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78篇文章
< 1 2 4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陈宝琛近代新式教育实践 被引量:1
1
作者 张帆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42-147,共6页
本文论述了陈宝琛在“闲放”家乡福建期间 ,于 1896年至 190 9年创办近代新式教育的业绩。文章从陈宝琛躬行新式教育实践入手 ,探讨其实践活动的特点 ,对今天的启示及办学实绩产生的原因 。
关键词 职业教育 办学层次 业余教育 教学实践 学校 基础教育 教育经费 陈宝琛 近代 新式教育
下载PDF
进步主义教育与新教育健康教育思想的比较研究
2
作者 石阳 《山东教育学院学报》 2009年第6期36-38,共3页
以具体事实为基础,比较分析进步主义教育与新教育健康教育方面的相同与不同之处,对我国健康教育发展不无裨益,特别是在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的理念下,进步主义与新教育在健康思想、教育内容和课程设置方面的经验与成果值得深思并从中得到... 以具体事实为基础,比较分析进步主义教育与新教育健康教育方面的相同与不同之处,对我国健康教育发展不无裨益,特别是在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的理念下,进步主义与新教育在健康思想、教育内容和课程设置方面的经验与成果值得深思并从中得到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步主义教育 新教育 健康教育思想
下载PDF
“互联网+教育”的变革路径 被引量:382
3
作者 余胜泉 王阿习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9,共9页
目前,中国正处于现代化转型阶段,教育要从过去的"追求成绩和统一""强调苦学和服从"转型为"追求质量和个性""强调幸福和尊严",教育公平要从实现配置公平、机会公平向实现获得公平转型。这些重... 目前,中国正处于现代化转型阶段,教育要从过去的"追求成绩和统一""强调苦学和服从"转型为"追求质量和个性""强调幸福和尊严",教育公平要从实现配置公平、机会公平向实现获得公平转型。这些重大现实问题的解决需要新思路,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跨界融合,既可以实现传统教育所关注的规模,又可以实现优质教育所关注的个性化,从而解决教育中"规模和质量"无法同时兼顾的永恒矛盾。"互联网+教育"的跨界融合,将对环境、课程、教学、学习、评价、管理、教师发展、学校组织等教育主流业务产生系统性变革影响。互联网与教育的深度融合,能够构建互联网时代的新教育业务流程,可实现灵活、开放、终身、个性化的教育新生态,培养满足第三次工业革命时代所需的各类创新性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教育 变革路径 教育新生态 个性化教育体系 教育转型
下载PDF
新教育公平引论——基于我国教育公平模式变迁的思考 被引量:74
4
作者 程天君 《教育发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11,共11页
教育公平观的变化,实质是"什么要平等"这一评估域的转换。60余年来,我国教育公平的评估域从强调政治、经济等"社会"的片面需求逐渐转向侧重"人"的全面发展。当前,"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政策话... 教育公平观的变化,实质是"什么要平等"这一评估域的转换。60余年来,我国教育公平的评估域从强调政治、经济等"社会"的片面需求逐渐转向侧重"人"的全面发展。当前,"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政策话语虽已让位于"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大力促进教育公平",但"效率优先"的路径依赖与实践惯性依然强劲。"新教育公平"观旨在实现以"人"为核心评估域的视角转换,主张从注重效率优先到强调公平正义,从注重教育公平的外延到关注教育公平的内涵。而依靠发展、通过改革和增加创新,则是实现新教育公平的可行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公平观 评估域 什么要平等 新教育公平 人的发展
原文传递
对“全面二孩”政策下我国学前教育发展战略的建议 被引量:64
5
作者 庞丽娟 王红蕾 吕武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2-21,共10页
自《教育规划纲要》实施以来,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取得了显著发展,资源迅速扩大,"入园难"初步缓解。然而,由于底子薄、欠账多,学前教育仍然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最薄弱环节。随着我国"全面二孩"政策实施,给本仍短板的学... 自《教育规划纲要》实施以来,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取得了显著发展,资源迅速扩大,"入园难"初步缓解。然而,由于底子薄、欠账多,学前教育仍然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最薄弱环节。随着我国"全面二孩"政策实施,给本仍短板的学前教育带来了满足已有需求和新增人口教育需求的双重挑战和叠加压力。为积极适应与支持国家人口新战略,需以改革的精神做好新形势下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目标规划的调整,并创新思维、主动谋划,加快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建立并完善适应新形势的学前教育管理体制、财政投入体制、办园体制、教师队伍建设政策等,抓紧出台《学前教育法》,在有效化解学前教育历史欠账的同时,积极应对新压力,满足新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面二孩”政策 教育新增量 人口与教育 教育发展战略 学前教育发展
下载PDF
以人为核心评估域:新教育公平理论的基石——兼论新时期教育公平的转型 被引量:57
6
作者 程天君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16-123,169-170,共9页
教育公平具有历史性,在不同时代背景下其表现形式和治理方式各不相同。新时期教育领域的主要矛盾已表现为人民群众接受高质量教育的热切期盼与优质教育资源严重短缺且发展不均衡之间的矛盾。教育主要矛盾的转变,需要树立以"人"... 教育公平具有历史性,在不同时代背景下其表现形式和治理方式各不相同。新时期教育领域的主要矛盾已表现为人民群众接受高质量教育的热切期盼与优质教育资源严重短缺且发展不均衡之间的矛盾。教育主要矛盾的转变,需要树立以"人"为核心评估域的新教育公平理念,超越以经济发展或政治权利等为评估要素的传统教育公平观。新教育公平倡导新的教育发展观,关注以育人质量为中心的内涵式发展;秉承新的教育正义观,注重对人的尊严的承认;树立新的教育公平评价观,增强人民群众的教育公平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教育公平 以人为核心评估域 教育公平转型 教育公平感
下载PDF
教育数字化转型的现实基础与行动框架 被引量:41
7
作者 舒杭 顾小清 《现代教育技术》 CSSCI 2022年第11期24-33,共10页
数字化转型是在信息化、数字化基础上,通过充分挖掘并发挥数据的价值,以实现对教育系统的重塑,这为教育数字化转型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也对教育系统提出了全新的挑战和要求。文章从数字技术发展和教育创新发展两个角度进行分析,发现当... 数字化转型是在信息化、数字化基础上,通过充分挖掘并发挥数据的价值,以实现对教育系统的重塑,这为教育数字化转型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也对教育系统提出了全新的挑战和要求。文章从数字技术发展和教育创新发展两个角度进行分析,发现当前的教育已然具备数字化转型的现实基础。然而,目前人们尚不清楚如何系统地去布局教育数字化转型实践。为此,文章从“转什么”“如何转”“谁来转”“转去哪”四个维度构建了教育数字化转型的行动框架,并强调:在规划转型战略时需考量目标与过程的系统变革,在设计转型方案时应遵循政策导向与实践导向的双重范式,在落实转型实践时需重视“政-校-家-社”多元协同,在检验转型成效时应聚焦教育新生态的“创变”。理清现实基础并据此制定明确的行动框架,是我们寻找未来教育数字化转型发展路向的出发点,亦是推进我国教育数字化转型战略落地的行动指南,需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数字化转型 现实基础 行动框架 教育新生态
下载PDF
元宇宙的教育实践价值与目标路径辨析 被引量:33
8
作者 雒亮 祝智庭 《中国远程教育》 CSSCI 2022年第6期1-10,76,共11页
疫情持续影响世界,元宇宙成为世界各国重视的创新驱动力。我国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提出建设数字中国的构想,教育生态进入教育信息化2.0发展阶段,教育新基建拉开帷幕。本研究分析总结了元宇宙的核心特质,总结了其对人类社会发展... 疫情持续影响世界,元宇宙成为世界各国重视的创新驱动力。我国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提出建设数字中国的构想,教育生态进入教育信息化2.0发展阶段,教育新基建拉开帷幕。本研究分析总结了元宇宙的核心特质,总结了其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四点影响,结合芬兰Ki Va项目和国内创客教育微观实践案例,基于技术哲学等视角分析元宇宙的教育实践价值与可能性,认为教育元宇宙是可行的教育信息化创新实践目标,并从建设目标、理念和思路,技术,学习理论,数据主权、安全和隐私保护,法律法规,以及社会文化建设等方面,提出以构建教育元宇宙为目标的发展路径,建议相关研究实践先行,在做中迭代发展,以最终实现规划方向科学务实、资源整合协调有序、实践过程绩效优先的整体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元宇宙 教育信息化 教育新基建 教育数字化 下一代互联网 虚拟学习空间 技术哲学 具身学习
原文传递
“互联网+”时代高等教育的创新发展与未来走向 被引量:29
9
作者 储常连 莫灿灿 《重庆高教研究》 2017年第4期121-127,共7页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直接影响高等教育领域的变革与创新,引发新的教育革命——第三次教育革命。第三次教育革命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将打破并重组传统高等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未来教育将与"互联网+"等新兴信息技术...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直接影响高等教育领域的变革与创新,引发新的教育革命——第三次教育革命。第三次教育革命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将打破并重组传统高等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未来教育将与"互联网+"等新兴信息技术实现深度融合创新发展,形成诸如"互联网+教育""互联网+教学""互联网+教育管理"等新型教育形态。具体表现在8个方面:知识呈现方式数字化、教育管理方式智能化、课堂教学及管理方式网络化、人才培养方式个性化、教学组织形式分散化、教育教学服务化、教育资源云化和校园文化建设智慧化。但也应注意到,互联网作为一把"双刃剑",在促进高等教育发生变革和创新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和不足,如互联网安全问题、学生独立意识培养问题、学生学习质量问题等,需要我们理性审思,综合考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 技术变革 新型教育形态 高等教育
下载PDF
“新教育公平”观与教师教育转型 被引量:27
10
作者 石艳 崔宇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10-116,共7页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新教育公平"观是教育公平认识论的转换,它指出教育公平要从起点走向过程,从"程序"走向"对待",从"社会评估"走向"以人为本"...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新教育公平"观是教育公平认识论的转换,它指出教育公平要从起点走向过程,从"程序"走向"对待",从"社会评估"走向"以人为本"。"新教育公平"观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将伦理关怀作为教师责任的一部分,帮助学生从"再生产"中突围,建构反思性的社会角色。同时,"新教育公平"需要教师教育进行转型:培养教师通过反思性的、审辩式的思维来审视社会与教育中的不平等的结构和关系,通过包容性的教师教育课程来实现教师对于社会公正取向的认同,并进一步在课堂实践中走出"偏见",以此实现教育过程公平的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教育公平” 过程公平 教师教育
下载PDF
新教育理念下的实验教学模式 被引量:20
11
作者 阎丽珍 卢纪临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2008年第3期138-139,158,共3页
随着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实施和深入,必须用新教育理念引领实验教学的改革。文章分析了传统实验教学模式与新教育理念之间的差距,提出了实验教学的新模式。
关键词 新教育理念 实验教学 改革 实验教学模式
下载PDF
“新教育实验”的基本理论与实践探索 被引量:19
12
作者 朱永新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8-24,共7页
作为一项综合性、整体性、长期性的改革实验,新教育实验追求这样四重教育境界:成为学生享受成长快乐的理想乐园;成为教师实现专业发展的理想舞台;成为学校提升教育品质的理想平台;成为新教育共同体的精神家园和共同成长的理想村落... 作为一项综合性、整体性、长期性的改革实验,新教育实验追求这样四重教育境界:成为学生享受成长快乐的理想乐园;成为教师实现专业发展的理想舞台;成为学校提升教育品质的理想平台;成为新教育共同体的精神家园和共同成长的理想村落。新教育实验的核心理念是:为了一切人,为了人的一切。其基本观点是:无限相信学生与教师的潜力;交给学生一生有用的东西;重视精神状态,倡导成功体验;强调个性发展,注重特色教育;让师生与人类崇高精神对话。新教育实验的探索和实施可归纳为“六大行动”,即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双语口才训练、建立数码社区、构建理想课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教育实验 理念 实践
下载PDF
新教育公平的旨趣 被引量:20
13
作者 王建华 《教育发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2-17,共6页
教育公平问题是时代问题,不同时代的教育公平具有不同的旨趣。新世纪以来,由于社会收入差距不断扩大,教育公平的问题随之凸显。经过多年努力,我国教育发展水平有了长足进步,但由于优质教育资源不足以及制度性不公,教育公平问题依然突出... 教育公平问题是时代问题,不同时代的教育公平具有不同的旨趣。新世纪以来,由于社会收入差距不断扩大,教育公平的问题随之凸显。经过多年努力,我国教育发展水平有了长足进步,但由于优质教育资源不足以及制度性不公,教育公平问题依然突出。从我国教育发展的现实情况出发,并参照国际教育发展新趋势,新教育公平应在教育平等的基础上,以"高质量的教育"与"实质性的公平"为两翼,终极目标是让每一个人都享有适合自己的优质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平等 教育公平 新教育公平
原文传递
底线与上限:论教育公平的立场、内涵和限度——兼论新教育公平的实践路径 被引量:12
14
作者 陈栋 《教育发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2-41,共10页
当"教育公平"被当作一个"无限正确"的诉求备受关注时,我们不禁要对作为其前提或根本的"谁的教育公平"这一立场问题和"追求何种教育公平"这一内涵问题以及"教育公平的天花板"这一限... 当"教育公平"被当作一个"无限正确"的诉求备受关注时,我们不禁要对作为其前提或根本的"谁的教育公平"这一立场问题和"追求何种教育公平"这一内涵问题以及"教育公平的天花板"这一限度问题进行追问和反思。通过从理想主义的"教育公平"到实用主义的"新教育公平"的视线转移,可以发现对教育利益进行调整、扩容和引导,是回答追求"何种"教育公平以及如何实现这种公平的现实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公平 教育发展 教育政策 新教育公平
原文传递
我国新型教育智库建设的现实困境与转型出路 被引量:13
15
作者 王小飞 贺腾飞 《中国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64-69,共6页
建设新型教育智库是实现我国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我国各级各类教育科研机构在向新型教育智库转型的历史过程中,不断发挥资政育人功能,助力教育改革与教育现代化进程,日益融入国家与地方教育决策体系及其实践。对... 建设新型教育智库是实现我国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我国各级各类教育科研机构在向新型教育智库转型的历史过程中,不断发挥资政育人功能,助力教育改革与教育现代化进程,日益融入国家与地方教育决策体系及其实践。对标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型教育智库建设的总体目标,教育科研机构的改革转型面临新的定位要求,转型过程存在诸多现实问题与困境。我国新型教育智库建设,需要在制度与政策、外部环境、内部体制机制以及自身知识生产方式、教育智库评价等改革方面有所作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教育智库 现实困境 转型出路
原文传递
论新教育实验的教师专业发展 被引量:11
16
作者 朱永新 《大连教育学院学报》 2010年第2期1-6,共6页
对新教育实验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践探索,指出教师专业发展是通过"三专"模式来实现的,即专业阅读——站在大师的肩膀上前行,专业写作——站在自己的肩膀上攀升,专业发展共同体——站在集体的肩膀上飞翔。
关键词 新教育实验 教师 发展
下载PDF
学分制实施过程中的高校课程改革 被引量:8
17
作者 叶红 俞永康 朱宏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2003年第3期72-74,共3页
高校的课程改革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本文讨论了学分制实施过程中课程体系、课程设置、课程建设、选课管理等方面的改革 ;介绍了国外高校课程改革的趋势 ,并提出了学分制下课程体系设置的建议 ,以及当今社会对本科生科学素养与人... 高校的课程改革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本文讨论了学分制实施过程中课程体系、课程设置、课程建设、选课管理等方面的改革 ;介绍了国外高校课程改革的趋势 ,并提出了学分制下课程体系设置的建议 ,以及当今社会对本科生科学素养与人文培养并重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体系 课程设置 学分制 高校 课程改革 课程建设 选课管理
下载PDF
新型教育智库的组织形态和研究路径 被引量:9
18
作者 韩玉梅 宋乃庆 《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45-153,共9页
新型教育智库是教育智库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背景及新型智库建设战略相结合的概念演绎,服务于新时代重大教育战略决策与问题解决,蕴含着近年来我国政府对教育智库作出的新定位。新型教育智库必须依据时代使命的变更加快促进内部科... 新型教育智库是教育智库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背景及新型智库建设战略相结合的概念演绎,服务于新时代重大教育战略决策与问题解决,蕴含着近年来我国政府对教育智库作出的新定位。新型教育智库必须依据时代使命的变更加快促进内部科研组织形态和学术研究路径的转型来实现其符合当前时代功能定位的外部价值属性。依据政策研究与政策过程之间的逻辑关系模型,新型教育智库可以分为"理论指导—政策设计"关系模式下的持久稳固型"、价值导向—政策决策"关系模式下的定期契约型和"问题解决—政策实施"关系模式下的短期协作型三种科研组织形态。新时代下,新型教育智库研究应采取由传统学术场域向实践问题场域的空间路径转向,由理性思辨为主向科学实证为主的技术路径转向,以及由单一学科向跨学科研究范式的知识生成路径转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教育智库 智库建设 组织形态 研究路径
原文传递
互联网时代教师自主成长的模式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郝晓东 朱永新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88-95,共8页
受工业化模式和工具理性主义的影响,当下教师成长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教师工具性凸显、主体性缺失,具体表现为“他主”式成长,被动专业化、浅层性学习和自主性不足。教师从“他主”成长向自主成长转变是破解问题的关键所在。为促进教师自... 受工业化模式和工具理性主义的影响,当下教师成长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教师工具性凸显、主体性缺失,具体表现为“他主”式成长,被动专业化、浅层性学习和自主性不足。教师从“他主”成长向自主成长转变是破解问题的关键所在。为促进教师自主成长,新教育实验网络师范学院基于专业学习共同体理论、建构主义理论、后现代课程观和新教育教师成长理论,利用互联网技术给学习带来的便利条件,创新探索了一种以在线学习为主要形式的教师成长新模式,赋能教师合作学习,丰富教师跨界学习路径,提升教师群体归属感,激发教师自我变革的动力。新模式的关键要素包含在线学习共同体、交叉融合的课程模式和全面多元的评价方式。实践研究表明,教师自主成长应注重职业认同、专业阅读、专业写作和专业交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自主成长 新教育理论 专业发展 职业认同
下载PDF
新技术背景下教育新生态的建构与实践——以宁波市为例 被引量:7
20
作者 张曦 张志祯 王永忠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8-24,共7页
教育是开放、复杂的社会系统。变动不居的社会环境、快速发展的科学技术增加了教育变革的难度。智慧教育建设是各级政府主动帮助教育系统适应挑战的应对措施,但其自身发展也面临隔离与孤岛、效益不彰等诸多挑战。生态学的观点与方法对... 教育是开放、复杂的社会系统。变动不居的社会环境、快速发展的科学技术增加了教育变革的难度。智慧教育建设是各级政府主动帮助教育系统适应挑战的应对措施,但其自身发展也面临隔离与孤岛、效益不彰等诸多挑战。生态学的观点与方法对于复杂系统发展的理解与规划具有启发价值。该文用生态学的原理与方法分析了教育生态系统的主体与环境、教育活动过程的核心要素,梳理出新技术下教育新生态的结构与特点。这有助于预测和识别教育系统主体与环境的变化,有利于提高教育信息化工作的理性化程度,有望提高应对措施的针对性与成效。宁波市为保证教育信息化的效果、效率与效益,持续探索工作思路与方法,不断拓展"行与知"的广度与深度。教育生态、教育新生态是在从电化教育到教育信息化再到智慧教育的发展历程中逐渐浮现的观点。宁波市自觉运用生态学方法与思想,以智慧教育建设为切入点,探索构建教育新生态;以厘清区域教育生态的主体与环境为起点,强调教育发展的整体关联,追求可持续的动态平衡。教育生态整体规划、基础信息环境建设、社会环境建设、新型生态主体培育、原有生态主体能力提升等实践措施保障了宁波市智慧教育建设、教育新生态实践探索的成效与可持续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生态 教育新生态 智慧教育 教育信息化 宁波智慧教育 教育发展规划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