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7篇文章
< 1 2 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五四新文化运动中“旧派中的新派” 被引量:14
1
作者 许纪霖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4-36,170,共14页
五四新文化运动期间,围绕着新旧文化与中西文化,曾经有过三场论战:《新青年》与林琴南、陈独秀与杜亚泉、张东荪与傅斯年之间的辩论。前者被认为是"新派",而后者,则是"旧派中的新派"。他们之间的区别,与其说是知识... 五四新文化运动期间,围绕着新旧文化与中西文化,曾经有过三场论战:《新青年》与林琴南、陈独秀与杜亚泉、张东荪与傅斯年之间的辩论。前者被认为是"新派",而后者,则是"旧派中的新派"。他们之间的区别,与其说是知识上的新旧,不如说是对传统的态度不同。杜亚泉、张东荪对西方新思潮的认知,不在其对手陈独秀、傅斯年之下,只是他们不赞成全盘推倒传统。经过这三场论战,《新青年》在口岸城市中大获全胜,因为城市青年需要一个激进的文化变革方案与可供行动的简便态度,但在边缘城市的"小镇青年"那里,他们不在乎新旧两派的态度差异,更注重从两派那里吸取"新知",对传统也保留了一份中庸的温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文化运动 旧派中的新派 文化话语权 《新青年》 《东方杂志》
下载PDF
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传统根基:历史反思与精神重构 被引量:7
2
作者 吕寿伟 侯永丽 《中国远程教育》 2023年第7期1-10,共10页
新文化运动作为一场面向传统的伦理改造运动,自上而下地引发了近代教育的剧烈变革,并以一种崭新的精神开启了中国教育的现代化历程。然而,知识精英过于强烈的救亡图存使中国的教育现代化一开始便以欧美为蓝本,他们以种种源自西方的“真... 新文化运动作为一场面向传统的伦理改造运动,自上而下地引发了近代教育的剧烈变革,并以一种崭新的精神开启了中国教育的现代化历程。然而,知识精英过于强烈的救亡图存使中国的教育现代化一开始便以欧美为蓝本,他们以种种源自西方的“真理性价值”进行着一次次的思想试验,并把中国传统视为荼毒灵魂的罪恶之源。失去传统根基的教育现代化是没有灵魂的教育现代化,教育成为功利之学、实用之学,深陷虚无主义的精神顽疾。中国教育亟须传统的回归,需要依据中国古典教育的精神品格,以“天人合一”的大教育观、以“内圣外王”的教育目的论、以“人文化成”的教育方法论完成自身的返魅之旅,最终开辟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国情的中国式教育现代化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文化运动 中国教育现代化 精神虚无主义 传统文化 古典教育
原文传递
反省现代性的两种视角:东方文化派与学衡派 被引量:9
3
作者 郑师渠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31-43,共13页
东方文化派与学衡派分别服膺生命哲学与新人文主义,代表了反省现代性的两种视角,同中有异。其同,包括反对"科学万能"论、肯定宗教的价值、倡言"合理的人生观"和主张中西文化融合等。其异,则包括对新文化运动的态度... 东方文化派与学衡派分别服膺生命哲学与新人文主义,代表了反省现代性的两种视角,同中有异。其同,包括反对"科学万能"论、肯定宗教的价值、倡言"合理的人生观"和主张中西文化融合等。其异,则包括对新文化运动的态度有认同、参与和公开立异之分;于"合理的人生观"的具体内涵,存在强调个性发展、本能发舒与强调"以理制欲"的深刻分歧;于中西文化融合,又有着眼于东西文化之别与突出人类共同的人文主义精神之不同。20世纪初年国人追求现代性与反省现代性并存,正构成了新文化运动的内在张力。其同进一步扩大了反省现代性思潮的整体声势与影响,其异同样形成了某种张力,从而使整个"新文化运动的内在张力"获致深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文化运动 东方文化派 学衡派 反省现代性
下载PDF
留英学生与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太平洋》杂志为中心 被引量:7
4
作者 陈友良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45-51,共7页
五四时期留英学生的思想活动鲜见论者讨论。本文以留英学生1917年初创刊于上海的《太平洋》杂志为中心,讨论其同人群体及其文化思想和教育主张。作为留英学界的一股知识力量,《太平洋》同人所提供的新思想观念,对于五四新文化运动具有... 五四时期留英学生的思想活动鲜见论者讨论。本文以留英学生1917年初创刊于上海的《太平洋》杂志为中心,讨论其同人群体及其文化思想和教育主张。作为留英学界的一股知识力量,《太平洋》同人所提供的新思想观念,对于五四新文化运动具有积极推动和引导作用,这与以《新青年》作为运动的指导力量并无二致。但《太平洋》的思想背景有着浓厚的英伦调和主义色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留英学生 新文化运动 《太平洋》 《新青年》 调和主义
下载PDF
新旧之间——黄侃《文心雕龙札记》的思想结构与民国学术 被引量:6
5
作者 成玮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77-85,共9页
黄侃《文心雕龙札记》提出:文章本于自然之道。直举性情,辅以文体规则,是为自然。自然之外阑入人力,只用以调节藻饰程度。这是其基本思想结构。《札记》在文法等局部问题上,流露与新文化运动论争之意,但在言、文关系这一核心问题上,未... 黄侃《文心雕龙札记》提出:文章本于自然之道。直举性情,辅以文体规则,是为自然。自然之外阑入人力,只用以调节藻饰程度。这是其基本思想结构。《札记》在文法等局部问题上,流露与新文化运动论争之意,但在言、文关系这一核心问题上,未能组织起有效抵抗,要待数年后补苴。黄氏这些观点,在民国影响最大者,当推作为核心支柱的自然之道说,形成了新的主流见解,影响及于今日。此论明显带有反儒家色彩,所以风行一时,恰因对立面新文化运动为之作了观念准备。然而在新文化运动形塑下,又不无变化。《札记》传播的曲折轨迹,从一个侧面展现出民国知识界的复杂动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侃 《文心雕龙札记》 自然之道 新文化运动
原文传递
道路的另一种——五四妇女解放思潮与凌叔华的写作
6
作者 孟宁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24年第3期59-70,共12页
五四以来,现代知识分子通过演绎旧式女子的悲惨命运,控诉封建旧伦理、旧秩序的不合理成分;同时,借助宣讲易卜生主义,创作大量模式化的“娜拉剧”,建构起对妇女解放思潮的理解以及新女性的设想。伴随着大革命的惨淡煞尾以及社会上对“娜... 五四以来,现代知识分子通过演绎旧式女子的悲惨命运,控诉封建旧伦理、旧秩序的不合理成分;同时,借助宣讲易卜生主义,创作大量模式化的“娜拉剧”,建构起对妇女解放思潮的理解以及新女性的设想。伴随着大革命的惨淡煞尾以及社会上对“娜拉走后怎样”这一问题的讨论,知识分子对妇女解放方式的探索逐渐深入且多元,突破了既定的二元模式。作为激进时代中的渐进者,凌叔华借助性别的对立缓释了旧式家庭内部“父”与“子”的冲突,并以撕裂的女性欲望书写、绝望的“新”之变局呈现,打破了五四时期知识界在妇女解放命题上的乐观想象。凌叔华独特的“破旧立新”表达根植于个体的成长经验和知识结构,呈现出超脱时代的倾向,展示了五四时期妇女解放道路的“另一种”形态及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凌叔华 五四文学 妇女解放 新文化运动
下载PDF
新文化运动影响下学术期刊的版式变革与选择
7
作者 陈义报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24年第5期109-118,共10页
新文化运动兴起,西学东渐之势日益显著,横排抑或直排成为汉语出版版式选择绕不开的话题。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相较于报纸、图书,学术期刊横排比例相对较高。其中,从学科来看,自然科学类学术期刊横排比例较高,社会科学类学术期刊横排比... 新文化运动兴起,西学东渐之势日益显著,横排抑或直排成为汉语出版版式选择绕不开的话题。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相较于报纸、图书,学术期刊横排比例相对较高。其中,从学科来看,自然科学类学术期刊横排比例较高,社会科学类学术期刊横排比例较低;而大学、学/协会以及其他学术机构等不同单位主办的学术期刊选择横排或竖排版式各有不同。学术期刊版式选择既反映了在新文化运动影响下学术期刊出版单位对中西方文化的传播与交流的不同态度,也是为了更好地表达公式、算式、图表、西文字母等内容信息,促进学术传播与交流,融入国际学术界。实践证明,版式变革既有利于中外文化交流融合,也有利于科学思维的培养与普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期刊 版式 新文化运动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何以能够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 被引量:5
8
作者 王文章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6期1-8,共8页
马克思主义在五四运动后的中国能够得到相对广泛的传播,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促成的,包括中国自身解决民族救亡和国家重建的繁重任务急需理论武器的现实需要,以儒家大同社会理想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的契合所提供的文化基础,新... 马克思主义在五四运动后的中国能够得到相对广泛的传播,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促成的,包括中国自身解决民族救亡和国家重建的繁重任务急需理论武器的现实需要,以儒家大同社会理想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的契合所提供的文化基础,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在国内所创造的有利氛围,以及苏俄十月革命所创造的有利国际条件和所开辟的北方传播新通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传播 大同社会 新文化运动 五四运动 十月革命
下载PDF
梁漱溟与“五四”新文化运动 被引量:3
9
作者 熊吕茂 《长沙电力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2期69-73,共5页
在学术界 ,一般人总认为梁漱溟参加“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东西方文化论战 ,是站在陈独秀、胡适一派的对立面 ,是东方文化派或顽固守旧派的主将与代表人物 ,他的文化思想代表了更为保守的社会层面。然而事实上 ,梁漱溟并不笼统地反对“五... 在学术界 ,一般人总认为梁漱溟参加“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东西方文化论战 ,是站在陈独秀、胡适一派的对立面 ,是东方文化派或顽固守旧派的主将与代表人物 ,他的文化思想代表了更为保守的社会层面。然而事实上 ,梁漱溟并不笼统地反对“五四”新文化运动 ,相反 ,他时常以陈独秀、胡适的同道自诩 ,并对陈、胡的思想表示了某种程度的赞赏。尤其难能可贵的是 ,梁漱溟没有限于当时的东西文化孰优孰劣之争 ,而是站在人类文明发展的高度 ,以一种文化多元论的眼光来处理西、中、印文化之间的关系 ,并试图寻求拯救人类文明的良方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漱溟 "五四"时期 新文化运动 东西文化
下载PDF
清末民初江南地方精英的民俗观——以“歌谣”为线索 被引量:3
10
作者 佐藤仁史 《中国社会历史评论》 2005年第1期283-300,共18页
本文以清末民初地方精英地域整合为中心,探讨了整合的过程及其特点,分析了地域社会观、民俗观和民众观。作者着眼于上海县陈行乡精英所留下的"歌谣",将精英在竹枝词中吟咏的民俗内容和他们收集歌谣的意图,与启蒙运动联系起来... 本文以清末民初地方精英地域整合为中心,探讨了整合的过程及其特点,分析了地域社会观、民俗观和民众观。作者着眼于上海县陈行乡精英所留下的"歌谣",将精英在竹枝词中吟咏的民俗内容和他们收集歌谣的意图,与启蒙运动联系起来进行了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英 民俗观 歌谣 竹枝词 新文化运动
原文传递
五四新文化运动和五四文学革命 被引量:3
11
作者 陈漱渝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30-136,共7页
五四爱国运动是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催生下爆发的,它同时又扩大深化了五四新文化运动。五四新文化运动是"中国的文艺复兴",是一场对民族文化进行批判和创新的运动。五四文学革命则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其基本精神是思... 五四爱国运动是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催生下爆发的,它同时又扩大深化了五四新文化运动。五四新文化运动是"中国的文艺复兴",是一场对民族文化进行批判和创新的运动。五四文学革命则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其基本精神是思想自由、个性解放,也就是人的解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四 新文化运动 文学革命
下载PDF
机关枪与线装书:从“国学书目”论争看民初科学与国学之间的紧张(一) 被引量:3
12
作者 罗志田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107-114,共8页
192 3年初胡适和梁启超为清华学生开具“国学书目” ,引发一场关于整理国故的论争。参与者基本皆新派人物 ,因而也可视为新派内部就此问题整合观念的努力。争论中不论支持还是反对整理国故之人都经常援引“科学”以为助 ,像吴稚晖、康... 192 3年初胡适和梁启超为清华学生开具“国学书目” ,引发一场关于整理国故的论争。参与者基本皆新派人物 ,因而也可视为新派内部就此问题整合观念的努力。争论中不论支持还是反对整理国故之人都经常援引“科学”以为助 ,像吴稚晖、康有为这样政治、文化立场都相当不同的老辈此时均特别强调中国急需的是“科学”的物质层面 ,而林玉堂等几位对“国学”认知不甚相同的年轻留学生却更注重“科学”的整体性 (其实是更侧重其“精神与方法”) ,并进而提出了“科学的国学”的口号。这些与学术相关的现象折射出超越于学术的意义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理国故 国学书目 新文化运动 科学精神 物质文明
下载PDF
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的文化创新观 被引量:3
13
作者 郝敬胜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2期31-33,共3页
陈独秀在文化史上的贡献最突出特点是就是与时俱进的文化创新。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通过对中西文化的多方位比较,表现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彻底否定,努力分解旧质,建构先进文化。在比较、实践、选择中,其文化创新思想最终走向了马克思主义。
关键词 新文化运动 陈独秀 先进文化 创新
下载PDF
中国现代知识分子与戏曲改革 被引量:4
14
作者 孙玫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5-19,125,共6页
中国戏曲自12世纪成型,历经种种兴衰,不过,戏曲的这些嬗变都是在中华文化的内部进行的。清末,中国面临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其后,戏曲发展的历史路径便开始与以前有了根本的不同。一百多年来,要求改革戏曲的呼声持续不断,而这些诉求常常... 中国戏曲自12世纪成型,历经种种兴衰,不过,戏曲的这些嬗变都是在中华文化的内部进行的。清末,中国面临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其后,戏曲发展的历史路径便开始与以前有了根本的不同。一百多年来,要求改革戏曲的呼声持续不断,而这些诉求常常是和受到西方文化影响的中国现代知识分子密切相关的。20世纪最具代表性的三次改革戏曲的诉求,即清末的"戏曲改良"、新文化运动中对于戏曲的批判、20世纪50年代的"戏曲改革运动",都不是从戏曲界的内部自发产生的,而是因西方文化的影响,从戏曲界的外部、由原本和戏曲没有太大关系的知识分子们所发起和推动的。由于现代知识分子的介入,特别是由于20世纪50年代的"戏曲改革运动",中国戏曲彻底改变了它原有的自然状态和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艺术 知识分子 戏曲改良 新文化运动 戏曲改革
下载PDF
新文化运动中“科学”观念的检讨 被引量:4
15
作者 尹奇岭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16-125,289,共10页
作为新文化运动基石之一的"科学",长期以来似乎天然地具有合法性,通过探究,笔者认为社会科学领域中的"科学"观念,在中国化的过程中与革命话语结合,实际上被抽离具体内容而被信仰化、神圣化了,从而揭示出五四新文化... 作为新文化运动基石之一的"科学",长期以来似乎天然地具有合法性,通过探究,笔者认为社会科学领域中的"科学"观念,在中国化的过程中与革命话语结合,实际上被抽离具体内容而被信仰化、神圣化了,从而揭示出五四新文化运动科学观念内涵悬空和意识形态化的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文化运动 科学 神圣化
下载PDF
再造文明与复古革命——世界史上的“五四” 被引量:3
16
作者 韩琛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13,共13页
在五四时期,关于中国文明如何复兴问题,知识者主要持三种立场:全盘西化、中西调和、归宗儒家。三种文明论之间所构成的激烈对抗性,其实是世界范围内围绕现代性所展开的文明冲突的本土表征。革命与复古、全盘西化与归宗儒家,评判的态度... 在五四时期,关于中国文明如何复兴问题,知识者主要持三种立场:全盘西化、中西调和、归宗儒家。三种文明论之间所构成的激烈对抗性,其实是世界范围内围绕现代性所展开的文明冲突的本土表征。革命与复古、全盘西化与归宗儒家,评判的态度与永恒的复归,构成20世纪中国文明复兴运动的复合面向,并突出体现于五四新文化运动。辩证言之,致力再造文明的五四新文化运动,是一次在激进革命中纠结保守趋向的复古革命;始于欧洲文艺复兴的全球现代性进程,则是对人类文明轴心期的革命性复归。人类历史上的每一次文明复兴,总是生成于革命与复古的变奏中。实际上,文明不仅是一个社会的物质文化实践的整体性综合,也体现为对于人类未来命运的创造性想象,其目的是无限敞开人类社会发展的多元可能。故此,以中国为方法重构现代世界的文明图景,这才是五四中国文明复兴论的真正价值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四运动 新文化运动 文明冲突 中国文明复兴 复古革命
下载PDF
反思现代性:吴宓新人文主义文化观的价值与局限 被引量:3
17
作者 曹莉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34-41,共8页
中西古今之争是晚清启蒙运动以来中国思想界和文化界的核心命题。吴宓作为学衡派的主要代表,往往被看作新文化运动的反对者和对立面,但吴宓却自我表白是"渴望真正新文化之得以发生的"。那么,吴宓所代表的文化保守主义与新文... 中西古今之争是晚清启蒙运动以来中国思想界和文化界的核心命题。吴宓作为学衡派的主要代表,往往被看作新文化运动的反对者和对立面,但吴宓却自我表白是"渴望真正新文化之得以发生的"。那么,吴宓所代表的文化保守主义与新文化运动的张力和冲突何在?他所主张的新人文主义对于反思现代性具有何种价值和意义?学衡派为何不能进入中国近现代学术思想的主流?本文从吴宓所倡导和践行的新人文主义文化观和教育观两个方面求解,并以此揭示吴宓的学衡主张对中国现代学术思想的价值与局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宓 白壁德 新人文主义 学衡派 新文化运动
下载PDF
东南与国都之间——蒋梦麟与新文化运动的初兴 被引量:2
18
作者 徐佳贵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69-78,175,共11页
“新文化”之所以“运动”起来,关涉某些身兼“思想家”与“运动家”角色的人物。蒋梦麟与江苏省教育会同人依托“欧战”后举国求新的氛围,在沪组建新教育共进社,联结南北以谋全国文教新潮之起。关于何为“新潮”,蒋梦麟将之统一于“平... “新文化”之所以“运动”起来,关涉某些身兼“思想家”与“运动家”角色的人物。蒋梦麟与江苏省教育会同人依托“欧战”后举国求新的氛围,在沪组建新教育共进社,联结南北以谋全国文教新潮之起。关于何为“新潮”,蒋梦麟将之统一于“平民主义”;在此主义与相应立场影响下,蒋梦麟早早将五四爱国风潮“自然”并接既起的文教新潮,继而以不同于蔡元培、胡适诸人的方式,参与促成五四后“新文化运动”的兴起。然而蒋梦麟转至北京大学,东南方面对于“新文化”的界定意识与权力更趋弱化。以蒋梦麟在五四前后的言行为主线,结合相关的组织行为逻辑,可揭示新文化运动“生成”史在聚焦于北京大学或《新青年》的叙述之外的一个重要面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蒋梦麟 五四前史 新文化运动 新教育共进社 江苏省教育会
下载PDF
机关枪与线装书:从“国学书目”论争看民初科学与国学之间的紧张(二) 被引量:3
19
作者 罗志田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94-101,共8页
192 3年初胡适和梁启超为清华学生开具“国学书目” ,引发一场关于整理国故的论争。参与者基本皆新派人物 ,因而也可视为新派内部就此问题整合观念的努力。争论中不论支持还是反对整理国故之人都经常援引“科学”以为助 ,像吴稚晖、康... 192 3年初胡适和梁启超为清华学生开具“国学书目” ,引发一场关于整理国故的论争。参与者基本皆新派人物 ,因而也可视为新派内部就此问题整合观念的努力。争论中不论支持还是反对整理国故之人都经常援引“科学”以为助 ,像吴稚晖、康有为这样政治、文化立场都相当不同的老辈此时均特别强调中国急需的是“科学”的物质层面 ,而林玉堂等几位对“国学”认知不甚相同的年轻留学生却更注重“科学”的整体性 (其实是更侧重其“精神与方法”) ,并进而提出了“科学的国学”的口号。这些与学术相关的现象折射出超越于学术的意义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理国故 国学书目 新文化运动 科学精神 物质文明
下载PDF
北洋政府时期的女子教育
20
作者 包树芳 《丽水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3年第3期62-65,共4页
北洋政府时期的女子教育是近代女子教育史上的重要环节。这一时期 ,一方面 ,军阀林立 ,形成拥兵自重、争夺政权的割据火并局面 ;另一方面 ,启蒙思想日益高涨 ,“变”的观念深入人心。女子教育深受这两方面的影响。文章主要从这一时期女... 北洋政府时期的女子教育是近代女子教育史上的重要环节。这一时期 ,一方面 ,军阀林立 ,形成拥兵自重、争夺政权的割据火并局面 ;另一方面 ,启蒙思想日益高涨 ,“变”的观念深入人心。女子教育深受这两方面的影响。文章主要从这一时期女子教育取得的成绩、新文化运动带来的巨大影响及存在局限性入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洋政府时期 女子教育 近代教育史 教育发展 课程设置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