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习近平关于家国情怀论述的内涵要义与价值意蕴 被引量:37
1
作者 柳礼泉 刘江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17-121,共5页
习近平关于家国情怀的论述蕴含着由家延伸到国的递进圆融关系,其形成既是对优秀传统家国理念的传承与发展,又是对中华儿女奋斗历程的省察与总结,同时也是对新时代国内外形势的研判与回应。其内涵要义主要包括以厚植家国情怀上下功夫为... 习近平关于家国情怀的论述蕴含着由家延伸到国的递进圆融关系,其形成既是对优秀传统家国理念的传承与发展,又是对中华儿女奋斗历程的省察与总结,同时也是对新时代国内外形势的研判与回应。其内涵要义主要包括以厚植家国情怀上下功夫为基本要求、以爱家与爱国相统一为核心内容、以家庭家教家风建设与爱国主义教育相共建为践履路径三个维度。从个体、社会、国家、世界来看,这一论述在于强化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的道德准线、培植清正淳朴家风民风的价值导向、筑牢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思想基础、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精神根基四个层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 家国情怀 内涵要义 价值意蕴
下载PDF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家国情怀教育的思考 被引量:11
2
作者 张智 蒲清平 +4 位作者 向平 姚娟娟 赵志伟 梁建军 古励 《给水排水》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50-154,共5页
专业课教学不但要"授业"还需要"传道",以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家国情怀是有效激发学生专业学习的核心动力,是立德之源、成才之基,是新时代实现课程思政的重要内容。以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为例,通过讲清专业的... 专业课教学不但要"授业"还需要"传道",以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家国情怀是有效激发学生专业学习的核心动力,是立德之源、成才之基,是新时代实现课程思政的重要内容。以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为例,通过讲清专业的社会作用、讲够专业的发展成就、讲明我国的水情特征和讲透与先进水平的差距等,把家国情怀有机融入专业教育,培养学生的专业的责任感、国家的认同感、担当的使命感、奋斗的紧迫感,使学生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家国情怀 课程思政 专业课
下载PDF
习近平对台工作之三大情怀——兼论国家统一与民族复兴的关系 被引量:8
3
作者 刘相平 《台湾研究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9,共9页
习近平对台工作战略思想,是他对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与发展的成果,也与他长期饱含感情参与对台工作形成的伟大情怀密切相关。这些情怀是习近平对台工作方略的出发点和上位概念,主... 习近平对台工作战略思想,是他对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与发展的成果,也与他长期饱含感情参与对台工作形成的伟大情怀密切相关。这些情怀是习近平对台工作方略的出发点和上位概念,主要包括:1.民族情怀: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应有之义,两岸同胞应该共同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奋斗;2.人民情怀:依靠人民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为人民谋福祉并接受人民的评判;3.历史情怀:尊重历史、承认历史事实,顺应历史潮流、创造历史和接受历史的检验。台湾的前途系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系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希望有越来越多的台湾同胞积极参与到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对台战略思想 民族情怀 人民情怀 历史情怀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下载PDF
少数民族文学中的民族情怀与审美价值基础 被引量:9
4
作者 孔令辉 《贵州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17-120,共4页
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少数民族文学仍然承担着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历史重任,文章将概述少数民族文学中的民族情怀,分析少数民族文学民族情怀的体现,剖析少数民族文学的审美价值基础,希望对少数民族文学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少数民族文学 民族情怀 审美价值
原文传递
战后中日关系中的民间交流:特征、作用与课题 被引量:5
5
作者 沈海涛 《现代日本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40-44,共5页
在特殊的中日关系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下,“民间交流(外交)”作为非正式外交渠道在外交中具有特殊的双重意义。但是,民间交流或曰民间外交并不能完全代表中日外交关系的全部过程,它仅仅反映了中日关系发展的一个侧面。对中日关系正常化... 在特殊的中日关系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下,“民间交流(外交)”作为非正式外交渠道在外交中具有特殊的双重意义。但是,民间交流或曰民间外交并不能完全代表中日外交关系的全部过程,它仅仅反映了中日关系发展的一个侧面。对中日关系正常化实现之前,“民间交流”与政府间外交的相互关系如何评价?如何看待“民间交流”在国家关系非正常时期的地位与作用?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和认识的变化曲线,即“民间交流”的涨落轨迹是否与中日两国关系发展的脉络相一致?制约和影响“民间交流”的因素有哪些方面?等等,这都是非常值得探讨的重要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日关系 非正式外交 民间交流 国民感情
下载PDF
时代新人家国情怀的培育路径探析 被引量:6
6
作者 冯刚 王莹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5期16-22,共7页
家国情怀是根植于中华民族深层次的文化基因,对培养时代新人具有重要价值,能够为时代新人的成长、发展提供精神滋养。培育时代新人家国情怀需要以科学思想为引领,厚植爱国主义精神、夯实理想信念、树立公民意识,同时需要坚持从优秀文化... 家国情怀是根植于中华民族深层次的文化基因,对培养时代新人具有重要价值,能够为时代新人的成长、发展提供精神滋养。培育时代新人家国情怀需要以科学思想为引领,厚植爱国主义精神、夯实理想信念、树立公民意识,同时需要坚持从优秀文化中汲取家国情怀培育的养分与力量,在实践锻炼中以丰富的活动、广阔的平台夯实教育成果,并不断从领导机制、治理体系、评价机制建设等方面推进时代新人家国情怀培育的制度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代新人 家国情怀 培育路径
下载PDF
高校思政教育融入家国情怀的必要性及策略 被引量:4
7
作者 王秋玉 《黑河学院学报》 2023年第11期60-62,66,共4页
家国情怀沉淀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处,是每一个中华儿女心中最为深沉的情感。家国情怀的存在铸就了整个民族独有的凝聚力、认同感和归属感,让每一个中华儿女的灵魂深处变得不再空虚。当代中国正走在民族复兴的伟大道路上,家国情怀的... 家国情怀沉淀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处,是每一个中华儿女心中最为深沉的情感。家国情怀的存在铸就了整个民族独有的凝聚力、认同感和归属感,让每一个中华儿女的灵魂深处变得不再空虚。当代中国正走在民族复兴的伟大道路上,家国情怀的重提既有必要性,也有无比深刻的时代意义。大学生作为未来担起民族复兴大业重任的时代新人,家国情怀的厚植必定会为其个人奋斗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促进其实现更高的个人价值,助力民族复兴大业的稳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政教育 家国情怀 高等教育
下载PDF
抗战散文述论 被引量:4
8
作者 徐迎新 张瑞瑞 吴洋洋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6期813-818,共6页
抗战文学以文字与形象的方式承载着抗战这一民族的共同经历与集体记忆。抗战散文作为抗战中应用极广的一类文学作品形式,在揭露日军暴行、宣传全面抗日方面发挥了积极的历史作用。同时,抗战散文也记录了抗战及其历史投影带给中国人的心... 抗战文学以文字与形象的方式承载着抗战这一民族的共同经历与集体记忆。抗战散文作为抗战中应用极广的一类文学作品形式,在揭露日军暴行、宣传全面抗日方面发挥了积极的历史作用。同时,抗战散文也记录了抗战及其历史投影带给中国人的心理印痕,成为一段特殊历史的民族心曲。中国抗战散文以记录与描写中国人民抗击日寇侵略的战争与生活场景、展现抗日军民的特定心态、揭示抗战时期特有的民族精神为主要内容。作为中国现代散文创作的一个特殊时期,抗战散文以其历史激流中的社会主题、群体命运中的"大我"塑造和民族使命感下的素朴风格等特征,显示了鲜明的历史感和时代品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散文 民族心灵 美学品格
下载PDF
中国新媒体从业人员的专业认同和社会认同分析——基于2023年调研并与2012年比较
9
作者 王力行 《新闻知识》 2024年第2期43-57,94,共16页
作为社会职业类型乃至新阶层,中国新媒体从业人员的规模、社会乃至政治认同关系统战工作,受到党与政府高度重视。新媒体从业人员的专业认同与社会认同密切关联,本文根据调研数据,探讨中国新媒体从业人员的规模、专业态度和社会认同及其... 作为社会职业类型乃至新阶层,中国新媒体从业人员的规模、社会乃至政治认同关系统战工作,受到党与政府高度重视。新媒体从业人员的专业认同与社会认同密切关联,本文根据调研数据,探讨中国新媒体从业人员的规模、专业态度和社会认同及其相关性,触及当下新媒体行业存在的问题。并将2023年的调研数据与2012年调研数据比较,探讨新媒体从业人员专业素养、社会责任及其家国情怀在十年间的变化。研究发现,中国新媒体从业人员的数量在过去十年中快速增长,同时出现多元化、专业化的发展趋势;普遍认同自己从事的工作具有社会意义,重视公正性和问题导向。此类分析为新媒体行业发展方向及其从业人员的统战工作提供决策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媒体从业人员 规模 社会认同 家国情怀
下载PDF
览山河美景探地理实境育家国情怀——以兰州皋兰山地理实境探索活动为例
10
作者 郭文媛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第4期185-188,共4页
[目的]探索地理实境,提高人们对祖国山河的真实触感,在掌握地理信息的同时,增强对这块土地的崇敬与热爱,立志为这片土地及这片土地上顽强生活的人们的幸福生活做出贡献。[方法]依据所处环境的地理信息,确定具有代表性的地理实践之地,准... [目的]探索地理实境,提高人们对祖国山河的真实触感,在掌握地理信息的同时,增强对这块土地的崇敬与热爱,立志为这片土地及这片土地上顽强生活的人们的幸福生活做出贡献。[方法]依据所处环境的地理信息,确定具有代表性的地理实践之地,准备包含人文地理、自然地理,以及其他方面信息获取的综合性的实践项目,通过有组织、有目标的地理实践活动,带着游览山河美景的美好心情,进行地理实践探索,掌握和归纳相关的地理信息,体验地理探索的魅力所在,培养对祖国山河的积极情感。[结果]实地探究具有地质特色和地理特色的地理实境,对于每一个人,特别是青少年成长来说,这是铺垫他们对家乡、对祖国良好情感的有效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览 地理实境 地理实践 人文地理 自然地理 家国情怀
下载PDF
当代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心理认同培育探索
11
作者 朱晓茜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第19期118-122,共5页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与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高素质人才需求量明显提升。高等院校作为我国高素质人才培养的摇篮,需要积极肩负起为国家发展培养高水平人才、高素质人才这一重任,针对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心理认同开展培育,激发大学生的爱...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与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高素质人才需求量明显提升。高等院校作为我国高素质人才培养的摇篮,需要积极肩负起为国家发展培养高水平人才、高素质人才这一重任,针对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心理认同开展培育,激发大学生的爱国意识与民族情怀,助力大学生早日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者与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但结合目前形势而言,国内大学生普遍受到多元文化影响,而高等院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工作则受到各种因素影响,尚未达到理想效果。基于此,该文分析当代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心理认同培育的重要意义与现状,并且以此为基础提出与之相应的有效措施,供广大教育界同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认同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大学生教育 开展现状 培育措施 民族情怀
下载PDF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家国情怀教育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倩 胡军华 《华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5期58-63,共6页
中国共产党的家国情怀是推动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的强大凝聚力,是我党历经百年仍富有发展活力的重要精神支柱。“以人民为中心”的人民情怀、“民族复兴”的铸梦情怀、“心怀大我”的赤子情怀以及“胸怀世界”的博大情怀共同构成了富有... 中国共产党的家国情怀是推动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的强大凝聚力,是我党历经百年仍富有发展活力的重要精神支柱。“以人民为中心”的人民情怀、“民族复兴”的铸梦情怀、“心怀大我”的赤子情怀以及“胸怀世界”的博大情怀共同构成了富有中国特色的“家国情怀”。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坚定家国情怀的政治立场、增强家国情怀的政治本色、夯实家国情怀的文化底色、打牢家国情怀的逻辑起点以及营造家国情怀育人氛围对增强新时代党员家国情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研究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中国共产党 家国情怀 教育
下载PDF
中国审美民族情怀——论王建中钢琴音乐创作 被引量:2
13
作者 朱昊冰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8-125,共8页
王建中作为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培养的第一代作曲家、钢琴家、音乐教育家,其一生的创作具有强烈的时代意义,是中国当代音乐创作的缩影。他的钢琴音乐创作将中华传统文化内化,外显于超越与创新,呈现了浓郁的东方气质与深厚的东方意蕴,成为... 王建中作为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培养的第一代作曲家、钢琴家、音乐教育家,其一生的创作具有强烈的时代意义,是中国当代音乐创作的缩影。他的钢琴音乐创作将中华传统文化内化,外显于超越与创新,呈现了浓郁的东方气质与深厚的东方意蕴,成为追求中国审美、坚守民族情怀的典范。在新时代,王建中的钢琴音乐创作以新气象、新表达,为中华民族精神的历史叙事和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弘扬提供了艺术实践和理论思辨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建中 钢琴音乐创作 中国审美 民族情怀
下载PDF
论余光中诗文的现代文化意识 被引量:3
14
作者 吴乐央 汪启平 《唐山学院学报》 2005年第2期41-44,共4页
在全球化的趋势下,余光中能够构建具有现代意识的文学生态发展观,并用他的文学评论和文学作品实践着这种文化生态观。本文重点分析余光中作品中的现代文化意识表现,即全球化趋势的地球村意识、富有时代特色的开放意识和卓具现代公民眼... 在全球化的趋势下,余光中能够构建具有现代意识的文学生态发展观,并用他的文学评论和文学作品实践着这种文化生态观。本文重点分析余光中作品中的现代文化意识表现,即全球化趋势的地球村意识、富有时代特色的开放意识和卓具现代公民眼光的环保意识。这种现代文化意识的立足点则是他的民族文化情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光中 诗歌评论 现代文化意识 文化生态 民族文化 全球化
下载PDF
医学院校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元素探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何丽芬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2022年第3期77-80,共4页
加强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当前时代的需求,大学英语课程承担着不可推卸的重任。医学院校大学英语课程包括大学基础英语、医学人文英语以及医学专业英语三个阶段,在各阶段中,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可以围绕家国情怀、个人情怀以及科学观三个... 加强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当前时代的需求,大学英语课程承担着不可推卸的重任。医学院校大学英语课程包括大学基础英语、医学人文英语以及医学专业英语三个阶段,在各阶段中,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可以围绕家国情怀、个人情怀以及科学观三个方面系统地挖掘课程思政要素挖掘,从而进行有效的课程思政融入,提高医学生思想政治素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国情怀 个人情怀 科学观 大学英语 医学生
下载PDF
民族情怀的隐秘悬置:中国民族民间舞技术、情感与艺术的美学理据 被引量:1
16
作者 丁妮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10期150-152,共3页
民族民间舞蹈在整个中国的舞蹈文化构建中占有独特地位,纵观中国民族民间舞蹈艺术,经历了非常曲折、漫长的发展过程,从早期技术的规范打磨,到对不同民族舞蹈文化的探索分析,再到进一步对传统民族精神文化层面的求索,中国民族民间舞蹈一... 民族民间舞蹈在整个中国的舞蹈文化构建中占有独特地位,纵观中国民族民间舞蹈艺术,经历了非常曲折、漫长的发展过程,从早期技术的规范打磨,到对不同民族舞蹈文化的探索分析,再到进一步对传统民族精神文化层面的求索,中国民族民间舞蹈一直以曲折中稳步向前的姿态不断发展。这一探索过程中,我们看到的不仅仅舞者们对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技术与艺术的夯实过程,更是提炼民族民间舞蹈元素基础上实现舞蹈艺术审美走向自觉的过程。文章从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技术与情感规律把握到艺术美学原则几个方面探索民族民间舞蹈“技艺”融合的美学规律,证实其具有民族情怀的隐秘悬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情怀 民族民间舞 技术 情感 艺术
下载PDF
文山州民族民间音乐的价值与发展对策 被引量:1
17
作者 任富祥 《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3年第2期88-90,共3页
文山民族民间音乐文化是一颗古老烂灿的明珠。多少年来 ,它在这片肥沃的土壤里自繁、自衍 ,沉积了丰富多彩的民族音乐文化遗产。它们至今还保留着古朴、浓郁的风格 ,闪耀着神奇的光芒。如何保护并发掘好它们 。
关键词 民间音乐 铜鼓文化 民族风情 文山州
下载PDF
毛泽东反教条主义精神及其当代出场路径探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刘挺 《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2期18-24,共7页
反对教条主义是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实践中遵循的一贯准则。毛泽东的反教条主义精神集中表达了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人民大众对于寻求独立自主、民族富强的强烈渴望,这种精神在内在逻辑上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根本一致的,其实质是坚持... 反对教条主义是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实践中遵循的一贯准则。毛泽东的反教条主义精神集中表达了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人民大众对于寻求独立自主、民族富强的强烈渴望,这种精神在内在逻辑上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根本一致的,其实质是坚持实事求是。弘扬反教条主义精神对于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激发广大党员领导干部的能动性和创造力,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生机与活力具有重要意义。在当代继续弘扬毛泽东的反教条主义精神,一要认真学习经典,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和方法;二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深入细致了解实际情况;三要破除盲目迷信,科学看待当代西方的"洋教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教条主义 实事求是 民族情怀 马克思主义 独立自主
下载PDF
新时代大学生家国情怀培养方式探索——以选调生工作为例 被引量:2
19
作者 孙幼波 王嘉忆 曹野 《科教文汇》 2020年第4期33-34,共2页
家国情怀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精神财富,新时代的青年大学生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任,要培养大学生的家国情怀,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本文以选调生工作为主要切入点,浅析大学生家国情怀意识现状,在思想政治教育工... 家国情怀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精神财富,新时代的青年大学生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任,要培养大学生的家国情怀,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本文以选调生工作为主要切入点,浅析大学生家国情怀意识现状,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背景下探索培养大学生家国情怀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国情怀 选调生 培养方式
下载PDF
论专业课教学模式改革在本科人才培养中发挥的作用 被引量:2
20
作者 田有 刘财 +3 位作者 李洪丽 冯晅 刘洋 赵鹏飞 《科技资讯》 2020年第22期157-159,共3页
近年来,课程思想教育融入专业课的教学模式已经在众多高校的专业课教学中得到了推广。该文通过在吉林大学地球物理学专业《固体地球物理学I-地震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将挖掘到的地震学方面的思想教育方面元素引进课堂,探索出能够激发学... 近年来,课程思想教育融入专业课的教学模式已经在众多高校的专业课教学中得到了推广。该文通过在吉林大学地球物理学专业《固体地球物理学I-地震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将挖掘到的地震学方面的思想教育方面元素引进课堂,探索出能够激发学生对专业课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以及培养具有家国情怀的地球物理学专业人才的教学模式,为该专业本科学生专业知识的深入学习奠定坚实的知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模式 思想教育 探索 培养 家国情怀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