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教师专业发展新视阈:基于教育现象学的生活体验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王慧霞 《江苏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2期127-130,共4页
"生活体验研究"是一种教育现象学的研究方法,它试图通过对人类生活体验研究而更好地理解人类的活动和各种现象。目前对于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没有提供给我们一个与众不同的视角和思维方式,它没有自己独特的具有辐射性和震撼力... "生活体验研究"是一种教育现象学的研究方法,它试图通过对人类生活体验研究而更好地理解人类的活动和各种现象。目前对于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没有提供给我们一个与众不同的视角和思维方式,它没有自己独特的具有辐射性和震撼力的方法论。"生活体验研究"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新的现实依据和价值取向,对教师专业能力的提高有着促进作用,从而成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专业 生活体验 现实依据 价值取向
下载PDF
《太史公自序》中没有记载司马迁生年——兼与吴名岗等先生商榷 被引量:1
2
作者 张奇虹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第1期18-23,共6页
近年来连续有多篇主张司马迁生年为前135年的"新证"论者的论文,而且都是从《太史公自序》中找依据,作者以"铁证"自居,文风偏激,或大骂王国维,或痛斥张守节,其中最有分量的是曾维华、吴名岗两人的文章。吴文题目直... 近年来连续有多篇主张司马迁生年为前135年的"新证"论者的论文,而且都是从《太史公自序》中找依据,作者以"铁证"自居,文风偏激,或大骂王国维,或痛斥张守节,其中最有分量的是曾维华、吴名岗两人的文章。吴文题目直接标明司马迁在自序中说"生于建元年间",又痛斥张守节治学"是非常不严谨的,是不负责任的",但吴文论说通篇既"无理",亦"无据"。文章认为,从《太史公自序》中找司马迁生于前135年说的证据,不是"新大陆",版权发端于李长之。由于在《太史公自序》中没有记载生年,所以吴文题目"司马迁自叙生于建元年间"是一个伪命题,吴文等"新证"的一些推论不能成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史公自序》 司马迁 生年 “新证”
下载PDF
吉林省加里东运动的新证据 被引量:1
3
作者 聂桂娟 彭玉鲸 +1 位作者 苑凤华 吕洋 《吉林地质》 2015年第4期1-6,共6页
依据伊通景家台大黑山晚奥陶世陡山头子组(原误比用石缝组)之顶界不整合面上的大黑山砾岩+火山岩(原误划属桃山组下段),于火山岩中获锆石U-Pb SHRIMP年龄为(413.4±6.6)Ma^(420.3±6.6)Ma,相邻的段家店同一地层为(415.0±6.... 依据伊通景家台大黑山晚奥陶世陡山头子组(原误比用石缝组)之顶界不整合面上的大黑山砾岩+火山岩(原误划属桃山组下段),于火山岩中获锆石U-Pb SHRIMP年龄为(413.4±6.6)Ma^(420.3±6.6)Ma,相邻的段家店同一地层为(415.0±6.9)Ma^(421.4±6.6)Ma;永吉张家屯生物化石定年为晚—末志留世的张家屯组底砾岩沉积覆盖的英云闪长岩获锆石U-Pb LA-ICPMS年龄(443±5)Ma;共同为吉林省加里东运动提供了有力的新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林 大黑山 张家屯 加里东运动 新证据
下载PDF
刑事再审理由探析 被引量:18
4
作者 韩阳 《法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88-98,共11页
再审理由的设计是对再审程序进行控制和协调的关键因素。在我国,应当明确区分有利于被告人的再审理由和不利于被告人的再审理由;对于有利于被告人的再审理由,应从实体上和程序上两方面分别进行规定;对于不利于被告人的再审,只能以程序... 再审理由的设计是对再审程序进行控制和协调的关键因素。在我国,应当明确区分有利于被告人的再审理由和不利于被告人的再审理由;对于有利于被告人的再审理由,应从实体上和程序上两方面分别进行规定;对于不利于被告人的再审,只能以程序上的重大瑕疵为由而提起,以限制再审作不利于被告人的变更,体现再审程序的救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审理由 刑事 再审程序 被告人 救济性 区分 瑕疵 限制
原文传递
论已决事实的预决效力——以台湾地区争点效的要件为借鉴 被引量:12
5
作者 张自合 《山东警察学院学报》 2011年第5期38-43,共6页
既判力只及于判决主文中对于诉讼标的之判断,判决理由中的判断无既判力。判决理由中的判断对后诉有一定的拘束力,即已决事实的预决效力。《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9条第4项规定了判决理由的预决效力,但尚待完善。... 既判力只及于判决主文中对于诉讼标的之判断,判决理由中的判断无既判力。判决理由中的判断对后诉有一定的拘束力,即已决事实的预决效力。《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9条第4项规定了判决理由的预决效力,但尚待完善。我国台湾地区争点效的理论与实践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有预决效力的已确认事实应限于前诉的主要事实,受预决效力约束的当事人应与前案当事人一致。前诉判决的已决事实可因在后诉中当事人提出的新证据而直接导致相异认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既判力 争点效 预决效力 新证据
下载PDF
刑事再审事由中的“新证据”、“证据虚假”和“证据不足” 被引量:9
6
作者 黄士元 《证据科学》 2008年第6期676-688,共13页
刑事再审理由的设定,关涉到"法的安定性"和"法的公平性"的平衡,是刑事再审制度的核心问题之一。提起的再审是有利于还是不利于被判决人对"新证据"的崭新性、显著性,对"证据虚假"的形式要件、... 刑事再审理由的设定,关涉到"法的安定性"和"法的公平性"的平衡,是刑事再审制度的核心问题之一。提起的再审是有利于还是不利于被判决人对"新证据"的崭新性、显著性,对"证据虚假"的形式要件、实质要件等都有着直接的影响。我国不应该将"证据不足"这种涉及证据证明力的事由作为再审事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再审事由 新证据 证据虚假 证据不足
原文传递
民事再审新证据的认定与运用 被引量:9
7
作者 罗飞云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61-171,共11页
考察司法实践中再审新证据的运行特点和基本样态,可以发现我国法院对再审新证据比较宽容的总体现状。以新证据启动再审,有利于在发现真实的基础上实现实体公正,大陆法系各国一般都在一定限度内把新证据作为再审事由。我国目前严格限定... 考察司法实践中再审新证据的运行特点和基本样态,可以发现我国法院对再审新证据比较宽容的总体现状。以新证据启动再审,有利于在发现真实的基础上实现实体公正,大陆法系各国一般都在一定限度内把新证据作为再审事由。我国目前严格限定再审新证据的种类还缺乏现实基础,但也不能过于放宽再审新证据的范围,再审新证据的认定与运用必须在既判力与实体公正之间进行权衡的基础上完善相关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证据 举证期限 既判力 实体公正
原文传递
论我国民事诉讼中“新的证据” 被引量:7
8
作者 韦经建 李广军 《当代法学》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99-104,共6页
“新的证据”的规则是证据规则中的必要组成部分。依据《民事诉讼法》和《民事诉讼证据规则》,可以界定新的证据的含义及其特点。新的证据的排除和认同要根据不同的审理程序和情形来进行。一方当事人提出新的证据,对方当事人可以通过不... “新的证据”的规则是证据规则中的必要组成部分。依据《民事诉讼法》和《民事诉讼证据规则》,可以界定新的证据的含义及其特点。新的证据的排除和认同要根据不同的审理程序和情形来进行。一方当事人提出新的证据,对方当事人可以通过不同的途径,在合理期限内提出抗辩。此外,由于提交新的证据而产生的合理费用,要根据公平原则,在符合一定条件时,由当事人分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证据规则 新的证据 证据排除
原文传递
论动态新证据观——以民事再审新证据为分析对象 被引量:5
9
作者 邓和军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6期657-661,共5页
民事诉讼新证据问题特别是民事再审新证据问题,是目前理论界和实务界都没有完全弄清楚的一个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应持一种动态新证据观,并用这种观点来审视界定民事再审新证据应考量的因素和民事再审新证据的审查判断。
关键词 民事诉讼 再审程序 新证据 动态新证据观 自由心证
下载PDF
我国民事诉讼举证时限制度探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蒋陆军 李晓琦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06年第1期40-43,共4页
举证时限是诉讼当事人是否承担不利裁判风险的一个重要分界线。现在意义上的举证时限概念,可追溯至历史上的法定顺序主义和随时提出主义。目前大多数国家都相继确立了证据适时提出主义,我国也经历了由证据随时提出主义向证据适时提出主... 举证时限是诉讼当事人是否承担不利裁判风险的一个重要分界线。现在意义上的举证时限概念,可追溯至历史上的法定顺序主义和随时提出主义。目前大多数国家都相继确立了证据适时提出主义,我国也经历了由证据随时提出主义向证据适时提出主义的转变。但是,由《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所确立的举证时限制度对具体制度和规则的设计,仍然存在矛盾和缺陷,同时,期望通过司法解释来构筑完整的举证时限制度本身也有失常理,我国目前并不系统的举证时限制度急切需要通过立法来加以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事诉讼 举证时限 证据失权 证据交换
下载PDF
美之创造 贵在新颖——《莎士比亚选集》前言 被引量:6
11
作者 许渊冲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2期1-2,21,共3页
美的创造乃人生乐趣之真谛。翻译文学可谓是创造美之艺术。纵观世界,莎士比亚是世界上创造美最多之人,故以另一门语言重现莎剧之美,亦是一种美的创造。回顾往昔,莎译无数,之所以仍需重译,《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给出了充分的解说,即"... 美的创造乃人生乐趣之真谛。翻译文学可谓是创造美之艺术。纵观世界,莎士比亚是世界上创造美最多之人,故以另一门语言重现莎剧之美,亦是一种美的创造。回顾往昔,莎译无数,之所以仍需重译,《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给出了充分的解说,即"古代人的性格描绘在今天是不再够用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许渊冲 美的创造 莎剧重译 新的理据
下载PDF
唐代烽子上烽铺番期新证——新出烽铺文书研究之三 被引量:6
12
作者 程喜霖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2期5-8,共4页
吐鲁番阿斯塔那古墓新出唐代烽铺文书,揭示了唐朝烽子上烽铺的番期,填补了唐兵部《烽式》的空白,补充了史籍的缺漏。
关键词 唐代 吐鲁番 烽铺 烽子 番期 新证
下载PDF
新疆于田阿什库勒火山群若干新的野外地质证据 被引量:5
13
作者 冯民 黄杰 +1 位作者 涂勇 黄少鹏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3512-3520,共9页
位于青藏高原北缘的新疆于田阿什库勒火山群地区是中国大陆现代火山和地震活动最活跃的构造区之一,是研究青藏高原演化的重要窗口,但由于地处高海拔(4700~5600m.a.s.l.)无人区,研究程度还很低,甚至还不曾开展过系统详细的野外地质调... 位于青藏高原北缘的新疆于田阿什库勒火山群地区是中国大陆现代火山和地震活动最活跃的构造区之一,是研究青藏高原演化的重要窗口,但由于地处高海拔(4700~5600m.a.s.l.)无人区,研究程度还很低,甚至还不曾开展过系统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本文报道最近在这一地区的一次野外考察结果,在前人鲜为涉足的阿什库勒盆地北部发现了苏贝稀1号、苏贝稀2号和托甫热三个火山口,并且在前人有争议的盆地南部高台山地区找到确凿的证据,重新认定高台山火山的存在。我们还在高台山和椅子山火山之间考察了前人未曾报道的小黑沟火山。由小黑沟流向乌鲁克库勒湖的火山熔岩流动和冷却过程中形成的熔岩冢等火山地质景观在严酷的荒漠环境中迄今仍然保存完好,表明小黑山火山很可能是一座全新世的火山,是本次考察到的最年轻的火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证据 全新世 阿什库勒火山 青藏高原
下载PDF
民事再审启动事由中新证据的界定 被引量:3
14
作者 付婷婷 《山西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8年第2期63-66,共4页
"有新的证据,足以推翻原判决、裁定的"是启动民事诉讼再审的事由,如何理解新的证据成为是否透彻理解法律条文的关键问题。文章从规则、理论、实务三方面展开论述,并对"新的证据"的界定、审查和确认提出了合理阐释。
关键词 民事再审启动事由 新的证据 界定 实务评判
下载PDF
何时为止:证据不足不起诉后重新追诉的法律控制
15
作者 郭烁 曹广鹏 《青少年犯罪问题》 2024年第4期3-17,共15页
作出证据不足不起诉决定后,检察院重新发动追诉存在恣意倾向,可能对程序的安定性有所削弱。规范演进过程显示,恣意风险植根于规范价值定位、不起诉种类界分和司法解释越权续造等复杂因素。对重新追诉进路作类型划分,明确规制重心为“发... 作出证据不足不起诉决定后,检察院重新发动追诉存在恣意倾向,可能对程序的安定性有所削弱。规范演进过程显示,恣意风险植根于规范价值定位、不起诉种类界分和司法解释越权续造等复杂因素。对重新追诉进路作类型划分,明确规制重心为“发现新的证据”和“不起诉决定确有错误”两类事由。对此,应遵循《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第369条确立的有限实质确定力,对“新的证据”和“确有错误”进行法解释学限缩,通过公诉审查程序实现过滤。其中,“新的证据”须同时符合崭新性和显著性特征:前者要求证据在决定不起诉前未被检察官发现,通过比对证据卷记载内容加以判断;后者强调证据必须足以推翻原不起诉决定,排除区分此罪与彼罪、证明量刑情节的证据。为保证独立要件不致被虚置,“确有错误”宜排除仅可归咎于检察官之事由。《刑事诉讼法》的第四次修改,应当秉持“以精细立法助推精密司法”的理念,对证据不足不起诉后重新追诉实现更进一步的法律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的证据 公诉审查 实质确定力 证据不足不起诉
下载PDF
公诉决定的确定性:以《刑事诉讼法》再修改为视角
16
作者 任禹行 《西南政法大学学报》 2024年第5期57-66,共10页
公诉权行使的程序法目标在于形成并维系特定诉讼系属关系,诉讼系属关系一旦形成,便对控辩审三方构造产生约束效力。不起诉旨在宣告诉讼系属关系不能建立,撤回起诉和终局裁判旨在消灭已建立的诉讼系属关系,以上作为诉讼系属关系评价机制... 公诉权行使的程序法目标在于形成并维系特定诉讼系属关系,诉讼系属关系一旦形成,便对控辩审三方构造产生约束效力。不起诉旨在宣告诉讼系属关系不能建立,撤回起诉和终局裁判旨在消灭已建立的诉讼系属关系,以上作为诉讼系属关系评价机制的裁判或者决定,均具有不同程度的确定效力。实质确定力产生的前提是实体裁判消灭诉讼系属关系,以不起诉和撤回起诉决定为代表的公诉决定不涉及实体罪责关系评价,不具有实质确定力。出于法安定性和法平和性的考量,不起诉和撤回起诉决定作出后,再行起诉应当有所限制,这种限制体现为作为程序启动门槛的“新的事实”和“新的证据”要件的实质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撤回起诉 实质确定力 形式确定力 新的事实 新的证据
下载PDF
今本《古文尚书·汤诰》非伪书新证
17
作者 庞光华 《中国文字研究》 2024年第1期161-169,共9页
今本《古文尚书》的《汤诰》从南宋以来被学术界怀疑为所谓“伪古文尚书”之一。本文列举了十八条证据证明今本《汤诰》一定是商代的古本文献,不可能是魏晋人所能伪造的。本文将西汉以前引述《汤诰》的古文献和今本《汤诰》逐一予以精... 今本《古文尚书》的《汤诰》从南宋以来被学术界怀疑为所谓“伪古文尚书”之一。本文列举了十八条证据证明今本《汤诰》一定是商代的古本文献,不可能是魏晋人所能伪造的。本文将西汉以前引述《汤诰》的古文献和今本《汤诰》逐一予以精密的比对,论证了只能是春秋战国的文献引述今本《汤诰》,不可能是今本《汤诰》在那些文献的基础上创作而成。尤其是本文发现了今本《汤诰》的“惟皇上帝”一语可与西周金文精准对应,也与清华简精准对应,这是证明今本《汤诰》不伪的坚强证据。今本《汤诰》和《史记》所引《汤诰》是古本《汤诰》的上下篇,都是先秦的真实文献。先秦墨家所传的《尚书》文本和对《尚书》的阐释,与儒家的传本和阐释有所不同。儒家的《尚书》传本和阐释比墨家更可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文尚书》 《汤诰》 伪书 新证
下载PDF
西周官制中王与后分治制度考论 被引量:2
18
作者 谢乃和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7,共7页
先秦礼书设计的西周中央政权组织中有王与后分治的制度,以周天子和王后分别统帅以男子为主体的王朝政务官和以后妃为主体的王室事务官,分掌王家内外。学者拘囿于礼书的性质,在西周官制研究中或对之持疑,或阙而不论。金文和传世文献表明... 先秦礼书设计的西周中央政权组织中有王与后分治的制度,以周天子和王后分别统帅以男子为主体的王朝政务官和以后妃为主体的王室事务官,分掌王家内外。学者拘囿于礼书的性质,在西周官制研究中或对之持疑,或阙而不论。金文和传世文献表明,这一制度在西周政治运行机制中确实存在,且有着独特的时代内涵。与制度模式化和礼书理想化特征相较,现实政治中王与后分治的政治运行机制并非畛域殊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周 《周礼》 王后 新证
下载PDF
论民事再审审查程序对新证据的认定 被引量:4
19
作者 郎立惠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37-141,共5页
中国现有法律和司法解释对再审新证据的规定并不统一,司法实践中对于如何认定再审新证据存在较多争议和困惑。新证据在一审、二审和再审中是一项具有统一性的制度,一审、二审和再审程序中对于新证据的采纳有必要采取相对统一的认定标准... 中国现有法律和司法解释对再审新证据的规定并不统一,司法实践中对于如何认定再审新证据存在较多争议和困惑。新证据在一审、二审和再审中是一项具有统一性的制度,一审、二审和再审程序中对于新证据的采纳有必要采取相对统一的认定标准。从最大限度维护生效裁判既判力的角度来讲,对再审新证据的认定应更为严格,应在举证时限、延迟举证说明义务方面作出更加具体的规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审 新证据 统一 完善
下载PDF
中国始炼硫化汞时间新证 被引量:4
20
作者 容志毅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81-86,共6页
中国始炼硫化汞的时间问题,因其关涉到“人类第一次用自己的劳动得到了实质上与天然产物无二的成果”,而引起科技史家的极大关注,但因缺乏确凿资料,以至该问题一直悬而未决。事实上,此前学界认为道士升炼硫化汞的时间大略始于隋代的观... 中国始炼硫化汞的时间问题,因其关涉到“人类第一次用自己的劳动得到了实质上与天然产物无二的成果”,而引起科技史家的极大关注,但因缺乏确凿资料,以至该问题一直悬而未决。事实上,此前学界认为道士升炼硫化汞的时间大略始于隋代的观点是值得商榷的。仅以《道藏》所载炼丹文献为例,即可粗举数例隋代以前与升炼硫化汞相关的资料。进一步的考证说明,中国古代道士早在南北朝或晋代甚至汉代,就已经能够用人工的方法升炼硫化汞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化汞 升炼时间 新证 道士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