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2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含纳米ATO透明抗静电涂料的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吴六六 陈国建 +1 位作者 吴秋芳 於定华 《涂料工业》 CAS CSCD 2004年第2期13-16,共4页
制备了含纳米掺锑二氧化锡 (ATO)透明抗静电涂料。讨论了ATO含量、基料树脂、溶剂、研磨时间和附着力促进剂对涂层的表面电阻和透明度的影响 ,确定了最佳的工艺参数。
关键词 纳米掺锑二氧化锡 涂料 透明性 抗静电 基料树脂 溶剂 研磨时间 附着力促进剂
下载PDF
Ni-P-纳米金刚石化学复合镀研究 被引量:12
2
作者 杨战争 吕广庶 蔡刚毅 《电镀与涂饰》 CAS CSCD 2006年第10期5-7,共3页
采用纳米金刚石分散混合液配制碱性化学复合镀Ni-P-纳米金刚石镀液。研究了镀液中纳米金刚石的体积分数、搅拌强度对镀层成分、结合力、形貌、显微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镀层中金刚石的质量分数最高可达12%~24%,镀速可达11μm/h... 采用纳米金刚石分散混合液配制碱性化学复合镀Ni-P-纳米金刚石镀液。研究了镀液中纳米金刚石的体积分数、搅拌强度对镀层成分、结合力、形貌、显微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镀层中金刚石的质量分数最高可达12%~24%,镀速可达11μm/h。镀层与基体的结合力与镀液中金刚石的体积分数关系不大,其结合力符合GB2933—86标准。搅拌强度为200r/min时,可获得纳米金刚石含量较高、表面形貌好的镀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金刚石 复合镀层 结合力 搅拌强度 表面形貌
下载PDF
纳米填料对芳纶纤维与天然橡胶粘合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1
3
作者 邹立 罗鹏 +3 位作者 孙琰 张振秀 陈刚 王东彬 《橡胶工业》 CAS 2020年第1期17-22,共6页
研究纳米填料对芳纶纤维与天然橡胶(NR)粘合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向间苯二酚-甲醛-胶乳(RFL)浸渍液中加入纳米填料(多壁碳纳米管和白炭黑)可以有效地提高芳纶纤维与NR之间的粘合性能;采用加入气相法白炭黑或沉淀法白炭黑的RFL浸渍液处... 研究纳米填料对芳纶纤维与天然橡胶(NR)粘合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向间苯二酚-甲醛-胶乳(RFL)浸渍液中加入纳米填料(多壁碳纳米管和白炭黑)可以有效地提高芳纶纤维与NR之间的粘合性能;采用加入气相法白炭黑或沉淀法白炭黑的RFL浸渍液处理后,芳纶纤维与NR的粘合性能大幅提高,其中气相法白炭黑对粘合性能提高效果更好;芳纶纤维与NR的粘合性能随着气相法白炭黑用量的增大而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填料 多壁碳纳米管 白炭黑 芳纶纤维 天然橡胶 粘合性能 间苯二酚-甲醛-胶乳浸渍液
下载PDF
NANO-TRIBOLOGICAL STUDY ON A SUPER-HYDROPHOBIC FILM FORMED ON ROUGH ALUMINUM SUBSTRATES 被引量:9
4
作者 任嗣利 杨生荣 赵亚溥 《Acta Mechanica Sinica》 SCIE EI CAS CSCD 2004年第2期159-164,共6页
A novel super-hydrophobic stearic acid(STA)film with a water contact angle of 166° was prepared by chemical adsorption on aluminum wafer coated with polyethyleneimine(PEI)film. The micro-tribological behavior of ... A novel super-hydrophobic stearic acid(STA)film with a water contact angle of 166° was prepared by chemical adsorption on aluminum wafer coated with polyethyleneimine(PEI)film. The micro-tribological behavior of the super-hydrophobic STA monolayer was compared with that of the polished and PEI-coated Al surfaces.The effect of relative humidity on the adhesion and friction was investigated as well.It was found that the STA monolayer showed decreased friction,while the adhesive force was greatly decreased by increasing the surface roughness of the Al wafer to reduce the contact area between the atomic force microscope(AFM)tip and the sample surface to be tested.Thus the friction and adhesion of the Al wafer was effectively decreased by generating the STA monolayer, which indicated that it could be feasible and rational to prepare a surface with good adhesion resistance and lubricity by properly controlling the surface morphology and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Both the adhesion and friction decreased as the relative humidity was lowered from 65% to 10%,though the decrease extent became insignificant for the STA monolay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no-TRIBOLOGY adhesion friction SUPER-HYDROPHOBIC AFM/FFM
下载PDF
SiO_2纳米粒子对铜导电胶连接强度的影响 被引量:6
5
作者 梁彤祥 马文有 曹茂盛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25-228,共4页
以环氧树脂为基体,间苯二胺和二氨基二苯甲烷的低融点混合物为固化剂,铜粉为导电填料,制备了热固化各向同性导电胶。研究了固化温度、固化时间及固化剂、纳米SiO2粒子添加量对连接性能的影响。在固化温度为145℃,固化时间为2h时,导电胶... 以环氧树脂为基体,间苯二胺和二氨基二苯甲烷的低融点混合物为固化剂,铜粉为导电填料,制备了热固化各向同性导电胶。研究了固化温度、固化时间及固化剂、纳米SiO2粒子添加量对连接性能的影响。在固化温度为145℃,固化时间为2h时,导电胶连接强度达到20MPa。体系中添加适量的纳米SiO2粒子,连接强度提高到25MPa。SiO2粒子均匀地分散在环氧树脂基体的三维立体网状大分子链中,起到分散应力,吸收冲击能,阻止裂纹扩展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电胶 纳米粒子 连接强度
下载PDF
纳米羟基磷灰石对人工龋的影响 被引量:7
6
作者 吕奎龙 张久兴 +2 位作者 孟祥才 魏广治 周美龄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33-636,共4页
为研究纳米羟基磷灰石(HA)对人工龋再矿化效果及对变形链球菌致龋能力的影响,利用磷酸二氢钙制备纳米HA,乳酸脱矿方法制备人工龋,并检测纳米HA对变形链球菌粘附状况的影响及人工龋再矿化前后牙釉质显微硬度.人为接种变形链球菌到SD大鼠... 为研究纳米羟基磷灰石(HA)对人工龋再矿化效果及对变形链球菌致龋能力的影响,利用磷酸二氢钙制备纳米HA,乳酸脱矿方法制备人工龋,并检测纳米HA对变形链球菌粘附状况的影响及人工龋再矿化前后牙釉质显微硬度.人为接种变形链球菌到SD大鼠口腔,获得动物龋齿,以含漱的方法对动物口腔进行处理,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测动物牙齿形貌.研究结果表明:纳米HA对变形链球菌同时具有抗粘附和解粘附双重作用;纳米HA对人工龋有良好的再矿化作用,可显著提高人工釉质龋的显微硬度.动物试验结果表明:纳米HA有效地抑制了变形链球菌的致龋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羟基磷灰石 变形链球菌 显微硬度 再矿化 粘附
下载PDF
Multiple-dimensional micro/nano structural models for hydrophobicity of butterfly wing surfaces and coupling mechanism 被引量:6
7
作者 房岩 孙刚 +1 位作者 毕雨涵 智亨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2期256-263,I0001,共9页
The microstructure, wettability and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the butterfly wing surfaces were investigated by a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a contact angle meter and a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meter. The mic... The microstructure, wettability and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the butterfly wing surfaces were investigated by a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a contact angle meter and a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meter. The micro/nano structural models for hydrophobicity of the butterfly wing surfaces were established on the basis of the Cassie equation. The hydrophobicity mechanisms were discuss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biological coupling. The butterfly wing surfaces are composed of naturally hydrophobic material and possess micro/nano hierarchical structures, including primary structure (micrometric scales), secondary structure (nano longitudinal ridges and lateral bridges) and tertiary structure (nano stripes). The wing surfaces exhibit high hydrophobicity (contact angle 138°-157°) and low adhesion (sliding angle 1°-3°). The micromorphology and self-cleaning performance of the wing surfaces demonstrate remarkable anisotropism. The special complex wettability ascribes to a coupling effect of the material element and the structure element. In microdimension, the smaller the width and the bigger the spacing of the scale, the stronger the hydrophobicity of the wing surfaces. In nano-dimension, the smaller the height and the smaller the width and the bigger the spacing of the longitudinal ridge, the stronger the hydrophobicity of the wing surfaces. This work promotes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hydrophobicity mechanism of bio-surfaces and may bring inspiration for biomimetic design and preparation of smart interfacial materia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nano structure Hydrophobicity model SUPERHYDROPHOBICITY adhesion Biological coupling BUTTERFLY
原文传递
几种微构件材料的表面能及纳观黏附行为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薛伟 郑蓓蓉 +2 位作者 张淼 解国新 王权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518-2522,共5页
对微机电系统(MEMS)中几种常用构件材料的表面能及其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并与材料表面的纳观黏附性能进行了分析比较.用Owens二液法计算出硅基材料的表面能在60—75mJ/m2之间,它们之间总表面能的差异主要归结为表面能极性分量的差异... 对微机电系统(MEMS)中几种常用构件材料的表面能及其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并与材料表面的纳观黏附性能进行了分析比较.用Owens二液法计算出硅基材料的表面能在60—75mJ/m2之间,它们之间总表面能的差异主要归结为表面能极性分量的差异,表面粗糙度的存在使表观表面能有所偏高.施加自组装分子膜后的表面能大为降低,粗糙度的存在可以使其表面能进一步减小.纳观黏附力和表面能之间有一定的对应关系.另外,在研究中发现表面粗糙度对纳观黏附行为的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MS 表面能 纳观黏附 粗糙度
原文传递
PET人工韧带材料纳米化对骨髓基质干细胞粘附、增殖及分化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高凯 陈世益 +7 位作者 蒋佳 吴凌翔 李宏 张鹏云 李云霞 陈疾忤 华英汇 钟伟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33-537,589,共6页
目的:观察人骨髓基质干细胞(human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hBMSCs)在经过表面纳米化处理的PET人工韧带材料表面的粘附、增殖及成骨分化。方法:根据PET膜片表面处理情况分为PET组(PET膜片未经表面处理)、LBL组(PET膜片表面... 目的:观察人骨髓基质干细胞(human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hBMSCs)在经过表面纳米化处理的PET人工韧带材料表面的粘附、增殖及成骨分化。方法:根据PET膜片表面处理情况分为PET组(PET膜片未经表面处理)、LBL组(PET膜片表面经透明质酸、壳聚糖纳米自组装涂层处理)和HA组(PET膜片经透明质酸、壳聚糖纳米自组装处理后,表面再加纳米羟基磷灰石涂层)3组。在上述3种PET材料上分别培养hBMSCs后进行各项检测。扫描电镜(SEM)观察hBMSCs在材料上培养1天和7天时的细胞形态。培养7天后,Alamar blue法检测hBMSCs的增殖,pNPP法检测碱性磷酸酶(ALP)活性。RealTimePCR检测培养3天hBMSCs的整合素β1mRNA表达。结果:SEM显示HA组和LBL组hBMSCs能更好地伸展和粘附,形态明显优于PET组。培养7天,HA组和LBL组的细胞增殖、ALP活性定量均显著高于PET组(P<0.001);HA组细胞增殖显著高于LBL组(P=0.01),HA组ALP活性显著高于LBL组(P<0.001)。培养3天后,HA组和LBL组hBMSCs的整合素β1mRNA表达显著高于PET组(P<0.001),HA组显著高于LBL组(P=0.003)。结论:PET人工韧带材料表面经壳聚糖、透明质酸纳米自组装涂层和纳米羟基磷灰石涂层处理后,能明显促进人hBMSCs的粘附、增殖和分化。纳米羟基磷灰石涂层的作用最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纳米羟基磷灰石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粘附
下载PDF
静电喷涂高附着力疏水涂层及其性能 被引量:5
10
作者 曾盛渠 董雪芳 +2 位作者 叶真午 张绮韵 曾荃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03-208,共6页
目的提高静电喷涂疏水涂层的附着力。方法采用硅烷偶联剂和聚二甲基硅氧烷制备了表面改性疏水二氧化硅粉末。将一定比例的聚偏氟乙烯粉末、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粉末与疏水二氧化硅粉末混合,制备了复合型疏水粉末。使用环氧树脂、固化剂、... 目的提高静电喷涂疏水涂层的附着力。方法采用硅烷偶联剂和聚二甲基硅氧烷制备了表面改性疏水二氧化硅粉末。将一定比例的聚偏氟乙烯粉末、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粉末与疏水二氧化硅粉末混合,制备了复合型疏水粉末。使用环氧树脂、固化剂、活性剂等配制了导电环氧树脂。通过静电喷涂工艺将复合疏水粉末喷涂到已用导电环氧树脂覆盖的铝基板表面,经过中温固化,制得了铝合金疏水复合涂层。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接触角测量仪(CA)、百格刀附着力测试仪等,对疏水复合涂层进行测试表征。结果 SEM结果表明涂层表面构建了微米-纳米的阶层粗糙结构,经CA测试,该表面具有较好的疏水性。当混合粉末中聚二甲基硅氧烷改性二氧化硅的比例占到20%时,环氧基疏水涂层的接触角最高可达到140°,滚动角最低可达5°,附着力的等级为0级,同时疏水涂层的耐磨性和耐腐蚀性良好。结论采用简单、易于工业化的静电喷涂工艺制备了高附着力的疏水涂层,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二氧化硅 粗糙结构 疏水涂层 静电喷涂 附着力
下载PDF
MWCNTs/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纳米涂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董晓娜 廖孝光 +2 位作者 夏俊 谢欣 陈桂华 《中国胶粘剂》 CAS 2021年第8期46-49,共4页
以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乳液为基体,经KH-570表面改性处理的多壁碳纳米管(MWCNTs)为功能性填料,制备了MWCNTs/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纳米涂料。通过不同的表征测试手段研究了纳米涂料的导热、耐酸碱腐蚀和附着力等性能。研究结果表明:改性MWC... 以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乳液为基体,经KH-570表面改性处理的多壁碳纳米管(MWCNTs)为功能性填料,制备了MWCNTs/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纳米涂料。通过不同的表征测试手段研究了纳米涂料的导热、耐酸碱腐蚀和附着力等性能。研究结果表明:改性MWCNTs的添加可显著改善纳米涂料的导热和耐酸碱腐蚀性能,同时使其保持优良的铅笔硬度和附着力;当w(改性MWCNTs)=4.0%(相对涂料总质量而言)时,涂膜的导热、耐酸碱腐蚀和力学性能均较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WCNTS 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 纳米涂料 导热性能 耐酸碱腐蚀性能 附着力
下载PDF
川芎嗪纳米制剂抗大鼠术后腹腔粘连实验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王晓雯 陆兔林 +4 位作者 卢金福 曾莉 毛春芹 黄朦娜 胡俊扬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48-150,共3页
目的探讨川芎嗪纳米制剂抗大鼠术后腹腔粘连的作用。方法将大鼠随机分组,共8组。术后观察大鼠一般情况,各组于术后1周和2周取8只观察粘连情况,采用Phillips评分法对腹腔粘连进行分级。结果各组分级评分与模型组比较,1周组与2周组中的川... 目的探讨川芎嗪纳米制剂抗大鼠术后腹腔粘连的作用。方法将大鼠随机分组,共8组。术后观察大鼠一般情况,各组于术后1周和2周取8只观察粘连情况,采用Phillips评分法对腹腔粘连进行分级。结果各组分级评分与模型组比较,1周组与2周组中的川芎嗪纳米中、高剂量组具有较明显的抗术后粘连作用(P<0.05,P<0.01)。且以川芎嗪纳米组降低粘连发生率的作用尤为显著。结论川芎嗪纳米制剂具有较好的抗术后腹腔粘连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芎嗪 纳米 腹腔粘连
下载PDF
石墨烯强化沸腾传热研究进展及应用综述 被引量:4
13
作者 黄潇立 陈泽亮 +4 位作者 桂南 宫厚军 杨星团 屠基元 姜胜耀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681-1690,共10页
石墨烯作为一种21世纪初发现的新材料,因其在多个领域拥有优异的性能,成为目前的研究热点之一。该文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了目前石墨烯材料在强化沸腾换热领域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石墨烯流体和石墨烯涂层相关的研究。目前的研究主... 石墨烯作为一种21世纪初发现的新材料,因其在多个领域拥有优异的性能,成为目前的研究热点之一。该文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了目前石墨烯材料在强化沸腾换热领域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石墨烯流体和石墨烯涂层相关的研究。目前的研究主要分为2类:石墨烯作为纳米颗粒强化基液的换热以及石墨烯作为附着层强化基材的换热。关于石墨烯是否有强化的能力及其强化程度的大小,研究结果总体上是正向的。该研究为后续石墨烯强化换热的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 强化换热 沸腾 纳米颗粒 涂层
原文传递
功能层负偏压对AlCrN/TiSiN多层涂层力学性能的影响
14
作者 梁小彪 陈亚奋 张家权 《工具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42-46,共5页
通过电弧离子镀和高功率脉冲磁控溅射复合技术制备了功能层负偏压为40V,80V,120V和150V的多层AlCrN/TiSiN复合纳米涂层,通过SEM观察表面液滴,测量涂层硬度、结合力和应力,并进行切削测试,以此探究功能层负偏压变化对涂层性能的影响。测... 通过电弧离子镀和高功率脉冲磁控溅射复合技术制备了功能层负偏压为40V,80V,120V和150V的多层AlCrN/TiSiN复合纳米涂层,通过SEM观察表面液滴,测量涂层硬度、结合力和应力,并进行切削测试,以此探究功能层负偏压变化对涂层性能的影响。测量结果表明,随着功能层负偏压的升高,涂层的液滴数量先减少后增加,硬度和结合力先升高后降低,硬度和结合力在120V时达到最大,分别为34.6GPa和117.5N,内应力随功能层负偏压的升高而升高。切削测试结果显示,功能层负偏压在120V时刀具达到8h的最长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层负偏压 表面液滴 纳米硬度 结合力 切削性能
下载PDF
纳米晶复合涂层应用于火星玻璃盖片防尘的探索 被引量:4
15
作者 徐阳 齐振一 +1 位作者 王志浩 田东波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67-171,224,共6页
目的制备超微结构的纳米晶复合涂层,降低火星环境中灰尘颗粒在玻璃表面的粘附,并通过翻转操作,最大限度地清除沉积的灰尘,恢复太阳能电池的发电能力。方法采用水热法和表面修饰,制备了纳米晶复合防尘涂层。通过电子显微镜、分光光度计... 目的制备超微结构的纳米晶复合涂层,降低火星环境中灰尘颗粒在玻璃表面的粘附,并通过翻转操作,最大限度地清除沉积的灰尘,恢复太阳能电池的发电能力。方法采用水热法和表面修饰,制备了纳米晶复合防尘涂层。通过电子显微镜、分光光度计、接触角仪和翻转除尘试验分别对涂层的微观结构、可见-近红外光透过率、表面性质和除尘效率进行了分析。结果由直径大约为27nm的ZnO纳米棒构成的独特涂层结构,使灰尘颗粒与涂层表面的接触面积相比于普通玻璃减小了一个数量级,可见光区的透过率提高了1.1%,近红外区透过率提高了0.4%。用氟化物进行表面修饰后,涂层的水接触角由25°~45°升高至155°~165°。经90°缓慢翻转,纳米晶复合涂层对50~100μm和30~50μm灰尘颗粒的清除效率分别为80%~90%和60%~70%;而在相同测试条件下,普通玻璃的防尘效率仅为37.5%和6.3%。由翻转后涂层表面灰尘的分布情况和倾斜表面上单颗粒的受力分析发现,灰尘颗粒的脱落存在滑落和滚落两种模式,高位落下的颗粒将部分动能传递给低位静止的颗粒,促使更多静止颗粒的滑落或滚落,形成"雪崩"状的特殊形貌。结论 ZnO纳米晶复合涂层不仅可以提高可见光和近红外光的透过率,还可以极大地减小与灰尘颗粒的接触面积,降低颗粒的粘附力,在不使用高压电能的情况下,经过翻转操作,清除效率可达80%以上,这将为火星上灰尘的清除提供一种安全的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晶 复合涂层 接触面积 增透 超疏水 粘附力 除尘效率
下载PDF
导电银浆的制备和性能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王可 杨星 +1 位作者 谢辉 王悦辉 《电子元件与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4-38,共5页
采用商用微米银片为导电相,玻璃粉为粘结剂,乙基纤维素、松油醇和曲拉通为有机载体制备了烧渗型银浆。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方阻仪和百格测试法对烧结银浆的显微结构、导电性和附着力进行表征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烧结温度、玻璃粉含... 采用商用微米银片为导电相,玻璃粉为粘结剂,乙基纤维素、松油醇和曲拉通为有机载体制备了烧渗型银浆。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方阻仪和百格测试法对烧结银浆的显微结构、导电性和附着力进行表征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烧结温度、玻璃粉含量和导电相的性质对银浆烧结后的显微结构、导电性和附着力均有较大影响。其中,烧结温度不仅对玻璃粉的熔化情况有影响,而且对烧结后的银浆中银片间的接触程度和与基材的润湿性等也有影响;玻璃粉的含量是影响烧结银浆的导电性和附着力的主要因素;微米银片中掺杂纳米银会导致烧结体中导电颗粒间的致密性下降,进而导致烧结后的银浆的导电性和附着力均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浆 玻璃粉 纳米银 导电性 附着力 烧结温度
下载PDF
数字微镜纳米接触粘着力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田文超 贾建援 《微纳电子技术》 CAS 2002年第10期24-30,共7页
针对由于尺寸效应导致粘着力对微电子机械性能影响的问题,建立了数字微镜的弹性片同基底之间纳米接触的物理模型。根据Hamaker三个假设和Lennard-Jones势理论,用连续方法推导出弹性片同基底之间粘着力的力学模型,并得到数值结果。仿真... 针对由于尺寸效应导致粘着力对微电子机械性能影响的问题,建立了数字微镜的弹性片同基底之间纳米接触的物理模型。根据Hamaker三个假设和Lennard-Jones势理论,用连续方法推导出弹性片同基底之间粘着力的力学模型,并得到数值结果。仿真出粘着力同接触间距以及弹性变形的关系,数值结果和仿真结果同相关实验一致,从而得出粘着力在微电子机械中不可忽略的结论,为纳米碰撞及纳米摩擦、纳米接触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微镜 纳米接触 粘着力 微电子机械 尺寸效应
下载PDF
稀土-硼共渗预处理对YG6表面金刚石薄膜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3
18
作者 魏秋平 刘培植 +3 位作者 余志明 马莉 龙航宇 苏绍华 《粉末冶金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2010年第4期331-337,共7页
分别对YG6(WC-wt.6%.Co)硬质合金基体表面进行常规固态渗硼和固态稀土(CeO2)共渗处理,再以甲烷和氢气为反应气体,采用热丝化学气相沉积法在合金基体表面沉积金刚石膜,通过调控灯丝功率和进气总流量制备微米晶或纳米晶金刚石膜。利用场... 分别对YG6(WC-wt.6%.Co)硬质合金基体表面进行常规固态渗硼和固态稀土(CeO2)共渗处理,再以甲烷和氢气为反应气体,采用热丝化学气相沉积法在合金基体表面沉积金刚石膜,通过调控灯丝功率和进气总流量制备微米晶或纳米晶金刚石膜。利用场发射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激光拉曼光谱仪和洛氏硬度计对渗硼基体和金刚石膜进行检测分析,研究YG6硬质合金基体稀土硼共渗与常规固态渗硼处理对微米晶金刚石膜与纳米晶金刚石膜的物相组成、结构形貌和附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固态渗硼处理相比,稀土(CeO2)硼共渗样品表面残留物较少,沉积的金刚石膜样品表面粗糙度低,在1 000 N载荷下薄膜无剥落现象,表现出较好的附着性能;纳米晶金刚石膜的生长速率低于微米晶金刚石膜,但其附着性能明显优于微米晶金刚石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刚石膜 硬质合金 纳米晶 渗硼处理 附着性能
下载PDF
纳米碳酸钙在可再分散聚合物粉末制备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9
作者 邱聪 董炎明 +1 位作者 蔡永太 汪剑炜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68-671,共4页
通过控制适当的工艺参数,采用喷雾干燥法成功制备了VAE类可再分散聚合物粉末.喷雾分散体的粘度为50~300 mPa·s,固含量为40%~45%,热风进口温度为150~200℃,出口温度为60~90℃,雾化器转速为18 000~27 000 r/min.为延长可再分散... 通过控制适当的工艺参数,采用喷雾干燥法成功制备了VAE类可再分散聚合物粉末.喷雾分散体的粘度为50~300 mPa·s,固含量为40%~45%,热风进口温度为150~200℃,出口温度为60~90℃,雾化器转速为18 000~27 000 r/min.为延长可再分散聚合物粉末的使用年限,以不同粒径的碳酸钙粉末作为抗粘剂进行性能对比,最终选择粒径为10~100 nm的碳酸钙粉末作为抗粘剂,可有效防止聚合物粉末颗粒在常温下重新聚集而结块,且能显著增强可再分散聚合物粉末对水泥砂浆的改性效果.SEM图表明其原因在于纳米碳酸钙颗粒在聚合物颗粒表面形成一层包裹层,且大量分布于聚合物颗粒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碳酸钙 可再分散 喷雾干燥 抗粘剂
下载PDF
化学镀Ni-P电镀Ni-Co-Mn复合层力学及耐热腐蚀性能 被引量:3
20
作者 奚小波 缪宏 +2 位作者 金亦富 张瑞宏 张剑峰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790-795,共6页
通过先化学镀后电镀的方法制得"基材-化学镀Ni-P层-电镀Ni-Co-Mn层"的复合层,采用金相观测、纳米压痕、纳米划痕、SEM、EDS等方法研究了镀层的力学性能及耐热腐蚀性能。结果表明,复合层的弹性模量与纳米硬度与电镀层相近,比... 通过先化学镀后电镀的方法制得"基材-化学镀Ni-P层-电镀Ni-Co-Mn层"的复合层,采用金相观测、纳米压痕、纳米划痕、SEM、EDS等方法研究了镀层的力学性能及耐热腐蚀性能。结果表明,复合层的弹性模量与纳米硬度与电镀层相近,比单一化学镀层略低;复合层与基材结合得较好,复合层中2种镀层亦结合得较好,结合力超出纳米划痕的最大测量值28 N,比单一电镀层与基材的结合力大;化学镀层与电镀层的组织致密度较高,耐热腐蚀性及抗氧化性较好,且化学镀层稍优于电镀层;先化学镀后电镀的工艺比单一电镀的结合牢固,比单一化学镀的镀层生长速率要快,且热腐蚀后与基材的结合力提升很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镀 电镀 纳米压痕 纳米划痕 结合力 热腐蚀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