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龙门山推覆构造带北段油气田形成条件探讨 被引量:27
1
作者 王兰生 韩克猷 +4 位作者 谢邦华 张鉴 杜敏 万茂霞 李丹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S1期1-5,14,共6页
通过对龙门山北段L55地震测线的重新解释,结合区域地质研究和油气地球化学分析数据,认为龙门山北段推覆构造有三大特点。一是薄层推覆构造体系使构造分为上下两层,上层复杂,下层相对简单,上层活动,下层相对稳定;上层有一定变质,下层不变... 通过对龙门山北段L55地震测线的重新解释,结合区域地质研究和油气地球化学分析数据,认为龙门山北段推覆构造有三大特点。一是薄层推覆构造体系使构造分为上下两层,上层复杂,下层相对简单,上层活动,下层相对稳定;上层有一定变质,下层不变质;上层破坏,下层保存好。二是上元古界震旦系陡山沱组黑色页岩是本区最古老的生油层,具有强大的生烃能力。三是油气经多次由西向东运移,古老的生油层生成的油气可以在不同时间形成的不同类型的圈闭中聚集成藏并接受改造或破坏,从而形成地表丰富的油气苗、沥青脉和油砂岩,推覆体下盘则可以形成油气藏。因而建议在勘探中抓住下盘,点面结合进行地震工作,同时建议重点勘探枫顺场潜伏构造和天井山—矿山梁构造东南翼的潜伏断裂构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西 龙门山 推覆构造带 枫顺场 潜伏构造 天井山—矿山梁构造 油气藏形成 条件
下载PDF
辽宁凤城白云金矿带地质特征、矿床成因及找矿方向 被引量:12
2
作者 魏军 王恩德 +1 位作者 刘福兴 王伟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20-130,共11页
白云金矿带位于华北地台北缘辽东吉南古元古代裂谷中段,裂谷发育晚期形成的黏土质半黏土质岩石组成的碎屑岩沉积建造为含金建造。该矿带为国内著名的辽东青城子铅锌金银矿集区内的重要金矿带,矿带内已发现了1#、2#、10#、11#、60#、70#... 白云金矿带位于华北地台北缘辽东吉南古元古代裂谷中段,裂谷发育晚期形成的黏土质半黏土质岩石组成的碎屑岩沉积建造为含金建造。该矿带为国内著名的辽东青城子铅锌金银矿集区内的重要金矿带,矿带内已发现了1#、2#、10#、11#、60#、70#、80#、90#8条规模较大的金矿脉带,每条矿脉带由数条或数十条金矿体组成,累计探获资源储量金约80t、银400t。对白云金矿带的成矿地质特征、矿脉带及矿体特征、矿床微量元素及稀土元素特征等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表明:①白云金矿带赋存于古元古界辽河群盖县组片岩中,盖县组片岩不仅是重要的矿源层,也是金矿容矿岩石;②金矿带受近EW向白云推覆构造带控制,推覆构造作用于横向以及垂向上形成的平行产出的层间断裂群,控制着金矿脉带的空间展布;③硅化、钾化与金成矿关系密切,矿化类型以硅钾蚀变岩型为主,次为石英脉型,金矿床成因类型为沉积变质岩浆热液改造型。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以往找矿突破的勘查思路及找矿勘查成果的系统研究,总结出了盖县组片岩、韧脆性剪切带、层间断裂群、中性及中酸性岩脉、硅钾蚀变带5条找矿准则,其中“盖县组片岩+层间断裂群”为寻找深部隐伏矿体的关键准则,并提出了400~800m埋深、800 m以深、矿带东西两端延长部、白云推覆构造的主构造面深部是今后找矿的重点区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云金矿带 推覆构造带 层间断裂群 找矿准则 深部成矿空间 找矿方向
下载PDF
内蒙古苏尼特左旗交其尔推覆构造带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8
3
作者 张维杰 李述靖 肖荣阁 《现代地质》 CAS CSCD 1995年第2期220-225,T001,共7页
内蒙古苏尼特左旗中部交其尔一带发现一条近EW向延伸的推覆构造带。上元古界-下古生界浅变质岩以低角度向北推覆于晚古生代花岗岩基之上.推覆构造上盘的浅变质岩中发育有一套轴面向南倾的同斜倒转褶皱系,并伴有一系列向南倾的叠瓦... 内蒙古苏尼特左旗中部交其尔一带发现一条近EW向延伸的推覆构造带。上元古界-下古生界浅变质岩以低角度向北推覆于晚古生代花岗岩基之上.推覆构造上盘的浅变质岩中发育有一套轴面向南倾的同斜倒转褶皱系,并伴有一系列向南倾的叠瓦状逆冲断面。下盘花岗岩中发育有较宽的糜棱岩带.沿推覆构造带分布有一系列的飞来峰及构造窗。这一构造带的发现,为纬向构造带的存在提供了有力证据,并显示了晚古生代末期以来地壳沿经线方向的强烈缩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 交其尔 推覆构造带 糜棱岩带 地质意义
下载PDF
Characteristic of Gravity and Magnetic Anomalies in the Daba Shan and the Sichuan basin, China: Implication for Architecture of the Daba Shan 被引量:5
4
作者 ZHANG Jisheng GAO Rui +3 位作者 LI Qiusheng GUAN Ye WANG Haiyan LI Wenhui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13年第4期1154-1161,共8页
The Dabashan nappe structural belt links the Hannan block to the west with the Huangling block to the east between Yangxian and Xiangfan. The Dabashan arc-shaped fold belt formed during late Jurassic and was superpose... The Dabashan nappe structural belt links the Hannan block to the west with the Huangling block to the east between Yangxian and Xiangfan. The Dabashan arc-shaped fold belt formed during late Jurassic and was superposed on earlier Triassic folds. To achieve an improved understanding of the deep tectonics of the Dabashan nappe structural belt, we processed and interpreted the gravity and magnetic data for this area using new deep reflection seismic and other geophysical data as constraint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ichuan basin and Daba Mountains lie between the Longmenshan and Wulingshan gravity gradient belts. The positive magnetic anomalies around Nanchong-Tongjiang-Wanyuan-Langao and around Shizhu result from the crystalline basement. Modeling of the gravity and magnetic anomalies in the Daba Mountains and the Sichuan basin shows that the crystalline basement around Nanchong-Tongjiang-Wanyuan-Langao extends to the northeast underneath the Wafangdian fault near Ziyang. The magnetic field boundary in the Zhenba-Wanyuan-Chengkou-Zhenping area is the major boundary of the Dabashan nappe thrusting above the Sichuan Basin. This boundary might be the demarcation between the south Dabashan and the north Dabashan structural elements. The low gravity anomaly between Tongjiang and Chengkou might be partly caused by thickened lower crust. The local low gravity anomaly to the south of Chengkou-Wanyuan might result from Mesozoic strata of low density in the Dabashan foreland depression are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aba Mountains nappe structural belt Sichuan basin gravity anomaly magneticanomaly crystalline basement
下载PDF
龙门山北段推覆构造带-山前带构造解析及油气勘探前景 被引量:1
5
作者 谢格云 胡欣 +5 位作者 王旭丽 杨涛 田云英 辛荣跃 梅杰 李洪林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23年第1期11-18,共8页
2014年,四川盆地双鱼石构造中二叠统栖霞组钻获高产工业气流以来,随着勘探开发工作的持续开展,已钻获多口高产工业气井,深入开展龙门山推覆构造带—山前带构造特征研究,是认识该区上古生界气藏特征、进一步向推覆构造带拓展油气勘探领... 2014年,四川盆地双鱼石构造中二叠统栖霞组钻获高产工业气流以来,随着勘探开发工作的持续开展,已钻获多口高产工业气井,深入开展龙门山推覆构造带—山前带构造特征研究,是认识该区上古生界气藏特征、进一步向推覆构造带拓展油气勘探领域的重要前提。为此,基于新完钻的红星1井实钻成果、新解释的束线三维地震资料,解剖了龙门山逆冲推覆构造带—山前带的构造特征,进而分析了山前隐伏构造带的天然气成藏条件和勘探前景。结果表明:①龙门山推覆构造带发育一系列向盆内逆冲断裂,形成多套推覆体叠置,表现为多个断层传播褶皱叠加,推覆断裂下盘隐伏构造带,表现为挤压断褶构造;②二叠系推覆体及原地地层油气显示丰富,含气性好,隐伏构造带栖霞组发育台缘滩相白云岩,白云岩储层储集性能好;③隐伏构造带面积大,天然气成藏条件好,具有良好的勘探前景,是川西北部地区深层海相层系勘探拓展寻找规模新突破的重要有利区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门山推覆构造带 隐伏构造带 构造特征 储层特征 天然气成藏条件 勘探前景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