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2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08~2012年广西各级医院椎管内麻醉神经系统并发症初步调查分析 被引量:34
1
作者 何亚军 刘敬臣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792-793,共2页
目的调查2008~2012年广西各级医院椎管内麻醉使用情况,并对神经系统并发症进行初步分析。方法收集64家广西各级医院椎管内麻醉神经系统并发症调查表,根据人口统计学和临床特征计算麻醉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治愈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 目的调查2008~2012年广西各级医院椎管内麻醉使用情况,并对神经系统并发症进行初步分析。方法收集64家广西各级医院椎管内麻醉神经系统并发症调查表,根据人口统计学和临床特征计算麻醉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治愈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64家医院中,报告神经并发症的医院有37家,其中三甲医院17家。椎管内麻醉患者共502717例,神经并发症205例(0.04%),其中硬膜外麻醉并发症明显少于腰-硬联合麻醉和腰麻(P<0.01)。在所有并发症中,短暂神经综合征(TNS)发生率最高,其次是脊神经损伤。TNS患者均完全康复,而脊神经损伤康复率只有48%。结论椎管内麻醉中硬膜外麻醉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率最低。大多数神经系统并发症是可以完全治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管内麻醉 神经系统并发症
下载PDF
神经内镜微创手术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并发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34
2
作者 宋波 雷蕾 《河北医药》 CAS 2018年第4期489-493,共5页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微创手术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并发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2月至2016年12月确诊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00例,依据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内镜组和开颅组,每组50例。开颅组患者给予常规小骨窗开颅术清除血肿治疗...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微创手术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并发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2月至2016年12月确诊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00例,依据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内镜组和开颅组,每组50例。开颅组患者给予常规小骨窗开颅术清除血肿治疗,内镜组患者给予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清除血肿治疗,随访6个月,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神经功能,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浆内皮素(ET)、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IL-6)水平,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估生活质量,统计分析所有患者治疗疗效、术中出血量、手术、术后住ICU时间、并发症、死亡和治疗前后神经功能、血浆ET、CRP、IL-6水平及治疗前、治疗后1、3、6个月的生活质量情况。结果内镜组患者治疗显效率明显高于开颅组,前者治疗后NIHSS得分明显低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镜组患者治疗后ET、CRP、IL-6水平明显低于开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镜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术后住ICU时间明显低于开颅组,前者血肿清除率明显高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镜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开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患者死亡率基本相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内镜组患者治疗后1、3、6个月的ADL得分明显高于开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治疗可有效减少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手术创伤和提高血肿清除效果,及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内皮功能及炎症状态,有利于患者术后身体康复和生存,并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的风险,且可有效促进患者生活质量的恢复,值得临床作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内镜微创手术 高血压脑出血 神经功能 并发症 生活质量
下载PDF
超早期康复护理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应用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29
3
作者 胡蓉 邓凯文 +3 位作者 陈青 胡海平 许时来 余兆安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9期1530-1535,共6页
目的分析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应用超早期康复护理(即评估患者病情稳定后,术后48 h内实施超早期康复护理)对神经功能、肢体功能、生活质量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10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 目的分析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应用超早期康复护理(即评估患者病情稳定后,术后48 h内实施超早期康复护理)对神经功能、肢体功能、生活质量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10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分析术后早期护理需求并应用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干预前、干预后第1、3、6个月以神经缺损功能量表(NIHSS)评定神经功能,以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评定肢体功能,以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S-QOL)评定生活质量,并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的NIHS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FMA评分、SS-QOL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施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能够明显改善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神经功能和肢体运动能力,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和护理质量,预防并发症,具有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超早期康复护理 神经功能 肢体功能 生活质量 并发症
下载PDF
支架机械取栓与动脉溶栓对中重度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管再通、神经功能及预后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6
4
作者 桂林英 杨军政 +2 位作者 孟祥会 齐凤苗 尹新玲 《临床误诊误治》 2019年第1期100-104,共5页
目的分析支架机械取栓与动脉溶栓对中重度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患者血管再通、神经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衡水市第六医院2015年1月—2017年2月收治的116例中重度ACI患者,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研究组与对照... 目的分析支架机械取栓与动脉溶栓对中重度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患者血管再通、神经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衡水市第六医院2015年1月—2017年2月收治的116例中重度ACI患者,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5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动脉溶栓治疗,研究组患者给予支架机械取栓治疗。观察分析两组患者术后血管再通率,术前及术后第1、7天简明精神状态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评分,术后24 h出血率和术前及术后3、6个月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odified rankin scale,mRS)。结果研究组患者术后血管再通率为84.4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3.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第1、7天,两组患者MMSE评分均高于术前1 d,且研究组患者MMSE评分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研究组患者术后24 h出血率为5.17%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22.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3、6个月,两组患者mRS评分均明显低于术前,且研究组患者mR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中重度ACI患者应用支架机械取栓可以早期快速清除病变血管血栓,恢复血流灌注,增加血管再通率,且术后出血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安全性较好,对患者术后神经功能的恢复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机械取栓 动脉溶栓 血管再通 神经功能 手术后并发症
下载PDF
不同入路途径神经内镜治疗方案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及并发症的影响 被引量:21
5
作者 李军 管义祥 +2 位作者 刘小江 管诚 袁宝玉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0年第3期209-213,共5页
目的:研究不同入路途径神经内镜治疗方案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神经外科诊治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7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入路途经分为研究组(n=37)与对照组(n=35),研究组为外侧裂入路,对照组为... 目的:研究不同入路途径神经内镜治疗方案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神经外科诊治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7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入路途经分为研究组(n=37)与对照组(n=35),研究组为外侧裂入路,对照组为冠状缝前入路。观察两组疗效、血肿清除、术后苏醒时间、术后脑水肿、日常生活能力、神经功能、并发症。结果:研究组疗效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脑水肿、术后苏醒时间、术后颅内压均小于对照组,且血肿清除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6个月,研究组日常生活能力高于对照组,神经功能障碍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入路途径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有不同疗效,外侧裂入路与冠状缝前入路比较,神经功能损害较小,且术后并发症率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入路途径 神经内镜 高血压性脑出血 神经功能 并发症
下载PDF
经皮椎间孔镜BEIS技术对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应激反应及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18
6
作者 钟如意 裴付来 +2 位作者 黄昌佳 万张辉 茆平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1年第4期358-361,共4页
目的:分析经皮椎间孔镜BEIS技术对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应激反应及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皖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骨科2016年6月~2020年6月84例老年LDH患者,以双盲随机抽样法分为两组(各42例),观察组采用经皮椎间孔镜BEI... 目的:分析经皮椎间孔镜BEIS技术对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应激反应及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皖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骨科2016年6月~2020年6月84例老年LDH患者,以双盲随机抽样法分为两组(各42例),观察组采用经皮椎间孔镜BEIS技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椎板开窗减压髓核摘除术(FD)治疗,对比两组手术指标、应激反应指标、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分、JOA评分、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但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3 d血清ACTH、INS、Cor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3 d VAS评分均低于术前,而JOA评分均高于术前;且观察组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2.38%)虽低于对照组(16.6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BEIS技术治疗老年LDH虽然手术时间较长,但术后应激反应、疼痛感较轻,神经功能恢复良好,并发症少,值得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间孔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 BEIS技术 老年患者 腰椎间盘突出症 应激反应 神经功能 并发症
下载PDF
脑出血后实施优化康复护理对患者神经功能及生活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7
7
作者 陈超琼 顾超兰 《中国中医急症》 2019年第12期2253-2256,共4页
目的观察脑出血后实施优化康复护理的效果及其对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脑出血患者5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各29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优化康复护理,采用脑卒中量表(NIHSS)和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BI)评价... 目的观察脑出血后实施优化康复护理的效果及其对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脑出血患者5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各29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优化康复护理,采用脑卒中量表(NIHSS)和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BI)评价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神经功能状况和日常生活能力,比较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和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BI评分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3.10%,高于对照组的72.41%(P <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34%,低于对照组的34.48%(P <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100.00%,高于对照组的79.31%(P <0.05)。结论对脑出血后患者实施优化康复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增强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为患者提供更加满意的护理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康复护理 神经功能 日常生活能力 并发症 满意度
下载PDF
胸椎管狭窄症后路手术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原因及处理 被引量:17
8
作者 马迅 乔军杰 +3 位作者 关晓明 冯皓宇 陈晨 霍建忠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605-608,共4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胸椎管狭窄症后路手术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处理对策。方法:自2008年1月~2014年1月经后路手术治疗胸椎管狭窄症患者101例,男52例,女49例,年龄32~81岁,平均55.6岁。单纯胸椎黄韧带骨化89例,... 目的:回顾性分析胸椎管狭窄症后路手术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处理对策。方法:自2008年1月~2014年1月经后路手术治疗胸椎管狭窄症患者101例,男52例,女49例,年龄32~81岁,平均55.6岁。单纯胸椎黄韧带骨化89例,其中单节段29例,连续型56例,跳跃型4例;胸椎后纵韧带骨化3例;胸椎间盘突出合并胸椎黄韧带骨化9例。均采用经后路“揭盖法”椎板切除减压术。记录术中及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情况和相应的处理措施,随访患者神经功能AISA分级变化情况。结果:共有7例患者发生11例次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率为6.9%。其中脊髓损伤2例次;硬脊膜损伤5例次;脑脊液漏3例次;硬膜外血肿1例次。2例脊髓损伤患者中,1例为术中减压过程操作不慎损伤,1例为术后硬膜外血肿致伤,2例均经甲强龙冲击治疗,术后康复锻炼,脊髓功能不完全恢复。1例硬膜外血肿急诊行血肿清除术,术后痊愈。5例硬脊膜破损者4例硬脊膜损伤术中行硬脊膜修补,1例未予修补,术后均加压包扎及生物蛋白胶封闭,其中3例发生脑脊液漏,经放置引流、严密缝合及补充水电解质等处理治愈。7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5~62个月,平均随访26个月,术前2例ASIA B级患者末次随访时1例改善为C级,1例改善为D级;4例ASIA C级患者2例改善为D级,2例改善为E级;1例ASIA D级患者改善为E级。结论:胸椎管狭窄症后路手术神经系统并发症有一定的发生率,术中规范精心操作,术后及时有效处理是减少和防治并发症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管狭窄症 后路手术 神经系统并发症 处理
下载PDF
颅内破裂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术后发生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 被引量:16
9
作者 赵喜鹏 张云峰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0年第1期19-21,共3页
目的探讨颅内破裂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治疗后并发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至2018年5月血管内栓塞治疗的190例颅内破裂动脉瘤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危险因素。结果术后随访3个月,发生神经... 目的探讨颅内破裂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治疗后并发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至2018年5月血管内栓塞治疗的190例颅内破裂动脉瘤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危险因素。结果术后随访3个月,发生神经系统并发症21例,发生率为11.1%,其中其中血栓栓塞12例,术后早期再破裂出血4例,术中动脉瘤破裂3例,术后早期硬膜下出血或远隔部位脑实质出血2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合并高血压、Fisher分级Ⅲ~Ⅳ级、Hunt-Hess分级Ⅳ~Ⅴ级、宽颈动脉瘤、动脉瘤有小阜是颅内破裂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术后发生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颅内破裂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临床应对存在高危因素的病人提前做好术前预案,以减少术后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破裂动脉瘤 血管内栓塞 神经系统并发症 危险因素
下载PDF
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弓部手术后脑部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5
10
作者 宋先荣 孟丽 +5 位作者 张婉真 曹烨 扶伟 李金红 韩晓丽 都伟丽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7年第6期511-515,共5页
目的 探讨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弓部手术后脑部并发症的发病情况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6年3月216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39例、女性77例,年龄27-68(46.8±11.1)岁,依据术... 目的 探讨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弓部手术后脑部并发症的发病情况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6年3月216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39例、女性77例,年龄27-68(46.8±11.1)岁,依据术后是否发生脑部并发症分为并发症组和无并发症组.术后脑部并发症包括永久性神经系统功能不全(PND)和短暂性神经系统功能不全(TND).对术前、术中、术后与脑部并发症发生可能相关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呼吸机辅助时间、ICU滞留时间、住院时间、二次插管率和住院死亡率.结果 术后发生脑部并发症共61例(28.2%),其中PND 8例(3.7%)、TND53例(24.5%).出现脑部并发症组死亡10例,无并发症组死亡5例,总住院病死率7.87%(17/216).两组患者呼吸机辅助时间、ICU滞留时间、住院时间、再次气管插管率和住院病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包括年龄、高血压病史、脑卒中史、术前脑神经系统症状、急诊手术、术中低血压及血压波动、术中高血糖、主动脉阻断时间、深低温停循环时间、围术期输血量、术后低氧血症、肾功能不全、术后低心排综合征和急性感染.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深低温停循环时间〉40 min、术中平均动脉压波动〉30 mm Hg、输注红细胞〉1L、血肌酐〉2.1 mg/dl和术后低心排综合征为脑部并发症有意义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 深低温停循环时间长、术中平均动脉压波动大、大量输注红细胞、肾功能不全和术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为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弓部手术后脑部并发症的有意义的独立预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 弓部手术 脑部并发症 危险因素
下载PDF
重度脊柱侧凸治疗中神经并发症的防治对策 被引量:15
11
作者 史亚民 侯树勋 +3 位作者 李利 王华东 高天君 韦兴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517-519,共3页
目的探讨重度脊柱侧凸手术治疗中神经系统并发症的防治方法。方法手术治疗Cobb 角大于80°的脊柱侧凸患者71例。术前侧凸角平均96.6°(80°~135°),31例患者同时有脊柱后凸,平均后凸角83.0°(52°~145°... 目的探讨重度脊柱侧凸手术治疗中神经系统并发症的防治方法。方法手术治疗Cobb 角大于80°的脊柱侧凸患者71例。术前侧凸角平均96.6°(80°~135°),31例患者同时有脊柱后凸,平均后凸角83.0°(52°~145°)。行后路节段椎弓根螺钉同定14例,后路顶椎楔形截骨21例,分期手术34例,前后路联合手术2例。术中应用 SEP 和唤醒试验双向监测61例,单独唤醒试验10例。结果术后平均侧凸角39.6°(矫正率59.2%),平均后凸角31.9°(矫正率61.6%)。39例患者术后平均随访51个月(5~81个月),其中33例患者植骨融合良好,矫正丢失率平均2.1%,2例因内固定断裂再次手术。术前有神经功能障碍的8例患者中,除4例脊髓灰质炎后遗症外,3例完全恢复,1例大部分恢复。术后出现神经功能障碍5例,4例完全恢复,1例部分恢复。结论头颅骨盆环和脊椎截骨技术是提高重度脊柱侧凸矫正率、降低神经并发症的有效方法;术中唤醒试验配合 SEP监测能较早提示神经系统损伤;对出现神经系统损伤患者,术后早期使用脱水药和激素有利于神经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侧凸 治疗 神经系统并发症 防治
原文传递
颅内血肿微创抽吸引流术联合rt-PA治疗自发性脑出血疗效及对患者神经功能和并发症的影响 被引量:14
12
作者 黄云 陈鸿尤 +1 位作者 陈达健 杨勇 《河北医学》 CAS 2021年第3期471-475,共5页
目的:探讨颅内血肿微创抽吸引流术(微创术)联合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治疗自发性脑出血疗效及对患者神经功能和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16年5月至2019年5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自发性脑出血患者146例,按照治疗方法的不... 目的:探讨颅内血肿微创抽吸引流术(微创术)联合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治疗自发性脑出血疗效及对患者神经功能和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16年5月至2019年5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自发性脑出血患者146例,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n=72例)和观察组(n=74例),对照组给予传统的开颅手术治疗,观察组给予微创术联合rt-PA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临床疗效、神经功能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于术前、术后1d和术后7d血肿体积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不同时间点,两组患者血肿体积均有不同程度减少,不过,术后1d观察组的血肿体积大于对照组(P<0.05),术后7d两组的血肿体积无明显差异(P>0.05);随访期间无患者死亡,观察组患者GOS良好率为67.57%显著高于对照组50.00%(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的NIHSS评分、SS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上述评分均降低,观察组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且治疗前后差值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再出血率、血脑屏障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颅内感染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采用微创术联合rt-PA治疗自发性脑出血患者,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临床疗效较好,有助于脑神经功能的恢复,减少对脑神经功能的损伤,并发症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血肿微创抽吸引流术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自发性脑出血 疗效 神经功能 并发症
下载PDF
老年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 被引量:12
13
作者 陈明盈 毕齐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12年第9期682-685,共4页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后患者神经系统并发症(NC)的种类、发生率、危险因素和防治方法。方法收集北京安贞医院2010年6~10月入院行OPCAB的82例老年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术前收集NC危险因素,手术前后进行...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后患者神经系统并发症(NC)的种类、发生率、危险因素和防治方法。方法收集北京安贞医院2010年6~10月入院行OPCAB的82例老年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术前收集NC危险因素,手术前后进行神经系统查体和头颅320排CT脑灌注检查,术后进行神经系统查体确认有无NC的发生。根据术后是否发生NC分为NC组和非NC组,组间进行危险因素单因素分析。结果NC总发生率为17.01%(14/82),无死亡病例,其中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发生率为14.63%(12/82),焦虑、抑郁的发生率为6.10%(5/82),缺血缺氧性脑病发生率为3.66%(3/82),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生率为1.22%(1/82);NC组与非NC组间进行既往史单因素分析显示,术后NC组脑卒中病史、CT平扫示病灶、糖尿病病史与非NC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CT脑灌注检查提示,两组脑灌注达峰时间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对于行OPCAB患者,应重视术前筛查,完善实验室检查、脑灌注检查等,有助于术前筛查出术后发生NC的高危患者,以给予相应的预防治疗;OPCAB对神经系统而言相对安全但仍需要更多资料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非体外循环 神经系统并发症 老年人
下载PDF
手足口病神经系统并发症的临床管理 被引量:12
14
作者 李佩青 杨思达 《中国临床神经科学》 2018年第4期418-429,共12页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EV)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其发病率及病死率均居中国丙类传染病首位。在亚太、欧美等许多国家和地区活跃并导致一定数量儿童的死亡。柯萨奇病毒(CV)A16和EV-A71是引起手足口病最常见致病原,其中EV-A71是危重...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EV)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其发病率及病死率均居中国丙类传染病首位。在亚太、欧美等许多国家和地区活跃并导致一定数量儿童的死亡。柯萨奇病毒(CV)A16和EV-A71是引起手足口病最常见致病原,其中EV-A71是危重及死亡病例的主要致病原。≤5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成人也可发病。以口腔黏膜疹、手足臀等部位斑疹-斑丘疹-疱疹为临床特征。按手足口病防控管理的疱疹性咽峡炎,主要由CV-A型血清型所致,以发热和痛性丘疹-疱疹-溃疡性口腔黏膜疹为特征。该病可伴发严重神经并发症,如脑炎、脑干炎、脊髓炎、急性弛缓性麻痹等,甚至危及生命,因而成为重症手足口病临床管理的重点。2016年初在中国部分地区推广使用的EVA71灭活疫苗,其保护性免疫效果与不良反应受到关注。文中总结手足口病流行病学、临床特征、诊断治疗等方面的新近研究进展,并从神经病学视角呈现重症手足口病的早期识别、临床分期与防治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病 肠道病毒 神经系统并发症 疱疹性咽峡炎 临床管理
原文传递
定向软通道穿刺抽吸引流术治疗基底节区自发性脑出血效果观察及对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1
15
作者 熊建平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20年第5期591-595,共5页
目的探讨定向软通道穿刺抽吸引流术治疗基底节区自发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建德市第一人民医院于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基底节区自发性脑出血患者61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0例与观察组3... 目的探讨定向软通道穿刺抽吸引流术治疗基底节区自发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建德市第一人民医院于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基底节区自发性脑出血患者61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0例与观察组3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保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定向软通道穿刺抽吸引流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疗效,治疗前、治疗后1周、治疗后2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和脑水肿体积变化,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6.77%)高于对照组(76.67%)(χ^2=3.989,P<0.05);观察组NIHSS评分治疗后1周(16.54±2.19)分、治疗后2周(9.12±1.24)分,均低于对照组的(19.98±1.65)分、(13.25±2,37)分(t=6.911、8.568,均P<0.05);观察组ADL评分治疗后1周(43.42±5.67)分、治疗后2周(63.98±3.46)分,均高于对照组的(37.89±2.86)分、(52.37±4.10)分(t=4.785、11.967,均P<0.05);观察组脑水肿体积治疗后1周(12.08±2.14)mL、治疗后2周(4.37±0.89)mL,均小于对照组的(16.89±3.20)mL、(9.74±1.07)mL(t=6.922、21.339,均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6.45%)低于对照组(30.00%)(χ^2=5.720,P<0.05)。结论定向软通道穿刺抽吸引流术治疗基底节区自发性脑出血患者临床效果良好,可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并发症少,值得临床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穿刺抽液术 神经功能缺损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脑水肿体积 并发症
原文传递
颅内后循环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治疗时机选择及对血清MMP-9MBP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1
16
作者 史岩鹏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0年第3期225-230,共6页
目的探讨颅内后循环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治疗的时机选择及对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髓鞘碱性蛋白(MBP)水平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02—2019-02濮阳市人民医院治疗的颅内后循环动脉瘤患者128例,采用随机数表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6... 目的探讨颅内后循环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治疗的时机选择及对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髓鞘碱性蛋白(MBP)水平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02—2019-02濮阳市人民医院治疗的颅内后循环动脉瘤患者128例,采用随机数表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64例。研究组予以早期血管内介入栓塞术(临床症状出现3 d及以内),对照组予以延期血管内介入栓塞术(临床症状出现3 d以后)。对比2组栓塞效果、并发症发生率与术前、术后1周、术后1个月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BI评分)以及血清MMP-9、MBP水平。结果研究组栓塞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术后1个月2组NIHSS评分呈降低趋势,且研究组NIHSS评分降低幅度较大,2组NIHSS评分组间、不同时间点及组间·不同时间点交互作用存在显著差异(均P<0.05)。术后1周、术后1个月2组BI评分呈增高趋势,且研究组BI评分增高幅度较大,2组BI评分组间、不同时间点及组间·不同时间点交互作用存在显著差异(均P<0.05)。术后1周、术后1个月2组血清MMP-9、MBP水平呈降低趋势,且研究组血清MMP-9、MBP水平降低幅度较大,2组血清MMP-9、MBP水平组间、不同时间点及组间·不同时间点交互作用存在显著差异(均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56%)与对照组(9.3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是治疗颅内后循环动脉瘤的有效方法,早期(发病3 d内)行介入治疗能进一步改善患者血清MMP-9、MBP水平,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有效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后循环动脉瘤 血管内介入栓塞术 治疗时机 血清MMP-9 血清MBP 神经功能缺损 并发症
下载PDF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颅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10
17
作者 王大英 赵阳普 +1 位作者 禹晓燕 赵乾龙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2年第1期73-78,共6页
目的:探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对患者神经功能、颅内血流动力学、并发症及不良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19年3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观察组(n=60)和对照组(n=50... 目的:探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对患者神经功能、颅内血流动力学、并发症及不良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19年3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观察组(n=60)和对照组(n=50)。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常规治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与治疗后3、7、14和28天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比较两组治疗前后颅内血流动力学、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同型半胱氨酸(Hcy)、中枢神经特异性蛋白(S-100β)变化,统计并发症及不良预后。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3、7、14和28天,两组的NIHSS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1h,两组的收缩期峰值流速(V_(p))、平均流速(V_(m))、舒张末期流速(V_(d))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前,两组的NSE、S-100β、Hcy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可有效改善脑梗死患者颅内血流动力学循环情况,降低NSE、S-100β及Hcy含量,可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且预后较好,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阿替普酶 颅内血流动力学 同型半胱氨酸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中枢神经特异性蛋白 神经功能 并发症
下载PDF
综合康复护理模式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8
作者 刘利利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2年第5期716-719,共4页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护理模式对缺血性脑卒中(CAT)患者心理状态、神经功能、肢体功能以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2018年12月—2020年12月收治的CAT患者135例为研究对象,按照组间基本特征匹配的原则分为观察组68例和对照组67例。对照组...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护理模式对缺血性脑卒中(CAT)患者心理状态、神经功能、肢体功能以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2018年12月—2020年12月收治的CAT患者135例为研究对象,按照组间基本特征匹配的原则分为观察组68例和对照组6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综合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HISS)、肢体功能(FMA)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的SAS、SDS、NIHSS以及FMA评分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SAS、SDS、NHI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FMA评分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康复护理能有效改善CAT患者的心理状态,修复神经功能,提高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康复护理模式 缺血性脑卒中 心理状态 神经功能 运动功能 并发症
下载PDF
精准护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9
19
作者 王新佳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9年第3期115-118,共4页
目的探讨精准护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脑梗死后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精准护理。护理开展3个月后,比较2组患者护理效果、护理满意度、日... 目的探讨精准护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脑梗死后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精准护理。护理开展3个月后,比较2组患者护理效果、护理满意度、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神经缺损评分(NIHSS)及预后状况。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总有效率、满意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NIHSS评分为(5.54±3.15)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8.74±7.33)分(P<0.05);观察组ADL评分为(61.56±18.43)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2.16±21.56)分(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33%、疾病复发率为6.67%,分别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3.33%、23.33%(P<0.05)。结论精准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提升患者满意度,改善预后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精准护理 神经功能 日常生活能力 并发症 预后
下载PDF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去骨瓣减压术后高压氧治疗效果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9
20
作者 杨彩侠 《中华航海医学与高气压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6期718-722,共5页
目的观察重型颅脑损伤(SCI)患者去骨瓣减压术(DC)后高压氧(HBO)的治疗效果,并分析其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完成治疗及随访的30例SCI患者经DC后HBO治疗有效者的病历资料... 目的观察重型颅脑损伤(SCI)患者去骨瓣减压术(DC)后高压氧(HBO)的治疗效果,并分析其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完成治疗及随访的30例SCI患者经DC后HBO治疗有效者的病历资料,设为有效组;另收集同期医院完成治疗及随访的30例SCI患者经DC后HBO治疗无效者的病历资料,设为无效组。设计一般资料填写表,采集并记录患者基线资料,将可能的影响因素纳入,经单因素与多因素检验,分析SCI患者经DC后HBO治疗效果的影响因素。结果无效组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39.71±2.92)μg/L]、白细胞介素-6(IL-6)[(79.72±3.51)μg/L]水平高于有效组[(36.44±2.46)μg/L、(75.06±3.28)μg/L],HBO治疗时机为伤后>10 d(53.33%)、合并神经系统并发症(40.00%)占比均高于有效组的23.33%、10.00%(P<0.05)。经单因素分析后,建立多元回归模型行多因素分析显示,血清TNF-α、IL-6过表达、HBO治疗时机为伤后>10 d、合并神经系统并发症可能是SCI患者经DC后HBO治疗无效的影响因素(OR>1,P<0.05)。结论血清TNF-α、IL-6过表达、HBO治疗时机为伤后>10 d、合并神经系统并发症均可能是SCI患者经DC后HBO治疗无效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颅脑损伤 去骨瓣减压术 高压氧 神经系统并发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