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龙脑樟研究利用及其发展前景 被引量:27
1
作者 吴茂隆 陈小兰 +3 位作者 廖振欣 彭招兰 周日巍 甘青 《江西林业科技》 2011年第2期33-35,共3页
龙脑樟是叶精油中富含右旋龙脑的天然冰片新资源。介绍龙脑樟的发现、龙脑樟良种繁育、原料林培育、天然冰片加工及利用情况。
关键词 龙脑樟 天然冰片 良种繁育 提取加工 开发利用
下载PDF
Rethinking fish biology and biotechnologies in the challenge era for burgeoning genome resources and strengthening food security 被引量:16
2
作者 Jian-Fang Gui Li Zhou Xi-Yin Li 《Water Biology and Security》 2022年第1期4-19,共16页
Fish biology has been developed for more than 100 years,but some important breakthroughs have been made in the last decade.Early studies commonly concentrated on morphology,phylogenetics,development,growth,reproductio... Fish biology has been developed for more than 100 years,but some important breakthroughs have been made in the last decade.Early studies commonly concentrated on morphology,phylogenetics,development,growth,reproduction manipulation,and disease control.Recent studies have mostly focused on genetics,molecular biology,genomics,and genome biotechnologies,which have provided a solid foundation for enhancing aquaculture to ensure food security and improving aquatic environments to sustain ecosystem health.Here,we review research advances in five major areas:(1)biological innovations and genomic evolution of four significant fish lineages including non-teleost ray-finned fishes,northern hemisphere sticklebacks,East African cichlid fishes,and East Asian cyprinid fishes;(2)evolutionary fates and consequences of natural polyploid fishes;(3)biological consequences of fish domestication and selection;(4)development and innovation of fish breeding biotechnologies;and(5)applicable approaches and potential of fish genetic breeding biotechnologies.Moreover,five precision breeding biotechniques are examined and discussed in detail including gene editing for the introgression or removal of beneficial or detrimental alleles,use of sex-specific markers for the production of mono-sex populations,controllable primordial germ cell on-off strategy for producing sterile offspring,surrogate broodstock-based strategies to accelerate breeding,and genome incorporation and sexual reproduction regainbased approach to create synthetic polyploids.Based on thes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dvances,we propose a blueprint for genetic improvement and new breed creation for aquaculture species and analyze the potential of these new breeding strategies for improving aquaculture seed industry and strengthening food secur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nomic evolution natural polyploidy Key gene editing Sex control Genome incorporation Precise genetic breeding AQUACULTURE
原文传递
陇东黄土高原旱地冬小麦生产影响要素及育种目标与策略 被引量:12
3
作者 张成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39-42,共4页
通过对自然因素分析指出,在陇东黄土高原旱地干旱少雨,低温寡照,病虫危害是该区冬小麦生产的主要影响因子。结合小麦育种实践,提出小麦产量结构模式,旱地品种特征特性和抗旱、抗寒、抗病、优质育种目标。提出了旱作种质引进创新,选择当... 通过对自然因素分析指出,在陇东黄土高原旱地干旱少雨,低温寡照,病虫危害是该区冬小麦生产的主要影响因子。结合小麦育种实践,提出小麦产量结构模式,旱地品种特征特性和抗旱、抗寒、抗病、优质育种目标。提出了旱作种质引进创新,选择当地品种作亲本,采用聚和杂交,利用逆境定向选择,多生态水、旱交替选育,实行穿梭育种,多元化抗锈育种,加强优质专用品种选育的育种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陇东 冬小麦 自然因素 育种目标 策略
下载PDF
浙江省封山育林现状与前景 被引量:10
4
作者 倪志成 汪祖辉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1989年第2期84-89,共6页
封山育林是大面积绿化荒山和疏林山的有效途径。长期以来,传统性封育方式单一,经营粗放,成林率低。为提高封育成林率,浙江省自1984年起,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行“定点、定期、定向”的封山育林67.354万hm^2,取得了显著成效。本文论述了该... 封山育林是大面积绿化荒山和疏林山的有效途径。长期以来,传统性封育方式单一,经营粗放,成林率低。为提高封育成林率,浙江省自1984年起,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行“定点、定期、定向”的封山育林67.354万hm^2,取得了显著成效。本文论述了该省开展封山育林的现状及其发展前景,以便进一步提高封育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山育林 天然更新 次生林 定向培育 森林综合效益
下载PDF
水稻重要农艺性状自然变异研究进展及其应用策略 被引量:10
5
作者 张林 何祖华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066-1078,共13页
水稻在长期的自然进化和人工选择过程中积累了大量自然变异,这些自然变异是许多重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基础,也是水稻育种筛选的主要目标.近些年,随着分子技术的发展,水稻自然变异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突破.本文结合最新研究进展,系统介绍... 水稻在长期的自然进化和人工选择过程中积累了大量自然变异,这些自然变异是许多重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基础,也是水稻育种筛选的主要目标.近些年,随着分子技术的发展,水稻自然变异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突破.本文结合最新研究进展,系统介绍了水稻自然变异的特点及相应分析方法,并强调了高通量测序技术在今后水稻自然变异挖掘中的意义;对最近10年来报道的抽穗期、产量元件及抗逆和驯化相关性状自然变异的分子机制及驯化特征进行了详细说明;结合这些自然变异的分子特征,总结了利用不同变异类型改良现有品种的方法,为今后分子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自然变异 数量性状 分子机制 育种
原文传递
福建沿海牡蛎养殖群体的多重种类特异性PCR分析和形态参数比较 被引量:10
6
作者 巫旗生 宁岳 +2 位作者 曾志南 王晓清 祁剑飞 《福建水产》 2014年第1期7-13,共7页
应用多重种类特异性PCR方法对福建沿海养殖牡蛎的6个自然苗群体(福鼎FD、连江LJZ、福清FQ、莆田PT、石狮SSZ、厦门XM)和4个人工苗群体(宁德ND、连江LJR、石狮SSR、诏安ZA)进行种类鉴定,并应用方差分析和Tukey多重比较对10个养殖群体的4... 应用多重种类特异性PCR方法对福建沿海养殖牡蛎的6个自然苗群体(福鼎FD、连江LJZ、福清FQ、莆田PT、石狮SSZ、厦门XM)和4个人工苗群体(宁德ND、连江LJR、石狮SSR、诏安ZA)进行种类鉴定,并应用方差分析和Tukey多重比较对10个养殖群体的4个壳形态参数进行比较分析。每个群体随机选取30个个体,共分析10个养殖群体300个个体。多重种类特异性PCR分析结果显示,自然苗群体中共发现熊本牡蛎17个,其余为葡萄牙牡蛎;人工苗群体均为葡萄牙牡蛎。福建沿海养殖牡蛎种类为葡萄牙牡蛎和熊本牡蛎,其中葡萄牙牡蛎为优势种类。应用方差分析和Tukey多重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葡萄牙牡蛎的壳形态参数明显大于熊本牡蛎;FD和SSZ群体间差异不显著(P>0.05),SSR和XM群体间差异不显著(P>0.05);FD与FQ、ND和LJR群体间差异显著(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蛎 养殖群体 自然苗 人工苗 多重种类特异性PCR 形态参数
下载PDF
环境因子对笼养朱鹮自然繁殖的影响 被引量:7
7
作者 刘冬平 庆保平 +2 位作者 路宝忠 王超 楚国忠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74-78,共5页
2004年3~7月,在陕西省洋县对人工饲养条件下朱鹮(Nipponia nippon)的自然繁殖进行了研究。18对繁殖鸟的窝卵数平均为(3.10±0.54)枚,孵化率26.2%,育雏成功率64.7%。当笼舍面积低于某一阈值时,窝卵数与笼舍面积呈明... 2004年3~7月,在陕西省洋县对人工饲养条件下朱鹮(Nipponia nippon)的自然繁殖进行了研究。18对繁殖鸟的窝卵数平均为(3.10±0.54)枚,孵化率26.2%,育雏成功率64.7%。当笼舍面积低于某一阈值时,窝卵数与笼舍面积呈明显正相关(Pearson,r=0.591,P〈0.01)。出壳数、出飞数均与巢距遮荫树的距离呈负相关(Pearson,r1=-0.674,P1〈0.05;r2=-0.677,P2〈0.05)。亲鸟的繁殖经验对繁殖成功率没有显著影响,营巢环境是影响自然繁殖成功率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鹮 人工饲养 自然繁殖 繁殖成功率
下载PDF
广州市蚊幼虫自然种群孳生状况的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潘志明 严子锵 +2 位作者 唐锡美 王鸣 何伯新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5期351-353,共3页
目的 了解广州市城区蚊虫自然种群幼虫的孳生地类型及种群分布特点。方法 用现场抽样调查方法对市内 9个城区分别以东西南北中五个方位对各类有可能孳生蚊虫的场所进行抽样 ,记录各类孳生场所的检查数及阳性数。结果 全市各类蚊孳生... 目的 了解广州市城区蚊虫自然种群幼虫的孳生地类型及种群分布特点。方法 用现场抽样调查方法对市内 9个城区分别以东西南北中五个方位对各类有可能孳生蚊虫的场所进行抽样 ,记录各类孳生场所的检查数及阳性数。结果 全市各类蚊孳生地共检查 193 3 0处 ,阳性 15 46处 ,阳性率 8.0 0 % ,以洼地 ( 2 5 .69% )、地下室 ( 2 3 .70 % )、防空洞 ( 16.79% )阳性率较高 ;建筑工地、小型积水、市政排水设施 3类孳生场所占总检查处数的 82 .45 % ,占总阳性处数的79.43 % ;各类型孳生地在各城区的分布比例及孳生阳性情况有所不同 ;除二次供水、市政排水设施和防空洞外 ,中心城区与边缘城区蚊孳生阳性率无明显差别。结论 广州市的蚊虫孳生地具有种类多样性 ,分布不均匀 ,在城区不同区域各有所侧重的特点。建筑工地、小型积水和市政排水设施是广州市城区主要蚊虫孳生地。小型积水是广州市白纹伊蚊重要孳生场所 ,致倦库蚊主要孳生场所是建筑工地、市政排水设施等。在蚊虫孳生地处理上 ,各区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州市 蚊幼虫 自然种群 孳生状况
下载PDF
纤维素酶高产菌株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9
作者 李雯 洪艳 侯红萍 《酿酒科技》 2009年第8期105-106,111,共3页
纤维素酶是一种分解纤维素的高活性生物催化剂,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主要从高产纤维素酶菌株的自然选育、诱变育种、工程菌的构建以及多菌株混合发酵4个方面介绍了纤维素酶菌株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微生物 纤维素酶 自然选育 诱变育种 工程菌的构建 混合发酵
下载PDF
定向培育啤酒酵母的技术 被引量:6
10
作者 董新篁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C00期24-27,35,共5页
该文比较系统地阐述了啤酒酵母定向培育的科学技术,部分环节还结合实践情况予以发挥,使人们更清楚地认识了啤酒酵母定向育种的技术价值。
关键词 定向培育 啤酒酵母 新品种 模式 育种
下载PDF
半野化状态下华南虎的繁育技术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李石洲 邹文军 +3 位作者 陈连潮 谢和平 雷胜桥 陈斌 《广东林业科技》 2012年第4期40-44,共5页
采取半野化模式规划建立华南虎驯养繁育研究基地,并就华南虎饲养环境、虎舍设计、食物营养、疾病防治等方面进行研究。制作的多功能通道,有效解决了对华南虎实行检查检疫、疾病治疗、体重测量和调配转移等方面的难题,减少了因此而进行... 采取半野化模式规划建立华南虎驯养繁育研究基地,并就华南虎饲养环境、虎舍设计、食物营养、疾病防治等方面进行研究。制作的多功能通道,有效解决了对华南虎实行检查检疫、疾病治疗、体重测量和调配转移等方面的难题,减少了因此而进行麻醉的风险。引进的373号雌性和387号雄性一对华南虎,在2010年10月21日至2011年11月2日期间,成功繁殖3胎共6只幼崽(每胎2只),其中5只成活,1只死亡,繁殖率达100%,成活率83.3%。实践证明:半野化模式圈养的华南虎,疾病较少,野性较强,生长发育更为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南虎 半野化 繁育技术
下载PDF
人工促进天然更新培育菇木林效果调查 被引量:4
12
作者 吴隆高 汤福泉 +3 位作者 徐敏雄 张岩祥 吴金宝 项林妹 《浙江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44-46,50,共4页
对造林后4年林分调查表明,在具有天然更新能力的阔叶林采伐迹地中开展人工促进天然更新培育菇木林比同期在相同条件下开展的人工造林具有保存率高、生长快、投资省的良好效果,是恢复阔叶林资源的有效途径。同时提出了在类似条件下通... 对造林后4年林分调查表明,在具有天然更新能力的阔叶林采伐迹地中开展人工促进天然更新培育菇木林比同期在相同条件下开展的人工造林具有保存率高、生长快、投资省的良好效果,是恢复阔叶林资源的有效途径。同时提出了在类似条件下通过人工促进天然更新培育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的设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造林 更新 菇木林 培育
下载PDF
Research advances in genetics and breeding of Populus davidiana Dode in China 被引量:3
13
作者 李开隆 张方春 +1 位作者 包国荣 施佳 《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 SCIE CAS CSCD 1999年第1期25-30,共6页
In this paper a general introduction is given to research advances in genetics improvement and breeding of Chinese aspen (Populus davidiana Dode) in China. This introduction includes natural distribution and collectio... In this paper a general introduction is given to research advances in genetics improvement and breeding of Chinese aspen (Populus davidiana Dode) in China. This introduction includes natural distribution and collection, conservation, gene diversity, provenance trial, crossing breeding, vegetative propagation and disease resistant etc. Based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forest tree breeding in China, some strategic suggestions concerning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aspen genetics improvement in China are presented, taking into consideration the existing domestic demands of forestry production and international trends in forest tree breed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inese aspen natural distribution Genetic resources conservation Cross breeding Tissue culture Vegetative propagation Disease resistant
下载PDF
Positional cloning of PmCH1357 reveals the origin and allelic variation of the Pm2 gene for powdery mildew resistance in wheat 被引量:3
14
作者 Fang Chen Haiyan Jia +7 位作者 Xiaojun Zhang Linyi Qiao Xin Li Jun Zheng Huijuan Guo Carol Powers Liuling Yan Zhijian Chang 《The Crop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19年第6期771-783,共13页
Powdery mildew, caused by the biotrophic fungus Blumeria graminis f. sp. tritici(Bgt), is a prevalent disease in common wheat(Triticum aestivum L.) and causes serious yield losses worldwide. We used a map-based approa... Powdery mildew, caused by the biotrophic fungus Blumeria graminis f. sp. tritici(Bgt), is a prevalent disease in common wheat(Triticum aestivum L.) and causes serious yield losses worldwide. We used a map-based approach to clone the major broad-spectrum powdery mildew resistance gene Pm CH1357 from wheat breeding line CH1357. Pm CH1357 was mapped to a 526 kb region containing only Traes CS5 D01 G044600. The Traes CS5 D01 G044600 sequence of the susceptibility allele in Taichung 29(TC29) was identical to that in Chinese Spring, whereas the sequence of the resistance allele in CH1357 was identical to Pm2a previously cloned from the germplasm Ulka/*8Cc. The susceptibility allele in TC29 contained a 7 bp deletion in exon 1, resulting in loss of 856 of the 1277 amino acids in the predicted nucleotide-binding domain leucine-rich repeat containing Pm2a protein.Pm CH1357/Pm2a sequence was also isolated from the Chinese wheat landraces and cultivars that were previously reported to possess the resistance gene Pm2b, Pm2c,PmLX66, or PmND399. The Pm CH1357/Pm2a resistance allele was present in 10 of 495 accessions in core germplasm and contemporary cultivars from China and the USA. A newly developed diagnostic marker for the 7 bp In Del in the resistance gene can be used to eliminate the susceptibility allele in wheat breeding progra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p-based CLONING natural variation Bgt ISOLATE E09 TRITICUM AESTIVUM Molecular breeding
下载PDF
地道通风方式对冬季育肥猪舍环境及生长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5
作者 刘玲玲 韩石磊 +1 位作者 孙彦婷 李文刚 《畜牧与兽医》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4-35,共2页
为了评价地道通风猪舍、自然通风类型猪舍和机械通风类型猪舍对冬季育肥猪舍环境和育肥猪生长的情况,选取36头40 kg生长猪随机分成3个处理组,试验期为24 d。结果表明:地道组猪舍内温度都较自然组和机械组高,而且,地道组日增重分别比自... 为了评价地道通风猪舍、自然通风类型猪舍和机械通风类型猪舍对冬季育肥猪舍环境和育肥猪生长的情况,选取36头40 kg生长猪随机分成3个处理组,试验期为24 d。结果表明:地道组猪舍内温度都较自然组和机械组高,而且,地道组日增重分别比自然组和机械组多93.91 g和56.5 g(P<0.001)。结果提示地道通风类型的猪舍提高了冬季猪舍环境温度,有利于猪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通风 自然通风 地道通风 生猪养殖
原文传递
中国鲎人工驯养繁殖技术初步研究
16
作者 陈志 翁朝红 +5 位作者 邹丽珍 周洪磊 蒋奕雄 方垂弘 李裕红 关杰耀 《渔业研究》 2023年第3期246-253,共8页
为恢复濒危物种中国鲎(Tachypleus tridentatus)种群数量,2021—2022年在福建省罗源县开展中国鲎人工驯养繁殖技术研究。基于野外自然产卵场及幼体生境观测结果,构建人工模拟产卵环境,诱导野生亲本在仿生态环境中自然受精、产卵繁殖,并... 为恢复濒危物种中国鲎(Tachypleus tridentatus)种群数量,2021—2022年在福建省罗源县开展中国鲎人工驯养繁殖技术研究。基于野外自然产卵场及幼体生境观测结果,构建人工模拟产卵环境,诱导野生亲本在仿生态环境中自然受精、产卵繁殖,并开展了人工孵化和苗种培育研究。研究组初步掌握了中国鲎成体对底质的栖息及繁殖偏好习性和生态需求,形成了适宜福建沿海中国鲎的人工驯养繁殖技术,对中国鲎人工驯养和自然繁殖有重要意义,可为福建沿海中国鲎人工育苗及野外种群资源恢复提供理论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鲎 驯养 自然产卵 人工孵化 苗种培育
下载PDF
天然产物生物合成途径解析策略 被引量:4
17
作者 邹丽秋 匡雪君 +1 位作者 孙超 陈士林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2期4119-4123,共5页
天然产物合成途径解析既是本草基因组学研究的主要目标,也是天然产物合成生物学研究的重要基石。该文综述了近期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提出了天然合成生物合成途径解析的一般策略:即首先通过同位素示踪实验结果和化学反应原理、已分离鉴... 天然产物合成途径解析既是本草基因组学研究的主要目标,也是天然产物合成生物学研究的重要基石。该文综述了近期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提出了天然合成生物合成途径解析的一般策略:即首先通过同位素示踪实验结果和化学反应原理、已分离鉴定的中间产物等信息推测出可能的生物合成途径;然后利用共表达分析和/或基因簇发掘筛选出途径中的候选基因;最后对所有候选基因进行异源表达和酶活性检测确定参与代谢途径的酶,并可在原物种中进行该酶基因的抑制或过表达研究,进一步确认该酶在原物种体内的功能。天然产物生物合成途径的解析将有助于通过合成生物学技术为新药研发提供新的化合物来源,并可为中草药的分子育种研究提供"功能性分子标记",加速优良品种的选育,推动中药农业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产物 合成途径 合成生物学 分子育种
原文传递
含天然维生素A紫香米杂交中籼新组合紫两优2262的选育与应用
18
作者 杨玉梁 刘进 +9 位作者 贺浩华 周慧颖 杨蔚 余丽琴 杨海燕 黎毛毛 杨航 黄英俊 郑文超 杨屏华 《杂交水稻》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69-72,共4页
紫两优2262是玉山县特种水稻研究开发中心以温敏核不育系紫宝22S为母本,与恢复系紫恢062杂交配组育成的杂交中籼新组合,是含维生素A的功能性水稻新品种,具有产量较高、综合农艺性状优良等特点,并且富含5种维生素、多种氨基酸及微量元素,... 紫两优2262是玉山县特种水稻研究开发中心以温敏核不育系紫宝22S为母本,与恢复系紫恢062杂交配组育成的杂交中籼新组合,是含维生素A的功能性水稻新品种,具有产量较高、综合农艺性状优良等特点,并且富含5种维生素、多种氨基酸及微量元素,于2019年通过江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阐述了紫两优2262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试验示范情况及栽培和制种技术要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水稻 紫两优2262 紫香米 天然维生素A 选育
原文传递
中国玉兰资源及其繁育技术 被引量:3
19
作者 王晶 岳琳 王亚玲 《园林》 2020年第5期12-16,共5页
玉兰,俗称白玉兰、迎春花,花、叶、果、姿、香皆可欣赏,深受全世界人们喜爱。文章主要介绍中国玉兰资源的自然分布概况、变种和品种资源、应用价值及繁育技术等内容,为专业人士和玉兰爱好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 玉兰 自然分布 变种和品种 繁育技术
下载PDF
绿尾虹雉保护生物学研究现状 被引量:3
20
作者 刘梦瑶 高依敏 +7 位作者 陈建宁 肖珍 杜重阳子 李敏洁 王洁清 王淋波 刘武华 杨承忠 《江西林业科技》 2013年第2期36-39,共4页
绿尾虹雉为我国特有种、世界易危物种和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主要分布在我国四川、云南、西藏、青海和甘肃境内。由于人类活动、自然灾害等因素的影响,绿尾虹雉的栖息地面积日益减少且破碎化严重,其种群数量长期处于较低水平。弄清楚... 绿尾虹雉为我国特有种、世界易危物种和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主要分布在我国四川、云南、西藏、青海和甘肃境内。由于人类活动、自然灾害等因素的影响,绿尾虹雉的栖息地面积日益减少且破碎化严重,其种群数量长期处于较低水平。弄清楚绿尾虹雉的生活习性和繁殖特征是对其进行有效保护的前提条件。本文综述绿尾虹雉自然分布、活动规律、鸣声、繁殖行为和食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讨论并分析绿尾虹雉在生态保护方面存在的和未来需要解决的问题,并提出建议,以期为绿尾虹雉的保护提供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尾虹雉 保护生物学 自然分布 鸣声 繁殖 食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