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3篇文章
< 1 2 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常规-非常规天然气理论、技术及前景 被引量:184
1
作者 邹才能 杨智 +8 位作者 何东博 位云生 李剑 贾爱林 陈建军 赵群 李易隆 李君 杨慎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75-587,共13页
中国天然气进入跨越式发展的黄金时期,成为向清洁能源过渡不可逾越的桥梁。通过对国内外天然气发展现状、理论技术、潜力前景进行重点研究和阐述,结果表明:(1)全球天然气资源丰富,剩余探明可采储量186×10^(12) m^3,储采比为52.4,... 中国天然气进入跨越式发展的黄金时期,成为向清洁能源过渡不可逾越的桥梁。通过对国内外天然气发展现状、理论技术、潜力前景进行重点研究和阐述,结果表明:(1)全球天然气资源丰富,剩余探明可采储量186×10^(12) m^3,储采比为52.4,具备长期加快发展的资源基础;(2)提出了常规-非常规天然气地质学内涵,其形成分布具有10条规律,天然气勘探地质形成以不同气源为核心的常规圈闭"单体型"大气田成藏理论、以不同岩类储集层为核心的非常规"连续型"甜点区聚集理论,天然气开发地质形成以常规"控制水侵"为核心的构造气藏开发理论、以"人工气藏"为核心的非常规天然气开发理论;(3)中国天然气地质资源量(不含天然气水合物)达210×10^(12) m^3,整体探明率不足2%,天然气储产量将持续增长,预计2030年前年增探明地质储量约为(6 000~7 000)×10~8 m^3,预计2030年常规、非常规气产量均有望达到1 000×10~8 m^3左右,消费量需求可达5 500×10~8 m^3,天然气对外依存度可能达到64%,2050年可能达到70%;(4)提出中国未来天然气发展应加大资源规模区勘探力度、提高非常规气开发效益、增强储气库调峰与LNG(液化天然气)规模建设等10条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 天然气地质学 常规-非常规天然气地质学 页岩气 致密气 人工气藏 新能源 控制水侵 LNG(液化天然气)
下载PDF
南海神狐海域天然气水合物成藏系统初探 被引量:179
2
作者 吴能友 张海啟 +7 位作者 杨胜雄 梁金强 王宏斌 苏新 卢振权 付少英 张光学 陆敬安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6,共6页
天然气水合物成藏系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过去的有关研究不多。为此,根据天然气水合物成藏基本条件、浅表层沉积物孔隙水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所反映的气源和天然气水合物分布特征,结合刚刚结束的南海北部天然气水合物首次实钻采样成果,... 天然气水合物成藏系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过去的有关研究不多。为此,根据天然气水合物成藏基本条件、浅表层沉积物孔隙水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所反映的气源和天然气水合物分布特征,结合刚刚结束的南海北部天然气水合物首次实钻采样成果,初步探讨了我国南海北部陆坡神狐海域天然气水合物成藏系统。结果认为:研究区温度、压力和气体组分有利于天然气水合物形成;天然气水合物在空间尺度上不均匀分布,纵向上主要分布于天然气水合物稳定带底界以上一定深度范围内;形成天然气水合物的甲烷气体很可能来源于原地微生物成因甲烷;扩散型原地生物成因甲烷产生低甲烷通量,形成了具有明显不同的分布和饱和度特征的分散型天然气水合物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北部 神狐海域 天然气水合物 气藏形成 机理 成藏系统 钻探 样品
下载PDF
原油裂解气在天然气勘探中的意义 被引量:98
3
作者 赵孟军 张水昌 廖志勤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7-49,共3页
从油气生成理论和古油藏演化过程的讨论中引申出原油裂解气的问题。一般所说的原油裂解气主要是指古油藏演化中的原油裂解气 ,油藏中的原油由于后期深埋 ,必然发生裂解而形成天然气和沥青。这种原油裂解气只有在特定的地质条件下才能形... 从油气生成理论和古油藏演化过程的讨论中引申出原油裂解气的问题。一般所说的原油裂解气主要是指古油藏演化中的原油裂解气 ,油藏中的原油由于后期深埋 ,必然发生裂解而形成天然气和沥青。这种原油裂解气只有在特定的地质条件下才能形成 ,如塔里木盆地巴楚隆起的和田河气田的天然气 ,主要是由于构造运动使早期形成的油藏埋藏很深导致原油裂解的产物。塔北隆起东部桑塔木断垒带的天然气与和田河气田的天然气同是源自寒武系烃源岩 ,但桑塔木天然气主要为干酪根裂解气 ,而和田河天然气主要为原油裂解气 ,因此二者在天然气组成和天然气组分碳同位素特征上存在差异 ,如虽然二者成熟度一致 ,但和田河气田天然气的非烃气体含量高于桑塔木天然气 ,其甲烷碳同位素值则比桑塔木天然气的轻。对于古油藏而言 ,原油裂解既对油藏起破坏作用 ,同时又可形成天然气藏的特殊气源。图 6参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油裂解气 天然气勘探 油气生成 勘探意义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深盆气研究 被引量:71
4
作者 李振铎 胡义军 谭芳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10-16,共7页
受加拿大阿尔伯达和北美其它一些含煤盆地勘探开发深盆气经验的启发,分析研究了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后发现,该盆地同样具备深盆气存在的基本石油地质条件和主要特征,是一个极其巨大的深盆气田。3项基本条件是:①有足够的、优质的... 受加拿大阿尔伯达和北美其它一些含煤盆地勘探开发深盆气经验的启发,分析研究了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后发现,该盆地同样具备深盆气存在的基本石油地质条件和主要特征,是一个极其巨大的深盆气田。3项基本条件是:①有足够的、优质的、现今仍能生气生烃的烃源岩—煤系地层;②致密的储集层与烃源岩紧密配置,本区储层孔隙度绝大部分为5%~10%,渗透率绝大部分小于1×10-3μm2;③较好的区域性盖层。6个特征是:①下倾区大面积含气,上倾区含水,区域性气水倒置;②负压异常;③上古生界区域盖层以下整段厚400m地层饱含气(普遍含气);④没有底水或边水,含气与构造无关;⑤盆地北部上倾水区内的中、小构造含气;⑥可能存在天然气泄漏区。采用类比法预测,上古生界天然气资源量为50×1012m3左右,多套透镜状砂体叠置连片,含气面积10×104km2,潜在可探明储量2×1012m3,可能建成200×108m3/a产能。预测出4个有利区势带,其中I号区和I号区面积之和近2.5×104km2,应作为近期主攻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 盆地 晚古生代 深盆气 天然气成因
下载PDF
碎屑岩天然气储集层次生孔隙的三种成因机理 被引量:59
5
作者 陈丽华 赵澄林 +1 位作者 友亮 王雪松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77-79,共3页
我国碎屑岩天然气储集层分布广泛,其储集性能多属低孔低渗、特低孔特低渗,储集物性差; 孔隙类型以次生孔隙为主。从实例出发, 论述其次生孔隙的三种形成机制:有机酸及二氧化碳酸性水的溶解,这种机制形成的次生孔隙主要分布在煤系... 我国碎屑岩天然气储集层分布广泛,其储集性能多属低孔低渗、特低孔特低渗,储集物性差; 孔隙类型以次生孔隙为主。从实例出发, 论述其次生孔隙的三种形成机制:有机酸及二氧化碳酸性水的溶解,这种机制形成的次生孔隙主要分布在煤系天然气储集层中;深部地层热循环对流形成局部次生孔隙, 主要见于我国东部深层碎屑岩中;古风化壳的表生淋滤和断裂带附近的淋滤作用形成次生孔隙。研究结果为天然气储集层有利孔隙段及有利孔隙带的预测打下了基础。图1 参3( 邹冬平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碎屑岩 天然气 储集层 次生孔隙 成因
下载PDF
四川盆地天然气成藏动力学初探 被引量:68
6
作者 刘树根 徐国盛 +3 位作者 徐国强 雍自权 李国蓉 李巨初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2004年第4期323-330,共8页
四川叠合盆地是我国主要的天然气区之一。天然气成藏动力学是今后四川盆地天然气地质和勘探研究的重要内容。可将川西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视为一个完整的含气高压封存箱。川东地区在纵向剖面上存在两个压力封存箱,第一个压力异常带(下... 四川叠合盆地是我国主要的天然气区之一。天然气成藏动力学是今后四川盆地天然气地质和勘探研究的重要内容。可将川西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视为一个完整的含气高压封存箱。川东地区在纵向剖面上存在两个压力封存箱,第一个压力异常带(下三叠统嘉陵江组—二叠系)为上部流体高压封存箱,第二个高压异常带(志留系)为下部流体高压封存箱,石炭系位于两个压力封存箱之间。生烃增压为上列封存箱内主要的升压机制。川西地区致密碎屑岩储层和川东地区碳酸盐岩储层初次运移排烃方式主要为垂向排烃,并且是在异常古高压驱使下通过封存箱破裂产生的混相涌流完成的。异常古高压是促使川西地区须家河组须二段和须四段储层流体调整并使天然气聚集成藏的动力。浮力和水动力(成藏动力)控制了川东地区天然气的成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动力学 天然气 压力封存箱 油气藏
下载PDF
气藏提高采收率技术及其对策 被引量:65
7
作者 郭平 景莎莎 彭彩珍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48-55,共8页
虽然2000年以来我国的天然气产量排在世界前列,但目前我国的天然气产量却远远不能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越来越多的气田已进入开发中后期,且绝大部分气藏属低渗透和水驱气藏,采收率低,如何提高气藏采收率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虽然2000年以来我国的天然气产量排在世界前列,但目前我国的天然气产量却远远不能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越来越多的气田已进入开发中后期,且绝大部分气藏属低渗透和水驱气藏,采收率低,如何提高气藏采收率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关于油藏提高采收率的定义、剩余油描述方法与提高原油采收率(EOR)配套技术已较为成熟,但对气藏提高采收率(EGR)的定义与描述还未建立起来,对气藏剩余气分布规律的描述方法与EGR技术还不清楚。为此,在调研大量文献的基础上,对EGR进行了定义,提出按剩余气丰度的方法来进行剩余气分布的描述,分析了国内外已开发的3种主要类型气藏(低渗透气藏、凝析气藏、边底水气藏)的地质开发特征以及开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总结分析了提高采收率的相关技术与方法,并对EGR技术的发展提出了建议。该成果对气藏提高采收率有重要的借鉴和推广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 气藏 提高采收率 低渗透气藏 凝析气藏 边底水气藏 技术 对策
下载PDF
川西坳陷天然气地球化学及成藏特征 被引量:61
8
作者 秦胜飞 陶士振 +2 位作者 涂涛 魏小薇 宋明玮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34-38,54,共6页
川西坳陷广泛发育上三叠统煤系烃源岩,为煤成气成藏提供了充足的气源。天然气以低含非烃气为特征,不同气藏天然气干燥系数差别明显,组分运移分馏现象明显。天然气成因类型主要是煤成气,只有中坝气田雷口坡组气藏为油型气,并含有少量H2S... 川西坳陷广泛发育上三叠统煤系烃源岩,为煤成气成藏提供了充足的气源。天然气以低含非烃气为特征,不同气藏天然气干燥系数差别明显,组分运移分馏现象明显。天然气成因类型主要是煤成气,只有中坝气田雷口坡组气藏为油型气,并含有少量H2S气体。川西坳陷经历了多期成藏,但主要成藏期发生在燕山期,后经过喜马拉雅期的逆冲断裂作用,浅层储集层被改造,形成次生气藏。气藏分布明显受古隆起控制,并且在构造强活动带发育浅层次生气藏,隐伏断裂在次生气藏形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天然气主要分布在中、上组合,受储集条件控制,气藏形态主要呈透镜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西坳陷 天然气 煤成气 次生气藏 地球化学特征 成藏
下载PDF
川中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典型气藏解剖与天然气成藏主控因素分析 被引量:54
9
作者 徐樟有 宋丽 +1 位作者 吴欣松 陈策 《岩性油气藏》 CSCD 2009年第2期7-11,共5页
对分别代表川中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须二段、须四段和须六段气藏特征的潼南、八角场和广安3个气藏进行了解剖分析与描述。结果表明:川中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天然气均系近源成藏,北部以构造气藏和构造-岩性气藏为主;中部和南部受古残... 对分别代表川中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须二段、须四段和须六段气藏特征的潼南、八角场和广安3个气藏进行了解剖分析与描述。结果表明:川中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天然气均系近源成藏,北部以构造气藏和构造-岩性气藏为主;中部和南部受古残丘、古盐体底辟拱升的影响,以岩性气藏和裂缝-岩性气藏为主;西部斜坡带以裂缝-岩性气藏为主。良好的烃源岩为天然气近源成藏奠定了物质基础,大规模断层的存在是决定天然气保存的关键因素,古构造、古隆起及其斜坡部位是天然气运移的有利指向区。该研究为川中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天然气勘探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藏 气藏解剖 成藏模式 须家河组 川中地区
下载PDF
基底断裂在四川盆地须家河组天然气成藏中的作用 被引量:51
10
作者 汪泽成 赵文智 +2 位作者 李宗银 江兴福 李军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41-547,共7页
由于储集层致密、普遍低渗,以及构造平缓、断层和裂缝不发育等因素,四川盆地须家河组呈现大面积含气、储量丰度低、产量低、以岩性气藏为主的特征,寻找勘探"甜点"是须家河组天然气勘探的关键。四川盆地基底非均质性导致北东... 由于储集层致密、普遍低渗,以及构造平缓、断层和裂缝不发育等因素,四川盆地须家河组呈现大面积含气、储量丰度低、产量低、以岩性气藏为主的特征,寻找勘探"甜点"是须家河组天然气勘探的关键。四川盆地基底非均质性导致北东向和北西向两组基底断裂在中、新生代活动,控制了二级构造带的展布,而且其后期"隐性"活动在须家河组砂体中还产生了微裂隙和小断层,为天然气运移提供了通道,并改善了储集层的物性条件,对致密岩性大面积含气背景下局部富集带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基底断裂发育区出现的异常高地温,加速了有机质的生烃演化,因此基底断裂发育带是天然气成藏最有利的地区,是今后四川盆地天然气勘探的主攻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底断裂 “隐性”活动 天然气藏 须家河组 四川盆地
下载PDF
The second natural gas hydrate production test in the South China Sea 被引量:48
11
作者 Jian-liang Ye Xu-wen Qin +24 位作者 Wen-wei Xie Hai-long Lu Bao-jin Ma Hai-jun Qiu Jin-qiang Liang Jing-an Lu Zeng-gui Kuang Cheng Lu Qian-yong Liang Shi-peng Wei Yan-jiang Yu Chunsheng Liu Bin Li Kai-xiang Shen Hao-xian Shi Qiu-ping Lu Jing Li Bei-bei Kou Gang Song Bo Li He-en Zhang Hong-feng Lu Chao Ma Yi-fei Dong Hang Bian 《China Geology》 2020年第2期197-209,共13页
Clayey silt reservoirs bearing natural gas hydrates(NGH)are considered to be the hydrate-bearing reservoirs that boast the highest reserves but tend to be the most difficult to exploit.They are proved to be exploitabl... Clayey silt reservoirs bearing natural gas hydrates(NGH)are considered to be the hydrate-bearing reservoirs that boast the highest reserves but tend to be the most difficult to exploit.They are proved to be exploitable by the first NGH production test conducted in the South China Sea in 2017.Based on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first production test,the China Geological Survey determined the optimal target NGH reservoirs for production test and conducted a detailed assessment,numerical and experimental simulation,and onshore testing of the reservoirs.After that,it conducted the second offshore NGH production test in 1225 m deep Shenhu Area,South China Sea(also referred to as the second production test)from October 2019 to April 2020.During the second production test,a series of technical challenges of drilling horizontal wells in shallow soft strata in deep sea were met,including wellhead stability,directional drilling of a horizontal well,reservoir stimulation and sand control,and accurate depressurization.As a result,30 days of continuous gas production was achieved,with a cumulative gas production of 86.14×104 m3.Thus,the average daily gas production is 2.87×10^4 m^3,which is 5.57 times as much as that obtained in the first production test.Therefore,both the cumulative gas production and the daily gas production were highly improved compared to the first production test.As indicated by the monitoring results of the second production test,there was no anomaly in methane content in the seafloor,seawater,and atmosphere throughout the whole production test.This successful production test further indicates that safe and effective NGH exploitation is feasible in clayey silt NGH reservoirs.The industrialization of hydrates consists of five stages in general,namely theoretical research and simulation experiments,exploratory production test,experimental production test,productive production test,and commercial production.The second production test serves as an important step from the exploratory production test to exp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tural gas hydrates Second production test Horizontal well reservoir stimulation Environmental impact NGH exploration trial engineering South China Sea
下载PDF
四川盆地二叠系火成岩分布及含气性 被引量:41
12
作者 马新华 徐春春 +6 位作者 李国辉 应丹琳 张本健 李亚 戴鑫 范毅 曾云贤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16-225,共10页
基于露头、地震、测井和钻井资料分析,结合勘探实践成果,对四川盆地二叠系火成岩特征、分布、储集性能及含气性进行研究。分析表明,盆地内二叠系发育中心式火山喷发岩相,其岩性组合及分布特征表现出明显差异性;火成岩主要分布于3个区域... 基于露头、地震、测井和钻井资料分析,结合勘探实践成果,对四川盆地二叠系火成岩特征、分布、储集性能及含气性进行研究。分析表明,盆地内二叠系发育中心式火山喷发岩相,其岩性组合及分布特征表现出明显差异性;火成岩主要分布于3个区域:盆地西南部,主要为大面积溢流相玄武岩;盆地中西部的简阳—三台地区,发育侵入岩、火山熔岩(玄武岩)和火山碎屑岩;川东达州—梁平地区,则仅为辉绿岩和玄武岩。研究得出以下5方面的认识:①上二叠统火成岩可分为侵入岩和喷出岩两大类,以喷出岩占主体,在化学成分上既具有碱性玄武岩特点,也具有拉斑玄武岩特点,属偏碱性的过渡型玄武岩浆喷发;②溢流相的玄武岩在纵向上具有明显的韵律结构,单韵律层自下而上为火山碎屑岩(不发育)→深灰、灰色斑状玄武岩(不稳定)→深灰带紫色微晶-隐晶玄武岩→深灰绿色气孔状、杏仁状玄武岩;中心式火山喷发也具有韵律性,纵向上自下而上为火山碎屑岩(集块岩、角砾岩)→火山熔岩→凝灰质熔岩的演化序列;③玄武岩和火山碎屑岩的孔隙类型具多样性,以溶蚀孔、脱玻化微孔为主,但物性差异大,玄武岩储集层表现为超低孔渗,厚度小,分布于旋回中上部及顶部,横向可对比性较差;火山碎屑岩为中—高孔储集层(YT1井:孔隙度8.66%~16.48%,平均值为13.76%),厚度较大,储集层品质较好;④盆地西南部玄武岩中的天然气主要来源于中二叠统,盆地中西部火山碎屑岩中天然气来自于寒武系筇竹寺组;⑤分析不同地区火成岩成藏条件,盆地西南部气源相对不足、储集层欠发育,保存条件差异性较大,含气性较复杂;盆地中西部简阳—三台地区烃源充足、储集层发育、保存条件优越,天然气地质条件优越,是天然气勘探有利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上二叠统 茅口组 火成岩 火山熔岩 火山碎屑岩 储集性 含气性 天然气藏
下载PDF
火山作用与油气田的形成和分布 被引量:30
13
作者 郭占谦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2002年第3期183-185,共3页
火山活动对油气生成、运移、储集、封盖、聚集和保存这六个形成油气田的重要因素有着重要影响。火山活动形成的火山岩,在岩浆迅速冷凝过程中会产生孔洞和缝隙,成为容留油气的空间;火山活动形成的火山灰沉积,具有遇水膨胀和分散的特点,... 火山活动对油气生成、运移、储集、封盖、聚集和保存这六个形成油气田的重要因素有着重要影响。火山活动形成的火山岩,在岩浆迅速冷凝过程中会产生孔洞和缝隙,成为容留油气的空间;火山活动形成的火山灰沉积,具有遇水膨胀和分散的特点,地层孔隙被其它充填后而成为良好的封存盖层并能抗御新构造运动的破坏而有利于油气田的保存;火山活动提供1020~1200℃的岩浆和300~400℃的热液流体携带的热能,为油气运移提供热动力条件,促进油气运移;火山活动在沉积盆地内形成的火山岩体与侵入岩体,为含油气盆地增加了一种非构造圈闭———火山岩岩性圈闭。火山活动与油气的储集、封盖、运移、聚集和保存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构成一个完整的含油气系统。渤海湾盆地的济阳坳陷和黄骅坳陷就很好地反映了这种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作用 石油 天然气 封盖 油气运移 油气聚集 油气藏 保存条件 油气分布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渤中凹陷渤中19-6构造凝析油气特征与形成机制 被引量:39
14
作者 胡安文 牛成民 +3 位作者 王德英 李慧勇 叶涛 许鹏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03-411,共9页
基于凝析油和天然气组分、生物标志化合物、稳定碳同位素和储层流体包裹体等分析结果,综合运用多种油气地球化学方法,明确了渤海湾盆地渤中凹陷西南部渤中19-6构造中凝析油和天然气的特征及成因,探讨了油气的形成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渤... 基于凝析油和天然气组分、生物标志化合物、稳定碳同位素和储层流体包裹体等分析结果,综合运用多种油气地球化学方法,明确了渤海湾盆地渤中凹陷西南部渤中19-6构造中凝析油和天然气的特征及成因,探讨了油气的形成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渤中19-6构造的凝析油具有低密度、低黏度、低胶质+沥青质、高蜡和高凝固点的物性特征,其正构烷烃以中-高碳数为主,轻烃组分以正辛烷、正庚烷和甲基环己烷为主且含量相当,为沙河街组三段烃源岩成熟阶段的产物。天然气组分主要为烃类气,非烃气体含量低,为沙河街组三段偏腐殖型烃源岩裂解气。12 Ma以来,渤中19-6构造经历了重质油、轻质油气、凝析油气和天然气的多幕连续充注。相控混溶为渤中19-6构造中凝析气的主要形成机制,即在含原油的天然气流体中,当地下温度、压力升高时,早期原油溶于晚期充注的天然气中,形成现今的凝析气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析油 天然气 相控混溶 凝析气藏 渤中19-6构造 渤中凹陷 渤海湾盆地
原文传递
乌马营奥陶系潜山天然气藏特点及成藏过程 被引量:36
15
作者 付立新 陈善勇 +2 位作者 王丹丽 刘淑芝 王昕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25-27,共3页
乌马营潜山西部乌深 1井在奥陶系顶部钻遇的天然气地球化学特点与黄骅坳陷南区上古生界煤系烃源岩相近 ,证实两者具有亲缘关系 ,并有较明显的多阶混源特征。乌深 1井区天然气注入期为晚第三纪 ,远晚于烃源岩成熟的晚中生代。在分析乌马... 乌马营潜山西部乌深 1井在奥陶系顶部钻遇的天然气地球化学特点与黄骅坳陷南区上古生界煤系烃源岩相近 ,证实两者具有亲缘关系 ,并有较明显的多阶混源特征。乌深 1井区天然气注入期为晚第三纪 ,远晚于烃源岩成熟的晚中生代。在分析乌马营潜山古圈闭改造历史的基础上 ,研究了潜山油气的充注、改造过程 ,推测潜山油气曾经历由东向西迁移和凝析油裂解的过程 ,乌深 1井区天然气藏应属于晚中生代形成的古油气藏中的烃类在第三纪晚期再迁移分配的产物 ,现今乌马营潜山可能具有东部为凝析油气、西侧为湿气的油气分布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陶系 乌马营潜山 天然气 充注史 古构造恢复 圈闭重组 碳酸盐岩储集层 成藏过程
下载PDF
南海北部深水盆地油气渗漏系统及天然气水合物成藏机制研究 被引量:37
16
作者 吴时国 龚跃华 +2 位作者 米立军 王志君 王秀娟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33-440,共8页
深水盆地往往为天然气水合物和深水油气的共存区域。天然气水合物既是一种重要的油气资源,又是深水油气开发中引起地质灾害的重要因素。如果能实现深水油气和天然气水合物联合开发,将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然而,目前尚不知两者的共存规律... 深水盆地往往为天然气水合物和深水油气的共存区域。天然气水合物既是一种重要的油气资源,又是深水油气开发中引起地质灾害的重要因素。如果能实现深水油气和天然气水合物联合开发,将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然而,目前尚不知两者的共存规律。根据南海北部白云凹陷高分辨率地震资料的综合解释成果,识别出大量的深部油气渗漏现象,包括有利于流体运移的气烟囱构造、深水水道砂体、海底滑坡、多边形断层等渗漏构造,提出了该区天然气水合物可能的成藏模式,指出了天然气水合物富集模式及其与游离气和深水油气渗漏的共存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水合物 游离气 深水油气渗漏 成藏模式 共存 南海
下载PDF
南海北部琼东南盆地天然气水合物气源及运聚成藏模式预测 被引量:38
17
作者 何家雄 苏丕波 +3 位作者 卢振权 张伟 刘志杰 李晓唐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9-29,共11页
南海北部琼东南盆地南部深水区流体活动强烈,天然气水合物(以下简称水合物)气源岩类型多,气源供给系统及运聚条件良好,是我国深水水合物资源的重要远景区之一。为深入研究该区水合物的形成条件及资源潜力,根据盆地构造沉积演化及油气地... 南海北部琼东南盆地南部深水区流体活动强烈,天然气水合物(以下简称水合物)气源岩类型多,气源供给系统及运聚条件良好,是我国深水水合物资源的重要远景区之一。为深入研究该区水合物的形成条件及资源潜力,根据盆地构造沉积演化及油气地质条件与多年来的油气勘探成果,分析了该区天然气的成因类型和资源潜力;根据高分辨率地震解释资料,重点剖析了气源供给的运聚通道系统与水合物成藏的耦合关系;最后结合水合物成藏地质条件,探讨了水合物的成藏模式。结果表明:①该区热解气和生物气气源充足、资源潜力大,能够为水合物的形成提供充足的烃源供给;②天然气运聚系统较优越,存在生物气源自生自储型、热解气源断层裂隙下生上储型和热解气源底辟及气烟囱下生上储型3种类型的水合物成藏模式;③深水区热解气源下生上储型水合物,其热解气源输送运聚通道主要为断层裂隙和泥底辟及气烟囱所构成的纵向运聚供给系统,其形成展布及优劣,主要取决于构造沉积演化、断裂活动和活跃地质热流体异常侵入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琼东南盆地 南海北部 天然气水合物 气源 资源潜力 运聚系统 成藏模式 深水区
下载PDF
论四川盆地天然气勘探前景 被引量:35
18
作者 冉隆辉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42-44,共3页
中石油及其前身已在四川盆地从事天然气勘探开发工作50余年,截至2005年底累计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逾8400×108m3,累计生产天然气超过2300×108m3,年产量现已超过120×108m3,已成为国内目前最大的产气区。对于该盆地进一步勘... 中石油及其前身已在四川盆地从事天然气勘探开发工作50余年,截至2005年底累计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逾8400×108m3,累计生产天然气超过2300×108m3,年产量现已超过120×108m3,已成为国内目前最大的产气区。对于该盆地进一步勘探前景如何的命题,从以下4个方面给予了论证:一是资源丰富、勘探成果持久不衰,近期仍有大发现;二是要辩证地认识盆地油气地质的复杂性,探索新规律,解放新领域;三是寻求地质认识和勘探技术进步是勘探突破的关键;四是继续以盆地两大地质体系(海相古隆起体系及陆相前陆盆地体系)和8套裂缝—孔隙性储集层(中上寒武统白云岩、石炭系白云岩、上二叠统长兴组生物礁白云岩、下三叠统飞仙关组鲕状白云岩、下三叠统嘉陵江组粒屑白云岩、中三叠统雷口坡组藻粒白云岩、上三叠统须家河组长石岩屑石英砂岩和中上侏罗统红层砂岩)为对象获取更多的天然气资源量及优质储量。据此得出结论:四川盆地天然气勘探前景是广阔的,但勘探难度会逐步加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天然气 资源 勘探区 勘探方针 裂缝(地质) 孔隙 储集层 碳酸盐岩 砂岩
下载PDF
非常规天然气“极限动用”开发理论与实践 被引量:37
19
作者 马新华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26-336,共11页
基于非常规天然气的开发实践,逐渐形成了以"不断突破开发技术界限"为核心的"极限动用"理念,支撑中国非常规天然气规模效益开发,提出并论述了非常规天然气"极限动用"开发理论,阐述其理论内涵,梳理其系列... 基于非常规天然气的开发实践,逐渐形成了以"不断突破开发技术界限"为核心的"极限动用"理念,支撑中国非常规天然气规模效益开发,提出并论述了非常规天然气"极限动用"开发理论,阐述其理论内涵,梳理其系列开发技术及开发实践。理论内涵即针对"极限气藏",采用"极限技术",建立地下连通体,增大泄流面积,提高动用范围,追求最大单井产量和极限采收率,达到"极限效果"。系列开发技术包括微纳米尺度储集层评价技术、"甜点区/段"预测技术、非常规渗流理论与产能评价技术、网格化井网开发优化技术、优快钻井与体积压裂技术、生产制度优化与组织管理。苏里格致密气、川南页岩气及沁水煤层气等非常规气的开发实践证明,"极限动用"理论有力推动了中国非常规天然气的产业发展,同时能够为其他尚未突破的非常规和复杂难采资源有效开发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常规天然气 极限气藏 极限开发 极限动用理论 地下连通体 产能评价 网格化井网 排采优化
下载PDF
四川盆地震旦系—下古生界天然气成藏条件与勘探前景 被引量:37
20
作者 魏国齐 焦贵浩 +5 位作者 杨威 谢增业 李德江 谢武仁 刘满仓 曾富英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5-9,共5页
迄今为止,四川盆地震旦系—下古生界勘探程度仍然很低,对天然气成藏规律与主控因素的认识不够深入。为此,应用层序地层学理论和方法,编制了层序地层格架内沉积相图,开展成藏综合研究。结论认为,震旦系—下古生界发育有下寒武统筇竹寺组... 迄今为止,四川盆地震旦系—下古生界勘探程度仍然很低,对天然气成藏规律与主控因素的认识不够深入。为此,应用层序地层学理论和方法,编制了层序地层格架内沉积相图,开展成藏综合研究。结论认为,震旦系—下古生界发育有下寒武统筇竹寺组及下志留统龙马溪组2套优质泥质烃源岩,以及震旦系—奥陶系岩溶白云岩、灯影组台缘高能白云岩以及志留系小河坝组致密砂岩3大类储层,存在震旦系—奥陶系和志留系2套成藏系统,共发生4期烃类充注:第1期早成熟液态烃类充注发生在加里东期;第2期大规模液态烃充注发生在印支期;第3期充注主要发生在燕山期,以原油裂解为主;第4期发生在喜山期,主要为古气藏调整定型。乐山—龙女寺古隆起核部的岩溶风化壳、古隆起翼部的构造圈闭和川东志留系致密砂岩及震旦系台缘高能带是盆地内3大有利勘探领域。上述成果和认识将对该领域天然气的勘探提供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震旦世—早古生代 成藏条件 烃源岩 储集层 有利勘探区 包裹体 沉积岩相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