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日常生活审美化”理论溯源 被引量:5
1
作者 张弓 苏颖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8-51,共4页
"日常生活审美化"出现在已经进入后工业社会的欧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英国学者费瑟斯通和德国学者沃尔夫冈·韦尔施是这一理论最早的倡导者。对他们的理论作进一步梳理,以期对我国关于这一理论的深入研究有所借鉴。
关键词 日常生活审美化 新型知识分子 理性审视
下载PDF
孙中山与晚清革命党人社会背景的再认识 被引量:6
2
作者 迟云飞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27-34,共8页
孙中山早期革命(晚清时期)的社会背景(或基础)不是资产阶级,他所领导的革命也不是资产阶级革命。兴中会时期,他所依赖的社会力量是背离了传统社会体制、率先接受西方影响的边缘阶层,其社会基础十分薄弱,所以他的革命活动到处碰壁。1901... 孙中山早期革命(晚清时期)的社会背景(或基础)不是资产阶级,他所领导的革命也不是资产阶级革命。兴中会时期,他所依赖的社会力量是背离了传统社会体制、率先接受西方影响的边缘阶层,其社会基础十分薄弱,所以他的革命活动到处碰壁。1901年以后,孙中山转向新政中产生的追求民族主义目标的新知识分子,由于革命得到这一新社会精英阶层的认同,社会基础迅速扩大,终获辛亥革命的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中山 晚清 革命党人 新知识分子
下载PDF
五四时期文学翻译风尚的转变——以新文化人与林纾之论争为中心 被引量:4
3
作者 任淑坤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19-123,共5页
五四时期翻译风尚的转变,以新文化人对林纾的批判为分水岭。在这场论战中,林纾很快落败并成为文学翻译的反面典型,其原因是多方面的。经过这场论战,以林纾为代表的用文言翻译西方小说,具有"删译、改译、选材零散没有系统"等... 五四时期翻译风尚的转变,以新文化人对林纾的批判为分水岭。在这场论战中,林纾很快落败并成为文学翻译的反面典型,其原因是多方面的。经过这场论战,以林纾为代表的用文言翻译西方小说,具有"删译、改译、选材零散没有系统"等特征的翻译退潮,代之以直译的方法翻译西方名著,翻译风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文化人 林纾 论争 风尚 改变
下载PDF
论20世纪初年新式知识分子民族国家理论的提出 被引量:1
4
作者 许小青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29-35,共7页
1 90 3年前后新式知识分子 ,用民族主义和帝国主义两大理论来观察、总结时代的特点 ,外迫于救亡的压力 ,内激于现代性的追求 ,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明确地提出民族国家的建构问题 ,并开始运用西方民族国家理论 ,从主权、国民、领土等方面... 1 90 3年前后新式知识分子 ,用民族主义和帝国主义两大理论来观察、总结时代的特点 ,外迫于救亡的压力 ,内激于现代性的追求 ,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明确地提出民族国家的建构问题 ,并开始运用西方民族国家理论 ,从主权、国民、领土等方面来建构民族国家 ,虽然遇到诸多认同困扰、焦虑甚至危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分子 民族主义 民族帝国主义 现代性 民族国家理论 20世纪初
下载PDF
民初新式知识分子重释“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论
5
作者 赵炎才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6-114,共9页
民初一些知识分子以报刊为阵地大声疾呼并努力诠释“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他们赋予此一流行话语以时代新义,其中“天下”与“国家”由异趋同聚合为近代共和国,而“匹夫”则由传统臣民一跃而为近代国民。“天下”与“匹夫”的关系遂转变... 民初一些知识分子以报刊为阵地大声疾呼并努力诠释“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他们赋予此一流行话语以时代新义,其中“天下”与“国家”由异趋同聚合为近代共和国,而“匹夫”则由传统臣民一跃而为近代国民。“天下”与“匹夫”的关系遂转变为国家与国民的新关系。而近代语境下的“匹夫有责”的“责”则凸显为自觉弘扬中华民族传统优秀道义精神,视其为天赋人权精神中应有之义,具体外现为职责、责任、良心与诚信等道德素养,蕴含着浓郁的政治文化与社会文化等价值诉求。这从一个侧面透露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渐成中国近代爱国主义的代名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初 新式知识分子 报刊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下载PDF
催化与嬗变:民族主义与晚清政府的衰亡 被引量:2
6
作者 胡涤非 《贵州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6-12,共7页
晚清政府的衰亡是多种历史因素和多种历史力量合力作用的结果。本文以新知识分子、士绅和革命党人三个社会群体为代表,通过分析民族主义对他们的思想观念和社会行为方式的影响,折射出民族主义在清政府衰亡过程中的作用和影响。
关键词 民族主义 晚清政府 新知识分子 士绅 革命党人
原文传递
洋务运动时期中国新式知识分子群研究
7
作者 陆阳 《阴山学刊》 2014年第6期100-103,共4页
洋务运动时期,中国的知识界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随着西方先进思想、技术等的传入,中国的新式知识分子得以形成。这批知识分子的构成复杂多样,呈现出不同于传统知识分子的特点,他们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关键词 洋务运动 新式知识分子 传统知识分子
下载PDF
1895年:近代中国的多重意义 被引量:1
8
作者 孔亭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7年第6期31-36,共6页
1895年,甲午战争中国战败,面对大国地位的衰落和中华民族危机的进一步加深,中华民族开始觉醒;近代意义上的知识分子登上中国历史舞台,他们为变法自强宣传西方新思想;改良派和革命派以各自的方式展开救亡运动,开启了探寻中华民族伟大复... 1895年,甲午战争中国战败,面对大国地位的衰落和中华民族危机的进一步加深,中华民族开始觉醒;近代意义上的知识分子登上中国历史舞台,他们为变法自强宣传西方新思想;改良派和革命派以各自的方式展开救亡运动,开启了探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与此同时,袁世凯开始创建北洋新军,由这支新军衍生的北洋军阀曾控制北京政府长达16年之久。1895年发生或萌发的诸多事件,加速了近代中国的政治变革与社会转型,对近代中国有着多重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895年 中华民族觉醒 新式知识分子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下载PDF
“十七年”文学“知识分子新人”型构再思考——兼论《红豆》与《青春之歌》的“新人”想象
9
作者 王潇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5期43-51,共9页
“十七年”文学知识分子新人型构,深植于国家现代性主潮兴起的语境下,知识分子重新调整自我与民族国家想象之命题。此外,营构知识分子新人文本范式,也在政治一统的“十七年”时期变得更为迫切。然而,新时期以来,以纯文学为旗帜的批评标... “十七年”文学知识分子新人型构,深植于国家现代性主潮兴起的语境下,知识分子重新调整自我与民族国家想象之命题。此外,营构知识分子新人文本范式,也在政治一统的“十七年”时期变得更为迫切。然而,新时期以来,以纯文学为旗帜的批评标准,有意无意地遮蔽了知识分子新人型构的基本对话语境。因此,重新以整体性的视阈,拥入知识分子新人谱系型构的驳杂图景。重温以《红豆》与《青春之歌》为典范的知识分子新人文本型构,如何生成颇具魅惑性的同中之异与异中之同。继而,在摒弃断裂论思维前提之下,重审知识分子新人型构的基本图景,其中亦波及表层的文学样态与深层的评价视阈之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七年”文学 《红豆》 《青春之歌》 知识分子新人 民族国家想象
下载PDF
“新民说”与晚清白话文运动——1900年代的民粹主义辨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刘东玲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19-130,共12页
清末"戊戌"之后梁启超提出"新民"说,民众以国民身份进入近代新型知识分子视野。晚清改良派与革命派对西方现代政治思想的译介与传播,极大地改变了近代知识分子的思想结构,其中民粹主义意识极大地影响了知识分子对... 清末"戊戌"之后梁启超提出"新民"说,民众以国民身份进入近代新型知识分子视野。晚清改良派与革命派对西方现代政治思想的译介与传播,极大地改变了近代知识分子的思想结构,其中民粹主义意识极大地影响了知识分子对启蒙和革命的接受与认同。无论改良派的"新民"启蒙还是革命派的"三民主义"均折射出民粹主义在其中的深刻影响。晚清"文学革命"作为政治思想启蒙的途径和方式,在某种程度上塑造了近现代文学的政治意识形态性,也塑造了晚清白话文的特殊品质。这种政治思想启蒙与晚清"文学革命"之间的互文性,传达了新型知识分子民族国家的焦虑与诉求,并为"五四"时期的"新文化运动"思想启蒙提供了前提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粹主义 新型知识分子 新民说 无政府主义
原文传递
清末中国社会变革中新兴知识分子解构与建构的困境
11
作者 戴玉琴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3期54-58,共5页
由新兴知识分子集团发动并领导的辛亥革命在推翻传统的帝制后并没有随即建立起相应的合法政治权威,而是留下了一个完全不可信任并进一步朝着分裂方向滑行的政治真空。虽然出现这一结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新兴知识分... 由新兴知识分子集团发动并领导的辛亥革命在推翻传统的帝制后并没有随即建立起相应的合法政治权威,而是留下了一个完全不可信任并进一步朝着分裂方向滑行的政治真空。虽然出现这一结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新兴知识分子对传统社会秩序解构不够,对现存离异集团整合不够,对新政治秩序理性设计不够也是不可忽略的一个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兴知识分子 传统社会秩序 现存离异集团 新政治秩序设计 解构
下载PDF
“The Old New-Intellectuals”in the May Fourth New Cultural Movement
12
作者 Xu jilin 《Frontiers of History in China》 2020年第1期135-170,共36页
During the May Fourth New Cultural Movement,three debates on new/Western and old/Chinese cultures were respectively carried out between the journal New Youth and Lin Qinnan,Chen Duxiu and Du Yaquan,as well as Zhang Do... During the May Fourth New Cultural Movement,three debates on new/Western and old/Chinese cultures were respectively carried out between the journal New Youth and Lin Qinnan,Chen Duxiu and Du Yaquan,as well as Zhang Dongsun and Fu Sinian.New Youth,Chen Duxiu and Zhang Dongsun were regarded as the“new school,”whereas their opponents“the old new--intellectuals.”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m lies in their attitudes towards traditions instead of their new or old knowledge.After three heated debates,New Youth won a total victory in big cities,because the so-called“urban youths”needed a radical cultural reform plan and a simple guide for action.On the contrary,“town youths”who lived in small cities and towns did not care about the attitudinal difference of two sides.They paid more attention to absorbing new knowledge from both sides and were more sympathetic to tradi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w CULTURE Movement “the OLD new-intellectuals ”discourse power of CULTURE new YOUTH The Eastern Miscellany
原文传递
浙一师校友会与新型知识分子群体的形成
13
作者 项建英 郑晗吟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10-120,共11页
随着民初兼具学校组织与社会关系网络两重身份的校友会兴起,“学校—校友会—校友”构成紧密联系,“学校—校友—社会”的互动有了新的观察视角。浙一师校友会便是典例,该校友会一以贯之地在人格教育中迎合新潮流、关注校友群体与社会,... 随着民初兼具学校组织与社会关系网络两重身份的校友会兴起,“学校—校友会—校友”构成紧密联系,“学校—校友—社会”的互动有了新的观察视角。浙一师校友会便是典例,该校友会一以贯之地在人格教育中迎合新潮流、关注校友群体与社会,体现了浙一师“与时俱进”的精神。在浙一师校友会人格培养与关系联结等方面作用下,由校友同仁构成的新型知识分子群体逐渐形成,并在教育革新、文艺创作、社会革命等领域呈现出多种思想样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友会 浙一师 新型知识分子群体
下载PDF
体育赛事直播画面法律保护的适用困境与纾解路径——基于31个案例的实证分析
14
作者 袁宛琪 胡神松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1-48,共8页
体育赛事直播已成为我国体育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其现有的法律保护路径仍不完善。综合运用文献资料、案例分析等方法,梳理2012-2023年31起体育赛事直播画面侵权案例后发现:由于相关权益性质不明,现有法律框架下著作权法、反不正当竞... 体育赛事直播已成为我国体育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其现有的法律保护路径仍不完善。综合运用文献资料、案例分析等方法,梳理2012-2023年31起体育赛事直播画面侵权案例后发现:由于相关权益性质不明,现有法律框架下著作权法、反不正当竞争法以及体育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对体育赛事直播画面保护出现距离性,受害人通常难以实现权利救济。研究总结了当前体育赛事直播画面纠纷处理过程中在体育赛事直播画面定性、权利主体认定、权益保护法律适用三方面的现存困境。据此提出纾解路径,即立法将体育赛事直播画面定义为“实时数据集合”,并将其纳入“新型知识产权”客体范畴;扩大广播组织的定义,使其涵盖网络广播组织;在《体育法》中创设“体育赛事视听信息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赛事直播画面 体育赛事视听传播权 体育法 新型知识产权 实时数据集合
下载PDF
图书馆视角下近现代乡村宗族新公共空间的形成——以广东江门司徒氏图书馆与关族图书馆为据 被引量:3
15
作者 任家乐 《国家图书馆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99-105,共7页
清末民初以降,传统宗族社会走向瓦解,图书馆建设开始走向乡村。新知识社团与在乡宗族相结合,以图书馆建设为契机,重新找到了凝聚宗族人心的新方式。本文分析当时中国图书馆界对乡村图书馆建设问题认识的变化,并以广东司徒氏图书馆及关... 清末民初以降,传统宗族社会走向瓦解,图书馆建设开始走向乡村。新知识社团与在乡宗族相结合,以图书馆建设为契机,重新找到了凝聚宗族人心的新方式。本文分析当时中国图书馆界对乡村图书馆建设问题认识的变化,并以广东司徒氏图书馆及关族图书馆建设为据,梳理乡村新知识社团与宗族文化的融合过程,进一步分析他们兴办乡村图书馆的动机,以及图书馆文化对乡村社会带来的多元化影响。参考文献2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徒氏图书馆 关族图书馆 宗族图书馆 乡村图书馆 宗族 新知识社团
下载PDF
艾特玛托夫的《断头台》与俄国东正教文化 被引量:1
16
作者 周明燕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90-93,共4页
本文通过对《断头台》产生的现实社会背景的梳理,分析东正教文化传统对俄罗斯民族深远的影响力;通过艾特玛托夫在作品中的宗教思想探索,分析其与俄国东正教文化传统的相通之处,以及俄国知识分子自由主义东正教思想对艾特玛托夫的影响及... 本文通过对《断头台》产生的现实社会背景的梳理,分析东正教文化传统对俄罗斯民族深远的影响力;通过艾特玛托夫在作品中的宗教思想探索,分析其与俄国东正教文化传统的相通之处,以及俄国知识分子自由主义东正教思想对艾特玛托夫的影响及其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特玛托夫 《断头台》 东正教 新精神哲学 俄罗斯
下载PDF
“纽约文人”:一个被遗忘的文学批评部落 被引量:1
17
作者 吴琼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44-150,共7页
“纽约文人”是美国于20世纪30年代中期至50年代末期活跃在纽约的一群犹太知识分子和文学批评家的统称。这个群体继承了美国左翼知识分子的激进传统,但又摆脱了老左派的布尔什维克主义,立足于文学想象与社会现实的辩证关系,对西方现代... “纽约文人”是美国于20世纪30年代中期至50年代末期活跃在纽约的一群犹太知识分子和文学批评家的统称。这个群体继承了美国左翼知识分子的激进传统,但又摆脱了老左派的布尔什维克主义,立足于文学想象与社会现实的辩证关系,对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及美国本土文学进行研究,激活了富有美国特色的社会文化批评的传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派评论 文学批评 “纽约文人” 美国
原文传递
“纽约知识分子”与大众文化批评之争 被引量:3
18
作者 曾艳钰 《外国语言与文化》 2017年第2期42-53,共12页
"纽约知识分子"对大众文化的论争分为三个阶段:1940年代,以格林伯格为代表的"纽约知识分子"强力谴责大众文化,捍卫现代主义艺术及文学;1950年代及1960年代,针对以格林伯格为代表的大众文化的反对者的观点,希尔斯等... "纽约知识分子"对大众文化的论争分为三个阶段:1940年代,以格林伯格为代表的"纽约知识分子"强力谴责大众文化,捍卫现代主义艺术及文学;1950年代及1960年代,针对以格林伯格为代表的大众文化的反对者的观点,希尔斯等开始为大众文化进行辩护;1960年代后,菲德勒及桑塔格在接受大众文化的同时,还使之合法化。三代"纽约知识分子"对大众文化由反对到接受的转变与1930年代到1970年代的社会背景相关,与其从激进主义到自由主义再到保守主义的文化及政治立场相关,也与其自身文化身份的转变息息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纽约知识分子” 高雅文化 大众文化
原文传递
论《五四遗事》的谐仿叙事和文化批评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力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5年第3期75-77,共3页
张爱玲的《五四遗事》完成于新中国文学界逐渐将“五四”新文化和新文学神话化的特殊历史语境,这篇小说以谐仿古典爱情故事的方式,对新知识青年追求爱情的心态和责任能力作了冷峻的审视和批评,提供了一种反思新文化运动的独特视角。
关键词 张爱玲 谐仿 “新青年”
下载PDF
国际视野与本土智慧:儒商教育取向下的高等财经教育改革 被引量:1
20
作者 徐全忠 《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综合版)》 2011年第6期9-12,共4页
进入21世纪的高等教育面临太多的变革与不确定性,经济全球化,教育大众化,文化多元等一系列问题需要面对。高等财经教育需要深入思考并付诸改革,然而具有一般意义的大学精神和价值的坚守与适应国家社会需要等功利取向的改革,只能平衡却... 进入21世纪的高等教育面临太多的变革与不确定性,经济全球化,教育大众化,文化多元等一系列问题需要面对。高等财经教育需要深入思考并付诸改革,然而具有一般意义的大学精神和价值的坚守与适应国家社会需要等功利取向的改革,只能平衡却不能取舍。新儒商的教育目标为高等财经教育提供了一条整合多元价值需求与中西文化的改革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化 新儒商 平衡 职业人格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