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D乳鼠窦房结细胞原代分散培养的光电镜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张炎 凌凤东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37-240,I010,共5页
目的探索体外窦房结细胞原代纯化培养方法,观察培养的窦房结细胞生长状况及光电镜形态学特征。方法(1)用差速贴壁和Brdu处理作细胞培养;(2)观察和记录各类型培养细胞的生长状况;(3)HE染色和Heidenhain苏木... 目的探索体外窦房结细胞原代纯化培养方法,观察培养的窦房结细胞生长状况及光电镜形态学特征。方法(1)用差速贴壁和Brdu处理作细胞培养;(2)观察和记录各类型培养细胞的生长状况;(3)HE染色和Heidenhain苏木素染色;(4)透射电镜观察。结果在培养的窦房结细胞中,至少有3种自发性收缩细胞及少量的星状和不规则细胞。收缩性细胞中,最多的是多边形细胞,其次是梭形,最少的是三角形细胞,且多边形细胞收缩频率最低(75.27±1.73/minx±s),细胞染色和电镜观察结果显示:多边形细胞的细胞器相似于原位窦房结组织中的起搏(P)细胞,梭形细胞相似于移行(T)细胞,P细胞核旁较易见到电子致密颗粒和中心粒,也常见细胞核染色体正处于细胞周期的分裂期的前、中期。结论多边形细胞很幼稚,具有不断分裂增埴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窦房结 细胞原代培养 光电镜 sd乳鼠
下载PDF
一种同时培养原代皮质及海马神经元的实验方法 被引量:1
2
作者 廖益东 明江 +5 位作者 宋文学 王梓力 张宇 廖一飞 徐卡娅 杨华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97-902,共6页
背景:近年来原代神经元细胞模型在颅脑疾病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此类细胞模型特性更加贴近于疾病细胞,可用于模拟研究各类神经系统疾病。目的:建立一种便捷实用的可同时提取皮质及海马原代神经元的培养方法。方法:取新生24 h内的SD大鼠,... 背景:近年来原代神经元细胞模型在颅脑疾病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此类细胞模型特性更加贴近于疾病细胞,可用于模拟研究各类神经系统疾病。目的:建立一种便捷实用的可同时提取皮质及海马原代神经元的培养方法。方法:取新生24 h内的SD大鼠,麻醉后断脊法处死,采用体积分数为75%乙醇消毒,用镊子分离出颅骨及脑膜,解剖出完整大脑,剥离脑血管膜,游离出大脑皮质及海马组织,采用木瓜蛋白酶及适量DNA酶顺序消化方案,吹打、离心、过滤,然后接种于左旋多聚赖氨酸包被的6孔板和爬片内,以含体积分数10%胎牛血清的DMEM-F12培养基为种植液,6 h后换用含有B27的Neurobasal无血清专用培养基,持续培养7 d后,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及生长状态。分别采用β-Tubulin免疫荧光法、Neun抗体免疫组化法鉴定皮质神经元与海马神经元,以及采用MAP2免疫荧光法鉴定其纯度。结果与结论:①接种24 h后细胞体积变清晰,呈不规则圆形、周围环绕光晕,少数细胞已有细小突起,均已贴壁生长;持续培养3 d后,胞体逐步增大,部分呈聚团性生长,突触延长,细胞间出现交联;持续培养7 d后,胞体成熟饱满,细胞质显著增多,光晕增强,形成更为密集的神经元网络;②经Neun抗体免疫组化法、β-Tubulin免疫荧光法鉴定为神经元,神经元标志物MAP2免疫荧光法鉴定皮质神经元和海马神经元纯度分别为(94.00±0.34)%和(91.00±0.26)%,可用于后期实验;③结果表明,采用同一批24 h内新生SD大鼠分离大脑皮质和海马组织,经木瓜蛋白酶与DNA酶顺序消化后,可提取到优质的海马神经元及皮质神经元。该方案得到的神经元纯度高,操作简化,可作为研究各类神经系统疾病细胞模型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sd大鼠 皮质神经元 海马神经元 原代培养 神经疾病 细胞模型
下载PDF
柚皮素对新生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2
3
作者 于淼 刘洋 李美娜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6期541-544,共4页
目的研究柚皮素对新生SD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ypoxic ischemic brain damage,HIBD)记忆、学习能力的影响及脑保护作用。方法将36只新生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柚皮素低剂量组(50 mg/kg)及柚皮素高剂量组(100 mg/kg),每组9只。... 目的研究柚皮素对新生SD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ypoxic ischemic brain damage,HIBD)记忆、学习能力的影响及脑保护作用。方法将36只新生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柚皮素低剂量组(50 mg/kg)及柚皮素高剂量组(100 mg/kg),每组9只。用结扎左侧颈总动脉方法建立新生大鼠HIBD模型,柚皮素低、高剂量组在建立HIBD模型后,即刻给予柚皮素50 mg/kg、100 mg/kg灌胃给药,假手术组和模型组给予等剂量羧甲基纤维素钠灌胃给药,连续给药20天,每天1次。对各组大鼠进行记忆保持能力及学习获得能力测试,观察脑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ELISA试剂盒检测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beta,IL-1β)及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TNF-α)含量,Western blot检测海马区沉默信号调节因子1(silent information regulator 1,SIRT1)、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kappa B,NF-κB)p65蛋白表达。结果柚皮素低、高剂量组的SD鼠记忆保持能力和学习获得能力均高于模型组;柚皮素干预后神经细胞坏死程度较模型组减轻,促炎因子表达下降;SIRT1蛋白相对表达量逐渐升高,NF-κB p65蛋白相对表达量逐渐降低,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柚皮素可以通过激活SIRT1/NF-κB信号通路改善新生大鼠认知功能障碍,发挥脑组织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柚皮素 缺氧缺血性脑损伤 新生sd大鼠 SIRT1/NF-κB信号通路
原文传递
NMDA诱导新生大鼠脑组织NMDA受体-1的表达 被引量:2
4
作者 黑明燕 李颖 张璧涛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52-55,69,共5页
目的:了解N-甲基-D-天冬氨酸(N-M ethyl-D-Aspartate,NMDA)诱导的脑组织内NMDA受体-1(NR1)表达的规律。方法:90只7日龄新生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6)、NMDA注射组(包括10 nmol NMDA微量注射后0 m in,15 m in,30 m in,1 h,2 h,4 h... 目的:了解N-甲基-D-天冬氨酸(N-M ethyl-D-Aspartate,NMDA)诱导的脑组织内NMDA受体-1(NR1)表达的规律。方法:90只7日龄新生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6)、NMDA注射组(包括10 nmol NMDA微量注射后0 m in,15 m in,30 m in,1 h,2 h,4 h时间点组,和10 nmol,20 nmol和50 nmolNMDA组,各组n=6)。采用经心脏灌注固定、切片制备脑组织标本及荧光免疫组化染色和三氯四氮唑(2,3,5-triphenyltetrazolium chloride,TTC)染色方法。结果:10 nmol NMDA注射后30 m in,沿注射轨迹边缘开始出现少量NR1阳性染色细胞,注射后1 h时NR1阳性细胞亦出现在海马回CA1区和邻近脑室边缘的下丘脑区,且数目迅速增多,并主要集中在注射侧大脑半球,注射后2 h及4 h该阳性细胞数目与1h无明显差异。NMDA微量注射后2 h,50 nmol NMDA所致的NR1表达较10nmol和20 nmol明显增强,且细胞壁出现皱缩、细胞核稍固缩。各浓度NMDA微量注射后2 h,TTC染色均大致正常。结论:NMDA诱导的NR1表达在经过短时间的延迟后呈一定的时效和量效关系,临床上可考虑应用该延迟时段作为“治疗窗”,采用NMDA受体拮抗剂治疗与NMDA受体激活密切相关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大鼠 NMDA受体-1
下载PDF
新生大鼠脑源性神经干细胞的培养与鉴定 被引量:2
5
作者 周庆忠 冯晓兰 +4 位作者 张戈 周云龙 雷飞 叶飞 冯大雄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7年第8期803-806,829,共5页
目的建立一种简便、高效的新生大鼠脑源性神经干细胞的培养与鉴定方法。方法 1用弯头手术刀将分离出的新生SD大鼠(2~3 d)脑组织切成小碎块(约1 mm3),经200目尼龙网过滤形成的单细胞悬液在含有生长因子的无血清专用培养基内悬浮培养,并... 目的建立一种简便、高效的新生大鼠脑源性神经干细胞的培养与鉴定方法。方法 1用弯头手术刀将分离出的新生SD大鼠(2~3 d)脑组织切成小碎块(约1 mm3),经200目尼龙网过滤形成的单细胞悬液在含有生长因子的无血清专用培养基内悬浮培养,并且使用Tryp LTM Express消化联合机械吹打法进行传代。2对传至第5代的培养细胞,通过免疫荧光染色法鉴定神经干细胞的特异性表面标志物Nestin及经5%胎牛血清诱导分化后NSE、GFAP的表达。结果新生SD大鼠(2~3 d)脑源性细胞在体外能够大量增殖并形成球状聚集物,并且能够连续、稳定的传代。传至第5代的细胞Nestin免疫荧光染色阳性,5%胎牛血清诱导分化后出现NSE、GFAP免疫荧光染色阳性的细胞。结论该方法可简便高效的培养和鉴定新生大鼠脑源性神经干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大鼠 神经干细胞 培养 鉴定
下载PDF
新生期大鼠反复惊厥的实验研究
6
作者 王明欢 菲娜薇 +2 位作者 邓燕 蒋犁 何农跃 《中华全科医学》 2015年第4期520-522,567,共4页
目的建立用戊四氮(PTZ)制作的新生期大鼠反复惊厥发作的动物模型,并研究其行为学表现及远期结果。方法采用生后5 d(P5)的SD大鼠28只(随机分成实验组16只和对照组12只),予戊四氮腹腔注射连续给药5 d,每天观察实验动物的行为学变化,并在生... 目的建立用戊四氮(PTZ)制作的新生期大鼠反复惊厥发作的动物模型,并研究其行为学表现及远期结果。方法采用生后5 d(P5)的SD大鼠28只(随机分成实验组16只和对照组12只),予戊四氮腹腔注射连续给药5 d,每天观察实验动物的行为学变化,并在生后45 d用Y-型电迷宫测试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用尼氏染色和Timm染色法观察细胞形态学及苔藓纤维发芽的情况。应用SPSS 13.0软件进行2组均数的t检验,P<0.05定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造模期,随着日龄增加,动物惊厥敏感性下降,但惊厥发作程度加重。生后45 d,实验组Y-型电迷宫测试中达到学会标准所需次数明显多于对照组(P<0.01),24 h记忆保持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Timm染色中,实验组大鼠的海马组织可见明显苔藓纤维发芽,而对照组则不明显(P<0.01);尼氏染色中2组均未见明显的神经元细胞坏死和丢失。结论新生期大鼠反复惊厥发作模型基本符合人类新生儿惊厥发作,可导致远期学习记忆能力下降,且有潜在的癫痫可能。本实验通过常用的致痫剂戊四氮制作新生期大鼠反复惊厥发作的动物模型,操作性强,重复性好,经济简便,为将来研究反复惊厥发作的新生儿提供了可靠的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期大鼠 反复惊厥 戊四氮 动物模型 苔藓纤维发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