 ), whil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exist among individual trials (P =0.14 and I^2= 43%). Conclusions: Killips class 〉I was associated with the higher opportunity of developing NOAF following AM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Killips new-onset atrial fibrillation
原文传递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住院期间新发心房颤动的危险因素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刘莉莉 冯雷 +3 位作者 王立君 杜超 秦利强 卢炜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21年第2期38-41,共4页
背景急性心肌梗死(AMI)是新发心房颤动(NOAF)的急性病因,而NOAF又可导致AMI病情恶化。因此,明确AMI患者NOAF的危险因素并早期干预对改善患者预后、降低病死率具有积极意义。目的探讨AMI患者住院期间NOAF的危险因素,以期能早期识别伴有... 背景急性心肌梗死(AMI)是新发心房颤动(NOAF)的急性病因,而NOAF又可导致AMI病情恶化。因此,明确AMI患者NOAF的危险因素并早期干预对改善患者预后、降低病死率具有积极意义。目的探讨AMI患者住院期间NOAF的危险因素,以期能早期识别伴有高危心房颤动的AMI患者。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选取2014-06-01至2019-06-01石家庄市第三医院收治的648例AMI患者,其中住院期间出现NOAF 91例(房颤组);按照1∶2的比例从未出现NOAF的557例AMI患者中随机选取182例作为非房颤组。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包括一般资料、心脏超声检查结果、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及住院期间严重临床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房颤组患者年龄和左心房内径(LAD)大于非房颤组,脑血管病、陈旧性心肌梗死、中重度左房室瓣反流、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心源性死亡发生率及收缩压<100 mm Hg、心率≥100次/min、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40%者所占比例高于非房颤组,Killip分级劣于非房颤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70岁[OR=3.636,95%CI(1.928,6.858)]、LAD>40 mm[OR=3.013,95%CI(1.475,6.158)]、收缩压<100 mm Hg[OR=5.056,95%CI(1.438,17.771)]、Killip分级≥2级[OR=4.130,95%CI(1.751,9.738)]是AMI患者NOAF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年龄≥70岁、LAD>40 mm、收缩压<100 mm Hg、Killip分级≥2级的AMI患者NOAF风险较高,应引起临床医生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新发心房颤动 危险因素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后新发心房颤动的临床特征及其对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0
8
作者 季舒亚 章凤 +1 位作者 程龙 王海容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1年第4期510-515,共6页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性期新发心房颤动(以下简称房颤)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2019年1月在上海市浦东新区公利医院住院并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急性期是否发作房颤分为房颤组(n=25)...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性期新发心房颤动(以下简称房颤)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2019年1月在上海市浦东新区公利医院住院并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急性期是否发作房颤分为房颤组(n=25)和非房颤组(n=168),比较两组的临床特征以及预后。随访终点为心血管不良事件,包括心源性死亡,再发非致死性心肌梗死,非计划性血运重建,因心肌缺血症状再次住院,缺血性脑卒中及心力衰竭。结果房颤组患者较非房颤组年龄更大(P<0.001)、男性及吸烟比例更高(P=0.018,P=0.006),且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超敏C反应蛋白、脑利钠肽前体水平更高(P=0.006,P<0.001,P<0.001),发病至接受冠脉介入治疗时间更长(P=0.035),而使用替罗非班药物比例、Killip分级水平更低(P=0.022,P=0.012)。Kaplan-Meier生存曲线发现房颤组较非房颤组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时间更短(P<0.001),Cox回归分析显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性期新发房颤与患者发生心血不良事件相关(P=0.017)。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性期新发房颤是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新发心房颤动 心血管不良事件 预后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后新发心房颤动的机制及风险预测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9
作者 骆家晨 戴黎明 魏毅东 《实用心电学杂志》 2016年第4期298-302,共5页
急性心肌梗死后新发心房颤动(new-onset atrial fibrillation,NOAF)是心肌梗死后常见的心律失常,其发病率为5%~23%。多项临床研究已证实NOAF能显著提高患者住院期间及出院后的长期死亡率。本文就近年来关于急性心肌梗死后NOAF的发病... 急性心肌梗死后新发心房颤动(new-onset atrial fibrillation,NOAF)是心肌梗死后常见的心律失常,其发病率为5%~23%。多项临床研究已证实NOAF能显著提高患者住院期间及出院后的长期死亡率。本文就近年来关于急性心肌梗死后NOAF的发病机制及风险预测方法的文献进行综述。目前针对这类心律失常的治疗仍缺乏足够的循证医学证据,而这对NOAF的预防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其中了解其病理生理机制,掌握尽早识别这类心律失常高危患者的方法成为预防工作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新发心房颤动 发病机制 预测价值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新发心房颤动的影响因素及心理干预分析 被引量:9
10
作者 栾晓娜 秦继秀 冯娇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20年第6期752-755,共4页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新发心房颤动(NOAF)的危险因素及心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8年1月至12月于青岛市市立医院东院区收治的180例AMI患者,按有无NOAF分组:有NOAF为观察组(n=86),无NOAF为对照组(n=94),观察组根据治疗...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新发心房颤动(NOAF)的危险因素及心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8年1月至12月于青岛市市立医院东院区收治的180例AMI患者,按有无NOAF分组:有NOAF为观察组(n=86),无NOAF为对照组(n=94),观察组根据治疗方案又分为干预组(n=43)和常规组(n=43),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NOAF的相关危险因素,并比较不同心理干预对患者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年龄、合并糖尿病、吸烟、Killip分级>1级、二尖瓣反流、服用β受体阻滞剂、脑钠肽(BNP)等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高龄、合并糖尿病、吸烟、Killip分级>1级、二尖瓣反流则是AMI患者NOAF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服用β受体阻滞剂属于保护因素(P<0.05).干预组SAS、SDS评分均低于常规组;干预组SF-36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常规组.结论 高龄、合并糖尿病、吸烟、Killip分级>1级、二尖瓣反流均是AMI患者NOAF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中采取心理干预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焦虑情绪,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新发心房颤动 焦虑自评量表 抑郁自评量表 KILLIP分级 心理干预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预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新发心房颤动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8
11
作者 张智文 王山岭 +5 位作者 刘静静 吴金涛 王婷 赵丹清 范宪伟 杨海涛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20年第5期432-436,共5页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预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新发心房颤动(NOAF)的临床意义。方法纳入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于河南省人民医院就诊的458例AMI患者,按照是否发生NOAF分为NOAF组48例和窦性心律(SR)组410例。分析两组...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预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新发心房颤动(NOAF)的临床意义。方法纳入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于河南省人民医院就诊的458例AMI患者,按照是否发生NOAF分为NOAF组48例和窦性心律(SR)组410例。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指标、超声心动图指标、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和治疗药物之间是否存在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AMI患者发生NOAF的相关因素,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NLR预测AMI患者发生NOAF的价值。结果与SR组相比,NOAF组的患者年龄更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和高血压患者更多,中性粒细胞计数、NLR和左心房内径较高,淋巴细胞计数和左心室射血分数较低,右冠状动脉闭塞者较多(均为P<0.05);而在性别、吸烟、饮酒、体质指数、急性心力衰竭、糖尿病、血脂异常、住院时间、其他冠状动脉闭塞和治疗方法上比较,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中性粒细胞升高、淋巴细胞降低、NLR升高和左心室射血分数降低是AMI患者发生NOAF的独立危险因素(均为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NLR预测AMI患者发生NOAF的曲线下面积为0.717(95%CI:0.673~0.758,P<0.001),灵敏度68.8%,特异度67.8%。结论本研究提示在AMI患者中,NLR水平与NOAF独立相关,高水平的NLR对预测AMI患者发生NOAF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 淋巴细胞 炎症反应 急性心肌梗死 新发心房颤动
下载PDF
重症患者新发房颤的危险因素及B型钠尿肽和超敏C-反应蛋白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8
12
作者 庄燕 戴林峰 +2 位作者 鲁俊 王建 张海东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92-296,共5页
目的探讨重症患者新发心房颤动(NOAF)的危险因素并评估B型钠尿肽(BNP)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对NOAF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入住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并接受至少48 h重症监护或器官功能支... 目的探讨重症患者新发心房颤动(NOAF)的危险因素并评估B型钠尿肽(BNP)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对NOAF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入住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并接受至少48 h重症监护或器官功能支持的成人患者临床资料,排除入院前已经存在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或持续性房颤、入院前曾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已行心脏永久起搏器置入以及入住ICU 3 h内未检测BNP和hs-CRP的患者,根据房颤发生情况将患者分为NOAF组及非NOAF组.观察入选患者住院48 h内房颤发作情况.比较两组间临床资料及相关实验室检查指标,寻找可能预测因素,对相关因素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相关因素的预测价值.结果共入选108例患者,在入住ICU 48 h内37例出现NOAF,中位年龄85(71,89)岁;71例未发生房颤,中位年龄73(63,83)岁.两组患者除年龄外,性别、血压、心率以及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和慢性肾脏病(CKD)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间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白细胞计数(WBC)、血浆肌酐、心肌肌钙蛋白水平以及去甲肾上腺素使用情况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NOAF组血清BNP和血浆hs-CRP水平均明显高于非NOAF组〔BNP(ng/L):577.0(202.5,1485.0)比210.0(121.0,777.0),hs-CRP(mg/L):75.09(39.59,160.90)比48.00(14.73,118.70),均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血清BNP水平及血浆hs-CRP水平均与NOAF相关,年龄和BNP、hs-CRP水平单独检测及三者联合预测NOAF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80〔95%可信区间(95%CI)为0.579~0.782〕、0.657(95%CI为0.547~0.767)、0.630(95%CI为0.525~0.735)和0.745(95%CI为0.651~0.839),均P<0.05.结论年龄、血清BNP及血浆hs-CRP水平是重症患者发生NOAF的危险因素,可以三者联合预测重症患者NOAF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发房颤 B型钠尿肽 超敏C-反应蛋白 重症患者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新发心房颤动风险的预测模型建立和验证 被引量:6
13
作者 阿依努尔·麦合木提 程慧 李国庆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22年第7期737-742,共6页
目的:建立与验证可识别冠心病患者发生心房颤动风险的预测模型,提早识别心房颤动发生高危人群。方法:回顾性配对研究,选取于2018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就诊,患有冠心病合并心房颤动的86例患者,同时按照... 目的:建立与验证可识别冠心病患者发生心房颤动风险的预测模型,提早识别心房颤动发生高危人群。方法:回顾性配对研究,选取于2018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就诊,患有冠心病合并心房颤动的86例患者,同时按照年龄、性别、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相近的原则进行1:1配对,选取不患有心房颤动的冠心病患者86例,并将两组数据作为建模集;选取2020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间患有冠心病合并心房颤动的患者24例,不合并心房颤动的冠心病患者26例,作为验证集,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冠心病患者发生心房颤动风险的危险因素,通过Logistic回归筛选变量建立简化的模型,并对模型进行内部验证。结果: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AR、AST、K、LVEDD、LVP为冠心病发生心房颤动危险因素,对该模型进行内部验证,建模集中ACU值为0.876(95%CI:0.814~0.938),验证集中ACU值为0.825(95%CI:0.703~0.948)。Hosmer—Lemeshow检验结果提示该模型有良好的校准度,通过DCA曲线检测该模型临床有效性,当建模集与验证集阈概率分别在12%~100%及10%~72%范围内时,该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临床有效性。结论:该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区分度、校准度,净收益率较好,可用于冠心病患者发生心房颤动风险的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新发心房颤动 冠状动脉造影 临床预测模型 C-反应蛋白/白蛋白
下载PDF
重症患者新发心房颤动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其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构建
14
作者 庄燕 张海东 +1 位作者 陈秋华 戴林峰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24年第6期33-38,共6页
目的分析重症患者新发心房颤动(NOAF)的影响因素,并构建其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2020年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重症患者287例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 目的分析重症患者新发心房颤动(NOAF)的影响因素,并构建其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2020年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重症患者287例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重症患者NOAF的影响因素;基于赤池信息量准则(AIC)最小原则,采用向后逐步回归分析筛选变量,然后构建重症患者NOAF的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采用Bootstrap法重复抽样500次对该列线图模型进行内部验证;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该列线图模型的区分度,并运用Bootstrap法重复抽样500次对ROC曲线进行内部验证;采用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评价该列线图模型的校准度并绘制校准曲线;采用决策曲线及临床影响曲线评价该列线图模型的临床适用性。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及入院时心率(HR)、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是重症患者NOAF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向后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当AIC=302.24时,模型拟合最好,最终筛选出6个变量,分别为年龄及入院时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价Ⅱ(APACHEⅡ)评分、HR、APTT、CK-MB、脑钠肽(BNP)。基于上述6个变量构建重症患者NOAF的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采用Bootstrap法重复抽样500次对该列线图模型进行内部验证,结果显示,κ值为0.121,准确率为0.736。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该列线图模型预测重症患者NOAF的AUC为0.730〔95%CI(0.666~0.793)〕。采用Bootstrap法重复抽样500次对ROC曲线进行内部验证,结果显示,该列线图模型预测重症患者NOAF的AUC为0.707,ROC标准差=0.100,敏感度标准差=0.056,特异度标准差=0.135。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结果显示,该列线图模型的拟合程度较好(χ^(2)=0.467,P=0.792)。决策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当阈值概率为4%~60%时,该列线图模型的临床净获益>0。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新发心房颤动 影响因素分析 列线图
下载PDF
脂蛋白(a)水平与缺血性心脏病患者支架术后新发心房颤动的相关性研究
15
作者 刘盈盈 刘美丽 +4 位作者 梁潇 王珊 何乔 赵彩燕 任高跃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24年第6期553-559,共7页
目的: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与脂蛋白(a)[lipoprotein(a),Lp(a)]密切相关。PCI术是缺血性心脏病(ischemic heart disease,IHD)的重要治疗方式,但术后新发心房颤动(new-onset atrial fibrillation,NOAF)是常见并发症之一。然... 目的: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与脂蛋白(a)[lipoprotein(a),Lp(a)]密切相关。PCI术是缺血性心脏病(ischemic heart disease,IHD)的重要治疗方式,但术后新发心房颤动(new-onset atrial fibrillation,NOAF)是常见并发症之一。然而,目前尚缺乏Lp(a)水平与IHD患者行PCI术后NOAF相关性的研究。故本研究旨在探索IHD患者行PCI术后Lp(a)水平对NOAF发生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队列研究,最终入选IHD行PCI术的患者522例。所有患者根据基线Lp(a)水平的三分位间距分为3组。研究终点为NOAF。随访时间为3年。使用生存分析评估3组患者NOAF的发生率,绘制Kaplan-Meier曲线,计算Log-rank P。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用于分析IHD患者行PCI术后基线Lp(a)水平与NOAF发生风险的关系,结果以风险比(hazard ratio,HR)和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表示。限制性立方样条(restricted cubic spline,RCS)函数用于检验Lp(a)与NOAF之间的非线性关系。结果:随着基线Lp(a)水平增加,NOAF的发生率显著增加(P=0.026)。Kaplan-Meier曲线同样表明:随着基线Lp(a)水平增加,NOAF的发生率显著增加(Log-rank P=0.024)。Cox回归分析模型表明,随着基线Lp(a)水平的增加,患者NOAF(组1作为参考;组2 HR,95%CI:1.66,0.76~3.66,P=0.207;组3 HR,95%CI:2.93,1.44~5.97,P=0.003)的发生风险显著增加。RCS曲线表明,Lp(a)与NOAF结局之间呈非线性关系,NOAF发生风险随着Lp(a)的增加而增加(非线性P值<0.001)。结论:在IHD行冠状动脉PCI术的患者中,随着Lp(a)水平增加,NOAF发生率显著升高,且二者呈非线性关系。Lp(a)水平同时也是该人群NOAF的独立预测因素。本研究结果仍需在前瞻性研究中得到进一步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蛋白(a) 缺血性心脏病 新发心房颤动 经皮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
下载PDF
不同风险评分预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新发心房颤动风险的探索
16
作者 彭秋菊 杨蓓 《中国心血管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1-55,共5页
目的评估和比较mC2HEST评分、HATCH评分和CHA_(2)DS_(2)-VASc评分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住院期间新发心房颤动(NOAF)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连续入选2020年1月1日至2022年11月30日在云南大学... 目的评估和比较mC2HEST评分、HATCH评分和CHA_(2)DS_(2)-VASc评分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住院期间新发心房颤动(NOAF)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连续入选2020年1月1日至2022年11月30日在云南大学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诊断为AMI并于发病24 h内行急诊PCI术且术前无心房颤动的患者。收集基线资料,计算患者mC2HEST评分、HATCH评分和CHA_(2)DS_(2)-VASc评分。根据术后住院期间是否出现NOAF分为NOAF组和非NOAF组,对两组间的资料进行差异性分析;比较各评分的NOAF发生率;单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以明确这些评分是否是NOAF的独立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和比较这些评分预测NOAF的能力。结果共纳入508例AMI患者,有45例(8.9%)发生NOAF。NOAF组的mC2HEST评分、HATCH评分和CHA_(2)DS_(2)-VASc评分更高(均为P<0.001);随着评分升高,NOAF的发生率大致呈上升趋势。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这三个评分均是AMI患者急诊PCI术后住院期间NOAF的危险因素(OR=2.682、2.386和1.782,均为P<0.001)。ROC曲线提示,mC2HEST评分(AUC=0.853)和HATCH评分(AUC=0.842)对AMI患者急诊PCI术后NOAF具有很好的预测价值,它们的预测效能优于CHA_(2)DS_(2)-VASc评分(AUC=0.773,P<0.05)。结论AMI患者急诊PCI术后,mC2HEST评分、HATCH评分和CHA_(2)DS_(2)-VASc评分与住院期间NOAF显著相关,对其有很好的预测价值,而mC2HEST评分、HATCH评分的预测效能优于CHA_(2)DS_(2)-VASc评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C2HEST评分 HATCH评分 CHA2DS2-VASc评分 急性心肌梗死 新发心房颤动 预测价值
下载PDF
残粒胆固醇、同型半胱氨酸预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新发心房颤动的价值
17
作者 李晴 郑朝霞 +2 位作者 罗静慧 李莉 牛福英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1期68-71,共4页
目的:探讨残粒胆固醇(remnant lipoprotein cholesterol,RLP-C)、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预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新发心房颤动(房颤)的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3年6月廊坊市第四人民... 目的:探讨残粒胆固醇(remnant lipoprotein cholesterol,RLP-C)、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预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新发心房颤动(房颤)的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3年6月廊坊市第四人民医院心内科收治住院的449例老年AMI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住院期间是否有新发房颤分为房颤组90例和非房颤组359例。收集2组患者相关临床资料,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新发房颤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判断各指标对新发房颤的预测效果。结果:与非房颤组比较,房颤组入院时心率、RLP-C、Hcy水平升高(P<0.05)。2组心功能Killip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时心率、RLP-C、Hcy为新发房颤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RLP-C、Hcy及两者联合预测老年AMI患者新发房颤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分别为0.761、0.720和0.845,RLP-C、Hcy联合预测的AUC均高于单一预测的AUC(Z=3.061、3.692,P<0.05)。结论:RLP-C、Hcy为老年AMI患者新发房颤的独立预测因子,两者联合能进一步提升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发心房颤动 急性心肌梗死 残粒胆固醇 同型半胱氨酸 老年 ROC曲线 预测
下载PDF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应激性高血糖比值对新发心房颤动的影响
18
作者 杨南华 杜垒 +4 位作者 杨胜勇 黄晖 张剑锋 李冬来 霍欣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336-342,共7页
目的:探索应激性高血糖比值(stress hyperglycemia ratio,SHR)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新发心房颤动(new-onset atrial fibrillation,NOAF)的预测价值。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队列研... 目的:探索应激性高血糖比值(stress hyperglycemia ratio,SHR)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新发心房颤动(new-onset atrial fibrillation,NOAF)的预测价值。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队列研究,入选2018年6月至2020年1月,于上海市第二康复医院诊断为STEMI并且行PCI术的437例患者。根据SHR水平分为两组:低SHR组:SHR<0.83(n=214)和高SHR组:SHR≥0.83(n=223)。SHR由以下公式确定:入院血糖/[(28.7×HbA1c%)-46.7]。主要终点是30天NOAF及3年NOAF。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SHR与30天NOAF和3年NOAF的相关性。绘制局部加权回归散点平滑(locally weighted scatterplot smoothing,Lowess)曲线评估SHR水平对NOAF结局的影响。同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和曲线下面积(AUC)评估SHR对3年NOAF的预测效能。结果:高SHR组的患者血糖水平、hs-CRP水平、口服降糖药比例较高。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高SHR与STEMI患者的3年NOAF风险增加独立正相关(HR=2.24,95%CI:1.06~4.74,P=0.034)。Lowess曲线表明:SHR作为连续变量,与3年NOAF风险呈“J”型相关。ROC曲线表明:SHR对于3年NOAF结局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AUC=0.711,95%CI:0.666~0.754)。结论:作为一项较易获得的实验室指标,在临床中SHR可作为STEMI患者的3年NOAF发生的预测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应激性高血糖比值 新发房颤
下载PDF
预后营养指数及CHA_(2)DS_(2)-VASc评分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院内新发心房颤动的预测价值
19
作者 屠俊杰 叶紫恒 +1 位作者 王伟 王审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24年第2期31-35,53,共6页
目的探讨预后营养指数(PNI)、CHA2DS2-VASc评分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院内发生新发心房颤动(NOAF)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10月在浙江省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期间行PCI术的... 目的探讨预后营养指数(PNI)、CHA2DS2-VASc评分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院内发生新发心房颤动(NOAF)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10月在浙江省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期间行PCI术的STEMI患者290例,根据是否发生NOAF分为NOAF组和非NOAF组,收集并比较两组患者人口学特征和临床资料,利用二元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筛选院内NOAF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CHA2DS2-VASc评分联合PNI对STEMI患者NOAF的预测价值。结果38例(13.1%)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NOAF。单因素分析显示NOAF组年龄、血肌酐、超敏C反应蛋白、B型尿钠肽、左心房内径(LAD)、CHA2DS2-VASc评分、Killip分级Ⅲ级及Ⅳ级、糖尿病所占比例、左回旋支狭窄所占比例均大于非NOAF组;体重、体质量指数(BMI)、收缩压、舒张压、白蛋白、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估计肾小球滤过率、淋巴细胞计数、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PNI均低于非NOA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Z/χ^(2)=8.004、-2.712、-4.023、-6.535、3.636、-5.937、-8.813、5.930、6.036、-7.083、-9.795、-2.130、-2.783、-4.653、-2.852、-2.274、-4.813、-4.684、-5.773、-6.344,P<0.05)。二元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BMI、LAD、LVEF、CHA2DS2-VASc评分、左回旋支狭窄、PNI是STEMI患者经PCI术后院内NOAF的影响因素(OR=0.484、1.183、0.905、1.534、9.594、0.885,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CHA2DS2-VASc评分和PNI联合预测STEMI患者PCI术后院内NOAF的曲线下面积为0.867,均高于单一指标(ZCHA2DS2-VASc=2.581,ZPNI=2.252,P<0.05)。结论CHA2DS2-VASc评分联合PNI对STEMI患者院内NOAF发生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可用于高危患者的早期筛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新发心房颤动 预测价值 预后营养指数 CHA2DS2-VASc评分
下载PDF
缺血性心力衰竭患者N端脑钠肽前体与新发房颤的相关性研究
20
作者 罗晓颖 章安迪 +2 位作者 许燕 吴立群 戚文航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3期313-317,共5页
目的:分析缺血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的血浆N端脑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水平,及其与患者新发心房颤动(房颤)间的关系。方法:本研究纳入120例射血分数降低(<40%)的窦性心律的缺血性心衰患者,... 目的:分析缺血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的血浆N端脑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水平,及其与患者新发心房颤动(房颤)间的关系。方法:本研究纳入120例射血分数降低(<40%)的窦性心律的缺血性心衰患者,分别在基线0 d、6个月和12个月测定其血浆NT-proBNP水平,并在入组时行超声心动图检查,于入组后1、3、6、12个月时进行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根据随访12个月中是否发生房颤,将患者分为房颤组(n=44)和无房颤组(n=76)。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心动超声图资料,应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NT-proBNP检测对新发房颤的预测作用及其最佳临界值。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NT-proBNP与缺血性心衰患者新发房颤间的关系。结果:在12个月的随访期间,缺血性心衰患者中新发房颤率为36.7%。与无房颤组相比,房颤组的纽约心功能分级、NT-proBNP水平(入组当天、6个月和12个月)、心动超声检查中二尖瓣口舒张早期/舒张晚期峰值速度比值(E/A)、二尖瓣口/二尖瓣环速度比值(E/E’)、肺动脉收缩压(pulmonary artery systolic pressure,PASP)、肺毛细血管楔嵌压(pulmonary capillary wedge pressure,PCWP)、左心房容量(left atrial volume,LAV)和左心房容量指数(left atrial volume index,LAVI)更高(P<0.05)。NT-proBNP与E/A、E/E’、PASP、PCWP、LAV和LAVI呈显著正相关(P<0.05)。ROC曲线显示,基线0 d的NT-proBNP水平对新发房颤的预测能力最强,临界值取NT-proBNP≥2357.5 pg/mL时,其预测新发房颤的灵敏度为69%,特异度为83%,ROC曲线下面积为0.825(95%CI为0.722~0.924,P<0.001)。回归分析发现,仅NT-proBNP是缺血性心衰患者新发房颤的独立预测因子(OR=1.24,95%CI为1.08~1.43)(P=0.001)。结论:血浆NT-proBNP水平检测在预测缺血性心衰患者新发房颤中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端脑钠肽前体 射血分数降低的心衰 缺血性心肌病 新发心房颤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