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06篇文章
< 1 2 10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海省“三江源”地区植被退化原因及其保护策略 被引量:94
1
作者 汪诗平 《草业学报》 CSCD 2003年第6期1-9,共9页
对治多县32年的降水和气温变化资料的分析表明,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出现了较明显的增温减水现象,大气干旱加重,空气中相对湿度呈明显的波动减少趋势,因而造成了该地区的气候干旱化,不利于该地区草地生态系统生产力的提高和维持。同... 对治多县32年的降水和气温变化资料的分析表明,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出现了较明显的增温减水现象,大气干旱加重,空气中相对湿度呈明显的波动减少趋势,因而造成了该地区的气候干旱化,不利于该地区草地生态系统生产力的提高和维持。同时,由于人口和家畜数量的增加,每个羊单位占有可利用草地从1953年的2.3hm2降低到1994年的1.1hm2,使牧压成倍增加。与60年代相比,平均产草量降低了50%以上,而有毒有害类杂草增加了20%~30%。到目前为止,约有1/3以上的草地处于不同程度的退化状态,约有1万hm2的天然草地已经荒漠化或沙化,主要分布在水边、河岸附近、滩地、坡麓和居民点周围即冬季牧场,是局部的退化;但夏季牧场牧压较小,牧草利用率较低,因而保持相对良好状态。由此可见,草地退化的主要原因是超载过牧。但气候的干旱化给过牧对草地的影响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其叠加效应加速了草地的退化沙化。同时,由于气候的干旱化可能导致高寒草甸面积的缩小,使高寒草原及荒漠草原的面积有扩大的趋势,从而导致该地区草地总生产力的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江源” 植被退化 国家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中国自然保护地体系的顶层设计 被引量:97
2
作者 唐小平 蒋亚芳 +3 位作者 刘增力 陈君帜 梁兵宽 蔺琛 《林业资源管理》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7,共7页
对《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指导意见》作了解读。从我国自然保护地的实际情况出发,本着体现改革创新、并与国际接轨的原则,从国家顶层设计的高度,阐述了构建中国特色自然保护地体系的重大意义、核心理念以及国家公园主... 对《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指导意见》作了解读。从我国自然保护地的实际情况出发,本着体现改革创新、并与国际接轨的原则,从国家顶层设计的高度,阐述了构建中国特色自然保护地体系的重大意义、核心理念以及国家公园主体地位的基本内涵,提出了我国自然保护地体系的分类系统和发展目标,明确了建立统一分级分类的管理体制、创新科学规范适用的监管机制、推动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解决自然保护地历史遗留问题和构建自然保护地治理体系保障机制的基本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地体系 国家公园 自然保护区 自然公园
下载PDF
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方案思考 被引量:82
3
作者 唐芳林 吕雪蕾 +2 位作者 蔡芳 孙鸿雁 罗伟雄 《风景园林》 2020年第3期8-13,共6页
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是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建立分类科学、布局合理、保护有力、管理有效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关键路径。为解决自然保护地交叉重叠、多头管理、生态系统破碎、区划不合理等问题,从... 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是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建立分类科学、布局合理、保护有力、管理有效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关键路径。为解决自然保护地交叉重叠、多头管理、生态系统破碎、区划不合理等问题,从技术和操作层面,提出了以自然资源和保护现状研究为基础,以资源价值评估为依据,通过整合、归并、优化、转化、补缺5项任务探索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方案,为中国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提供路径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地 国家公园 自然保护区 自然公园 整合优化方案 结构优化 归并整合
下载PDF
我国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规则与路径研究 被引量:77
4
作者 唐小平 刘增力 马炜 《林业资源管理》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10,共10页
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是我国构建科学合理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加强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本文为贯彻《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明确了我国现阶段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的目的、对象、任务、原... 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是我国构建科学合理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加强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本文为贯彻《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明确了我国现阶段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的目的、对象、任务、原则等总体要求,提出了体系转换、整合归并、范围调整和区划优化规则,以及预案、确认和实施三步走的实现路径,探讨了整合优化后自然保护地的分类分级分区管理以及治理支撑体系,以期为我国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提供技术参考和指导,以推进自然保护地勘界立标、总体规划等基础工作,构建统一规范、管理高效、具有中国特色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提升我国自然保护地建设管理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地 国家公园 自然保护区 自然公园 整合优化
下载PDF
森林公园一些基本理论问题的探讨──兼谈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及森林公园的关系 被引量:37
5
作者 胡涌 张启翔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49-57,共9页
对森林公园的概念、性质、功能、分类等理论问题及森林公园与国外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并从科学哲学的角度对基本理论研究的特点进行了思考.同时,对自然保护与公众游乐的关系也提出了作者的看法.
关键词 自然保护 森林公园 国家公园 森林游憩
下载PDF
中国自然保护地体系分类研究 被引量:61
6
作者 欧阳志云 杜傲 徐卫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0期7207-7215,共9页
建设自然保护地体系是为子孙后代保留生物多样性资源与自然遗产最有效的途径。自1956年我国建立第一个自然保护区以来,已建设形成覆盖森林、草地、湿地、海洋、荒漠各类生态系统,珍稀濒危动植物物种和种质资源,自然遗迹和自然景观,以及... 建设自然保护地体系是为子孙后代保留生物多样性资源与自然遗产最有效的途径。自1956年我国建立第一个自然保护区以来,已建设形成覆盖森林、草地、湿地、海洋、荒漠各类生态系统,珍稀濒危动植物物种和种质资源,自然遗迹和自然景观,以及水源保护等各类自然保护地。但由于缺乏自然保护地体系的顶层设计,各类保护地面临功能区分不清晰、空间重叠、管理成效不高等问题。建设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部署,为理顺我国保护地体系,明确各类保护地的功能定位提供了难得的机会。在分析我国现有自然保护地类型,并参考国际自然保护地体系分类经验的基础上,探讨了我国保护地体系分类,建议将我国自然保护地分为5大类,第I类为自然保护区,第Ⅱ类为国家公园,第Ⅲ类为自然公园,第Ⅳ类为物种与种质资源保护区,第Ⅴ类为生态功能保护区,并分析了各类自然保护地的功能定位和管理目标,以期为自然保护地体系规划建设提供参考。完善我国自然保护地体系分类,根据各类保护地的特点,创新保护地建设政策与机制,加大政府对自然保护地建设力度的同时,发挥全社会力量建设自然保护地,我国自然保护地建设将大有可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地分类 自然保护地体系 自然保护区 国家公园 自然公园 物种与种质资源保护区 生态功能保护区
下载PDF
鄱阳湖自然保护区湿地植被群落与水文情势关系 被引量:45
7
作者 张丽丽 殷峻暹 +1 位作者 蒋云钟 王浩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68-775,共8页
以鄱阳湖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植被群落-水文参数直方图和计算敏感性指数,分析植被群落对水文条件变化的耐受性和敏感性,研究湿地植被群落与水文情势的关系。结果表明,在鄱阳湖自然保护区内,不同的植被群落对水文情势变化的耐... 以鄱阳湖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植被群落-水文参数直方图和计算敏感性指数,分析植被群落对水文条件变化的耐受性和敏感性,研究湿地植被群落与水文情势的关系。结果表明,在鄱阳湖自然保护区内,不同的植被群落对水文情势变化的耐受性和敏感性不同,苔草群落、假俭草群落对水文条件变化敏感性较低;苔草-廖子草群落、苔草-虉草群落和虉草-苔草群落对水文条件变化的敏感性较高,喜欢相对湿润的环境;南荻群落所能承受的水文条件变化范围较窄,喜欢相对干旱的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文情势 植被群落 鄱阳湖 自然保护区 湿地
下载PDF
论中国的国家公园与保护地体系建设问题 被引量:40
8
作者 束晨阳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9-24,共6页
按照中央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国家公园试点已在全国部分省市开展,但对于国家公园体制的一些关键性问题仍缺乏必要而深入的研究。通过对国家公园内涵的解读,强调国家公园的精神文化功能价值,提出建立国家公园体制的核心是整合和优化中国... 按照中央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国家公园试点已在全国部分省市开展,但对于国家公园体制的一些关键性问题仍缺乏必要而深入的研究。通过对国家公园内涵的解读,强调国家公园的精神文化功能价值,提出建立国家公园体制的核心是整合和优化中国的自然保护地管理体制,并对保护地体系结构、管理模式以及国家公园试点中的突出问题提出思考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国家公园 保护地 风景名胜区 自然保护区 自然文化遗产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下载PDF
森林公园在我国自然保护区系统中的地位 被引量:23
9
作者 薛达元 包浩生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1995年第3期170-173,共4页
本文针对我国森林公园建设发展迅速的现状,阐述了“森林公园”的自然保护性质和作用,提出“国家自然保护区系统”的概念,将森林公园与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三个体系同视为“国家自然保护区系统”中的三个组成部分,并阐述了这三个... 本文针对我国森林公园建设发展迅速的现状,阐述了“森林公园”的自然保护性质和作用,提出“国家自然保护区系统”的概念,将森林公园与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三个体系同视为“国家自然保护区系统”中的三个组成部分,并阐述了这三个体系各自的特点、地位及其相互关系。同时,还提出进一步加强森林公园管理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公园 国家公园 自然保护区 保护区系统
下载PDF
候鸟类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成效评估指标体系构建与案例研究 被引量:29
10
作者 杨道德 邓娇 +6 位作者 周先雁 张志强 晏玉莹 张鸿 何玉邦 王伟 李俊生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891-1898,共8页
建立自然保护区是对生物多样性及其生境最直接、最有效的保护措施,构建一套科学、完整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成效评估指标体系,对促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有效管理和宏观决策具有重要的意义。截止2014年3月,我国已建立407个国家级自然... 建立自然保护区是对生物多样性及其生境最直接、最有效的保护措施,构建一套科学、完整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成效评估指标体系,对促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有效管理和宏观决策具有重要的意义。截止2014年3月,我国已建立407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其中野生动物类型105个。尽管国家已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但目前仍不清楚这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保护成效如何,故很有必要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成效开展评估。基于保护目标物种,以10a为时间尺度,采用集成分析法、专家咨询法和示范研究法,率先构建了我国候鸟类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第一保护对象为候鸟的野生动物类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成效评估框架和指标体系,并用层次分析法(AHP)法对指标进行赋分。评估框架包含1个目标层、2个系统层(生态有效性评估,分值占60%;管理有效性评估,分值占40%)、9个因素层、36个指标层,另增加人为影响赋分区(-12分—+8分)。其中,生态有效性评估包含代表性、适宜性、稀有性、多样性、完整性共5个因素层及15个指标层;管理有效性评估包含管理对象、管理行动、管理保障、管理效果共4个因素层及21个指标层。为进一步验证与完善评估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我们以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湖南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案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评估指标体系具有良好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近10年,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针对保护目标物种种群动态与生境的科研监测、宣传教育、野外巡护、社区共管方面的保护成效较好,但快速发展的生态旅游对候鸟的活动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建议加强生态旅游管理;湖南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针对候鸟的宣传教育、野外巡护方面的保护成效较好,但土地管理权属的混乱使候鸟的生境遭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护成效评估 候鸟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生态有效性 管理有效性 案例研究
下载PDF
中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人类活动及变化特征 被引量:28
11
作者 刘晓曼 付卓 +5 位作者 闻瑞红 靳川平 王雪峰 王超 肖如林 侯鹏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2391-2402,共12页
自然保护区是中国自然保护地的基础,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核心区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更是中国自然保护区的主体。基于高分辨率影像数据,提取了中国446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15年的人类活动及2013—2015年人类活动变化信息,分不同功能区、... 自然保护区是中国自然保护地的基础,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核心区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更是中国自然保护区的主体。基于高分辨率影像数据,提取了中国446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15年的人类活动及2013—2015年人类活动变化信息,分不同功能区、不同人类活动、不同区域和不同类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分析了人类活动及变化情况,并评估了2013—2015年人类活动变化强度和规律,结果表明:2015年,446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人类活动普遍存在,以农业用地和居民点占绝对优势,这两种类型人类活动总面积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人类活动总面积的88.94%、总数量占77.67%。2013—2015年,有66.59%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存在新增或规模扩大人类活动,人类活动数量增幅达到2.45%,相较于农业用地和居民点,开发建设活动的新增或规模扩大趋势更为明显。2013—2015年,33.41%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人类活动无变化,45.06%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人类活动变化较小,仅有21.53%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人类活动变化明显和较明显。从空间分布看,总体上东部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比中西部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人类活动变化强度大,沿海、沿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人类活动变化强度相对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人类活动 时空变化 中国
原文传递
国家公园试点效果对比分析——以普达措和轿子山为例 被引量:19
12
作者 唐芳林 《西南林学院学报》 2011年第1期39-44,共6页
对2个同时建立、基本条件类似但建设路径不同的碧塔海自然保护区和昆明轿子山自然保护区的自然条件和建设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碧塔海省级自然保护区被纳入普达措国家公园进行管理之后取得了良好的保护和发展效果,而轿子山自然保... 对2个同时建立、基本条件类似但建设路径不同的碧塔海自然保护区和昆明轿子山自然保护区的自然条件和建设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碧塔海省级自然保护区被纳入普达措国家公园进行管理之后取得了良好的保护和发展效果,而轿子山自然保护区按照常规的自然保护区建设模式进行建设,目前处境尴尬。可见国家公园是一种很好的管理模式,在我国有较好的发展前景,是对自然保护区的一种有益补充,具有较强的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公园 自然保护区 资源条件 建设效果
下载PDF
升金湖国家自然保护区土地利用生态风险评价 被引量:18
13
作者 盛书薇 董斌 +6 位作者 李鑫 李欣阳 汪庆 杨少文 汪涛 杨李 钱国英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2015年第3期305-310,共6页
[目的]为了有效保护升金湖国家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方法]根据安徽省升金湖国家自然保护区1986,2002和2011年3期TM遥感影像,运用ERDAS,ArcGIS等软件,结合升金湖自然保护区土地利用现状,将升金湖自然保护区试验区、核心区、缓冲区3个功... [目的]为了有效保护升金湖国家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方法]根据安徽省升金湖国家自然保护区1986,2002和2011年3期TM遥感影像,运用ERDAS,ArcGIS等软件,结合升金湖自然保护区土地利用现状,将升金湖自然保护区试验区、核心区、缓冲区3个功能区的影像进行监督分类,划分成建设用地、草地、耕地、林地、水域、未利用地、交通用地和园地8个地类,并统计各土地利用类型面积。采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数学法建立土地利用生态风险评价模型,计算土地利用生态风险指数。[结果]保护区整体的土地利用生态风险等级为中级,1986—2011年,土地利用生态风险逐渐增强。其中,核心区的土地利用生态风险指数相对较低,但也呈逐渐增强趋势;试验区的土地利用生态风险指数较大,缓冲区的土地利用生态风险指数变化明显,土地利用生态风险较严重。[结论]升金湖自然保护区生态风险呈上升趋势,需要采取措施,建立预警机制,有效控制升金湖的生态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区 土地利用 生态风险 评价模型 升金湖
下载PDF
对风景名胜区和自然保护区实行特许经营的讨论 被引量:16
14
作者 张晓 《中国园林》 2006年第8期42-46,共5页
介绍了国外国家公园实行特许经营的经验,阐述特许经营的基本特征和实行特许经营的一些基本原则。揭示在我国的一些风景名胜区和自然保护区实行的“特许经营”所具有的整体性、垄断性和不公开、不透明等缺陷,分析了以经营等同于管理、以... 介绍了国外国家公园实行特许经营的经验,阐述特许经营的基本特征和实行特许经营的一些基本原则。揭示在我国的一些风景名胜区和自然保护区实行的“特许经营”所具有的整体性、垄断性和不公开、不透明等缺陷,分析了以经营等同于管理、以经营取代管理给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自然保护区资源保护管理带来的种种弊端。风景名胜区和自然保护区的特许经营问题,需要进一步的理论研究、个案调查,从而推动立法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风景名胜区 研究 自然保护区 遗产资源保护管理 特许经营
下载PDF
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思考与建议综述 被引量:17
15
作者 张茂莎 周亚琦 盛茂银 《生态科学》 CSCD 2022年第6期237-247,共11页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自然生态系统面临挑战,自然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之间的矛盾突出,传统的自然保护区模式已经不能很好地适应新的时代发展要求。因此,提出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新型自然保护地体系,这种体系兼顾生态保护与合...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自然生态系统面临挑战,自然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之间的矛盾突出,传统的自然保护区模式已经不能很好地适应新的时代发展要求。因此,提出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新型自然保护地体系,这种体系兼顾生态保护与合理利用两方面。世界上第一个国家公园——美国黄石国家公园的成立,目的是在保护自然的前提下为人们提供舒适的游憩条件。这一独特的形式有效地将保护自然环境与休闲游憩相融合。基于查阅国内外自然保护地体系发展现状以及对贵州省黔西南州自然保护地实地评估调查,发现现有自然保护地体系存在诸多问题:1)保护地划定范围不合理导致保护价值低或没有保护价值;2)保护地范围交叉重叠导致管理机构重叠设置;3)保护地法律法规不完善;4)管护资金短缺、人员配置不合理;5)保护与发展问题突出等。针这些保护地体系问题进行思考并提出关于我国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建议:1)优化整合自然保护地,统一管理机构2)借鉴先进立法经验,加快完善我国自然保护地法律体系;3)建立多元化资金保障机制,完善人员配置;4)把握我国国家公园发展的正确方向,缓解保护与发展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公园 自然保护地体系 生态文明建设 合理利用
下载PDF
我国国家公园研究与实践进展 被引量:16
16
作者 张广海 曲正 《世界林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7-61,共5页
我国国家公园是一种新型的自然保护区模式,强调生态保护、国家性和全民公益性,近3年的试点工作卓有成效,但也凸显出一些问题。文中以研究内容和实际建设为线索,系统梳理我国国家公园和各类自然保护地的相关政策法规,总结我国国家公园发... 我国国家公园是一种新型的自然保护区模式,强调生态保护、国家性和全民公益性,近3年的试点工作卓有成效,但也凸显出一些问题。文中以研究内容和实际建设为线索,系统梳理我国国家公园和各类自然保护地的相关政策法规,总结我国国家公园发展及试点区基本情况,并探讨提出试点区建设发展的具体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公园 自然保护区 法规建设 试点建设 中国
原文传递
自然保护区农户参与生态补偿的意愿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5
17
作者 王一超 郝海广 +3 位作者 张惠远 翟瑞雪 吕海亮 周美华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95-900,共6页
运用哈巴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六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农户调查数据,采用对比分析和二元逻辑回归分析方法,研究农户参与生态补偿的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哈巴湖自然保护区和六盘山自然保护区分别有57.7%和67.6%的受访农户对现... 运用哈巴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六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农户调查数据,采用对比分析和二元逻辑回归分析方法,研究农户参与生态补偿的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哈巴湖自然保护区和六盘山自然保护区分别有57.7%和67.6%的受访农户对现有生态补偿政策持满意态度,愿意继续退耕或退牧的农户分别占63.3%和57.8%。这表明对现有生态补偿政策持满意态度和愿意继续参与的农户占多数,但仍有不少农户持否定态度。农户生计类型是影响农户参与生态补偿意愿的重要因素,但区域差异明显。哈巴湖自然保护区农户以农牧业为主,农业收入占比和牧业收入占比越高的农户,继续参与生态补偿的意愿越显著;六盘山自然保护区农户以外出务工为主要生计,外出务工人数越多和农业收入占比越小的农户继续参与生态补偿的意愿越显著。建议制定和实施生态补偿政策时应加强对农户生计水平和类型的考虑,将生态补偿政策与目前的精准扶贫政策相结合,为农户提供多样化的补偿方式,从而实现转变生计和保护生态的双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补偿 农户 参与意愿 生计 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1988-2018年武夷山国家自然保护区生境质量评价 被引量:15
18
作者 魏凌伟 兰思仁 +3 位作者 熊慧锦 沈钦炜 陆东芳 陈小英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93-102,共10页
以1988年、1996年、2003年、2010年、2018年的Landsat影像为数据源,利用基于遥感生态指数的环境评价模型,分析了福建省武夷山保护区30 a生境质量状况及其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RSEI指数能较好反映研究区的生境质量状况及其时空分异特... 以1988年、1996年、2003年、2010年、2018年的Landsat影像为数据源,利用基于遥感生态指数的环境评价模型,分析了福建省武夷山保护区30 a生境质量状况及其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RSEI指数能较好反映研究区的生境质量状况及其时空分异特征;湿度特征向量均大于绿度指标,说明湿度在此次评价模型中相比于绿度贡献率更大。30 a内保护区RSEI指数均值由0.7064下降到0.7048,生境质量状况有略微下滑,主要原因是2010年的长时间强降水,区内山洪侵蚀,大面积山体冲刷对生境造成的严重破坏。1988—2018年生境质量稳定区域占86.78%,生境质量提高区域占据6.58%,且提高区域集中在河道两侧与居住点附近,这与保护区的建立与相关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密切相关;但30 a内,生境质量下降区域较多分布于核心区与外围保护区的相邻区域,因此需要在核心区的外围划定缓冲区来更好的保护核心区,同时也需要对生境质量中等级以下区域重点监测与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夷山 国家自然保护区 生态环境 遥感生态指数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浙江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效管理现状分析 被引量:15
19
作者 郑海洋 蒋明康 +2 位作者 卓明 王智 徐网谷 《环境科学与管理》 CAS 2009年第1期6-9,26,共5页
在阐述浙江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设现状的基础上,结合2008年浙江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评估工作,对浙江省的9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有效管理现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这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工作在管理机构配置、规章制度制定、基... 在阐述浙江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设现状的基础上,结合2008年浙江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评估工作,对浙江省的9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有效管理现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这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工作在管理机构配置、规章制度制定、基础设施建设、主要保护对象变化动态、资源本底调查与监测工作等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而在管理人员编制、运行经费保障、生态旅游开发与管理、功能区划等方面存在不足。对此,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有效管理 现状分析 对策 浙江省
下载PDF
南方红豆杉群落物种的多样性 被引量:10
20
作者 夏鑫 范海兰 +3 位作者 洪伟 洪滔 吴承祯 郭妍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23-26,共4页
以植物群落调查样地资料为基础,对福建龙栖山和梅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南方红豆杉群落物种多样性特征进行了研究,测定了群落植物生长型构成以及各层次植物物种的重要值,采用多种测度方法计算了群落各层次植物物种的丰富度指数、均匀度... 以植物群落调查样地资料为基础,对福建龙栖山和梅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南方红豆杉群落物种多样性特征进行了研究,测定了群落植物生长型构成以及各层次植物物种的重要值,采用多种测度方法计算了群落各层次植物物种的丰富度指数、均匀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结果表明:南方红豆杉群落总体上物种多样性高,种类组成复杂;龙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南方红豆杉—毛竹群落植物生长型在物种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及均匀度等多样性指数上表现出灌木层>草本层>乔木层的规律;梅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南方红豆杉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则表现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的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方红豆杉 物种多样性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