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传统乡村士绅的“嬗变”与“疏离”——以辛亥前后江浙地区的“毁学”事件为例 被引量:2
1
作者 李涛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3期70-75,共6页
20世纪初,科举废除使新学教育在全国获得很大发展,同时也导致乡村社会矛盾不断激化,教育冲突日益激烈。清末十年,"毁学"事件在江浙各地乡村屡屡发生,几有遍及全国之势。作为地方精英新旧矛盾激化的产物,辛亥前后"毁学&qu... 20世纪初,科举废除使新学教育在全国获得很大发展,同时也导致乡村社会矛盾不断激化,教育冲突日益激烈。清末十年,"毁学"事件在江浙各地乡村屡屡发生,几有遍及全国之势。作为地方精英新旧矛盾激化的产物,辛亥前后"毁学"事件既严重阻碍了近代新式教育的普及发展,同时也加速了传统士绅阶层的嬗变过程,使其与中央政府渐行渐远,并最终走向了清王朝的对立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士绅 毁学风潮 新式教育 嬗变 疏离
下载PDF
近代华北乡村教育的变迁 被引量:7
2
作者 郑起东 《中国农史》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99-106,共8页
近代华北的乡村教育 ,经历了由旧式教育至新式教育的转变 ,其组织形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旧式教育曾经对古典文化的传播起过不可替代的作用 ,然而 ,在近代 ,它已极不适应社会的发展 ,成为了新式教育的障碍。新式教育是在同旧式教育的... 近代华北的乡村教育 ,经历了由旧式教育至新式教育的转变 ,其组织形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旧式教育曾经对古典文化的传播起过不可替代的作用 ,然而 ,在近代 ,它已极不适应社会的发展 ,成为了新式教育的障碍。新式教育是在同旧式教育的斗争中发展起来的 ,这一过程也是农民对新式教育由敌视到接受的过程。总之 ,近代华北乡村教育仍然相当落后 ,要使乡村教育有重大发展 ,关键在于改善农民生活条件以及转变农民忽视教育的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 旧式教育 新式增长率 教育组织 乡村教育 华北地区 教育史 教育观念
下载PDF
晚清时期教育博物馆的开设 被引量:5
3
作者 李军 《东南文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96-100,共5页
教育博物馆在中国博物馆早期实践中占有数量上的明显优势。清末新政后,教育博物馆经由罗振玉等游历日本的士人宣传介绍,引起清政府要员和教育界的重视,并被写入"癸卯学制"相关章程,得到国家制度层面的提倡和推广。湖南、广东... 教育博物馆在中国博物馆早期实践中占有数量上的明显优势。清末新政后,教育博物馆经由罗振玉等游历日本的士人宣传介绍,引起清政府要员和教育界的重视,并被写入"癸卯学制"相关章程,得到国家制度层面的提倡和推广。湖南、广东、天津等地率先创设了中国第一批教育博物馆,完成了教育博物馆从理念传入到实际开设的全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时期 教育博物馆 教育近代化 新式教育
原文传递
赫尔巴特五段教学法在近代中国——兼述若干省份的实施情况 被引量:5
4
作者 吴洪成 罗佳玉 许娟 《衡水学院学报》 2015年第2期110-118,共9页
20世纪初,赫尔巴特五段教学法假道日本传入中国,便在中国大地传播和实践开来,促进了清末民初新式教育的发展,同时各省份也按当地的实际情况在实施中加以调整,从而推动了近代教学方法的研究及实践。
关键词 赫尔巴特五段教学法 清末民初 新式教育 教学法
下载PDF
19世纪末中国近代知识分子群体的初步形成 被引量:2
5
作者 张瑞静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1期141-144,共4页
甲午战败的屈辱掀起了国人学习西方先进文化的热潮,以维新派为代表的新型知识分子,通过倡导新式教育、办报刊、建学会,开启了民智,使一批有着西方先进思想的知识分子逐渐从封建营垒中剥离出来,开始走上近代化道路,并逐步形成了群体,到... 甲午战败的屈辱掀起了国人学习西方先进文化的热潮,以维新派为代表的新型知识分子,通过倡导新式教育、办报刊、建学会,开启了民智,使一批有着西方先进思想的知识分子逐渐从封建营垒中剥离出来,开始走上近代化道路,并逐步形成了群体,到辛亥革命前夕,已发展成为一支可观的社会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世纪末 中国近代 知识分子群体 民族危机 新式教育
下载PDF
清末民初甘肃新式学校教育的兴起与发展 被引量:4
6
作者 郝婧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69-179,共11页
甘肃新式学校教育从清末艰难起步,经过民国时期的缓慢发展,逐步从旧式传统教育演变为近现代新式教育,其间充满坎坷与阻力,取得了巨大成绩,同时又存在明显不足。论述了清末民初甘肃新式学校教育的发展概况,按照学校教育的三个阶段即高等... 甘肃新式学校教育从清末艰难起步,经过民国时期的缓慢发展,逐步从旧式传统教育演变为近现代新式教育,其间充满坎坷与阻力,取得了巨大成绩,同时又存在明显不足。论述了清末民初甘肃新式学校教育的发展概况,按照学校教育的三个阶段即高等教育阶段、中等教育阶段和初等教育阶段,从高到低分别评述,主要包括学校数量、学生人数、教师人数、教学目标、课程安排、招生条件及毕业生去向等内容,试图呈现该时期甘肃教育发展的基本状况,并对影响甘肃教育发展的若干因素进行概括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初年 甘肃教育 新式学校教育 高等教育 中等教育 初等教育
下载PDF
商业教育的近代缘起 被引量:3
7
作者 吴玉伦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09-113,共5页
近代商业教育萌生于新学兴起、商业发展的时代背景之下,除大学堂设有商学科、普教系统加开商学课程外,归属于实业教育系统的商业学堂是开展商业教育的主要实体。较之以往的学徒制教育,近代商业学校教育的课程设置更为系统,学理更为深奥... 近代商业教育萌生于新学兴起、商业发展的时代背景之下,除大学堂设有商学科、普教系统加开商学课程外,归属于实业教育系统的商业学堂是开展商业教育的主要实体。较之以往的学徒制教育,近代商业学校教育的课程设置更为系统,学理更为深奥,教育目标更注重务实达用。通过对比传统商人和经近代商业教育培养的新式商人的各项素质,可以发见新式商业教育的诸多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业教育 新式教育 形成 发展 特点
下载PDF
近代商业教育在清末的兴起 被引量:2
8
作者 吴玉伦 《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8年第2期30-34,共5页
近代商业教育萌生于新学兴起、商业发展的时代背景之下,除大学堂设有商学科、普教系统加开商学课程外,归属于实业教育系统的商业学堂是开展商业教育的主要实体。较之以往的学徒制教育,近代商业学校教育的课程设置更为系统、学理更为深奥... 近代商业教育萌生于新学兴起、商业发展的时代背景之下,除大学堂设有商学科、普教系统加开商学课程外,归属于实业教育系统的商业学堂是开展商业教育的主要实体。较之以往的学徒制教育,近代商业学校教育的课程设置更为系统、学理更为深奥,教育目标更注重务实达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业教育 新教育 实业教育
下载PDF
黑龙江新式回族教育考论 被引量:1
9
作者 王军 《黑龙江民族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07-108,共2页
新式回族教育是黑龙江回族教育史上的一个重要发展阶段。本文介绍了黑龙江新式回族教育的产生背景、发展状况及其历史意义。
关键词 黑龙江回族 新式教育 产生背景 发展状况
下载PDF
民国时期徽州乡村新式教育及其教学实态——以《一个徽州乡村小学教员的日记》为中心 被引量:2
10
作者 陈杰 《历史教学(下半月)》 CSSCI 2014年第9期16-23,共8页
歙县北乡许村仪耘小学教员黄卓甫先生的日记,逐日记载了新创设的私立小学日常教学实况和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教员认真钻研新式教育方法,教学的基本课程有国语课、算术课、社会常识课和游唱课。学生们在取得学业进步的同时,在教员的... 歙县北乡许村仪耘小学教员黄卓甫先生的日记,逐日记载了新创设的私立小学日常教学实况和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教员认真钻研新式教育方法,教学的基本课程有国语课、算术课、社会常识课和游唱课。学生们在取得学业进步的同时,在教员的细心引导下,也逐渐养成了讲卫生、懂礼貌等好习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徽州 新式教育 仪耘小学 教学实态
原文传递
科举制的废除与近代女子学校教育的萌芽与发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杨银权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0年第1期16-19,共4页
科举制的废除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经历了一个不断变革,直到1905年最终废除的过程。科举制的废除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它不但动摇了封建专制统治的基础,加速了社会近代化转型的进程和新式学堂教育的普及,而且打破了长期以来... 科举制的废除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经历了一个不断变革,直到1905年最终废除的过程。科举制的废除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它不但动摇了封建专制统治的基础,加速了社会近代化转型的进程和新式学堂教育的普及,而且打破了长期以来男子垄断教育的局面,使得中国女性逐渐获得了享受国民教育的权利,这不仅是封建制度下文化教育被垄断的解禁,也是男女教育平等的具体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举制 新式学堂 女子学校教育
下载PDF
民国时期华北乡村教育的转型与困境(1912-1937)
12
作者 朱汉国 《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4年第4期1-10,共10页
华北乡村教育由旧式教育向新式教育的转型始于清末,但真正转型是在民国时期。新式学校的不断创办、旧式私塾得到有效控制和改良、教育内容由儒学教育转向国民教育都充分体现了华北乡村教育由旧式教育向新式教育的转变。华北乡村教育在... 华北乡村教育由旧式教育向新式教育的转型始于清末,但真正转型是在民国时期。新式学校的不断创办、旧式私塾得到有效控制和改良、教育内容由儒学教育转向国民教育都充分体现了华北乡村教育由旧式教育向新式教育的转变。华北乡村教育在转向新式教育的过程中,面临种种问题,新旧教育观念的冲突、教育经费的短缺、教师素质普遍低下等,无不制约着乡村教育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教育 旧式教育 新式教育 华北
下载PDF
在战争语境规范下发生的五四文学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宗刚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06年第4期42-48,共7页
战争直接确立了救亡和启蒙这两大基本主题,这是主流意识形态话语和民间话语共同的聚焦点,规范了五四文学革命生成的两大文学母题。战争使新式教育获得了确立,而新式教育又使“八九十年代”出生的一代的文化心理结构承受着晚清以来所接... 战争直接确立了救亡和启蒙这两大基本主题,这是主流意识形态话语和民间话语共同的聚焦点,规范了五四文学革命生成的两大文学母题。战争使新式教育获得了确立,而新式教育又使“八九十年代”出生的一代的文化心理结构承受着晚清以来所接纳的全部西学的滋润,解放了他们被束缚和桎梏了许久的人性,这就为他们成为五四文学发生的创建主体和接受主体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四文学 新式教育 战争
下载PDF
试论新式民族教育的人伦基础:自守尊严与互守尊严的再教育 被引量:1
14
作者 纳日碧力戈 《民族高等教育研究》 2014年第5期1-4,共4页
新式民族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对所有公民进行有关少数民族的基本教育和再教育。单向度的市场经济会忽视和鄙视弱势群体,也会忽视和鄙视少数民族,而具有人伦基础的市场经济能够避免之。民族教育中的人伦基础是关于自守尊严和互守尊严... 新式民族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对所有公民进行有关少数民族的基本教育和再教育。单向度的市场经济会忽视和鄙视弱势群体,也会忽视和鄙视少数民族,而具有人伦基础的市场经济能够避免之。民族教育中的人伦基础是关于自守尊严和互守尊严的再教育。我们的祖训中有最基本的人伦教育,但是我们正在忘记,或者已经忘记。社会需要再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式民族教育 人伦尊严 再教育
下载PDF
职业教育在农村社会发展中“脱嵌”的历史社会学分析
15
作者 邵长兰 《职业教育研究》 2022年第6期37-41,共5页
乡村振兴战略赋予职业教育非常重要的角色和新的历史使命。但现实中,职业教育与乡村社会发展“脱嵌”,“离农”和“去农”倾向严重。运用历史社会学分析框架,探讨职业教育在农村社会发展中“脱嵌”的原因,发现近代新式教育的设立成为教... 乡村振兴战略赋予职业教育非常重要的角色和新的历史使命。但现实中,职业教育与乡村社会发展“脱嵌”,“离农”和“去农”倾向严重。运用历史社会学分析框架,探讨职业教育在农村社会发展中“脱嵌”的原因,发现近代新式教育的设立成为教育与农村社会发展和社会流动关系的转折点;新式教育影响下农村社会流动的单向性是造成教育“脱嵌”的直接原因;教育“脱嵌”的后果是造成农村人才撂荒、社会发展停滞。对此进行分析,既是当前职业教育改革突破困境的内在需要,也是推动职业教育服务于乡村振兴发展的基本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新式教育 外生性 脱嵌
下载PDF
中国农村社区与乡村学校的近代转型刍议
16
作者 李倩 《黑河学院学报》 2020年第4期151-153,共3页
中国农村社区在不同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存在形式.晚清民国时期农村社区发生历史性的变革,农村社区由宗族血缘自然聚居地向行政组织单位转变.伴随农村社区的转型,农村新式学校不断发展,同时传统私塾出现更新.而近代中国农村社区与农村教... 中国农村社区在不同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存在形式.晚清民国时期农村社区发生历史性的变革,农村社区由宗族血缘自然聚居地向行政组织单位转变.伴随农村社区的转型,农村新式学校不断发展,同时传统私塾出现更新.而近代中国农村社区与农村教育的转变是现代国家建设的重要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社区 乡村学校 新式教育 国家建设
下载PDF
新型教育智库:特征、功能与建设策略 被引量:5
17
作者 杨敏 《当代教育论坛》 2015年第6期22-28,共7页
随着教育改革进程的加速,新型教育智库的作用将变得越来越大,建设为教育改革提供咨询,服务教育决策的新型教育智库尤为重要。文章对新型教育智库的特征、功能和建设策略等问题进行了探析,提出新型教育智库要有智库特征,是点子库、人才... 随着教育改革进程的加速,新型教育智库的作用将变得越来越大,建设为教育改革提供咨询,服务教育决策的新型教育智库尤为重要。文章对新型教育智库的特征、功能和建设策略等问题进行了探析,提出新型教育智库要有智库特征,是点子库、人才库和资源库;要有教育特征,聚焦教育问题、服务教育决策;要有时代特征,体现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技术、创新思维和视角。指出了新型教育智库是教育问题可行性方案的制定者、创造性思维的激活者、前瞻性问题的提出者、有向性舆论的引导者。最后提出了新型教育智库要扩大影响力、提升专业化和保持中立性的建设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教育智库 创新思维 引导者 激活者 提出者 中立性
下载PDF
20世纪上半叶中国美术史学思想文化背景探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曹贵 《设计艺术研究》 2014年第2期102-109,共8页
20世纪上半叶,是中国社会向现代化转型的关键时期。在风起云涌的变革大潮中,中国的哲学、历史、文学等都步入了现代化的征程。与此相伴,中国的美术史学研究也在此种背景下实现了由传统形态向现代形态的转型。探讨20世纪上半叶中国现代... 20世纪上半叶,是中国社会向现代化转型的关键时期。在风起云涌的变革大潮中,中国的哲学、历史、文学等都步入了现代化的征程。与此相伴,中国的美术史学研究也在此种背景下实现了由传统形态向现代形态的转型。探讨20世纪上半叶中国现代美术史学产生和发展的思想文化背景,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西学东渐与中国近代史学的牵引,二是新式美术教育与出版机构的推进,三是近代美术考古学的促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近代美术史学 新式美术教育 近代美术考古学
下载PDF
21世纪通识教育的新样态——伊恩·韦斯特伯里教授访谈录 被引量:8
19
作者 王海莹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13-118,共6页
伊恩·韦斯特伯里教授是美国课程领域的领军人物,是美国《课程研究》杂志主编,是施瓦布的学生,芝加哥派传人。这篇对他的访谈主要围绕通识教育展开,此访谈有助于中国学者更清楚地区分博雅教育、通识教育的概念,更真切地了解美国通... 伊恩·韦斯特伯里教授是美国课程领域的领军人物,是美国《课程研究》杂志主编,是施瓦布的学生,芝加哥派传人。这篇对他的访谈主要围绕通识教育展开,此访谈有助于中国学者更清楚地区分博雅教育、通识教育的概念,更真切地了解美国通识教育的历史,以及面对21世纪的急剧变革通识课程应该如何超越原有模式构架新样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识教育 批判性思维 通识教育新样态 伊恩·韦斯特伯里
下载PDF
网络参政中虚拟群体的分析
20
作者 曾桂芳 陈京民 梁亚婷 《微型电脑应用》 2011年第9期53-55,6,共4页
互联网的普及应用,使得社会主体能够更加直接和方便地进行政治参与,对网络政治参与中的虚拟群体,即网络参政群体进行探讨,分析了网络参政群体的内涵、特点、属性、基本要素,并根据这些理论基础,针对目前网络参政存在的问题,分析并提出... 互联网的普及应用,使得社会主体能够更加直接和方便地进行政治参与,对网络政治参与中的虚拟群体,即网络参政群体进行探讨,分析了网络参政群体的内涵、特点、属性、基本要素,并根据这些理论基础,针对目前网络参政存在的问题,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 政治参与 参政群体 建议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