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庄子》“卮言”的意义所在 被引量:3
1
作者 张涅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9-55,共7页
“卮言”是《庄子》“内篇”特有的语言表达形式和思想形式。它由片断组合而成,体现了一种旁逸跳跃、汪洋恣肆的语言风格,呈现了“内篇”各篇的思想脉络,是其自我不断否定和超越的思想过程的记录。它与先秦其他诸子作品的经验结论性的... “卮言”是《庄子》“内篇”特有的语言表达形式和思想形式。它由片断组合而成,体现了一种旁逸跳跃、汪洋恣肆的语言风格,呈现了“内篇”各篇的思想脉络,是其自我不断否定和超越的思想过程的记录。它与先秦其他诸子作品的经验结论性的思想形式不同,是汉民族尚未开掘出来的思想资源。它与西方后现代主义理论在外表上相似,但实质不同,因为其思想流变的过程正是为了寻求本质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卮言” 中国 语言表达形式 语言风格 先秦思想 本质意义
原文传递
《淮南子》对专制主义皇权思想的叛逆——再论《淮南子》的时代特征 被引量:2
2
作者 姚治中 《皖西学院学报》 2011年第1期38-43,共6页
西汉前期,朝廷多方面为加强专制皇权而努力,着力神化皇权,主要力量用于消灭异姓王,削弱同姓王。《淮南子》从另类角度,提出了与主流社会不同的国家理论与法制思想,被皇帝视为叛逆,制造了一次惨烈的文字狱。
关键词 黄老无为 君权神授 《内篇》 文字狱
下载PDF
《庄子》外杂篇对内篇形上学的发展
3
作者 孙振华 《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4期59-61,共3页
《庄子》内篇和外杂篇总体上首尾相接,一贯之道,始终不变。内篇提出了最基本的原则,外杂篇则对这些原则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是对内篇的发展。
关键词 内篇 外篇 杂篇 形上学 发展
下载PDF
《庄子》内篇到外杂篇的嬗变过程浅论
4
作者 蔡觉敏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1期88-91,共4页
《庄子》与“庄学”之间有着一定的区别,“庄学”在某些地方甚至走向了《庄子》的反面,但是,《庄子》与包括外杂篇在内的“庄学”并没有被人截然分开,而以一个整体形象被人们所 接受,这是因为庄学对《庄子》的嬗变是以一种巧妙的方式... 《庄子》与“庄学”之间有着一定的区别,“庄学”在某些地方甚至走向了《庄子》的反面,但是,《庄子》与包括外杂篇在内的“庄学”并没有被人截然分开,而以一个整体形象被人们所 接受,这是因为庄学对《庄子》的嬗变是以一种巧妙的方式进行的,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外 杂篇仿用内篇语言,并使用了内篇所使用的艺术手法;二是外杂篇对内篇思想进行了引申、发展、补 充和变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庄学 内篇 外杂篇 嬗变
下载PDF
《庄子·内篇》复音词中新词新义探析
5
作者 刘国军 《安康学院学报》 2013年第4期33-37,共5页
专书词汇研究是汉语词汇史研究的重要环节。本文以《庄子·内篇》复音词中的新词新义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其面貌及其以"道"为特征的新词语场,并探讨了其中的隐喻词、转喻词及它们与复音词形成的内在关系。
关键词 《庄子·内篇》 复音词 新词 隐喻 转喻
下载PDF
《抱朴子内篇》道儒关系模式新探
6
作者 龙泽黯 《理论界》 2024年第4期23-29,共7页
通过对《抱朴子内篇》的研究发现,葛洪将道家与儒家学派之间的关系和道家与儒家思想之间的关系区分开来。并以重新厘定道儒学派的范围为开端,确定学派间“以道统儒”的关系。两家理论之间的关系则被葛洪分为三个层次:在理论体系上道本儒... 通过对《抱朴子内篇》的研究发现,葛洪将道家与儒家学派之间的关系和道家与儒家思想之间的关系区分开来。并以重新厘定道儒学派的范围为开端,确定学派间“以道统儒”的关系。两家理论之间的关系则被葛洪分为三个层次:在理论体系上道本儒末,在个体修行上道儒并重,在社会治理上儒主道从。三个层次相互联系、相互交织,形成一个复杂而紧密的立体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抱朴子内篇 葛洪 道儒关系
原文传递
《庄子·内篇》“VP_(1)而VP_(2)”“NP之VP”结构研究
7
作者 黄昌杰 《现代语文》 2024年第1期45-50,共6页
连词“而”是一个高频虚词,当它连接两个动词性词语VP_(1)、VP_(2)时,用法较为复杂。根据两个VP之间的句法语义关系,《庄子·内篇》中的“VP_(1)而VP_(2)”结构可以分析为四种类型:连谓、偏正、联合、紧缩。“NP之VP”结构在《内篇... 连词“而”是一个高频虚词,当它连接两个动词性词语VP_(1)、VP_(2)时,用法较为复杂。根据两个VP之间的句法语义关系,《庄子·内篇》中的“VP_(1)而VP_(2)”结构可以分析为四种类型:连谓、偏正、联合、紧缩。“NP之VP”结构在《内篇》中的出现频率也比较高。结构助词“之”置于主谓结构“NP+VP”中间,形成体词性偏正结构“NP之VP”,相当于现代汉语“NP的VP”。该结构在句法上只能分布于主、宾位;在语义上不具有独立性,是谓语核心动词的论元成分;在语用上具有指称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内篇》 “VP_(1)而VP_(2)” “NP之VP” 连词 “而” 结构助词 “之”
下载PDF
《抱朴子内篇》理论体系的建构及其道儒思想的会通 被引量:4
8
作者 邓辉 龙泽黯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4-42,共9页
"道""玄""一"均为《抱朴子内篇》的核心概念。葛洪以"一"为桥梁,沟通进而统一"道"与"玄"的"一贯道玄"理论构架,并以此会通道儒思想,构筑了一个兼综道儒的神仙... "道""玄""一"均为《抱朴子内篇》的核心概念。葛洪以"一"为桥梁,沟通进而统一"道"与"玄"的"一贯道玄"理论构架,并以此会通道儒思想,构筑了一个兼综道儒的神仙道教哲学体系。据此,葛洪提出了新的道儒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洪 《抱朴子内篇》 “一贯道玄” 道儒关系
下载PDF
从科学史观点试谈奇门遁甲(续完)——1997-10-03在西北大学的讲演 被引量:4
9
作者 何丙郁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93-97,共5页
就最早出现在东晋葛洪的《抱朴子内篇》的遁甲和8世纪最早的有关奇门遁甲的文献记载进行讨论。述及北宋司天台采用奇门遁甲,下至有明一代奇门遁甲成为官方采用三式中的一种秘传术数的过程。示范奇门遁甲的布局方法,并举例解释它在气... 就最早出现在东晋葛洪的《抱朴子内篇》的遁甲和8世纪最早的有关奇门遁甲的文献记载进行讨论。述及北宋司天台采用奇门遁甲,下至有明一代奇门遁甲成为官方采用三式中的一种秘传术数的过程。示范奇门遁甲的布局方法,并举例解释它在气象学、军事和人事各方面的应用。认为传统中国从来没有科学这个名词,欧洲在文艺复兴时代以前也没有这个名词,可是认识和克服大自然这个理念应该早已存在,这就是所谓科学的前身。又认为奇门遁甲是传统中国理念中的科学,后来在欧洲科学与巫术、哲学、宗教等分手,可是奇门遁甲没有脱离它和人事、巫术等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遁甲 奇门遁甲 葛洪(公元283年?~343年?) 抱朴子内篇 中国自然科学史
下载PDF
论王船山对《潜虚》与《洪范数》的批判 被引量:4
10
作者 谷继明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45-52,共8页
扬雄、司马光、蔡沈的易学,主要体现在模拟《周易》上,船山对此的批判可以说最为激烈、不遗余力。《潜虚》爻不合彖、《元包》有彖无爻,皆与船山“彖爻一致”的思想相违背。同时,“爻也者效天下之动者也”;而《潜虚》仅有占成的一卦而... 扬雄、司马光、蔡沈的易学,主要体现在模拟《周易》上,船山对此的批判可以说最为激烈、不遗余力。《潜虚》爻不合彖、《元包》有彖无爻,皆与船山“彖爻一致”的思想相违背。同时,“爻也者效天下之动者也”;而《潜虚》仅有占成的一卦而无爻的变动,因此属于一种固定的死物,与《周易》,变动不居,周流六虚”的神妙不可同日而语,因此它根本不能拟象大化流行之无方多端。船山对《洪范数》的批评,不仅仅体现在他连释《周易》的作品中,更集中体现在《尚书引义》中,船山对《洪范数》的占法作了探讨,认为它变乱奇偶,于象、理皆无当,从根本上说,乃是因为它与船山提倡的“即占即学”和“得失吉凶一道”是完全相违背的,船山的批判,背后有一贯的义理系统作支撑,并非从考据的方面来判定谱系而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船山 易图学 潜虚 洪范皇极内篇
原文传递
葛洪《抱朴子内篇》版本探究及相关研究评述
11
作者 龙泽黯 《惠州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49-58,共10页
自葛洪在道教史上的地位被认可以来,学界对于葛洪的“道家”著述《抱朴子内篇》的研究逐渐丰富,但还并未有专门梳理《抱朴子内篇》研究成果的文章出现。目前学界关于《抱朴子内篇》的研究,主要围绕着葛洪的仙道思想体系为核心展开。部... 自葛洪在道教史上的地位被认可以来,学界对于葛洪的“道家”著述《抱朴子内篇》的研究逐渐丰富,但还并未有专门梳理《抱朴子内篇》研究成果的文章出现。目前学界关于《抱朴子内篇》的研究,主要围绕着葛洪的仙道思想体系为核心展开。部分学者通过葛洪的生平及《抱朴子内篇》的成书流传情况,说明葛洪在道教思想史中的地位,更多的学者则通过对《抱朴子内篇》的理论、概念等研究,揭示葛洪的思想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洪 《抱朴子内篇》 研究综述
下载PDF
“习语”与古籍考异校读——以《抱朴子内篇》为例
12
作者 真大成 《中国训诂学报》 2022年第1期40-51,共12页
从事古籍考异校读工作,在细读文本、体会文情的基础上揭明“语例”——时代习语和个人习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全面而充分地掌握时代习语和个人习语,有助于判断异文是非、正确校读字词。本文以葛洪《抱朴子内篇》为中心,举一些实... 从事古籍考异校读工作,在细读文本、体会文情的基础上揭明“语例”——时代习语和个人习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全面而充分地掌握时代习语和个人习语,有助于判断异文是非、正确校读字词。本文以葛洪《抱朴子内篇》为中心,举一些实例来探讨这方面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语 校读 《抱朴子内篇》
原文传递
《抱朴子内篇》语词零札 被引量:1
13
作者 成妍 《伊犁教育学院学报》 2005年第2期54-55,81,共3页
《抱朴子内篇》是一部重要的道教典籍,其中词汇不但丰富,而且口语性较强。“所在”有“处处,到处”义,此义项乃中古习见。“近将”,同义连文,表大概、大约义,《汉语大词典》未收录。“非一”表示“(人数、次数等)很多”,亦为众辞书所忽... 《抱朴子内篇》是一部重要的道教典籍,其中词汇不但丰富,而且口语性较强。“所在”有“处处,到处”义,此义项乃中古习见。“近将”,同义连文,表大概、大约义,《汉语大词典》未收录。“非一”表示“(人数、次数等)很多”,亦为众辞书所忽略。此外,又有“在所,在在”“将近”“数数非一”诸词,意思分别与其相同,并加以联系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抱朴子内篇》 语词 零札
下载PDF
邵雍《观物内篇》元会运世之数的价值意涵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睿超 《周易研究》 CSSCI 2015年第5期55-62,共8页
对于邵雍《观物内篇》所述先天易学"元会运世"之数的演算关系及其意义,学界尚缺乏较为准确的阐释。而根据《观物内篇》的文本内证及宋人张行成的解读,我们可以看到,"元会运世"交错而成的从"元之元"到&qu... 对于邵雍《观物内篇》所述先天易学"元会运世"之数的演算关系及其意义,学界尚缺乏较为准确的阐释。而根据《观物内篇》的文本内证及宋人张行成的解读,我们可以看到,"元会运世"交错而成的从"元之元"到"世之世"的十六数实际上表达的是以大小不同的计时单位对同一"元"之时间跨度的换算。此种换算作为数量抵当关系,又象征着对应于"元会运世"的"皇帝王霸"之治道就其可持续性而言的价值等次划分,从而使"元会运世"之数具备了纪年功能之外的价值意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邵雍 《观物内篇》 元会运世 皇帝王霸
原文传递
得道之圣:葛洪仙道理论体系中的老子形象
15
作者 王亚龙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6期37-43,共7页
老子在葛洪的仙道理论体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被尊为“得道之圣”。这一定位包括两方面:其一,老子是圣人。这是对汉代以来盛行的“孔圣老贤”说所做出的回应。葛洪通过重提汉初黄老之学,重新建立了道家相对于儒家的理论优势,进而将老子... 老子在葛洪的仙道理论体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被尊为“得道之圣”。这一定位包括两方面:其一,老子是圣人。这是对汉代以来盛行的“孔圣老贤”说所做出的回应。葛洪通过重提汉初黄老之学,重新建立了道家相对于儒家的理论优势,进而将老子与孔子分别塑造为“得道”与“治世”之圣人。其二,老子为学而得道者。葛洪欲宣扬神仙之可学,劝人修仙,反对民间道教将老子神化为自然得道的“神灵异类”,认为老子也是由学而得道。葛洪对老子神格的定位在后世虽有一定的影响,但与南北朝神化老子的主流是不符的,在佛道论衡中反而成为佛教批判道教的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洪 老子 圣人 神仙道教 《抱朴子内篇》
下载PDF
基于《汉语大词典》的《抱朴子内篇》新词研究
16
作者 龙丹 郇国庆 《语言历史论丛》 2021年第1期127-156,4-5,共32页
《抱朴子内篇》是一部晋代道教著作,其语料价值较高。本文在已有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地探讨《抱朴子内篇》中的新词。首先以《汉语大词典》为依据把书中的新词分类,其次辅之以考证之法和现代工具,考察前人所收之新词最早用例是否出... 《抱朴子内篇》是一部晋代道教著作,其语料价值较高。本文在已有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地探讨《抱朴子内篇》中的新词。首先以《汉语大词典》为依据把书中的新词分类,其次辅之以考证之法和现代工具,考察前人所收之新词最早用例是否出自《抱朴子内篇》。最后增补我们新发现的新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抱朴子内篇》 词汇 新词
原文传递
《抱朴子内篇校释》校补
17
作者 成妍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8年第2期5-6,共2页
《抱朴子内篇》是晋代葛洪的一部重要的道教典籍,王明先生的《抱朴子内篇校释》应该说是目前唯一一部校勘和注释兼顾的校释书籍,本文在其基础上,参校清孙星衍平津馆校刊本、古逸丛书本、明正统道藏本、四部丛刊本、四库全书本、子书百家... 《抱朴子内篇》是晋代葛洪的一部重要的道教典籍,王明先生的《抱朴子内篇校释》应该说是目前唯一一部校勘和注释兼顾的校释书籍,本文在其基础上,参校清孙星衍平津馆校刊本、古逸丛书本、明正统道藏本、四部丛刊本、四库全书本、子书百家本,对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个人浅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抱朴子内篇校释 校勘 注释 标点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