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磁共振涎管成像评价早期鼻咽癌放疗前后涎腺影像变化与口干关系初探 被引量:3
1
作者 欧丹 张云燕 +8 位作者 何霞云 顾雅佳 胡超苏 应红梅 朱国培 吴永如 毛健 沈茜刚 岳磊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462-466,共5页
目的探索磁共振涎管成像(MRS)评价鼻咽癌放疗前后涎腺影像变化的可行性,及其与患者主观评价的相关性。方法放疗前、后患者分别行MRS,应用MRS评分系统对患者放疗前、后酸刺激前后涎腺导管进行评分,并结合美国放疗肿瘤组织急性放射... 目的探索磁共振涎管成像(MRS)评价鼻咽癌放疗前后涎腺影像变化的可行性,及其与患者主观评价的相关性。方法放疗前、后患者分别行MRS,应用MRS评分系统对患者放疗前、后酸刺激前后涎腺导管进行评分,并结合美国放疗肿瘤组织急性放射损伤标准和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QLQ-C30v3.0和QLQ-H&N35量表进行分析。结果共10例患者进入研究。所有患者双侧腮腺平均受照剂量为(37.99±3.70)Gy,双侧颌下腺平均受照剂量为(55.65±2.99)Gy。MRS图像显示酸刺激使涎腺导管评分升高,放疗后导管评分下降,对酸刺激反应较放疗前差。放疗后酸刺激前后腮腺导管评分差值与QLQ-c30量表的总生活质量领域得分呈正相关性(rs=o.636,P=o.048),与QLQ-H&N35量表中的口干条目得分呈负相关性(rs=-0.694,P=0.026)。结论MRS可无创检测涎腺放疗前后影像变化,用来评价鼻咽癌患者放疗后早期口干严重程度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涎管成像 放射性口腔干燥 鼻咽肿瘤/放射疗法
原文传递
口腔整体勾画与黏膜表面勾画法预测≥3级急性放射性口腔黏膜反应对比 被引量:2
2
作者 李凯新 陈媛媛 +2 位作者 胡巧英 陈明 辛培玲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365-1369,共5页
目的 探讨口腔黏膜表面体积能否替代口腔整体体积,并用于预测≥3级急性口腔黏膜反应。方法 选取2015—2016年间92例行IMRT同步化疗的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口腔黏膜勾画分别采用口腔整体勾画法(OCC)和黏膜表面勾画法(MSC)。获取DVH数... 目的 探讨口腔黏膜表面体积能否替代口腔整体体积,并用于预测≥3级急性口腔黏膜反应。方法 选取2015—2016年间92例行IMRT同步化疗的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口腔黏膜勾画分别采用口腔整体勾画法(OCC)和黏膜表面勾画法(MSC)。获取DVH数据并进行不良反应分析。采用ROC曲线和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别对2种勾画方法所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种勾画方法均能显示口腔黏膜受照射情况与急性不良反应显著的剂量体积关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OCC、MSC中≥3级不良反应相关因素均是体重下降(P=0.017、0.005),而剂量学参数相关因素分别为V30(P=0.003)和V50(P=0.003)。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OCC的V30曲线下面积为0.753(P=0.001),而MSC的V50曲线下面积为0.714(P=0.004)。结论 口腔黏膜表面DVH分析结果能准确预测IMRT同步化疗的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口腔黏膜≥3级不良反应,但OCC在临床应用上优于MS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整体勾画法 黏膜表面勾画法 剂量学 鼻咽肿瘤 放射疗法
原文传递
口腔溃疡防护剂在防治鼻咽癌放射性口腔黏膜炎及对血清炎性因子影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2
3
作者 黄光 李昭君 +2 位作者 孔繁忠 林少民 符起亚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60-364,共5页
目的 研究鼻咽癌调强放疗中口腔溃疡防护剂防治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有效性及其对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放疗致1级口腔黏膜炎的鼻咽癌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给予口腔溃疡防护剂治疗,对照组给予康复新液治疗。两独立样... 目的 研究鼻咽癌调强放疗中口腔溃疡防护剂防治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有效性及其对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放疗致1级口腔黏膜炎的鼻咽癌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给予口腔溃疡防护剂治疗,对照组给予康复新液治疗。两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放射性口腔黏膜炎发生时间和程度、VAS 疼痛评分、血清CRP、TGF-β1、IL-6水平及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结果 两组第4、6周末,实验组2、3级黏膜炎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18、0.021、0.027、0.014);实验组VAS疼痛评分中、重度疼痛患者发生率均比对照组减少(P=0.019、0.025)。治疗后两组CRP水平均降低,且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13);对照组TGF-β1、IL-6水平均升高(P=0.015、0.021),实验组均降低(P=0.012、0.019);两组CD3(+)、CD4(+)、CD8(+)、CD4(+)/CD8(+)均显著增加,实验组增多更明显(P=0.024、0.036、0.029、0.017)。结论 口腔溃疡防护剂能有效抑制鼻咽癌放化疗患者口腔黏膜损伤的进展,缩短口腔黏膜愈合时间以及缓解疼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溃疡防护剂 口腔黏膜 炎性因子 鼻咽肿瘤/放射疗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