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盘江盆地中三叠统复理石中的同沉积挤压构造——一类新的沉积构造的归类、命名和构造意义探讨 被引量:57
1
作者 吕洪波 章雨旭 +5 位作者 夏邦栋 方中 周伟明 彭阳 吴智平 李伟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49-456,T001,T002,共10页
南盘江盆地在中三叠世时接受了厚达5000m的复理石沉积,而该复理石中保存有丰富的原生沉积构造。笔者等在这些沉积构造中识别并命名了一类新的构造——同沉积挤压构造,并用简单的实验定性地模拟了该类构造的形成机理。这些同沉积挤压构... 南盘江盆地在中三叠世时接受了厚达5000m的复理石沉积,而该复理石中保存有丰富的原生沉积构造。笔者等在这些沉积构造中识别并命名了一类新的构造——同沉积挤压构造,并用简单的实验定性地模拟了该类构造的形成机理。这些同沉积挤压构造包括:挤压皱纹、挤压岩枕、挤压裂隙和挤压皱脊,发育于复理石砂岩层的底面或泥岩层的顶面,是相关砂层或泥层沉积后到成岩前复理石盆地遭受挤压收缩的动态记录。根据这些同沉积挤压构造的方向初步判断,南盘江盆地在中三叠世接受复理石沉积的同时受到了SSW—NNE方向的挤压作用,盆地处于挤压收缩阶段。这些构造为复理石盆地的动态演化研究提供了新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盘江盆地 中三叠统 复理石 同沉积挤压构造 沉积构造 挤压皱纹 挤压岩枕 挤压裂隙 挤压皱脊
下载PDF
南盘江盆地晚古生代盆地充填序列特征及生储盖组合划分 被引量:53
2
作者 梅冥相 马永生 +4 位作者 戴少武 吕廷志 张国常 王甘露 谭代友 《现代地质》 CAS CSCD 2001年第1期74-82,共9页
以米级旋回层序为基本工作单元 ,米级旋回层序在长周期三级层序中的有序叠加形式为基础 ,在南盘江盆地晚古生代地层中共识别出 2 5个三级层序 (沉积层序 ) ;以构造不整合面为准 ,又可进一步归为 4个二级层序 (构造层序 )。根据地层、沉... 以米级旋回层序为基本工作单元 ,米级旋回层序在长周期三级层序中的有序叠加形式为基础 ,在南盘江盆地晚古生代地层中共识别出 2 5个三级层序 (沉积层序 ) ;以构造不整合面为准 ,又可进一步归为 4个二级层序 (构造层序 )。根据地层、沉积特征及构造地质涵义 ,把层序界面归纳为 4种类型 :构造不整合面、沉积不整合面、淹没不整合面以及它们的相关面 ,其中构造不整合面类似于类型 界面 ,沉积不整合面类似于类型 界面。晚古生代南盘江盆地存在两个明显的造礁期。于三级海平面上升阶段主要发育礁滩相灰岩构成的储层 ;而在与三级海平面下降相关的强迫型海退过程中则发育白云岩构成的储层。因此 ,可把南盘江盆地区域性的潜在生储盖组合拟定为 3个 :以孤立台地上泥盆系生物礁和加里东运动不整合面为主要勘探对象的下组合 ;以石炭系大埔组白云岩为主要勘探对象的中组合 ;以茅口组上部和长兴组生物礁及礁顶相白云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充填序列 晚古生代 生储盖组合 南盘江盆地 油气勘探 米级旋回层序 储层 分布规律
下载PDF
南盘江盆地及邻区早中三叠世层序地层格架及其古地理演化——兼论从“滇黔桂盆地”到“南盘江盆地”的演变过程 被引量:34
3
作者 梅冥相 马永生 +3 位作者 邓军 孟庆芬 易定红 李东海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3期427-439,共13页
二叠纪与三叠纪之交的大规模台地淹没事件使二叠纪时期的一些孤立台地被淹没而消亡,其后,研究区在三叠纪经历了从滇黔桂盆地到南盘江盆地的演化过程;在空间上,从连陆台地到浊积盆地以及发育在浊积盆地中的孤立碳酸盐台地,相分异特别明显... 二叠纪与三叠纪之交的大规模台地淹没事件使二叠纪时期的一些孤立台地被淹没而消亡,其后,研究区在三叠纪经历了从滇黔桂盆地到南盘江盆地的演化过程;在空间上,从连陆台地到浊积盆地以及发育在浊积盆地中的孤立碳酸盐台地,相分异特别明显,特别是南宁和靖西一带孤立台地上早三叠世的鲕粒滩以及连陆台地边缘的礁滩相灰岩更是引人注目。尽管不同相带的三级沉积层序相序组构千差万变并且它们的形成时限也不尽相同,但是由其所表征的相对海平面变化则具有大致的同步性,从而在早中三叠世地层中可以识别出6个三级沉积层序;以地层记录中的两种相变面和两种穿时性为基本要素,即可以建立南盘江盆地早中三叠世的层序地层格架。早、中三叠世层序地层格架及相应的古地理特征,代表了统一的南盘江盆地的形成演化过程;晚三叠世的古地理特征,反映了南盘江盆地的消亡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序地层格架 古地理演化 早中三叠世 南盘江盆地
下载PDF
南盘江盆地古油藏沥青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 被引量:32
4
作者 赵孟军 张水昌 +1 位作者 赵陵 刘培初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893-901,I0002,共10页
南盘江地区生物礁古油藏的储层沥青主要分布在上二叠统和中上泥盆统。古油藏的储集层均为生物礁滩灰岩,沥青的主要储集空间以洞、缝为主,其次为基质孔隙和生物体腔内。南盘江古油藏沥青的成熟度很高, H/C原子比小于0.4,主要由残碳构成... 南盘江地区生物礁古油藏的储层沥青主要分布在上二叠统和中上泥盆统。古油藏的储集层均为生物礁滩灰岩,沥青的主要储集空间以洞、缝为主,其次为基质孔隙和生物体腔内。南盘江古油藏沥青的成熟度很高, H/C原子比小于0.4,主要由残碳构成,这是沥青的非极性和极性抽提无抽提物的直接原因。在古油藏沥青地球化学特征研究的基础上,综合分析认为南盘江古油藏沥青主要源自泥盆系烃源岩,其次可能与下二叠统烃源岩有关。南盘江古油藏沥青与生物降解沥青和沉淀沥青质有很大的区别,其成因是油藏深埋时在高温、高压的作用下原油裂解成气后的焦沥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油藏沥青 沥青地化特征 沥青来源 沥青成因 南盘江盆地
下载PDF
右江盆地构造和演化及对卡林型金矿床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32
5
作者 刘寅 胡凯 +1 位作者 韩善楚 孙泽航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14,共14页
右江盆地,又称南盘江盆地,是我国重要的多金属矿床富集地,广泛发育有Au-As-Sb-Hg低温热液矿床,也是我国卡林型金矿大规模富集区之一。矿床地质特征表明,金矿床的形成明显受到构造的控制,因此,探讨盆地的构造演化对于深入研究卡林型金矿... 右江盆地,又称南盘江盆地,是我国重要的多金属矿床富集地,广泛发育有Au-As-Sb-Hg低温热液矿床,也是我国卡林型金矿大规模富集区之一。矿床地质特征表明,金矿床的形成明显受到构造的控制,因此,探讨盆地的构造演化对于深入研究卡林型金矿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结合前人大量研究认为:右江盆地内主要发育有NW和NE向两组构造,NW及NE向的边界断裂对盆地的演化及火成岩的发育起到重要作用;金矿床在平面上均分布于右江盆地范围内,具有明显的岩性和构造控矿的特征;右江盆地形成及后续的构造演化可以分为六个阶段,即:早泥盆世中期滨浅海陆棚发育(D21),中泥盆世—中二叠世裂陷洋盆发育(D2-P2),中二叠世末—中三叠世洋盆消失及前陆盆地发育(P32-T2),晚三叠世—早侏罗世盆地消亡及碰撞后伸展(T3-J1),中侏罗世—早白垩世中期NE向挤压构造发育(J2-K21)和早白垩世晚期—古近纪局部伸展作用(K31-E);右江盆地内卡林型金矿的成矿期集中在前陆盆地发育结束而褶皱成山后,成矿过程与伸展环境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江盆地 南盘江盆地 卡林型金矿 构造演化
下载PDF
南盘江盆地早—中三叠世层序地层格架及相对海平面变化研究 被引量:22
6
作者 梅冥相 高金汉 +2 位作者 孟庆芬 易定红 李东海 《现代地质》 CAS CSCD 2002年第2期137-146,共10页
南盘江盆地的早—中三叠世地层中 ,沉积相形成复杂而有序的空间变化和时间变化。二叠纪与三叠纪之交的大规模台地淹没事件之后 ,三叠纪碳酸盐台地从缓坡型演化为镶嵌陆架型 ;空间上 ,从连陆台地到浊积盆地相分异特别明显 ,而且在盆地中... 南盘江盆地的早—中三叠世地层中 ,沉积相形成复杂而有序的空间变化和时间变化。二叠纪与三叠纪之交的大规模台地淹没事件之后 ,三叠纪碳酸盐台地从缓坡型演化为镶嵌陆架型 ;空间上 ,从连陆台地到浊积盆地相分异特别明显 ,而且在盆地中发育若干的孤立台地 ,特别是南宁和靖西一带 ,孤立台地上早三叠世的鲕粒滩以及连陆台地边缘的礁滩相灰岩更是引人注目。尽管不同相带的三级沉积层序相序组构千差万变 ,并且它们的形成时限也不尽相同 ,但是由其所表征的相对海平面变化则具有大致的同步性 ,因此在早—中三叠世地层中可以识别出 6个三级沉积层序。以地层记录中的两种相变面和两种穿时性为基本要素 ,可以建立南盘江盆地早—中三叠世的层序地层格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序地层格架 早-中三叠世 南盘江盆地
下载PDF
南盘江盆地中三叠统碎屑锆石地质年代学:物源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27
7
作者 杨宗永 何斌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81-596,共16页
南盘江盆地的物源及其构造性质至今尚未取得较为一致的认识。目前主要的观点认为其物源主要来自盆地东南面的云开大山地区,盆地的性质为古太平洋板块俯冲所形成的前陆盆地。本文采用碎屑锆石年代学方法,首次报道该盆地中三叠统碎屑锆石... 南盘江盆地的物源及其构造性质至今尚未取得较为一致的认识。目前主要的观点认为其物源主要来自盆地东南面的云开大山地区,盆地的性质为古太平洋板块俯冲所形成的前陆盆地。本文采用碎屑锆石年代学方法,首次报道该盆地中三叠统碎屑锆石年龄组成,分析了该盆地的沉积物源,并基于物源分析探讨了成盆机制和板块间动力学关系。该盆地中三叠统碎屑锆石年龄组成最主要的特征性的年龄分布在320~250Ma之间,此区间内存在280Ma和250Ma两个峰值。通过与相邻各块体锆石年龄谱对比,本研究认为:(1)南盘江盆地的主要物源区应为古特提斯北缘(华南一侧)的石炭-二叠纪岩浆弧,SongMa构造带可能是三叠纪的缝合线,而不是因Sibumasu板块增生到印支板块而导致的板内活化带;(2)该盆地三叠纪时为古特提斯闭合在华南形成的前陆盆地,与古特提斯沿SongMa带向北俯冲闭合有关,前人认为的南盘江盆地形成于古太平洋板块向西北俯冲作用的观点值得商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盘江盆地 地质年代学 印支运动 SongMa构造带 特提斯 岩浆弧
下载PDF
南盘江盆地主要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研究 被引量:24
8
作者 赵孟军 赵陵 +1 位作者 张水昌 刘培初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62-167,共6页
通过对烃源岩发育的沉积环境研究认为,中下泥盆统盆地相沉积的黑色泥质岩类是南盘江盆地最主要的烃源岩,石炭系、二叠系和中下三叠统为次要烃源岩。6个浅井的120个样品表明.南盘江盆地中下泥盆统烃源岩有机碳含量为0.37%~3.63%... 通过对烃源岩发育的沉积环境研究认为,中下泥盆统盆地相沉积的黑色泥质岩类是南盘江盆地最主要的烃源岩,石炭系、二叠系和中下三叠统为次要烃源岩。6个浅井的120个样品表明.南盘江盆地中下泥盆统烃源岩有机碳含量为0.37%~3.63%.平均值为1.65%;为腐泥型有机质,热演化已经处于过成熟阶段。南盘江盆地中下泥盆统烃源岩的生标分布总体上反映了古生界海相烃源岩特征,但是由于其成熟度很高,使得低碳数的孕甾烷和三环萜烷系列含量很高,且总体生标特征具有很强的趋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源岩发育 烃源岩评价 生标特征 南盘江盆地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南缘瑞利波群速度分布特征及其构造意义探讨 被引量:22
9
作者 范莉苹 吴建平 +1 位作者 房立华 王未来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555-1567,共13页
青藏高原东南缘是研究印度—欧亚板块碰撞过程、块体间相互作用和壳幔变形机制的重要地区.本文利用川滇地区流动地震台阵和固定地震台网共557个台站的连续波形数据,基于改进的背景噪声处理流程和分析方法得到了6023条瑞利波群速度频散曲... 青藏高原东南缘是研究印度—欧亚板块碰撞过程、块体间相互作用和壳幔变形机制的重要地区.本文利用川滇地区流动地震台阵和固定地震台网共557个台站的连续波形数据,基于改进的背景噪声处理流程和分析方法得到了6023条瑞利波群速度频散曲线,反演获得了6~48s的瑞利波群速度分布图像.结果显示在四川盆地内部短周期群速度分布较好地揭示了盆地内沉积层厚度的横向变化.在30~48s周期,四川盆地西部群速度存在南低、北高的特征,推测是南部中下地壳和上地幔温度较高引起的.温度的增高降低了地壳的力学强度,在青藏高原东向挤压作用下盆地西南部地壳更易发生变形,并导致脆性上地壳在新生代产生地壳缩短和褶皱、断裂等地质活动.攀枝花及其周边地区从地壳浅部至上地幔深度的高速异常体,可能与基性和超基性岩的侵入有关.该高速体具有较大的介质强度,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青藏高原物质东南向的运移,这可能是造成丽江—小金河断裂两侧巨大高程差异的重要因素.自24s开始,南盘江盆地表现为明显的高速异常,与华南块体西南部其他区域的深部结构存在明显差异.反演的S波速度结构揭示,自中上地壳至上地幔,南盘江盆地的速度一直高于北侧其他区域.结合此地区的地壳运动模式,推测介质S波速度较高、力学强度较大的南盘江盆地对青藏高原物质的东南向逃逸具有一定的阻挡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东南缘 噪声层析成像 瑞利波 群速度 四川盆地 南盘江盆地
下载PDF
南盘江盆地中三叠统复理石的物源和沉积构造背景分析 被引量:21
10
作者 杨超 陈清华 +2 位作者 吕洪波 张洪涛 曲长胜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22-27,共6页
利用数据统计分析方法,对岩石薄片数据、古水流数据、岩石化学数据等进行了统计分析,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南盘江盆地中三叠统物源和沉积构造背景。结果表明:中三叠统南盘江盆地古水流方向为北西西方向;沉积物主要来源于盆地一侧的再旋回造... 利用数据统计分析方法,对岩石薄片数据、古水流数据、岩石化学数据等进行了统计分析,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南盘江盆地中三叠统物源和沉积构造背景。结果表明:中三叠统南盘江盆地古水流方向为北西西方向;沉积物主要来源于盆地一侧的再旋回造山带;再旋回造山带应该在盆地的东南方向;沉积构造背景以大陆岛弧为主,兼有活动陆缘的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盘江盆地 古流向 中三叠统 物源 构造背景
下载PDF
三种干旱指数在南盘江流域识别干旱能力中的应用 被引量:19
11
作者 高瑞 王龙 +3 位作者 杨茂灵 罗淑钦 宁东卫 付奔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9-12,共4页
基于南盘江流域1971~2010年25站的气温及月降水资料,分别计算了不同时间尺度的标准化降水指数(ISPI)、干旱侦测指数(IRDI)和标准化降水蒸发指数(ISPEI),以历史干旱灾情数据及典型大旱灾情数据为依据,比较分析了3种干旱指数对干旱及干... 基于南盘江流域1971~2010年25站的气温及月降水资料,分别计算了不同时间尺度的标准化降水指数(ISPI)、干旱侦测指数(IRDI)和标准化降水蒸发指数(ISPEI),以历史干旱灾情数据及典型大旱灾情数据为依据,比较分析了3种干旱指数对干旱及干旱级别的识别能力。结果表明,3种干旱指数的计算结果较为一致,具有较好的相关性;3种干旱指数对干旱和干旱等级的识别能力依次为ISPEI最强,IRDI次之,ISPI最差。ISPEI考虑了潜在蒸发量对干旱的影响,与ISPI、IRDI相比,ISPEI更适合于南盘江流域的干旱监测与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准化降水指数 干旱侦测指数 标准化降水蒸发指数 南盘江流域
下载PDF
Geochemical features and genesis of the natural gas and bitumen in paleo-oil reservoirs of Nanpanjiang Basin, China 被引量:12
12
作者 ZHAO MengJun ZHANG ShuiChang +1 位作者 ZHAO Lin DA Jiang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2007年第5期689-701,共13页
Bitumen from the Nanpanjiang Basin occurs mainly in the Middle Devonian and Upper Permian reef limestone paleo-oil reservoirs and reserves primarily in holes and fractures and secondarily in minor matrix pores and bio... Bitumen from the Nanpanjiang Basin occurs mainly in the Middle Devonian and Upper Permian reef limestone paleo-oil reservoirs and reserves primarily in holes and fractures and secondarily in minor matrix pores and bio-cavities. N2 is the main component of the natural gas and is often associated with pyrobitumen in paleo-oil reservoirs. The present study shows that the bitumen in paleo-oil reservoirs was sourced from the Middle Devonian argillaceous source rock and belongs to pyrobitumen by crude oil cracking under high temperature and pressure. But the natural gas with high content of N2 is neither an oil-cracked gas nor a coal-formed gas generated from the Upper Permian Longtan Formation source rock, instead it is a kerogen-cracked gas generated at the late stage from the Middle Devonian argilla- ceous source rock. The crude oil in paleo-oil reservoirs completely cracked into pyrobitumen and methane gas by the agency of hugely thick Triassic deposits. After that, the abnormal high pressure of methane gas reservoirs was completely destroyed due to the erosion of 2000--4500-m-thick Triassic strata. But the kerogen-cracked gas with normal pressure was preserved under the relatively sealed condition and became the main body of the gas show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urce ROCKS paleo-oil reservoir PYROBITUMEN kerogen-cracked gas nanpanjiang basin
原文传递
南盘江盆地油气成藏过程及天然气勘探前景分析 被引量:12
13
作者 赵孟军 张水昌 +1 位作者 赵陵 刘培初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42-649,共8页
本文采用多种研究手段探讨了南盘江盆地的多期成藏、破坏过程。根据有机质成油、成气和油成气的化学动力学模型,计算了南盘江盆地主要烃源岩的油气演化过程;并通过对沥青充填期次、包裹体研究和胶结物期次与沥青的关系,研究了古油藏经... 本文采用多种研究手段探讨了南盘江盆地的多期成藏、破坏过程。根据有机质成油、成气和油成气的化学动力学模型,计算了南盘江盆地主要烃源岩的油气演化过程;并通过对沥青充填期次、包裹体研究和胶结物期次与沥青的关系,研究了古油藏经历的多期次充注、破坏过程,据此初步建立了南盘江盆地古油藏演化模式。从南盘江盆地古油藏演化过程来看,南盘江盆地油气勘探应以原油裂解的天然气为主,但是由于该地区具有聚气早、破坏时间长的特征,尤其是三叠系沉积之后的巨厚剥蚀使原油裂解气保存的可能性变小,因此在该地区形成大中型天然气藏的难度很大,天然气勘探前景需要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期次 包裹体 成藏模式 天然气勘探 南盘江盆地
下载PDF
南盘江盆地中三叠统浊积岩及其物源和大地构造背景 被引量:12
14
作者 牟传龙 吴应林 谭钦银 《成都地质学院学报》 CSCD 1990年第4期90-96,共7页
文章详细描述了南盘江盆地中三叠统浊积岩的特征。并根据其矿物、化学成分的判别分析结果,认为浊积岩的物源为越北古陆和江南古陆,盆地的大地构造背景为被动边缘盆地。
关键词 浊积岩 物源 大地构造 三叠统
下载PDF
南盘江盆地主要烃源岩热演化史及油气生成史 被引量:12
15
作者 赵孟军 张水昌 +1 位作者 赵陵 刘培初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71-275,共5页
南盘江盆地过成熟烃源岩经历了多期构造运动,因此恢复该地区油气生成过程将十分困难。应用化学动力学的2种方法开展了南盘江盆地主要烃源岩的热演化过程和油气生成、演变过程的研究。烃源岩热演化史研究表明,南盘江盆地中下泥盆统烃源... 南盘江盆地过成熟烃源岩经历了多期构造运动,因此恢复该地区油气生成过程将十分困难。应用化学动力学的2种方法开展了南盘江盆地主要烃源岩的热演化过程和油气生成、演变过程的研究。烃源岩热演化史研究表明,南盘江盆地中下泥盆统烃源岩总体上在海西晚期—印支早期就已经进入了过成熟阶段,但是不同地区的热演化过程存在差异。同时油气生成史表明,南盘江盆地东部地区大致在晚二叠世末期或早三叠世初期,中泥盆统烃源岩生成的原油完全裂解成甲烷天然气;西部地区则在晚三叠世,中泥盆统烃源岩生成的原油才彻底裂解成甲烷天然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源岩 热演化 油气生成 泥盆系 南盘江盆地
下载PDF
基于SPEI的南盘江流域近40年冬春干旱时空特征研究 被引量:12
16
作者 高瑞 王龙 +2 位作者 杨茂灵 龙晓敏 雷腾云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67-70,共4页
以标准化降水蒸发指数(SPEI)作为干旱指标,根据SPEI的总体变化趋势、干旱覆盖范围、发生频率、周期及空间分布,分析南盘江流域冬春干旱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971—2010年,南盘江流域年均SPEI处于下降趋势且存在6、10年的周期变化;... 以标准化降水蒸发指数(SPEI)作为干旱指标,根据SPEI的总体变化趋势、干旱覆盖范围、发生频率、周期及空间分布,分析南盘江流域冬春干旱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971—2010年,南盘江流域年均SPEI处于下降趋势且存在6、10年的周期变化;干旱覆盖范围逐渐扩大,轻旱呈下降趋势,中旱及重旱呈上升趋势;流域各地区发生不同程度干旱,轻旱由西南向东北方向递减,重旱与之相反,中旱则以西南至东北方向中部最低;流域内冬春干旱多为中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 标准化降水蒸发指数 南盘江流域 时空特征
下载PD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Green-Bean Rock” Layers and Conodont Chiosella timorensis and Implications on Defining the Early–Middle Triassic Boundary in the Nanpanjiang Basin, South China 被引量:9
17
作者 Chunbo Yan Haishui Jiang +3 位作者 Xulong Lai Yadong Sun Bo Yang Lina Wang 《Journal of Earth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15年第2期236-245,共10页
The Triassic "Green-bean Rock" (GBR) layers were widely recognized around the Early-Middle Triassic boundary interval in the Nanpanjiang Basin, South China. To determine the precis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GBR la... The Triassic "Green-bean Rock" (GBR) layers were widely recognized around the Early-Middle Triassic boundary interval in the Nanpanjiang Basin, South China. To determine the precis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GBR layers and the first appearance datum (FAD) of the conodont Chiosella timorensis, four Lower-Middle Triassic sections from the Nanpanjiang Basin, including the Gaimao, Bianyang lI, Zuodeng and Wantou sections have been studied in detail. Detailed conodont biostratigraphy convinces us that there is no exact tempor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GBR layers and first occurrence of Ch. timorensis. Moreover, the numbers of the GBR layers are different from the place to place within the Nanpanjiang Basin, and the time span of the GBR layers was much longer than previously estimated. Global correlations show that the FAD of Ch. timorensis is contemporaneous basinwide and worldwide and more suitable marker defining the Olenekian-Anisian boundary (Early-Middle Triassic boundary) than any other prox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arly-Middle Triassic boundary Green-bean Rock Chiosella timorensis nanpanjiang basin.
原文传递
南盘江盆地首次发现早三叠世海生爬行动物化石 被引量:10
18
作者 周长勇 张启跃 +3 位作者 黄金元 胡世学 文芠 谢韬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68-171,共4页
首次在南盘江盆地望谟地区下三叠统罗楼组灰岩中发现了海生爬行动物化石,爬行动物化石层位相伴产出大量菊石、腕足、双壳、牙形石等,其时代属早三叠世奥伦尼克期的Spathian亚期。该发现对于研究早三叠世海洋生态复苏、海生爬行动物类群... 首次在南盘江盆地望谟地区下三叠统罗楼组灰岩中发现了海生爬行动物化石,爬行动物化石层位相伴产出大量菊石、腕足、双壳、牙形石等,其时代属早三叠世奥伦尼克期的Spathian亚期。该发现对于研究早三叠世海洋生态复苏、海生爬行动物类群起源、早期演化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生爬行动物 早三叠世 南盘江盆地 望谟地区
下载PDF
南盘江盆地含烃非烃气藏的发现及意义 被引量:9
19
作者 付孝悦 孙庭金 温景萍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26-28,共3页
讨论了近年南盘江盆地勘探发现的两个含烃非烃类气藏的成因地质特征。根据天然气组分和同位素组成特征的分析认为,它们的形成条件非常相似,主要由来自壳源的无机成因非烃气与来自沉积地层的有机烃混源成藏。区域地质与成藏因素的分析认... 讨论了近年南盘江盆地勘探发现的两个含烃非烃类气藏的成因地质特征。根据天然气组分和同位素组成特征的分析认为,它们的形成条件非常相似,主要由来自壳源的无机成因非烃气与来自沉积地层的有机烃混源成藏。区域地质与成藏因素的分析认为,较强的区域构造变动、火成岩体的发育为非烃气藏的形成提供了区域地质背景条件和气源,大断裂的通源条件、大型穹状背斜的聚源和控气条件以及埋藏地腹一定深度的良好保存条件是形成这类含烃非烃气藏的主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盘江盆地 区域地质背景 非烃类气藏 天然气组分 地质特征 组成特征 形成条件 沉积地层 无机成因 构造变动 火成岩体 主控因素 保存条件 地勘探 同位素 有机烃 非烃气 成藏 壳源 背斜
下载PDF
滇东南锰矿物源区分析及锰质来源 被引量:7
20
作者 马雪 伊海生 李盛俊 《云南地质》 2009年第1期87-94,共8页
应用薄片物源分析技术和石英阴极发光技术,对采自越北古陆北缘斗南和汤得地区含锰岩系法郎组砂砾岩样品进行分析,追踪陆源碎屑源区,判别锰质来源的岩性和层位:越北古陆北缘法郎组地层中的锰质主要来源于越北古陆泥盆系含锰硅质层。阴极... 应用薄片物源分析技术和石英阴极发光技术,对采自越北古陆北缘斗南和汤得地区含锰岩系法郎组砂砾岩样品进行分析,追踪陆源碎屑源区,判别锰质来源的岩性和层位:越北古陆北缘法郎组地层中的锰质主要来源于越北古陆泥盆系含锰硅质层。阴极发光特征反映最初物源区的母岩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盘江盆地 法郎组锰矿 锰质物源分析 越北古陆 滇东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