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74篇文章
< 1 2 5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国家公园的公益性、国家主导性和科学性 被引量:141
1
作者 陈耀华 黄丹 颜思琦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57-264,共8页
国家公园作为一种严格保护并合理利用自然文化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和举措而在全球得到普遍认可和蓬勃发展。国际上的国家公园因为国情不同而有多种体制模式,但是国家公园的根本特性是共同一致、必须维护的。公益性、国家主导性和科学... 国家公园作为一种严格保护并合理利用自然文化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和举措而在全球得到普遍认可和蓬勃发展。国际上的国家公园因为国情不同而有多种体制模式,但是国家公园的根本特性是共同一致、必须维护的。公益性、国家主导性和科学性这三大特性是国家公园的根本特性,其中公益性是国家公园设立的根本目的,它包括了为公众利益而设、对公众低廉收费、使公众受到教育、让公众积极参与等方面,而国家主导性和科学性则是践行公益性的两大保障,前者要求国家确立、国家管理、国家立法、国家维护和爱国主义教育,后者则要求建立科学的国家公园体系、科学的规划、科学的分区和科学的经营利用等。中国国家公园的建立,面临着国情特殊、现行保护地多头管理、保护利用压力大等问题,应该利用风景名胜区等保护地开展试点,制定统一的中国国家公园标准,采用准入制度,并逐步探索统一的管理体系和法规体系,最终建立统筹管理的、中国特色的国家公园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公园 公益性 国家主导性 科学性 风景名胜区
下载PDF
论“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 被引量:75
2
作者 陈茂荣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6-67,282-283,共12页
近年来,学术界关于"民族认同"问题的困境是如何实现既不能通过民族的"同质化"来强化"国家认同",又不能因保持民族文化的多样性而削弱"国家认同"。为此,本文从"民族认同"与"国... 近年来,学术界关于"民族认同"问题的困境是如何实现既不能通过民族的"同质化"来强化"国家认同",又不能因保持民族文化的多样性而削弱"国家认同"。为此,本文从"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关系入手,分析"民族认同"问题困境的原因,思考建构公民化国家(社会),探索"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一体化的路径,即在承认民族文化多样性的前提下,依据我国的国情,通过诸如:深化制度创新和体制改革;改进共产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整合民族意识、提升民族素质;不断发展民族地区文化和教育等途径来达成。从而,实现发展民族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缩小民族之间的事实上不平等的差距,培养民族团结的意识,增强民族凝聚力、向心力,强化"国家认同"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认同 国家认同 一体化
下载PDF
国家审计、注册会计师审计与内部审计的定位与协作 被引量:67
3
作者 鲍圣婴 《审计与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2-19,共8页
一个国家的审计体系通常都包括了国家审计、注册会计师审计和内部审计三大审计主体。世界审计的发展历史和中国现代审计发展历程表明:审计源于受托责任,但三大审计主体的特点和优势各有不同,分别在国家治理和公司治理中发挥了不同的重... 一个国家的审计体系通常都包括了国家审计、注册会计师审计和内部审计三大审计主体。世界审计的发展历史和中国现代审计发展历程表明:审计源于受托责任,但三大审计主体的特点和优势各有不同,分别在国家治理和公司治理中发挥了不同的重要作用。不同审计主体之间的配合与协作,体现了国家治理和公司治理体系的相互作用,共同服务于国家治理,同时提升公司的治理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大审计主体 审计协作 国家治理 公司治理 国家审计 注册会计师审计 内部审计 审计体系
下载PDF
被裹挟的国家:基层治理的行动逻辑与乡村自主——以黄江县“秸秆禁烧”事件为例 被引量:50
4
作者 田雄 郑家昊 《公共管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41-151,160,共11页
为深化国家基层治理过程中的官僚组织运作方式,以及国家与乡村社会之间的关系研究,本文融合"国家人类学"视角和"制度与生活"视角,以黄江县"秸秆禁烧"事件为案例,分析了基层官僚组织的内部动员及政策实施... 为深化国家基层治理过程中的官僚组织运作方式,以及国家与乡村社会之间的关系研究,本文融合"国家人类学"视角和"制度与生活"视角,以黄江县"秸秆禁烧"事件为案例,分析了基层官僚组织的内部动员及政策实施过程,力争弥补以往研究中忽视民众反作用力对官僚组织治理方式影响的不足。研究发现,国家希望通过官僚组织体系的"运动式治理"要求民众执行上级命令,实施秸秆禁烧政策,进而要求农民行为与国家目标保持一致,但国家治理逻辑与基层干部及农民的行动逻辑并非完全一致,导致了国家基层治理低效和"被裹挟的国家"状态的形成。型塑"被裹挟的国家"的原因既来自乡村社会的自主性,也与国家治理体系自身改革迟滞密切相关。由此,在社会复杂性增强的情势下,基层官僚组织体系应充分发挥主动性去不断调适其与社会间的关系,以提升基层治理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人类学 官僚科层制 民众 行动逻辑 被裹挟的国家
原文传递
民族国家视阈下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研究 被引量:45
5
作者 陆海发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2-19,共8页
现代意义上的民族(nation)概念是与民族国家(nation-state)的建构与全球扩张联系在一起的。从本质上说,民族就是取得了国家形式的人群共同体。而中华民族就是这样一个人群共同体。它不仅有着丰富的政治内涵,更是支撑中国民族国家制度的... 现代意义上的民族(nation)概念是与民族国家(nation-state)的建构与全球扩张联系在一起的。从本质上说,民族就是取得了国家形式的人群共同体。而中华民族就是这样一个人群共同体。它不仅有着丰富的政治内涵,更是支撑中国民族国家制度的基础性政治资源。但是,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剧,西方各种政治思潮渗入我国,加上我国一些政策取向及边疆治理方略的偏差,使得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凝聚力受到了侵蚀和稀释。因此,为了进一步巩固和夯实中国民族国家制度,我们必须要珍视这一在历史发展进程中逐步形成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宝贵政治遗产,凝聚价值共识,并以实际的举措强化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促使中华民族沿着更加增进内部凝聚的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 民族共同体 民族国家 民族凝聚力
下载PDF
协同视角下的政府审计管理研究 被引量:37
6
作者 王会金 《审计与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共8页
政府审计是国家治理的监督控制系统。运用协同理论对政府审计管理进行逻辑解构,并在此基础上,研究政府审计管理协同的内容、类型和协同组织方式。政府审计管理协同的内容包括政府审计组织结构协同、审计机关管理协同、审计资源管理协同... 政府审计是国家治理的监督控制系统。运用协同理论对政府审计管理进行逻辑解构,并在此基础上,研究政府审计管理协同的内容、类型和协同组织方式。政府审计管理协同的内容包括政府审计组织结构协同、审计机关管理协同、审计资源管理协同、审计项目管理协同以及政府审计治理信息协同等。政府审计管理协同的协同类型包括横向协同、纵向协同和混合协同。政府审计管理协同的组织方式包括主导式协同、项目式协同、参与式协同和支持式协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审计 国家审计 国家治理 管理协同 审计管理创新 审计需求 审计管理
下载PDF
国家审计、高管隐性腐败和公司创新投入——基于国家审计公告的研究 被引量:33
7
作者 胡志颖 余丽 《审计与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12,共12页
基于审计署发布的国家审计公告,以国有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国家审计行为及审计公告揭示力度对企业创新投入的促进作用。研究发现:首先,国家审计行为能够促进被审计央企的创新投入强度,同时国家审计公告揭示的违规问题越严重,对被审计央... 基于审计署发布的国家审计公告,以国有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国家审计行为及审计公告揭示力度对企业创新投入的促进作用。研究发现:首先,国家审计行为能够促进被审计央企的创新投入强度,同时国家审计公告揭示的违规问题越严重,对被审计央企创新投入程度的促进作用越强,且促进作用在高管隐性腐败程度高的公司中更为显著;其次,与单次审计相比,二次审计对创新投入强度的促进作用并无显著差异;最后,国家审计对创新投入强度的促进作用在同行业国企中有一定的传染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审计 审计公告 高管隐性腐败 创新投入强度 二次审计 传染效应 政府审计 国家治理
下载PDF
论国家治理与国家审计边界的界定 被引量:31
8
作者 靳思昌 张立民 《审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8,共6页
随着政府角色的定位与财政职能的演进,和我国从"自产国家"向"税收国家"过渡,对国家治理构成了巨大的挑战,意味着需要重新构建国家与社会关系。同时,国家审计与国家财政有着本质的内在联系,国家财政的转型必然要求... 随着政府角色的定位与财政职能的演进,和我国从"自产国家"向"税收国家"过渡,对国家治理构成了巨大的挑战,意味着需要重新构建国家与社会关系。同时,国家审计与国家财政有着本质的内在联系,国家财政的转型必然要求和带动国家审计在国家治理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转变。国家治理是通过提供公共产品来实现的,纳税人向国家缴纳税收的目的是为了换取满足其需要的公共产品,可见,公共产品在构建国家与社会的关系中处于至关重要的地位。为了实现公共产品高效、公平地满足纳税人的需要,作为国家治理系统中发挥监控作用的国家审计必须相应地变革。因此,本文提出将国家审计的客体定位于公共产品,以保障国家审计服务于国家治理、履行其公共受托社会责任、有效发挥"免疫系统"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治理 国家审计 政府治理 公共产品
下载PDF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中的利益代表机制研究——以社会公共利益与国家利益为分析工具 被引量:29
9
作者 吴惟予 《河北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29-146,共18页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涉及国家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两种利益在理论和立法实践上既具一定可分性,同时也相互交织、存在耦合。目前,我国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已经进入全国试行阶段,应当明确生态环境损害的利益代表主体是以国务院授权的省...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涉及国家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两种利益在理论和立法实践上既具一定可分性,同时也相互交织、存在耦合。目前,我国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已经进入全国试行阶段,应当明确生态环境损害的利益代表主体是以国务院授权的省、市人民政府为主,符合条件的社会组织和其他法定机关为辅的模式。而政府作为此领域的主要利益代表是基于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以及其不可替代的"元治理"角色。在利益代表机制的具体建构上,须健全完善以政府为主导的民事磋商与诉讼救济渠道,引入社会组织与检察机关以补充、监督的角色定位参与其中,并合理设计相关机制间的程序性衔接,妥善处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与已有公益诉讼等相关制度之间的功能重叠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损害 利益代表 国家利益 社会公共利益 国家所有权
原文传递
民族国家观念的建构与女性个体国民身份确立之间的关系 被引量:18
10
作者 宋少鹏 《妇女研究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8-54,共7页
近代中国的女权运动与民族主义运动是现代性追求的两个侧面。文章首先分析了“天赋人权”观和“民族国家”理念的内在逻辑,论证“天赋人权观”和“民族国家观念”内在地包含着女性个体身份确立的要求,其构建和传播过程为近代女权运动开... 近代中国的女权运动与民族主义运动是现代性追求的两个侧面。文章首先分析了“天赋人权”观和“民族国家”理念的内在逻辑,论证“天赋人权观”和“民族国家观念”内在地包含着女性个体身份确立的要求,其构建和传播过程为近代女权运动开拓了新的话语空间。其次,分析观念传播和话语建构的过程,分析男性和女性话语的共性和差异性。认为近代女权主义者策略性地使用了男性主流话语和国家主义的女权逻辑,同时,女性通过构建“同为国民,同担责任”的话语和“同担责任”的行动确立了女性的主体身份和彰显了女性的主体性和能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权主义 女国民 个体身份 主体性 民族国家
下载PDF
日本自然公园的发展与概况 被引量:14
11
作者 章俊华 白林 《中国园林》 2002年第5期87-90,共4页
本文通过对日本自然公园的发展与概况的介绍使每位读者可以充分了解日本28处国立公园及55处国定公园的指定年代,地质、地貌、动植等景观特征。并且记述了"国立公园法"的制定实施过程及随后出现的“自然公园法”与国立公园、... 本文通过对日本自然公园的发展与概况的介绍使每位读者可以充分了解日本28处国立公园及55处国定公园的指定年代,地质、地貌、动植等景观特征。并且记述了"国立公园法"的制定实施过程及随后出现的“自然公园法”与国立公园、国定公园、都道府县立自然公园的概念和划分标准。同时讲述了为保护自然公园而制定的普通地域、特别地域及特别保护区等措施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 国立公园 固定公园 发展概况
下载PDF
治理技术及其运作逻辑——理解国家治理的技术维度 被引量:24
12
作者 韩志明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32-42,共11页
现代国家的兴起及其权力运用推动了治理技术的创新及其应用。治理技术就是国家以社会为面向的解决问题的手段和方法。具体的治理技术与国家治理形态之间具有相互建构的性质。治理技术具有多样性,可根据其焦点问题分为以国家、社会、互... 现代国家的兴起及其权力运用推动了治理技术的创新及其应用。治理技术就是国家以社会为面向的解决问题的手段和方法。具体的治理技术与国家治理形态之间具有相互建构的性质。治理技术具有多样性,可根据其焦点问题分为以国家、社会、互动和问题等为中心的治理技术,不同治理技术的逻辑起点、技术参数、治理图景、知识基础以及性能标准等都不一样。治理技术的建构及其应用主要是为了清查、盘点、分类、描画和计算社会事实,从而使社会事实变得可看见、可操作、可量化、可计算和可处置,最终实现国家意志。对治理技术及其运行逻辑的分析,有助于深入理解国家治理的操作性维度,也深化了对于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理技术 国家治理 国家与社会 技术属性 技术参数
下载PDF
公众参与对政府审计腐败治理效果的影响研究——基于国家治理视角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23
13
作者 郭芮佳 池国华 程龙 《审计与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9-28,共10页
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其中公众参与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事实上,我国政府一直以来都在强调公众参与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系中的作用,尤其在反腐败以及国家监督领域。基于此,选择国家监督体系中的政府审计对腐... 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其中公众参与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事实上,我国政府一直以来都在强调公众参与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系中的作用,尤其在反腐败以及国家监督领域。基于此,选择国家监督体系中的政府审计对腐败的治理作为研究情境,以验证现阶段公众参与在其中的作用。实证检验结果发现:相对于公众参与程度低的地区,在公众参与程度高的地区,政府审计的预防功能和抵御功能能够更好地发挥腐败治理作用,而政府审计揭示功能对腐败的治理作用在两组之间并无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审计 公众参与 腐败治理 国家治理 免疫系统理论 政府审计功能 国家审计
下载PDF
中国何以须要一个国族? 被引量:22
14
作者 周平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06-114,共9页
作为现代民族的中华民族,在中华现代国家构建的进程中一步步地凝聚成型,并在新中国成立时实现了与国家的结合,从而完成了自身的构建并成为中国的国族。中华民族既有在特定的历史文化环境中形成的特殊性,但更蕴涵着人口国民化、国民整体... 作为现代民族的中华民族,在中华现代国家构建的进程中一步步地凝聚成型,并在新中国成立时实现了与国家的结合,从而完成了自身的构建并成为中国的国族。中华民族既有在特定的历史文化环境中形成的特殊性,但更蕴涵着人口国民化、国民整体化等国族的一般机制,体现出国族的一般性特征。中华民族所蕴涵的人口国民化、国民整体化等一系列机制的构建和成熟,对古老中国向现代文明转型所必须的现代国家制度、社会结构等的建立,提供了基础性的支撑,发挥了根本性的影响。中华民族成为了中华现代国家的基石。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成为国家发展目标的今天,中华民族的地位和状况与国家发展的相关性又得到前所未有的凸显,并关乎国家发展目标的实现。作为国族的中华民族,对于近代以来中国的不可或缺性,是中国历史发展必然性的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族 民族国家 国族机制 人口国民化 国民整体化
下载PDF
转型期国家认同困境与宪法学的回应 被引量:21
15
作者 陈明辉 《法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1-38,共18页
国家认同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而转型期国家面临的认同困境更为严峻。造成转型期国家认同困境最直接的原因在于,支撑国家认同的原生性认同纽带在社会转型过程中逐渐消散,却没有及时有效地建构出替代性的政治认同纽带来重塑国家认同... 国家认同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而转型期国家面临的认同困境更为严峻。造成转型期国家认同困境最直接的原因在于,支撑国家认同的原生性认同纽带在社会转型过程中逐渐消散,却没有及时有效地建构出替代性的政治认同纽带来重塑国家认同。解决认同问题的一个可行方案,是以宪法为认同纽带塑造国家认同,引导国家认同从历史、文化、民族等原生性认同向基于公民身份和公民权的宪法认同转变。实施这一方案的具体方法包括:通过理想塑造认同,即以宪法中确立的共同政治理想凝聚国家向心力;通过利益塑造认同,即通过人权保障强化国家的向心力;通过程序塑造认同,即完善并践行民主制度,以民主的政治吸纳和政治整合功能凝聚社会共识;通过象征塑造认同,即以宪法日和宪法宣誓制度的建立为契机,推动宪法成为国家象征,增进国家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认同 宪法认同 宪法爱国主义 国家治理
原文传递
中央与地方、国家与社会: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双重维度 被引量:21
16
作者 杨志军 《甘肃行政学院学报》 2013年第6期12-20,122,共9页
我们需要思考,要如何推进当代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从威权主义政治形态下的国家治理学术研究来看,我们的话语权基本被垄断,少有创见。在中央与地方、国家与社会两个维度的国家治理经验方面,可分别归纳为"代理型地... 我们需要思考,要如何推进当代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从威权主义政治形态下的国家治理学术研究来看,我们的话语权基本被垄断,少有创见。在中央与地方、国家与社会两个维度的国家治理经验方面,可分别归纳为"代理型地方发展主义模式"和"运动式治理模式",前者主要是中央政府"做对了激励";后者主要是各级政府普遍使用"地方国家统和主义"的做法。未来国家治理不能回避四个问题:大国如何治理?为了什么而竞争?在地方上谁代表国家?社会治理如何创新?答案是将中央与地方实践性分权的动态博弈过程回归到法理型权威治理和制度化分权的轨道上来,赋予地方治理大胆实践创新的空间与能力;在国家与社会双向互动关系中改变地方性的政府统合主义途径,激活体制改革红利,释放社会潜力与活力,实现赋权增能双赢发展。最后指出,通过做好的社会科学研究,赋予国家治理实践理论指导,大有可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治理 威权主义 中央与地方 国家与社会 社会科学
下载PDF
全球化时代中国朝鲜族的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以中国某边疆的朝鲜族为例 被引量:14
17
作者 王纪芒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4期15-20,共6页
全球化时代是一个民族主义高涨的时代,各民族文化交流的同时带来了民族认同、文化认同与国家认同之间的互动。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民族文化差异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政治要求之间的关系值得关注。中国朝鲜族作为一个独特的少数民族,... 全球化时代是一个民族主义高涨的时代,各民族文化交流的同时带来了民族认同、文化认同与国家认同之间的互动。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民族文化差异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政治要求之间的关系值得关注。中国朝鲜族作为一个独特的少数民族,有自己独特的语言、风俗习惯等,与其他民族有清晰的边界,族群认同意识非常明确;出于对共同世系、血缘和文化上的认同,他们将朝韩两国作为他们曾经的故国去感知,民族认同比较强烈;作为中华民族的一部分,中国朝鲜族有对中国的坚定认同。在全球化的背景下,社会认同纽带趋于多元化,中国朝鲜族亦发展着多元化的社会认同。保证多民族国家认同的根本,是建立起基于公民权的认同形式,加快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坚持民族间的平等与团结,加强国家的主流价值观的教育,以加强少数民族对国家的向心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朝鲜族 族群认同 民族认同 国家认同
下载PDF
标准化治理的理论范式与结构体系:一种国家治理的新视角 被引量:19
18
作者 刘建 《甘肃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77-86,127,共11页
在现代国家的建构过程中,标准化作为一种新型的国家治理范式,体现了国家治理精细化的结构转换。标准化治理是国家将标准化作为一种国家治理机制,通过对治理过程及治理结果进行控制,将治理知识通过特定的形式进行重组,形成一整套的制度... 在现代国家的建构过程中,标准化作为一种新型的国家治理范式,体现了国家治理精细化的结构转换。标准化治理是国家将标准化作为一种国家治理机制,通过对治理过程及治理结果进行控制,将治理知识通过特定的形式进行重组,形成一整套的制度、程序及监督体系,由此实现国家权力运作的清晰化及治理流程的无缝隙对接。作为现代国家治理术的标准化,它遵循着规则建构、技术治理及组织行为控制的运行逻辑,代表着国家对社会秩序的干预。但由于标准化与弹性化之间的张力、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张力及权力扩张与权利保障之间的张力,标准化在国家治理场域存在逻辑偏离的风险。为有效提升标准化在国家治理中的效能,需要在元治理的视野下明确标准化在国家治理场域的边界,强化标准化的“协商”话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准化 国家治理 标准化治理 国家建构
下载PDF
政府审计能提升国企产能利用率吗?——基于2010—2016年央企控股的上市公司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19
19
作者 张曾莲 赵用雯 《审计与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22-31,共10页
以2010—2016年央企控股的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运用双重差分模型(DID)对经过倾向值得分匹配方法(PSM)配对的样本进行回归,考察政府审计与国企产能利用率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政府审计与国企产能利用率显著正相关,且非“十大”组较... 以2010—2016年央企控股的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运用双重差分模型(DID)对经过倾向值得分匹配方法(PSM)配对的样本进行回归,考察政府审计与国企产能利用率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政府审计与国企产能利用率显著正相关,且非“十大”组较“十大”组显著,二次审计较一次审计对产能利用率没有显著影响。此外,政府审计的监督力度越强,其对国企产能利用率的治理效果越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审计 产能利用率 国家审计 国家治理 公司治理 社会审计
下载PDF
新一轮改革背景下国有企业审计内容变革研究——基于审计供给和审计需求均衡视角的分析 被引量:18
20
作者 陈献东 《南京审计大学学报》 2016年第5期82-91,共10页
国有企业审计的内容取决于国企审计需求与国企审计供给的相互作用。当前,国企审计需求主要来源于党委政府、社会公众和国有企业管理层,而国企审计供给的主要因素则包括审计资源、审计法制、审计技术等。在新一轮改革背景下,实现国企审... 国有企业审计的内容取决于国企审计需求与国企审计供给的相互作用。当前,国企审计需求主要来源于党委政府、社会公众和国有企业管理层,而国企审计供给的主要因素则包括审计资源、审计法制、审计技术等。在新一轮改革背景下,实现国企审计需求和国企审计供给的均衡,需要将传统的国企审计内容向政策执行审计、管理审计、个人责任审计、境外资产审计、信息系统审计、社会责任审计、整改审计、外部发展环境审计等方向变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有企业改革 国有企业审计 审计供给 审计需求 审计全覆盖 信息系统审计 国家治理 国家审计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