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百会、四神聪穴久留针对高血压患者血压的影响 被引量:20
1
作者 董永书 行书丽 《针刺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33-236,共4页
目的:观察百会、四神聪穴留针法及口服硝苯地平缓释片对高血压患者血压的影响,探讨治疗高血压的更优疗法。方法:将24例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和药物组。针刺组选取百会、四神聪穴,针刺得气后留针8h;药物组早晨口服硝苯地平缓释片2... 目的:观察百会、四神聪穴留针法及口服硝苯地平缓释片对高血压患者血压的影响,探讨治疗高血压的更优疗法。方法:将24例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和药物组。针刺组选取百会、四神聪穴,针刺得气后留针8h;药物组早晨口服硝苯地平缓释片20mg。分别于治疗后0.5、2、4、6、8h末测量两组患者右上肢血压,对比两组血压情况。结果:针刺组患者2h末收缩压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4h末收缩压到达最低(P<0.01),6h后收缩压开始回升,于8h末收缩压恢复至针刺前水平(P>0.05);药物组患者于0.5h末开始收缩压较治疗前持续下降(P<0.05,P<0.01),8h末仍见血压缓慢下降(P<0.01);0.5h末及8h末针刺组收缩压高于药物组(P<0.01)。两组舒张压均于治疗后2h开始较治疗前下降,且持续到8h(P<0.05,P<0.01);两组舒张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百会、四神聪穴留针法降低收缩压起效较慢,维持时间较短;对舒张压的影响与口服硝苯地平缓释片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针刺 留针 血压 百会 四神聪
原文传递
头针久留对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0
2
作者 齐丛会 田瑶 +5 位作者 崔林华 袁野 刘山山 邢潇 高婷 张晓旭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2192-2194,共3页
目的观察头针久留针对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头针久留组)和对照组(普通头针组),每组30例。两组均进行常规内科基础治疗及康复训练,头针选取病灶同侧(偏瘫肢体对侧)顶颞前斜线上1/5、中2/5... 目的观察头针久留针对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头针久留组)和对照组(普通头针组),每组30例。两组均进行常规内科基础治疗及康复训练,头针选取病灶同侧(偏瘫肢体对侧)顶颞前斜线上1/5、中2/5、顶颞后斜线上1/5、中2/5,治疗组头针留针7~10h,对照组留针30min,于治疗前,治疗1周、2周、3周、4周后记录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FMA)评分以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结果两组治疗前FMA评分、M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治疗后FMA评分和MBI评分情况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FMA评分及M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两组在治疗后1周、2周后FMA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3周、4周后FMA评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治疗1周、2周、3周、4周后MBI评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针留针7~10h在改善脑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方面疗效显著优于头针留针30min,为头针适宜留针时间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针久留 卒中 肢体功能障碍 疗效观察
原文传递
不同留针时间浮刺治疗中风后偏瘫肩痛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0
3
作者 曾慧玲 崔晓 +2 位作者 史骏超 黄春水 赵青 《上海针灸杂志》 2018年第5期489-493,共5页
目的通过观察不同留针时间浮刺治疗中风后偏瘫肩痛的临床疗效,寻找浮刺治疗中风后偏瘫肩痛的最佳留针时间。方法将120例中风后偏瘫肩痛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C组和D组,每组30例。4组均采用浮刺治疗,治疗后分别留针10 min、20 min、30 ... 目的通过观察不同留针时间浮刺治疗中风后偏瘫肩痛的临床疗效,寻找浮刺治疗中风后偏瘫肩痛的最佳留针时间。方法将120例中风后偏瘫肩痛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C组和D组,每组30例。4组均采用浮刺治疗,治疗后分别留针10 min、20 min、30 min、40 min。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观察4组治疗前后VAS评分、上肢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评分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 4组治疗后不同时间VAS评分、上肢FMA评分和MBI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组治疗后VAS评分、上肢FMA评分和MBI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组治疗后VAS评分、上肢FMA评分和MBI评分均呈下降趋势。经10 d、20 d治疗后,C组、D组VAS评分改善明显优于A组、B组(P<0.01,P<0.05)。结论浮刺能明显缓解疼痛,留针30 min可取得最佳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疗法 浮刺 留针 中风并发症 偏瘫
下载PDF
不同留针时间针刺对贝尔麻痹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李艳 沈特立 +1 位作者 曹莲瑛 张伟 《上海针灸杂志》 2012年第11期812-813,共2页
目的观察不同留针时间针刺治疗贝尔麻痹的疗效差异,寻找最佳留针时间。方法将120例贝尔麻痹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40例。3组取穴相同,均采用针刺治疗,A组留针10 min,B组留针20 min,C组留针30 min。比较3组治疗前后多伦多评分... 目的观察不同留针时间针刺治疗贝尔麻痹的疗效差异,寻找最佳留针时间。方法将120例贝尔麻痹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40例。3组取穴相同,均采用针刺治疗,A组留针10 min,B组留针20 min,C组留针30 min。比较3组治疗前后多伦多评分及面神经电图改善情况。结果 A组治疗后面神经电图波幅损失百分比及多伦多分级评分与B组和C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治疗后面神经电图波幅损失百分比及多伦多分级评分与C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留针20 min治疗贝尔麻痹对多伦多评分及面神经电图改善情况较佳,可以做临床治疗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疗法 电针 面神经麻痹 留针 贝尔麻痹
下载PDF
留针与否对针刺足三里改变胫前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公维军 张通 孙新亭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21-423,共3页
目的:观察留针与否对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影响,探讨留针的意义。方法:健康成年志愿者26例,随机分为留针组13例,不留针组13例。针刺左侧足三里。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足三里远端1cm处胫前动脉针刺前、"得气"后即刻及得气后1 min... 目的:观察留针与否对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影响,探讨留针的意义。方法:健康成年志愿者26例,随机分为留针组13例,不留针组13例。针刺左侧足三里。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足三里远端1cm处胫前动脉针刺前、"得气"后即刻及得气后1 min、2 min、3 min、4 min和5 min各项血流参数;比较两组运针"得气"后各时间点与针刺前比较血流参数差值间的差异。结果:留针组与不留针组血流动力学参数收缩期峰值(Vmax)和平均流速(Vm)在运针得气后即刻、1 min、2 min、3 min、4 min和5 min时分别与针刺前比较,各时间点与针刺前比较的差值,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留针"对局部的血管血流动力学改变无特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得气 留针 血流动力学
原文传递
INFLUENCE OF DIFFERENT NEEDLE-RETAINING TIME ON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ACUPUNCTURE IN THE TREATMENT OF ISCHEMIC STROKE 被引量:1
6
作者 何扬子 韩冰 +5 位作者 胡静 原理 陈卓铭 李静铭 彭菊秀 王丽娜 《World Journal of Acupuncture-Moxibustion》 2006年第1期3-9,共7页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needle-retaining time and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acupuncture in the treatment of ischemic stroke patients. Methods: Based on the level of the severity of the pati...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needle-retaining time and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acupuncture in the treatment of ischemic stroke patients. Methods: Based on the level of the severity of the patient's disease and the duration of acupuncture needle-retaining, 245 ischemic stroke in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20 min, 40 min and 60 min groups according to the stratified random method. Acupoints used were Jianyu (肩髃LI 15), Quchi (曲池LI 11), Waiguan (外关TE 5), Hegu (合谷LI 4), etc. and stimulated electrically (2 Hz, sparse waves, an endurable strength) for 20 min, 40 min and 60 min respectively by using an electroacupuncture therapeutic apparatus. The treatment was given once daily, with 10 sessions being a therapeutic course. The severity of clinical neurological deficit was scored before and after the treatment Result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cupuncture could improve the neurological deficit severity of ischemic stroke patients.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acupuncture in improving myodynamia of the upper limbs and hands, and the total score of 60 min group was the best, followed by 40 min group and 20 min group respectively,of acupuncture needle retention has a better therapeutic effect in the treatment indicating that longer duration of acupuncture needle retention has a better therapeutic effect in the treatment of stroke. Conclusion: There is a posi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needle-retaining time and the curative effect in improving ischemic stroke patients'clinical symptoms and signs by acupunc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schemic stroke Electroacupuncture Needle-retaining time
下载PDF
留针考略
7
作者 迟艳艳 马铁明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09年第11期93-94,共2页
对《内经》及现代医家临床文献进行探讨,发现留针时间目前尚未建立规范化的临床指导模式,倡议从循证医学角度,对常见病的留针时间设计科学严谨的随机对照研究,以期规范临床操作,提高疗效。
关键词 留针时间 随机对照研究 临床文献 指导模式 医学角度 时间设计 临床操作 科学严谨 规范化 常见病 医家 循证 内经 疗效 倡议
下载PDF
不同留针时间对针刺疗效影响的文献分析 被引量:43
8
作者 韩明娟 赵宏 +3 位作者 景向红 刘佳 梁凤霞 刘保延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34-339,共6页
目的总结不同留针时间对针刺疗效的影响。方法检索近10年来国内外关于针刺不同留针时间对疗效影响的文献,提取各文献中研究对象、针刺留针时间、疗效指标及结果等信息,分别按照病种将纳入的文献进行整理,归纳不同疾病状态的较佳留针时... 目的总结不同留针时间对针刺疗效的影响。方法检索近10年来国内外关于针刺不同留针时间对疗效影响的文献,提取各文献中研究对象、针刺留针时间、疗效指标及结果等信息,分别按照病种将纳入的文献进行整理,归纳不同疾病状态的较佳留针时间。结果纳入文献22篇。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共9篇文献,其中中风相关文献5篇,均提示留针时间越长,疗效越好。周围神经系统疾病中2篇面神经麻痹临床研究均显示,留针时间以20 min疗效较好;三叉神经痛、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各1篇文献,均提示留针时间以30 min为宜。对于急性肌肉软组织疼痛文献共4篇,提示适当长时间留针疗效优于短时间留针。其他疾病纳入的文献较少或各研究结果间存在差异,不能得出确切结论。结论不同疾病最佳留针时间存在差异,应根据疾病性质确定留针时间,并应加强对留针时间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疗法 留针时间 针刺疗效 文献研究
原文传递
不同留针时间对针刺治疗中风后肌张力增高的影响 被引量:17
9
作者 于川 申斌 +1 位作者 许世闻 王迎伟 《上海针灸杂志》 2015年第5期403-405,共3页
目的比较不同留针时间对针刺治疗中风后肌张力增高的影响。方法将90例中风后肌张力增高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30例。3组均采用金针王乐亭"中风十三治"之"手足十二针法"针刺,每日1次,每星期治疗5次,共治疗2... 目的比较不同留针时间对针刺治疗中风后肌张力增高的影响。方法将90例中风后肌张力增高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30例。3组均采用金针王乐亭"中风十三治"之"手足十二针法"针刺,每日1次,每星期治疗5次,共治疗20次。A组针刺得气后不留针,即刻起针;B组得气后留针30 min;C组得气后留针60 min。比较3组治疗前后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评分(MAS)、临床痉挛指数(CSI)及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AS)。结果 3组治疗后改良Ashworth分级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治疗后CSI评分及患侧肢体Fugl-Meyer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治疗后CSI评分及患侧肢体Fugl-Meyer评分与C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针刺后留针60 min,针刺后不留针及留针30 min均更能改善中风后肌张力增高、痉挛程度及肢体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疗法 留针时间 中风后遗症 偏瘫 痉挛性
下载PDF
针刺治疗中风留针时间与效应关系的概述 被引量:15
10
作者 张天生 关芳 +3 位作者 靳聪妮 郝重耀 刘旭光 冀来喜 《针刺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40-142,共3页
针灸治疗缺血性中风的特色和优势已被广泛认同,但是影响针刺疗效的因素较多,其中时间因素中针刺留针时间与效应之间的关系受到越来越多研究者关注。本文就留针时间在针刺治疗中风病中的重要性进行论述,并对针刺治疗中风留针时间与效应... 针灸治疗缺血性中风的特色和优势已被广泛认同,但是影响针刺疗效的因素较多,其中时间因素中针刺留针时间与效应之间的关系受到越来越多研究者关注。本文就留针时间在针刺治疗中风病中的重要性进行论述,并对针刺治疗中风留针时间与效应关系的研究现状、存在问题和研究意义等方面内容结合本课题组前期研究结果作了一些探讨,认为针刺治疗中风留针时间与效应之间的关系还缺乏系统深入的研究,进一步研究其关系符合循证医学对现代针灸临床标准化模式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病 针刺 留针时间 效应
原文传递
庄礼兴教授针灸中药并用治疗小儿周围性面瘫经验缬要 被引量:11
11
作者 杨子宇 庄礼兴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11期1124-1126,1130,共4页
[目的]介绍及总结庄礼兴教授以针灸中药并用治疗小儿周围性面瘫的经验。[方法]通过文献研究方法,整理庄礼兴教授的病案,简述小儿周围性面瘫的研究现状,从选穴、刺法、灸法及用药等方面对庄礼兴教授治疗小儿周围性面瘫的经验进行总结,并... [目的]介绍及总结庄礼兴教授以针灸中药并用治疗小儿周围性面瘫的经验。[方法]通过文献研究方法,整理庄礼兴教授的病案,简述小儿周围性面瘫的研究现状,从选穴、刺法、灸法及用药等方面对庄礼兴教授治疗小儿周围性面瘫的经验进行总结,并举两则验案予以佐证。[结果]庄礼兴教授治疗小儿周围性面瘫,针刺取穴以靳三针为主,配合远端取穴,并运用半刺、毛刺之法,且尤其重视灸法的运用,独取督脉施灸。中药方面,强调分期论治,急性期重在祛风散寒,恢复期则益气通络。本文两例验案中,患儿均为突发性口角歪斜,案一辨证为风寒阻络证,治以祛风散寒、解痉通络,以针灸配合牵正散内服,案二辨证为风寒证,治以祛风散寒、解痉通络,以针灸配合牵正散内服,两例患者均取得良好疗效。[结论]庄礼兴教授遵循靳三针法取穴,以半刺、毛刺为法,配合督脉施灸和中药内服,治疗小儿周围性面瘫,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学习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性面瘫 儿科 半刺毛刺 督脉 中药 分期论治 庄礼兴 临床经验
下载PDF
针刺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疗效与留针时间的关系 被引量:9
12
作者 花冬兰 李丹丹 +1 位作者 庄凤玲 沈蕾蕾 《上海针灸杂志》 2020年第6期687-691,共5页
目的探讨针刺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疗效与留针时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27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分为观察组(113例)及对照组(114例)。两组针刺取穴相同,观察组留针30 min,对照组留针15 min。观察两组疗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 目的探讨针刺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疗效与留针时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27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分为观察组(113例)及对照组(114例)。两组针刺取穴相同,观察组留针30 min,对照组留针15 min。观察两组疗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及血脂指标,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及肝脏脂肪分量值。采用Pearson卡方分析肝脏脂肪分量值与血脂指标的关系。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9.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8%(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谷丙转氨酶(ALT)及总胆红素(TBIL)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白蛋白(ALB)水平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中医症状积分及肝脏脂肪分量值均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肝脏脂肪分量值与血清TC、TG、LDL-C均呈正相关(P<0.05);肝脏脂肪分量值与HDL-C呈负相关(P<0.05)。结论针刺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疗效较好,能明显降低血脂水平,改善肝功能,且留针30 min治疗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疗法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血脂指标 肝功能指标 留针时间
下载PDF
不同留针时间治疗急性腰扭伤临床观察 被引量:8
13
作者 姚肖君 刘建武 《上海针灸杂志》 2013年第12期1044-1045,共2页
目的对不同留针时间治疗急性腰扭伤的疗效进行对比观察,为针刺镇痛留针时间的优选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80例急性腰扭伤患者随机分为留针20 min、30 min、45 min、60 min4组,以国际公认的描述与测量疼痛的McGill疼痛询问表为观察指标,记... 目的对不同留针时间治疗急性腰扭伤的疗效进行对比观察,为针刺镇痛留针时间的优选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80例急性腰扭伤患者随机分为留针20 min、30 min、45 min、60 min4组,以国际公认的描述与测量疼痛的McGill疼痛询问表为观察指标,记录观察对象治疗前后疼痛症状的各项评分变化,对不同留针时间干预方法的疗效进行对比评价。结果经统计分析,4组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VAS)和现有疼痛强度(PPI)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5,P<0.01);而45 min组针刺镇痛疗效明显优于20 min组、30 min组和60 min组。结论研究结果表明急性腰扭伤针刺镇痛最佳疗效的留针时间为45 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腰扭伤 针刺镇痛 留针时间
下载PDF
不同留针时间对针刺治疗中风后肩痛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6
14
作者 于川 申斌 许世闻 《上海针灸杂志》 2016年第8期939-941,共3页
目的观察不同留针时间对针刺治疗中风后肩痛的临床疗效影响。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配至30 min组和60 min组,每组30例。两组针刺方案均选用相同取穴,每日针刺1次,每星期治疗5次,共治疗20次。并于治疗前、治疗4星期后分别采用VAS评分、肩... 目的观察不同留针时间对针刺治疗中风后肩痛的临床疗效影响。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配至30 min组和60 min组,每组30例。两组针刺方案均选用相同取穴,每日针刺1次,每星期治疗5次,共治疗20次。并于治疗前、治疗4星期后分别采用VAS评分、肩痛频率、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两组各项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P<0.01),治疗后两组各项评分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中风后肩痛的针刺镇痛效果留针时间30 min较60 min为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中风并发症 留针时间 肩痛
下载PDF
不同留针时间电针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5
15
作者 李艳 吴耀持 +3 位作者 范兴良 张峻峰 陈绍华 刘顺超 《针灸临床杂志》 2014年第5期4-6,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留针时间电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将12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10 min组、20 min组和30 min组,3组取穴相同,均采用连续波电针治疗,比较3组治疗后VAS评分及症状与功能评定量表改善情况。结果:留针20 min... 目的:探讨不同留针时间电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将12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10 min组、20 min组和30 min组,3组取穴相同,均采用连续波电针治疗,比较3组治疗后VAS评分及症状与功能评定量表改善情况。结果:留针20 min组和留针30 min组治疗后VAS、症状积分均优于留针10 min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留针20 min组与留针30 min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留针20 min对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较佳,可以做临床治疗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根型颈椎病 电针治疗 留针时间
下载PDF
头穴丛刺长留针法联合认知功能训练治疗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临床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牛磊 秦合伟 孔艳芳 《中西医结合研究》 2021年第6期377-380,388,共5页
目的观察头穴丛刺长留针法治疗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150例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患者采取认知功能训练法,观察组患者采取头穴丛刺长留针... 目的观察头穴丛刺长留针法治疗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150例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患者采取认知功能训练法,观察组患者采取头穴丛刺长留针法联合认知功能训练,疗程均为6周。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ini mental status examination,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改良Barthel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评分及血清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ptide,CGRP)、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ree triiodothyronine,FT_(3))、甲状腺素(thyroxine,T_(4))水平。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MMSE、MoCA、MBI评分及CGRP、5-HT、FT_(3)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头穴丛刺长留针法联合认知功能训练能明显改善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认知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提高血清CGRP、5-HT、FT_(3)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穴丛刺长留针法 脑梗死 认知功能障碍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5-羟色胺
下载PDF
头部阿是穴留针治疗慢性紧张型头痛临床效果 被引量:3
17
作者 罗建昌 王罗丹 郎伯旭 《中国现代医生》 2021年第1期114-117,121,共5页
目的观察头部阿是穴留针对慢性紧张型头痛的临床效果,探讨其取穴特点和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门诊治疗的慢性紧张型头痛患者90例,将其随机分为头部阿是穴留针组和口服西药组,每组各45例。头部阿是穴留针组找头部... 目的观察头部阿是穴留针对慢性紧张型头痛的临床效果,探讨其取穴特点和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门诊治疗的慢性紧张型头痛患者90例,将其随机分为头部阿是穴留针组和口服西药组,每组各45例。头部阿是穴留针组找头部压痛点8~12个,予以针刺并留针6 h,口服西药组服用芬必得胶囊和妙纳片。头部阿是穴留针组隔天治疗1次,每周3次,连续2周共6次;口服西药组予芬必得胶囊1粒bid,妙纳片1片tid,两种药物均连续口服2周。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头痛频率评分、NRS评分、头痛积分和头痛持续时间评分的变化,并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头痛NRS评分、头痛频率评分、头痛持续时间评分、头痛积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头部阿是穴留针组总有效率为95.24%,口服西药组总有效率为74.42%,两组总体疗效经秩和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头痛NRS评分和头痛积分组内自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头痛NRS评分和头痛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部阿是穴留针取穴独特、方便,对慢性紧张型头痛有显著临床效果,其近远期疗效优于口服西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部阿是穴 留针 慢性紧张型头痛 头痛积分
下载PDF
头穴不同留针时间治疗小儿脑性瘫痪对照观察 被引量:49
18
作者 袁青 王琴玉 靳瑞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09-211,共3页
目的:观察头穴不同留针时间治疗脑性瘫痪的疗效差异。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设计及靳三针疗法,进行头针留针1小时与30分钟治疗脑性瘫痪的疗效对比观察。结果:经治2个月后,留针1小时组对运动功能的改善优于留针30分钟组。结论:延长头针留针... 目的:观察头穴不同留针时间治疗脑性瘫痪的疗效差异。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设计及靳三针疗法,进行头针留针1小时与30分钟治疗脑性瘫痪的疗效对比观察。结果:经治2个月后,留针1小时组对运动功能的改善优于留针30分钟组。结论:延长头针留针时间以达到足够刺激量是针刺治疗脑瘫取得较好疗效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针灸疗法 头针 留针
下载PDF
不同留针时间对踝关节软组织损伤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3
19
作者 许云祥 陈贵珍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0期607-608,共2页
目的 :为探讨留针时间长短对疗效的影响 ,以探求针刺的最佳时间参数。方法 :将 2 72例踝关节软组织损伤患者随机分为 5组 :留针 5分钟组 ,2 0分钟组 ,30分钟组 ,4 0分钟组 ,60分钟组。结果 :在急性损伤中 ,以留针 30分钟疗效最佳 (P <... 目的 :为探讨留针时间长短对疗效的影响 ,以探求针刺的最佳时间参数。方法 :将 2 72例踝关节软组织损伤患者随机分为 5组 :留针 5分钟组 ,2 0分钟组 ,30分钟组 ,4 0分钟组 ,60分钟组。结果 :在急性损伤中 ,以留针 30分钟疗效最佳 (P <0 0 1) ;慢性损伤中 ,以留针 60分钟疗效最佳 (P<0 0 1)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 软组织损伤 针灸疗法 留针 疗效观察
下载PDF
针刺鱼际穴对支气管哮喘患者肺功能的影响及即刻平喘效应观察 被引量:32
20
作者 韩健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891-894,共4页
目的:观察针刺与喷吸沙丁胺醇对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的即刻平喘效果差异,并比较留针过程中不同时间点的疗效差异。方法:将577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针刺组(289例)和喷吸组(288例)。所有患者均行吸氧、阿奇霉素抗感染治疗。患者哮喘急... 目的:观察针刺与喷吸沙丁胺醇对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的即刻平喘效果差异,并比较留针过程中不同时间点的疗效差异。方法:将577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针刺组(289例)和喷吸组(288例)。所有患者均行吸氧、阿奇霉素抗感染治疗。患者哮喘急性发作时,针刺组立即取鱼际,针尖向掌心方向斜刺20~35mm,得气后留针60min,每5分钟捻转行针1次;喷吸组喷吸沙丁胺醇气雾剂200μg,24h少于8喷。观察急性发作时及针刺组针刺后即刻、留针5min、30min、60min,喷吸组喷吸后5min肺功能指标、中医症状评分变化,并比较组间差异。结果:针刺组针刺后即刻与喷吸组喷吸后5min肺功能指标、中医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均P<0.05),喷吸组优于针刺组(均P<0.05);针刺组留针5min与针刺后即刻无明显差异;针刺组留针30min以上指标较针刺即刻明显改善(均P<0.05),与喷吸组疗效相当(均P>0.05);针刺组留针60min与留针30min以上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针刺鱼际对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具有平喘功效,即刻起效快,留针30min达最佳疗效,与喷吸沙丁胺醇疗效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哮喘 针刺 鱼际 留针时间 肺功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