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参皂苷Rg_3对H_2O_2导致海马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 被引量:12
1
作者 胡炜彦 于浩飞 张荣平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70-674,共5页
目的探讨人参皂苷Rg3对H2O2所致海马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人参皂苷Rg3预处理体外培养C57小鼠胎鼠海马神经元,再加入H2O2继续培养,显微镜观察细胞状态并采用细胞活性检测(CCK-8)神经元的活性,生化法测定乳酸脱氢酶(LDH... 目的探讨人参皂苷Rg3对H2O2所致海马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人参皂苷Rg3预处理体外培养C57小鼠胎鼠海马神经元,再加入H2O2继续培养,显微镜观察细胞状态并采用细胞活性检测(CCK-8)神经元的活性,生化法测定乳酸脱氢酶(LDH)释放量和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神经元凋亡相关基因Caspase-3 mRNA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中、高浓度人参皂苷Rg3预处理组细胞状态好于模型组,细胞活性明显增强,培养液中LDH的漏出量明显降低,细胞内MDA的生成明显减少,SOD活性增强,Caspase-3 mRNA表达显著下调(P<0.05)。结论人参皂苷Rg3预处理对H2O2所致海马神经元的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皂苷RG3 神经元 CASPASE-3 细胞活力
下载PDF
鼠尾草酸对Aβ损伤海马神经元的保护作用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胡炜彦 于浩飞 张荣平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90-493,共4页
采用Aβ诱导建立海马神经元损伤模型,CCK-8检测神经元的活性,liT-PCR检测神经元凋亡相关基因Caspase-3mRNA的表达,探讨了鼠尾草酸对Aβ所致海马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结果显示,浓度在5—10μmol/L时,鼠尾草酸预处理能显... 采用Aβ诱导建立海马神经元损伤模型,CCK-8检测神经元的活性,liT-PCR检测神经元凋亡相关基因Caspase-3mRNA的表达,探讨了鼠尾草酸对Aβ所致海马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结果显示,浓度在5—10μmol/L时,鼠尾草酸预处理能显著下调Aβ损伤导致的Caspase-3 mRNA表达的升高,增强神经元活力。表明鼠尾草酸预处理可以保护A卢所致小鼠海马神经元的损伤,其机制可能与鼠尾草酸调控神经元凋亡相关基因caspase-3 mRNA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尾草酸 神经元 CASPASE-3 细胞活力
下载PDF
鼠尾草酸稳定性及对H_2O_2损伤神经元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7
3
作者 魏静 胡炜彦 +5 位作者 张兰春 刘媛 李甜甜 于浩飞 王扣 张荣平 《中药药理与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43-46,共4页
目的:评价鼠尾草酸对H2O2损伤神经元的保护作用,并检测鼠尾草酸在不同保存条件下稳定性。方法:鼠尾草酸预处理体外培养C57小鼠胎鼠神经元,加入H2O2继续培养,神经元标志性抗体Tuj1染色,显微镜观察细胞状态并采用细胞活性(CCK-8)检测... 目的:评价鼠尾草酸对H2O2损伤神经元的保护作用,并检测鼠尾草酸在不同保存条件下稳定性。方法:鼠尾草酸预处理体外培养C57小鼠胎鼠神经元,加入H2O2继续培养,神经元标志性抗体Tuj1染色,显微镜观察细胞状态并采用细胞活性(CCK-8)检测神经元的活性,生化法测定乳酸脱氢酶(LDH)释放量和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神经元凋亡相关基因Caspase-3 mRNA的表达。同时,HPLC测定0~120 h不同保存条件下鼠尾草酸含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20、80μmol/L浓度鼠尾草酸预处理组细胞状态好于模型组,细胞活性增强,培养液中LDH的漏出量降低,细胞内MDA的生成减少,SOD活性增强,caspase-3 mRNA表达显著下调;不同保存条件下鼠尾草酸含量随时间延长呈递差性降低。结论:鼠尾草酸对H2O2所致神经元的损伤具有保护作用,但稳定性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尾草酸 神经元 氧化损伤 细胞活力 稳定性
原文传递
新生大鼠视网膜神经元及节细胞体外短期培养方法 被引量:7
4
作者 白海青 王竫华 +1 位作者 王大博 李树宁 《眼科新进展》 CAS 2004年第2期107-110,共4页
目的 建立新生大鼠视网膜神经元原代培养体系 ,观察视网膜神经元和神经节细胞 (retinalganglioncells,RGC)在体外短期培养的生长特点。方法 将新生大鼠视网膜细胞悬液接种于预先用鼠尾胶原包被的 96孔细胞培养板中 ,按 4 0 0× 10... 目的 建立新生大鼠视网膜神经元原代培养体系 ,观察视网膜神经元和神经节细胞 (retinalganglioncells,RGC)在体外短期培养的生长特点。方法 将新生大鼠视网膜细胞悬液接种于预先用鼠尾胶原包被的 96孔细胞培养板中 ,按 4 0 0× 10 3 ·cm-2 (高密度 )及 2 0 0× 10 3 ·cm-2 (低密度 ) 2种密度接种 ,抑制非神经元生长 ,MTT比色法评价细胞活力 ;上述细胞悬液按高密度接种于 2 4孔细胞培养板中 ,进行HE染色和Thy1单克隆抗体的免疫化学染色 ,测量视网膜神经元和RGC轴突的长度。结果 视网膜神经细胞有聚集成簇生长的倾向 ,细胞活力在高密度培养时明显高于低密度培养 ;第 3天细胞活力最高 ;视网膜神经元在体外形态多样 ,最初 2d轴突生长速度最快 ,超过 12 .0 μm·d-1;大多数RGC从第 1天就再生出 2个或 2个以上的突起 ,第 1天的平均轴突长度为 12 .5 μm·d-1,从第 2天起保持在8 0 μm·d-1。第 4天的平均轴突长度为 2 9.4 5 μm。结论 以鼠尾胶原为支持物 ,经过酶消化法得到的新生大鼠视网膜神经元 ,包括RGC ,能够在短期内表现出较高的细胞活力并再生出较长的轴突 ;高密度培养 ( 4 0 0× 10 3 ·cm-2 )更有利于视网膜神经元在体外生长存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视网膜神经元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 存活力 轴突
下载PDF
MANF对神经细胞中tau蛋白过度磷酸化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5
5
作者 李静 王涛 +2 位作者 沈玉君 方圣云 沈玉先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111-1115,共5页
目的观察MANF是否可以抑制冈田酸诱导的N2a细胞中tau蛋白的过度磷酸化,以了解MANF神经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采用体外培养小鼠神经母瘤细胞株N2a,以冈田酸(okadaic aicd,OA)作为诱导剂诱导N2a细胞中tau蛋白过度磷酸化,在加入重组人MANF... 目的观察MANF是否可以抑制冈田酸诱导的N2a细胞中tau蛋白的过度磷酸化,以了解MANF神经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采用体外培养小鼠神经母瘤细胞株N2a,以冈田酸(okadaic aicd,OA)作为诱导剂诱导N2a细胞中tau蛋白过度磷酸化,在加入重组人MANF蛋白干预或转染MANF过表达质粒及siRNA后,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的变化,并用AT-8抗体检测tau蛋白ser202/Thr205位点的磷酸化水平变化。结果 N2a细胞在加入重组人MANF蛋白预处理4 h后加入OA诱导24 h后,经Western blot和MTT法检测发现,重组人MANF蛋白能明显抑制N2a细胞中tau蛋白的过度磷酸化,并可促进N2a细胞的增殖活性;在转染MANF过表达质粒后,N2a细胞中OA诱导的过度磷酸化tau蛋白减少,且细胞活性增加;与此相反,转染siRNA下调内源性的MANF的表达则能促进N2a细胞中的tau蛋白过度磷酸化,并抑制细胞活性。结论 MANF可以抑制神经细胞中tau蛋白过度磷酸化,这可能是其发挥神经保护作用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NF TAU 冈田酸 阿尔采末病 神经保护 细胞活性
下载PDF
Long-Term Exposure to High Corticosterone Levels Inducing a Decrease of Adenylate Kinase 1 Activity 被引量:2
6
作者 赵玉男 申佳 +3 位作者 苏慧 黄玉芳 邢东明 杜力军 《Tsinghu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CAS 2009年第4期519-527,共9页
Corticosterone, a principal glucocorticoid synthesized in the rodent adrenal cortex, can be cumula- tively toxic to hippocampal neurons, the cause of which is not known. The present study determined whether the cytoso... Corticosterone, a principal glucocorticoid synthesized in the rodent adrenal cortex, can be cumula- tively toxic to hippocampal neurons, the cause of which is not known. The present study determined whether the cytosol adenylate kinase (AK) system long-term exposure to high corticosterone levels. We was involved in the neuronal damage induced by nvestigated the effects of long-term exposure to high corticosterone levels on AK1 activity, AK1 mRNA expression, and energy levels in cultured hippocampal neurons. The results show that long-term exposure to high corticosterone levels induces a reduction of the cultured hippocampal neuron viability, significantly reduces energy levels, and causes a time-dependant re- duction of the AK1 activity. These findings indicate that changes in the AK system might be the mechanism underlying neuronal damage induced by long-term exposure to high corticosterone leve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RTICOSTERONE adenylate kinase adenine nucleotide neuron cell viability
原文传递
新生SD大鼠大脑皮质神经元的原代培养及鉴定 被引量:2
7
作者 王京 卢思彤 +3 位作者 吴印林 刘玉东 邹维艳 孙美群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5期2344-2349,共6页
背景:培养神经元的质量是研究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关键所在,但培养方法一直没有统一的标准。目的:探究取材部位及阿糖胞苷处理对原代培养神经元活性、纯度及成熟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新生24 h内的SD乳鼠,取大脑皮质表面2.0-3.0 mm处细胞,... 背景:培养神经元的质量是研究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关键所在,但培养方法一直没有统一的标准。目的:探究取材部位及阿糖胞苷处理对原代培养神经元活性、纯度及成熟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新生24 h内的SD乳鼠,取大脑皮质表面2.0-3.0 mm处细胞,培养后24,48,72 h,用5μmol/L或10μmol/L阿糖胞苷处理48 h;另取全部大脑皮质细胞,培养后48 h用5μmol/L阿糖胞苷处理48 h。培养至第7天,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采用CCK-8法检测阿糖胞苷对神经元活性的影响,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检测神经元的纯度及成熟度。结果与结论:①倒置显微镜:10μmol/L阿糖胞苷24,48,72 h组神经元密度分别低于同时间下的5μmol/L阿糖胞苷组,该6组神经元突起相互之间均可连接成紧密的网状结构,神经元胞体丰满并充满折光特性;全皮质组细胞密度低于正常对照组,并可明显观察到非神经元;②CCK-8检测:各阿糖胞苷组细胞活性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01),10μmol/L阿糖胞苷24,48,72 h组神经元活性低于同时间下的5μmol/L阿糖胞苷组(P<0.05),5μmol/L阿糖胞苷24 h组神经元活性低于5μmol/L阿糖胞苷48,72 h组(P<0.01);③免疫荧光染色:各阿糖胞苷组神经元纯度大于正常对照组、全部皮质组(P<0.001),各阿糖胞苷组神经元纯度无差异;④Western blot检测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蛋白表达:各阿糖胞苷组神经元成熟度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其中以5μmol/L阿糖胞苷48 h组成熟度最高;⑤结果表明:取新生24 h内大鼠大脑皮质表面2.0-3.0 mm处皮质,培养后48 h加入5μmol/L阿糖胞苷处理得到的神经元活性、成熟度和纯度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糖胞苷 大脑皮质 神经元 原代培养 神经元活性 大鼠
下载PDF
30mT恒定磁场可延长神经细胞的存活时间 被引量:2
8
作者 李刚 程立君 林凌 《天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619-622,共4页
为了研究中等强度恒定磁场对神经细胞存活能力的影响,采用急性分离的小鼠额叶皮层锥体神经细胞暴露于30.mT恒定磁场中,应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研究神经元钠离子通道电流的记录时间(细胞形成全细胞模式后的存活时间,反映细胞存活能力).实... 为了研究中等强度恒定磁场对神经细胞存活能力的影响,采用急性分离的小鼠额叶皮层锥体神经细胞暴露于30.mT恒定磁场中,应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研究神经元钠离子通道电流的记录时间(细胞形成全细胞模式后的存活时间,反映细胞存活能力).实验发现,30.mT恒定磁场作用中的细胞钠通道电流的平均记录时间较未被磁场作用的细胞钠电流的平均记录时间显著增加,分别为33.77.min和15.13.min.在磁场作用中的部分神经细胞即使在全细胞模式形成60.min后仍然有20%的神经细胞可以记录到很好的钠通道电流曲线,而对照组神经细胞在形成全细胞模式后超过40.min细胞就已经失去活性.结果表明,30.mT恒定磁场可一定程度上延长皮层神经细胞钠离子通道电流的存活时间,增强了神经细胞在恶劣环境下的存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元存活能力 恒定磁场 钠离子通道 膜片钳技术
下载PDF
Microelectrode Array-evaluation of Neurotoxic Effects of Magnesium as an Implantable Biomaterial
9
作者 Ting Huang ZhonghaiWang +4 位作者 Lina Wei Mark Kindy Yufeng Zheng Tingfei Xi Bruce Z. Gao 《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 Technology》 SCIE EI CAS CSCD 2016年第1期89-96,共8页
Magnesium (Mg)-based biomaterials have shown great potential in clinical applications. However, the cytotoxic effects of excessive Mg2. and the corrosion products from Mg-based biomaterials, particularly their effec... Magnesium (Mg)-based biomaterials have shown great potential in clinical applications. However, the cytotoxic effects of excessive Mg2. and the corrosion products from Mg-based biomaterials, particularly their effects on neurons, have been little studied. Although viability tests are most commonly used, a functional evaluation is critically needed. Here, both methyl thiazolyl tetrazolium (MTT) and lactate de- hydrogenase (LDH) assays were used to test the effect of Mg2. and Mg-extract solution on neuronal viability. Microelectrode arrays (MEAs), which provide long-term, real-time recording of extracellular electro- physiological signals of in vitro neuronal networks, were used to test for toxic effects. The minimum effective concentrations (ECmin) of Mg2. from the MTr and LDH assays were 3 mmol/L and 100 mmol/L respec- tively, while the ECmin obtained from the MEA assay was 0.1 mmol/L MEA data revealed significant loss of neuronal network activity when the culture was exposed to 25% Mg-extract solution, a concentra- tion that did not affect neuronal viability. For evaluating the biocompatibility of Mg-based biomaterials with neurons, MEA electrophysiological testing is a more precise method than basic cell-viability test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GNESIUM Microelectrode array Neuroelectrophysiology neuron viability neuronal network
原文传递
三磷酸腺苷与神经生长因子对缺氧复氧后大鼠皮质神经元细胞活性及凋亡的影响
10
作者 金玉 安彩霞 《中国新生儿科杂志》 CAS 2006年第4期207-209,共3页
目的探讨体外三磷酸腺苷(ATP)、神经生长因子(NGF)对缺氧复氧大鼠皮质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取体外培养8d的Wistar大鼠皮质神经元,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缺氧组、ATP组和NGF组。用噻唑盐比色法(MTT)、乳酸脱氢酶(LDH)法测定细胞活性变化... 目的探讨体外三磷酸腺苷(ATP)、神经生长因子(NGF)对缺氧复氧大鼠皮质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取体外培养8d的Wistar大鼠皮质神经元,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缺氧组、ATP组和NGF组。用噻唑盐比色法(MTT)、乳酸脱氢酶(LDH)法测定细胞活性变化,流式细胞仪术、透射电镜检测细胞凋亡率和凋亡。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缺氧组神经元细胞活性明显降低,细胞凋亡率显著增加;ATP和NGF能明显改善缺氧对神经元细胞活性的影响,细胞凋亡率降低(P<0.05);与NGF组比较,ATP组神经元细胞活性增高,细胞凋亡率降低(P<0.05)。结论缺氧能够造成大鼠大脑皮质神经元的损伤并诱导其凋亡,ATP及NGF对缺氧复氧后大脑皮质神经元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磷酸腺苷 神经生长因子 缺氧-复氧 皮质神经元 细胞活性 凋亡
原文传递
邻苯二甲酸-单-乙基己基酯对原代培养新生大鼠下丘脑神经元活性的影响及其氧化损伤作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黄玉敬 高娜 孙增荣 《环境与健康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058-1060,共3页
目的探讨邻苯二甲酸-单-乙基己基酯[mono-(2-ethylhexyl)phthalate,MEHP]对原代培养新生大鼠下丘脑神经元活性的影响及其氧化损伤作用。方法选取24 h内新生清洁级SD大鼠,取下丘脑神经元进行原代培养,分别加入含终浓度0(溶剂对照)、10^(-... 目的探讨邻苯二甲酸-单-乙基己基酯[mono-(2-ethylhexyl)phthalate,MEHP]对原代培养新生大鼠下丘脑神经元活性的影响及其氧化损伤作用。方法选取24 h内新生清洁级SD大鼠,取下丘脑神经元进行原代培养,分别加入含终浓度0(溶剂对照)、10^(-12)、10^(-9)、10^(-6)、10^(-3)、1.0 mmol/L MEHP的培养液暴露24 h。采用MTT法测定下丘脑神经元的活性,试剂盒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力和丙二醛(MDA)的含量。结果与溶剂对照组比较,仅1.0 mmol/L MEHP暴露组新生大鼠下丘脑神经元的存活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MEHP暴露剂量的升高,新生大鼠下丘脑神经元的存活率呈下降趋势。与溶剂对照组比较,仅1.0 mmol/L MEHP暴露组新生大鼠下丘脑神经元上清液中的MDA含量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各MEHP暴露组新生大鼠下丘脑神经元上清液中的SOD活力均无明显改变。结论MEHP可抑制原代培养新生大鼠下丘脑神经元活性,并具有氧化损伤作用,提示其可能是MEHP神经毒性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邻苯二甲酸-单-乙基己基酯 原代培养 下丘脑神经元 神经元活力 氧化损伤
原文传递
促红细胞生成素对体外培养的SD大鼠多巴胺能神经元细胞活力的影响
12
作者 朱红灿 卢欣 +4 位作者 赵鹏 臧卫东 张华 任秀花 张博爱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185-1187,共3页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体外培养的SD大鼠帕金森病细胞模型多巴胺能神经元细胞活力的影响。方法:取孕14.5d的SD大鼠胚胎中脑原代培养。将细胞分成:正常对照组、6-羟基多巴(6-OHDA)组和6-OH-DA+不同剂量EPO(0.10、1.00、3.25、10...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体外培养的SD大鼠帕金森病细胞模型多巴胺能神经元细胞活力的影响。方法:取孕14.5d的SD大鼠胚胎中脑原代培养。将细胞分成:正常对照组、6-羟基多巴(6-OHDA)组和6-OH-DA+不同剂量EPO(0.10、1.00、3.25、10.00和32.50U)组。在培养的第6天给实验组加入不同剂量的EPO,第8天加入6-OHDA(100μmol/L)作用0.5h,收集各组细胞,用酪氨酸羟化酶(TH)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TH阳性神经元生长情况,用MTT法测定多巴胺能神经元的细胞活力。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6-OHDA组TH阳性细胞数减少,为(27.2±3.4)个/mm2,而预先给予EPO干预的各组细胞6-OHDA的毒性作用明显减轻,TH阳性细胞数分别为(28.0±1.1)、(39.2±1.9)、(41.8±1.3)、(66.4±4.2)和(65.3±3.0)(F=48.29,P=0.02)个/mm2。与正常对照组相比,6-OHDA组多巴胺能神经元的细胞活力为(51.2±1.2)%,而预先给予EPO干预的各组细胞6-OHDA的毒性作用明显减轻,细胞活力分别为(52.2±1.0)%、(60.5±3.5)%、(68.1±2.7)%、(89.6±3.1)%和(76.5±4.0)%(F=28.42,P=0.01)。结论:EPO能够对抗6-OHDA的毒性作用,增加多巴胺能神经元的细胞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促红细胞生成素 多巴胺能神经元 细胞活力 帕金森病 SD大鼠 体外
下载PDF
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促进乳鼠损伤神经元修复的研究
13
作者 李玉梅 安彩霞 +1 位作者 金玉 李宇宁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CAS 2008年第5期548-550,共3页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损伤神经元的作用。【方法】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融合达90%时更换培养基培养24 h,收集细胞培养液即为BMMSC条件培养基,用谷氨酸建立离体大鼠皮质神经元损伤模型,用MSC条件培养基进行对谷氨酸损伤神经元...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损伤神经元的作用。【方法】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融合达90%时更换培养基培养24 h,收集细胞培养液即为BMMSC条件培养基,用谷氨酸建立离体大鼠皮质神经元损伤模型,用MSC条件培养基进行对谷氨酸损伤神经元的修复,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生长及形态的变化,用四唑盐比色法(MTT)和乳酸脱氢酶(LDH)法分别检测各组神经元的活性和细胞损伤后修复的程度。【结果】谷氨酸(0.8 mmol/L)对神经元有明显的损伤作用(P<0.05),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基能提高正常及损伤神经元细胞活性,MTT值明显升高(P<0.05),LDH渗漏量明显下降(P<0.05)。【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基能促进损伤神经元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基 神经元损伤 细胞活性
下载PDF
新生大鼠大脑皮质神经元原代培养方法的建立及其活性鉴定 被引量:25
14
作者 梅莉 路浩 +1 位作者 刘宗平 何玉琴 《中国兽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64-268,共5页
采用倒置相差显微镜、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新生24h内SD大鼠大脑皮质原代培养的神经元进行了形态学观察,建立了大脑皮质神经元原代培养方法。应用2.5μg/mL阿糖胞苷(Ara-C)对培养3d的神经元进行24h干预,去除神经胶质细胞、成纤维... 采用倒置相差显微镜、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新生24h内SD大鼠大脑皮质原代培养的神经元进行了形态学观察,建立了大脑皮质神经元原代培养方法。应用2.5μg/mL阿糖胞苷(Ara-C)对培养3d的神经元进行24h干预,去除神经胶质细胞、成纤维细胞、神经干细胞等杂质细胞,以提高神经元产率;用Nissl’s染色法进行神经元鉴定;利用微量滴定(MTT)法测定了一个培养周期(约10d)的神经元活性分布。光学显微镜观察结果表明,培养至第4h绝大多数神经元已贴壁生长,胞体上可见1~2个细小突起;培养至第3d、第6d时,Nissl’s染色结果显示,加Aralc能显著提高神经元纯度(≥929/6);MTT结合形态学观察结果表明,神经元培养至第6d时活性最强,细胞呈卵圆形、蜘蛛状、锥体状等多种形态,细胞胞体饱满,光晕明显,神经网络形成完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皮质神经元 原代培养 MTT Nissl’s染色 活性鉴定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预处理对丙泊酚孵育的大鼠海马神经元细胞活力的影响 被引量:16
15
作者 扈俊华 梁羽冰 +1 位作者 覃怡 谢玉波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88-490,共3页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预处理对丙泊酚孵育的大鼠海马神经元细胞活力的影响。方法选择孕16~18dSD大鼠拉颈处死,剖腹取胎鼠,分离海马神经元细胞。将细胞接种于培养板中,培养至第8天,应用神经元特异性核蛋白(NeuN)单克隆抗体进行免疫组化染...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预处理对丙泊酚孵育的大鼠海马神经元细胞活力的影响。方法选择孕16~18dSD大鼠拉颈处死,剖腹取胎鼠,分离海马神经元细胞。将细胞接种于培养板中,培养至第8天,应用神经元特异性核蛋白(NeuN)单克隆抗体进行免疫组化染色,鉴定海马神经元是否培养成功。将海马神经元细胞分为对照组(C组)、丙泊酚组(P组)、右美托咪定+丙泊酚组(DP组)。C组不做任何处理;P组在培养液中加入100μmol/L丙泊酚孵育3h;DP1组、DP2组、DP3组、DP4组、DP5组、DP6组则在培养液中分别加入0.001、0.01、0.1、1、10、100μmol/L右美托咪定孵育30min,再加入100μmol/L丙泊酚继续孵育3h,每组设6个复孔。应用CCK-8试剂盒检测各组海马神经元的细胞活力。结果显微镜下见所培养细胞中有大量的棕黄色NeuN阳性颗粒,说明海马神经元培养成功。与C组比较,P组、DP1组、DP2组、DP3组、DP4组海马神经元细胞活力明显下降(P<0.05),而DP5组、DP6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P组比较,DP1组、DP2组、DP3组、DP4组、DP5组、DP6组海马神经元细胞活力均明显升高(P<0.05)。随着右美托咪定剂量的增加,细胞活力逐渐增强,即:DP6组>DP5组>DP4组>DP3组>DP2组>DP1组。结论丙泊酚降低海马神经元细胞的活力,而右美托咪定具有神经保护作用,可以剂量依赖性地减轻丙泊酚对海马神经元细胞活性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丙泊酚 海马神经元 细胞活力
下载PDF
小鼠皮层神经元缺氧损伤的模型制备及其实验观察 被引量:9
16
作者 吴小梅 陈宏山 +2 位作者 姜正林 朱俐 金淑仪 《南通医学院学报》 1999年第4期408-409,共2页
目的 :建立皮层神经元缺氧损伤的模型 ,为抗缺氧研究提供可靠的实验方法。方法 :采用形态学观察和 MTT比色分析比较了不同密度、不同缺氧时间对培养神经元形态及活性的影响 ;同时观察了银杏内酯、人参皂甙预处理对神经元缺氧损伤的保护... 目的 :建立皮层神经元缺氧损伤的模型 ,为抗缺氧研究提供可靠的实验方法。方法 :采用形态学观察和 MTT比色分析比较了不同密度、不同缺氧时间对培养神经元形态及活性的影响 ;同时观察了银杏内酯、人参皂甙预处理对神经元缺氧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 :( 1)在进行原代皮层神经元培养时 ,细胞接种的密度以 1.6× 10 6~ 2 .0× 10 6个细胞 /ml为好。( 2 )随着缺氧时间延长 ,神经元活性降低 ,细胞死亡率增加。 ( 3 )银杏内酯和人参皂甙预处理均能使缺氧 8h的神经元比单纯缺氧对照组活性明显升高。结论 :实验结果稳定 ,重复性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损伤 模型制备 皮层神经元 神经元活性
下载PDF
不同浓度异丙酚对胎鼠海马神经元存活及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4
17
作者 徐晓东 吴国华 张良成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CAS 2014年第4期294-299,共6页
目的 探讨不同浓度异丙酚对胎鼠离体海马神经元存活及凋亡的影响。 方法 SD大鼠妊娠17 d^18 d后取胎鼠海马神经元体外培养7 d,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法鉴定神经元并作为研究对象。①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12组(每组设5个平行副孔... 目的 探讨不同浓度异丙酚对胎鼠离体海马神经元存活及凋亡的影响。 方法 SD大鼠妊娠17 d^18 d后取胎鼠海马神经元体外培养7 d,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法鉴定神经元并作为研究对象。①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12组(每组设5个平行副孔,实验重复5次):对照组(C组)正常培养,异丙酚溶剂对照组(D组)用含0.1%二甲基亚砜(dimethyl sulfoxide, DMSO)的培养基处理,不同浓度异丙酚组(P1~10组)分别用含异丙酚终浓度为0.01、0.1、0.5、1、5、10、50、100、150、200 μmol/L的培养基换液处理,继续培养24 h后用3-(4,5-二甲基噻唑-2)-2,5-二苯基四氮唑溴盐[3-(4,5-Dimethylthiazol-2-yl)-2,5-diphenyltetrazolium bromide, MTT]法检测细胞生存率;②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7组(实验重复5次):对照组(C组)正常培养,异丙酚溶剂对照组(D组)用含0.1%DMSO的培养基处理,不同浓度异丙酚组(PI、II、III、IV、V组)分别用含异丙酚终浓度为0.1、1、10、100、200 μmol/L的培养基换液处理,继续培养24 h,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染色观察细胞核形态学结果,Annexin-V-FLUOS双染流式细胞术检测海马神经元凋亡率。 结果 ① 与C组比较,D组海马神经元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D组比较,P1、2、5组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3组(102.2±2.7)%、P4组(102.9±2.7)%生存率升高(P〈0.05),而P6~10组生存率分别为(97.0±3.5)%、(90.1±1.7)%、(79.8±0.9)%、(67.9±1.1)%、(42.3±2.2)%,呈浓度依赖性降低(P〈0.05或P〈0.01);② 与C组比较,D组海马神经元凋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D组比较,PI组凋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II组(4.7±0.7)%凋亡率明显降低(P〈0.05),而PIII、IV、V组凋亡率分别为(8.2±0.8)%、(18.1±1.1)%、(29.1±2.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异丙酚 海马神经元 细胞生存率 凋亡
原文传递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七氟烷所致的原代神经元凋亡及细胞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程燕咏 王佳怡 +1 位作者 蒋云凤 孙宇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 2018年第1期24-27,共4页
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预处理对于七氟烷导致的原代神经元细胞凋亡、细胞活性,以及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Transwell构建非接触性共培养体系,完成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原代神经元的预处理。待原代神经元接受4%七氟烷暴露6 h后,观察... 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预处理对于七氟烷导致的原代神经元细胞凋亡、细胞活性,以及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Transwell构建非接触性共培养体系,完成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原代神经元的预处理。待原代神经元接受4%七氟烷暴露6 h后,观察其细胞形态;利用Western Blot检测凋亡程度;利用MTT和LDH检测细胞活性改变;利用ELISA检测TNFα水平。结果 BMSC预处理可以减少七氟烷对原代神经元导致的形态学改变,降低由七氟烷诱导的原代神经元凋亡(P<0.05)和细胞活性降低(P<0.05),以及TNFα大量释放(P<0.05)。结论 BMSC预处理可以缓解七氟烷暴露导致的神经毒性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氟烷 间充质干细胞 原代神经元 细胞凋亡 细胞活性
下载PDF
黄芪改善髓鞘蛋白抑制成年鼠皮层神经元活力的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谢耀锟 张岳峰 +2 位作者 游咏 刘尊敬 杨期东 《河北医学》 CAS 2007年第7期763-766,共4页
目的:MMP(髓鞘膜蛋白)减低新生神经元的活力的现象可以被黄芪纠正。然而,新生神经元与成年神经元具有不同的生理特性。因此,研究黄芪能否改善成年神经元的活力有重要意义。方法:用MTT(四甲基偶氮唑盐)实验检测体外培养的,并用MMP,NGF,Ra... 目的:MMP(髓鞘膜蛋白)减低新生神经元的活力的现象可以被黄芪纠正。然而,新生神经元与成年神经元具有不同的生理特性。因此,研究黄芪能否改善成年神经元的活力有重要意义。方法:用MTT(四甲基偶氮唑盐)实验检测体外培养的,并用MMP,NGF,Rad ix Astragali,NGF+MMP,Rad ix Astragali+MMP处理的各组成年大鼠脑皮层神经元的细胞活力。结果:MMP组的细胞活力明显低于对照组(未加任何药物组),而黄芪、NGF、NGF+MMP以及黄芪+MMP组之间,神经元的活力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黄芪可以改善MMP减低的成年皮层神经元的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 髓鞘膜蛋白 成年皮层神经元 细胞活力
下载PDF
Arsenic exposure and glutamate-induced gliotransmitter release from astrocytes 被引量:1
20
作者 Yan Wang Fenghong Zhao +2 位作者 Yingjun Liao Yaping Jin Guifan Sun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2年第31期2439-2445,共7页
The present study used cultures of primary astrocytes, isolated from neonatal rats, to verify the hypothesis that arsenite-induced neurotoxicity can influence neuronal function by altering glutamate-induced gliotransm... The present study used cultures of primary astrocytes, isolated from neonatal rats, to verify the hypothesis that arsenite-induced neurotoxicity can influence neuronal function by altering glutamate-induced gliotransmitter release. Primary astrocytes were exposed to 0, 2.5, 5, 10, 20 or 30 μM arsenite for 24 hours. Cell viability and morphological observations revealed that 5 μM arsenic exposure could induce cytotoxicity. Cells were then cultured in the presence of 0, 2.5, 5, or 10 μM arsenite for 24 hours and stimulated with 25 μM glutamate for 10 minutes. Results showed that [Ca2+]i in astrocytes exposed to 5 and 10 μM arsenite w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and levels of D-serine, γ-aminobutyric acid and glycine in cultures exposed to 2.5-10 μM arsenite were also increased. However, glutamate levels in the media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only after treatment with 10 μM arsenite. In conclusion, our findings suggest that arsenic exposure may affect glutamate-induced gliotransmitter release from astrocytes and further disturb neuronal fun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senite astrocyte glutamate neuron cell viability intracellular free calcium gliotransmitter neurotoxicity neural regeneration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