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现代性: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显著特征 |
严家炎
袁进
|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15
|
|
2
|
“现代文学”的确立与50-60年代的大学教育体制 |
贺桂梅
|
《教育学报》
北大核心
|
2005 |
14
|
|
3
|
《官话和合本圣经》的成功翻译及其对中国新文学的影响 |
刘丽霞
|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
2005 |
5
|
|
4
|
中国现代文学学科发展概述 |
陈思和
|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9
|
|
5
|
“到北海去”——民国时期新青年的美育乌托邦 |
林峥
|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9
|
|
6
|
20世纪初周氏兄弟文学观的民俗视角 |
陈勤建
常峻
|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1 |
7
|
|
7
|
近现代甬籍出版家与中国文艺现代化 |
张文鸯
赵建科
朱梁亮
|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
|
2024 |
0 |
|
8
|
政论文学一百年──试论政论文学为新文学之起源 |
沈永宝
|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1 |
3
|
|
9
|
翻译主体与新文学的身份想象——郭沫若的“风韵译”及其论争 |
李春
|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
2009 |
7
|
|
10
|
从“故事新编”到现实批判——论现代作家杨荫深的创作 |
陈莉萍
|
《宁波工程学院学报》
|
2024 |
0 |
|
11
|
语言与思想:胡适“白话文”主张的提出、受抑及转向——以新文化阵营内部的分歧为参照 |
朱晓江
|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6
|
|
12
|
关于“五四”落潮后新文学家的创作偏离问题——从俞平伯与新诗的关系说起 |
李艳敏
|
《衡水学院学报》
|
2023 |
0 |
|
13
|
自然的人生化——《新潮》与新文学发生期的“自然” |
危明星
|
《文艺理论研究》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14
|
新见韦丛芜“燕大求学”时期史料考释 |
黄如怡
金星
|
《宿州学院学报》
|
2024 |
0 |
|
15
|
眷顾与批判:民俗叙事的两重视角与两种姿态——民俗文化视域中的现代中国文学 |
王嘉良
|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6
|
|
16
|
论新文学婆媳矛盾的多元叙事 |
宋剑华
|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6
|
|
17
|
新文学“国民性改造”脉络中的沈从文 |
迟蕊
|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6
|
|
18
|
从《红楼梦》看中国文学的古今演变 |
章培恒
|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5 |
5
|
|
19
|
论现代通俗文学作家对通俗文学的看法 |
朱志荣
|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7 |
3
|
|
20
|
如何认识和评价五四新文化运动 |
孔范今
|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15 |
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